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優秀作文:關於植物的狂想

作文 閱讀(2.49W)

小時候我在電視上看老版的《三國演義》,對一個場景的印象特別深刻。那是官渡之戰,袁曹對壘,一個曹軍士兵捧著一根玉米在啃,忽然一支長箭射過來,把他射倒在地,一名軍官手執大盾撲過去把他拖走。當時我看到這個細節時很感動,覺得編導真是用心,充分體現出曹軍缺糧的艱苦卓絕。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個史實錯誤。玉米一直要到明代才被引入中國。三國時期的人,不可能吃上這麼高階的食物。

優秀作文:關於植物的狂想

金庸《天龍八部》中有一段行文:“自此一路向東,又行了二十餘日,段譽聽著途人的口音,漸覺清雅綿軟,菜餚中也沒了辣椒。”我初讀的時候,沒覺出有任何不妥。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辣椒是在明朝末年被引入中國,人們真正開始嗜吃辣椒的習俗,是從乾隆年間才開始的。北宋無論什麼地方的人,都沒機會享用辣椒。

今人描摹古代的文學作品,無論考證得多麼仔細,總會不自覺地把當下的種種習俗代入古代情景――尤其是像作物引進史之類的冷門細節,一不留神就會犯錯。這些小錯誤其實無關巨集旨,但細細追究起來,卻也別有一番趣味。除了玉米和辣椒以外,蘋果、蠶豆是在元朝末年才被引入中國,馬鈴薯、南瓜、花生也是明清之交才初次出現,至於草莓,都快到民國了才被引入中國。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水果佳餚,擱到古代,怕是有一半人都認不出來。

和y哲郎在他的人類學著作《風土》中認為,一種文明的性格,是人類適應外界自然環境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及民族精神的烙印,這種自然環境包括氣候、地理、水文、植被與農作物等因素。我開始浮想聯翩,如果那些作物和水果更早地被引入中國,會對中華文化的.形成起到怎樣的作用?

如果蠶豆在宋代時就出現了,蘇軾會如何津津樂道喝一口酒、吃一粒蠶豆的悠閒?如果草莓在唐代時就有,楊貴妃在荔枝和草莓之間該如何抉擇?馮延巳若見過蘋果,“惆悵牆東,一樹櫻桃帶雨紅”會不會變成“惆悵牆東,一樹蘋果帶雨紅”?

如果辣椒在三國時期的四川就開始流行,籍貫在山東卻在湖北長大的諸葛亮,會不會因為吃不慣辣食而毅然決定北伐?馬鈴薯這麼高產的作物如果出現在漢代,衛青和霍去病大概會把匈奴打得更遠一些吧?如果南瓜自古就產生於中國,《詩經》中的那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會不會變成“投我以南瓜,報之以瓊琚”?

再想象得巨集大一點,比如咖啡。咖啡豆原產於東非,很早以前就開始在中東地區流行了。如果它很早就被西域商人帶入中原,並在交趾、交州等地嘗試種植,咖啡會不會和茶一樣,也成為中國人的傳統飲品?要知道,喝咖啡可以提神,蘇秦就不用錐刺股了,祖逖也不必聞雞起舞了,喝一杯咖啡就都解決了。諸葛亮日夜操勞,食少事煩,全靠狂飲咖啡吊命;李靖帶著三千騎兵奔襲突厥汗帳,人手一袋咖啡提神。於是咖啡在中華文化中,逐漸演變成了“勤奮”“勤政”的代名詞。儒家說咖啡好,提神醒腦,勤學必備;佛家說咖啡好,苦集滅道,感悟人生;道家說咖啡好,黑色的咖啡,白色的牛乳,正合陰陽調和之道。三教合一,都視咖啡為修行的一部分。說不定還會有閒人寫出一本《咖啡經》,專門研究哪裡的水最適合沖泡咖啡,哪裡的糖最適合用作新增云云,並衍生出一整套煩瑣複雜的“咖啡道”,甚至還會分成放糖和不放糖兩大流派,對中華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至於咖啡在古代的名字,肯定也不會叫咖啡,可以叫作“苦沸”。“苦”者,言其味;“沸”者,言其泡法,可謂音意俱佳。

這麼想象下去,簡直沒完沒了。你說這些事情要是真發生了,該多麼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