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古詩文作文錦集七篇

作文 閱讀(2.1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文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文作文錦集七篇

古詩文作文 篇1

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是中華之瑰寶,世界之奇葩。而意蘊深厚的古詩文便是其最閃耀的明珠,最絢麗的花瓣。

面對工業化的發展,資訊化的普及,傳統文化向全體中華兒女發出求救的呼喊。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漢字已漸漸沒了手寫的影子,央視曾做過一個有趣但又令人十分悲傷的調查,記者走在街頭,隨便向身邊路人請教有些字如何寫,可除了學生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提筆忘字的狀態。面對這樣的教訓,我們決不能讓古詩文重蹈覆轍。

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作為中國的明天、祖國的棟樑,擔起傳承古詩文的任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盡忠報國的赤誠。

隨大流、報興趣班等各種強迫症般的手段並不是古詩文的正確開啟方式,但卻極有可能引發其自毀程式,使其像許多古文明一樣隕落。通過《中國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的熱播,為我們學習古詩文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教育要從小抓起,花朵要從播種做起。

作為學生,汲取知識最完美的地方便是校園。通過老師的教學,與同學的討論,自己的理解。既學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活躍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更領略了傳統文化冰山一角的壯觀。從先秦的孔孟諸子到清朝的納蘭性德,一個個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真是“各領風騷數百年”。因為他們的傳承才有了傳統文化的今天。

孔孟的仁孝、屈原的愛國、李白的豪爽、杜甫的憂思、陶淵明的豁達,這都是正確開啟中華古詩文的方式。我們學習的並不只是學習文章的詞句,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文章所表達出來的精神力量。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在做法上卻不敢苟同。學知識是學做人,知識並不能幫每個人都功成名就,但每個人都要學做人、做好人。人的一生很短暫,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若是能夠學會做人,至少可以稱得上是社會大學合格的畢業生。

用古詩文培養祖國花朵,讓祖國花朵弘揚古詩文。

古詩文作文 篇2

為了迎接國慶節的到來,我們學校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古詩文朗誦會。

演出開始了。今天的演出節目共有15個,我們班的節目排在第12位。我和同學唐煦擔任我們班節目的伴奏。雖然離演出還早得很,可我的心已經彭彭的跳個不停,一方面,生怕上了臺,彈得的不好會出醜,讓班級的演出砸鍋。另一方面,卻又盼著能早一點兒上臺,讓大家知道我們班的厲害。那複雜的心情,怕只有上過臺的同學才能明白和理解。偷偷看看大家,有好多人也和我差不多呀。

臺上的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我特別喜歡三年級同學編排的《菊韻》,一群頭戴菊花頭飾,手捧菊花圖的小姑娘,,組成了一個美麗菊花叢。不一會兒,來了幾隻可愛的小蝴蝶和小蜜蜂,他們在菊花叢中穿梭著,翩翩起舞,既可愛又有趣,就像一幅蜂蝶戲菊圖。更讓人叫絕的,還是他們朗誦的詩篇。那麼多首詩,有一些,連我們這些高年級的同學也未必會背,他們卻背誦的那麼流利,他們太棒了。

時間飛快,轉眼間,已是第10個節目了。大家手忙腳亂地換好衣服,一個一個陸續向後臺奔去。

終於輪到我們班了。我上了臺,好緊張啊,坐在琴凳上,一動不敢動,生怕被臺下的觀眾發現我的小動作。朗誦開始了,我和唐煦的伴奏也響起來了。隨著《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那舒緩優美的旋律,我的心也沉浸到了音樂中,慢慢忘記了緊張。我們的節目進行到最後的時候,馬驍和殷兆威推著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緩緩地走來,一瞬間,場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我們的演出成功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評獎揭曉,我們班的節目獲得一等獎,太興奮了,十多天的辛苦終於換來了今天的收穫。

這次古詩文朗誦會,不僅節目精彩,而且鍛鍊了我們的膽量,展示了我們的風采和實力。

古詩文作文 篇3

星期五那天,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中華經典古詩文朗誦比賽。

我們各班依次走進會場,排好隊,等待著大會的開始。過了一會兒,主持人講話了;“王集中學第二屆古詩文朗誦比賽現在開始。首先,請六(一)班為我們朗誦一首詩。”六(一)有兩位領讀人,一上場表現得還好,但是到後來,他們竟然忘詞了。這時,他們很尷尬,無奈地退下場去。不知不覺中,前三個班已經朗誦完了,該我們上場了。我們走上臺去,排好隊,開始朗誦岳飛的《滿江紅》。同學們激情高昂,我也把自己的'情感全部投入到了這首詩中,彷彿自己已經融入岳飛的豪情壯志中了。詩讀完了,我們按照順序退了下去。接下來是七(一)班為我們朗誦詩了,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讀詩,到了第四個人讀時,她突然忘了。那位領讀人反應很快,她拿起話筒,接著讀了下去,使尷尬的場面消失了。

大會快要結束了,頒獎儀式開始了。我的心怦怦地跳個不停,當主持人宣佈我們是國小組第一名時,我鬆了一口氣,同學們歡呼起來。七(一)也獲得了第一名,我真敬佩那位領讀人!

古詩文作文 篇4

古詩文大賽

吃著清涼爽口的西瓜,享受著陽光的照耀,享受著微風的撫慰,它們正微笑著對我說:“你看,夏天是多麼美好,夏姑娘是多麼美麗呀!”我們是剛發芽的小苗,正在著燦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今天,我們學校檢查每個班級的古詩文背誦情況。上午,老師利用一節語文課的.時間,看著我們練習了兩三遍。後來老師聽說別的班都排了隊伍,效果比較好,就慌慌忙忙地給我們也排了隊。啊,領導到我們班來了,同學們如青松般筆直地站立著。在兩位主持人的帶領下,我們用響亮高昂的聲音背誦著。會背的同學都抬著頭挺著胸,深情的微笑著背誦著;而其他一些不會背或背的不熟的同學,也小聲地跟著對嘴形。我們用了七八分鐘的時間,完成了這次誦讀比賽。領導笑了,那是對我們的誇讚;老師笑了,那是對我們表現的滿意;累得氣喘吁吁的我們也笑了,是因為我們認真努力的做好了一件事。

努力就會有勝利,相信我們的成績不會差的。我們不再是嬌嫩的幼苗,我們已在陽光雨露中長大,努力讓自己變為一棵蒼天大樹!

古詩文作文 篇5

古詩文,是文化歷史長河中留存至今的經典,是與古人的智慧交融的最佳途徑。像我這種在外國人薈萃的學校就讀的學生,每天聽慣了開口閉口的洋涇浜,在見多了金髮碧眼的外國老師,翻多了厚厚的洋課本,吸足了濃烈的洋墨水後,最為想念的,正是中國人的傳統經典,那潛存在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宛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樣的故土眺望。

還記得一年前的秋雨時節,我來到了學悅這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視窗前。那時的我對中國古詩文的理解只侷限於文章重點詞句的記憶和背誦,考試結束後,多半又還給了老師,美其名曰好借好還剛開始上學悅的課,我頂著頭皮,強忍著反感,對那些生硬拗口的古文一知半解。但在學悅老師們的精心解讀下,我漸漸悟出了古詩文的奧祕,彷彿穿越回到那個時代,用心感受曹劌的取信於民和燭之武的能言善辯。當然除了那些鮮活的歷史人物救國家於水火、力挽狂瀾的歷史外,也不乏領略古人的輕鬆幽默,如《文言文一點通》選取阮咸未能免俗而將短褲晒在太陽下以炫窮來對抗炫富的故事,總讓我在疲憊之餘開心一笑。

文以抒懷,在古詩文中我感受到陶淵明那採菊東南下的閒適精神,敬佩蘇東坡屢遭被貶卻曠達超脫的氣概。東坡先生在黃州,歌大江東去,浪淘盡,亦不忘作黃州好豬肉,富者不解吃,貧者不解煮;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把貶謫當成甜蜜,甚至要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儋州,他被三不禁令所限,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還痴念他年誰做地輿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文以載道,古詩文中凝結著中國歷史文化之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之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事之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治學之道等一些無法用今日語言簡短表達出的深刻道理。而我則像日日醉心徜徉於長安城西市的文化商人,從這個視窗將中國傳統經典的貨物輸送進來,又將它與瞬息開放的視窗飄入的西洋文化和先進知識有機地融合,立志做一個有文化底蘊中西文化的傳播者。

古詩文是眺望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視窗,從這個視窗能眺望過去,提升我們內心的境界,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從某種意義上講,古詩文更像心中的燈塔,時刻提醒就算周遭環境再浮躁再複雜,常存慎獨之心,不忘初心,堅守那份善良和溫暖,這樣才能讓我們飛得更高更遠!

古詩文作文 篇6

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啟用語言表達.彰顯底蘊.使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大學聯考作文“出彩”、“創新”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那麼,怎樣借用古詩文來為你的大學聯考作文增輝添色呢?

一、妙引古詩文名句出彩

這是大學聯考作文中最常見的方式.可將引用分為區域性引用和全篇引用。

1.區域性引用

就是在的區域性位置引用古典詩文名句.如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這些地方所處的位置比較突出、醒目,容易引發讀者的關注.給他們留下較好的印象。

在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能讓題目顯得典雅蘊藉,富有文學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讀之功。如福建考生的《一蓑風雨任平生》,引用蘇軾《定風波》語句,作為題目,既緊扣所選的歷史人物。貼切凝練.又昭示題旨,寫出了蘇軾的豁達與超脫。可謂“一石雙鳥”。

在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起全篇.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闢.更能讓閱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素養,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如陝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

“漫步於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這個開頭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自然引出對落葉的聯想,然後再引用龔自珍的名句.恰當地詮釋了“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這一哲理話題的內涵。這樣處理,使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動.從而避免了“開門見山”式說理可能會有的乾巴枯燥。

在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如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結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處引用貼切自然不顯斧鑿.使文采飛揚.情理交輝,意蘊深遠,辯證而深刻地評價了曾國藩這一歷史人物.實在是一記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內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於古典詩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澱,大量、多處的引用,將能大大提升的文化品質和審美趣味.充實的底蘊。整段引用的如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寂寞的意韻》:

“寂寞是什麼?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弔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後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於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麼?我無法回答。”

一段之內五處引用詩詞名句.以此作為情感和義理的載體.讓“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既為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底蘊厚實.充滿典雅蘊藉的詩意和豐富的人文氣息。

而全篇引用的。四川省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則可稱得上是典範之作了。該文以蘇軾名句作為標題.非常恰切地暗釦作文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緊接著引用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自然引出對“情感與認知”關係的認識,確立主旨:然後緊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杜牧的《赤壁》,從幾個角度來進一步闡述主旨,形象生動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收結全文。綜觀全文.恰到好處的引用、嵌入古典詩詞。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發傳達得深刻而有底蘊.讓擁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詩文結構出彩

古人寫詩做文都很講究章法。每一首(篇)詩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結構與寫作脈絡.再加上古詩文字身言簡意豐、音韻和諧,套用古詩文來鋪設的行文結構.不僅能使層次分明、結構清晰,而且更能給人以典雅優美的感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動讀者。這一點。湖南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範。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詩的結構形式,將《琵琶行》一詩中有關音樂描寫的詩句,直接抽取出來、編織出全文的行文結構:“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間關鶯語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座中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溼(原詩為‘江州司馬青衫溼’)”。這些詩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連詩歌內容、編織抒情脈絡的關鍵詩句.被引用為行文轉換的語言標誌.不僅巧妙地串起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關愛與教育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且使的行文結構放得開又收得攏.讀來自有別樣的韻味。

三、模仿古詩文語言出彩

語言是的第一關口.大學聯考作文的語言除了要能夠根據需要儘可能得體準確之外.還應該儘量地體現出個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較紮實的話.不妨模仿古典詩文的語言.用文言的筆法來表達現代的感悟.這無疑也是大學聯考作文“出彩”的一記妙招.歷年大學聯考作文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江蘇考生的《諫屈原書》,四川考生的《愚者傳》和北京考生的《轉折》等。

這些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在古典詩文語言的借鑑上.顯示出了作者個性的寫作才華和較為深厚的古文修養.以及較好的駕御語言的功力。當然,文言文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勵.本節內容只是為考生提供一種參考。要知道.這些優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遠”、“語言老到”、“內容充實”,這些才是它們獲得成功的關鍵.而非僅僅是淺易的文言。

四、改寫古詩文內容出彩

好的古典詩文都是富於啟示性的.言簡而意豐。能夠通過鮮明的形象和富有張力的表達喚起讀者無盡的聯想和想象。通過對古詩文的改寫.來傳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也能讓自己的大學聯考作文呈現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許的詩意。當然。改寫不是對古詩文的純機械翻譯。而是對古詩文的一種再創作、再提高和個性化鑑賞。江蘇考生的《東坡的選擇》就是採用這種寫法獲得成功的。這篇大學聯考作文化用蘇軾《前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意境.將蘇軾一生的遭遇聚焦於一個感傷而又曠達的赤壁之夜.寫出了蘇軾的“心靈的選擇”.既攝取了原作的神韻.又出之以新的情調。

改寫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現古詩文的情景.也可以從古典名篇中尋找“空隙”,對內容加以創造性的改造.例如江蘇考生的《(孔雀東南飛)新傳》“活用”古典文學資源,根據話題“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對《孔雀東南飛》大膽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編”,在生動而頗具情韻的敘事中.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中國式離婚”.體現出了考生獨到的創新精神,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洞察。

實際上。以上四法並非是截然分開的.而妙用古詩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這四種。在備考階段。如果能將古詩文的備考和作文備考結合起來.注重積累並將之內化為自己的積澱.也許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寫出一篇“出彩”的大學聯考作文來。

古詩文作文 篇7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這其中尤為浩如煙海的唐詩宋詞讓懵懂的我一步一步地陶醉其中。從小到大,那些富有韻味韻律的古詩文一直伴我成長。在古人智慧與才華凝成的詩詞中,我品味,我陶醉,不知不覺,我在成長……

當我還小時,爸爸、媽媽就曾告訴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此,我懂得了要珍惜人們的勞動成果。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學習的知識多了,也逐漸長大,我便在心中牢牢記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於是便在學習上不斷堅持,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慢慢的,慢慢的,我已不再是太天真稚嫩的孩童,我也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再也不是不會不辨是非,一點兒也認不清事情的本質了,我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了。已是四年級的我今後學習過程中還要面對更多的人生挑戰,我定會堅持,我會時刻銘記“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要不斷進取,贏得人生的挑戰!

古詩文像一泓清泉,盪滌我心中的塵埃;古詩文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心中求知的大門;古詩文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們走向知識的天地;古詩文像浪濤中的一葉扁舟,載著我穿越文化的海洋,駛向成功的'彼岸……古詩文是一顆知識的種子,它在我的心田生根、發芽,正茁壯成長。現在,雖然沒有枝繁葉茂,長成參天大樹,但已是嫩葉抽綠,如同碧玉。

春天,和煦的微風吹拂著青青的楊柳,溫暖的陽光照在我身上,漫步在街道人民公園的河堤邊,我彷彿同詩人白居易一起欣賞盎然的春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柳陰裡白沙堤。”不禁脫口而出。夏天,荷花盛開,望著這些端坐在碧綠玉盤上的粉衣仙子,我如同詩人楊萬里一樣讚歎:“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轉眼,來到秋天,秋天的公園一角更別具風情,滿眼如火的紅楓,令人目不暇接。我就像杜牧一樣駐足觀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天空中飄下了片片晶瑩的雪花,冬天悄然而至。清晨一睜眼,大地已披上雪白的衣服,我凝望著這銀白世界,情不自禁發出了與岑參一樣的感嘆,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古詩文已是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會永遠在這片充滿情感、意韻、想象的古詩林中暢漾,讓古詩文引領我明白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