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

作文 閱讀(9.7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1

家風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在家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也漸漸成長。

小時候,奶奶總對我說:“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然什麼事都做不好。”那時小小的我怎麼知道何為堅持,只懂得聽到“堅持”兩個字就是將手中的事情做完,這便是大人們的希望,也許,這也是我家的家風。

漸漸地,我長大了,我明白了何為堅持——堅持就是不放棄、不退縮。

媽媽拿著拖把,一隻手抹著豆大汗珠的模樣是堅持,姑姑皺著眉頭望著厚厚的餃皮,手中卻仍不停歇的模樣也是堅持……,堅持,似乎就是在平時的耳濡目染中,漸漸如一陣春風,吹入人心,種下那棵小小的樹苗。

還記得那一天,那個讓我不只明白更學會堅持的日子。夕陽的餘輝斜斜地透過窗子,在木地板上留下了金色的影子,我呆呆地用手撐著腦袋,雙目無神地望著樓下的大樹。

“唉!”七點半了,鬧鐘準時響起,我煩燥地低下頭,趴在桌子上,一股不知名的熱氣從心底散出,癢癢的,全身都沒了力氣。

奧數,又是討厭的奧數!腦海浮現出一串串煩人的思維步驟,又是一陣沒由來的怒火。為什麼要學這個?學校也沒有教啊?為什麼要做?有什麼用?一個個疑問,憋在心底,卻得不到答案。

黑色的鉛字,每個字分開都認識的,為什麼合在一起就是搞不明白呢?再一次抬頭後卻只看到黑壓壓的一片,我決定放棄,扔下筆,倒在床上。算了吧,睡覺!這麼難!可是一扭頭,卻看到了那一張照片。

那是在老家的榕樹下,小小的我跌跌撞撞地向一邊展開雙臂的奶奶走去。就這張照片,我記得奶奶跟我說過,這是我第一次學走路。“那天我不停地跟你說,要堅持,才能成功,也沒想你聽沒聽懂,不想,真成功了,哈哈哈。”

“堅持!”奶奶的話在腦海中浮現,“堅持才能成功……。我喃喃自語,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湧上心頭,短短的六個字,卻似清甜的雨露,心中那棵小小的苗,彷彿一下子長大了,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

現在,那棵叫堅持的小樹已經長大,風再也吹不倒它。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風在我心裡也已根深蒂固,無論碰到什麼困難,我都會想起了家風,並充滿了力量。

四百米的考試中,家風給我力量;枯燥的書法八級考級,家風告訴我不放棄……。家風,如一盞明亮的路燈,引領著我在生活的大路上勇往直前;在家風的薰陶下,我學會了堅持的含義。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2

家風通常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從某種程度上講,家風是家規的外在表現,家規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修、齊、治、平的統一,把"齊家"與"修身"、"治國"、"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範的家訓文化十分發達,許多家訓名篇被奉為治家教子的寶鑑而流傳極廣,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等等。傳統家訓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始終圍繞著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實質是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主要包括:孝親敬長、睦親齊家、勤勞謙敬、勿貪勿奢、勵志勉學、習業農商、治生自立、崇尚科技、拒絕迷信、審擇交遊、近善遠佞、寬厚謙恭、謹言慎行、和待鄉鄰、救難濟貧、潔身自好、力戒惡習、養生健身、嚴禁亂砍亂伐等方面的訓導。雖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傳統家訓家規的內容有些缺陷,但從總體上看,仍不失為先人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特別是倫理文化遺產。

說到家風,其實我不太明白家風是什麼。所以我就去問了爸爸。爸爸說:"家風是傳家寶。我們家的家風有四條:誠實,守信,健康,和睦。"而我,對這四條家風有自己的認識。

誠實就是不要說謊。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小夥伴在家裡玩耍。我們正在玩捉迷藏,我怕被發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到另一個房間。好家風好家訓徵文500字(選登)好家風好家訓徵文500字(選登)。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我把一個玻璃杯碰到了地上,玻璃杯一下就摔碎了。我一邊說著碎碎平安,一邊用手去撿碎片。小夥伴聞聲趕來,看見這一幕也驚呆了。正巧爸爸回來了,看見地下的玻璃杯碎片,問:"誰幹的?"我心裡一下就出現了兩個聲音,小魔鬼說:"別承認,你會挨批的!"小天使說:"誠實最重要呀!"在一番糾結之後,最終小天使打敗了小魔鬼,我說了實話。本以為要接受"狂風暴雨",結果爸爸慈祥地對我說:"沒關係,只要你承認就好。快去拿掃帚吧!"

而其餘三條家風我是這樣理解的:守信就是一言九鼎,遵守承諾;健康就是平平安安,沒有疾病;和睦就是一家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有了這四條家風,我明白了做人的準則,我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3

家規家訓是要求族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規章制度的總稱。由家族合成宗族,由宗族合成國家,由國家合成世界。世界不同必先治國,國之興不可忽視之望,族之望不可否定家規家訓。凡我後代子孫,宗族規定的立身處世,居家生活原則、規範、訓語和禁戒,是傳統倫理道德,加之於子孫眾之上的各類約束,由家庭子侄的訓誡,而擴大到整個家族,共同遵守,強迫執行的定性內容,經共同研究、商定、議定內容如下:

一:愛國愛家。

中華民族大國家,炎黃子孫都愛她,一國雖是萬家聚,自古有國才有家,為人生平不愛家,漂浮浪蕩走天涯,奉勸族人要愛家,保家衛國人人誇。

二:孝敬父母。

父母之基不可易視,循規蹈矩才是素孝。子女本是父母生,父母養育才成人,人生在世要孝順,敬老愛幼佑子孫,人若在世不忠孝,枉披人皮昔變人。子必孝親,弟必孝兄,幼必順長,卑必稱尊,出族以和敬為先,處鄉黨以忠厚為本,凡我族人尚共勉之。

三:端正品德。

務必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不從強鄰弱,不從眾暴寡,不從富欺貧,不從尊欺卑,不從少凌長,不作偽以弄忠厚,不事之危之橘從壞公正,務必戒驕戒躁,為我族人悉宜做省。

四:團結友愛。

弟兄姐妹同手足,妯娌好似姐妹情,弟兄姐妹扯內經,自殘手足傷人心,鄰里好比魚和水,魚水互依情意深,若是互功道長短,就是持刀殘身,兄弟鄰里團結緊,樣樣順利事事新。子弟之行不謹,皆父兄之教不嚴。為父兄者,應朝朝夕夕教訓子弟,使其以良善存心,以禮儀持身。可謂樂有賢父兄,有不教者,族中指責,父兄縱容者,族人一同究論。

五:提倡節儉。

艱苦創業,以節儉治身,勤儉治家,儉樸修身,勤儉清康。驕是給自己,種下禍根。先人有訓:古往今來勤為本,艱苦奮鬥創業興,貧富不忘先祖志,拼搏進取是根本。勤是開源,節是節流,勤是成功之源,能使之聰明,走進無窮無盡的知識領域,走向富裕,夢想成真。

以上五條,我張氏宗族,眾多子孫,恪誠遵守,不能荒怠。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4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什麼是家規呢?

家規、家訓其實就是在家庭裡形成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也是所說的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

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

家訓家規也就是古時一個家族的家法。

我出生於70年代初,小的時候家裡就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規,比如:家中來客人了,吃飯時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為習慣所以覺得很自然。

現在的小孩如果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就因為來了客人而不允許其上桌用餐會覺得委屈的,甚至會憎恨起無辜的客人。

這不能怨孩子,父母應該自責,"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看你如何教育。

家規家訓最好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從娃娃抓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待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後再去教育,讓他們改正就很有難度了。

記得當女兒還小的時候(大概四歲吧),一家三口回家過春節。吃飯的時候,我將一塊魚籽用筷子夾給了父親,然後將另一塊夾給了母親,女兒端著碗在旁邊眼巴巴地等著,卻沒能如願,滿臉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裝作沒看見。

在自己家裡吃飯的時候,無疑這些東東都是她的了,事後給女兒講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孩子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家過年,因為開飯的時間有點晚,家中幾個一起玩的孩子都覺得餓了,看到飯桌上擺著做好的幾道菜就想大快朵頤,被女兒攔住了,"讓爺爺先吃"邊說邊跑到爺爺的身邊說:"爺爺你就先吃一口吧,我們都餓了,您先吃一口我們幾個就可以吃了",大人們聽了都笑著稱讚說:"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這樣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將家規家訓無形地滲透給孩子,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理解並遵守家規,成為一個敬老孝親、愛國奮進的好學生、好青年。

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為家規的載體。

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相信在這些良好家規的影響和教育下,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一定是輝煌的、燦爛的。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5

家風是什麼?家風是一個家族在發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美好德行。現如今中華傳統禮儀教育的缺失已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近期的大陸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子女們在佛教禪師的引導下重拾叩拜禮,這不僅是子女對父母的報答與懺悔,更是在傳遞中華傳統禮儀。

小時候

每逢春節,因家中爺爺奶奶的輩分很大,家中總少不了來往的親戚。

親戚們會從清晨開始便陸續趕到爺爺奶奶家,而我也會起一大早就跑去爺爺奶奶家,嚮往的不僅是鼓鼓的紅包,大概還有熱鬧的氣氛。小輩分的叔叔們總會在進房門之前就開始遠遠的叫著對爺爺奶奶的尊稱,一路笑呵呵的。接著就是“撲騰”一聲,不用猜!準是已經進了屋子已經開始跪拜了,緊接著便是磕頭問好。在這個時候,爺爺奶奶總會忘記了我,笑的眼角都吊起了皺紋。親戚們塞滿了整個客廳,整個房間瀰漫著醉人的家族氣息。

小時候,我並不知道那樣做的原因,也只知道模仿者別人的行為。

家風啊,還在呢!

後來啊

那是在奶奶的葬禮上。

終於見到了那個陪我長大的姐姐,在我的記憶裡,她是那麼的美好。但是,不知是為了什麼原因竟疏遠的讓我以為以前都是一個故事。姐姐變得更加光鮮亮麗,哪怕是一身素衣也掩不住姣好的面容。

那天送奶奶離開,我年齡小便跟著幾個對我疼愛有加的親戚走在後面。前面不久便能看到姐姐。那時啊,彷彿整個世界都因我前所未有的悲傷與孤獨而傷感。到了墓地,所有人都跪下行禮,只有她一人站在那裡,慢吞吞在包裡取出報紙墊在膝蓋下面。當時我只感到奶奶對她的疼愛都不值得,而我更加肯定以前日子都是夢。

後來啊,我的行為是出於對親人的愛與懷念。

家風啊,你去哪了?

而現在

開始有人抱怨沒有了年味,而我想大概是少了人情味吧。

再到春節,也不知是何時起,沒有了跪拜禮,甚至問候都開始少見。我們丟失了的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在抱怨“童年跟冰川一起融化了。”“時光被歲月沖淡了。”……其實不然,我們找不到的是家風。

而現在,就連平日的見面問候都成了敷衍了事。

家風不在了。

那麼從此以後,讓我們拾起父輩們的家風去傳遞給我們的子孫。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6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家是我們的第一個學校,好的家風對我們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風如雨點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我們才能健康成長,才能出類拔萃。我們家就立下了許多家規,有尊老愛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勤學好問等,因為這些家規,讓我懂得了許多事情,幫助了許多的人。

有一次,在我上學的時候,走到馬路邊,突然看見一位老奶奶不小心被地下的水滑倒了。我剛想跑過去扶起老奶奶,可又怕上學遲到。這時,我想到了爸爸對我說的那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對啊,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儘自己的一切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嗎?我趕快跑過去,把老奶奶扶了起來,而且把老奶奶送回了家。並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學校,可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可我不為此感到後悔,因為我幫助了他人,遵守了家規,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具備的品質,而我家勤奮學習的好風氣也讓我受益匪淺。在記憶裡,爺爺總愛在茶餘飯後坐在搖椅上看著厚厚的古籍,亦或是俯身桌前揮灑筆墨,我喜歡陪著爺爺坐在桌前享受這安靜美好的時光,所以我也養成了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那時爺爺給我買了一本我最喜歡看的書一一十萬個為什麼,我看到了,馬上拿過來,跑到書房裡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可我只看了一小會的時候,媽媽把飯做好了,於是在門外叫我出來吃飯。可我看的太入迷了,根本聽不見媽媽的聲音。又繼續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中。媽媽在外邊大聲的叫著我的名,直到叫了好幾遍的時候,我才聽見了。急忙跑出去吃飯,可那時飯菜已經涼了。沒辦法,我只能吃了下去,可我不認為這是讀書惹的禍。因為我十分喜歡讀書,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潛移默化影響我的爺爺呀,感謝爺爺帶給我的優秀家風。

家風是春雨,家訓是泥土,我們是幼苗。只有得到春雨的灌溉,泥土的滋養,我們才能更加茁壯成長,有著高尚的品質,純潔的心靈,優秀的人生。家風,為我們托起明天的太陽,為我們托起未來的希望。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7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便是任俠之氣,在我前一十八年的人生中,家庭給予我最寶貴的財富。

家風之我見,便是數輩人浮沉一世,深諳處事之道,內化成的一種精神氣質,顯露在家庭處事中,影響著其它的家庭成員,尤其是下一代。

縱覽古今中外,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是國家正值危亡關頭,名為"忠義"的家風;愛迪生的母親對於兒子不理想的成績,以理解與鼓勵替代責罵,是孕育創新精神,名為"寬容"的家風;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汪曾祺與其子道是"多年父子成兄弟",是在時代的新舊交替之中,名為"平等包容"的家風。

可惜!在物慾橫流的如今,家長對孩子灌輸的,多是"明哲保身"的話語,便少了以天下為己任的仁人志士;以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價值的標杆,以無盡的習題與補習班扼殺孩子所有的興味,便少了勇於忤前人言的創新者;絕對威嚴或是絕對溺愛,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權力,給社會輸送了無數的"野蠻的文明人"。

因而我感謝我的家庭,並沒有像其它家庭一樣,在我少不更事的時候為我鋪好一條前途無量的康莊大道。面對電視節目中扶老人的難題,他們毫不遲疑的說,要扶。扶了之後如何是他的問題,不扶,便是你的問題。

剛剛經歷過所謂人間煉獄的高中生活,或許對於一些人來說,是煉獄。學校學習的壓力,假以家庭的埋怨,加上自身的恐懼,足以讓一個人恨透這三年。而我沒有。於我而言,這三年是我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在其他人迫於壓力埋頭於題海之時,我擔起了班級所有的文藝工作。我學會唱歌跳舞器樂繪畫。我熱愛,我有家人的支援。他們讓我知道,我這三年不只是為了一紙證書,更是為了在這人生最寶貴的歲月,發揮出自己所有的光與熱,為了一段回憶,一段經歷,一份經驗,一個健康積極的世界觀。

生活腳步匆匆,工作繁忙,家裡卻從未少過琴書畫,香茗美瓊。看著負面新聞和他人經歷,有時會訝異於,他們年逾不惑,理應看透世態炎涼,如何還能守著如此對生活的一份赤誠之心,對社會的一份任俠之氣。又或許這就是家風的力量,使先輩的'高尚情操,得以薪火相傳至今。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任俠之氣,我必將堅守,傳揚。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8

我家的優良家風哲學家薩特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二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個高貴的信仰——良好的道德。

道德源自於什麼?沒錯,正是那優良的家風教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壽,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上車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奶奶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著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做一個敬老的好孩子。”小惡魔說:“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說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說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媽媽不是經常說要尊老愛幼嗎?”“不讓!”“讓!”“不讓!”“讓!”

就在我不知所措時,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馬路邊拾到了5元錢,我便把它帶回了家,媽媽知道了,對我說:“孩子,去把它交給警察叔叔,咱們不可以貪圖便宜。”我照做了,警察叔叔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我說這是媽媽讓我這麼做的。警察叔叔說:“你的家風,真好!”雖然只是5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這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聽了這話,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我決定以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發揚我家優良家風。

道德匯成的一個個心靈,它們照亮起未來迷茫的路,未來屬於我們,所以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一分道德好像一滴水,許多道德就是一片海。一分道德好像一盞燈,許多道德的光輝就是一輪太陽。一分道德好像星星之火,許多道德可成燎原之勢。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扞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所以趕快行動起來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吧!

有關國小生家風作文九篇9

家風,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疑是最重要的了。

一個好的家風它決定著你的家庭留給人美好的印象。當他(她)一進門,看到的這種家風,會讓他留戀你家的家風,從而使你家留給人的初印象會更加美好。

但對於一個習慣性極差的家風而言,給人留下的只會是厭惡,時間久了,會讓你家喪失人氣,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討厭你,離棄你,是你生活在一個只有你自己的環境中,那樣的生活只會是孤獨的、寂寞的、不耐煩的。

一次,外婆從地裡耕田回來了。看著外婆的一身灰,我的心不知被什麼東西觸動了。我心想:“外婆的年紀都這麼大了,還要幹這麼累的事。既然我作為外婆的孫女,我就有責任幫外婆。”

後來,外婆打算去洗腳了。我連忙阻止外婆,去拿來為外婆買的新腳盆,裝來了一盆熱乎乎的熱水。外婆見到,喜笑顏開:“我的外甥孫女果然長大了啊,都變得這麼懂事了。”我也就配合著笑笑。看到外婆緩慢彎下腰,我又將外婆扶起來,想幫她洗腳。但她拒絕了,她說:“如果我連洗腳都還要別人來的話,那我就真的老了,況且我還不想那麼快的老去,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幹呢。”我尷尬的笑笑。她接著說:“老年人不是更因該多多鍛鍊嗎?我平時沒有時間,也就只能靠這些事情來做一些鍛鍊了。在我看來,你們年輕人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好自己分內的事,讓家人省心了,這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好了,我也不多說了。免得你又說我煩。我買了你最愛吃的榴蓮蛋糕,你去吃吧。”

一聽到榴蓮蛋糕,我就把所有想說的話嚥了下去。我飛似的跑到廚房,看到桌上的榴蓮蛋糕,口水直下三千里,拿上叉子就狼吞虎嚥了起來。(祝福語  每一次出門,都會有人對我指指點點。走出門時,有幾個大媽大嬸會說:“你看你看,這就是那個東四門家的那個很聽話的孩子,如果我們家的孩子也這麼聽話就好啦!”到菜場上買菜時,有幾個買菜阿姨認識我,就會對相鄰的幾位婆婆說:“哎,真羨慕東四門家的小孩,那麼懂事,都會幫忙買菜了,真好啊。哪像我家的小孩,這麼大了,叫他到個垃圾都不廂情願的,這差別還真是大啊。”在學校上課時,會有幾個老師在私底下說我:“你們聽說了嗎,我們班那個小女孩很懂事誒。真喜歡這樣的小孩啊,長得還可愛。”對於這些留言,我只會置之不理,有時候假惺惺的笑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