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錦集10篇

作文 閱讀(3.0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錦集10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祖國的大西北——新疆吐魯番市,被稱為“水果之鄉、旅遊勝地”。每年3月,春風徐徐吹來,吐魯番大街小巷處處都會穿上綠裝,隨處可見大片大片盛開的杏園。綻放的杏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漂亮極了!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蜂飛蝶舞,杏花芬芳,裝扮著吐魯番的春天,美麗極了。

吐魯番氣候條件特殊,杏花花季較早,素有“新疆第一春”的美稱。杏花開了,標誌著吐魯番的杏花旅遊節即將來臨。每年3月24日——4月5日吐魯番都要舉辦“杏花節”,在杏花香氣中瀰漫著歡快節日的氣息,大家期盼已久的吐魯番杏花旅遊節開幕式拉開了正式帷幕。在杏花節裡,人們每天駐足杏園與花為伴、與蝶

為伍,人們一邊賞花,一邊還能一飽眼福,欣賞民族風情歌舞表演、品嚐農家樂餐飲美食、觀民俗工藝品、穿民族服飾伴舞、觀攝影作品展等,節日裡吸引著眾多國內外旅客前來觀杏花、遊火洲。

每年吐魯番市杏花節開幕式都會在亞爾鎮上湖村的杏花園裡舉辦,放眼望去杏花園滿樹花團錦簇、蜜蜂翩翩飛舞,杏花淡淡的香氣裡處處是架著“長槍短炮”拍照留念的遊客,還有一大早就忙著準備迎客的村民們……整個杏花園裡熱鬧非凡。開幕式上,傳統的吐魯番木卡姆表演、樂器彈唱《春天來了》、本土歌手演唱的《杏花開了》……觀看節目的人群湧動、喝彩聲跌跌起伏不絕。除了精彩的開幕式表演,還準備了本地特色的餐飲一條街和手工藝品展銷活動。飄香的烤肉、抓飯、羊雜碎,甘甜的西瓜、草莓、葡萄乾,手工刺繡的枕頭、包包、飾品,吃喝賞購應有盡有!

“杏花仙子”3月初海選,幾百人經過形體、容貌、氣質、綜合才藝和文化水平等的海選、初賽等環節選拔評選,最後評選出8名才藝俱佳的“杏花仙子”進入開幕式在遊客面前授冠,遊客們也可為自己喜歡的“杏花姑娘”合影留念。

杏花開放時節,吐魯番市高昌區、鄯善縣、托克遜縣一座座杏園和農家樂旅遊點便成了眾多遊客踏青的好去處,賞花、看歌舞表演隨處可見。每當此時,杏花露出秀氣的臉龐,觀看著這個熱鬧紛飛的世界。遊客們遠遠望去那一片片銀白,一樹樹的杏花,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猶如走進了花的海洋,呼吸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每當遊人駐足近前仔細觀看眼前的杏花時,粉紅的、白中透粉、粉中透紅……,就像剛搽過胭脂一樣漂亮,有的花骨朵,像幼兒園的小朋友哭喊著:“春姐姐,為什麼不讓我開啊?”有的花含苞欲放,噘著小嘴,鼓著臉蛋,一副惹人疼的模樣;有的綻放四射,像少女的.臉,紅撲撲的,亮晶晶的。一簇一簇的,粘在枝

條上,似乎慶祝著自己的節日,不時成群的蜂蝶張開雙臂飛舞盤旋在花海中。每天朵朵綻放的杏花用她妖豔魅人的魔力讓各地遊客雲集神遊杏園和各大旅遊景點,車水馬龍的各種車輛、中青老少的遊客們成為吐魯番早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此時,攝影愛好者們也爭先恐後地比賽著拍杏花美景;遊客和果園的村民們沉浸在花的世界,一家老少其樂融融地賞析著“幸福之花”……一時間吐魯番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當我歡喜地望著杏園裡賞花的遊人們,欣賞著滿樹“幸”花,盯著杏花花蕊、看著杏花如雪般落下時,我十分欣慰開心自己是吐魯番人,心中無比感到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快樂的人,感謝父母能讓我天天與幸福生活相伴!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冬至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冬至我們都要吃餃子。

放學,回到了家,我開啟電腦看作文要求是什麼?看完老師提出的要求後,媽媽對我說:“笑笑,你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句話呀?”我急忙說:“是什麼呀?”媽媽笑著說:“這一句話就叫做,冬至餃子,夏至面。”看來冬至天吃餃子是一個老傳統了,我要去和麵了。我在面盆裡放上面,倒上水把面和成團,讓它醒一會,我先去拌餃子餡,把韭菜切碎,和上絞好的肉餡,放上些鹽和油,一聞啊:真香。

接下來就該擀皮了,我用小勺挖上餡放皮裡,在姥姥的指導下,把餃子沿邊一點點的捏在一起,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雖然不好看,但是我想著,只要多包幾個就會好的,餃子包完了,就該下餃子了,我在鍋裡添上了水,待水燒開了,我把餃子慢慢的放到鍋裡,下餃子的時候,一定要慢,要不然會被開水燙傷的,下到鍋裡的餃子,要用勺子輕輕的攪著,等開鍋後倒上三次涼水,再開鍋後,餃子就可以出鍋了。盛在盤子裡的餃子,個個水靈靈的,看看就誘人,吃上去一定很香,當然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新增上些蒜泥和醋。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我深深體驗到了冬至的快樂,同時也感受到了大人們的辛苦。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是個‘美味’的臘八節。為什麼說是‘美味’呢?那是因為臘八節的“臘八粥”。

臘八粥是用糯米紅棗紅糖還有十八種乾果熬成的。媽媽給我講:“在很久以前十八種乾果代表十八羅漢,是佛教寺用來供佛的。”後來這風俗在民間流傳,人們藉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的雜果清理乾淨,煮給孩子吃,一是節約的`好辦法。

今年的臘八節到了,我們一家人一起洗乾果,這時我想,為什麼媽媽說十八種乾果原來代表十八羅漢,那現在代表什麼呢?想著想著乾果洗好了,我把乾果遞給奶奶,奶奶接過乾果胸有成竹的放進高壓鍋開始熬粥。

我站起來走到餐桌邊,坐了下來,把胳膊一彎,邊喝水邊想問題。我感覺還不到五分鐘,臘八粥就煮好了,媽媽幫我們端飯,我們一家人同喝粥同歡樂。就我一個人在那裡沉默不語。媽媽一眼就看了出來我在想什麼,就說:“現在的臘八粥不是來紀念十八羅漢,而是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她邊說邊從口袋裡拿出一張非常古老的日曆,“上面傷痕累累”可是就“乙卯年農曆十二月八日”的字樣還完好的保留在那張模糊不清的日曆上,嗯?十二月八號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全國默哀”。我很好奇,就指著問媽媽“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周爺爺逝世的日子。”媽媽說。我恍然大悟,心裡更加敬愛我們的周爺爺。

我若有所思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間裡,脫下鞋,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心裡想“那麼不起眼的一碗臘八粥記載著這麼多光輝歷史,這家鄉的臘八粥可真是不同尋常啊!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我家鄉的風味小吃有很多,如、、豆腐丸、臭豆腐......但我最喜歡的要數臭豆腐了。

在的大街小巷不時傳來一陣陣誘人的叫賣聲:“快來買了,正宗的臭豆腐,又香又便宜!”提起臭豆腐,我們人誰都會豎起大拇指的。

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今天和媽媽一起上街,我又央求媽媽給我買臭豆腐。只見攤主把一塊塊一寸見方的臭豆腐從“”裡撈出來,再放到油鍋內炸。這時,就能聽到一陣陣“吱吱”的響聲。大約炸了兩分鐘,一串串臭豆腐便熟了,攤主利落地把一串串臭豆腐便可以吃了。我拿著臭豆腐放在嘴邊輕輕地咬一口,“哇,真好吃!”我情不自禁地叫道。我狼吞虎嚥地吃著臭豆腐,好像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似的。不知不覺地,一串臭豆腐便下肚了,這時,我才覺得嘴巴好辣,辣得我“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旁邊的媽媽地對我說:“還要不要來一串呀?”我搔著頭,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想是想,可惜肚子太小了。”媽媽聽了,指著我的頭說:“你這隻小饞貓。”說完,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我愛家鄉的各種風味小吃,但我更愛家鄉的臭豆腐。

點評:

1.小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家鄉的風味小吃,然後突出了對臭豆腐的喜愛,並通過沿街的叫賣聲及家鄉人的.推崇從側面體現出臭豆腐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美食。接下來,小作者詳盡介紹了臭豆腐的烹製及口感,具體、生動地描繪,加上小作者真實的體驗,使人讀後感同身受。結尾再次突出中心思想。

2.文章前後呼應,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3.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充滿童趣,洋溢著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在祖國這個多民族大家庭裡,我的家鄉雲南騰衝傈僳族的刀杆節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和獨到的民族風采,最能征服觀眾。

刀杆節有兩項主要內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舉行。意為洗去汙濁,上刀杆才沒有危險。傍晚來臨,幾千傈僳族人身著五彩繽紛的民族服裝,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圍著熊熊烈火“跳嘎歡唱。待柴火燃成紅彤彤的火炭時,一群身著紅裝赤著雙腳的壯漢,豪飲數碗壯懷酒,在一陣緊鑼密鼓聲中大吼一聲縱入“火海。他們在火海中跳躍、翻滾,跳動的雙腳濺起萬千紅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繚亂。繼而,又見他們雙手捧起通紅的炭火,在臉上擦洗、搓揉,進行火的“洗禮”,然後又從火堆中撿起燒得通紅的鐵鏈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戲玩具,使觀眾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跳過火海後,身著節日盛裝的傈僳族男女又繼續跳嘎、對歌,直到東方發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驚心動魄的上刀杆(即上刀山)活動。它比“下火海場面更大,氣氛更為壯烈。這一天,到處人山人海,一群群傈僳族小夥子磨刀霍霍,然後將36把或72把鋒利無比的長刀做橫檔,綁在二十多米長的兩根粗木杆上,再把它豎立起來,一頭栽到地上,一頭直搗雲天,遠遠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雲天的天梯。當作梯檔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閃爍。正午時刻,一聲炮響,鑼鼓齊鳴,十幾個身著民族服裝的傈僳族漢子來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鋒,赤腳登上刀刃,迅速而鎮定地一個接一個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軀在寒光閃閃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這時觀眾提心吊膽,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渾身出冷汗。有的閉上眼睛,不敢再看。在緊鑼密鼓聲中,幾副刀杆上的傈僳族漢子陸續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頂。此時演出進入了高潮,達到白熱化程度。只見他們一個個凌空打倒立跟頭,表演各種驚險動作。然後取下插在梯頂的小紅旗,順東西南北五個方位下投插在地上。接著,他們又在空中鳴放鞭炮,令觀眾歡聲雷動,令群山發出迴響。

說起刀杆節的來歷,還是十分感人的。明朝中葉,外族侵擾騰衝邊境,多少身強力壯的傈僳族青年被殺戮,多少孤苦無依的老人被逼死。自公元1441年開始,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先後三次率兵約35萬人進行征討,最終在傈僳族人民的配合下,打敗了外族,而王驥卻在二月初八這一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噩耗傳到傈僳族山寨,男女老少無不捶胸頓足。為此,他們舉行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活動來紀念王驥,並將每年二月初八定為“刀杆節。

改革開放後,上刀杆這項民族傳統活動已經走出騰衝,走出雲南,走向全國。它參加了在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並先後到上海、海口、瀋陽等地成功地進行了演出,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報刊、廣播、電視臺對這一民族活動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它譽為“中國一絕”。

家鄉的節作文 篇6

我的家鄉是少數民族地區,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有很多誘人的風景:如賀蘭山、西夏王陵、沙湖、影視城,等等。每到開齋節,遊人穿梭,非常的熱鬧。每到節日的時候,人們都面帶笑容穿著民族的服飾,先去清真寺,進行宗教活動,然後去先人的墳墓上進行祭拜活動。家裡炸饊子、油香,還有做一些豐盛的食品。親友們都開心的互相祝福著。

我也參加這樣的活動,父母們都特別的高興、開心、快樂,因為這是自己民族的節日。還有許多其他民族的朋友也來慶祝大家的節日和大家一起過著高興、開心、快樂的開齋節。開齋節,讓我學到了穆斯林人的善良、虔誠和寬容,懂得了穆斯林人的團結、好客、熱情。我因有這樣的節日而感到驕傲

大家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只要民族團結了,大家的國家才能更加強大。家鄉的.回族們,在開齋節這個盛大的日子裡,和互相祝福,互相走訪,是那樣的和諧與快樂,到處沉浸在幸福與快樂之中。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大家的節日—開齋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7

紹興的黃酒是紹興的一大特色,香甜的糯米、新鮮的小麥、再加上清爽純淨的鑑湖水,成就了“酒鄉”紹興特有的風味。

正宗的紹興黃酒,是真正的“老酒”。它歷經了時間的沉澱,歲月的輪迴,既有了酒的烈性,又多了一份鑑湖水的清洌,周恩來曾這樣評價紹興的黃酒:“這酒既有江南女兒的柔情,細細品味間,又透著一份鑑湖女俠的英氣。”紹興的黃酒也因此而揚名天下。

1990年,紹興舉辦了第一屆“黃酒節”,女兒紅、狀元酒等紹興名酒都放在展臺上供大家品嚐。在來參觀的人群中既有年過七旬的老人,也有未滿週歲的孩子,大家都聚集到了一處,但卻井然有序,不擠不推,排著隊一個個地品嚐,沒搶到的倒也不著急,先看看水鄉美景,熱鬧間竟也多了一份閒情雅緻和置身於江南的'怡然。在黃酒節中,“女兒紅”最為受歡迎,酒呈微紅,入口醇香,回味無窮,呷一小口,細品,沒有紅酒的高雅自傲,也沒有白酒的豪氣衝勁,只有一番江南人的柔情似水、吳儂軟語,確實深得大家的喜愛。除了“女兒紅”,“狀元酒”的粉絲也不少。相傳,狀元酒原本是江南一戶人家埋在房前的,後因為兒子高中狀元,心情大好,突然想起房前那壇酒,便挖出來開啟,只聞到一陣甘美的酒香,一看這酒色澤黃潤、味道醇厚,是難得的佳釀,於是,那戶人家便給此酒取名為“狀元酒”。可以說,“狀元酒”是紹興人為兒女討得一個好彩頭的象徵,也是父母對兒女一生的牽掛。

酒是黃酒節的一大主角,品酒的人自然是少不了。黃酒節一年一度,每年的黃酒節都是老紹興人的期待。你瞧,那些老爺爺們手裡端著一隻小碗,身邊擺著一盤茴香豆,呷一口小酒,吃一顆茴香豆,倒也確實有一番滋味;談笑風生間,老人們也彷彿回到了過去,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身上又有了青春的活力。這也許就是紹興黃酒的魅力吧,這也許就是老紹興的風味吧!

品一碗黃酒,吃一顆茴香豆,欣賞一番老紹興水鄉的美景,這也確實是怡然自得,別有一番風味!

家鄉的節作文 篇8

今天是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

我準備給奶奶一個驚喜,但是奶奶早上打門球下午打牌,那乾脆叫奶奶今天下午不要去打牌了,我打了一個電話給奶奶叫奶奶不要去打牌了,奶奶說:“那好吧!”等奶奶回來奶奶一進家門我就給奶奶一個驚喜,奶奶這才知道今天是九月初九日重陽節。等我們慶祝完節日,奶奶最後誇我是個乖孫女。媽媽晚上回來也誇我是個好寶貝。

小朋友們你們千萬不要忘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如果你們忘了,就是對你們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不孝哦!

家鄉的節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個特別熱鬧的日子。

在前幾天,我的'奶奶和鄰居就開始忙碌了,打掃衛生,佈置廳堂……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每一個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戶都在廳堂裡擺上了供品,然後畢恭畢敬地等侯著。隨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鞭炮響,遊神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來了,有威武的古代衙役,可愛的金童玉女,還有恐怖的黑白無常,最後才是微笑地俯視著人們的“娘娘”……。我們跟在隊伍的後面,走街串戶,放鞭炮,吃供品,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個日子是我們的日子,因為有著娘娘的庇佑,我們就是犯了錯,大人也不會責罰小孩的。

正月裡雨經常會淋淋瀝瀝地下著,天陰沉沉的,很是討厭,可是十五這一天是我最喜歡的日子,因為那一天天是最藍的。我愛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10

真月裡來是新春,家家戶戶掛紅燈。

我們家鄉的燈節也很特別,每逢正月十三叫做“上燈”十八稱做“落燈”,又是火把節。白天,老人們帶著小孩來做燈。清秀的荷花燈,玲瓏的兔子燈,活潑的獅子燈,精巧的飛機燈……應有盡有。孩子們高興得蹦來跳去,像一隻只喜鵲似的,快樂的聲音迴盪在大街小巷,瀰漫在村頭田間,笑容綻放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

到了晚上,小孩們提著各色的燈籠,聚集在一起玩燈,大人們則把白天紮好的草龍點燃,於是房屋周圍,大路上,田壩上,草龍上下飛舞,好熱鬧,這扎草龍可有講究了,一般是每月一道,逢閏年扎13道,民諺說:正月半,炸麻團,搶個饅頭稱半斤,爺爺稱了奶奶算,這炸麻團的`意思就是農民對未來的期盼,就是點燃燈火照亮前程,希望有個好年景。

現在我長大了。爺爺也老了,爺爺紮好了草龍,我便學著他的樣子在田間地頭舞起來,我邊舞邊跳,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爺爺則提著個籃子跟在我後面“拾麻團”,還時不時地提醒著我,可是不一會兒,我就累得氣喘吁吁了,這時,鄉親們的草龍也舞動起來了,它們向下翻騰,在夜色中形成了星星之火,照亮了黑夜,照在人們的臉上,也照亮了人們心頭的希望……

這真是“萬盞花燈映鄉間,火樹銀花不夜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