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3篇

作文 閱讀(1.2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3篇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1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百花盛開,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陣陣春風吹來,帶著甜甜的花香。這正是放風箏的好時間,我和夥伴兒們相約新世紀廣場放風箏。

新世紀廣場放風箏的人可真多呀!我們有說有笑,舉著自己的風箏誇耀。有的說自己的“蝴蝶”最美麗;有的說自己的“老鷹”會在天空翱翔;有的說自己的“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說著笑著,我們也加入了放風箏的人群。我們兩個人一組,迫不及待地想一顯身手。我和小菲一組,小菲把風箏舉得高高的,我扯著線快速地跑了起來,一邊跑一邊放線。小菲手一鬆,風箏隨著風慢慢地升上天空,我高興地大叫:“飛起來了!飛起來了!”風箏越飛越高,小菲也高興地叫:“小燕子越飛越高了!”我們高興地在廣場上跑呀,叫呀。這時,一隻“金魚”飛快地“遊”了過來,和我們的“小燕子”撞在一起了。“啊!糟糕!”我一聲驚叫,眼看著風箏像鉛球般地下墜,狠狠地摔在了地上。首戰失敗,我們耷拉著腦袋,失望極了。可是我們不灰心,接好斷了的線,又一次把風箏送上了天空。看看旁邊的一組小夥伴就更有趣的了。之前的話他們的風箏非常順利地飛上了天空。但是好景不長,突然,一陣大風吹來,他們的風箏搖搖擺擺地掛在了樹上。他們焦急地看著自己的風箏,不知所措。這時,一位管理員叔叔走過來,幫他們取下了風箏。他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在樹多的地方放了。天空中的風箏越來越多,蔚藍的天空中飛舞著一隻又一隻快樂的風箏,簡直成了風箏的世界。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我們高興地唱著歌,然後看著風箏在天上飛舞,我和小夥伴們玩得真高興。看啊!天空中小鳥也飛來助威,雲朵姐姐也飄來觀看,彷彿是也在誇我們風箏放得好呢!時間過得真快,夜幕降臨,我們要回家裡。但那飛舞的風箏會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裡。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2

寧海的清明節,有為過世的親人掃墓的風俗。大約在清明節的前七天就陸續開始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在清明發出的感慨。這話一點也不錯,清明節左右,上天總會應景流下纏綿不斷哀思的淚水。可無論天氣如何,大家都會風雨無阻得去祭祖掃墓。

清明節也稱寒食節。這一天,雖然不能吃用火燒的東西,但聰明的人們也會想方設法地做出許多好吃的東西。在江南,有吃一種青糰子地習慣。而在寧海,我們會做一種用糯米和“箐”的嫩草做成的“饃餈”。同樣是饃餈,在寧海各地也有區別,在長街是甜的,在深圳是鹹的,而在一市是淡的。我最喜歡長街的饃餈,甜甜糯糯的,味道好極了。

寧海的清明節是有意思的,堪比春節,不管離家近的遠的,像歸巢的蜜蜂紛紛趕回老家祭祖掃墓。上墳的時候要帶的祭品可不少:紙錢,香燭,九龍會,魚,肉,筍,蛋鋪,豆芽,豆腐,飯,有必不可少的饃餈。還有紙幡,鞭炮,鋤頭,柴刀等,這些東西一般是家裡長者在上墳前一夜準備好的'。

第二天一大早,一族人或一家子會浩浩蕩蕩挑著祭品出發。我家當然也不例外。爸爸挑著祭品,大伯伯 帶著鋤頭柴刀,小伯伯 提著老酒,遠在杭州的小爺爺小奶奶,堂大伯伯,堂小伯伯 一行八人 也趕來了,我們一大家子二十一個人也趕在上墳的大軍裡。到墳前了,先整理墳墓周圍的雜草,砍來小竹插上 紙幡,然後一盤一盤放上祭品,倒上三杯老酒,點上蠟燭和香,燒九龍會, 之後由老者“話”一下,“話”是寧海方言,就是祈禱,讓祖先 來吃清明,拿紙錢,保佑子孫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賺錢多多吉利話。大人們還會每碗拿出一點菜和一碗飯散在墳周圍。最後放鞭炮送祖先回,祭祖完畢。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了,我的耳邊又想起了許嵩的《清明雨上》:“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 ”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3

照家鄉的老規矩,清明在四月四日,就開始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年裡播種的季節;在這天,我們家在陽臺上播植種子;種子裡有葵花籽、白菜籽、馬鈴薯塊、黃瓜籽、紅綠豆子等組成的。這不是陽臺,而是小型的菜園。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做清明糰子;把豆沙、花生粒、芝麻等用摻了馬蘭頭的麵糰包裹起來,為清明上墳用。前一天將其煮熟,清明節時,中飯就吃這些。

準備過清明,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中祭祖。準備好雞肉、豬肉等好吃的,其中還要有一條大活鯽魚,鰓上貼一張紅紙。當然,香和蠟燭也是必不可少的。恐怕第二、第三件事才是上文提到的裹糰子和種菜。

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忙亂。我們必須在幾天之內上完四處墳:爸爸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媽媽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我的太公太婆。

先是去祭拜爸爸的爺爺奶奶,在湖山,也就是現在的湘湖二期。走一條山間小徑,路的盡頭就是一些墳,最前面的是我們所要拜祭的太公太婆墳。大人們擺弄供品,合掌行禮,恭恭敬敬。孩子們的樂趣不在於拜,而在於釆“狼藉”。這是一種野菜,屬於蕨類。不過我的樂趣不在於吃,而在於釆。這種菜,墳頭旁總是有很多,而墳頭上則更多。於是我常常爬到墳頭上去釆,弄得渾身是泥,也因此捱過罵,但我的興致一直絲毫未減。到時候,總是採到一大袋,而且根根漂亮。有時看到人家墳上的多,難免嫉妒,也爬上去釆。當然,通常總是被大人拽下來罵,但心裡卻有一種滿足感。等到了飯桌上,吃的最少的總是我,因為我覺得有些苦,所以一直弄不懂大人為什麼那麼愛吃。

去祭拜外婆家那兒的墳也好,因為附近有一個大池塘。當然,裡面沒有魚,但有很多很多的小蝌蚪。上墳時,墳旁有很多竹子,外婆、外公就將其砍掉,我總會拿走一根。抓蝌蚪時,我們就用棒將其趕到一塊兒,用臉盆一撈,嘿,正著!最後總是抓到了一瓶子的蝌蚪,回去分給朋友們。

我們家鄉過清明就是這樣:大人在一邊專心上墳祭拜,小孩子祭禮之後就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