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

作文 閱讀(1.81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寫的一首詩。雖然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但是,路上行人的心情依然十分沉重,特別是那些痛失親人的人們,更是沉浸在緬懷親人、追思以往的難過之中。

今天,我們全家人一早就坐車趕到老家商丘,一起為老爺、老奶奶掃墓。他們是爺爺的爸爸、媽媽,我出生的時候他們已經過世了,只在家裡的照片上見過他們慈祥的樣子。來到墓地,旁邊的樹已經長出了嫩綠的小芽,家人們一起擺放供品,爺爺面含悲傷口中小聲地念叨著什麼,我和姐姐手牽著手,因為害怕我的手心裡都是汗,我小聲問姐姐怕不怕,姐姐說:“沒什麼好怕的,墳墓裡的都是我們至親的人,他們曾經也和我們一樣活著,因為年紀大了,或者生病了才離開了人間,他們只會希望我們生活的更好。再說,每個人都是要經歷生死的,活著的人一定要好好的珍惜,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珍惜我們身邊的友誼,珍惜那些愛著我們給我們幸福的人們。”我接著說:“姐姐,是不是還要珍惜、愛護環境呢?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呢?”姐姐笑了,滿意地點了點頭。

我們全家人按照輩分順序排隊站好,爺爺奶奶口中唸唸有詞:“爹媽,我們帶著全家人來看您老了,現在生活好了,吃呀,穿呀,住呀都挺好的,孩子們也都很孝順,你們可以安心了……”我們一起給祖爺爺、祖奶奶磕了頭。離開的路上,我發現爺爺奶奶依然眼含熱淚,我和姐姐拉著他們的手給他們說一些我們近來學習上取得的進步,還有學校的一些趣事,通過這些事情來減少爺爺奶奶思念親人的悲傷,後來,爺爺奶奶了。

祖先已離我們遠去,我們活著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健康、快樂和幸福。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2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可能有失敗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喜悅,有時歡快,有時傷心,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清明節那天早上,我正好感冒,一點胃口都沒有,只想吃鹹菜餅。於就是,媽媽帶我到外面買,可就是連續找了好幾家,都沒賣鹹菜餅。我饞的要死,媽媽只好叫我外婆準備工具與原料,晚上做給我吃。

我一回到家,就要吃鹹菜餅,可就是外婆還剛剛開始呢,我不禁也來了興趣,我想幫助外婆,也試試自己的手藝。

外婆拿起米粉,放上適量的水,來回攪拌,將米揉起了一團,看看差不多和好了,就將米粉揉成一字形,然後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再捏成碗形,裡面放上鹹菜、豆腐乾、豬肉等做成的餡,用手指將四周按順序捏在一起,初看上去像個餃子,然後細細地揉成圓形,稍微壓一壓,成為大餅狀。我也學外婆的樣子,試著學外婆的動作做了一次,結果看上就是四不象,即不象餃子,也不象餅,一些捏得薄的地方,餡兒還露出來了,雖然做得不好,外婆還表揚了我,說我懂得勞動。我還趁機問外婆,清明為什麼要吃清明餅。外婆說,這就是上千年前古人留下的風俗習慣。哦,原來,一個小小清明餅還就是有上千年的來歷呢!外婆做好了好多個後,就在平底鍋裡,先倒上油,熱起來後再放餅,就這樣一個個煎起來,我將自己那個做好了的餅兒也放在鍋裡。外婆用炒菜的小鏟子來回翻動,以免焦了。過了一段時間後,外婆說,熟了。米粉團就變成了鹹菜餅——清明餅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夾起自己做成的那一個來嚐嚐味道,不錯,還真香呢!

詩人陸游有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原來說的就是做學問,其實也適用於許多事情上。這次,我自己親手製作清明餅,這畢竟就是我第一次親手做的,煎熟了以後,吃起來我感到特別有味道,也體會到了外婆的辛苦以及自己勞動收穫的快樂。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3

今天早上剛起床,我在陽臺上望了望天空,空中灰濛濛的,沒有一絲雨意。可這雨說來就來了,到校後進入乒乓隊剛開始訓練,豆大的雨珠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我們被迫從樓下的露天乒乓球檯轉移到了室內訓練館。訓練結束後一到操場,傾盆暴雨伴隨著閃電和雷聲,彷彿要把大地吞噬一般,校園頃刻間成了灰暗昏黃的,大樹和花草瘋狂地搖擺起來,在雨中顯得那麼的無助。我冒雨衝進了教室,說來也怪,外面涼颼颼的,教室裡的空氣卻又悶又熱,剛從外面進來的我連氣都喘不過來。還好在窗子旁邊坐著,我急忙開了窗,貪婪地呼吸著外面新鮮的空氣,幾滴雨珠打在我臉上,生疼生疼的,這時我才發覺雨下的更大了。

第一節課是語文課,教室裡死氣沉沉的,望著窗外那越下越大的雨,我強打起精神,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課文。下課了,我出去趴在小平臺的欄杆上,回頭望了望我們教室旁邊拐角處的簡易的小樓梯,上面只是用一塊鐵板蓋著,只聽見響個不停的“噹噹”聲,那是猛烈的雨柱正擊打著上面的鐵板。很顯然,鐵板已不能抵擋住這場雷陣雨的衝擊,許多雨水已順著縫隙流到了牆上,牆面被浸溼了很大一塊,特別顯眼。

放學了,雨仍然是那麼大,下個不停。今天的天氣預報不是說是小雨嗎?難道因為今天是愚人節?最糟糕的是我沒有拿傘,到了操場邊,我淋著雨往前衝,頭髮溼透了,全身都溼透了,我繼續走著,忽然想起了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忽然,我看到了在校門口打著傘等我的爸爸,我終於看到了希望。

我上了爸爸的車,看到雨刮器不停地擺動著,但每次只要停頓一瞬間,車玻璃就又被雨弄得一片模糊。雨似乎到了的時候。

回到家中,我換上了乾的衣服和鞋襪,吃著可口的飯菜,我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雨是清明最真的代表,雨亦是思念的載體,它載著千千萬萬的思念從天而降,雨落到土中,滲到土中深出,化作一滴滴甘露滋潤著地下人,那久旱的種子,那久旱的心。為他那久旱的心中萌上一顆思念的種子,讓他有百感孤獨的心長出一片綠野、讓他能與我們有著一絲一毫的牽掛,讓他心中有著一絲一縷的思念。

墳前的親人們固然是悲痛的,因為他們的親人離開他們而去,把他們的思念都帶上了天國。他們思念著……墳前的人也曾抱怨過、但他們卻始終也不明白地下人也正思念著他們啊!不明白地下人的痛!

雨一直下,一絲,兩絲,三絲,形成一滴滴冰冷的水滴痛滴在小草上,最終變成地下人那苦苦相思的淚水,那不是小草在流淚!是地下人在流淚啊!這淚水晶瑩剔透,這淚水裡飽含著相思之苦。世上最悲的事情也莫過於此了。明名思念卻不能相見。帶下人的淚水仍不斷地流著,在地下匯成了一汪相思的苦水。這汪苦水衝破限制,分成無數條支流,流到他親人的身邊,流到他家的院子,流到了他的家裡……他的心中也有著無數的思念和牽掛呀!

在這無言的清明裡,雨成了他們的相思的工具藉著雨他們互相瞭解,藉著雨他們互相安慰。使彼此的心裡都能些許的安慰。使彼此的心裡都得到對方的思念……

那漫天飛舞的相思雨。將世間中的人和他們所相思的親人融會在同一片天地中、把整個世界沉沒在了思念之中。啊悲傷的清明!有誰能不被這思念雨所感化,被這場雨所洗禮的人,植物……都顯得多麼的清晰,他們都顯出了自己內心最真魂!

正因為這場清明雨、把相思的人們都牽在了一起。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描寫清明的詩。

每年的春分後的15天是清明節,也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鬼節”。

在春秋戰國時代,其中有一個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了封常,唯獨忘了介子推。重耳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叫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尚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好幾趟,介子推卻不來。

重耳只好親自去,可他的家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早已躲進了綿山,他便找人去綿山,還是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讓介子推自己走出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原來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柳樹已經死了。祭掃後,重耳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在我們蘇州江南,清明節時主要上墳、祭祖先,吃青糰子。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均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

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拜祭祖先的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每年春節後的兩個月,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千古絕唱完整地概括了清明時節人、物、景的美麗景象,細細體會,便會發掘清明時節的濛濛小雨和行人們構成的和諧畫面。

清明時節的雨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絲一絲,柔柔的,雖說不上就是毛毛雨,但也畢竟就是濛濛的;雖說不上就是一層紗,但也說得上就是一道淡淡的白色的屏障。清明的雨會讓你原來看得清清楚楚的景物變得模模糊糊了。

但這場雨對春天來說就是如此的重要。雖說不上就是生命之水,可就是,透過那一道淡淡的白色的屏障,仍可以看出那剛剛發出的小嫩芽頂破了冬天裡防寒的厚厚的樹皮,一簇簇地冒了出來,在原來光禿禿的枝幹上顯得十分耀眼。透過白白的屏障,將這道耀眼的綠色反射進了你那黑洞洞的瞳孔中來。好似一縷綠色的春光照耀著你那受過寒冬日光的乾乾的臉頰,你就是否感到十分愜意呢?

當這場濛濛的雨過後,世界上的一切都清醒了。空氣變得格外清新,陽光變得十分明媚,就連原本看似毫無生機的河面在春風的吹拂下,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時不時地會蹦出一條條訪問春天的小魚。綠樹留下的枝幹在這一清明春雨的澆灌下長出了第一片綠葉,周圍的灌木也迫不及待地迅速生長起來,紫的、綠的,還有一種金黃的,這種灌木在我小時候還十分少見,一般都就是紫色和綠色的偏多,但就是這種灌木後來慢慢地變多了起來。我一開始不知為什麼這種並不盛行的灌木會突然受人喜愛,不過現在我明白了。你看,那翠綠的葉子的邊緣好像鍍上了一層金光閃閃的黃金,這兩種顏色配合得簡直就是天衣無縫,甚至可以和“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優美景色相媲美。在春光的照射下,它金色邊緣反射的光耀,就像黃金一般輝煌。

清明的這場雨給了萬物滋潤,給了春天生意,更給了這一年美好的開端。“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一生之際在於勤。”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如果我們在勤勞地做事,那麼這個清明就就是給了你生命的“三際”。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7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託清明的細雨,希望它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逢清明,就讓我們不禁想起大詩人杜牧的千古絕唱。

是啊,清明節對逝者的無比思念,就像組成的一縷縷絲線,牽著淚珠子飛到浩渺的天空,又伴隨著驚天動地的春雷滾滾落到了地面;清明夜對逝者的無比思念,也會化成繁星點點,伴隨著那一彎殘月灑向遙遠的蒼穹——夜,已深了,我卻難以入眠,記憶的思緒也隨著到了那遙遠的天際。

獨倚窗前,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滋潤著萬物。但天上和地下卻都是灰濛濛的,看起來像霧一樣,又好似乍暖還寒的春風,密密地斜織著。倘若你伸出手去接,細小的雨點飄在你的手掌心裡,等你還沒來得及使勁握,它倒順著手上的紋路滑落下去,剛一落地,便被泥土和嫩草吸吮乾淨。雨紛紛地下著,我的心無比沉重,忽然心裡有個問號湧上心頭,爸爸媽媽明天還會去掃墓嗎?

綿綿細雨還是沒能擋住人們追思懷遠的的腳步,人們如期而行,奔向那親人的墓地。我和爸爸媽媽也還是去了,一條鄉間小路,綿延在清晨的雨霧中。田邊小路上一道電動車的車輪印清晰可見,遠遠地望見田埂下的墳頭前,母女倆正跪在那裡焚香祭拜,隱隱約約有低聲地啜泣。雨漸漸密了,彷彿對親人思念的淚水。雨中的我也變得心事重重起來……

迤邐前行,來到爺爺奶奶的墳前。媽媽把祭祀用的物品擺上,爸爸點燃香燭。雲霧籠罩著潮溼的土地,香燭好不容易才點燃。隨著那嫋娜的輕煙,我不禁回想起慈眉善目的爺爺,一身黑色的衣褲,一雙黑色的布鞋,幾乎一年四季相同打扮,卻也乾淨利落。奶奶的身體也還硬朗,頭髮全白倒也更顯精神,臉色紅潤,總帶著和藹的笑容。她們總是輕輕搖著小扇,哼著兒歌哄我入睡,帶著我看元宵節的秧歌、威風鑼鼓、舞獅子,伴隨我度過天真爛漫的童年。現在,我長大了,可爺爺奶奶卻離開了我們……

清明節的雨,是無盡的思緒。我不禁泛起了淚花,幾分愁哀,幾分憂傷縈繞在我的心間。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9

一絲絲雨兒飄進池塘,濺起一圈圈漣漪。魚戲蓮葉,水珠晶瑩。雨,不停地下著,好不浪漫。和風細雨、狂風暴雨、悽風苦雨,從哪兒來,又往哪兒去?

春季的雨,無非是最柔和、溫暖的了。它催醒了嫩芽,催開了百花;它染綠了山崗,染黃了菜花……溫暖的春雨,融化了冰雪,小溪重新變回了碧藍柔美的綢帶,小動物們也會來快樂地玩耍。一棵棵小樹苗在春雨的滋潤下茁壯成長,一朵朵嬌豔欲滴的花兒美美地開放。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一首詩,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是春風化雨。

慢慢進入夏季,雨越來越多了,而且是陣陣雷雨。雷雨恐怕是最讓人頭疼的了,每次雷公一打鼓,就會嚇壞不少人,還會對一些人、物造成危害。在臺風的驅使下,洪水也不少發生。樹兒折了腰,花兒落了瓣,一片淒涼。天黑黑,一片昏暗。白天黑夜分不清,能不讓人煩惱嗎?這,就有點狂風暴雨的滋味了。

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雨就有點悽慘了。滿樹的金葉,成了滿地的落葉,風一吹,落葉漫天飛舞,好不悽美。但是,秋雨也立了不少功——滴滴小雨灑向果園,給蘋果換上紅襖,給葡萄換上紫袍;灑向田野,棉花綻開了笑臉,稻穀低下了紅顏……漫山金粉,怎不讓人欣喜?悽悽秋雨,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天上的仙女撒下片片冰凌花,把人間變得銀裝素裹。咦,小雨滴去哪兒了?整個冬天都沒見到它。哦,原來它裝成了天女撒下人間的冰花。瞧,它一會兒飄到這兒,一會兒飄去那兒,好不快活!花兒飄上樹梢,結出一串串風鈴;花兒飄上房瓦,鑲鍍一層層銀霜……它把人間變得如同仙境一般,讓人身臨其境。也許,大家真正喜歡的,還是扮成冰凌花的雨滴吧。

雨,紛紛揚揚,每天都會展現出不同的姿態。它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但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六年級學生描寫清明節的作文10篇10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可能有失敗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喜悅,有時歡快,有時傷心,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清明節那天早上,我正好感冒,一點胃口都沒有,只想吃鹹菜餅。於就是,媽媽帶我到外面買,可就是連續找了好幾家,都沒賣鹹菜餅。我饞的要死,媽媽只好叫我外婆準備工具與原料,晚上做給我吃。

我一回到家,就要吃鹹菜餅,可就是外婆還剛剛開始呢,我不禁也來了興趣,我想幫助外婆,也試試自己的手藝。

外婆拿起米粉,放上適量的水,來回攪拌,將米揉起了一團,看看差不多和好了,就將米粉揉成一字形,然後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再捏成碗形,裡面放上鹹菜、豆腐乾、豬肉等做成的餡,用手指將四周按順序捏在一起,初看上去像個餃子,然後細細地揉成圓形,稍微壓一壓,成為大餅狀。我也學外婆的樣子,試著學外婆的動作做了一次,結果看上就是四不象,即不象餃子,也不象餅,一些捏得薄的地方,餡兒還露出來了,雖然做得不好,外婆還表揚了我,說我懂得勞動。我還趁機問外婆,清明為什麼要吃清明餅。外婆說,這就是上千年前古人留下的風俗習慣。哦,原來,一個小小清明餅還就是有上千年的來歷呢!外婆做好了好多個後,就在平底鍋裡,先倒上油,熱起來後再放餅,就這樣一個個煎起來,我將自己那個做好了的餅兒也放在鍋裡。外婆用炒菜的小鏟子來回翻動,以免焦了。過了一段時間後,外婆說,熟了。米粉團就變成了鹹菜餅——清明餅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夾起自己做成的那一個來嚐嚐味道,不錯,還真香呢!

詩人陸游有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原來說的就是做學問,其實也適用於許多事情上。這次,我自己親手製作清明餅,這畢竟就是我第一次親手做的,煎熟了以後,吃起來我感到特別有味道,也體會到了外婆的辛苦以及自己勞動收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