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魯迅的作文(集合15篇)

作文 閱讀(1.51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魯迅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魯迅的作文(集合15篇)

關於魯迅的作文1

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層樓石庫門房子,位於虹口公園附近——山陰路132弄9號。它與周圍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紅磚牆,黑鐵門。若不是鐵門右邊掛著“魯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偉大的魯迅曾在這裡住過。

推開鐵門,有一個小小的空地,就是魯迅《給顏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見方的一塊泥土”。走過窄而短的通道,便進人了客廳。

客廳裡的東西都很陳舊了。正中是一張西式餐桌,周圍有6把椅子。會見客人時,魯迅總是坐在那把靠近門口、背朝外、面朝內的椅子上,為的是遮擋鐵門外反動特務的視線。客廳裡還有縫紉機、書櫥、書桌等。書桌上方掛著一張我們最熟悉的魯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蒼白的臉上顯示出倔強和堅毅,深邃的眸子裡透露出對敵人的毫不妥協、對革命的無比忠誠。

往北走過客廳後面一間用餐室,向左轉,踏上幾格樓梯,便到了二樓。再向右拐,走過一間小小的貯藏室,就看見魯迅的臥室了。

臥室也是魯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東牆有一張可以掛蚊帳的老式鐵床、一隻書櫥;靠北牆有一隻衣櫃;靠西牆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著一張普通的寫字檯,上面放著老式檯燈、眼鏡、筆墨紙硯等,其中最珍貴的是一支極普通的“金不換”毛筆,當年,魯迅就是用“金不換”寫下了一篇篇使反動派和“正人君子”膽戰心驚的文章。靠窗的牆上還掛著一本日曆,上面一張是“1936年10月19日”,靠牆桌上臺鐘的指標停留在“5時25分”上——這是魯迅逝世的日期和時間,它是魯迅戰鬥一生的最後見證。

三樓南面是魯迅兒子海嬰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間曾是魯迅祕密會見和保護共產黨人的地方。

解放後,為了永遠紀念魯迅,魯迅故居經過徹底整修,從1951年起對外開放。現在,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裡參觀,表達他們對偉大魯迅無比熱愛、敬仰之情。

關於魯迅的作文2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魯迅

隸體“一”字鬍鬚,筆直的頭髮,黃裡帶白的面孔,牙黃羽紗的長衫,左手裡的那支黃色菸嘴,這是他留給我們的形象,雖然很普通,但他精神抖擻的模樣足以讓我們永生難忘。雖然年代已久遠,雖然我並沒有真正見過魯迅先生,但從這些文字中,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正直與嚴肅。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愛的作家,而我最喜愛的作家就是魯迅先生,一個被稱為“民族魂”的中國偉大作家,我喜愛他的文字,更喜愛他的精神品質。

魯迅先生的作品還有很多,從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封建舊社會的黑暗,以及他想拯救中國的決心,他的文字充滿著愛國情懷、流淌著熱血。他感染著當時的中國人,讓人民的思想得以進步、讓中國的社會得以走向光明,這也就是我真正喜歡魯迅先生的原因。

先生本是學醫的。他開始只是想單純的通過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從而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擺脫被奴役的命運。後來,先生髮現: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起來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思想覺悟,否則就算在強大,必須改變像現在一樣被奴役的悲慘命運。所以,先生棄醫從文,為的就是從思想上解放中國人民!喚醒中國人民站起來反抗一切壓迫的決心。

魯迅先生敢於和黑暗的、落後的傳統以及反動的勢力做最堅決的鬥爭,敢於一針見血地指出民族和時代的弱點。他能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前所未有的深度剖析民族的劣根性和短板。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是高尚的,令人生畏的。我喜歡他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向他學習。

魯迅先生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我喜愛魯迅先生,喜愛他的精神品質,喜愛他那副精神抖擻的模樣,喜愛她反對舊社會的凜然,喜愛他犀利又帶有召喚力的文字,喜愛他對文學的熱愛以及認真…

總之,魯迅先生就是我的最愛!

關於魯迅的作文3

今天,我讀了《文學之魂魯迅》這本傳記,一位偉大人物的事蹟馬上把我給吸引住了。

這本傳記描寫了魯迅的一生。魯迅的骨頭最硬,對形形色色的敵人,看得清,恨的深,鬥爭得最堅決;他甘當人民大眾的牛,在幫助和培養文藝青年方面,更是無私的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其中我最敬佩的是他那種珍惜時間的品質。

“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這是魯迅說的。時問是寶貴的,所以歷來就有人把時間比作金子,比作流水。可是時間是買不回來的,只有做時間的主人,才能把握好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掐掐指頭算一算,在偉人當中,那一位不是惜時的人呢?畫家達·芬奇廢寢忘食,每天只睡4小時15分鐘。歐立希夜以繼日地做

實驗,困的時候,就在辦公室裡打個盹。他分秒必爭地工作,忘記了自己親人的生日。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上帝是公平的,他給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不會有人多,也不會有人少。一位真正珍惜時間的人,哪怕你只給他幾分鐘,他都能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使時間過的更充實。

時問是財富,好好的利用時間去學習,就能得到好的果實;時問是勝利,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指揮員必須把握戰機,哪怕耽誤了一分鐘,都會招致可怕的後果。在熊熊的烈火之中,消防戰士早衝上去一分鐘,也許就可以阻止火勢蔓延。

以前,我對時間不在乎。放學後,寫完作業了,就盡情地看動畫片,玩電腦。就這樣,時間“滴噠滴噠”地從手縫裡溜去。自從上了四年級,我覺得時問似乎不夠用了。有時恨不得讓24小時變成48小時。我慢慢地覺悟了,我開始畫時間表,合理地安排時間,向珍惜時間的同學學習,讓自己更好地去把握每分每秒,利用擠出的時間去看書、彈琴、鍛鍊身體。我覺得生活很充實,自己過得很快活。

讀了《文學之魂魯迅》,我更加感到時間的緊迫。“時間就是牛命。”我的生命交響樂已奏響了,我知道應該使這曲交響樂演奏的得更加輝煌。

關於魯迅的作文4

魯迅,一個活躍於書本中的名字。很多人都能背出他這句名言:“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那年,讀完《早》,我一邊驚訝於魯迅的勤奮與刻苦,一邊對這位先生產生了些許好奇。中學時期,魯迅成了每位語文老師時時掛在嘴邊的人物。試問哪位學子沒有讀過先生的文章呢?如今,我對先生也有了更多的瞭解。先生不僅是一位文學家,還是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更是一位民主戰士。

在那個年代,國家動盪,同胞麻木。無數的民主戰士拼盡全力喚醒大眾,去拯救落後的社會。

先生在《自嘲》中說:“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但是,他終究沒有躲進小樓,不問春秋。他奮筆疾書,心力交瘁,寫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於是便有了那個膾炙人口的名句:“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隨後,《吶喊》《彷徨》接連問世,深深抨擊了封建社會舊思想、舊道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狂人日記》無疑是第一把火,它燒得如此熱烈,如此旺盛。在如墨的夜空中,先生是光,照亮大地,喚醒世人。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隨這點星光,救國救家。

1936年10月19日凌晨,先生與人間道了別,化作了天上的星光,熠熠生輝。“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先生,這中國如您所夢想,這盛世如您所希望。歷史不會將您遺忘,世人將會銘記您的精神。

關於魯迅的作文5

偉大、高尚、平凡,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魯迅先生寫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他對自己的寫照。偉大的魯迅先生日夜為改變民族的命運而忙碌著。而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巨人。魯迅先生幽默,而不乏親切。他曾恨黑暗的社會如魔鬼,而且處處為他人著想,淡化自己。在我看來,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五十五歲,卻寫下了無數久經不衰的名著。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彷徨》,《墳》等作品廣為流傳,被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平價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而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自己卻總覺得做的還不夠。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他正演奏著“文字交響曲”,希望這一首首動聽的曲子能喚醒麻木不仁的中國人。偉大的魯迅總是夜以繼日的為祖國的革命事業操勞著。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就深深地意識到‘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通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所有中國人。因此,所有人都說“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鬥爭最厲害的武器。”

在眾多的作家群中,魯迅先生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與其它舉世矚目的文豪相比,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僅僅是寫些短小的結構雜文、小說的魯迅何以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異彩呢?是的,魯迅先生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鉅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的確是個偉大的作家,因為他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戰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的清醒與敏銳,他不屈的戰鬥著、抗爭著,以思想做劍、寸筆為槍,劃存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著,這就是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消失了,又永遠生活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偉大的魯迅先生,讓我們一起發揚魯迅先生的精神,人人內心中包含著一顆深沉的愛國之心吧!

關於魯迅的作文6

魯迅,曾於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一文,隨即國內便引起了巨大轟動,文學界似乎也開啟了新方式。可是,前世文人發表如此多的文章,為何魯迅先生後來可得如此高成就?為何他的文章可得如此多人關注與稱讚?那便是因為:他在人人說假話的年代,卻說了真話。

有很多人都將魯迅當做自己的偶像,我恰巧也是。但又與現代“偶像”不大一樣,我們追求的更多是魯迅先生的那種精神與他所散發出的魅力。魯迅先生貪精神食糧,我們也正像他一樣,貪他的精神食糧。

於是,便有人說:“你若覺得迷茫,不妨讀讀魯迅”。的確也是,魯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每讀一遍都能讓人有新的體會,他的語言也不像其他大文豪一般故作深奧,他更提倡“懂”,他的語言從來都是幽默風趣,且又正義無畏,他愛為這世間受盡不如意的人打抱不平。他也曾評價郭沫若道:“遠看是狗,近看原來是郭沫若。”

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封建剝削的年代,官僚地主們自是與舊中國的清政府一同腐敗,而魯迅先生又怎會同流合汙?他不願像其他人一般活的渾渾噩噩,他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也要活的明白。他棄醫從文,提倡實業救國,他看事情很明白。他也很明白,他要救,他要救國,要救這些昏昏沉沉的民眾,要開啟他們思想的閘門。

古人都說:“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魯迅先生從小上私塾,是受過教育的人,自是明白這種習俗在以前是有多重要。那麼,可想而知,當他剪掉具有封建專制和傳統壓迫的辮子時,是下了多大的決心。也是從那時起,他正式踏上了救國之路。是什麼在支援魯迅先生呢?我想,是他心中希望中國不再落後的那份願望,是他希望願望變為現實的那種強烈的愛國心。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他的精神也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我認為臧克家的一句話便是用來形容魯迅先生的:“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我們的中華源遠流長,他是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關於魯迅的作文7

中國作家莫言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這是華人首次登上世界的最高領獎臺,一時間便引發無數熱議。殊不知,早在莫言之前,就有一位聞名中外的華人大文豪會獲此殊榮。

他就是魯迅。一位家喻戶曉的大文學家,大學者,他的作品紮根於現實,起源於生活,深深影響了數代華人,也讓中國文學首次屹立於世界文壇。

他是新時代文學奠基人,引領了從中華古文學到新時代文學體系的偉大歷史性轉變。1918年5月,他首次以,“魯迅”筆名發表了現代文學史篇中。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率先打破古文學壟斷局面,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其領導下,中國文壇湧現了一批批星耀之才。乃至此後的幾十年裡,仍是群才輩出,爭相輝映。

他塑造了諸多文學經典形象,至今仍給我們以深刻印象。他筆下的人物多形象鮮明,個性十足。如在《吶喊》中調皮機靈卻不失純真的“孩子王”雙喜,為人仗義、個性鮮明的阿發。這些人物,都讓我們感到親切有趣,但同時,魯迅的筆下也不乏美物美景,新奇、美麗的百草園、枯燥古板的三味書屋、精彩好看的社戲,還有烏篷船、羅漢豆等。這都讓每一個讀者感受到自由、快樂的氛圍。

除此之外,魯迅更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家、革命家。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便是魯迅一生正直、剛正不阿的最好肯定。他面對敵人冷酷無情,敢於與權貴鬥爭;面對人民,他滿腔熱忱,一心為民,欲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魯迅一生淡泊名利,不屑與好強為伍。他果斷拒絕來自世界文壇最高領獎臺的邀請,為的是一份民族骨氣與倔強。

魯迅,他不僅是博學多才的文學家,更是民族的錚錚鐵骨漢子。

關於魯迅的作文8

許多人的眼中都有著不一樣的魯迅先生,在我的眼中魯迅先生是一位憎惡黑暗的社會,關心底層人民的作家,在我的眼中魯迅先生小時候和我們一樣夢想有自由、歡樂的童年。

在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則”醫治車伕“的故事。那天夜晚,魯迅的侄女與他的爸爸媽媽一齊去往魯迅先生的家中時,在路上遇到了受傷的車伕,魯迅先生得知後,幫那位車伕醫治傷口。令魯迅侄女不解的是這麼冷的天,車伕幹嘛不穿鞋?魯迅先生卻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魯迅先生原本是出國留學回來的醫生,可當他明白當時的中國人最大的病便是思想上的疾病,於是決定用文章去喚醒人民的靈魂。當然他棄醫從文另一個原因是他十分關心底層勞動人民,憎恨當時的黑暗社會,因而,魯迅先生儘自我的力去幫忙勞苦大眾。

魯迅先生的《風箏》又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他。魯迅先生小的時候,曾將弟弟的風箏折斷,踏扁,說弟弟玩沒出息的玩意兒,當魯迅長大後,看到一本書上寫著”遊戲是兒童最平常的表現,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時他整個人像是灌滿了鉛,他的心中有了深深的愧疚。他來到弟弟家,想得到他的原諒,可沒想到,他的弟弟早已忘卻。我一向認為魯迅先生那麼有名氣,又那麼平易近人,是因為小時候就是個寬容的孩子,完美的孩子,沒想到也會犯下讓他愧疚那麼久的事。

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一位用筆作戰的戰士,同樣也是被毛主席稱為是中國文化革命主將。魯迅先生說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不管別人怎樣去批評指責他,他還是堅持為人民服務。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一位有時讓人無法用語言來比喻的人。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魯迅先生。

關於魯迅的作文9

在三味書屋讀書的那個年齡段,魯迅還跟隨母親到鄉下外婆家小住。魯迅的外婆家,是在紹興鄉下,叫安橋村。這個村莊離海不遠,極為偏僻。有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半。當時全村大約有三十戶人家,大半姓魯,靠種田和打魚為生的佔多數,有很少一部分人經營副業——做酒,並開一家很小的商店。魯迅是在春天掃墓後,隨母親前去的。就是在這裡,魯迅見識了許多更新鮮的風景和玩法兒,看到聽到了“社戲”。很幸運,魯迅能有這樣新奇廣闊的天地。

因為魯迅從城裡來,算是遠客和貴客,所以村裡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許,減少了日常勞作的份量,盡情地陪著迅哥兒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邊釣蝦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樂事卻是看社戲了。有一回,他們去鄰村趙莊看戲,魯迅日後是這樣回憶的:“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兩人一枝,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背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正是對船頭的一叢松林,。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外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

關於魯迅的作文10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

從小的魯迅,很是自在,生活的很快活,家裡的條件好,沒吃過什麼苦。

長大後的魯迅學了醫學,奔赴國外去學醫,但因一次視訊讓魯迅打消了學醫的念頭。那是一個日本人慘殺中國人的片段,本來沒有什麼,主要因為片段放完後下面有人叫好,那些叫好的人當中有著片段中被害人流著同樣血的中國人!這一幕讓魯迅印象深刻,他把那一張張失去靈魂笑容和叫好聲深深的記在了心底。

自從那一刻起,一個念頭就在魯迅的心裡萌芽了-——棄醫從文。因為這一刻讓魯迅深刻的感受到;一個人接受的教育在高又能怎樣,知識不明代表一切,學那麼多甚至出國去學醫那又能怎樣,就算醫術再好又能怎樣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僅在於身體上的健康,更在於心靈上的自強!所以魯迅認為祖國要復光,首先要改變的不是人們的身體健康,而是先要去改變人們心底深處的觀念,喚醒他們將要逝去的靈魂。因為只有軀殼沒有靈魂的人活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自從那麼一個堅定地萌芽在心裡紮根的時候也註定了魯迅將來的路不容易!

沒錯,魯迅回國以後開始了他的創作。放下了挽回生命的手術刀拿起了救人的筆,開始了他的救國計劃。可當時的社會怎能容得魯迅這樣的行為侵沿開去。社會中的黑暗勢力開始擴散,處處阻止魯迅沒到救國文章發表,就算是這樣,魯迅還是毅然決然的堅持自己。不久喚醒人們的文章遍佈大街小巷,同時他也遭到了危機,多次命懸一線。就算這樣魯迅始終沒有改變過自己的心,那顆愛國救國的衷心,這樣的魯迅隨之喚醒了許多文學人士,加入了這個救國的隊列當中!

如果好好想想當初,在這樣的環境中,誰不想好好的活著,跟著家人平平淡淡的過日子,魯迅也是人,他也想,可是在他心中個人安危遠比不上祖國的安危,他的無私讓人敬佩。

所以魯迅的一生很有價值,但不是幸福。

關於魯迅的作文11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常常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隸書“一”字,時時刻刻的精神抖擻的豎著,時時刻刻的為人民服務,時時刻刻的為祖國的命運著想。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曾經評價他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學家。他的座右銘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啊,他就是——偉人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哀的書: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仿惶》、《墳》等許許多多著作廣為流傳。魯迅先生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裡總是亮著一盞燈,魯迅先生的背影在那兒匆忙的寫文章,還不斷的發出一陣陣咳嗽聲……就這樣魯迅先生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寫作,為我們的後代做出了榜樣。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以魯迅先生為榜樣,發奮學習,多做好事,真正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魯迅先生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怕困難,他以堅持不懈的勇氣與黑暗的勢力作鬥爭。他是我們祖國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進步青年永遠的導師。啊,魯迅先生為我們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魯迅先生還常常關心青年、愛護青年,對青年的進步更是無微不至的關心。他給予那些失落的青年像父愛般的慈祥,溫暖的關懷。他還親自接待了來訪的青年500多名,親自給青年回信500多封,幫助過的青年更是不計其數。是啊!在魯迅先生的幫助下,有許許多多的青年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有許許多多的青年走向了文學的道路,更有許許多多的青年成為著名的文學家。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人生幸福的伴侶。最近我讀了許許多多的魯迅的作品,讀後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魯迅的偉大。同學們,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一定要以魯迅為楷模,幫助他人、珍惜所擁有的時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牢牢記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實實在在的做一個對社會上有貢獻的人。

關於魯迅的作文12

這學期開學以來,我們開展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是讓我們把名人讀書故事和名人名言等和讀書有關的事以手抄報的形式寫出來。本人收集了許多資料,並把自己讀書的方法和魯迅先生做了比較。

本來我是不該和魯迅先生做比較的,可我喜歡讀書,太喜歡讀書了,我……“什麼呀!你是有一點點愛讀書,可你看的是什麼?故事書!你看看人家有名的文學家,他們才是真愛讀書呢!好好學著點……”真掃興,我還想好好誇誇自己呢!不行,不能讓自己太跌面!我讓你們看看,我和文學家魯迅誰更愛書與讀書!

魯迅先生,舉例一:魯迅先生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牌,他馬上去賣掉買了一本書和一串紅辣椒,晚上冷時,就嚼一顆辣椒,用這種方法堅持讀書。愛讀書指數:五顆星!!

魯迅先生,舉例二:魯迅先生讀書前,總是先把手洗乾淨在拿書,借出書後,書如果有破損,魯迅先生會很不高興……愛書指數:五顆星!!

說完了魯迅先生的,就該說我的了!

本人,舉例一:“哈哈哈,這個故事好好玩呦!笑的我的門牙都快掉了!老媽,我給你讀讀!哈哈——”現在想起那個故事:我還想笑呢!只不過——’愛讀書指數:五顆星!!負!

本人,舉例二:“喂!你這個熊孩子!口口聲聲說自己愛讀書,書在哪呢?!枕頭下頭的褥子下面!哦?怪不得這幾天睡覺這麼硌的慌呢!愛書指數:十顆星!!!!負!!

最後總結:“看來老媽說的沒錯,我是要多想魯迅先生學習!多讀書!”剛說完,只聽老媽從廚房傳來一聲慘叫:“咱家的辣椒呢!”

關於魯迅的作文13

這學期的語文課,我們學習了好幾篇與魯迅相關的課文,例如《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魯迅小時候是怎麼學習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家來到了位於紹興的三味書屋。

魯迅小時候學習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書屋”,還請了一位叫壽鏡吾的老師教書。壽鏡吾為人正直,教書有方,在當地小有名氣。魯迅每天都和幾位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書屋裡面共有五張桌子和一張茶几,中間的一張桌子是老師壽鏡吾的,上面還擺著一把戒尺;其餘四張桌子則是學生坐的,散佈在教室的四個角落;而那張茶几,則擺在老師桌子的後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畫。左上角的一張木桌就是魯迅曾經學習的地方。據說以前魯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門的,但是一下課就有幾位同學在門旁跑來跑去,非常頑皮,他覺得太吵,影響了他的學習和休息,於是他就要求將座位換了。

在魯迅書桌的右下方,有一塊玻璃,下面刻了個“早”字,還有來歷呢!原來有一次,魯迅因為貪睡遲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這滋味可不好受啊!於是,魯迅就吸取教訓,在桌子的右下方刻了一個醒目的“早”字(雖然現在不能在桌子上亂畫亂刻,但以前好像沒那麼講究),來時刻提醒知己別再遲到了。

魯迅還做了一個“三到”書籤,夾在自己的書中。書籤上寫著“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告訴自己,讀書時心、眼、口要一起用,這樣效果才會好。

原來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的背後也有這麼多平凡的小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不是很有啟發嗎?

關於魯迅的作文14

第一次接觸魯迅先生,應該是在國中學習他的作品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時,他因遲到在書桌上刻下的“早”字和我因頑皮在書桌上劃下的“早”字,早已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不見,但自那之後,我追隨魯迅先生的腳步從未停止。

他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看到侵略者的鐵蹄無情地踏入了中國這塊原本古老安靜的土地,無數無辜的平民百姓在侵略者的腳步下掙扎著死去。於是,他立志當一名醫生。

他心懷救死扶傷的雄心壯志到日本開始他的留學生涯。他幸得一位偉大的老師的指導。 可是,原本立下的壯志卻因某些事實而不得不改變。

他逐漸發現,在當時的環境下,國人竟一次次麻木地親眼看著自己的同胞被殘殺而沒有任何反應,他意識到,他學醫只能救得了國人的傷病,但怎麼醫治他們麻木的心?

他氣憤、他嘶吼,他企圖擦亮的眼睛卻一次次被鮮血遮蓋。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棄醫從文,儘管他的導師再三挽留。他明白,國人的病根不在瘦弱的身體,而在於麻木不仁的精神。

於是他成為那個時代振臂高呼的旗幟!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做到了,甚至超越了。 他不畏軍閥的威脅利誘,不畏日本侵略者的殘忍凶暴,更不畏真真實實的槍林彈雨。無數個日夜,他奮筆疾書,透過他的文字,我彷彿從他的背影中看到了他那硬朗朗的脊樑。

他是中國的脊樑。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他做到了,毫無疑問,他更是超越了。

他的嘴脣是緊閉的,可他如竹般的筆桿卻從未停頓。他的每一聲吶喊,都是那個時代的平地驚雷;他的每一次高呼,都是那個時代的指路明燈;他的每一次痛心疾首,都是那個時代不可磨滅的精神旗幟。

儘管他很嚴肅,儘管他未必慈祥,但,從不影響我心中對魯迅的愛與敬。

關於魯迅的作文15

“這寫的都是些什麼?錯別字連天,還能自己造字呢!根本看不懂,真無聊。”

當年學習《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時我發出如此感慨,“魯迅”這個詞在我的心中早已留下深刻的印象。像什麼文學家、革命家、思想最深刻的人、“民族之魂”這類字眼常常出現在考試卷中,當時由心底發生出的情感只是厭煩,他的文章就如同他的人一樣,晦澀難懂。

想要去了解他是因為偶然的一個視訊。講的都是些民國的大文豪,其中給我留下影響最清晰的便是魯迅,他說:“他魯迅罵人與我周樹人何干?”自此便生髮出幾分興趣,再讀他的文章時漸漸發覺其中趣味,充滿真實趣味的文段不在少數。

但這些僅僅是浮於表面的事物,真正能讓他被譽為“民族之魂”的深刻思想被我所發現瞭解,悉知、崇敬。那是今年暑假的事情了。

《覺醒年代》一部講述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各路愛國人士相識、相知,為自己堅持的信念而走上了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這讓我進一步深入地瞭解到“魯迅”二字在那個年代乃至現如今到底意味著什麼。

重拾課本我翻閱歷史文獻,查詢相關時代背景欲跨越萬年,去讀懂他。回看《故鄉》充滿了對舊社會的諷刺與厭惡,以及對未來那個美好社會的期盼與嚮往。

再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心中激盪著的是滿腔的愛國熱血,充盈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獨有自豪感,細品《孔乙己》悲劇的背後韻藏著的是封建社會對文人學士的摧殘與迫害。

他帶領著那一時代的民眾思想之覺醒,現如今網路流行詞新增了一個“當代魯迅”來比喻那些思想深刻的人,可見他對中國的影響之深遠,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句“救救孩子”,以及他背後的心酸與希望,我似乎懂你了,影響這一詞並非他神筆而是刻意為之。

我們如今這盛世正是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一點點地同惡勢力抗爭所奪來的,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便是他們的續集……

這盛世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