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合集15篇)

作文 閱讀(7.36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習俗作文(合集15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1

今天,在我的老家雙峰鄉皿四村,即將舉行一次特別的活動—煉火。得知了這個訊息後,我開始期待著夜晚的到來。

天終於黑了。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煉火所在地。呵,這已經是人山人海了。經過一個半小時等待,期待已久的煉火開始了。

聚攏的火堆,像是一座小山似的,向人們發出挑釁的低吼。強壯的“勇士”開始挑戰了,他們輪流著赤著腳衝過火堆,在一次次踩踏之後,“小火山”被踩出了一條路。終於,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勇士”們利用手中的“長矛”將“火山”的熱和雄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條條火舌直衝雲霄;一條條火龍騰雲駕霧;一陣陣火光在空中綻放,似絢麗的煙花。在空中的火花消失後,留下一絲絲痕跡讓人遐想無限。

煉火的時間很短,十幾分鍾而已,然而煉火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是一輩子的。

家鄉的習俗作文2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下面讓我來講一下我們家鄉的習俗吧!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掛燈籠,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想起餃子那美味的味道就會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一家出去買麵粉,買完麵粉後就開始包餃子了。首先把麵粉倒入盆子裡,再倒入水,接著再揉搓成麵糰,再用保鮮膜蓋上醒一會兒。在群面的過程中,我們開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裡,放入香油,生抽,老抽,鹽,十三香,攪拌均勻。

一切準備就緒,可以包餃子了媽媽和嬸嬸擀餃子皮,其他人包餃子。首先,拿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接著夾起一塊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點水抹在餃子皮的邊上最後把餃子皮合起來,兩邊一捏就包好一個餃子了。這個像金元寶一樣的餃子,有很多寓意呢!餃子又名交子或嬌耳,有著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團圓,早日歸來的寓意。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你們那裡有什麼特別的春節習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3

“今天是什麼日子?”剛一回到家,媽媽就急忙問我。我不解地說:“八月十五,中秋呀!怎麼了嗎媽媽?”“哎呀,我就記得好像是過節!可是我忘記買月餅了!”媽媽懊惱地皺了皺眉。我聽了媽*的話,頓時明白了,原來是我這個忘性極大的媽媽把今天這個重要的節日給忘記了。

中秋節由來的傳說有很多種,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話故事。這麼重要的團圓佳節媽媽居然也能忘記,我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我想起來啦,今天我買了餃子皮跟鮮肉、香菇,還有你最愛吃的馬蹄跟蝦!我們乾脆包餃子吧!”媽媽興奮地說。包餃子?我疑惑地看著媽媽。媽媽得意的告訴我:“餃子表示了一家人團團圓圓。餃子中的肉餡就代表了我們,用餃子皮來包餃子就代表吧我們和起來——團圓起來!”哦,原來這樣,我恍然大悟,對媽媽豎起了大拇指。

家鄉的習俗作文4

我們的國家,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就連一些傳統節日也折射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的節日莫過於春節。

今年的春節比往年更熱鬧,更有年味。大約傍晚時,我們一家人在思南陪外公、外婆吃過團圓飯之後,就乘車趕往老家。沿途看見城內掛滿了一盞盞火紅的燈籠,彷彿置身於燈的世界,使年味更濃了。此時,我的心早已飛到老家。到了老家,看到久違的夥伴欣喜若狂。家家戶戶早已貼上了對聯。

夜幕降臨,讓人夢寐以求的時刻終於來臨了。只見爸爸拿著煙花筒放在院子,點燃引線“轟”地一聲,新的一年來了。天空中呈現出五顏六色的煙花,把整個夜空裝點得更加漂亮。看了讓人陶醉不已。

大人高興的時刻已過,現在該是我們表演的時候了!“衝、衝”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傳入我的耳中。哇!煙花筒把煙花送到了空中,沖天炮也不甘示弱,急速地飛上雲宵,討人們歡心!

歡樂的時間總是那麼短暫,直到現在,那一聲聲炮竹聲都似乎在我耳邊迴響。

家鄉的習俗作文5

為準備普通話測試,在圖書館找書,意外地在一本書上能看到我們家鄉的風俗,真的很驚訝也很高興,要知道翁源是多麼小的一塊土地呀。

我以為會有挺多地方提到家鄉的,就把書借回來一頁一頁地翻,誰知道才只有三處,具體如下:

在翁源這個地方,是在年二十四日祭灶神的。把灶君——用瓦別成U字形,兩邊插上蠟燭,中間點上香,上面貼上“司命灶君之神位”,清洗乾淨後放在灶壁上,晚上用香燭供奉,還有一個名字叫“灶君上天”。

在翁源,除夕飯後還要用柑葉泡水洗身,洗後周身都有餘香,使人薰醉。

除夕夜,在翁源不但不能熄燈,尤其是女子房內的燈更要燃著。倘若油幹了,也要在深夜爬起來加油。如果燈一下子熄滅了,則被認為是極不祥之事。這樣日夜挑燈,要一直到初四才止。

家鄉的習俗作文6

元宵節,必須點面燈(我們叫做燈盞),也就是回民說的明心燈。燈盞是用蕎麵之類的,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捏成元寶狀,糧倉狀,動物狀。糧倉狀的還要用剪刀在邊上剪出許多小錐體,象徵著麥穗的飽滿,還有十二生肖,一般是根據家裡人的生肖情況,一般都要捏有一個狗。這些燈盞蒸熟後,在上面的小窩陷中倒點胡麻油,插上事先搓好的燈芯,然後將所有點燃的燈盞端出去,放在院子中央,算作是祭天神吧,幾分鐘就可以端進來,然後全家開始挑自己的。小孩子要挑燃燒最旺、燈光最明亮的,據說,這樣象徵眼睛明亮,心地聰明;那條狗形的要放在大門上面,最大的、剪得小錐體層數最多的,要放在糧倉上面,然後給各個房間放。這個節日持續兩天,十六晚上要用一根較長的棉花軟燈芯,照遍牆角,這是在找蚰蜒,據說蚰蜒這玩意,很厲害的,晚上睡覺時會鑽到人耳朵中,然後等你感到頭痛,它已經在你腦袋中生了許多小蚰蜒,所以在十六這天要找著並消滅它們。這天小孩子是要挑著燈籠滿村莊逛,比比看誰的燈籠好看,誰的最大,男孩子還要相互逗著玩,看誰的最後給燒著了。以前山上有個山神廟,一幫小孩子挑著燈籠去廟裡,從山下遠遠望去,彎彎曲曲的,一個個小紅點,極其好看。

家鄉的習俗作文7

我的家鄉在長興,我們這裡的特產是板栗。我們這裡風俗也很豐富。

比如說我們這裡過年,到臘月初,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要打年糕。聽老人說:“表示來年步步高。”

到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要貼上喜慶的`對聯。吃年夜飯的時候,家裡都會燒一大桌菜,全家人圍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著年夜飯。每年媽媽都會燒一條鯉魚,表示“年年有餘”,“魚躍龍門”。

吃好年夜飯,大人們就給我們小孩發壓歲錢。睡覺的時候我們就把壓歲錢放在枕頭下面表示壓歲。天黑了,我們幾個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到外面放花炮。看到五顏六色的花炮我們歡呼著,這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

大年七年級和八年級我們都會走親訪友。

大年七年級我們一般會到外婆家去,桌上放著很多好吃的東西。外婆會先泡一杯糖茶,再泡一杯有茶葉的茶。

八年級我們都會拿著禮物到親人家去拜年

這就是我們這裡過年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8

馬上就要過年了,今年是兔年,街道兩邊都擺滿了花花綠綠的剪紙、年畫和對聯,各種各樣的,看得我眼花繚亂。我跟奶奶一起買了象徵吉祥如意的兔子年畫,還有對聯,就等到三十那一天把它們高高地貼起來。

三十的晚上,我們全家都圍坐在一起,等到八點鐘的鐘聲敲響,就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爸爸媽媽還一邊看著春節晚會一邊包著餃子。這餃子是為我們家年夜飯和大年七年級做準備的。今年春晚的節目可真多啊!有唱歌、有跳舞,我很喜歡她們上臺表演穿的漂亮裙子。我也有一身新衣服,它們非常好看,是媽媽在過節前專門給我買的。等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我穿上新衣服,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爺爺奶奶給了我許多壓歲錢,我好高興啊!我拿著壓歲錢買了不少的花炮,晚上和爸爸媽媽一起放著鞭炮和煙花,滿天五彩繽紛,真是好看極了。

家鄉的春節總是熱鬧、喜慶,我喜歡過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9

我的家鄉位於福建閩南金三角的東南部——漳州市雲霄縣列嶼鎮。她背山面海、氣候怡人。品種豐富的海鮮美食和淳樸善良的列嶼人民構成了當地獨特的風情。

海邊的人們大多以出海捕魚為生,漁民們為祈求出海平安,每年會有很多祭祀活動。常聽爸爸講他小的時候過節的各種趣事。他說最隆重的要屬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每家每戶為這一天的活動要提前一星期開始準備,殺豬宰鴨,製作糕點等。當天的祭祀活動從傍晚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凌晨,燒的金紙也常把整個小鎮籠罩在濃煙中。在祭祀活動後宴請親朋好友,非常的濃重。去年的中元節我正好在老家,體驗了一把“別具風味”的祭祀活動,我發現從貢品上就和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各式各樣的海鮮、水果、精緻糕點,家人們一天就準備好了。祭祀活動的時間也大為縮短,沒有見到空中的濃煙了。人們不再大力操辦酒席,或親人或三五好友相聚,並且實行了光碟政策。

時代在變遷,古老的祭祀活動雖然隆重熱烈,但是造成不少鋪張浪費的現象。新時代的祭祀,在保留人們美好祈願的同時變得更加環保、文明,這不正是一種進步嗎?

看著忙碌的家人,望著碧海藍天,我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我彷彿看到了,看到了明天的列嶼鎮變得更加美麗!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家鄉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既不依山傍水,又無名勝古蹟,因而也就談不上有什麼靈秀之氣了。這裡土質粘硬,極能保墒,雖是全縣數一數二的產糧區,但因為交通不方便,因而糧食成了家鄉人唯一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家鄉人淳樸厚道、生活悠閒,一代又一代地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著,“生不離村、死不離家”是家鄉人最執著的信念;“寧愛家鄉—捧土,莫戀他鄉萬兩金”更是家鄉人恪守的律條。“一捧土”是誇張了點。但哪一個人又不對自己的家鄉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呢?不說別的,單就家鄉古樸醇厚的風俗習慣,也足夠你咀嚼、回味上一輩子的了。

家鄉的風俗習慣很多,五花八門。但在諸多的風俗當中,人們最重視的就是“過年”這一節日了。

“年”指的是一年將終、一年伊始、兩年相接的那一段時間。俗話說:“大人怕年,小孩盼年。”過年的時候,最發愁的是大人,最開心的就是小孩了。不說那一陣子忙乎,單就過年的開銷,也夠大人們頭疼的了。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樣不需要錢?但“寧窮一年,莫窮一天。”咬咬牙,拿出幾乎一年的積蓄,該講究的講究,該將就的將就,有什麼困難,過完年再說。“窮漢盼來年”,那是一種希望吧!小孩呢,好吃的自然少不了,就連衣服也都換了漸的,更重要的是在過年過程中,那種開心和喜悅的感受呀,讓你在一年當中,都在咀嚼和回味……

重新整理房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式,但“祭灶神、請財神”更是過年的重要內容。年前三兩天,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隔年飯”了。也許是取“有餘”的意思吧,在過去,吃飯是個大問題,不管今年收成如何,總得希望來年好過呀!“隔年飯”的內容自然是種類繁多,主食大致可分麵食、米飯兩類。其次便是肉、菜之類的副食了,家庭富裕的人家準備的多些,不富裕的人家準備的少些,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只是“因家而宜”罷了。

緊忙著,已到了年根那天,貼對聯是這一天必須做的事情。先是寫,買上幾張紅紙,塗鴉亂抹也行,為的是增添些喜氣,討個吉利罷了。看著一幅幅你親手寫成的對聯又被你親手一幅幅地貼滿了院子和街門,內容且不必說,單說那滿院子的喜氣、滿心裡的喜悅,也儘夠你欣幸了。“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單純是今祝願吧?

打掃了院子,就該“壘旺火”了。這可是一件細活兒!先用磚把底座壘好,低了不行,點燃的時候旺火易塌;高了還不行,這樣點燃比較困難,底座內要有充裕的燃燒空間。然後就是炭塊兒的挑揀工作。炭的大小、薄厚、平整程度都必須符合要求。壘的時候,先把體積較大的炭塊放在底層,然後由大到小,層層堆砌,越壘越高,直至封頂。炭塊兒與炭塊兒之間的空隙要大小適當,這樣既利於炭塊兒之間的黏結,又利於火苗的穿出。封頂時,在頂端放上寫有“旺氣沖天”字樣的紅色條幅,用小炭塊兒壓住,就大功告成了。“旺火”的位置必須正對家門, “旺氣”能否“沖天”並不重要,能“衝門”才好呢!

剩下的時間就是等待了,俗話叫“熬年”。過去,玩牌、拉話兒是熬年的主要方式;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機和計算機,看電視節目便不覺得枯燥,和網友聊聊也是一種愉悅。大約“熬”到11點50分左右,人們就開始了緊張的忙乎。一股股濃煙從各家各戶的院落沖天而起,彌散了整個夜空,偶爾聽見一兩聲炮竹的聲音。不一會兒,煙輕了,代之而來的是連成一片的紅光。密集的炮竹聲響起來了,各式各樣的煙花也燃放起來了。旺火燃燒聲、炮竹聲、哨響聲、笑聲合在一起,匯成一曲節奏和諧的旋律;紅的、藍的、黃的、綠的光構成一片星的世界、花的海洋……耀眼的五彩繽紛、撲鼻的縷縷清香、悅耳的各種聲響,使你忘了自己身在何處,心在何方?這是天上人間的氣氛。不,這分明是人間天堂的景象!甚至比人間天堂的景色還要美。

天空漸漸地暗了下來,籠罩在村子上空的煙霧也漸漸地消散了,偶爾還聽見零星的炮竹聲,不時空中閃現出一兩朵耀眼的光花來。不一會兒,大地完全寂靜了下來,一切都象陷於無盡的沉思之中,像在思考著來年該做的一切事情……

第二天,人們又早早地起來了。“春早人勤”、“一年之計在於春”,是該有個好的開頭。風輕輕地吹拂著,院落裡、街道上、甚至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紙屑,那不是春風剪出的花兒嗎?一切都象是新的,新衣、新褲、新的面容。太陽比往常格外的明;人們也比往日格外的親。你一聲問候,我一句祝福,不也體現了人世間最溫馨、最誠摯的情義麼?吃過早飯,是孩子們最活躍的時候,“拜年”是孩子們最愉快的事兒,東家進,西家出,蹦著跳著瞄、唱著、笑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所求的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大人們那種比平時更和藹、比平時更慈祥、比平時更寬容的神情……

現在,家鄉仍保留著許多淳樸的風俗習慣,甚至有的已披上了科技的色彩,但“過年”的風俗至今未變。兒時的許多記憶都漸漸地淡忘了,唯有“過年”的一樁樁、一件件往事,常常使我魂牽夢縈。長大以後,想起兒時的往事,難免有一種失落之感,以至於一反常態,常盼著“過年”。倘若能從記憶深處挖出些什麼閃光的東西來,那仍然是家鄉最淳樸的風俗習慣——“過年”。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我的家鄉在河南的北部,我的家鄉過春節是很熱鬧的。

一進入臘月,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陸陸續續的買回來很多的東西。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和媽媽忙著包包子、做花糕,我也趕緊幫忙,雖然整的滿身都是麵粉,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爸爸則要擦窗戶打掃全家的衛生。然後爺爺和爸爸貼春聯,我也跟著指指點點的。到了年三十,伯父、伯母和哥哥也來了,全家人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節晚會,到很晚才睡覺。

春節的那一天,早早的我就被鞭炮聲叫醒了。人們都要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互相說著祝福的話,人人都興高采烈的。爸爸很早就出去拜年了,一直到中午才能回來。我和哥哥給爺爺、奶奶拜年,是要給壓歲錢的。來給爺爺、奶奶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在這一天,每個人都忙忙碌碌的,但也是十分愉快的。

在隨後的幾天裡,人們還要走親戚,招待客人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好像才把春節過完一樣。

春節真是個盛大的節日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12

一直以來,我最盼望的就是春節。春節不僅有好吃的好喝的,有煙花,還有家長們包的壓歲錢……這些都是過春節家家必走的流程,但在不同的地區,總存在著一些獨特的習俗。

令我最難忘的家鄉習俗,是春節那幾天每次出行奶奶都要點上一節爆竹。我們就坐在車上在爆竹聲中出行,就像一位公主一樣。

曾經對此不以為然,知道某天某次,又一次鞭炮聲響起,奶奶親切的話語又一次響在耳邊:“平安歸來哦。”

心底的某根弦突然被觸動,我突然懂得了奶奶話語中所包含的某種意思……

自古以來,逢年過節放鞭炮都象徵著一種喜慶,代表著紅紅火火,象徵著一種美好祝願。

平安歸來哦……

這不僅是一種家鄉習俗,這是奶奶對兒子,對孫子孫女的祝願。

平安歸來哦……

我想,這也同時象徵著奶奶的一種希冀。她辛辛苦苦地將父親拉扯長大,看著他離開自己的身邊去往別的城市安家,看著他娶妻生子……看著他一年中只能偶爾回家看自己一兩次。但每次回家她總是笑著,噓寒問暖。可那笑容背後,多少也包含著一種期望,一種失落吧?她期望他能帶著孫子孫女門多回家看看。

平安歸來哦……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看著那張笑臉出行。

家鄉的習俗作文13

家鄉是溫暖的懷抱,是生命的搖籃,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的風俗,更是別具一格。我的家鄉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通津埔鎮二五臺村,那裡有巍峨挺拔的高山,有清澈見底的河流,鬱鬱蔥蔥的森林,還有獨特有趣的風俗――凌晨吃年飯。

說到年飯,大家都會想起香噴噴的雞肉,熱騰騰的火鍋和鮮美的蔬菜,可是“年飯”又稱“年夜飯”應該是夜晚吃呀!為什麼是凌晨吃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上個世紀時,家鄉的人都很貧窮,總是欠外債,可是他們又想過個好年,不受打擾。為了避免有人在吃年飯時來討債,就只能早點兒吃年飯,趕在債主來之前吃完飯過個好年。雖然現在我們沒有欠債,但這個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

二是因為老人們說,除夕吃年飯吃的越早,孩子下學期的成績就越好,大人這一年就能夠升官發財。為了圖個吉利,大家都很早吃年飯,凌晨一兩點鞭炮聲就不絕於耳,四五點時就響得不用說了,弄得我們都睡不好覺。不過,在鞭炮聲中,我們是快樂的,幸福的。我們憧憬著新的一年,期待著新的一天。

無論怎樣,家鄉都是美好的。只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溫馨幸福的,我愛你,我的家鄉。

家鄉的習俗作文14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寫了詩人陸游對桃符的喜愛,桃符就是現在的春聯,除了這個習俗之外,春節還有很多習俗,如打掃房屋、買年貨、守歲、拜年等。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服換舊符,是寫貼春聯的習俗,你別瞧這是一件小事,其實可複雜了,首先準備一些麵粉裝在盤子裡,之後在盤子中倒入少許熱水,直到變成一盤沉甸甸的漿糊之後再把一幅幅春聯展開,看到那春聯鮮豔的模樣,都不忍心拿那漿糊去塗它了,之後再把那春聯一一對稱的貼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入暖送屠蘇。放鞭炮也是一個的環節。每當大年三十的時候,我都會買幾十種鞭炮來放,晚上將煙花點燃之後,五彩繽紛的煙花四散開來,再趁著晚風,將一年所有的煩惱都吹走,那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呀!

家鄉的春節在古詩詞中,也在我的腦海裡。

家鄉的習俗作文15

我家住在一個河北小鎮,大門大院大平房,而且當時爺爺奶奶和爸媽家住一個院的,兩間房,共走一個大門,那時每年中秋節一家人都在一起過,節日晚上的九點多鐘,一輪圓月升起來後,爺爺奶奶就會搬出個桌子放到院子中間,再擺上幾樣水果和一盤月餅,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擺上滿滿一桌。接著正式的“願月”儀式開始,也就是年輕人給月亮磕頭祈福,在月下許願。拿出個椅墊鋪到院子中間,然後我們幾個年輕人開始按年齡依次朝著月亮的方向磕頭,都磕完了,我們大家就開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餅了,當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衝月亮的方向遠遠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給月亮吃了。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晚上,天氣就挺冷了,往往我們都是邊吃東西邊凍的瑟瑟縮縮的,然後就趕緊搬桌子端盤子回到屋裡。

後來,只要每年中秋節我們能聚到一起,仍然會在節日當晚延續這樣的習俗,當然,我們隊伍也在漸漸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