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端午節作文彙編15篇

作文 閱讀(2.84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作文彙編15篇

端午節作文1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包粽子、放風箏、划龍舟……今天我們就去到了水蛇湧文化廣場,瞭解了端午節更多的傳統習俗。

在那裡我和同學們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一眼望去,桌子上琳琅滿目放了糯米、綠豆、還有肉和蛋黃。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兩片葉子,這時我看見一位阿姨走到了我們的桌子面前,原來那位阿姨是來教我們包粽子的,我認真的看著阿姨做的每一個動作,我兩隻眼睛睜得大大的,眉毛連著起來,那小眉毛就像連在了一起一樣遲遲不肯鬆開。開始包粽子了,我手忙腳亂的把葉子交叉再對摺,可是我怎麼折也折不起來。我頭上掛滿了汗珠,為什麼別人包得這麼好,我正想著。這時小行老師走過來說:“莞爾,你是不是不會包?”我點了點頭,小行老師微微一笑,拿起兩片葉子,先對著再交叉,只見她一邊做一邊說:“再把你喜歡吃的餡放進去,然後把粽子封住,最後用繩子把做好的粽子拴住就可以了”!我照著老師說的方法去做,“成功了,成功了”,我興奮地叫了起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啊!今天讓我收穫到了很多知識,也很開心。

端午節作文2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吃粽子,賽龍舟,掛香包……”讀著這朗朗上口的歌謠,我們便能感受到這端午節獨有的氣息和氣氛。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等,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會舉辦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聽老人們說,端午節在古人心中是惡日、毒日,再加上夏季天氣燥熱,人很容易生病,於是人們就把有氣味的艾草掛在門上,阻擋蚊蠅進屋,防病免災。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種說法,但流傳較廣的還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因看不慣楚王的所作所為,便前去勸諫,可誰知楚王根本聽不進去,屈原看到百姓民不聊生的樣子,心中感概萬千,可是心中光有這一腔熱血卻無法大展巨集圖,於是屈原便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殺了。老百姓聽說後,都非常難過,他們紛紛乘著小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一些人還將飯糰投入江中,餵給魚蝦吃,他們希望江裡的魚蝦吃飽後,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這種習俗後來慢慢就變成了我們熟悉的吃粽子和賽龍舟。

在一年的365天裡,我們有許許多多的節日,這些節日可能是春節、元宵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等,可是在我看來,沒有哪個節日可以和端午節相比,它獨有的氣息以及那獨特的習俗是其他節日裡感受不到的。

聽!那龍舟上傳來的陣陣鼓聲和吶喊聲響徹天空,它代表了中華民族不怕困難的精神;看!那屋裡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吃粽子的場面多麼溫馨,它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家和萬事興的寓意……

朋友,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當你跟著西方人的潮流過聖誕節、萬聖節……的時候,對我們中國的節日又知道多少呢?你瞭解這些節日的習俗和活動嗎?你是否又知道它們的來歷?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讓這種獨特的節日氣息傳遍世界,讓它們在世界上能夠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更應將這些中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節作文3

“小懶蟲!快起床,這天就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齊包粽子,你怎樣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著。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就是我昨日答應媽媽和她一齊包粽子的啊,然後想想能夠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就是很快地起床,跟媽媽學著包粽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裡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取好適宜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粽葉裡,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裡;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裡暗想原先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然後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稜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就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就是這粽子似乎看我就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我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著些虛榮心努力的學著。果真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最後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裡就像就是手上捧著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裡到處都瀰漫著棕子的香味,最後能夠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這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都很重視這個節日,我對端午節更是記憶猶新,因為我舅舅生日就在端午節那一天。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當時秦王邀請楚懷王到秦國商討國事,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趕快告訴楚懷王不可大意,可出人意料的是楚懷王不但不聽勸,還把屈原趕出自己的地盤郢城。結果楚懷王因為不聽屈原的話,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立,後來客死秦國。沒過多久秦軍攻佔了郢城。流放在外的屈原聽到這個噩耗,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跳入滾滾激流的泊羅江。讓我想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中的悲憤。

屈原投江自盡後,岸上的漁民和百姓們無比惋惜,立刻劃著小船去打撈屈原,可是沒有找到。百姓們紛紛拿來飯糰,雞蛋等食物扔到河裡,希望魚蝦水怪們不要吃屈原的身體,更有人往水裡倒雄黃酒驅趕河獸。眾人划船救屈原演變成現在的賽龍船。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葉賽龍舟這些習俗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這些習俗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包粽子,去年跟奶奶一起包粽子讓我回味無比。首先,奶奶已經準備好粽葉和圓溜溜的糯米,奶奶說:“先挑兩片粽葉,把光滑的面朝上,在距離葉柄三分之一處用手將葉子凹成漏斗狀,漏斗下面一定要緊密,不然會漏米。”聽完奶奶的話我躍躍欲試想做自己第一個粽子。我按奶奶的方法去做,先把粽葉做成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學著奶奶的動作捏來捏去,可是,糯米像調皮的小孩一樣和我玩遊戲,我捏左邊它往右邊,我捏右邊它又往左邊跑,真淘氣!最後綁繩子的時候,糯米居然從下面悄悄的溜走了,真掃興。我決定重新再做!我再次裝上糯米,這次我把小米粒們看得死死的,捏得緊緊的,再用繩子五花大綁的纏起來。哈哈~~~終於成功啦!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粽子的清香緩緩的從鍋裡飄出來,聞到香味,饞的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粽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撥開粽葉,露出白白胖胖的小粽子,我沾了一點白糖,咬了一口,美味極了!清香可口,甜而不膩。

我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和家人們一起包粽子。

端午節作文5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當這天,我家就熱鬧起來了。

端午節那天,奶奶總是早早的拿出自己採來的粽子葉(就是葦葉),把它煮一遍,然後放在涼水中使它變涼備用。我好奇地問:“奶奶,為啥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說:“不煮的話它太脆,容易斷,沒法包的。”哦,原來還有這樣的學問呀!接著奶奶就會把已經泡好的糯米和煮好的豆餡都準備過來,這樣就開始包了,我興奮的對奶奶說:“奶奶,我也要包。”奶奶看著我躍躍欲試的樣子笑著說:“好吧,首先我們要先把豆餡攥好。”於是我們先把豆餡弄成一個個豆餡團。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包了,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先從水裡拿出幾片粽子葉,疊放在一起,接著把它們捲成漏斗形,但是底部不能有洞,奶奶告訴我:“你剛剛開始學,就不要放豆餡了,直接放米就行了,先試試包一個“瞎”粽子。”我一聽這句話就笑了,哈哈,原來沒有餡的粽子叫“瞎”粽子呀!笑歸笑我還是照奶奶說的去做了,我往漏斗形的粽子葉裡放滿糯米,再把粽子葉剩餘的部分順著口一壓,把米封在裡面,我正準備進行最後一步,把它繫住,可是,這時,它確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子張開了嘴,把米吐了出來,我沒有放棄,在奶奶的指導下又重新開始,說實話,這個真的不好學,在奶奶幾乎包完所有的粽子的時候,我終於也包好了我自己的粽子,也就是說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奶奶看著我包的的粽子高興地說:“不錯呀,琦琦真的學會了呀,樣子雖然難看點,但是已經不漏米了,再好好練習練習,明年奶奶可就有幫手了”。聽了奶奶的話,我高興極了,我一定會好好練習的,明年我一定能幫奶奶一起包粽子。

奶奶樂呵呵地把粽子放在高壓鍋裡煮,過了40分鐘,美味可口的粽子就出鍋了,我吃著香甜的粽子,很高興,覺得特別好吃,因為這畢竟是我的勞動成果!

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歡迎你們下次端午節來我家,吃我給你們包的粽子哦!

端午節作文6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粽葉飄香的時候,端午節也就在這粽香中帶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帶著新鮮的節日氣氛,欣喜走來。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南朝梁《荊楚歲時記》載:“屈原以是日死於汨羅,人傷其死,所以並舟楫以拯之,今之競渡是其遺蹟。”意思是說,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划船,為的是去拯救屈原的生命。所以,端午的本質意義是為趕一場生命之約,而端午競舟是一場打撈生命之戰。

而我總是喜歡端午這樣的內涵,人們當然知道偉大的詩人屈原早已不在了,但龍舟競渡這樣的活動卻保留了下來,並以這樣詩意的方式向後世的子子孫孫傾訴:端午節其實是一個關乎生命的節日,是中華幾千年民俗文化和愛國精神的積澱,端午節還有“懸蒲葉劍”的習俗。小時候,我總搞不明白,為什麼要懸蒲葉劍。問爺爺時,爺爺捋著花白的鬍子說,“這個呀,是祖上傳下來的風俗,你看那蒲葉,長得多像一把劍啊,這是祖先讓我們記得即使是在節日裡也不要忘了與邪惡進行鬥爭……如今,每逢端午,爺爺捋著鬍子的形象總是在我腦海中浮現,我也記住了爺爺的話:“與邪惡作鬥爭”。

其實,爺爺的話也許有些言過其實,但他給我宣揚的文化內涵卻讓我深深著迷。

還有必不可少的吃粽子,這是端午節最為盛行的傳統習俗吧?無論再怎麼忙碌也不能怠慢了端午節,包粽子是迎接端午隆重而又簡樸的方式。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餡料、形狀各異,但無一例外地都有著迷人的香味。因為那粽子的濃香裡不僅僅包裹著端午節馨香馥郁的文化味兒,也包裹著包粽子人那深不見底的愛。

還有“佩香囊、“掛荷包”、“拴五色絲線”、“懸鐘馗像”等等各種習俗,使端午詩意而豐富。我想,這也就是端午節被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因吧,這也就是我們國家為什麼從20xx年開始,將端午節定為法定假日的原因吧。我想,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地保護、傳承中華的傳統文化,要求我們更好地理解、敬畏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將文化傳承進行到底。

我想,端午是一種精神,它重在張揚與愛護生命,重在敬畏與傳承文化,重在繼承與發揚光大,讓子孫後代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源和底蘊,然後再在屈原憂國恤民的愛國精神中走過,在捨身赴難的政治品格中超然。這才是端午最深遠的味道吧。

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快到了,馬上要有三天的假期了,我們大家又開心又興備。臨放學了,老師問我們:“端午節的英文怎麼說?”全班立刻鴉雀無聲。那你知道嗎?答案就在這兒哦。

回到家後,一個匆忙的電話打來說:“琳琳快下來。我們去大芝山包粽子。”一聽到這個訊息我非常興奮。馬上收拾書包、換鞋。急忙的往樓下跑。看到一輛車正在路口等我。我跨上了那輛車。車雖然有點快。風大,但我很開心,大風吹不掉我的興奮。

到了大枝山,我下車就去幫忙。開始把一大片粽葉旋轉成漏斗狀,再放糯米1/3放上肉再。再把糯米蓋上去包起來。一個又香又大的粽子完工了。在沸騰的熱水中一個個飽滿的種子,又香又糯,這就是最好的勞動成果。

聽說端午要做香包。晚上我用剪好的布料,用針縫好,在放上自己喜歡的香料。嗯,真香啊!想要有五顏六色的。其中,紫色最香,有薰衣草的味道,但它也是我的最愛。

畫雞蛋是我在端午節裡最愛的環節。用水把水粉顏料的顏色調淡。在眾多的雞蛋裡面,選一個與自己面板顏色最相近的一個,用水粉塗色。但之前,你可以用記號筆在雞蛋上畫上輪廓,再塗色,好比是好錦上添花。

包粽子、畫雞蛋、做香包。哪一樣都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端午的習俗,歷史的流傳,民族的智慧!

端午節作文8

有一首歌謠這樣唱“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桃兒紅,杏兒黃。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這兒劃舟,那兒劃舟,龍舟下水喜洋洋”。唱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又是一年五月五,全國各地的人民都在熱烈慶祝端午節。要問端午節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那便是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都會在家裡做很多香甜的粽子。看媽媽包粽子,那可真叫一種享受。只見她左手拿起一片粽葉,迅速地捲成漏斗狀,右手抓一把泡好的糯米塞進粽葉,再用粽葉緊緊裹住糯米,最後用線把粽子固定紮緊。不大一會兒功夫,碧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飽滿的粽子。我望著排成一排的粽子,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接下來便是煮粽子了,開水咕嘟咕嘟冒泡後,把粽子下鍋煮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吃了。粽子出鍋之後,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粽葉,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上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裡漾開。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卻不知道其中的緣由。今年的端午節,我總算明白了。媽媽告訴我,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屈原憂國憂民,深受人民愛戴。但卻遭人陷害被趕出都城,流放在外。他在流放期間還是創作了很多不朽的詩篇,比如《離騷》、《天問》、《九歌》等等。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為力,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抱石投汨羅江以殉國,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人們懷念他、崇敬他。每到端午節人們便把食物用葦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他的祭品。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然這個傳說有些神化,但是千百年來屈原一直被人們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廣為傳誦,著實令人景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祭屈原。

端午節作文9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今天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去買包粽子要用的材料。買完材料回到家,就開始包了。媽媽告訴我怎樣包粽子後,我便行動了起來。先拿起兩片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用勺子放點糯米進去,再放點肉,蓋上點糯米,接著把粽葉卷好,我正要拿繩子綁好它的時候,那些糯米卻像一群調皮的孩子從糯葉裡向四面八方逃了出來。正打算放棄的時候,媽媽卻對我說:“不要灰心,做什麼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慢慢來。”於是,我又打起精神包了起來。包完後,媽媽打它們放到大鍋裡蒸熟。1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粽子用於可以吃了。

飯後,我獨自一人出去散步。走著走著,忽然,我聽見了幾聲吶喊,走上前一看,原來是龍舟比賽開始了。共有四隊,分別是紅隊,黃隊,藍隊,綠隊。每個隊的隊員都在奮力的拼搏。最後藍隊獲勝了。

今天真是太開心了!一千一萬個開心。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看了一場十分精彩的龍舟賽,真令我難忘啊!

端午節作文10

看著駕著龍舟的人們,我意識到它——端午節來了。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當地漁民為了紀念屈原往河裡扔用竹筒抱著的米,後來就演變成了粽子。

到了端午,人們也都忙裡忙外的,紛紛在市場上競爭,在廚房裡競爭,在餐桌上競爭,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爸爸便去了菜市場買菜,我和媽媽,妹妹在家靜候,等著爸爸回來。

爸爸回來了,我和我媽便到廚房裡包粽子,我學著媽媽麻利嫻熟的手法包了一個四不像,媽媽對我笑笑說慢慢學,就這樣經過了一上午的奮鬥,我熟能生巧學會了包粽子。

媽媽生起火開始蒸粽子,小饞貓妹妹流著口水說,我可以吃粽子了嗎?媽媽哭笑不得……

媽媽把粽子端到了桌上,早已如飢似渴的妹妹直接上手就抓,媽媽叫她慢點,直到吃到最後一個妹妹還不忘的說真好吃!大家都鬨堂大笑起來。

到了下午,我們一家四口來到湖邊,划龍舟,大家都穿著救生服蓄勢待發,駕上“龍舟”,原本想象中一路直行的小船在原地打轉,不

一會兒,撲通撲通幾聲,一家四口通通掉水……

就這樣,我度過了疲憊而愉悅的一天。

我愛端午更愛為國投江的屈原!期待端午的再次到來,帶著思念和情絲吃粽子划龍舟,過龍騰虎躍的生活!

端午節作文11

話說自打昨日學習了編彩繩後,心中自是難耐不已,手癢癢的很,遂於炎炎烈日下,步行穿過花園衚衕,於2元店買得十色彩繩。

於路邊等車,竟遇兩位阿姨級人物詢問彩繩來源,當真讓人哭笑不得。

終於到家,隧呼一口氣,輕手輕腳地將彩繩逐一至於地上鋪好,然後開始了“編繩大作戰”!

話說這編繩啊,還當真是趣味無窮,當然,前提是你得是一個心靈手巧之人,不然,還真是“一個頭兩個大”了呢。麻爪的滋味可不好受。

再說了,這彩繩可不是給自己編的,而是給家人們編的啦。女士們一人一條手鍊,男士們不方便佩戴,還是編個車掛鏈吧。嗯,還有太姥姥和小弟的。手鍊要用三股編法,細;車掛鏈則要用旋轉法,粗一些顯眼又大氣。

先將五根繩的一頭像麻花似地系在一起,顯得比較好看,再將結另一邊的一小段線系在椅子腿上,然後拿起另一端長長的線開始編織。不管是三股還是旋轉,都要嚴實,不然一是不好看,二則可能散掉。就像是在旋轉法中,兩色之間的銜接就要用力拉緊、壓實,才不會出現多餘的彩繩破壞了整體。還有就是銜接時,即可以讓它成為一條線螺旋下來,也可以錯開,倒有種層次感。最後打結時,還要留出與開頭一樣的長度即可。

看到編成的成品,心中的喜悅真是壓都壓不住啊!編彩繩,當真很有趣。

端午節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一個端午節到來了。

端午節的名字有很多,如五月節,詩人節……主要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據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憑弔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水裡,讓龍蝦蟹吃飽,不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端午節最主要的是包粽子。瞧!媽媽正在包粽子,走!我們過去看一下吧。盆子裡裝著剛淘過的糯米,食材有醃製好的肉,有金黃的鹹蛋黃,有甜甜的蜜棗。我覺得挺簡單的,於是去洗了手,抽出兩片箬葉,做成一個錐子形,我一手握著錐子形箬葉,一手拿起勺子,把米倒進箬葉裡,放入一塊肉,再倒一勺米,把箬葉封好,我以為就這麼簡單,可萬萬沒想到。手一滑,葉子散架了,在媽媽的協助下可算是做好了。

媽媽煮好粽子喊我們去吃,。我左挑挑,右挑挑,非得找到我自己包的那個。媽媽指著那個小小的,還破了一個口子的說:“喏,就那個!”看著撐破了肚子的粽子,雖然樣子醜了點,但想到自己包的吃起來更香,我立馬拿過來拆開,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哇,味道真的不一樣啊!

吃完飯後,媽媽在門前屋後灑上雄黃酒,我問∶“這是幹什麼呢?”媽媽說∶“這是雄黃酒,傳說可以驅逐蛇蟲和繁殖後代。”我忙點了點頭。

好一個記憶猶新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作文13

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們兒童開心的節日,因為可以放三天假,可以盡情玩耍。快要考試了,正好可以好好放鬆放鬆。

這個端午節我決定和我姑姑、表妹一起去表妹奶奶家玩。姑姑約定一起第二天早上5點半在聖埠停車場集合。

早上五點一刻多,我睜開眼睛,下床去刷牙洗臉,看見爸爸躺在沙發上,正準備等我收拾好,走呢!我連忙刷完牙洗臉。穿好衣服,叫爸爸送我去聖埠停車場去。姑姑早在停車場,等我了。

姑姑開著小車帶我們去表妹奶奶家。一路上,我們四處觀看風景,到處花花草草,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過了快兩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表妹奶奶家。我們四處張望,到處都是新奇,我們開心極了。一起聊天,姑姑說:“我們去摘毛豆,摘蔬菜。”“好。”我們異口同聲,我們每人拿著一個籃子,我們來到菜園,我們嫌太多了。沒去,再上面草坪等她們,我們看到草坪上有一隻白白的流浪狗,我們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撫摸它。我們漸漸不怕了,我們看它好像餓了。我表妹彎腰下去摘了3個毛豆給它吃,一下全吃完了。我們問姑姑拿不能養。姑姑說:“可以放鄉下養。”“耶,太棒了!”我們開心地叫道。我們看見旁邊有一個老奶奶在池塘邊洗衣,她說:“這裡有魚。”我們求她幫我抓一些……

吃完午飯,我們便坐車回去了。

端午節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當耳邊再次響起了這首有趣的童謠時,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隨之到來。

說起端午節,我隨即便想到了一個傳說:相傳戰國時期,楚國因為楚平王而日漸衰落,終於有一天,秦國攻破了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不忍心看著楚國迫滅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最後投江自盡。老百姓們傷心欲絕,一個個划船來打撈屈原的屍體,卻沒能撈到。於是,百姓便將糯米糰等扔進了江裡,希望魚兒吃飽後可以不啃食屈原的戶屍體。到了後來,劃魚船變成了賽龍舟,糯米糰成了包粽子。這,便是端午節的由來。

既然端午節到了,自然少不了激動人心,考驗團結合作與毅力的賽龍舟!我興奮極了!

賽龍舟的現場彩旗招展,熱鬧非凡!橋上、人行道上、亭子裡,都早已人山人海!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擠進人群。

“啪”隨著發號員的一聲令下,扣人心絃的龍舟大賽開始了:北斗七星隊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一開場,就將其他隊伍甩的遠遠的,不知北斗七星隊能否將這股氣勢保持到最後呢?“看”飛鷹隊也因沉不住氣而爆發了。他逐漸跟上了北斗七星隊,與他並肩同步,用盡一切力量向前劃去。而另外的兩隊--冠軍與兄弟同心隊卻還是心平氣和地划著,過了五分之四的路程後,北斗七星與飛鷹隊漸漸體力不支,而冠軍隊與兄弟同心隊就在這時趕了上來,並超過了他們。最後一段路了,兩隊都你爭我趕,不分上下。十米,八米,六米,四米,近了,更近了,兄弟同心隊原本已領先二米的距離。可是,在最後十米時,冠軍隊的速度突然增加了一倍多!以微弱的優勢勝過了兄弟同心隊。原來,冠軍隊一開始就把人分為了兩組,輪流每組花十分之一的距離,在最後關頭其中一組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再加上兩組齊心協力一起劃自然就獲得了勝利!

端午節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等我長大了,也一定要來一次龍舟大賽!

端午節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船在江裡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糰等食物扔進江中。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裡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唸叨,什麼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著米糕,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