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春節》記敘文作文錦集七篇

作文 閱讀(3.1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記敘文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春節》記敘文作文錦集七篇

《春節》記敘文作文 篇1

伴隨著春的氣息,20xx年12月31日晚12點那一聲鐘響,告訴世界:新年到了!

在中國,這個充滿傳統文化的國度,迎來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春節!以往的春節我和大家過的一樣,走親訪友,拜年送禮,但這個春節,我卻過得與眾不同,因為我和小雪一起過了春節。

在大年初久那天,天空就陰沉沉的,果然,晚上便飄起了小雪。不知國小什麼時候變成了大雪,不知小雪是否真的下了一夜?我只知道早上起來時看到了一個雪白的世界。

到處是無暇的白色,大樹、房子、大地……都收下了雪花送給他們個大禮。滿世界都是白茫茫的!這時我想起了唐朝大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前面四句詩:“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雪花千姿百態。有時像一位聖潔的天使,邁著輕盈的步伐悄無聲息地來到我們生邊;有時又如一個個優雅的少女,在風兒的合作下,跳著優美的.舞蹈,一會兒在空中打轉,一會兒做出一個個高難度動作,時快時慢,時高時低,讓人眼花繚亂。有時又像淘氣的小男孩,橫衝直撞,撞了玻璃,又撞門,真是個淘氣包。

雪花不知疲倦的下著。慢慢的大起來,像一朵朵棉花。看,路上的人累累的撐著傘,艱難的走在路上,雪花也不手下留情,不過一會兒,行人的身上,傘上散滿了雪花,簡直就像個活“雪人”。

到了下午,淘氣的雪花終於停下了腳步。我看著這茫茫的世界。不由發出讚歎:“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這滿世界的“梨花”陪伴我度過了春節的尾聲,這個春節與眾不同!

《春節》記敘文作文 篇2

春節快到了,我們全家進行大掃除,媽媽把大掃除的東西都準備齊全了。我一看,除了笤帚、拖布、吸塵器外刷馬桶的、擦瓷磚的、各種洗滌劑,還真夠專業的。隨後,我們就開始分工。

首先,由爸爸把室內外用吸塵器吸一遍,然後再由媽媽開始做細緻清掃。我興致勃勃地等待著我的`工作,因為我剛放寒假就想好計劃了:一定要幫媽媽做家務事的,這下好了,機會終於來了!媽媽讓我把她刷好的地方用水衝淨,然後再由乾淨的抹布擦乾,聽到分工後我就開始躍躍欲試了。

分工完畢,我們就開始行動。只見爸爸拿著吸塵器上上下下非常敏捷地吸著室內的各個角落,沒有多少時間整個屋子就吸乾淨了。然後媽媽就細緻地清掃起來,她先用鋼絲球把瓷磚一塊兒塊兒擦淨,然後又用馬桶刷把馬桶刷乾淨,眼看著媽媽的工作就要完成了。我這邊還是插不上手,我非常著急,便問媽媽我什麼時候開始幹我的活。媽媽笑著說:“我差點兒把你這小人兒給忘了,你現在就可以開始你的工作了。”聽了媽媽的話我開始興奮地開始了我的工作。我先用小盆兒接滿了水,把媽媽刷好的地方用水衝淨,然後再用乾淨的抹布擦乾。這工作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真是非常累,媽媽看出我的神情就讓我去歇歇,但我看到媽媽的辛勞,我還是繼續幹了下去。用了大半天的工夫終於把家打掃乾淨了。看著明亮的瓷磚兒,清清亮亮的馬桶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這裡也有我的勞動成果。

通過這次勞動,我才真正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苦。我想等到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不僅要對他們說:“新年好”,還要對他們發自肺腑地說一句:“你們辛苦了,謝謝爸爸媽媽!”

《春節》記敘文作文 篇3

徐州這邊過春節的事,那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們喜歡把過春節說成是“過年”,而且是“紅紅火火過大年”。

“買年貨”是最最重要的。每到過年,媽媽都會把家裡的大冰箱塞得滿滿的,雞、魚、肉、蛋、蔬菜、水果應有盡有,我們徐州人過年講究年年有餘,準備食品那是多多益善。另外就是要給全家人添置新衣,當然購買春聯、鞭炮等喜慶物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塵”,其實就是“大掃除”。媽媽會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打掃衛生,把家裡裡裡外外、從上到下,全部擦洗一遍,而我一有時間就被抓去幫忙,每次都把我累得腰痠腿疼!媽媽說,這就叫辭舊迎新。哎!

貼“春聯”和貼“福”字這兩個活也是我的,得大年七年級一大早就貼上。“福”字還得倒著貼,意思是“福到了”。屋裡屋外、門上牆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福”字,顯得非常是喜慶,寄託了我們徐州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放鞭炮”和“拜年”是我最最喜歡的了。響炮、花炮,長的、短的,別人不敢放的我都敢放。拜年!那是為了賺“壓歲錢”,每年這時候我都是滿載而歸!特“爽”!

說到“守歲”,那我可就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了,一過了十二點,就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早把自己說過的話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最後就到了元宵節。吃元宵(我們徐州人叫吃“湯圓”,是團圓的意思)、點花燈、猜燈謎是我們徐州的習俗。我的書櫃裡有一個用面做的“老鼠燈”,是小時候帶我的保姆奶奶給我做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真是神奇極了!

過完了元宵節,春節才算真正過完了。而每年的這時,我都是意猶未盡,真恨不得再重來一遍,沒有辦法,只好掰著手指頭盼著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春節》記敘文作文 篇4

以前的春節,都是在奶奶家過的。爺爺、奶奶每當在這時,都忙東忙西。爸爸怕爺爺、奶奶忙出病來,就想了個好辦法——把爺爺、奶奶接到家裡過年。

新年裡的這一天,我們大家可忙壞了。又是洗碗又是洗菜,一會宰雞一會殺羊,忙的不亦樂乎!我們小孩子什麼也不會,就東張張西望望,看到了鯉魚在大鍋裡洗著熱水澡,水果在果盤裡晒太陽,大米在電飯煲裡做桑拿,閒著沒事的瓜子在盤子裡打架……

大家正幹得火熱朝天的時候,鞭炮弟弟也來湊熱鬧,弄得院子裡乒乓亂響。啊!爺爺、奶奶來了,我趕緊向她們拜年,並且討要紅包,爺爺把一個最大的錢包給了我,我高高興興的說:“爺爺真大方,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說完,我便拿著紅包跑回屋裡數錢了。作文

吃放時間到了,我高高興興的來到了飯桌前,看著這些美味佳餚,我早已垂涎三尺了。我暗想:呵呵,美食呀,我等你好久了,快到我肚裡來吧!我拿起飯碗,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米粒與飯菜不時的從碗裡掉到衣服上,從衣服上掉到地下。爺爺說:“看你那吃相,好像3天沒吃飯似的。”我嘻嘻的笑了。

午飯後,爸爸與爺爺喝的'醉醺醺的,倒下便睡。這時,可是我們小孩子的天下了,無憂無慮,無拘無束,想幹嘛幹嘛。我們想剛放青的小馬駒一樣,田野裡奔跑開心極了。作文

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爺爺、奶奶也要走了,我坐在椅子上想:這個春節真特別,過年我一定還讓爺爺、奶奶到我家過年!

《春節》記敘文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每個地方都非常熱鬧,我們家鄉也不例外。

我的家鄉在潮汕揭陽。那裡每到除夕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大清掃一遍,把家裡的椅子呀、床呀、等等傢俱搬到門口洗一遍然後到太陽底下晒。鐵門都要圖上新的一層油漆。家家的子女不管什麼都要從外地趕回家過年團聚。

到了除夕時,人們早早地洗好了澡穿了新衣服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這裡面雞鴨是不可少的,菜都非常豐盛,其中小孩最喜歡吃雞柳了。吃完飯後男孩子們都各自玩去了。到比較寬大的地方放鞭炮去了,女孩子玩煙花。

正月七年級,大人穿著新衣服去親戚家拜年去了,小孩也跟著去了。每到這時候小孩子們都非常開心,因為都能領到大紅包。老人呆在家裡等著其他親戚來拜年。大街上都是鞭炮聲與小孩的歡呼。

正月初八是老人最開心的`日子了。每到初八初九家家的男人都要去迎財神,男人抬財神,13、14歲的小男孩那彩旗,後面一堆鑼鼓聲迎來,走到每個街道去報平安。正是這樣初八初九兩天都會有一個戲團的人來為每個人演潮劇,這種老人最愛看了。戲團後總會有一堆賣燒烤與零食等等的來擺攤,小孩子們都會向大人們要錢買彎曲或零食吃。

到了初十,大人們都要回去工作了,只留下老人與小孩。就這樣,熱鬧的春節結束了。

《春節》記敘文作文 篇6

春節有非常多讓人高興的事情。最讓我高興難忘的就是我與弟弟去樓下放鞭炮。

記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吃完團圓飯,我與弟弟像飛一樣地跑了下去,到了小花園中,我們就琢磨著怎樣更好玩。終於,我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弟弟用一根鐵棒將土挖開,然後,我將一個點燃的“地雷”放了進去,。然後,我們就躲到一棵大樹後面,還沒等我們藏好,就只聽見後面“嘭!”的一聲巨響,我與弟弟身上都有是泥土,我們先是嚇得一怔,然後被彼此的'模樣樂地“哈哈”大笑。我拿著九龍珠揮來揮去,在空地上奔跑,九龍珠像一朵朵正在飛翔地浦公英。就這樣一次,兩次,三次……,一直到我們手中的炮放完,而我們也變成“泥娃娃”了,才停下來。接著,我們又放了沖天炮,地老鼠炮……。我們最喜歡的是地老鼠炮,它飛出去的時候還“吱吱”地發出聲響。就像是在說:“我要上天!我要上天?!”可愛又淘氣。

在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之際,爸爸放起了大禮花,在天空上猶如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看那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色中像一朵朵鮮花競相綻放,我與弟弟都興奮得在那裡歡呼起來……

春節,是孩子們玩的日子,還是大人們訪親探友的日子。媽媽帶著我們走東家、竄西家,與親朋好友渡過了不少美好的時光。

春節,多麼令人難忘啊!

《春節》記敘文作文 篇7

相傳,在古代有一種凶猛的野獸,生活在深山老林裡,叫做“年”。這種野獸每過365天的黑夜就要從山裡竄出來,危害人間。人們都很害怕,於是這天晚上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不睡,一起在桌子前吃團圓飯,而且這頓飯特別豐盛。慢慢的,人們在於它搏鬥中,發現這種野獸怕火光和巨大的聲響。於是每到大年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外面燃放鞭炮和煙花,以驅趕野獸。“年”被鞭炮和火光嚇走後,人們又怕它再回來,一家老小就整夜不睡,圍著一張桌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春節的傳統習俗:放鞭炮、煙花和守夜吃團圓飯。

過春節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習俗:貼春節對聯。貼春節對聯也是有來歷的。

春節對聯,古代稱“桃符”。在東漢王充《論衡定鬼篇》中,神荼、鬱壘是住在桃樹上管鬼的神,一發現惡鬼就把他們扔給老虎吃掉,所以人們認為鬼怕神荼、鬱壘,也怕桃樹,人們就把“桃符”掛在大門旁邊,以起到驅鬼的作用。

過年還要吃餃子和年糕,它們是從哪來的`呢?

從前,有一個昏庸的皇帝聽說“人若吃百樣飯,就能長生不老”,於是下令各地尋找巧手的廚師。不久,各地被選中的廚師,陸陸續續來到了北京參加篩選,蘇巧生因為自己高超的藝技,被選中了。有一天早上,蘇巧生髮現自己已經為由皇帝做了99頓飯,還差一頓飯就可以離開北京回到故鄉去了,就很高興。可是,就在做飯的時候,發現不知道該做什麼了,他又氣又怕,既想逃跑,又想毒死這個狗皇帝。突然,他瞥見菜板上還剩下一些羊肉和菜,就把它們剁碎了,胡亂加了些調料,用麵包成了許多小角角,下到開水鍋裡煮熟後,就端給皇帝吃了。他正躲在廚房裡等死,沒想到皇帝跑到廚房裡問他:“就今天這頓飯最好吃,這是什麼呀?”蘇巧生隨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的食品扁食。”蘇巧生做完100頓飯後,皇帝還不讓他走,他特別生氣,就半夜跳牆逃走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過春節就包這種“扁食”,慢慢的,就形成了餃子。

年糕是源於春秋時期吳國的丞相伍子胥。有一次在宴會上,皇帝問怎樣能保護首都,大臣們都建議用高牆把城市圍起來,這樣敵人久攻不進來了,皇帝非常贊同,就命伍子胥承辦此事。高牆修好以後,伍子胥找來隨從吩咐他:“這座高牆能保護首都,可是敵人若圍而不打,城中百姓就要捱餓,我如果被彈劾賜死,缺糧時,你就挖牆三尺取糧。”隨從也沒在意,以為伍子胥喝醉了。皇帝駕崩以後,夫差即位,聽信讒言,賜伍子胥自刎。越國來攻打吳國,看見高牆,就圍而不打,城中缺糧,百姓哭聲連片,隨從這時想起伍子胥說的話,就帶領百姓挖牆三尺,發現城磚都是用糯米粉做得,這些糯米粉救了百姓的命。於是,每年人們都用糯米粉做“板磚”,用來紀念伍子胥,這就是年糕的來歷。

過年的年夜飯上,必定有“魚”這道菜,這有幾個原因:一是象徵“年年有餘”;二是因為它比起豬、羊等較便宜;三是因為它比較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