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實用】端午節的作文彙總十篇

作文 閱讀(2.7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端午節的作文彙總十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凼凼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摞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龍船扒得快,好世界。”

在江南、華南一帶,每年“端午節”前後一個月內的一次較大降水過程,被稱為“龍舟水”。當然,既然是民俗的稱法,自然還有諸多有不同的概念版本。有些人講:行龍舟遇大雨才是吉兆“龍舟水”。在此暫且不論。廣州人不管什麼事情,都很講“意頭”,每每此時,本地人會帶著自家的小孩走到江邊,讓孩子小手小腳都“浸浸”龍舟水,龍舟水有辟邪的作用,“洗洗”龍舟水能夠使小孩子身體健康,快高長大。而在南方大廈對面建起的親水堤,會有很多戲水的市民在“洗龍舟水”,一應習俗。

賽龍舟是廣州人過端午最大的活動專案。賽龍舟,廣州人稱“扒龍船”,過去多為郊區農民為之。

龍舟競渡在V州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辦端午賽龍舟的活動。明、清兩代,V州是龍舟競渡的鼎盛期。古時V州龍舟競渡與今天不同,是"舟大人多",一種藝術性很強的群眾藝術活動。正如屈大均當年所形容的:"舟龍長十餘丈,高六七尺,龍鬚去水二尺,龍額與項坐六七人,中有錦亭,坐倍之。旗者、蓋者、鉦鼓者、揮橈擊楫者,不下七八十人。"有的龍舟,"上建五丈檣,檣上有臺閣二重,中有五輪閣一重,下有平臺一重。每重有雜劇五十餘種,童子凡八十餘人。"而現在則是舟小人少。龍舟競渡變成了一種體育競技比賽活動。

20世紀30年代前,在四月初八的浴佛節便將去年端午節後沉入湧底的龍船起出,俗諺謂“四月八,龍船隨海滑”。30年代以後,逐漸改為五月七年級才起出龍船。俗語順口溜:“七年級龍船起,八年級龍船忍,九年級初四遊各地,初五龍船比,初七初八黃竹岐,初九初十龍船打崩鼻。”初五是賽龍船的高潮,得勝者可獲賞全只燒豬與賞銀元。初八郊區各鄉龍船多集中到市郊黃竹岐進行表演比賽,因那時黃竹岐地方有一座龍母廟,初八為龍母誕。

1994年,廣州市政府正式定五月初五的龍舟活動為龍舟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在V州市區海珠橋到人民橋的珠江河面上舉辦龍舟況渡活動。其時,V州城區萬人空巷,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遊客前來參觀龍舟比賽,可同時參與"洗龍舟水"、"掛香囊"、"嘗龍舟宴"等多項民間習俗活動。

廣東划龍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劃龍船,叫做“趁景”。兄弟村、老表村的近百條龍船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聯絡感情。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輪流在各鄉舉行,從五月七年級至五月二十,幾乎天天有“景”;七年級珠村景,八年級海珠大塘景,九年級車陂景,初四廟頭景,初五石牌、獵德景,這已是廣州傳承多年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七年級,天河區、番禺區、海珠區、黃埔區、越秀區各村的龍舟都會到珠村“應景”遊玩。珠村人就在農曆五月的第一天進行“招景”,各村的龍船都到來“應景”,有兄弟村、老表村、友好村,深湧上下一時間彩龍飛舞、百舸爭流,當天近百多艘龍舟在珠溪水竟渡巡遊,讓兩岸群眾大飽眼福。另一種形式是鬥龍船,比賽奪標,又叫“鬥標 ”。

廣東龍船製作十分講究,多選擇堅韌輕便的坤甸木作龍骨。每年龍舟比賽之後,便將它埋於村邊河底處,直至來年農曆四月初八,即傳說中佛世祖生日(浴佛節),才由村中父老主持,拜祭之後,由青壯農民下水將龍船挖出,肩託上岸,打整塗油,這一儀式,叫做“出水龍”。

據悉,3xx年前,龍舟比賽,鹽步龍舟和泮塘龍舟進入決賽。鹽步龍舟眼看奪標在即。不料泮塘龍舟上的年輕人撲下水去奪了錦旗,隨後領回獎品燒豬。泮塘父老知曉後,將燒豬送回鹽步。鹽步人禮讓再三,又將獎品送回泮塘。雙方你來我往,終於有泮塘長者說:“請鹽步受禮吧,今後鹽步同泮塘結交,深厚之情,世代相傳。”於是鹽步龍舟作了契爺,泮塘龍舟作了契仔。傳說此事後來傳到京城後,慈禧太后欽賜鹽步龍舟“鹽步老龍”之美稱。

且看某年的“鹽步老龍”的出場描述:

……

“泮塘景”(景即龍船活動)的高潮就是“契爺”南海鹽步老龍的露面。上 上午約10時,一陣鑼鼓聲響,鹽步老龍前邊的兩隻小船首先出現。據介紹,這叫“龍標”,寓意龍的爪子。緊接著,一艘威風凜凜的黑色“老龍”緩緩劃了過來,引來兩旁泮塘鄉親一陣歡呼。三四位老者划著一條小船迎過去,為鹽步老龍簪花掛紅。熱情的泮塘人還為“契爺”準備了雙份禮物,包括一整隻燒豬、燒酒以及地方特色的“泮塘五秀”。老龍接下禮物後,也向“契仔”送上請柬,邀請泮塘龍舟參加他們農曆五月初六的“景”,並且回贈其特產“秋茄”。

老龍簪花掛紅後,開始與陸續到來的鄰村龍舟一起“游龍”。一時間,群龍奮髯,健兒舉槳。每當老龍遊過,旁邊龍舟都紛紛讓道,並且舟上人和岸上老者也都禮貌地拱手打揖致意。

……

廣州珠村有一艘二百多年的.龍船叫“烏龍公”(即龍船王),此龍船比一般龍舟鼓位處寬多15釐米,長多七米,造船的船板也加厚,人可以從船頭沿著船舷走到船尾,“烏龍公”也絲毫不受影響,所以“烏龍公”扒出珠村與風浪博擊時,特別穩,人人都爭著扒“烏龍公”。有“烏龍公敲起鑼鼓快過風”的美談。以前“烏龍公”扒到那裡都有老人帶著小孩到“烏龍公”上取龍船水喝,據說可以消除百病、身體健康,“烏龍公”名噪一時。在烏龍公每天在珠村出發時,都會用聖水兜裝上聖水,然後用珠村北帝廟前的龍眼樹葉蘸水灑在各龍船劃手的頭上才會出發,以求順風順水,平安、吉祥。龍船盛事結束後,聖水兜就會高價投標。

“起龍”是端午龍舟節第一個傳統習俗,流傳至今已有約3xx年曆史。民俗選吉日良辰,清早由丁壯、父老來到上年沉塘的船坳(即船塢)前,焚香燭、上酒果、燃鞭炮。隨著隆隆的龍舟鼓鑼聲,丁壯們爭先躍入泥淖,鋤去雜草挖開淤泥,舀卻積水,待船隻慢慢浮起。由於早潮已退,一般還需待下午或次日潮漲,將船起出空地,或以龍架將其支起,用柚葉或艾葉水洗淨,再經數天至一週的抹豬油、補桐油、添新漆等,再另擇時日採青、安上平時供在祠堂的龍頭龍尾,這樣龍舟才光彩奪目。廣州周邊有傳統龍舟的村埠頻頻看到。連日雨霽交替,龍舟水漲,老城區內,天河車陂、石牌、獵德;海珠龍潭、土華、小洲;荔灣沙湧、坑口;黃埔下沙、雙崗、南灣等等大小百多處龍舟紛紛出水。

廣州舊俗,一般在端午節前開始,七年級祭祖,八年級便有送禮之舉,禮物包括粽子、酒肉、香包等。已婚婦女要用“全盒”盛上粽子、生果、豬肉、酒等,送回孃家。清末民初時,私塾學生亦依例送上述禮物給先生。這些風俗,1949年後城市中已不多見,鄉村中仍有。節日期間,姑娘、兒童身上多佩帶五色絲線繡織的香包,一般由新嫁娘製作送給親友,俗稱“新抱手藝”。香包內裝香粉、硃砂、雄黃等物,意在“辟邪

粽子是端午必備的食品,據說與祭奠屈原有關,各地皆然。廣府地區的粽子有鹹肉粽、鹼水粽、裹蒸粽三類。成肉粽以糯米、豬肉、綠豆、五香粉等為原料,用芒草葉包裹,呈墳堆形;鹼水粽以鹼水或草木灰泡浸糯米制作,用芒草葉包裹,呈三角錐形,俗稱三角粽;有加豆沙餡的,亦有無餡料的,食時加白糖或糖膠,金黃爽滑,別具一格;裹蒸粽為肇慶特產,以當地特有的荷葉包裹,用料比成肉粽更講究,除鹹肉粽配料外,有加粟子、鹹蛋黃、香菇等的,呈方形。其最大的特點是裹粽的荷葉,煮熟後會留下一股清香,十分可口。

舊時的端午中午,家家貼“午時符”,一般請道士用黃紙書寫,作為驅魔辟邪的一種鎮符手段,符章多為漢字形體的變異。然後用水果、粽子拜神,燒艾草以薰蚊,撒雄黃酒以殺蟲,另外,還用雄黃酒調硃砂、塗在小孩的額頭、胸口和手心上,謂可辟邪。

龍船飯”是初四晚龍舟大賽前招待橈手的。龍船在出水打整之後,九年級初四到各地遊大比試;併到關係較好的鄰村去拜訪,主家村寨必以禮相迎,放鞭炮、敲鑼打鼓,中午則以“龍橋餅”(類似核桃酥)招待客人,晚餐則以燒豬肉、雞等宴請客人,互祝大賽成功。初五大賽之後,初七初八便到市郊黃竹岐去拜龍母,因五月初八是龍母誕,故V州俗諺雲:“正月生菜會,五月龍母誕”,這是廣府地區兩個大的民間誕會。當時南海黃竹歧有間龍母廟,附近江面也較寬闊,拜祭龍母之後,又在那裡舉行“綿龍盛會”,再賽龍舟。

賽龍奪錦:又叫《龍舟競渡》,廣東音樂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廣東音樂,也是廣東音樂興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賽龍奪錦》原是一首絲竹樂曲,後來為了表現樂曲的氣勢,改編為吹打樂合奏形式,增加了嗩吶和打擊樂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調為基礎,加以不斷衍生和發展。並從表現龍舟竟賽的內容出發,借鑑外來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進和變形等手法,是我國傳統樂曲中較少見的。

樂曲開頭以嗩吶吹出號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賽開始。接著是 樂曲的主題,逐漸活躍,表現了龍舟競發,生氣勃勃的景象。然後是比賽正式開始,情緒逐漸熱烈,並加進了打擊樂,刻畫了龍舟在水上前進的形象;隨後速度進一步加快,節奏多變,猶如龍舟你追我趕,氣氛相當熱烈。最後吹響嗩吶象徵比賽結束,結尾再現了前一段的曲調,表現了龍舟在碧波上自由盪漾,令人心怡。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每年一次的端午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開始包粽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粽子。我對爸爸說: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吃粽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裡,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粽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裡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是我家鄉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端午節是為祭奠偉大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但想起端午,我的心頭卻湧現無限的遺憾。

回憶龍舟

端午划龍舟,在印象中,所見過的龍舟是不多的。小時候,以為龍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條龍,一條金龍,人在金龍上歌唱舞蹈

記得有一個端午,天空下著雨,雨簾蒙上了人們的眼眸,若隱若現,我嚷嚷著呼喊父母帶我去看。飯後時分,父親便領著我和哥哥去到西江邊上,高高的堤壩兩旁站滿了人。只見河中,十幾個壯漢坐在看著像龍的長艇上,立在龍頭旁的人奮力擊鼓,鼓鳴聲中,幾艘長艇整齊向前衝去,舟上的.人用槳奮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龍的軀體兩側飛濺。龍舟所到之處,層層浪花泛起,交錯碰撞,十分壯觀。不久,龍舟遠去,消失在了朦朧的霧氣中,神祕莫測。原來划龍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幾條金龍在水中奮勇爭先,飛舞戲耍。

儘管下著雨,觀眾們無不激動著,歡呼吶喊聲勢震天,龍舟的每一點動靜都刺激著觀眾們的神經。小時候覺得熱鬧非凡,堪比新年時逛花街,便也隨大人們跳躍歡呼。幼時,龍舟比賽非常難得,家家戶戶的男人都要參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據說以前,小孩子還要洗龍舟水”,以保證平平安安沒有病痛。想到此處,極想嘗試一下,卻發現河水渾濁,有汙漬漂浮其中。這裡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早已流入了多條河道,這條河水已經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裡暗暗嘆息。

情繫粽子

在端午來臨的幾天前,母親便呼人做粽子。那時只要聞著竹葉的清香,便知又有好東西吃了。

知道媽媽要包粽子,我美食就往廚房跑,廚房空氣中瀰漫著竹葉的淡淡清香,誘惑著我的肚子裡的饞蟲。家裡包的是鹹肉粽子,新鮮的竹葉包著潔白的糯米,糯米里夾著噴香的臘肉、蛋黃,乾貝或冬菇等材料,外面用線纏繞捆縛著。

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逐漸熟了以後,淡淡的竹葉香、糯米與各種配料的味道都會散發出來,清香四溢,瀰漫在整個廚房裡。解開扎線,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那時候早午晚都吃粽子,奇怪的是怎麼也吃不夠。

現在家裡不常包粽子,有時會在外邊買買來吃,總感覺膩口,吃兩口就吃不下了。市場上的合成粽子愈來愈受歡迎,人工包的粽子已成為稀罕之物。看見越來越多的人在商場裡買粽子,我真擔心!擔心有一天家鄉的人都不再包粽子,一道人間美味不知道要向何處尋。

艾草飄香

外婆說道,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母親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上。長者們紛紛說,艾草,菖蒲都是一種寓意,只求身體上的安康。對艾草的印象不算深刻,卻能清晰地記得所散發的是一種獨特的幽香。青青艾葉,有花瓣那般潤順的質感;淡淡艾香,縈繞在心頭令人陶醉。

我喜歡艾草的樣子,很想知道它生長在原野上的樣子,可是野外很難看到。聽人說,現在的艾草大多都是人們種植的,野生的已經極少了。我知道,這又是生態環境變差導致的。隨著大量鄉村土地被徵用,或者土地被汙染,艾草的生長空間也越來越小。那青青的艾草,淡淡的艾香,也只能在人家的種植園裡才能看見了。

家鄉的端午節,不知何時才能迴歸原來的樣子。我想假如那位為愛國而投江的屈原還活著,也一定是喜歡綠水青山的人吧!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願我的家鄉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艾草飄香。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剛剛度過了快樂的六一節,馬上又要迎來端午節。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抱著一塊大石頭投入了滾滾洪流,他與祖國共存亡的愛國精神深深激勵著我們。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奶奶早就準備好了箬葉,在熱水中洗淨、泡軟,爺爺準備好棗子、豆沙、火腿肉等做餡,相鄰幾戶人家聚在一起包粽子。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揉勻、摁實,最後用線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三角或者四角的形狀。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一個小時左右,清香四溢。再看桌上,爺爺一早上市場買了黃鱔、黃魚、黃瓜,配上鹹蛋黃和黃酒,真正的“五黃”就齊全了。

吃著端午節特地準備的食物,帶著媽媽送給我的香袋,爸爸教我讀記屈原的詩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我不禁熱淚盈眶,這位大詩人讓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們永遠銘記屈原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好香呀!

早晨起來,一股特有的粽子香味飄溢在空中,漸漸在空中慢慢四溢開來,滿屋子都是粽子的味道!

原來是昨天媽媽連夜包的粽子!讓我們一家提前感受端午的味道了!

回想昨天,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裡。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裡,後來我就睡了。

今天早上,蒸上了十五分鐘。我剛一睡醒,就聞到了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一躍而起,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裡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其實,更重要的是,粽子中我聞到了媽媽的味道!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很多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枝、吃粽子、佩香囊、上山採青,插艾枝於門上能避邪,上山採青,起早到山上走走多呼吸一點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也十分有意義。端午節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慣都和“五”這個數有關聯,比如說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上,稱長命線。

今天奶奶也包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折出一個角,再摺好的角筒上一點浸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顆棗,我開始有點高興了,心想這麼簡單,可是當包出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生氣了一樣,直往出冒,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總算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扎粽繩,粽子要包紮平實才好吃,所以我把粽繩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非常不容易,要有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加熱,粽子終於好了,一陣陣香味迎面撲來,我吸了一口氣,心裡美極了,因為這裡也有我包的粽子。

咬著香甜的粽子,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美極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天讀著屈原的《楚辭·卜居》,每天看著屈原的一個個故事,端午節悄然無聲地走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別稱“女兒節”,聽媽媽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每到端午節都要賽龍舟、吃粽子。

雨不停地下著,滋潤著沉睡已久的大地,我冒著雨,疾步走到資江河,“嘿喲,嘿喲”划龍舟的鄉親們同時發出雷鳴般的聲音,“嘩啦啦”水快速地流著像個姑娘在不停的訴說著什麼,我擠進人群中,靠著護牆,踮起腳尖看,三隻船的動作是那麼協調,左一下,右一劃,完全不分勝負。咦!我看到前面有一個人像著了魔似的敲鼓,“咚叭!咚咚叭叭!”一聽到這鼓聲划槳的人們是鬥志剛昂,“多麼有團結心呀!”一位中年婦女讚歎道。“團結心?”我的嘴巴嘀咕著,這句話是頗耐人尋味的。

雨漸漸停了,我獨自站在橋邊怔住了,是啊!團結就會取得勝利,一區弱小的螞蟻竟能抬起重量是自己幾百倍的大骨頭,那是因為它們共同的力量凝結在了一起。一個雪球的力量是多麼渺小,可一堆雪球滾在一起卻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划槳的人們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他們都一心一意要為團部爭光,只有這樣想了,這樣做了,才能取得驚人的成就。

這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它給我上了一堂從為上過的課!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裡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跟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之一—插茱萸。但,隨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婆婆在包香軟可口的粽子。“加油,加油”電視上正播著賽龍舟的熱鬧情景,我突然有了一個疑問,端午節為什麼要塞龍舟呢?我問了一下媽媽,媽媽是這樣說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趕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我說:“屈原的故事可真感人啊!”媽媽又說:“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除了媽媽說的,我還知道一些習俗,端午節還有包粽子,於門上艾葉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

就在我說完的這一刻,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是婆婆包的粽子煮好了,我們一家開開心心的吃粽子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裡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訊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一屍一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