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實用的古詩作文合集10篇

作文 閱讀(2.85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古詩作文合集10篇

古詩作文 篇1

童年是美麗的夢幻,是一個神奇的境界,也是一個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我在我的童年裡,還有不少趣事呢!

那是新年裡的一件事,媽媽帶我去弟弟家玩,我的弟弟是個“小詩人”,他想和我比背古詩。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背古詩是我最討厭做的,我也沒背多少古詩,他這麼一來,肯定有什麼妙計,要是他比我背得多,那我不是很沒面子嗎?但不管怎樣,他也只不過是一個5歲的孩子,也要跟我相差7歲左右。於是,我就一口答應了。

他說了比賽規則,是對方出一首詩給自己背,背得出加一分,背不出扣一分。比賽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弟弟說我先抽你。抽就抽,大人不跟小人計,抽吧,我心中想。前幾個回合,誰都不讓誰。我暗自得意,也和我差不多嗎!什麼“小詩人”,根本就是別人對他的鼓勵嘛。我正想著,突然,請背《黃鶴樓》這句話使我的心像“十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快背,三個字,有八句的黃鶴樓。”一遍,兩遍,三遍。我想:你這個小孩,煩死了。然而,他提出了更過分的要求,“你叫我一聲老師,我教你!”頓時,我恨不得把他教訓一頓。這時,媽媽走過來說要帶我回家,我氣呼呼的扭頭就走。

以後的幾天,我每天讀《黃鶴樓》,不僅如此,我還每天牢記幾首詩。我一次去弟弟家時,我主動提出和他比背古詩,當我把《黃鶴樓》熟練的背給他聽時,我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他不服氣,又抽了我好幾首詩,發現我還是背的那樣熟,目瞪口呆,頓時,我心花怒放。啊,他終於成了我的手下敗將。我高興極了!

古詩作文 篇2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春天來了,陽光普照大地,山上的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綠綠的,好像在對我微笑。溪水解凍了,歡快地嘩啦嘩啦地流著,如淘氣的孩子在嬉戲,玩著玩著把一條條美麗的小魚引來了。這下,小溪更熱鬧了。

溫暖的春風吹來了大雁,她排成人”字形從南方飛回來了。春風把柳樹吹綠了,柳枝搖擺著,在風中跳舞,大地變得更生機勃勃了!

古詩作文 篇3

在六月中旬的西湖湖畔邊,詩人楊萬里和好友林子方已經被陶醉了。這六月的荷花就是與平常的不相同,開得更美更旺了!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碧綠的荷葉與粉紅的荷花。荷花的樣子各不相同,有的才是個花苞,有的才是個花苞,像個文靜含羞的小女孩,亭亭玉立地站在那裡;有的才微微張開了一點兒;有的已經全部張開了,就像一個婀娜多姿的姑娘在跳舞......這些荷花有白、有紅、有黃,可不管是什麼顏色,都顯得清純可愛,真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啊!荷花厚實而寬闊,有農民的斗笠那麼大,葉杆又高又壯,像是一隻手臂在支撐著荷葉。一陳微風吹過,它們好像在竊竊私語呢!

他們久久地站在湖邊,欣賞著這迷人的景色。夏天,在荷花與荷葉的點綴下顯得更加美好!

想到林子方馬上要走了,楊萬里與他依依不捨地告別,離走前,他送林子方一首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從此,林子方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而這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也流傳了下來。

古詩作文 篇4

古詩詞是中國古人展示才華和表達情懷的一種方式,也是後人追溯遠古,探索文明的橋樑。

這週五,我們班開展了“我愛古詩詞”詩詞朗誦活動。同學們都踴躍參加。終於到了激動人心的時候了,同學們都躍躍欲試,想要一展身手。第一個上場的是我、白佳琦和任文茹朗誦《將進酒》。我們自信滿滿地走上講臺,同學們也屏聲凝息。隨著優雅動聽的古箏曲緩緩響起,我們幾個便盡情朗誦起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陳王昔時完好平樂,斗酒十千自歡謔。”直到“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樂爾銷萬古愁。”我們才結束了朗誦。在朗誦中,我彷彿感到了李白的喜怒哀樂,豪情壯志,與詩融為了一體。

接下來是陳嘉騏和王夏楠的朗誦。她們朗誦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首先,她們生動,富有感情地朗誦了一遍,好像她們就是大醉後“把酒問青天”的蘇軾,將我們也深深沉浸於其中。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她們倆馬上轉“悲”為喜,又將《水調歌頭》變成拍手歌,又為大家表演了一遍,真是有趣!

緊接著,歐陽羽騏她們組陸續登臺,除歐陽羽騏以外,其它組合都整齊地走上講臺。咦,歐陽羽騏呢?原來,她將葫蘆絲吹了起來,悠揚的音樂,覺悟的吟誦,讓我們耳目一新,可見大家在下面都做了別出心裁的.準備了。

然後,男生們雄赳赳、氣昂昂的朗誦,讓我們感到了一代代偉人的豪情壯志;於宛禾陶醉的朗誦;還有的同學還加上了作者簡介……真是大飽耳福!

“叮呤呤——”下課了,朗誦比賽也隨之結束了,可大家仍深深陶醉在古色古香的氣氛中,回味在精彩的朗誦中……陳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古詩詞都是古人的精華,從這次朗誦活動中,不僅體現了大家的朗誦水平,更體現出大家日常的積累,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厲。”

古詩作文 篇5

我國是詩的國度,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千古名篇,它們如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世界文化長河中,啟迪我們的智慧,洗滌我們的心靈。從牙牙學語的“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覺曉”,到入學以來進入班裡的“古詩文誦讀社團”,我與千古詩文結下了不解之緣,古詩文伴隨我一天天長大,成為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清晨,一來到學校,我們就跟著老師一字一句地讀起來,從《三字經》到《弟子規》,從《古詩80首》到《韻語篇》,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一本本,直至《老子·大學·中庸》、《論語》、《幼學瓊林》,我們越讀越起勁,越讀越有興趣。只要有空閒,我們隨時隨地都會不由自主地背誦起來。課前五分鐘、閱讀課、放學路上、遊學途中,都有我們朗朗地誦讀聲相伴。那次去西湖邊春遊,我們邊走邊背,整齊的誦讀聲從隊伍的頭到尾,從校門口到目的地,我們的背誦引來了路上行人、湖邊遊客的佇足觀望,有的還合影留念呢!

讓人難忘的是今年我們的第四屆“和春天手拉手”隊會上,我們的詩歌朗誦更是贏得了全場觀眾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爸爸媽媽笑了,全校老師同學樂了,掌聲最響、笑得最開心的是我們請來的特邀嘉賓、奧運火炬手和呂春生伯伯。你看,臺上,我們慷慨激昂得讀起了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意氣風發地誦起了曹操的《短歌行》、《觀滄海》;深情並茂地表演一首又一首古詩:《詠柳》、《春曉》、《錢塘湖春行》;全班同學人人上臺、人人蔘與、我領誦的《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令全場震撼,那氣勢可謂四座皆驚,我們表現出從未有過的大氣、軒昂、端嚴和鎮定。從媽媽燦爛的笑容裡,從同學讚許的目光中,從嘉賓熱烈的掌聲和校長滿懷激情的讚揚聲中,我們感到從未有過的驕傲和自信。像這樣誦讀古詩文帶給我們的感動和喜悅、幸福和快樂的體驗又何止是在這一次次的班級主題班會上呢!

忘不了的是學校的元旦“牽手古文化,快樂迎新年”的古詩朗誦大賽,更忘不了的是一次次對省內外的觀摩課上的展示,最忘不了的是省首屆中華新童謠校園詩歌朗誦大賽,我們的節目榮獲了省集體一等獎第一名,我們上了電視上了報,還差點去北京參賽呢!

感謝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這些文化瑰寶,感謝我們的老師把我們帶進了古詩文誦讀這座美麗的宮殿。我們的童年有千年古詩文相伴,多了快樂,更多了理性與大氣。

讀千年古詩文,我們看見了智慧的源泉;讀千年古詩文,我們學會了思考;讀千年古詩文,我們變得胸懷博大,敦厚儒雅;讀千年古詩文,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讓我們的成長更茁壯更健康。

古詩作文 篇6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豐收季節裡,我騎著毛驢來到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遊山西村改寫成作文。那地方果真是人間仙境,我邊走邊看,邊看邊讚不絕口,不知不覺好像進了迷宮一般,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忽然,我發現前邊有一片柳樹林,就順著沿路的野花朝柳林走去,穿過嫋嫋娜娜的柳林,眼前不禁突然一亮:原來這兒有個小村莊。

這時一位鶴髮童顏的老先生走了過來,上上下下大量著我,說:“看你文質彬彬的樣子,一定是個讀書人。請問尊姓大名。”

我連忙上前施禮,說:“在下姓陸,單名一個遊字。”

“陸先生是怎麼找到這裡來的?”

“因為我貪戀途中美麗景色而迷路了,還請先生指點一下迷津。”

“既然來到這裡,就是我們的貴客,我們哪有謝客之意,請到寒舍休息一宿,明天再走也不遲。”

我跟著那位老伯來到了他家,他們一家馬上就忙乎開了。殺雞宰羊,沏茶端糕,還拿出了香噴噴的陳年老酒,摘來了剛剛收穫的各種時令水果,這樣盛情款待真讓我感到不好意思,但是老伯一個勁地勸我不要客氣,我和老伯邊喝酒邊聊天,老伯告訴我一些山西村地風土人情,介紹當地的風景名勝,還說:“每年立春過後,是一年一度的春社節,村民們輝敲著鑼打著鼓去祭拜土地神,祈求一年風調雨順,莊稼有個好收成……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老伯辭行,雖然是偶然所得,雖然是萍水相逢,但我深深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愛上了這裡熱情淳樸的人民。回家後,我文思泉湧,馬上寫下了這首詩:莫道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詩作文 篇7

夕陽西下,天邊留下一抹殘存的晚霞,濃濃地糊在天邊。青山旁,有一個孤獨的小村子,靜靜地躺在大地上。村裡有幾間小房子,升起裊裊炊煙,與天邊的晚霞融為一體。一切都是那麼平凡,那麼安靜。村裡沒有大聲喧譁的人,沒有小販的吆喝聲。村口,有一棵幾百年的老樹,仍佇立在那裡,葉子被時光染黃,一片一片地離開老樹的手,撲向大地的懷抱。一隻烏鴉站在樹梢,梳理著羽毛。它不敢唱歌,怕打破了這片沉寂,驚嚇到在這小村裡安詳生活的人們。天空中忽然掠過一隻大雁,叫了幾聲,彷彿在說:"怎麼這裡這麼安靜?我的朋友們,你們在哪?是不是不在這兒呢?”回答它的只是寧靜。它無奈地繼續向前飛去,逐漸成為一點黑影,越來越小。

山上樹木茂盛,一片綠色的海洋。在這綠色的海洋中,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給它圍上了一條“圍巾“。小河慢慢流淌著,帶走了夕陽投下的最後一點金暉。

天靜,地靜,村也靜。晚上,一片昏暗,只有村裡還有幾家燈火沒熄,成為黑暗中的守護者。天空中,月亮與星星也甜甜入睡了。

古詩作文 篇8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古詩,喜愛她的意境,朗朗上口,總能令我回味無窮。

我喜愛那種只有古詩才有的意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讓我看到了大雪紛飛山上,一條條小路已經隱沒在白雪之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又使我看到了冷風刺骨的江上,一葉漁船正孤獨的漂泊。船上,一位老翁正釣著魚,一種淒涼孤獨感頓時湧上心頭。

古詩的用詞非常精練,又恰到好處。“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寫出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景;“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窮”,正好寫出了蓮葉之多,無窮無盡;“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的“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牧童歌聲的嘹亮,讓人為之一振。

古詩十分講究押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李白的《靜夜思》押的是“ang”韻,讀起來很順口,也很容易記,令人百聽不厭。讀起來抑揚頓挫,回味無窮。

古詩意境美、精練美、押韻美,我愛古詩!

古詩作文 篇9

古詩,乃文化之精髓,語言之精煉,內容之濃縮,意義之深長。它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絢爛繽紛。現在,讓我們揚起知識的風帆,一起去感受古詩的海洋。——題記

英雄兒女,精忠報國;幾代詩豪,報國心切。

文天祥一句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他胸懷四海,為國家肝腦塗地,嘔心瀝血之情。在魂歸西天之際,陸游拖著病軀,揮筆顫顫巍巍地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物忘告乃翁。”的千古絕唱。悲哉,壯哉,雄哉,好一個愛國情深的陸游,好一個胸懷四海的陸游。儘管流泊天涯,但王安石依舊報著對國家的眷戀之情,大喊:“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邊塞詩人”王昌齡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表達了邊塞軍民視死如歸,盡忠報國的決心。一代偉人,周恩來小時候就猛志壯四海,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震醒中華民族,喚醒中華民族心中的那片滿腔熱血,叫中華民族愛國情懷。從此他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新世紀。

天涯海角,友誼長伴;海枯石爛,友情常存。

大漠黃沙,荒涼之地,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悲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對友人的殷殷祝福;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對友誼的讚頌,對友人的期盼;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友人旅途寂寞的溫暖關懷。“詩仙”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是對友誼的不言而遇。王勃“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誼最真摯的描寫,是友誼跨越時間的執著。

神州大地,景色娟秀;錦繡中華,風光秀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對茫茫戈壁沙漠的讚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江南的旖旎風光。我們的生活本身就五彩繽紛,但配以含有文化氣息的古詩,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精彩。讓文化走進我們,讓古詩走進我們,讓含有文化是的古詩走進我們的生活。

古詩作文 篇10

說到詩,與我而言,有喜歡的,也有無感的。我認為詩和人之間,是有共鳴一說的,愛詩的人,必定是與某個詩人,或者某個派別的詩有共鳴的。而我,在看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後,深陷其中。

這句詩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春秋時孔子偕徒外遊,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遊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

父母的養育之恩已經不必再說,但是,作為父母,言傳身教把孩子帶大,除了養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怎麼做人。一個孩子,在離開父母之後,有很好的發展前途,不是應該感謝自己的父母嗎?等意識到要供養父母時,雙親都不在人世,這是多大的悲哀?

都說人不能忘本,這個本不在於別的,而在於自己的父母,我已經無法數清我的父母在我十幾年的歲月中為我做過多少事情了,那那些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人呢,就算孩子再大,依舊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依舊會愛著他們,依舊會做什麼事情都為孩子著想,父母不就是這樣的存在嗎?

而作為孩子的人呢?為什麼要等到“親不待”了才“子欲養”呢?這句詩承載了多少孩子的後悔,更可怕的是這份後悔後面,父母的心酸和無奈。中國有一句諺語“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雖然在以前,是因為那時候的習俗,但是現在呢?不也有很多人是這樣嗎?當我們在指責那些打掉女兒的父母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作為父母,是多怕自己養大的“甜白菜”被“豬拱了”啊。

其實,作為孩子,作為一個人,父母和孩子,莫過於最重要的存在,我們總不能等父母不在了才開始後悔吧?後悔又有什麼用呢?而父母的父母或許已經不在了,他們把情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我們應該給他們迴應。子欲養,而親不待,孩子要贍養父母了,可是父母已經不能等待了,無盡的悲哀。

想那孔子遇見的哭者,他心底的自責和後悔一定似翻江倒海一般席捲,毫無退路。雖然父母希望孩子有前途,但是在有前途的路上,我們可不可以,把父母一起帶上?像父母對小時候的你一樣對待他們?不管生活有多艱苦,他們都希望孩子可以在他們身邊,那是精神上的“養”。

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

比子欲養,而親不在不待世之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