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

作文 閱讀(1.15W)

我忘不了,我忘不了那一望無際碧藍的海,忘不了那又紅又大,又脆又甜的紅富士蘋果,我忘不了,那是家鄉的味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關於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

  關於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篇一:

元宵後的幾天,父親的老同學因為工作來到了麗水,趁著機會請了幾個朋友和我們一家在外面的大餐館吃飯。

那餐館的壁畫和裝飾富麗堂皇,菜品琳琅滿目,沒有什麼山珍海味是它所不具有的。可老同學一叫到服務員,便張口一問:“有遂昌的發糕嗎?要正宗的。”我一驚,這是家鄉地道的年味啊!

年年臘月,家鄉的人們便忙活起來,準備做發糕的食材。不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小戶人家,總要備上那麼幾十個,或送親戚,或款待客人,有些做的多的,也會拿到市場上賣,這是極少的。家鄉的人們不圖錢,只圖個喜慶。

做發糕時,整個屋子裡都是暖融融的。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米香,熱騰騰的蒸汽從蒸鍋中悄悄地鑽出來,往餐桌上飄,勾起人們濃濃的食慾;往客廳上飄,引來孩子們不自覺的口水;往窗外飄,路過的行人都停下了腳步,深吸一口氣,不禁喃喃道:“年,來了。”

小憩之後,發糕在人們的盼望聲中出鍋了。只見爺爺奶奶嫻熟地從蒸鍋中拿出一塊又一塊的發糕擺在大圓桌上。所有的發糕擺在一起,就足有一個圓桌那麼大,那麼圓。發糕外包著一層箬葉,發糕上面,是一層紅得似火的用糯米作成的“大衣裳”。說它是“衣裳”,是因為它著實是發糕中的精華。沒有這層耀眼的紅色,就像人們沒有打扮,就沒有了紅紅火火的味道。從遠處望去,是一片的紅的太陽,一個個新年的新希望。有些人家還更追求完美,再在發糕上點綴幾顆紅棗,但我更喜歡的,是嵌在裡頭的紅棗,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每一口咬下去,會不會變出一個圓圓的紅棗核。

到了正月裡,便是家家戶戶分發糕的時候了。小孩的嘴總是嘴饞的,總是在發糕還未端上桌便偷拿一塊。大人們也毫不指責,拍拍孩子的腦袋,笑著說“多吃點、年年高、年年發!”有了這層特別的寓意,我們吃起來,也就更香甜了。一口一口鬆軟的糕在每個人的嘴裡慢慢咀嚼,要特別細地品,你才會感受到,這一年的辛酸融化了,這一年的快樂在味蕾中蔓延開了……

菜上齊了,我看看那擺在正中間的發糕,多樣的色彩,多樣的配料,竟不敢夾起筷子。在大人的勸說下,我嚐了一小口,竟是滿滿的陌生感。也許,家鄉的味道是不會適應這樣奢華的環境吧?

  關於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篇二:

清晨的興福寺,有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神聖感。一層薄薄的霧氣環繞寺中,到處朦朦朧朧的。一碗蕈油麵安放在紅木桌上,白茫茫的熱氣升到半空中,與晨霧交織在一起,香氣漸漸彌散開來……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這句詩便是對我家鄉常熟最好的特寫。常熟這個魚米之鄉擁有“虞山福地”的美稱,這裡山清水秀,江南的毛毛細雨潤育了常熟人民細膩溫和的性情。常熟的美食數不勝數,而令我百吃不厭的還是興福寺老麵館裡的那一碗松樹蕈油麵。

松樹蕈是常熟虞山的一種特產,虞山上遍佈松林,每到春秋季節,尤其在雨後,松樹根部便會長出許多蕈來。蕈的顏色呈淡棕色,形似打開了傘的蘑菇,但顯得更瘦長苗條,質地也略帶一點松樹的“堅韌”。採摘回來的蕈加工較為複雜,先要用鹽水浸漬,然後剝去表面一層薄薄的膜,清洗掉雜質,然後把處理好的蕈放在籠屜裡蒸熟,晾乾後放入油鍋中大火顛勺爆炒,炒出蕈油後起鍋備用。用蕈油作為“澆頭”的蕈油麵,鮮美異常,非一般菌菇可比。有客人來了,抓一把面煮熟後澆上紅湯,放入蕈油和蕈片,再加上炒酥的蔥白和蔥花,一碗正宗的常熟松樹蕈油麵就華麗麗地上桌了!

蕈油麵沒有太多的配料,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素面,但它卻永遠是常熟老食客們的精神寄託。有一次,我和爸媽去興福寺附近爬山,歸來時肚中早已飢腸轆轆,天空中又下起了濛濛細雨。我們找了家老麵館坐下來,不一會兒功夫,三碗熱氣騰騰的蕈油麵端上了桌。棕紅色的松樹蕈浸在麵湯表面那一層金燦燦的蕈油中,下面是鮮美的麵湯,一根根煮得恰到好處的.麵條在湯中晃動,夾上一筷面,嘗幾片蕈,再來一口湯,全身的寒意都被驅散了,暖意漾開,不經意間流到我們靈魂深處。如果覺得太油膩,餐後問店主要一杯虞山白茶,賞著細雨下的江南美景,細品著白茶的清香,看著杯中茶葉的漫卷起伏,再聽上一曲《高山流水》,心中好不愜意。

每一個地方的美食都各有特色,這碗蕈油麵撩撥著我們常熟人的舌尖,更成為了常熟三千年歷史文化的點綴。除了其本身登峰造極的鮮美,還蘊藏著一種特殊的味道——家鄉味!

  關於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篇三:

家鄉的味道是什麼?是那一杯自家釀製的深厚的濁酒,是那一抹飽含愁思的月色,是那一片如血殷紅的紅楓。這些味道或渾厚,或清冷,或熾烈,但都有相似之處——都有著我們自身的情感,那就是對故鄉的思念。這種情感是國人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無論居於何片,每逢月圓之夜總會引起的喟然長嘆。

家鄉的味道在我心中留存最深的,便是奶奶做的面了。大約是農村出身的緣故,奶奶的身上永遠帶著農民的樸實、勤勞與智慧。白白的一勺麵粉在她的手下經過與水的拌,總能顯現出各色情態。小時候看著奶奶將一個小小的麵糰靈活地在手中扭動幾下,再放到案板上時,就已然成為了一個花捲。那時的我不免驚奇,趴在案板上呆呆地看著奶奶為一個個的小麵糰整形,我便問奶奶:“奶奶,你怎麼弄的?怎麼這麼快呢?”奶奶笑眯眯地蹲下來,揪了揪我的臉,然後笑著用陝西方言對我說:“時間長了就會了,咋,你想學?”

我點了點頭。奶奶便交給我一小塊面,告訴我說:“你把這塊面先盤一下,再扭一下,兩半個一粘就對了。”可是不知是我理解有誤還是奶奶手太快,我至今都沒學會如何盤花捲,不過奶奶的心靈手巧倒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每次奶奶進廚房我總要跟著。看著好擺弄那些絲長的麵條時,我總是神色中帶著崇拜。因為每當我看到奶奶在廚房裡做飯時,那擀麵時擀麵杖發出的聲響,那下面條時麵條入水的一瞬時的響聲,都有一種韻律美和節奏感,讓我越來越對廚房中奶奶忙碌的聲音著迷。所以只要奶奶一進廚房,一個小小的身影也就會跟在她的後面,像個跟屁蟲似的寸步不離。

後來,我因為上學的原因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西安,車輛穿行,盡顯繁華。可是剛入這座城市的我卻睡不著覺,我早已習慣小縣城的安然與閒適,對於夜晚車輛穿行而過,還有些惶恐與不安,夜晚便整宿地睡不著覺,便更加想起身在故鄉的奶奶。那種感覺是一種孤獨、恐慌與無奈,加之在這種機械化、現代化的時代,城市裡的食品雖讓我感到眼花繚亂,卻總少了一種感覺,現在想來應是田野中的那份沉穩與成熟吧,總沒有奶奶的麵食好吃。

或許這便是家鄉的味道,是奶奶飯菜的味道,也是我回憶的味道,它就是這樣的淳樸簡單,熱忱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