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讓語文課直擊學生心靈的作文

作文 閱讀(1.88W)

我上語文課的主導思想一直是:讓學生的心靈和所學的課文內容發生碰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才能走進語文課。就本質而言,語文課堂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還是一種心理活動;語文課所達到的效果不僅與基礎積澱、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等緊密關聯,更與學習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絡。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往往只把語文教學當作一種純智力活動,較多在學習方法、學習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學習心理的研究與指導,以致於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馬達根本未能順利開啟並運轉。馬達不能提供強勁的動力,無論車手的技術多麼精妙,無論教練的指導多麼得法,所有的東西只不過是附著在馬達這張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最為有效的語文學習莫過於直擊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開足學習語文心理的馬達。

讓語文課直擊學生心靈的作文

大凡好的文章,總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或所寫形象個性形象鮮明,或所寫感受與眾不同,或所用寫法比較獨特。我們的語文課文幾乎都具備這些或多或少的特點,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獨特之處,使他們在語境、語情、語技等諸多因素的結合中提升語感的獨特性品質。那麼如何帶領學生去感受這些獨特之處,讓它們去和學生的心靈發生碰撞呢?

一、巧妙設計,讓課文內容走進學生心靈

1、通過想象,搭起課文的獨特情景與學生心靈之間的橋樑。

引導學生“經歷”作者特有的經力,體味作者特有的感受,感悟作者獨特的語技,使文中的一切“獨特”都充分而具體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今晚你將要去國家總理辦公室和總理談事情,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你會想些什麼?”對於作者歸途中的激動心情,我是這樣引導感受的:師:“在回家的路上當作者看到的總理生活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時,他會想些什麼?他會從心裡對總理說些什麼?”這一下子把學生的心引領到了那個特殊的境地,自然就走進了課文。

2、通過合理的推測去感受“不合理”的獨特性。

“知道那高大的宮殿似的房子就是總理的辦公室,你想裡面的陳設會怎樣?”“你想他該吃些什麼?”巧妙的發問,使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豪華吊燈”“山珍海味”......合情的推測想象與生活實際的差距,使學生心裡產生了極度的不平蘅,為學生感受總理辦公室獨特的陳設做好了鋪墊。

3、讓他們扮演角色,使學生變“旁觀者”為“當事人”,設身處地,體會作者感受的獨特性。

文學巨匠巴爾扎克說過“作家必須看見所有要描寫的物件。”我們也可以說:“國小語文教師必須讓他的學生看見課文中描寫的物件。”當然這種“看見”並非親眼目睹,這是意象的感受,是“彷彿看見了”。著“彷彿看見”雖不甚分明,卻是動態中的,是活生生的,雖比不上“照相”似的看見,卻更為豐富,更為貼近兒童,而且留有寬闊的想象餘地。

《亡羊補牢》這一課雖然故事情節簡單,但如果學生不能走進人物角色,他們只會當作旁觀者“看笑話”,於是我讓他們按小組分角色進行表演,然後讓學生以記者的身份分別對“養羊人”和“街坊”進行採訪,瞭解養羊人和街坊的想法,再以其他街坊的身份進行勸導,這樣學生走進了課文,理解了人物內心活動,並和他們進行了交流。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是為了讓學生走進課文,和文中的人物進行“交流”,和作者有個心靈的對話。

二、動情之時,引悟語言的神韻

充盈的心泉是言語活水的源頭。當兒童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潮,老師應從孩子的面部表情,從朗讀的聲調,從發言的描辭,敏銳的覺察到情感的浪花在孩子心頭湧動,這是教學成功的契機,應牢牢把握並順勢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所謂“精讀”既是讀課文精彩片段、詞句、讀出其神韻。學生在前階段的細讀中,往往顧及情節的發展變化,顧及不到較深的內涵,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那些沉浸著作者情感的詞句,來更深的理解語言,從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體驗作者的情感,品賞作者表情達意的語言,是提高學生言語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精神境界的需要。

1、通過對重點段中重點詞語的刪除、換詞比較,讓學生體會到重點詞語對錶達作者特有感情的獨特作用。如:《燕子》一課中,“掠”與“飛”的比較,“幾痕”與“幾根”“幾條”的比較,“落”與“停”、“掉”與“降”的比較,還有空乏的春景描寫與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對比等。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準確、形象和生動的語言中所蘊涵的形式之美。

如《麻雀》中老麻雀小小的身體,分明是輕輕的,為什麼說是“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眼前”,一個比喻“象一塊石頭”,一個動詞“落”是何等生動的寫出了麻雀落到獵狗眼前,“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下來”,既然是強大的力量,凝聚著“這麼大的勇氣”當然是很有分量的,絕不是輕飄飄的,從而使學生更為老麻雀為了拯救小麻雀奮然不顧自己,敢於蔑視獵狗的精神所感動。

2、品評表達方式,感受言語的獨特性。

言語形式的特質決定了言語內容的特質,言語形式的`變化必然帶來言語內容的變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探索形式的獨特性來感受和領悟內容的獨特性。只有把握了內容的獨特性才能把握內容的獨特性,才能真正窺視到作者的心靈祕室。如課文《白鵝》中作者稱白鵝為“鵝老爺”明貶實褒,言語間流露出來的親暱和敘述中的煞有介事的語言特色,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

三、巧妙設計,抒發胸意

語文教學的本質並不僅僅是能看見、能聽見所描寫的事物,更重要的白堊是能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悟再能用語言(書面、口頭)的形式把他表達出來。全國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主張“強化感悟,淡化分析”的道理也在於此:當學生心裡有了波瀾有了起伏時,往往會產生表達的願望。及時引導兒童抒發內心的情感,不僅是心理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需要。

例如前面所舉的《一夜的工作》中,老師這樣設計了“歸途聯想”:“在回家的路上,當作者看到這樣簡單的生活時,他會想些什麼 ?會從心裡對總理說些什麼?”

只就是有意設計讓學生抒發情感的語言訓練。事實表明,這一設計使學生對周總理的敬佩之情達到了高潮,從而使教學效果遠遠超過了即定目標。

言語是要靠我們去玩味,才能品出他的魅力所在,我們應該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依憑表達形式的獨特性領悟內容的獨特性,再由內容的獨特性玩味言語表達的獨特性,也就是要從言語形式入手,最終還回到形式上來。經過這樣的來回,獨特的形式和獨特的內容,獨特的言語和獨特的精神,才能在學生的心靈中和諧同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