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精選】小吃作文彙編八篇

作文 閱讀(2.8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吃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小吃作文彙編八篇

小吃作文 篇1

說起家鄉的風味小吃,我的家鄉可是很多著嘞,比如烤冷麵,炸雞排,章魚小丸子,酸辣粉等等,都是生意火熱的著名小吃,現在我就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我最喜愛吃的——烤冷麵。

說起烤冷麵的做法,可是有的一比:拿一個麵皮放在燒烤臺上,等火候剛好後,下一個環節可是一個技術活,砸一顆雞蛋放在麵皮上,然後用道具掀起麵皮,就在那一瞬間,把有雞蛋的那一面甩在底下附著在麵皮上,在往麵皮的另一面塗上一層祕製醬料,再往上面放上香腸、生菜。最後捲起來,用刀子切成小段即可。我喜歡這個美食不是因為它有多好吃,是因為它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中。

就是那一回,由於天下中雪,我和我的朋友感興趣,公園打雪仗,我們的歡聲充滿了整個公園。該回家了,朋友們都相互告別離開,我也高高興興往家走,卻不幸摔在了一個雪坑中,與大地來了一個親密接觸,這讓我苦不堪言,寒冷飢餓慢慢襲來,我也只好咬著牙,不經意漂了一下四周,發現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一位阿姨在賣烤冷麵。

真是天助我也,有美食啦,挪步來到跟前,給我來一份……

正當我付錢之時才發現原來自己根本沒有帶錢,可是那位阿姨已經做好了烤冷麵,在慌忙之際,我哭了,淚水出賣了我內心的懦弱,那位阿姨好像知道了什麼,笑著跟我說:“小朋友,沒事,這份烤冷麵是我這一天第一個做的,就當小試身手,免費送給你吧!”當我聽到這句話,心裡頓時溫暖了好多,這份烤冷麵不是把冷麵烤好,而是把我冰冷的心“烤”熱了,頓時心情愉悅。

對我而言,這份烤冷麵價值非凡,它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雪中送炭,人世間充滿了善良。

每一份美食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但就是這特別的地方為世間披上了一層美麗的服裝——人間的美好,給人與人之間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樑——仁!

小吃作文 篇2

泰順有許多美食,其中綠豆腐可是家喻戶曉。聽了我的介紹,相信你肯定會垂涎三尺。

媽媽可是做綠豆腐的高手!瞧,她先將豆腐柴的葉子摘下洗淨,再把葉子倒入盆中反覆揉搓,直到將葉子裡的汁水擠幹,再將擠壓好的汁液倒入過濾網中,將葉子碎片和汁液分離。接下來是最重要的一步——加入中華牌牙膏水,然後順時針攪拌,直到起了泡沫為止。最後將汁液靜置,讓這位“魔術師”靜靜表演。

漫長的半個小時終於過去。我走近一看,哇!它從液體變成了固體!它的綠,比翡翠還要透亮,比梅雨潭還要迷人。拿出勺子,舀上一大勺綠豆腐,加入調料,這時的綠豆腐,便像一個綠樹環抱的小島:紅色的辣椒,白色的大蒜,黃色的生薑,似乎都是海里的游魚,他們在醬色的海里游來游去……吃一口綠豆腐,一股辛辣的味道湧上舌尖,隨後,清涼的味道衝下食道,直接跑進五臟六腑。令人吃完一口還想再吃一口,欲罷不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就是泰順特有的名小吃——綠豆腐。

小吃作文 篇3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說起我故鄉的美食,那可是數不勝數,但說起“最美”的食物,我可要推薦我們故鄉的脆皮炸蠔了。脆皮炸蠔是茂名市著名的一道風味小吃,在酒店,在大排擋裡,在海鮮城裡,都頻受人們的喜喜歡。

生蠔是從海里捕撈上來的,又名牡蠣,綠色的凹凸不平的蠔殼裡躺著晶瑩柔嫩的蠔肉。

熟後的炸蠔表面呈金黃色的,讓人垂涎欲滴。

今年寒假,爸爸媽媽帶我來到電城嘗美食,特地點了脆皮炸蠔。盤裡的蠔粘著一層糊,金黃色裡隱隱約約地閃著油星。我忙用筷子趁熱夾起一個咬一口。哇!真好吃啊!脆脆的、香氣撲鼻、裡面的蠔軟軟的。“別急,”爸爸說,“看好了!”只見他從旁邊的籃子裡挑了快生青菜葉,再用筷子炸蠔夾起放在菜葉上,接著熟練地把炸蠔包緊,在我眼前搖一搖,表示可以吃了。我也學著樣子做了一遍,再大咬一口。更好吃了!這樣一來,吃得再多也不會膩了。

可是,這麼好吃的脆皮炸蠔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我懷著好奇心溜進了飯店廚房,一位師傅正在做這道菜。只見他把生蠔洗淨抹乾水,加鹽、味精、胡椒粉醃幾分鐘。然後把生粉、麵粉加清水調成漿,下入生蠔掛上糊。最後,燒鍋下油,油熱後放入掛上漿的生蠔炸至金黃。

剛撈起滾燙的脆皮炸蠔便讓服務生端走了。

怎麼樣?聽了我們故鄉的脆皮炸蠔,你一定直流口水,那就快來茂名嚐嚐脆皮炸蠔吧。

小吃作文 篇4

快樂的寒假,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氣派又漂亮的大城市——天津。

說起最讓我感興趣的事兒,還得算和爸爸媽媽一起逛街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品嚐到了許許多多好吃的。

在古文化街,超級大的羊肉串真算得上“巨無霸”了。天哪,它簡直和我的胳膊一般長了。烤得金黃的大肉塊上,“滋滋”地冒著油,香噴噴的孜然味害得我口水都流了出來。我大口大口地開吃了,不一會兒就把這個大傢伙吃了個精光!

別看義大利風情區到處都是一片異國他鄉的模樣,可我記得最深的就是這裡的煎餅果子了。爸爸告訴我,煎餅果子是天津的特產,來這裡參觀的外國人都特別喜歡吃。爸爸排了老半天隊才給我買了回來。看,外面是又香又脆的雞蛋皮,飄著香氣的綠豆麵餅,裡面夾著香香的油條,抹上甜麵醬,還有綠綠的小蔥花,咬上一口,又好吃,又解餓!

在南市食品街,爸爸媽媽買了好多天津的特產——香酥的大麻花、甜甜的栗子羹、薄薄的雲片糕……真是數也數不清。這下子夠我好好吃好幾天的啦。怪不得,爸爸叫我“小吃貨”呢!

小吃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潮州。潮州是座古城,歷史悠久。潮州古城裡的小吃,那可真是多種多樣,有鴨母捻、牛肉丸、蠔煎、鹹水果等……其中,我最喜愛的小吃還是人人皆知的牛肉丸。

牛肉丸樣子像一顆顆有十足彈力的乒乓球,作為著名的潮州小食,在潮州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其實牛肉丸還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比起牛肉丸就多了一些嚼頭。

傳統牛肉丸的製法,是選用新鮮的牛腿肉作為材料,去掉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均勻用力的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再槌至配料入味,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裡,再用慢火煮熟一次即算完成。

牛肉丸的吃法有很多種,直接煮湯,吃火鍋,燒烤,油炸皆可,原材料的美味,用什麼做法都能將其製成美食。

牛肉丸美味多汁,我最喜歡火鍋牛肉了。在潮州郊區有許多的牛肉火鍋店。那裡的人們熱情好客,沒等你車開進沙地上停好,店老闆就已經幫你預訂好了一個位子,火鍋店裡樸素大方,是地地道道的老店。

他們把一個鍋子端上來,加半鍋湯,煮熱了後,就可以燙牛肉吃啦。煮熟了的牛肉沒有味,只有蘸了醬才香呢。餐桌上的醬多的是,有地道的沙茶醬、美味香脆的炒花生、芝麻油、辣椒醬、芹菜粒……任你蘸什麼都可以。保證吃的你滿嘴流油呢。

這就是我最喜愛吃的潮州小吃——牛肉丸。同學們,你們喜歡嗎?歡迎到我的家鄉來品嚐我們獨一無二的小吃,你一定會流連忘返、回味無窮的。

小吃作文 篇6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各地都有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那永遠是一縷不可消散的鄉情,是一劑不可缺少的提神藥。

現在我就來介紹一道我們家鄉的風味小吃“刀削麵”吧!

說到這裡我又忍不住想要告訴你們,我爺爺就會做刀削麵,不僅味美,而且藝絕!

記得每次寒假或是暑假,在家裡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爺爺,給我來碗刀削麵吧!我又想念那個味道了。”

每次爺爺做刀削麵,我都會仔細的在一旁看著。這不,爺爺又開始啦:

首先,爺爺先“和麵。”他拿出來一個盆,倒入一些面,然後少量多次的往裡面加水,並攪拌均勻,開始揉了,只見他的身體一上一下,有節奏地按壓著,看起來很是嫻熟,很快,先前散散的面就被他和成有形狀的麵糰了,隨後,只見他往麵糰上面蓋了一層布,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實則學問大了,好多人做不好刀削麵就是因為面的柔韌度把握不好。

接下來,只見爺爺拿出來一個大鍋,往裡面加了一些水,把鍋放在火上面,等水燒開;同時去拿來雞蛋,青菜,土豆,西紅柿來,把它們洗乾淨,切好備用。這就是統籌的方法,我在校學過的,沒想到這早已是爺爺的生活經驗了。

然後,爺爺最瀟灑的動作——削麵開始了!我總是目不轉睛的盯著,一刻也不敢鬆懈。那動作簡直就是雜技演員在表演,爺爺往頭上面鋪了一層布,然後把剛剛和好的麵糰拿起來放在頭頂,拿出削刀來在頭頂上一下一下的劃來劃去,這些面片一個個都擦出了完美的弧線,掉進了鍋裡,他還不時的轉動方向。每當這時我都會嘖嘖稱讚,笑著說著“爺爺帥呆了!”

最後,不用說是炒麵了。早已準備好的菜,一個一個的倒進鍋裡面,呲拉一聲,爺爺就叮叮噹噹的翻炒起來,隨之而來的一陣陣香味兒,霸佔了我整個鼻子,甚至我整個身體,嘿嘿嘿!

雖然說已經吃過很多次了,但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嘗!夾起幾根麵條來,送到嘴裡,經過在湯汁裡面的浸泡,刀削麵又香又有彈性,習慣性的'加上一些山西老陳醋,酸酸的,美味極了!

這個味道是我永遠都懷念的,是其它美味無法替代的,這濃厚的香味,時時刻刻都在牽著我的魂,讓我無法自拔,教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小吃作文 篇7

我生在西施故里,在浦一陽一江的哺養下,在浣紗溪邊茁一壯成長。我的家鄉雖然沒有新昌的大佛寺,但是這有鬥巖的諸暨大佛;雖然沒有黃山的奇峰異石,但是這裡有楓橋小天竺;雖然沒有紹興輕紡織城,但是這裡有全國聞名的大唐襪業城;我們這裡雖然沒有金華火腿,但是有著名的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確實不同於一般的豆腐。人的嘴巴絕對是創新的高手,能把一塊簡簡單單的豆腐吃得花樣百出,叫得出名堂並能上菜譜的有一長串,有小蔥豆腐、涼伴豆腐、麻辣豆腐、青菜豆腐、鹹菜豆腐、蘑菇豆腐、魚頭豆腐等等,這些豆腐的做法都簡單明瞭,僅從字面上理解,馬大一嫂們一個個都能做得色香味一律“國標”,所以大江南北也就味道同一,可謂家常,但不成特色。唯有西施豆腐講究用料,做法獨特,且產地單一,所以就有些卓而不群。做一道西施豆腐,需有豆腐、豬血、澱粉、雞湯、時件(雞腸雞肫之類)為基本原料。製作時,把豆腐、豬血切成丁,連同雞湯、時件、調料一起倒入鍋中,用水煮沸後,取澱粉若干,邊倒邊攪,邊攪邊倒,不得稍停,至鍋內撲撲有聲粘成稠狀,一道西施豆腐便在香氣四溢中做成了。然後一碗碗從鍋裡舀出,取一調羹將之一口口送至嘴邊,伴隨著吹噓吹涼聲,略加囫圇咀嚼,便有一股股鮮一嫩滑一溜泌入五臟六肺,於是嘖嘖聲四起,味道就吃出來了。

在我的家鄉,凡招待外來客人,必有西施豆腐這一道菜。在飯店裡,服務小一姐將一盤用透明玻璃盆子盛裝的西施豆腐端上來,報一下菜名"西施豆腐,請慢用",客人們就立即停止嘴裡的咀嚼,瞪大眼睛疑惑地問一名"啥豆腐",主人就重複一句"西施豆腐,這裡的特色菜",客人們就一邊吃西施豆腐,一邊聽西施故事,於是食也有了,色也有了,一桌子的飯就吃得很是"秀色可餐"。西施豆腐就這樣從餐桌上流傳開去出了名,由下里巴人登上了大雅之堂,從農家餐桌步入了星級賓館。現在想起來,真要感謝第一個將這種平常的豆腐稱之為西施豆腐的那個人,這絕對是一種策劃一種創意,其價值遠超了西施豆腐本身。

我的家鄉很普通,沒有上海大都市的繁華,也沒有北京四合院的古裡古氣,更沒有深圳如此繁華的經濟.可我依舊一愛一著我的家鄉,也更一愛一這西施豆腐……

小吃作文 篇8

似乎很多遊客都對澳門小吃充滿了嚮往,但由於我味蕾遲鈍,對食物要求不高,再加上澳門本與中山市同屬香山縣,飲食習慣大同小異,所以一直以來我對澳門的歷史文化興趣更大於小吃。但不可否認,澳門小吃確有其獨特之處,經過400多年的殖民,飲食與文化一樣,中西結合,同時由於社會穩定,傳統儲存較好,所以澳門小吃可謂別具一格,多得遊客讚賞。多次去澳門,東遊西逛,大街小巷基本都被我走得差不多了,特撰一篇博文,也談談澳門的小吃。

發現遊客對澳門的飲食好評較高,個人覺得澳門是小吃之所以出名,無非幾個原因。一是中西結合,400多年的文化交流同時影響了飲食,來自南歐、來自東南亞、來自世界各地的飲食在這裡互相交流,取長補短,自然出色。二是保持傳統,澳門社會穩定,數百年來沒什麼戰亂,就連二戰期間也沒被入侵,穩定的小環境使得傳統得以儲存發揚,代代相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然美味。三是真材實料,澳門的飲食比內地要貴些,但絕對真材實料得多,牛雜就是牛雜,豬扒就是豬扒,不會有以假亂真,濫竽充數之嫌,自然好吃。

澳門的小吃主要集中在幾個地方,一是大三巴及新馬路一帶,這裡是澳門的中心,遊客最多的地方,各類食肆雲集,不乏老字號和著名的街邊小攤。二是氹仔官也街,澳門最著名的美食街,短到只有115米,但從來都是人潮洶湧,絕對是氹仔人口密度最高的一條街。三是澳門半島三盞燈一帶,這裡是東南亞僑民的聚集地,也是澳門非常市井的地方,街邊的小攤檔往往能給你意外的驚喜。當然還有賭場,高檔的料理,奢華的美食,我只吃過一次自助餐,不好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