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節日習俗作文集合10篇

作文 閱讀(9.86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節日習俗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節日習俗作文集合10篇

節日習俗作文 篇1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下面讓我介紹一下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習俗。

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天之後,也就是在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下面讓我介紹一下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習俗。

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到處洋溢著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其實吃豆腐渣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接下來的習俗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那就是發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節日習俗作文 篇2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通常在農曆三月前後,恰是大地春回的時節。經歷了一個漫長寒冬之後,人們紛紛走出居室,來到戶外探尋春天的氣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風,這些郊遊活動便被稱為“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由於踏青是一項有意義的習俗,因此代代流傳。

節日習俗作文 篇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裡。並且人們也要吃粽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豔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並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 穿著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雲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劃。緊接著,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後於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後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後,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

潑水節的傳說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曆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可是潑水節由來的傳說卻有兩種。: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裡,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髮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髮,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裡,邪火就蔓延到哪裡。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於麗江華坪地區的傣家潑水節的故事卻獨具特色。這裡的傣族人是中國乃至亞洲緯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裡食用。

節日習俗作文 篇4

春節作為我國的農曆新年,進入臘月二十三,也是送灶神的‘祭灶日’,人們趕集買灶糖,晚上急躁。臘月三十晚上稱‘除夕’這是一年最熱鬧的夜晚,外出著回家,一起吃年夜飯。人們一向有除夕守歲’習俗。家家門前張燈結綵,戶戶院內放鞭炮,接年迎喜神。正月各種慶祝活動到正月七年級至正月十五才結束。七年級俗稱歡慶日,迎春、祭祖、拜神、拜年。這是一天的活動,這天人們早起吃過餃子後。

幼者向長輩叩頭拜年,稱‘辭歲’長輩發錢給幼者稱‘壓歲錢’祝賀他們又長一歲。下午外出去親屬家拜年,然後再挨家挨戶拜年,相互問候,恭賀新年快樂。

春節快到啦,在我國民間有許多傳統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人們要吃麻糖的。傳說在這一天,灶王爺要去拜見玉皇大帝。

人們怕他說壞話,就給他吃麻糖,好封住他的嘴。臘月二十四是除塵,清掃衛生,取“除陳”的.諧音,預示著來年除舊迎新的意思。二十五吃豆腐,取“抖福”的諧音。除夕要貼春聯、堆旺火、接財神,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福旺財旺運氣旺。鄰國越南和我國習俗差不多,不同的是,十二生肖年中,過了年他們是貓年,有意思吧。

節日習俗作文 篇5

那達慕大會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

“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曆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曆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專案和遊藝、體育專案。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XX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在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起來,並逐漸成為軍事體育專案。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以鄉、旗、盟為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大會。

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專案,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專案。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節日習俗作文 篇6

今天下午,我們在上作文課時,老師有告訴了我們一個令我們興奮不已的訊息:我們要玩一個遊戲。經過選擇,我們即將開展“賽龍舟”的遊戲。

老師把男生,女生分為兩組,因為女生比男生少一個人,所以老師就派一個田徑隊的男生去了女生的隊,接著,老師講了遊戲的要領:個子高的同學站在前面,按這樣的順序排列;前面同學要抱著後面同學的腳,後面同學要把左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上。口令發出,兩隊一起向前跑跳,就像跑旱船,故名賽龍舟。遊戲開始了,第一次因為大家都對遊戲不太熟悉,所以五個人的隊伍不一會兒就散了。女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很快便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要領,能夠走上一小段路了,並且一遍比一遍做得好。可男生就不同了,老師總在男生那邊指導著男生做,調整他們的姿勢。例如張同賀,老師根據他的身高、力氣不斷地給他調整位置,讓他站在前面,他抱不動別人的腿;讓他站在中間,他又是提前撒手的,弄得整個隊都散了;最後讓他站在最後面,這是最省力氣的了。別說,他站在最後面還真合適。就這樣,男生隊也可以走到終點了。在最後的比賽中,女生贏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不過,我們的勝利和老師嘴裡一邊喊著“一,二,一,二”,一邊用手打著拍子是密不可分的。

我想:多玩這樣的遊戲不但能增強我們的毅力,還能鍛鍊我們的動作協調能力。端午節是難忘的!

節日習俗作文 篇7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要過年了,大人們都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而小朋友們也盼望過年。可大家知道過年有哪些習俗嗎?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全國各地,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有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被子等,這種習俗被稱為“掃塵”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聽說這一習俗從宋代就開始了,一直傳到今天。在民間的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人們還喜歡在門、牆、窗花等地方倒貼“福”字。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把“福”字倒著貼嗎?因為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了”,“福氣倒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圍坐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

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小朋友們能收到好多的壓歲錢,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們:壓歲錢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學習上!

節日習俗作文 篇8

在春節到來之際,每一個地方都會過春節,由於地方不同,所以春節的習俗也不一樣,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天津的春節習俗。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年貨上市,以娘娘宮為中心的宮角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這兒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子到了這裡,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則來“洗娃娃”的。只要從娘娘宮栓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是節前必做的事情。

糖瓜祭灶: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裡十二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爺像,點火燒了,等到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這又叫“灶王碼子”,年復一年。

吊錢兒:吊錢是用彩紙剪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稜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損壞,否則一年都會不吉利。

“破五”正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菜板要剁響,讓鄰居聽見,以示正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身上,要除掉“小人”才行,初五晚上放炮,也有辟邪免災的意味。

以上這些就是天津的春節習俗,不知道大家都瞭解了嗎?

節日習俗作文 篇9

一到12月27日,媽媽就帶我上街買鞭炮和對聯 。

我們來到街上,媽媽拉著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整整齊齊的鞭炮和對聯,一轉頭,看見我去年買的幾種對聯,我拉拉媽媽的手說:“媽媽買。”媽媽就帶我來到那一問店中,我挑了幾種說:“媽媽,這些各買一盒。”媽媽親切地對我說:“好!

”然後我們付了錢,我們拿著東西,又來到裡面買白菜、花菜、空心菜、雞、鴨、魚、肉等主食,我們跑了好幾趟,終於把年貨全買齊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經準備好漿糊貼對聯了,我就和爸爸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塗在門牆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

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說”壞話,呀!

到了七年級,早上吃了一碗熱呼呼的面線糊和甜雞蛋,爸爸媽媽和我來到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外公外婆 家拜年,人人都說我“長高了,懂事了,學習進步了。” 每個人都給我紅包,我對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 正月十五的`時候,我們這裡就不像北方那麼熱鬧了,只是吃“狀元圓”而已,可是,聽說世紀公園、泉州公園晚上卻是燈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見幾百盞燈來,要是我能親眼一見,那就太好了。節日習俗作文200字家鄉的節日習俗作文春節節日習俗作文

節日習俗作文 篇10

快要過年了,我們全家人去外婆家吃團圓飯,大家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春節有很多習俗,如有貼對聯,我、媽媽和爸爸一起先把“禮花朵朵迎新歲”貼在右邊,再把“爆竹聲聲慶平安”貼在左邊,再把“喜迎新春”貼在上面,最後再把一個大大的“福”字貼在門中央,就大功告成了。

還有放煙花,把煙花點燃,隨著一聲聲的`巨響,天空出現了不一樣的形狀,有像菊花、雪花、愛心……還會放出五顏六色的煙花,真好看!

我和爸爸、媽媽每年都會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很好看,我很喜歡。

過年的習俗還有很多,過年真好玩,我喜歡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