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菜根譚》讀後感(精選15篇)

作文 閱讀(1.9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菜根譚》讀後感(精選15篇)

《菜根譚》讀後感1

週四下完課,回家的路上,在老頑童師兄的車裡交流上課的感受,我說:“今天上課的時候我突然自己笑了,為什麼笑了呢?有一刻我轉過身,目光依次看向每個人,發現在座的(包括老師)每個人我都挑剔過,接觸這個人的時候更多的是看到他(她)的缺點。想到此,我就樂了,怎麼就沒有一個我完全看得上啊?”

難怪自己沒有社交、沒有朋友、與各個團隊集體格格不入、特別的孤立、從小就性格孤僻。難怪自己講課、辦活動沒有人來捧場呢。真是因果不虛啊!越是想到此,我越是樂了,這種樂是恍然大悟的苦笑與自嘲啊!

在工作中也是有這個臭毛病,私下裡跟關係不錯的同事A聊天,肯定離不開評論其他各個同事。說是評論,更多的是背後非議與妄議他人,以攻擊與挑剔別人的缺點為樂,為此還喋喋不休,一個大男人簡直就是一個八婆。結果呢,自己的同事關係也不融洽,經常出現關於我的謠言。比如,平時我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來回次數稍微多一些,同事們私下裡就會互相猜想我是不是不想幹了、準備離職跳槽了。比如某個時間段,稍微跟某個異性同事交流多一些,然後馬上就會有我的緋聞出現。諸如此類小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讓人頭疼、煩惱與無語。

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這些狗血的經歷,以前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年修學下來,越來越清楚其中的緣由是什麼,所以在週四的課上,我突然笑了,很搖頭的嘲笑了一下自己。

因果何曾饒過誰呢,不管你什麼身份、什麼智商…….世人都在因果規律當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自忖是個修行的人,可是最基本的因果律一直被我無情的、選擇性的遮蔽與忽視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聽著真是妙啊,聽著真是至理啊,聽著真是好有智慧、好有辨證啊;這句話估計好多人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吧,特別是前面那句萬法皆空,好多人不懂吧,但是我居然一聽就懂啊,嗯,看來我比一般人聰明。”會這樣自言自語的人,多半是趾高氣揚,喜歡挑人毛病,與人接觸沒有耐心,脾氣又臭又大,喜歡嫉惡如仇,言語喜歡傷人……這就是我,一個活生生的,具有三十多年反面經歷,生活在你們身邊給你們造成無盡傷害的、或許你們熟悉的一個人。

最後,希望大家以我為戒,真的,請重視因果,一點都不能馬虎。

《菜根譚》讀後感2

閒來無事我隨手找了本《菜根譚》讀了讀。本以為是一本介紹做菜用的書。可一讀之下卻發現它是一本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裡面的故事和講述的道理,細細讀來對人頗有教益!尤其是在人渾渾噩噩,煩躁不堪的時候就像一陣清涼的風拂面,讓人頓感渾身舒泰!現摘錄裡面的幾個事例,共同學習一下。

其一是我們都知道的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故事。他在《誡子書》中是這樣諄諄教導他的子孫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認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應當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擾來修養自己,應當用節儉的行動來培養自己的品德,淡泊名利讓自己志向高潔,不排除外界的干擾就不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在學習的時候要能靜下心來,而且要有“志”才能學的進去,才能學的深入,透徹,才能夠學有所成。我們現在的社會充滿了種種誘惑,對學生而言,電腦電視遊戲機,大型的娛樂設施無時無刻不在挑戰著我們學習的剋制力和自制力,日常生活中互相攀比衣食住行,不珍惜愛惜食物鋪張浪費,諸葛亮上面的觀點就是一劑良藥,要我們時時謹記!

第二個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叫唐肅的人和丁晉公之間的事情:唐肅和丁晉公是莫逆之交,兩個人住處相鄰,早晚閒暇常常在一塊下聊天,非常親密!後來丁晉公當了當朝相國,唐肅就把住宅賣了,搬到了別處。別人都覺得很奇怪就問唐肅和丁晉公怎麼了?唐肅就說:“我這樣做是為了保全我們之間的友誼啊!他當了大官,如果我不去找他,就顯得我們疏遠了,別人也會以為他當了官就看不起朋友了!如果我還經常去找他,會影響他的政務,他也就把不能專心為國家做事了!”別人聽了很佩服唐肅能夠事事處處為朋友著想,而且懂得如何防範眾人之口,的卻夠朋友!而現在我們當代人是怎麼做的呢?就像一句笑話說的:朋友是用來出的!

書中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和發人深省的道理,我僅摘取這兩個共同學習分享。如果有興趣自己可以去閱讀一下,也許會讓你重溫一下被淡忘了的真趣,清醒一下被金錢燒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從而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讀後感3

讀公司領導推薦的《菜根譚》一文,結合自身工作頗有體會,雖說《菜根譚》不像《孫子兵法》、《論語》等出名,但在為人處世和工作交往方面,內容就顯得更加精闢,值得學習。文章中的:“遇事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此段話是文章的精髓和主題,體會如下:

1、工作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總要依靠上級的支援,部門的協調和同事的積極配合,只有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依靠團體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讓領導省心和滿意。

2、家庭生活上尊敬父母,工作上尊重領導,是人在社會上生活的根本。如果沒有上級領導的支援,工作將會十分被動,既然領導給與了機會,就要盡全力而為。個人認為:把工作做好,讓領導省心,就是工作中最大的尊重。

3、學會謙虛。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自以為是,始終要保持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多向領導請教,同事交流,互相取長補短,才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就像本次機組迎峰度夏檢修前,向同類型機組(徐州華美電廠)借鑑長週期執行、檢修經驗,精心組織,調整執行,有效保證機組了在迎峰度夏期間4個多月安全長週期執行。

4、學會寬容。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生活習性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角度不同,遇見問題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能化解不必要的誤會,作為二期具體負責人,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各部門的特點,積極協調各部門的協作,瞭解職工的思想動向,及時改變管理方法,保證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5、學會感恩。首先人應當感恩,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工作以後,又有領導的關懷之恩和同事的幫助之恩。尤其是工作中,只有領導給與發展的平臺,提供機會,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可以說知遇之恩和提拔重用之恩是與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同等最重要的,也是最應該報答的。只有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幹好每一件領導交代的工作,不添麻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每一位幫助過自己的人。

作為八一熱電二期工作具體負責人,我要感恩領導給予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加強二期機組節能降耗、安全執行、增加機組利用小時率的管理;加強領導,健全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技術創新等機制,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改革創新,面對困難不退縮,遇事多想文章裡的“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將節能降耗、安全執行緊密聯絡起來,為八一熱電公司爭優創效。

《菜根譚》讀後感4

近期抽空簡單的閱讀了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個字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與我的母校——南京師範大學的創始人陶行知先生的從教理念如出一轍。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說呢,就不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麼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從事輔導員崗位數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於學生成長的影響,深知自己在崗位上的態度、做事的嚴謹與否與學生的利益密切相關,深知公平、公正、公開的嚴格的制度執行對於學院的發展和聲譽的重要性。正是母校傳承的一種精神,正是黨員身份的不斷激勵,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學習,我得到了成長和歷練,也更是這樣的經歷,我更加成熟,對於學生工作更加盡心,每每學生的喜悅,也時常撥動我內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譚》讀後感5

讀《菜根譚》頗有感觸:“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啦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啦。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達到啦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啦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啦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啦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裡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裡,“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執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啦“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啦,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後感6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達到了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裡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裡,“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執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後感7

翻閱《菜根譚》,我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說:“士不可以不巨集毅,任重而道遠。”此為高遠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裡,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別人曾經對我有恩應常記於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達觀篇給我們的啟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為懷的人,心裡總處在平衡狀態,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儘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麼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明曉利害”,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偽始末和是非曲直,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於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在的書籍、雜誌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段段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對於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鑑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於跟聖人交流。

《菜根譚》讀後感8

要說中國傳統書籍裡教人為人處世的書,莫過於《菜根譚》這本書。它彙集儒、釋、道三教之精華,從個人修養,人生,處世,出世四個方面,以語錄的方式來闡釋其中道理。《菜根譚》全書文字簡煉,亦駢亦散,熔經鑄史,兼採雅俗,醒世名言融合優雅意境,雅俗共賞,詩人不忍釋卷。

書中思想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方式與一體,與作者的自身體會,人生感悟相結合,體現了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的精髓。這本書的作者是明代道人洪應明,他本人就是一個出世之人,所以書中內容思想多有道家無為消極的思想。如“多心招禍,少事為福”,“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寧靜淡泊,觀心之道”等句子,但也不乏許多警醒世人的名句。如“謙虛受益,滿盈招損”,“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慾”,“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當思積累之難,常思傾覆之易”,“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是本然”等等,把複雜深奧的道理,用淺顯易懂的句子表達出來,充滿哲學意味。

這本書通篇沒有教條的教閱讀者如何做人做事,而是像一位朋友和你娓娓而談,談吐風趣優雅,於無形中教化讀者,這也是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不同之處。中國人比較含蓄,為人處世,傳情達意也是很委婉,靠自己體會,很多東西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點到為止。一個有教養的中國人待人接物尺寸拿捏的恰到好處,和這樣的人接觸,你會感到很舒服!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之所以堅韌不屈,代代相傳,就是因為我們有這些傳統文化,經史典籍滋潤靈魂,教化思想。我們有自己的文化的根,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思想,這種思想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被後來人豐富完善,所以,中華文化思想才會長盛不衰。

很喜歡書中許多詩一樣的句子,像“花看半開,酒飲微醉”;“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雲白風清,蘭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等句子,讀來脣齒生香,如臨其境!一本好書,能給人帶來心靈上愉悅的享受,給人心靈以啟迪。

一個人的生活總要受到周圍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古往今來皆如此。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各種慾望的誘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想心境淡然,超脫物慾十分不容易,這不是幾句醒世名言所能解決的。但是,這些名言警句可以在黑暗裡為你點上幾盞燈;在乾涸中給你幾口水,其他一切還要靠自己的毅力,調整內心,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法則。

“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己,而不誇獨醒”。這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

《菜根譚》讀後感9

書中自有黃金屋,前些日子,專案上買來一批書籍,利用週末閒暇時間,來到閱讀室,隨手拈來一本小冊子,讀完之後心靜如水。此小冊子即為《菜根譚》,作者是洪應明。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名作就是《菜根譚》。此書內容分為“修身”、“應酬”、“評議”和“閒適”四個部分,綜合了儒、釋、道三者思想,以說教口吻教人出世入世的道理,意境闊大。閱讀過後頗有感想,在此和大家進行分享與交流。

其一是關於“無為”。這本書是老莊思想影響下的產物,洪應明取其神進行說明,將其體系化,讓自己的觀點不僅有據可依,又顯得極為正統。他說“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物皆空其常虛,則義理來據”,又說“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蠟”,如則這般,清心寡慾得讓人險些喪失味覺。他不像老子直接說“為無為,則無不治”,也不像莊子憤憤勸道“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像列子那樣挑明瞭說“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而是把話說得極為淡然,卻又很有說服力,讓自己成為《菜根譚》裡處事規則的生動標榜。

圖片

其二是關於“無慾”。洪應明借鑑了釋氏的玄妙,卻發展了他的空靈,傳播了佛家的禪宗。例如“彩筆描空,不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著腳?”、“胸中滌去數鬥塵,語言方覺有味”等,都是這種特點的體現。

其三是關於“清閒”,這也是其書最絕妙的一部分。例如“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窗前一浮清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又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支捲雲舒”。短短數十字,“清閒”之意躍然於紙上,隨之而來的還有那超然脫俗的絲絲禪意。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是其語言,洪應明用了細碎精緻的筆法去表現一種雄健放浪的情懷,可是當其落在條條細則上面時,卻又如同滂沱大浪裡面的小水滴,溫柔可愛,比如“鳶飛魚躍”、“波恬浪靜”、“漚生大海”、“影滅長空”、“碗茗爐煙”等詞,極富意境的同時,又溫柔細膩。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希望大家都能偷得一點閒暇,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書中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菜根譚》讀後感10

最近兩個多禮拜特別的忙碌,是因為承蒙領導不棄,給自己加了點擔子,開始主導專案帶團隊了。20xx年在企業上班,那個時候也是帶團隊帶專案,但是二者感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我想了一下,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單位的性質不一樣,一個是外資企業,一個是政府事業單位,所以在管理體制以及運作模式上會有很大的差別。在企業,特別是外企或者類外企,工作會劃分的很細,每個人每個團隊甚至每個部門做的事情都類似,所以帶專案帶團隊相對來說就更加單一明確,把握住時間節點、合理分配任務量、給予技術層面的指導,基本上就沒什麼大問題了,而且往往大家不在一個城市辦公,沒法面對面交流,更多的是文字性的溝通。而在政府事業單位就複雜得多了,看似每個人工作職責範圍比較寬泛、自由度比較大、有時候又卻是那麼的狹窄,取決於每個人對工作的認知認可以及思考的程度。現在的單位,既是政府性質又是高度技術化、專業化,按照有些同事說的,這裡既需要智商又需要一定的情商。

二是自己本身的關注點不一樣了,以前更多的是盯著專案,催著大家抓緊時間儘快完成分配的任務;現在更多的是想著如何既要把事情做好,又想趁著帶團隊的機會狠狠的改正一些缺點習氣。角色轉化前,作為一名普通的`職工,只需要完成自己手頭的工作任務量就好,需要考慮的人只有兩個:自己和直接領導。角色轉化後,不僅需要考慮的工作量多了,而且考慮的人物也多了,需要接觸和打交道的物件也更復雜多樣了。打個比方,好比點和線,變成面和體。

過去的我,骨子裡是獨來獨往、獨生獨死的,人物事情多了就覺得特別的麻煩,恨不得一刀切下去,想盡辦法讓自己抽離出來,躲進自己設定好的、只能容下獨自一人的、短暫的舒適區。這是太過於關注自我感受的表現,嚴重下去就是自閉了。用理智與情感的模式來說,這樣的人是不具備理智的,沒有理性思維;即使擅長思維,由於沒有理智、智慧的指引,越思維越陷入自我;那麼情感方面呢,我們都知道,情感是離不開理智的,如果沒有了理智,那就是不良情緒的爆發,非常的可怕。(關於理智和情感更深入的探討,以及如何從情感理智入手修行自己,歡迎大家與我當面交流,茶水隨時備好,我在幻海閣等你。)

現在的我,或許還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已經不想按照原來的命運軌跡繼續走下去了。在面對複雜的人事物交織在一起的時候,由於多年來定力的修持以及正見的熏習,已經慢慢的具備一些剎車的力量了。正因為此,這兩個禮拜的忙碌,不僅僅是單純的工作事務的處理,更多的是頭腦中緊繃的這根弦,一根試圖努力攔住命運火車按照原有軌道急速飛馳的弦。所以,特別感謝有這樣的機會,一個可以試煉改變命運的機會。

《菜根譚》讀後感11

讀《菜根譚》頗有感觸:“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達到了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裡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裡,“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執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後感12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啦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裡發現啦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裡,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檯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讓自己的心靈接受著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融合啦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啦關於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後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啦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考慮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啦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己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可是上天卻在他著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修養、道德以及能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著成功,只是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啦達到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能力多幾分“著意”,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讀後感13

原文: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註釋:1.拂心之事:不順心的事。拂:違,逆。2:砥石:磨刀石。3鴆毒:毒酒。

譯文:經常聽到些不中聽的批評之言,常經歷些不盡如人意的事,在接受這些的過程中正好能歷練自己的品德情操。相反,如果僅僅只是聽些甜言蜜語,事事都一帆風順,人生沒有任何波折,就等於把自己浸泡在毒藥裡慢性自殺。

我的讀後感:這話國小就知道,現在才明白有時還做不到。我也曾愛聽好聽的話,感覺每天順風順水就是好。吃多虧,經歷人事多一些,覺得能說逆耳良言的人真好,太少了。做事多遇困難挫折反而可以學到積累很多經驗,不算壞事。

還有一方面就是經常聽到一些不好聽的話,發生的那些不順心的事情不算壞事。可以讓我保持對人對事的瞭解,更有利於人性的把握判斷,工作生活。

比如,坑我害我最多的都是我曾經的好朋友。很多陰毒的人,沒發現之前都是好朋友,歡聲笑語,翻臉後不如狗卻和狼一樣狠毒。有利可圖時甜言蜜語之人,背後藏的不是毒藥就是刀。

那些日常生活中惡臉惡語,小坑小壞的人反而都是不斷在提醒我人的本性,幫我鑑別識別人。有些嚴肅認真,不講情面講原則的人,教會我的東西往往一生都有用。

生活就像旅途,沒有那麼好的路,處處都是坎坷和危險,老是一馬平川不經歷任何風險,往往一出事就大事故。經歷就是各種歷練,所有不順心的事情都是在教會我如何去走的更好,更安全。

那要不要對別人做一個諍友呢,嗯,可以對孩子,對家人說真話,忠言逆耳。到社會上,工作中得小心慎重,朋友一般都不愛聽,哪怕為其好也有可能記恨你。小錯規勸,大的像犯法之類的趕緊劃清界限,不然一定拖你下水。大方向不能猶豫,要果斷,很多人犯法犯罪都是被朋友所害。

社會流行溜鬚拍馬察言觀色,不會來勢就沉默是金,才能混得好,吃得開,腦滿腸肥。單位同事也如此,領導只有上進心強,精神層次高的人才愛聽不同意見,看人了,仗義執言還是得注意。為其好還很反感就不必多言了,為人正直大多在那個單位或者小團體就混不好,只是留下一個好名聲和好印象。即使沒人喜歡但過後仇恨的人也不多。

想說忠言就得正直,做人選正直和選善良一樣,都是付出不如選利己,很辛苦,要吃很多虧。如今時代,正直又善良的人不管在什麼環境,大部分混得很差,慘。就是生活平淡,內心安寧。路自己選,怎麼做,看具體情況吧。

創業自己當老闆,不少人就發現最寶貴是人才,德才兼備之人太少,自己能看人太重要了。大部分私營企業活不過十年,過了十年的大部分傳不了下一代,就是這個原因,沒人才,不過說遠了。等我當上老闆在寫這些吧,哈哈。

《菜根譚》讀後感14

學而時習之,讀了一些資料之後,我仍會經常翻讀過去的東西,有些句子很喜歡,所以讀幾遍有幾遍的讚歎。

昨日讀到這句,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視一檔普法節目,一男司機與公司女總成婚,婚後小人得志升為副總。蜜月中男帶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機,男乘醉應之。女因無空職不應,遭男人耳光,此後所以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終女將男起訴,二人以家庭暴力離婚。所以看到這前三句,我就聯絡到這個杯具。

開始時,兩人未必不是以相愛開始,但此後因為男人一躍升為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帶關係升職,這本身就很危險。再者,傳統的中國男人從心裡不是很能理解女人的本事高於自已,這就為這場婚姻杯具埋下了伏筆。升得快往往會飄飄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為這下子女人連同公司都屬自已囊中之物,能夠任意操縱之,但女人是個有手腕的女人,一個百依百順的女人想當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觀的女人是不會任這個沒有定好位的男人為所欲為的。關鍵是他們婚前都以為感情能夠高於一切,但婚後都以為對方能夠無條件為自已著想,但事實是他們都高估了感情,也高估了對方。

乘喜而輕諾,人的本質發揮了根本的作用,高興時一切好商量,人們總會乘著適宜的時機談條件,適宜就是高興的時候,高興起來平時繃緊的神經會放鬆,掌握的度就和緩許多,規矩靠邊站了,事情往往就好辦。因醉生嗔,酒後,人就容易趁著酒勁做些平時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實是以酒蓋臉而已,情緒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緒的本事,虛榮嫉妒狂妄偏激這些惡劣的本質大概誰都或多或少有一點,但當它們毫無節制的釋放時,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於瞬間以催枯拉朽之勢,摧毀一個人積攢了N年的光輝形象,甚至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鏡,基於這種狀況,個人認為還不如素面朝天,平時就呈現一個基本真實的自我,別太繃著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與第一句雷同,春風得意之時,就難以檢點,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當然這一切還是基於一個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質使然。如果故事中是個天性懂得憐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絕不會出現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隨便原諒了他的第一記耳光,也就沒有此後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請記得,男人的第一記耳光絕不僅僅是唯一的一記,而它僅僅是第一記而已,如果想原諒他,那麼就等於默認了理解他的第N次施暴,這也貌似男人的出軌,如果你打算原諒不忠的男人,那麼就請做好“下半生即將應對自已N次照一個變形了的破鏡子”的準備。

《菜根譚》讀後感15

近期抽空簡單的閱讀了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個字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說呢,就不急於展示自我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一樣的面具去應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能夠到達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麼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從事教育崗位數年,深知自我的一言一行對於學生成長的影響,深知自我在崗位上的態度、做事的嚴謹與否與學生的利益密切相關,深知公平、公正、公開的嚴格的制度執行對於學院的發展和聲譽的重要性。正是母校傳承的一種精神,正是黨員身份的不斷激勵,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學習,我得到了成長和歷練,也更是這樣的經歷,我更加成熟,對於學生工作更加盡心,每每學生的喜悅,也時常撥動我內心的自豪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