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愛在不言中1500字作文

作文 閱讀(1.78W)

愛是一泓出現在沙漠裡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愛在不言中作文1500字,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愛在不言中1500字作文

  愛在不言中1500字作文篇一

世上唯有孝順不能等待,趁父母還健在。

——題記

在我成長的二十個年頭中,父母一直擔當著配角,整天忙碌的身影,都是在圍著我轉。而我,卻當做應該的。愛的教育洗禮著我的心靈,讓我逐漸明白有愛的日子裡猶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現在我用文字記錄我和父母的點滴故事,以此來回憶那些逐漸逝去的愛的溫暖。

父母年近五十歲了,生活中有時難免磕磕碰碰,但始終相濡以沫,父母漸漸蒼老的容顏,記載著他們走過的漫長而艱辛的歲月。有他們的日子裡我會非常滿足,而且充實。

母親剛上完國中,因姥爺供不起學費,沒有參加會考,便到地裡務農。在街坊鄰居眼裡,母親就是個女強人,上有老,下有小,和男人一樣的勞作,還要照顧我和妹妹,但她一直是任勞任怨。父母結婚時只有三間房,連院牆都沒有,現在這麼多房子都是他們白手起家蓋起來的。

記得小時候,爺爺雖然和我們住在一個衚衕,但是在衚衕的盡頭,也有上百米的距離。晚上去爺爺家,母親總是忘不了為我照路。她拿著手電筒站在門口,我順著她照的光束往前走。我越走越遠,燈光越來越暗,走到盡頭時,卻看到燈光依然在那裡晃動,就大喊:“媽,回去吧!”隱約聽到她的回聲:“唉,慢著點。”我不知道過了多久,那燈光才漸漸的消失,但我知道,在光束那頭,母親一直在看著我。我也知道,我一輩子都走不出她愛的視線,母親一直在背後支援和關注著我。

母親前幾年得了風溼病,陰天下雨行動十分不便,還要接送妹妹上下學,但每逢週日傍晚進城上學,告訴她別送了,可走到村頭,一回頭,她就跟在後頭。黃昏裡,母親矮小的身軀被拉得很長很長,面容蒼老的她正努力向我揮手,頓時我淚如雨下。

上中學後,我隔兩週才回家一趟,晚上母親就坐在我床邊,東家長西家短的說得津津有味,最後沒有話說了,就呆呆的坐在那看著我,怕我失去似的。我就說,媽你回去睡吧。她這才慢慢離開,可一會兒又回來了,說看看還有沒有替換的衣服,然後又坐在床邊。我知道她平時很掛念我,我也很掛念她,也許讓母親多看幾眼,就已經很滿足了。

母親和父親的相遇很是偶然。在農村就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就這樣在我們傳統的李家新生開來,父親和母親就這樣相遇了。

父親年輕時學習優異,可上到八年級,就被爺爺從學校裡拽了出來,幹起了雜活。從那以後,父親遠離了他的夢想,開始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我挺佩服父親的,他每個行當都涉獵過,三百六十行,他幾乎幹了個遍。也許和他從事的這些行當有關,父親的脾氣性格和爺爺一樣,愛幫人,不求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斷斷續續的受到過父親耐人尋味的教導,這對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時候我很淘氣,父親就嚴厲地教訓我,有時候我不服氣,頂上幾句,他就更凶了,隨手摸個東西就要打我。

每次學校開家長會,父親從不遲到,而且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去前他找出來那件最乾淨的衣服穿上,怕給兒子丟人。開家長會時,父親就坐在最後一排,像個學生一樣認真聽班主任講話,還不時的還拿筆記著什麼。看著父親因勞作而佈滿裂紋的手拿筆寫字的笨拙姿勢,回想起父親為我的付出,鼻子一酸,不爭氣的眼淚就在眼眶打起轉來。

父親的教子理念很簡單:棍棒底下出孝子。他還經常教育我:做一個男子漢,要站的直、行得正,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透、看得開。我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來的這些話,或許這也是父親為人處世的態度吧!在做人方面我也很佩服父親,包括爺爺,我們李家在村裡的聲望都是很受人尊敬的,這對我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白雲從不向天空承諾去留,卻朝夕相伴;星星從不向夜幕許諾光明,卻努力閃爍。我從不向父母傾訴思念,卻永遠懷著牽掛。

我本想獲得一滴水,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我本想採擷一片樹葉,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森林;我本想獲得一縷春風,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時親不待。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給予我的呵護和關愛,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逐漸的明白過來,為他們做點什麼,這是最重要的,用文字記錄父母和我的生活故事,用點滴的片段,描述一個普通家庭的愛的教育。回憶我和父母一起度過的閃亮的日子,歷久彌新。生活在愛的家庭中,因為有愛,春暖花開。

  愛在不言中1500字作文篇二

因為步入國中,本來就很少去鄉下的我與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時間更是寸時寸金,但臨近春節,放了寒假,我沒有理由拒絕兩個老人殷殷期盼的等待,拿了寒假作業就出發去鄉下了。當站在了青磚黛瓦的老屋門前推開屋門時,我的思緒不禁想軟軟的棉花,被輕輕拉扯到渺遠的記憶裡:那時,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站在長著雜草野花的弄堂裡歡欣地撥弄著地上鋪滿的稻穀,蹦蹦跳跳的與稻穀一起跳躍。揮舞著小竹杆,給二汪扔骨頭,自己卻摔了個狗啃泥。對外公手裡燃著的鞭炮敬而遠之,眼中欣喜的火花卻抑制不住的與鞭炮的隆隆聲一起迸發,在不知不覺中放了一整箱。把飯米粒胡亂抹在對聯的反面,再搖搖晃晃滴拍在門框上。神氣活現的站在板凳上朝外公做鬼臉自己卻像笨拙的冬瓜從上面摔在雪地裡哇哇大哭。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心裡不禁升騰起一絲感傷。今年的年味兒,略有些不同。

我追隨著以前的感覺,熱情的幫助外婆和餛飩餡,放一勺豬油,撒一點白鹽,倒一些蛋黃,一切似乎都被提前設定,動作是那麼嫻熟,又是那麼的索然無味,似乎沒有任何感情,平淡得像杯水,少了一絲稚氣笨拙。包的餛飩不小心破了個口,突然跟記憶裡的某處重合,不禁莞爾一笑。不一會兒,吹彈即破、透明而富有彈性的餛飩稜角分明的在我面前排著隊,我有些淘氣地輕輕碰歪,好像一條不聽話的小龍,親暱的撒嬌打滾。我的心突然隨著窗外升騰的霧氣明澈起來,過去已成往事,那麼,讓我抓住現在短暫天真的快樂。今年的年味兒,略有些不同。

我奔跑跳躍著向門外望去,只見外公吃力的擠著瓶裡最後一點膠水,細緻工整地塗在對聯反面,我微微嘟起嘴:“外公,你就不能節約點用米飯嗎?”“盈盈,你來啦。正好幫我把對聯貼在門上。”以前,我想貼對聯,都是外公自告奮勇搶下活兒,可是這次……

我的目光突然定格在外公微駝的背上,空氣裡突然瀰漫起一股酸味兒。

我貼完了對聯,百般無聊,對地上熱切活潑看著自己的二汪提不起興趣,敷衍的摸了一下它的頭,算是迴應,隨即厭惡地抽回來,更不願意在它黏糊糊的下巴上做片刻停留。我突然想起帶回的一張用透明的軟塑料做的窗花,欣喜的一躍而起,拿著它細細端詳,在玻璃門上比劃著,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可是看著空空如也的膠水瓶,卻犯了難,如果把米飯粘在上面就從反面能看出來,但是……我瞄向廚房裡的眼睛突然像燈泡般一亮,向正在打雞蛋的外婆要來一些蛋液,小心翼翼的糊在薄如蟬翼的塑料上,在輕輕往門上一合,高興的大叫起來,下意識的轉頭想博得外公像昔日一樣讚許的目光,微微上挑的嘴角,再驕傲得嗷嗷直叫,但這一次,迴應我的,只有漫天飛雪,我失落的轉過頭卻猛然在門縫瞥見外公獨自坐在床上往關節上塗藥膏。我上揚的嘴角耷拉下來,微微抽動。今年的年味兒,略有些不同。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圓桌前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我頭也不抬狼吞虎嚥的扒著飯,當我再次抬起頭時,突然發現在氤氳的燈光裡,外婆正看著我微笑。我剛要歡喜的開懷大笑,順著外婆的臉龐上移的眼睛突然彎不起來了:外婆以前光滑的眼角分明的密佈著歲月的劃痕,彷彿是被歲月劃傷的傷疤,看不清的眼球裡有點像被打翻稀釋的墨水,像一圈比一圈淺的漣漪輕輕漾開,最後,就會消失在遙遠的山水畫中,像一滴墨水被隱去。我有點害怕的抓住外婆被青筋包裹的骨感的`手,似乎能聽到她穿透面板的薄弱心跳。

今年的年味兒,就像放到天空的煙火,還沒來得及駐足欣賞,就煙消雲散。只有記憶裡的年味兒,深深刻在心中,永遠濃濃的散不開,裡面,有外公外婆手掌的餘溫,有童年的我笨拙的微笑,雪地裡,還有時間緩慢流淌的腳印,瓷碗中,還有濃濃的、化不開的愛……

  愛在不言中1500字作文篇三

長路將愛奉獻給遠方,白雲將愛奉獻給草場,星光將愛奉獻給長夜,歲月將愛奉獻給季節,這就是愛的傳遞,沒有怨言,沒有退縮,沒有悲傷,猶如“一歲一枯榮”般歲歲年年。

愛是濃得化不開的深情

愛是從亙古傳來的芬芳。李密在陳情表裡訴說“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百善孝為先,對父母無盡的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是千年傳承下來的文明;博愛的源泉正是比水更濃郁的親請,才會有“故人不獨親其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種高層次的博愛,這愛穿越血緣,歲月,時空。有人說“孝”是“老”於“子”的接合,所以“孝”一代又一代的傳遞,生生不息……

由此才會有這樣的師魂。那是來自巴山蜀水之上的愛的呼喚。師愛可貴,在生死關頭,毅然地用雙手護住孩子,用自己的生命和死神做一次交換。那種愛甚至高過生命,師魂,在這一時刻綻放的淋漓盡致,向麗、湯巨集、嚴蓉、翟萬容的名字此時在人們心中湧動。她們的靈魂在愛的傾注下,在廢墟上傲然綻放,血色玫瑰,浸染青春;無畏歌唱,肆意迴盪,愛是催人淚下的歌詞,是曼妙的舞姿,帶著逝者詩化在春天的最深處,無限動人。

愛是至高無上的使命

觸控那滄桑歲月,曠古淒涼。懷一顆報國的赤子之心,卻遭諂餡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他高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抱石汨羅江。愛國之心,猶如剪不斷的一江春水,汨羅江水浸潤著千年後又一時代偉人,杜甫。儘管茅屋為秋風所破他卻依然高呼“獨使至尊憂社稷”“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無論是汨羅孤舟上的不朽屍骨,還是百年多病的杜工部,他們向我們傳承著穿越千古的使命,執一顆愛國之心,捍一身民族大義。

山河嗚鳴,這一刻,泣成國殤。第一時刻,多少堪稱中國脊樑的支援者奔赴前線,帶來涓涓愛與希望。尤其是那位來到巴蜀大地的偉人,一句“解放軍要多少兵力就支援多少兵力……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決不會放鬆!……”,驅散了劫後餘生人們心中的無助與彷徨。淫雨霏霏,悽猿哀啼,卻抵擋不住對人民炙熱的愛。不忘您在那泥濘道路上滑那一腳,不忘您用沙啞的嗓音撫平一顆顆惶恐的心靈,不忘您66歲的老人不顧惜自己的病情,將自己的藥物留給藥品奇缺的災區人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范仲淹說的,千百年後在您身上展現了光芒,“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一句話,在您身上實踐得那麼完美和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您說的,道出了您對國家,對人民的愛。人性的光輝在您身上閃耀,大愛無言,表達著您對國家,人民拳拳的赤子之心。

愛正在傳遞

當火種第一次在希臘聖壇裡點燃,便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古國的聖火在傳遞、燃燒,不斷地蔓延、蔓延……

百年後火種在這塊擁有著古老文化和神奇力量的土地上再次點燃,人性的光輝——愛,在這一刻,從中國出發,將中華民族的博愛精神傳遞到世界的每一角落。中國紅在人們心中翻湧,博愛情從人們心底迸發。在這世風日下,將會有多少個叢飛,微塵,任長霞再次出現?就讓炎黃子孫傳遞著這一火把,用愛點燃一顆顆世人之心,鑄就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磅礴藍圖。

後記

寸草將愛傳遞給春暉,捨生將愛傳遞給取義,用生命的柴薪點燃精神的炬。

愛在傳遞……

民族精神在傳遞……

傳遞生生不息,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