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彙編15篇)

作文 閱讀(3.2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彙編15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的粽子,它們繫著白色的腰帶,穿著綠色的襯衫,笑盈盈地躺口袋裡,好像對我說:“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的肚子已經唱歌了,我趴桌子上呆呆的望著那香噴噴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我們的心思,笑呵呵地說:“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脫下粽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著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嘴裡,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的白糖,實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粽子,今天為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臺,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的粽子。我用可憐的眼神盯著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著田老師手裡剩下的最後幾個粽子,田老師笑眯眯地說:“誰還沒吃粽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說:“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的湧上講臺,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粽子的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後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裡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的牙籤刺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粽子了,大家擠得更凶了,一個個粽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我失望的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裡塞了一團粽子,我又歡又喜,捂著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裡有說不出的甜。粽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的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粽子吧。

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

今天,是中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而這一天主要紀念一位戰國末期的偉大詩人——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在戰國時,屈原雖忠於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屈原被流放後,仍然為國著想,心中十分悲憤。在這期間,他寫下了許多名著,其中代表作有《離騷》《九歌》等,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 “楚辭”這種文體也是他創立的。

而端午節的由來也有許多傳說,而最著名的傳說主人公當然以屈原為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大家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大家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現在,我聞到了一股粽子的香味。朋友,你今天吃了粽子嗎?快去吃吧!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這一天,每家每戶的門上都會懸掛艾草,用來驅除蚊蟲,人們還會戴彩繩來辟邪……當然,這一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包粽子了。

去年端午節的清晨,外婆把前一天浸泡好的糯米和粽葉拿了出來。哇,雪白的糯米浸泡以後變得胖胖的,真可愛!粽葉綠油油的,閃閃發亮,兩頭尖尖的,中間寬寬的,摸上去很光滑。

一切準備就緒,我問外婆:“外婆,我也可以包粽子嗎?”“可以。”外婆爽快地答道,還手把手地教我。

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先把粽葉折成三角狀,就像冰淇淋蛋筒一樣。然後往“蛋筒”裡放一層糯米,接著放一點餡兒,再蓋一層糯米。哎呀,不好,米漏出來了!我趕緊裹了一層粽葉。誰知,下面的洞剛堵住,左邊的米又漏了。我只好再裹一層粽葉,這下終於不漏了。

可是,繩子綁上去時,又有麻煩了。因為繩子一點都不聽話,我想綁在中間,它偏偏滑到下面去了。我折騰了半天才包好一個粽子。這時,外婆已經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外婆笑著說:“要等你包完,估計天都黑了!”我吐了吐舌頭,做了個鬼臉。

接著,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裡煮了40分鐘。時間一到,我趕緊開啟鍋蓋,夾出一個粽子剝開,“啊嗚”咬了一口。咦,怎麼米是硬的?外婆著急地說:“還沒熟呢!”完了,浪費了一個粽子。

外婆蓋好鍋蓋又悶了兩個小時,我想,這次一定熟了。外婆剛掀開鍋蓋,我就聞到了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一個粽子,吃了一口。嗯,真好吃!這就是對我辛苦包粽子最好的獎賞。

我一邊吃粽子,外婆一邊告訴我:“當年,在五月初五這天,楚國的忠臣屈原被迫跳下了汨羅江。老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用樹葉把飯糰包起來,扔進汨羅江給魚蝦吃。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現在,你還會覺得端午節是一個普通的節日嗎?不,端午節還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4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粽子;

九年級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自然要屬端午中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和甜味。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裡面大大棗子,家裡自己做總是包大大。糯米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嘴裡,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不過賣粽子比家裡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裡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依舊是穿過n次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蛋不再是拿來吃,而是拿來砸,或兩兩相碰比誰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最後掛門口,按照長輩說,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一個盒子裡,與比她早出生姐妹團聚。

而就初五吃一天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5

“粽葉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五月端午,我家的廚房也飄滿了粽葉的芳香。

突然,一片兩頭尖尖,翠綠芬芳的粽葉變成了一艘綠色的龍舟,飄到我的面前。我又驚喜又興奮,不知不覺踏上了龍舟。龍舟飛快地向前劃去,轉眼間就來到了一個我從來沒見過的地方。

啊!這裡的景色真美啊!只見平靜寬闊的江面上沒有船隻往來,一群群水鳥從天邊掠過。一輪鮮紅透亮的朝陽正緩緩從江邊升起,把這裡照射得像仙境一樣,我不禁看呆了。

這時,我發現在寂靜的江邊,站著一個人。只見他穿著青色長袍,頭上梳著高高的髮髻,微風吹過,他的長袍和長長的鬍鬚隨風飄揚。突然,他的臉上露出堅毅激憤的神情,縱身向江水中跳去。

我的龍舟像被誰推了一把,“嗖”地向前飛去,正好穩穩當當地接住了那個人。我驚魂未定,吁了一口長氣,又急切又關心地問:“請問先生,您為什麼要跳到又冰又冷的江水裡呀?”

緊接著我恍然大悟:“難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屈原先生?這裡就是有名的汨羅江?”

只見那人緩緩地點點頭,表情十分沉重,似乎並不在意我是誰,而是深深地嘆了口氣:“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我是不願與那些自私的王公貴族同流合汙啊!”

我輕輕地點點頭,靜靜地傾聽著屈原的傾訴:“我出生於楚國貴族,寅年寅月寅日生,是真正符合於‘人’的生辰。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名叫做‘原’,字叫做‘平’。‘平’是公正的意思,象徵天,‘原’是地形寬闊的意思,象徵地。父親希望我能做立足天地、報效國家的人。可誰知我遭到陷害,被驅逐流放。我哀嘆我那多災多難的國家和人民啊。”

我靈機一動,想到了課本里學到的那句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先生,您執著的精神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很多鼓勵和啟示。所以您不應該放棄,要繼續執著地求索才對啊!”

屈原聽了這些話,似乎若有所思,眼睛裡閃爍出一絲光芒。他放聲誦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龍舟漸漸靠岸,屈原大踏步邁上岸邊,飄然遠去。我的粽葉龍舟也載著我欣然返航。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

提起“屈原”,那可是人人皆知,家家知曉。他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左徒,也是一位愛國的詩人。

屈原雖然忠於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心急如焚、悲痛欲絕。就在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懷沙》,最後在絕望中投汩羅江自盡。就這樣,為了紀念屈原,古人把五月初五定為傳統佳節“端午節”。

端午節這天,還有許多風俗。例如:吃粽子、划龍舟。

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我一看外面,天氣不是很好,就想:看來天公公也在悼念屈原,心情自然也就沉重些吧!這時,媽媽向我走來,說道:“嘉嘉,我買了粽葉、肉、糯米,等會兒我們一起包粽子。”我聽了,開心得一蹦三尺高。媽媽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肉和糯米放在一個碗裡,再倒入一些醬油,緊接攪拌一下,餡便做好了。把粽葉拿出後,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媽媽不緊不慢地拿起幾片粽葉,圍成一個類似的圓錐體,接著放一些餡在裡面,然後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步驟包了起來。粽子包好後,媽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裡蒸。沒過多久,粽子蒸好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然後把它剝開,嚐了一口,忍不住說道:“好吃!”媽媽笑了笑,說:“你慢點吃,沒人跟你搶。”

端午,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

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們兒童開心的節日,因為可以放三天假,可以盡情玩耍。快要考試了,正好可以好好放鬆放鬆。

這個端午節我決定和我姑姑、表妹一起去表妹奶奶家玩。姑姑約定一起第二天早上5點半在聖埠停車場集合。

早上五點一刻多,我睜開眼睛,下床去刷牙洗臉,看見爸爸躺在沙發上,正準備等我收拾好,走呢!我連忙刷完牙洗臉。穿好衣服,叫爸爸送我去聖埠停車場去。姑姑早在停車場,等我了。

姑姑開著小車帶我們去表妹奶奶家。一路上,我們四處觀看風景,到處花花草草,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過了快兩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表妹奶奶家。我們四處張望,到處都是新奇,我們開心極了。一起聊天,姑姑說:“我們去摘毛豆,摘蔬菜。”“好。”我們異口同聲,我們每人拿著一個籃子,我們來到菜園,我們嫌太多了。沒去,再上面草坪等她們,我們看到草坪上有一隻白白的流浪狗,我們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撫摸它。我們漸漸不怕了,我們看它好像餓了。我表妹彎腰下去摘了3個毛豆給它吃,一下全吃完了。我們問姑姑拿不能養。姑姑說:“可以放鄉下養。”“耶,太棒了!”我們開心地叫道。我們看見旁邊有一個老奶奶在池塘邊洗衣,她說:“這裡有魚。”我們求她幫我抓一些……

吃完午飯,我們便坐車回去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

清晨,開門準備去上學,一陣清香撲面而來。門口多了一束新鮮的艾蒿,筆直的莖杆,黃綠相間的片狀似菊花葉。不知道是哪位熱情的鄰居送來的,懷著感激,彎腰拾起艾葉給了媽媽。媽媽告訴我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在南京自古就有端午節插艾葉驅邪的習俗。端午節就在眼前,空氣中彷彿瀰漫著艾葉、粽子的清香味,我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了幾口這種來自節日的特有氣味。

我的媽媽很會包粽子,先在盆中放上燙洗好的粽葉,一臉盆浸泡好的糯米伴紅棗放在旁邊,只見她順手拿起兩片粽葉,雙手一挽,葉子變成為了開口朝上的圓錐體,一些糯米紅棗迅速放入棕葉中,右手用粽葉裹住糯米,再拿一個粽葉封住口,最後一根繩便將粽子紮緊,大約兩分鐘左右,一隻碧綠如翠,稜角分明的粽子便大功告成了。

媽媽將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裡,並放入水淹沒粽子,煮粽子一般用大火,大約半個小時左右,粽子的香氣便瀰漫了整間子,聞著粽子的香味,真是讓人垂涎欲滴!我非常喜歡吃粽子。糯米、紅棗浸著粽葉的清香,爽口開胃,百吃不厭。媽媽說我是小饞貓,不管粽子煮的有多遲我都會等它熟了,美美的吃上一個才會去睡覺。

吃粽子、吃綠豆糕、掛艾葉、用艾葉水洗澡這些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9

喂,寶貝起床了!

隨著爸爸的呼喊我下了樓。下來一看,餐桌上有兩個粽子。記得小時候媽媽告訴我,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屈原投江身亡,當時人們非常傷心,所以把粽子扔下江去,以免魚蝦傷害了屈原的屍體。想到這裡,我感到有點兒驚訝,原來粽子還有這樣重大的意義呢!

人們是怎樣包粽子的呢?我打開了電腦,上網蒐集了資料。人們是把竹葉切成兩半,把糯米、紅棗或豆沙包在竹葉裡,然後用綵帶纏上,放入鍋裡蒸。一個個粽子就是這樣誕生的。

我想做一個實驗,於是拿來了糯米、紅棗、竹葉、五彩線,按照網上的要求把所有的材料準備齊全。我把竹葉圍成了圓錐的形狀,把粽子餡兒填到了裡面,然後摺疊竹葉,真的包成了三角形的粽子,我拿五彩線把粽子捆結實。大功告成了!

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包完後,我把粽子拿到鍋上蒸了20分鐘。開啟鍋一看,粽子懶洋洋的躺在鍋中呢!

我把竹葉剝開黃燦燦的糯米閃閃發光哩!

一個大紅棗在中央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姑娘似的。我用舌頭舔了舔,甜中帶著香味,真讓我垂涎三次啊!

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無窮啊!

剛才只顧著包粽子了,把餐桌上的兩個粽子忘記了,瞧!

它們還等著我品嚐呢!

我張大口,塞進了嘴裡,香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裡盪漾。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我盼望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0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粽繩。外婆說,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為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

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裡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後,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是,媽媽就帶我在裡面走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裡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料袋裡。媽媽付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與我一起回家去。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一塊蛇肉放進嘴裡就吃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與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嚐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的是美極。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

又是粽葉飄香時,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氣氛。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當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繫上五彩線,帶上漂亮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於北方人們來說,端午節是個踏青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綠,漫山遍野綠,為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簾,依稀可以看到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櫻桃,小巧玲瓏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淨後,一股腦放在嘴裡,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著,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粽子,粽子中果味濃香穿梭在脣齒間,黏黏軟軟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偉大詩人。

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又怕江河裡魚吃掉他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習俗。而古來就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說,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朮、白芷等植物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著自己喜愛香包和小夥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香氣在風中盪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著親人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滋味,凝神品味節日氣息。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3

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裡面大大的棗子,家裡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

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許多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裡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裡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許多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裡,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插上了艾葉,包起了粽子。我家也忙活了起來。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你猜我要做什麼呢?當然是包粽子呀!等我下樓,奶奶早就準備好了一堆材料:粽葉、糯米、葡萄乾、蜜棗、紅豆、鮮肉那可真是應有盡有。我洗好手拿起粽葉準備包粽子了。可是,下一步該怎麼辦,剛拿起粽葉就把我給難住了。

我不會包可怎麼辦呀?我剛說完,奶奶就說:別急別急,奶奶教你。奶奶可真算得上是包粽子的能手,只見她挑了兩片又大又寬的蘆葉,整齊地放好,熟練地將它捲成了圓錐形,再用小勺從泡好的糯米、大棗、葡萄乾中舀了幾勺來裝進圓錐裡,然後左一包,右一裹,用麻繩繫緊,一個菱形的大粽子就包好了,看得我眼花繚亂,垂涎三尺。

學著奶奶的樣子,我把粽葉捲成一個小漏斗,放了幾大勺糯米後又放了幾個大大的紅棗,因為糯米放的太多,怎麼也裹不上,我左邊一搗鼓,右邊一搗鼓,粽子竟然成了一個大肚子胖娃娃,一不小心肚皮破了,糯米嘩啦啦地掉了出來,第一隻粽子以失敗告終,接著我又重新拿了兩片粽葉,學著奶奶的動作,一步一步,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後,終於包成了一個四不像的粽子。

包完了粽子,奶奶給了我一隻香囊,在我額頭上塗上了雄黃,奶奶悄悄地說,這是為了驅災辟邪。吃著這香噴噴的粽子,感受到真是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啊!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說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母親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裡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裡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著母親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著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著,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