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尋找年味作文(彙編15篇)

作文 閱讀(2.18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尋找年味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尋找年味作文(彙編15篇)

尋找年味作文1

很快就要過年了,大家都在準備過年,家家戶戶、大街小巷都有了年的味道。

你看,家家戶戶,隔壁左右,這兩天都在忙活著打掃衛生。大人小孩齊上陣,擦的擦窗戶,抹的抹桌凳,房間、客廳都打掃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門外,一幅幅鮮紅的對聯貼在大門兩邊,字裡行間透著一股吉祥和喜氣。有的人家在陽臺、在客廳還掛上了燈籠,吊上了風鈴,風一吹,叮叮噹噹的響個不停,也增添了不少過年的喜慶氣氛。

中午,從窗外傳來一陣陣乒乒乓乓的響聲,啊,這是哪家在剁肉末,要炸肉丸子了。不一會兒,樓道里就飄來一陣陣撲鼻的香味,令人食慾大增。

昨天,我奶奶買回一盆迎春花和一盆水仙花,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家裡立馬瀰漫開來一股春意和溫馨。今天,媽媽又給我和弟弟一人買了一件新衣服,我把它疊的整整齊齊,放在衣櫃裡,準備新年到來時穿。這兩天,還時不時有快遞小哥將我們網上買的東西送到家裡來,我們每次拆開一個快遞,過年的喜悅又增添一層。

超市裡更是年味濃濃。一進超市,一股年的喜慶便撲面而來。首先,躍入眼簾的是鮮花、燈籠和大大小小的鼠年生肖。“新年好呀,新年好”的歌聲在超市裡四處飄蕩,此起彼伏。再看那購年貨的顧客,熙熙攘攘,比肩接踵,進進出出的,人人都是滿面春風。超市貨架上,物品豐富,琳琅滿目,吃的、玩的、用的應用盡有,人們在貨櫃前挑挑揀揀,毫不吝嗇地將一箱箱、一件件物品放進購物車。一個個收銀臺前,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尤其熱鬧的是那玩具櫃前,這裡堆滿代表鼠年的各種玩具:有拿著“福”字的小老鼠,抱著“元寶”的小老鼠,栩栩如生,活潑有趣。還有老鼠存錢罐,上面寫著“鼠你會當家”“鼠你發財”的吉祥話。小朋友在這裡摸摸這,看看那,買了一件,還要一件,儘管大人再三催促也不願離開。

在尋找年味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新年的快樂,新年的美好,讓我又對新年有了更迫切的期待。

尋找年味作文2

龍年新春的腳步越來越近,喜慶的燈籠、春聯掛滿宿城,大街小巷到處是提著禮品行色匆匆的市民,家家戶戶進入春節“倒計時”:大人們忙著置辦過年的食物;孩子們幫家裡打掃衛生;歸鄉的遊子帶著一年的辛苦和收穫,急切地回家探望久別的親人。春節在人們的眼中是神聖的,更是溫馨的。但是,在走親訪友時,總會聽到一些聲音:生活越來越好了,年味卻越來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啥意思了。

如今物質豐富了,人們想吃什麼,超市、市場裡多的是;想穿新衣服、玩好玩的,再也不用等到過年。天天都在過年,真正要過年了,哪兒還有年的味道呢?然而,“過大年”遠不是吃吃喝喝那麼簡單,吃喝本身並不是過年的重要內容,人們感覺“年味”少了,是因為吃喝以外的“文化”傳統少了、淡了。吃喝追求健康、綠色,為什麼非要大魚大肉?親友們多在一起嘮嘮“知心話”,不一定非要摻雜那麼多的物質?在風俗上多來點講究,日子才會增添生機。如果每個家庭都如此,過大年就能紅紅火火,中國人就能感受到越來越濃烈的“年味”。其實,“年味”就在我們身邊,在熱鬧的商家,也在繽紛的網上,讓我們一起尋找“年味”,迎接新春的到來。

尋找年味作文3

猴年新春的腳步越來越近,喜慶的燈籠、春聯掛滿宿城,大街小巷到處是提著禮品行色匆匆的市民,家家戶戶進入過年“倒計時”:大人們忙著置辦過年的食物;孩子們幫家裡打掃衛生;歸鄉的遊子帶著一年的辛苦和收穫,急切地回家探望久別的親人。過年在人們的眼中是神聖的,更是溫馨的。但是,在走親訪友時,總會聽到一些聲音:生活越來越好了,年味卻越來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啥意思了。

如今物質豐富了,人們想吃什麼,超市、市場裡多的是;想穿新衣服、玩好玩的,再也不用等到過年。天天都在過年,真正要過年了,哪兒還有年的味道呢?然而,“過大年”遠不是吃吃喝喝那麼簡單,吃喝本身並不是過年的重要內容,人們感覺“年味”少了,是因為吃喝以外的“文化”傳統少了、淡了。吃喝追求健康、綠色,為什麼非要大魚大肉?親友們多在一起嘮嘮“知心話”,不一定非要摻雜那麼多的物質?在風俗上多來點講究,日子才會增添生機。如果每個家庭都如此,過大年就能紅紅火火,中國人就能感受到越來越濃烈的“年味”。

其實,“年味”就在我們身邊,在熱鬧的商家,也在繽紛的網上,讓我們一起尋找“年味”,迎接新春的到來。

尋找年味作文4

一年四季卯足了勁兒,期待的大年三十就這樣平常稀鬆地走過了場。遙想當年待字閨中,守在父母身邊的年味,似乎是從第一場雪,或是從第一場霜開始的,母親開始著手納全家人過年穿的新鞋的底了,納著鞋底,大鐵鍋裡蒸著做凍水糖的糯米,而或是大鍋的熟紅薯條,囑咐我們:等到過年了就炒制好,給我們吃。年味在心裡會種上個大半年。

一待寒假開始,當老師的父親,便總被村人邀去做凍米糖,四個生產隊,百來戶人家,大都是我那老父親踏制的。凍米糖是我兒時家家戶戶過年招待客人上好的零食。

過年豬殺了,父母們又開始炸油豆腐,爸爸掌勺,媽媽守灶火,濃濃的年味也穿滿了每一片瓦、每一塊磚,從門縫裡,窗戶裡衝出屋外去。

哥弟們已把柴火堆得滿樓高了,就等著大年三十晚上火爐堆能通宵紅火、溫暖。年味在醃肉的缸裡,年味在大缸中大白鹹菜裡,年味在剛制好的凍米糖裡,在剛蒸好的白饅頭裡,在鎮上放著音樂的大喇叭裡。

等母親帶著我大搞衛生,父親招呼我替他按好對聯的另一頭時,那真的是快過年了,做錯點事父母也不再大動干戈地批評了,殺雞了,平日裡板著臉的爸爸也特地不把公雞尾巴上的毛浸溼,乾乾地拔下,溫和地遞給我,讓我做雞毛毽子來踢。

過了小年,耳邊總是鄰居們,和爸媽們的“今天廿七”,“今天廿九夜要燒年子了”。父母灶上灶下忙著,任著我們四個孩子上竄下跳,等到大年三十的那天,母親大人就早早地囑咐著,洗好腳,可以先穿新鞋子。那一刻過年的味兒已滲透到每一個毛孔裡了:等著我們的全是玩樂,美食,走親訪友這些開心的事了。

呵呵,年味應該沒有淡吧?那淡的是什麼呢?淡的是沒有父親製作凍米糖的身影,淡的是沒了母親新納的鞋子穿了,淡的是不會再有我們哥弟妹四個排著隊等爸爸發配我們啃豬頭骨的情景了!

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鞭炮聲,窗外是晰晰瀝瀝的下雨聲,明天是大年七年級,新的年輪又另起了個頭,我願我有能力將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過出點“年味”來。

尋找年味作文5

這快到春節了,不能總窩在家裡吧,不如出去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對,去尋找年味!

這不,剛出門,就遇見鄰居在放鞭炮。對於這個,我已感覺不到很新鮮了,不過,看看旁邊那小弟弟小妹妹們,早已捂住耳朵,盯著鞭炮,期待著那驚心動魄的時刻,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時光走的真快啊!

喲,這是什麼味啊?尋味而去,哦,原來是鄰里們架起鍋灶,在炸食物呢。這食物,學名我也說不上來,咱們這是管它叫“貓耳朵”,吃起來又香又脆。這時,我都不捨得走了。不行,我還要去尋找年味呢。

走著走著,看見一群人圍在一起,幹什麼呢?原來是在寫春聯。最令我歎服的是那位國小生,別看人家個頭還沒我高,可那毛筆字寫的,真讓我自愧不如啊!

找了這麼多,可都是一些傳統習俗,有沒有點具有時代特色的啊?去街市找找吧。

哎呀,這人可真夠多的啊,這應該也算是春節的一個特色吧。這路邊的小攤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貨,有的甚至開始賣花燈了。各個商場的促銷活動開展的更是熱火朝天,那歡慶的音樂,不停地在耳邊響起。

咦,那是幹什麼的,這麼熱鬧。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些小朋友在參加義演,歌聲,笑聲,音樂聲,不僅使我感覺到,這年味越來越濃了。

我還是感到一些可惜,因為沒有見到傳統的舞龍舞獅表演,可能是還沒有到春節當天的緣故吧。不過,令我沒想到的是,一些書店也在搞活動。我也忍不住走了進去,但這裡卻很安靜,即使人很多。這裡陳列著許多新書,讓人愛不釋手。最後,我也買了兩本書回去了。

看來啊,這年味是充足的,關鍵是要自己去尋找,今天這一行還真找到了不少年味。春節,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璀璨的瑰寶。咱們愛春節,不僅是因為熱鬧,更因為它寄託了咱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

尋找年味作文6

家鄉的年味是有味道的,是那種流傳千古的期望,是那種承載了千年底蘊的年味。走進年味,就是走進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種方法。我喜歡年味,就像喜歡中國歷史一樣。年味,攜帶著無盡美好的祝願和暖意,讓人情不自禁的愛上這濃濃的年味。而只有走進年味,置身於年味之中,才能感受到傳統而細膩的愛。

站在年前的街上,熱鬧而又喧譁的街上人人都在爭買年貨,每個人的臉上都溢滿了舒心的笑容……

終於,我看到了我最愛的幾種有濃濃年味的食品:臘腸和年糕,哦,還有魚。

臘腸:臘腸的製作過程有點複雜,我也不會做。但,制好的臘腸非常的好看,也非常美味。上好的臘腸鮮豔無比,紅白相間,白的晶瑩幾近透明;紅的豔麗,是那種不能用畫筆填充的顏色,是屬於喜慶中國年的顏色。臘腸的味道很濃,有些甜,但更多的是鹹香,肉質肥而不膩,瘦不塞牙,很有嚼勁。這年味應是厚重的,像一段歷史,更像一本厚重的古典文學。

年糕:年糕是用好的江米制成。得經過千錘百煉,才可以成為美味的年糕。真正的年糕雖粘但不讓人難以下嚥,而且還有一絲淡淡的稻米香和點點甜甜的味道。它的顏色一般以白為主,也有淡青色的,淡青色的裡面加了艾草,有一種清新的田園草木香。著年味應該是清雅綿長的,像一首詩,也像一朵田間的花。 魚:魚是白搭的,可以做清蒸魚、糖醋魚、蒜爆魚、鮮魚湯……等等。無論哪種都好吃。清蒸魚,嫩!糖醋魚,香!蒜爆魚,酥!魚湯,鮮!……這年味是繽紛的,像現在的世界,也像我的生活。

走進年味,才能感受到它的內涵和意義;走進年味,才能感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走進年味,讓我們共同去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

尋找年味作文7

真是個喜氣洋洋的新年!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來尋找年味!

首先,大家都知道,過年時,我們肯定要買好多的年貨!所以,我先要帶大家來到“姑蘇第一名街”——山塘街。山塘街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它可是一條老街!走進山塘街,就像來到小商場!熱熱鬧鬧的!再一看,哇!琳琅滿目的商品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有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那兒通通都有!

反正,我和家人都在哪兒買了一大堆的年貨呢!每個人都很滿意!

接下來,我們就要講講春聯啦!傳說,年獸害怕紅色光和爆炸聲,而且通常在大年七年級出沒,所以每到大年七年級那天,人們就要放炮,貼春聯,發紅包來驅趕年獸。而這個故事,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貼春聯:而這只是一種理解,第二點當然是祝大家新年快樂,年年有餘!

還有在新年時,我們還要掃墓。給前輩們燒紙,燒香,祈求給我們安康的生活!當然也會因為地域不同而風俗有所不同。

年 夜 飯是過年不能少的!通常,媽媽和婆婆每年都會給我炒美味的年 夜 飯!

等菜上桌後,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我和我的家人拿起筷子,開始了我們的大餐,一邊吃,一邊讚歎婆婆做的菜真好吃,婆婆聽了以後高興極了,急忙說:“這是應該的,今天是大年七年級嘛!肯定要給大家做一頓美味的晚餐。”

這就是完美的年味。

尋找年味作文8

和媽媽早早起了床,去涇縣黃田風景區參加“尋找消失的年味”活動。

一下車,濃濃的鄉村氣息撲面而來。

美美地吃過午餐後,我們爬山準備挖冬筍。我背一隻小竹簍,媽媽拿著一把大鋤頭,開始在竹林裡“刨根問底”。挖冬筍其實一點兒也不容易,要用鋤頭在靠近竹子根部的土地裡刨,只有耐下心來才能找到沒在土裡的冬筍芽尖兒,然後把整個冬筍挖出來。我和媽媽尋尋覓覓,東一鋤頭,西一鋤頭,連冬筍的影兒也沒找到。一個挖筍的老奶奶告訴我們:“地下到處都有,挖冬筍急不得,要仔細地刨竹根邊的土。”說完,她挖出一個小冬筍放進我們的籮筐裡。我很高興,順手撿起了一根竹竿,和媽媽一起在土裡刨呀刨、挖呀挖,一節小筍尖露了出來,如果不仔細,我們恐怕又要錯過它了。我們挖了個很深的坑,竹筍露了大半截,我再用腳一蹬,冬筍就出來了。我高興極了,像挖到寶藏一樣。

活動結束,我一共收穫了大大小小8個冬筍。

後來我們還體驗了做糖、做米糕、擦藕、炸圓子、泡豆腐等傳統年俗活動,一名宣城日報社記者姐姐還採訪了我。

尋找年味作文9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可是卻總聽見大人們在說現在過年的年味好像越來越淡了,都沒什麼過年的氣氛,我不知道年味到底是什麼?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紹興的安昌古鎮,聽說是個很有年味的地方。剛一走進古鎮,我就發現家家戶戶的屋簷下都掛起了紅紅的燈籠,特別喜慶。還有家家戶戶的門前、空地上、屋簷下,凡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掛滿了一排排整齊的臘腸、醬鴨、魚乾、鵪鶉……雖然這些平時也都見到過,可是這麼壯觀的場面卻是第一次見到。 臘腸一根連著一根,彎成一道道波浪線,連綿不斷,它的表面已經被陽光晒得透出黑亮的光澤,看上去就非常美味;一排排的小巧的鵪鶉,隨風一起擺動,還有肥美的醬鴨、醬排骨……看得眼花繚亂,我想只有過年才能看到這種熱鬧的景象吧,這就是年味嗎?

在古鎮裡,遊人很多,好吃的東西也非常多,現做的生薑糖、南瓜薄餅,當然還有進古鎮就看到的醬鵪鶉、醬鴨、臘腸,一一品嚐過來,都非常好吃,特別是這些醬鵪鶉、醬鴨的肉經過陽光的照晒,十分結實又很有彈性,當然也和醃製的醬油離不開關係。古鎮裡有一家很老的醬坊,裡面黃豆醬、甜麵醬、醬油一應俱全,都是天然發酵而成,所以醬出來的食物也特別的美味。

看到古鎮裡熱鬧的景象,還有那些挑選年貨的人,我突然想到精心準備的食物,只為過年的時候一家人能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享受家人親手製作的美味,所以過年的味道也許就是團聚吧!

尋找年味作文10

除夕這天,我跟隨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奶奶一看到我,樂呵呵地笑個不停,嘴巴再沒合攏過。吃過晚飯,爸爸說帶我去買鞭炮和煙花了。我一想到煙花在空中綻放時那奪目的色彩、變化的形狀,樂得歡呼起來!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讓爸爸點燃煙花,可爸爸一本正經地說不要太早放煙花,說要守歲。我問:“什麼是守歲?”爸爸說:“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每逢年三十的深夜,有一頭怪獸“年”就會出來破壞莊稼,吃人。有位神仙告訴大家年最怕響聲和燈火,於是,大家燈火不熄,在“年”快來的時候就放鞭炮煙花,把“年”嚇跑。此時,碰巧是午夜12點,迎來了新的'一年。”我聽得津津有味,原來我們中國的文化這麼有趣,而且一代代傳下來,真是很了不起。盼呀盼,鐘面終於指向12點了,我興奮地拉著爸爸跑到空地上放鞭炮煙花,聽著隆隆的巨響,我得意地說:“爸爸,‘年’肯定被我們嚇跑啦!哈哈……”爸爸看著我,開心地笑了。

在外婆家小住了幾天,我還有了特別的收穫呢!我看到了跳幡神、跳小馬的有趣活動。聽媽媽說,這項活動還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幡神是由大人們扮演的,帶著色彩豔麗、厚重的面具,穿著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袍子。只見四個幡神從隊伍中跳了出來,和著音樂的節拍,逐漸聚攏,圍在一起,手舞足蹈,像是在互相比劃、切磋武藝。大約跳了20分鐘,“小馬”出場了,這些小馬都是由比我大一點的哥哥姐姐扮演的,一共有8只“小馬”,還有2個帶領各自隊伍的領頭人,跳起來整齊有序,非常有趣。我真羨慕他們啊,要是明年過節時,我也能跳一次小馬就好了。

揮別馬年,迎來喜氣洋洋的羊年,我將帶著春節中美好的回憶回到學校,和小夥伴們分享我品嚐到了“年味”。

尋找年味作文11

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到處都充滿著年的味道,讓我們一起去找找這些年味吧。

年味在哪裡?年味在一盞盞火紅的燈籠和一幅幅火紅的春聯裡。過年掛紅燈籠是為迎接新年的到來,過一個紅紅火火的吉祥年,還寓意著我們新年交好運。除了掛燈籠,家家戶戶的門上還貼上了嶄新的對聯,紅底黑字,散發著濃濃的墨香,表達了大家對新年的美好祝願。

年味在哪裡?年味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五彩繽紛的煙花裡。鞭炮的種類可真多啊!有的往上一扔,便發出“怦”的聲音;有的可以拿在手裡玩,火光閃閃發光,像天空中閃爍的星星;還有的一點就會轉圈,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不過最漂亮的還是那些五光十色的煙花了,漆黑的夜空中,隨著一聲聲“砰”“啪”聲,一朵朵美麗的花朵綻放了,有桃花、有玫瑰花、有菊花……,紅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黃的賽金、藍的猶海……,真像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啊!

年味在哪裡?年味在美味的團圓飯和沉甸甸的紅包裡。親朋好友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美食,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在我們的傳統習俗裡,“魚”和“餘”是諧音,象徵著“年年有餘”,所以在過年期間,每頓餐桌上有一樣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魚。大人們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小孩子們在客廳裡追逐打鬧玩遊戲,屋子裡瀰漫著幸福的味道。吃完飯,大人們給小孩們發紅包,孩子們捧著沉甸甸的紅包,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心裡樂開了花。

年味就是喜慶、美麗、團員、幸福的味道,你們聞到了嗎?

尋找年味作文12

一年一度的新年即將到來。今天,我們一起隨著牛通社的小慧姐姐來到了嘉善的碧雲花園。參加豐富多彩的年俗活動。

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聽牛通社大哥哥介紹,今天年俗活動主要有:寫春聯,打年糕,做臘肉,採草莓。聽見訊息我們興奮不已。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打年糕了。首先,我看見一個石頭做的大缸,還有一個特別大的木錘子。只見示範的兩個阿姨,一個掄起木錘,重重地砸了下去,年糕中間立刻變成了一個大坑,另一個阿姨沾了點水,把年糕翻了個身。只聽“咚”一聲,錘子又落了下來。我們一個個都圍著石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終於輪到我了!我學著阿姨的樣子,與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把錘子舉得高高的,用力往下砸。呀!年糕變成扁扁的了。我們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漲紅了臉,一錘一錘地敲打在黏糊糊的米糕上。原來年糕是由糯米、粳米和水,摻在一起,靠著這木錘子敲打才誕生的,還是挺費力的。

打完年糕,我們又圍著圓桌開始製作喜糕了。喜糕的原材料和年糕一樣、我們先把麵粉均勻地撒進模具,再倒出,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米糕捏一小團,放進模具,最後敲打模具,將喜糕整個兒倒出來,放在一張粽葉上。只見碧綠的粽葉襯著雪白的喜糕,有的像魚兒,有的像小花,有的像葫蘆,還有的像壽桃。一個個是那麼小巧精緻,讓人饞涎欲滴!我們眼巴巴地看著阿姨將喜糕放進了蒸籠,等待著熱騰騰的喜糕早些出爐,好讓我們一飽口福。噢!香噴噴的喜糕出爐啦!我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製作的那一籠,立刻放進嘴裡。軟軟的喜糕,甜中夾雜著桂花的香味,真是美味極了!

大廳裡迴響著我們歡快的笑聲,這一幕幕充滿年味兒的活動,隨著相機“咔嚓、咔嚓”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裡。回首望去,那碧雲花園天台上一串串的醬鴨、屋簷下一塊塊的臘肉、還有草堂裡一幅幅的春聯,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我們還將繼續循著年味,迎接馬年的到來!

尋找年味作文13

小時候盼過年、愛過年,數著手指頭,翻著月份牌,簡直就等不到。當山野的風變得凌厲了起來、當小夥伴們的臉蛋帶著紅潤、興奮地交頭接耳著自己的花衣服時,我知道年就要來了。

過年就是鄉親們說的,吃好的。進入臘月,最先吃到的是炸糕,自己家的、親戚家的、鄰居家的,大的、小的、圓的、扁的、紅糖餡的、紅豆餡的。家家都開啟門簾,白氣騰騰往外冒。炸糕的麻油香味在村裡此起彼伏、繚繞不散。然後是吃到酸湯蔥花拌現壓的粉條,粉條白得瑩亮,蔥花綠得爽心。大人孩子一人呼嚕一大碗。團好的粉條子攤放在案板上、竹篦子上,白花花擺滿了院子,等凍瓷實了,碼放在大缸裡。每個人都明白這以後就有管飽的酸菜豬肉燉粉條子吃了。然後是殺豬聲,嘹亮而喜慶,大人孩子都從這嘹亮裡聞到了肉香。然後是殺豬菜,按說這菜裡熬的不是上好的肉,但就是香,現在明白香的原因是鐵鍋熬菜火候到,肉是純自然的肉,山藥白菜蔓菁都是純天然的好東西,七大姑八大姨七手八腳把菜切碎了,嘩嘩推進去,燉在一口大鍋裡,架起大柴火,熬了大半天,肉有菜味,菜有肉香。就像老夫妻,就像老街坊,是時間的積累之美,是相互包容之香。老少爺們喝一通,嚷一通,歪七扭八醉幾個。然後,是臘八粥,我吃它印象不深,深的是奉了媽的命令給各家送粥,東家一碗,西家一碗,近處一碗,遠處一碗,哎呀,沒完沒了,小孩子走路邊走邊玩,收工回來,滿襖襟滿褲子的粥。但是媽是不罵的,因為過年了。

尋找年味作文14

春節是人們最隆重的節日。臨近年關,遠在異鄉打工和上學的鄉里人經歷“春運“的重重考驗,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共慶新年。

快要過年了,人們緊鑼密鼓地籌辦年貨。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戶桌上都擺滿了香噴噴的年夜飯。飯桌上,家人有說有笑,嘮嘮家常,合計合計來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節日的氣氛變得更濃了。飯後,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歲,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七年級,家家戶戶張貼春聯、放鞭炮,歡渡春節。人們見面個個面帶笑容、互說吉祥話。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攢些壓歲錢。整個鄉村處在熱烈的喜慶之中。

特別在大年前後,小鎮上的集會便成了名副其實的“相親會”。平時在外忙於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節回家的這次機會解決了婚姻大事,也好滿足家裡老人的心願。媒人約好地點,邀來男女雙方見面。媒人幫著搭橋牽線,忙著撮合。雙方的家人也都幫著仔細地打量。街上熱鬧的相親場面,成了鄉村過年風味獨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們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許多。尤其是與近幾年相比,人們更加懷念過去的春節。雖然過去的物質生活比不上現在,但是“過大年”遠不是吃吃喝喝那麼簡單。吃喝只是物質匱乏年代給人們留過的心理暗示,本身並不是過年的重要內容。主要原因應該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缺失。大多數春聯由原先的家人手寫變為了街市上的印刷,人們已不能體會到裁紅紙、寫毛筆字、讀春聯的快樂了。人們過去之間的走親訪友也變為了呆在家中看電視或上網······於是人與人之間似乎多了層隔閡。

風俗正在簡化,人情也日漸淡薄。原因在與人們在追求更高物質生活時,卻忘記了生育我們的“傳統的文化”,令人擔憂的是,無論鄉村還是城市,這種趨勢還在上升。難道以後人們只能在記憶中追尋那種“年味“了嗎?

尋找年味作文15

z  今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沒有回老家衢州,而是讓我體會一番舟山人過年的習俗。

正月裡,我們去東海大峽谷參加舟山群島首屆年味節。早上外面雖然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但是我們還決定繼續前往。

年味節的活動有:包餃子、打的糕、做烙餅等。一到大廳,我就看見許多小朋友圍在一張長方形的桌子上包餃子,我也飛快地跑去一起做包餃子,開始包餃子,我先把一團圓圓的麵粉用手壓成平平的餃子皮,接著再把肉餡放進去,最後把前後的麵粉互相往中間和,一個餃子就包好。

剛包完餃子,我就聽見“嘭嘭”的聲音,我立刻跑出門外看,原來有一位老公公,正拿著一把重重的石錘,向一個裝著一塊大米糕的大石碗,用力地敲去,敲好幾下後,就把重重的石錘在一個裝滿水的盆子裡沾一下,敲完後,把大米糕搬到桌子上做成各種各樣的年糕,有元寶、蝴蝶、小狗等。

這次我除親手包餃子和親眼觀看打年糕,我還參加猜燈謎、打槍、滾鐵環、蘿蔔蹲等活動,不僅體會一番舟山人過年的習俗,還參加許多精彩豐富的活動,真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