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精選】滿分作文彙編七篇

作文 閱讀(9.18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滿分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滿分作文彙編七篇

滿分作文 篇1

一個熟透的蘋果,砸出了牛頓聞名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一個奇怪的夢境,造就了門捷列夫元素週期表;一個與朋友的賭約,讓笛福寫出了流傳至今的經典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誠然,他們的這些看似傳奇的成功經歷絕對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但是,在我們羨慕他們如此幸運的同時,是否認真思索過,這些偉人之所以成功,到底是完全依賴於命運女神的眷顧,還是他們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後,達到了一種水到渠成的必然?

“機會永遠都只偏向有準備的頭腦”,這句話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偉人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所作出的努力吧,看一下他們在成功的背後所留下的汗水,看一下他們成功背後的必然。

居里夫婦窮其一生的心血才為人類開啟通向原子時代的大門;巴爾扎克為了完成他的《人間喜劇》整整伏案寫作了19個春秋;被稱為數學天才的華羅庚因為潛心研究他的堆壘素數論,居然使得自己原本強壯的身軀變得骨瘦如柴。至於門捷列夫、愛因斯坦這些科學巨匠,哪個不是在通往科學的路上歷盡了失敗和艱辛,才得以成功的登上這勝利的峰頂。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明代畫家王冕的梅花冠絕於世,以致許多人都以如有神助來表示對他精湛技藝的驚訝。只有他家洗硯池旁的小樹,一直默默的向世人訴說著王冕學畫所付出的艱辛。試想,如果連池邊的花朵都已染有墨汁痕跡,那麼他在池中所洗過的畫筆不就更不計其數了嗎?倘若當時的世人知道了這些,恐怕便不會驚異於王冕所取得的成就,而會認為他經過苦練得來的成功,是在情理之中吧!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是冰心老人的一首小詩。在此,我也要告訴大家,當面對別人的成功時,不要總是驚訝於別人的好運,而看不到這是他們在經歷的無數付出後所得到的情理之中的回報。

命運是公正的,一切看似意料之外的結果都應該在情理之中。只要認真努力,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收穫一個用鮮花和汗水鋪就的精彩旅程;只要勇於追求,我相信最終我們一定會的到勝利女神的垂青。

滿分作文 篇2

中國古語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現代作家林清玄說:“一個人面對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

由此可見,古今人的看法大致是相同的。如果思齊是我們成長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自省也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思齊與自省應該同在,幫助我們提升,幫助我們成長。

思齊是攀登理想之峰的階梯,自省是保障安全的扶手。

“仁“是他終其一生推崇的學說,學習是他不斷奮鬥的動力,教人是他從不厭倦的目標。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為什麼能夠走向學術的巔峰?是因為他善於學習,他以郯子、老聃等人為師,學習他們的長處;是因為他以辯日的兩小兒為鏡,發現自身學識的狹隘。正是因為他學而不厭的態度與反省自身不足的勇氣成就了他的輝煌。

思齊是到達成功之岸的船隻,自省是提供動力的引擎。

當大多數人還自詡“中央帝國”時,徐光啟已經意識到西洋科學的進步,他虛心向外國傳教士學習,潛心研究,最終翻譯了西洋的數學書《幾何原本》。因為他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因為他能意識到向西洋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他最終被譽為劃時代的中國近代科學先驅。他用西洋的進步彌補了中國的不足,因為他善於學習,能夠反省,所以為人民留下了一座光輝的科技文化豐碑。

思齊是飛躍荊棘之叢的翅膀,自省是支撐飛翔的風力。

浩瀚的宇宙留下了人類的足跡,渺茫的空間增添了鮮豔的色彩。“神州”系列、“嫦娥一號”……這些高科技的構造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努力能完成的`,也絕不是一個國家的科技力量能實現的。中國科技工作者正是從國外吸收精華,用其完善了自身的不足,因為他們能夠自省、思齊,所以中國才能在宇宙中跨出一小步,在國際上跨出一大步。

無論是個人的奮鬥史,還是民族的奮鬥史,都告訴我們應該在自己的世界裡開啟一扇窗,去發現學習他人的優點,更要在自己的世界裡豎一面鏡子,隨時反省自己的不足,思齊與反省應該同在。

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曾讓中國人吃了虧,這些印跡永遠鐫刻在了中國人奮鬥的歷史上,促使今人以謙虛的姿態、思齊和自省的精神態度走出了一條逐漸完善自身的路。它也將是後人永遠地借鑑。

滿分作文 篇3

老舍,我想對您說

先生,您還好嗎?大家都叫您的筆名,都稱您為老舍,也許是因為他們欣賞您的作品吧。但我更願意稱您為先生,因為我想對您說,我崇拜的,或是我所掛念的,不是您的作品,而是您這個人。

最早讀您的作品,是在國小,您生動幽默的筆調,深深進入了我的心。從此,我如飢似渴地拜讀您的作品:《駱駝祥子》、《馬褲先生》······很多故事的細節我至今記憶深刻。那一天,我來到您的故居丹柿小院,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走近您。那個小院好像不太規整,但走進書房,卻是十分的整齊。書桌上,還有您用過的毛筆,它們靜靜地躺在那兒,像是等待著主人的歸來。走出故居,房頂上的鳥兒嘰嘰喳喳,似乎只有它們才讀得懂這裡的故事。我從此更深入地走進了您的作品,走進了您的內心。

先生,我想對您說,您的語言是藝術。您的作品,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是居家過日子的事,窗外的景和漂泊的情。文裡文外,戲裡戲外,有正義的吶喊,有無助的守望,更有欣喜夾雜著心酸的掛念。但“它跳上桌來,在稿紙上印幾朵小梅花”這句又是那麼與眾不同。【評:舉例典型而生動】蘇軾雲:“平淡,乃絢爛之極也。”【評:引用精當】您的絢爛,寓於您的平凡,大智大慧如水一般澄澈。

先生,我想對您說,您的一生是藝術,凡是在文聯工作過的,沒有人不記得您。盛夏難耐,您邀友還家,奉上京味小吃,暢談古今中外,這是生活的藝術。您愛養菊,卻沒有陶潛那樣的孤僻,您賦予了菊花新的含義。雖是搬花腰痠背痛,亦有賞花幸福綿長。您的子女在您面前不聊文學,而是聊科學,談世界。您依舊是微笑,因為您知道,這是孩子們自己的選擇。這件事,是我在幾年前有幸和您兒子舒乙先生交流親耳所聞。舒乙先生還給我講了無數關於您的故事,千言萬語匯為兩個字:溫和。

山河破碎,子規啼血。先生,我想對您說,你的結局太悽慘。我知道,太平湖就在您的出生地旁,這是您書寫的最大的悲劇。那一夜,您徘徊於湖畔,想到昔日溫和的人今日如此發狂凶悍,您笑了,【評:應該是苦笑吧】笑得困惑。東方既白,您縱身一躍,永遠化作太平湖一尾墨色青魚。【評:老舍先生終於可以隨意暢遊了,比喻中隱含悲憤】

先生,我想對您說的,太多太多。淚珠與筆墨齊下,我無法用語言再去表達。世道變暖了,太平湖底還有那份徹骨寒涼嗎?您當年只是縱身一躍,而如今我的思念,依舊長路漫漫

滿分作文 篇4

題目: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論“聞雞起舞”(語文老師最愛學生寫關於勤奮的問題了)

開頭:“聞雞起舞”本意是隻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現指有志之士及時奮發,也常用來比喻勤奮的人。現在有很多人都認為這個觀點過時了,可我卻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做學問就是要勤奮。(通常老師喜歡喜歡愛勤奮的學生,分數自然很高。)

中間:勤奮是人的一種進取精神。我以前總是看不起那些很勤奮的人,總覺得他們苯,可是經歷了很多才發現我錯了(用一些感人的詞語容易感動老師),如果聰明不和勤奮結合在一起,是沒有用的。孔子的“韋編三絕”,董仲舒的“三年不出”,李密的“羊角掛書”(老師喜歡引經據典的文章)都說明了想要成功必須要勤奮。

勤奮是人的一種實幹精神。“學問是苦根上結出的甜果”作為學生的我們,自然是學習最重要,但想在學習上有所作為,不能靠語言,要真正去做,要付出行動。(老師就愛這種話)

勤奮是人的一種毅力和執著。勤奮一時不難,但勤奮一世並不易。徐特立的一句話說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當付出得不夠時,收穫的自然不會多。我認為,勤奮也是對人的毅力和執著的考驗(發表一些這樣的觀點,會討老師喜歡),只有具備了這些,才可真正的稱為勤奮。

結尾: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讓我們發揚“聞雞起舞”的精神,用進取、實幹、毅力和執著去創造勤奮走向成功!(結尾發感慨,老師也很喜歡哦。)

滿分作文 篇5

陽光透過樹林,照在我的臉上,此時的我正在回憶著那書店,那奶茶,那老人

哼,你懂什麼,我不想再做您兒子了。說著,我便摔門而出,留下媽媽愣在原地。

天氣並不好,狂風呼嘯著。出門時太急,我只穿著一件薄薄的外套,不免感覺有點冷。天空灰濛濛的,隨時都有可能會下雨。街上的行人很少,他們都裹著厚厚的大衣趕路。風抽打著路旁的樹,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似乎在哭訴和我一樣的悲傷,令我此時的心情更加的低落。

一滴,兩滴開始有雨滴打在我的身上,我著急起來,忙躲進了路邊的一座老屋的屋簷下,忍不住抱怨道:我今天怎麼就這麼倒黴呀,一出來就下雨。

這時,我身後的門開了,一位老奶奶走了出來,她慈祥地對我說:進來吧,屋裡暖和一些。這時,我才注意到,這是一家書店。老奶奶讓我坐在座位上,轉身走進另一個房間。我仔細打量了這家書店,它並不大,卻讓人感覺很溫馨,比起那些大而明亮的書店,更有家的感覺。老奶奶給我端來一杯熱茶。孩子,外面一定很冷吧,你看你,臉都凍得發青了。快,把這個喝了,免得感冒了。奶奶,今天我出門太急了,沒帶錢。奶奶笑了,溫柔地對我說道:傻孩子,我又不收你錢,你怕什麼?我一時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我把剛才和媽媽吵架的全部告訴了奶奶,奶奶似乎有些生氣了:你媽媽辛辛苦苦的把你養大成人,你並沒有想要感謝她,而對於陌生人的一杯茶,你卻感激不盡了?一語驚醒夢中人。奶奶的話讓我既慚愧又難受,匆匆跟奶奶道別回家了。遠遠地,便看見媽媽站在家門口焦急地等待著,我一下子撲到她的懷裡,並把剛才的一切告訴她。後來,當我們再去找老奶奶時,那家書店已被拆掉了。

我只記得那書店,那奶茶,那老人

滿分作文 篇6

不願,在困難中就此倒下;

不忍,在艱苦中就此放棄;

不想,在一切中就此跟隨。

即使困難將之,即使樹倒枝折,也只願跟隨自己,我心依舊。

悲傷·隨從塞外寒風呼嘯著。

手拿聖旨,她毅然踏進了這片了無人煙之地。背井離鄉,她悲痛,但她不會改變。她不願像其他女子一樣,為了自己一時的享受,而毀了他人一生的幸福。但,她卻願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來換取國泰民安。

就算塞外孤寂冷清,就算沒有日思夜想的親人,她的心也依舊如此,只願跟隨她自己。

灑脫·隨從

他是一個堅持者,一旦決定,便不再聽從別人的勸阻,依舊走上隱居之路。

撇開那些功名利祿,遠離那些爾虞我詐,丟下那些豪華奢靡。對於這些不真的一切,他寧願一人在此生活,生活得清閒而又心情愉悅。

但世人不解,認他消極,他卻毫不在乎,依舊跟隨自己最初的意願,不曾改變。

一位偉大的詩人,竟手握鋤頭在此耕作。即使所有人都誤會他,即使後人都不解他。他只知道,他心依舊,跟隨自己。

離逝·隨從

汨羅江中靜靜地守護著他的靈魂,不曾離去。

“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他憤然表達出自己的信仰,卻受到了眾人的讒言中傷,他是一個偉大的人,卻因此而淪為一個落魄詩人。他早已不顧眾人之言語,依舊堅持跟隨自己,不願屈服。

他抱著這一信念,依毅然抱石沉入汨羅江,雖受到眾人指責,但他仍舊跟隨自己。他與他的愛國之情以及他的信念,一同沉入了汨羅江中,但他心依舊。

即使受到眾人的不滿,即使淪為落魄詩人,即使有因不願做亡國奴而跳下汨羅江的行為,他也依舊隨從,他心依舊。

秋風乍起,黃葉飄落,回首望去,有多少人如他們般堅定不移?又有多少人像他們擁有“樹倒枝折,我心依舊”的信念?而他們,毅然跟隨自己,永遠。

滿分作文 篇7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出錯的時候。

出錯時,愚者怨天尤人,將錯誤視作生命的天敵,在陰沉昏暗的世界跋涉。出錯時,智者沉著思考,將錯誤視作生命的轉機,在明亮廣闊的天空翱翔。出錯時,我願做一位智者。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因某些原因出錯,導致走向不同的道路。在人生有無數個十字路口,而無數次的選擇往往都是基於某次出錯。倘若我們從不出錯,所走的人生道路將一帆風順,直達終點——“死亡”。那麼,我麼的生活將是多麼無趣。沒有站在十字路口前的迷茫,人生將錯失很多。

因某次出錯而偶遇的人,總在我們的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乃至重要的位置;因某次出錯,偶遇的事往往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變得舉足輕重。我們將偶遇的人、偶遇的事稱作上帝的旨意,叫作“緣分”。而追尋那本質,何嘗不是因為“出錯”?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看似正確的事成了出錯的結果,反之,看似錯誤的結果卻成了正確的。從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再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科學家們在出錯中不斷嘗試,不斷髮現。“德先生”和“賽先生”在社會鉅變之時,曾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言論,然而如今卻成了我們發展的目標。出錯孕育著蛻變,出錯蘊含著發展。這是因為變是世界的主旋律,萬物都因時間而變化,所以錯誤和正確並不是絕對的。若無當年的錯誤,又何來今天的正確?

因此,我們應該敢於面對出錯,笑對人生的出錯。我們渴望自由、舒坦,因而總會埋怨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我們追求完美,因而總會抱怨生活中的種種出錯。但是,“自由”與“活著”有一段距離,“生存”與挺著胸脯“生活”又有一段距離。若我們只追求活著,我們可以不出錯,因為我們不用做任何事,只需要保持呼吸。但若我們想要挺胸抬頭地生活,我們不可能不出錯,並會在一次次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後踏上一個個新臺階。因此,樂觀面對生活,將種種出錯視作人生的一次次歷練,你的世界會因此而美麗!

如果沒有錯誤,我們將經不起風雨,不能理解生命的珍貴與多彩、世間萬物的美麗和繽紛。

錯誤並不醜陋,出錯也不可怕。醜陋的是沒有正視錯誤,可怕的是出錯而不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