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有關抗日戰爭的作文三篇

作文 閱讀(1.4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抗日戰爭的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抗日戰爭的作文三篇

抗日戰爭的作文 篇1

說實話,那是一個被風與火劫掠的時代,耳邊接連的槍聲,空氣中瀰漫的硝煙,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大的特色。我很後悔自己沒有生在那個年代,沒能親眼目睹一下日軍的暴行,也沒能為抗日救亡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但我又很慶幸生於今天和平的中國。

歷史不容更改,屈辱的近代史使古老的中國蒙上了一層又一層黑紗,讓中國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恥辱,抗日戰爭更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中國的經濟、文化遭成了空前的衰退。要知道,經過列強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蹂躪,泱泱華夏一步步喪權辱國,幾乎到了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的地步,而小小的倭國——日本卻通過種種卑劣的強盜手段,躋身世界強國的行列,他們貪心不足,歇斯底里,叫囂要三個月滅*中國。於是,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繁華的南京城變成了人間地獄,大片大片的國土淪陷敵手,大批大批大同胞們開始過著牛馬般的亡國奴生活。

然而,中華民族是不可辱的,越是國破家亡的時刻,希望就在此時出現,中華民族的命運開始出現轉折。日寇的慘無人道的暴行,使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防禦、相持階段,犧牲了無數的男兒熱血,最後,國共兩黨終於發起對日寇的最後一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消滅了在中國土地上敢於頑抗的一切之敵,迫使日本投降,在中國人的面前,他們終於低下了那曾經不可一世的頭顱。

這樣,八年抗日戰爭結束了,日本人被逐出了中國,中國人經受住了歷史的又一輪考驗。其實,歷史也無非就是這樣:有喜、有愕、有成、有敗,但是,無論是喜愕,還是成敗,都是一種歷史的程序。歷史的程序帶來的除了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與社會的進步,必然也會帶來新一輪血雨腥風般的磨練,周而復始正是歷史的本性。可以說,日軍的暴行讓中國人飽受折磨,但同時,是不是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警惕與憂患意識呢?我們的民族是不會滅亡的,但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是歷史的規律之一。

抗日戰爭的作文 篇2

20xx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來臨之際,無錫人的抗日戰爭的記憶作文。無錫人不得不想起,60年前是多少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把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的。

1937年10月6日,日本軍的飛機轟炸了無錫火車站地段,工運橋堆積的千百噸糧﹑棉﹑絲﹑布,盡付一炬。8月16日﹑18日﹑20日,日本飛機又轟炸了西門,周山濱工業區和惠山等居民區,大批工廠﹑商店﹑民房被毀,炸死炸320多人。

11月15日中華民國無錫縣政府機關遷陸區橋。11月23日,日軍分兩路進犯無錫。一路從長熟白茆口登陸,於傍晚到達東亭,另一路從蘇州沿京杭大運河至下甸橋上岸,受到國民革命軍的抵抗,國小生作文《無錫人的抗日戰爭的記憶作文》。11月25日,日軍侵佔無錫,11月25日—29日,日軍殘暴屠城,在周外繁華地區縱火,大火延燒10晝夜火車站至公遠路三裡橋至老北門、倉橋北門到三鳳橋等寺區工廠、商店、學校、銀行、戲院、醫院、報館、寺院盡付一炬。據不完全的統計,被殺同胞14150餘人,燒燬廠房18537間,商店54268間,校舍8614間,機關團體房屋1626間,名勝建築2105間居民住65600間,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

在60年後的今天,人們仍能找到當年抗日戰爭的足跡。勝利門廣場,這是無錫人家喻戶曉的地方,也許今天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就是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將北門(控江門)改名而來。除了勝利門在城中公園還有一塊為人知的抗戰勝利紀念塔碑,這是當年無錫人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標誌。

我看了這部影片後,使我知道了我們要珍異今天的美好時光,只有振興中華,把國家建設得強大了,才能不受外國人欺凌。

抗日戰爭的作文 篇3

天才剛亮,七旬老人張祖清便帶領我們一行人,來到了他住了大半輩子的長坑村。放眼望去,只剩下成片的碎石瓦礫。昔日的風光已經蕩然無存。七十年前,這裡曾是抗戰一線。七十年後,已是斷壁殘垣;七十年前,英姿颯爽的.抗日將士,七十年後,已是年老古稀。老人追尋著兒時玩耍的山路,帶領我們爬上了朝北山。寒冷的秋風掛過老人單薄的衣襟,清晨的露珠沾溼了褲腳。

翻過一個山頭,我們看到了海岸線。老人用手顫顫巍巍地指向一處海面,眼裡充滿了回憶。

白峰鎮長坑村,位於寧波穿山半島最東側,這裡最多時曾住著200多位村民,去年長坑村被整體拆遷。雖然長坑村目前已人跡罕至,但70年前長坑村民營救美軍飛行員的故事,卻依然在村民間口口相傳。

老人呷了一口茶,緩緩的打開了話匣子。時間,跟隨著老人的口述,拉回到了七十年前,1945年6月的1天,張祖清和夥伴們在後山玩耍,成批的飛機從舟山的方向飛來,伴隨著一聲巨響,一架飛機拖著長長的白煙直衝下來,飛行員帶著降落傘落入海中,那時,打魚的村民都被那聲巨響震得不知所措,四五個膽子大的村民把船劃到了降落傘所在位置,撈起了落水的美軍飛行員。

“我們都在想,怎麼跟我們長得不一樣?頭髮是黃的,鼻子長得特別高。”

迎著吹面而來的海風,老人仰著頭,看著天,又陷入了沉思。七十年,多少個日日夜夜,物是人非,唯有海一浪一依舊持續不斷地拍擊著海岸,捲起朵朵一浪一花。海,依然是當年的海;但人,卻已到了古稀之年。也許,在現代人眼中,那位黃頭髮高鼻樑的美國大兵只是一件或真或假的謠言,但是,在老人眼中,我卻看到了那個時代的人對於戰爭的不可磨滅的印象。不是親人,也勝似親人。

“美國人起初以為是日本人在抓(他們的同伴) 準備要用機槍(向我們)掃射一了 我們去救的人都嚇壞了要沒命了 就跟墜機的美國兵去說 但是話都互相聽不懂 就比劃給他看 美國兵就向(飛機上的同伴)搖旗示意 飛機上的門都關上了 丟下一些物資(就走了)。”

考慮到日本人和偽軍的威脅,村民們把美軍飛行員藏到了朝北山的一間小屋裡。這裡的事情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只有《白峰往事》中說到:時間是1945年6月的一個午後,參與救援並留下名字的村民還 有張本元、張二飛。而飛行員被救到張阿可家裡後,“有人從家裡拿來米飯,他也不作聲,溼衣服也不肯換下。後來有人拿來剛從山裡摘來的楊梅,他才伸手吃了幾顆。”至於飛行員是怎麼離開郭巨的,《白峰往事》中這樣記載:“民國政一府郭巨鄉鄉長吳正才看到被救的美軍飛行員……把自己乘坐的元寶籃讓給飛行員,派人快速抬到鎮海縣政一府。”

老人停止了講述,只是靜靜地凝望著海面,眼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慨。也許,在老人眼中,他們不只是在營救一個美國大兵,而是在營救中華民族。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年代裡,白峰鎮長坑村的村民們冒著生命危險,用行動譜寫了抗日戰爭中的動人篇章。正是這種由普通老百姓積聚起來的力量,才促成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全中國上至首長司令,下至平民百姓,都在這場戰爭中變得空前一團一結。新中國的路是靠人民自己走出來的!在後來日本兵的搜查中,長坑村的幾十位村民,沒有透露半點訊息。抗戰的震撼人心之處,並不一定要在大型會戰中流露;人民一團一結起來的力量,也只有在這樣的小事中才得以透徹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