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熱門】家鄉的清明節作文

作文 閱讀(2.14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清明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家鄉的清明節作文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 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是滁州,在清明節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可以看見已經燃放了的香。

清明那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家人來到了墓園。我懷著一顆對老太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老太骨灰盒的櫃子前,慢慢開啟櫃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老太安詳的笑著,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她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跪了下去,對老太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外婆她們眼中還噙著淚水。爸爸媽媽姐姐等人給老太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和姐姐、表哥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裡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老太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燒完紙錢,家長們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第二單元民風民俗的作文: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我們放假三天,爸爸帶我們回趟老家,短短離家兩個月的時間,家鄉的變化真大啊,柳葉爬滿樹枝,桃花開滿樹杈,空氣裡到處都瀰漫著春天的氣息和香味,麥苗在茁壯成長。風柔了,天暖啦,我感覺到了春天向我們走來。

我們這清明節的風俗,去祭拜祖先,為祖先添墳。

我同爺爺他們一起來到祖先的墳前,拿出爺爺帶來的冥幣等擺放在墳前點燃,然後默默祈禱著:希望先人能保佑家庭幸福閤家歡樂。我們給祖先磕了幾個頭。這時爺爺爸爸等拿起鐵鍬給祖先們添土圓墳..........

一個天國裡,是他們對我們的保護,這個世界裡,是我們對他們的祈禱。下一個清明節,我還來!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2

又到了清明節,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上墳,祭拜祈福。

我們家族人多,有六十多人。上墳那天,一大早我就跟著爸爸、大爹、大姑們一起去墳地拔雜草、砍雜樹、填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從生的墳地打掃得乾乾淨淨。

回家吃過午飯,大人們又忙開了,準備好祭品,張羅著去墳地祭拜。我們坐著車,拉著祭品不到三十分鐘就到了墳地。

一到墳地,大家七腳八手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大人們殺公雞祭過山神後,有的殺雞,有的修老墳,有的煮飯,我們小孩子也沒閒著,幫著大人們打水、撿菜、洗菜。忙活整理順當,飯菜熟了,墳修補完了,祭拜儀式正式開始了。按族人輩份大小,最年長的手端裝滿祭品(有飯、菜、肉、煙、酒、糖、茶、水、水果、糕點等)的篩子,頭戴草帽,按墳頭年早輩份一個接一個的祭灑祭品、壓紙、燒香,跪拜祈福,嘴裡不停的念著保佑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健康平安、幸福等祝語。我們按輩份大小照樣依次祈福跪拜完了。開始放鞭炮煙花,在墳地邊平地上擺開香噴噴的飯菜,大家圍坐一起吃,家鄉的清明節又熱鬧又快樂。

吃飯間,爸爸對我說,孩子,過去我們上墳走路都要一個多小時,東西全靠人背,到了墳地滿身是汗,可累啊!現在黨的政策好,公路修通了,水渠修好了,東西不用背全都用車拉,方便快捷,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過多了,你們也很幸福啊。聽了爸爸的話,我也感到現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了,對農村政策更好,幫扶救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村寨寨通電通路,家家戶戶建起了新瓦房,城鄉孩子讀書免費,人們生活一天比一天過得幸福快樂。

今天,天上不時下著小雨點,好像老天在清明節也對無數先輩英烈們緬懷掉淚。我耳邊又好像聽見老師在講話:“同學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的不容易啊,是無數先輩、英烈、共產黨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要愛護、要發揚,要更加努力奮進。”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在高興愉快之餘又感到沉重,久久不能平息。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3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麼,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裡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後,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當聖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為皇上要殺他,於是乘天黑,揹著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裡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於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裡,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屍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後也後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夠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4

清明節是我邦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從我記事開端,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齊家人皆會帶上祭奠品去“拜山”。可能很多敵人對“拜山”一詞並不懂得。爾給大家說明一下,二廣人(廣西、廣東)通常把清明節掃墓上墳稱為“拜山”,因為,陳時兩廣人的墓園通常都在山上,因而,在廣西,清明節上墳掃墓就稱之為“拜山”。

廣西己的宗族觀點比較沉,也比擬傳統,廣西人把“拜山”望作一年中十分主要的節日,預備“拜山”用品猶如準備春節年貨一樣穩重。聽爸爸說,至昔,廣西許多處所,尤其在鄉村,良多野庭在“拜山”的時候要扛著小豬,帶著鵝肉往拜山。鄉市面由於沒那麼便利購到小豬之種的祭品,於是商家就籌備了廣西的特產“巴馬小臭豬”(烤乳豬)去取代。清明節的祭品為什麼偏抉擇“烤乳豬”,“燒鵝肉”呢?篩選烤乳豬息為祭品,有“銅皮赤壯”的寄意,就是盼望逝世的先人可能保佑子孫健康安全。燒鵝則果替鵝有髻棄後繼有我之意。除此之外,祭品裡比較廣泛的有“生菜包”跟“五色糯米飯”。

廣西人“拜山”的程式並不算特別,通常上午一家人浩浩大蕩就動身了,趕在午飯前祭掃結束。廣西大區域性地域,要在祖先的宅兆焚抬鞭炮,建整、打掃祖墳,晃放祭品,燃香燒紙祈禱,有的則是全家人墳前叩拜。祭掃完畢後,要在墳頭壓上紙錢或元寶串(俗稱“掛紙”),最後再一次燃放鞭炮,告訴祖先,子孫們要歸去了。把祭品整理伏來,全家聚餐時再拿沒來分享,意為“祖先享受祭品後的賜福”,子孫吃後能夠得到祖先的保佑和祝願。當初倡導文化祭掃,有的家庭除了帶祭品,就不再置鞭炮、燒紙錢了,與而代之的是一束束漂亮的紅菊花、黃菊花。

至於祭掃的時光在廣西也頗有講求有所謂“新喪頭年不功社(春社日)二年不外清,三年在正清(選正清明日)”之說,第四年當前就不管了。

不愧是咱們中華官族的傳統節日啊是那麼有意思,是這麼乏味,又有運動,又有學識,還有好餚,比東方的節日有趣多。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5

我的家鄉在湖北的一個小鎮裡,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清明粿。“清”同“青”諧音,所以清明粿是青色的。勤快的婦女們早早地去田間採來野艾草,搓出墨綠的汁水來,將糯米和粳米磨成粉,調水揉成團,摻進艾草汁,原來潔白如雪的米粉團就變成了墨綠色的青糰子。米粉團極富彈性,經過婦女們的巧手揉捏,成了一個個圓圓的小球,再用大拇指按幾下,又變成一個個碗狀,再加入餡料,便包成了清明粿。

說到清明粿的餡料,那是極其講究的。必須挑最嫩的春筍,最新鮮的豬肉,剛醃製好的醃菜,再加上豆腐乾,全都切成末,用新鮮的豬油炒起來。這樣美味的餡,大人小孩都喜歡。大人們忙著包清明粿,我們小孩子便在邊上玩耍,玩累了,時不時跑來用筷子偷偷夾兩口餡吃。那味兒好鮮啊,鮮得你舌頭都要掉了。包好的清明粿更是美味,一大家人早、中、晚都不用做飯,連著吃清明粿也不會膩。往往清明節還沒到,清明粿就被吃光了,於是人們又要忙著磨粉重包了。

除了清明粿之外,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掃墓了。

到了清明節這天,在外的遊子都要趕回家鄉掃墓。掃墓也很講究,除了要準備蠟燭、香、紙錢之外,還要準備魚、豬肉、雞、清明粿、米飯、酒等食物。掃墓之前,魚、豬肉、雞要放在鍋中用水煮一煮,等到鍋中水開了,“咕嘟咕嘟”冒著騰騰霧氣,就可以了。那霧氣用我們這邊的方言叫“嘯”,音同“孝”,寓意著請祖先領受我們的孝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前後往往伴隨著綿綿春雨,更增添了幾分節日的氣氛,寄託了人們對祖先的懷念之情,體現了人們對家庭傳統的傳承。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6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每年的4月5日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了。清明節是為了祭拜先人所特定的日子。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去掃墓,而且一般只吃冷食,不能有煙火。除了這些活動以外,最有趣的便是吃清明果了。

清明果的外形很多樣化,有的像一座有三個頭的小山,而有的卻只是圓圓的一個團。清明果也被叫作“青果”,顧名思義,那便是因為它的外皮是綠色的了,這也是它與其他自制糕點不同的地方了。如何讓那白白的米粉變成綠色的呢?原因就在它的米粉被加進了一些艾葉。將從市場買來的艾葉搗爛在融入米粉中,就大功告成了。

要說做清明果,我可就是個高手了。先將那綠綠的米粉分成幾大份,再將那幾大份搓成寬約兩釐米的長條,然後拿出其中一條,估計好一個清明果外皮的分量,用刀在長條上每隔一段距離切一個口子,已作標號。然後就簡單了,根據剛才的標號,擰下一段距離的米粉,搓成小團,用大拇指向中間按下,做成一隻“小碗”,以便等會兒放餡料。做完了這些,最後就是放餡料。只有配上鮮美的餡料,清明果才能真正美味好吃。不過你別小看了這些餡料,做起來也可講究了。

清明果的餡料一般有兩種,一是豆沙,二是美味的肉炒豆腐。做豆沙餡比較費力。先把豆子放鍋裡煮爛,再將它放進一個大盆裡,放進適量的糖,找來一根乾淨的木棒,使勁地剁,那熟透了的豆子便被碾開,慢慢地那豆子就成了美味新鮮的餡兒。幹著活兒,必須要手力大的人來,那大盆的豆子可不是那麼容易被碾爛的,必須剁上一個下午才行。而豆腐餡只要將豆腐切成小塊和肉.鹹菜一起翻炒,香噴噴、熱騰騰的豆腐餡就做好了。最後只要將餡放進準備好的米粉裡,捏好,再放進鍋裡蒸熟,就完工了。

隨著一股熱氣的冒出,清明果蒸好了。我捏起其中一個放進嘴裡,嗯~~軟軟的米粉加上鮮美的餡兒,真算是天下美味了!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7

清明節的前一天,父親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

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就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我們還買了很多鞭炮,買好了東西我們就去吃午飯。

吃過午飯我們回到了村子父親把紙錢一張一張的訊開,奶奶和姑奶用籮筐把串錢全抖開,裝在了竹籃子裡,我跑過去看了一眼可真多啊!

我們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鄉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上面一搖一晃的就像一隻鴨子在跳舞。我們終於走到了墳墓前。

父親拿了綵帶一樣的東西出來,掛在墳墓上,父親把各種各樣的紙錢堆在一起就像一座小山系的。弟弟把火點燃了,那煙冉冉上升。我們看著一張張紙錢快要燒完了。我們就嗑了三個響頭,姑奶說:“這時只要在心裡許願,就一定會實現。”我在心裡默默許願要好好讀書,越來越聰明。

然後父親把鞭炮掛在樹枝上,點燃了、霹靂劈啪,煙花五彩繽紛的在空中散開就像仙女一樣在空中飛舞。我們又來到了另外一座山上,來的墳墓前,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父親叫我快拿綵帶一樣的東西,掛在上面。

父親把那一堆堆紙錢點燃了,我們急忙做完了。還是照樣嗑了三個響頭,我還是在心裡默默許願,這次我想讓自己越來越漂亮。然後看著弟弟也在默默的唸叨,大概也是在想讓自己學習有進步吧!

父親走過來說:“清明節是我們後輩紀念祖先,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傳統的節日。”

這一天下來我忙的既開心又累。在一串串的鞭炮聲中我們做完了清明。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繁,路下行人慾斷魂……”工夫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弔唁已逝的親人。

往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由於我們一家人要一同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覺得心境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由於這是 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麼快樂,也許是去掃墓的緣由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裡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我們離開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四周四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仿 佛懂得掃墓人的心境似的沒有活力。

我們先把墳墓的四周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番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唸唸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裡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 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喜,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初,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由於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裡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獵奇地問:“爺爺,為什 麼要這樣呢?”爺爺說:“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同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樣會和我們在一同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搖頭……最初爸爸再反省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境十分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祖先的思念日,也是家庭聚會,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時機。

往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9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麼,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裡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解到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後,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聖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誤以為皇上要殺他,於是乘天黑,揹著八旬老母躲進深山老林裡面。皇上派人找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於是想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裡,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屍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後也後悔不已,為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許多年,習俗保留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吟誦著杜牧的清明古詩,我便想起了家鄉的清明節。

星期六,爸爸一大早就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裡,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

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惹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裡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

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得起父母”

最後,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把酒倒到小茶杯裡,然後倒到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著爸爸的“清明果”體味著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這裡過節總有自己的特色。

現在我就給大家說說我們這裡過清明節吃的兩種特色食品—鬆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吧。臨近清明時,家家戶戶都去山上砍松枝,揹回家裡,用刀把粗糙的老松樹皮輕輕削去,再用手把裡層新鮮的松樹皮剝下來,晒它個三五天。松樹皮晒乾後,又將它放在罐子裡,再放入適量的水和柴灰,把蓋子蓋上,用火將松樹皮煮熟,這時候松樹皮已經變成紅色的了-煮鬆皮是做鬆皮子粑粑的一大主料。(聽外婆說,罐子裡的灰要好,木匠師傅做木材時推出的刨花就不行,如果把刨花燒成的灰放到松樹皮裡,既不能把鬆皮很快煮熟,也不能使鬆皮變紅,做成的粑粑也不會好吃。)鬆皮煮熟後,又將它從罐子裡倒出來,進行清洗,直到沒有任何灰燼為止,然後把它舂細,待用。做鬆皮粑粑的另一大主料是糯米。將糯米提前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去推磨,將糯米磨成粉,拿到家中將米麵和舂細的鬆皮混合揉成一團面,混合時要加點水,這樣麵粉和鬆皮才能融為一體,還要放適當的鹽,這樣煎出的粑粑才有鹽有味。鬆皮子粑粑的煎法和煎一般粑粑的方法一樣,揪出一團面,捏成一個個圓餅樣的小粑粑,油辣後放入鍋裡,不一會兒,香甜美味的鬆皮子粑粑就煎熟了。

那清香的味道,很遠就能聞著,讓人垂涎欲滴,讓人越吃越愛吃。除了鬆皮子粑粑,我們這裡有名的還有茴香粑粑。顧名思義,茴香粑粑便是以糯米麵和切細的茴香為主料做成的粑粑,茴香粑粑也很好吃,但我還是喜歡鬆皮子粑粑那清香宜人的味道。

我們這裡過清明節,其它習俗與別的地方大同小異,我就不說了,只是不知道看了我的文章,你是否想嚐嚐我們的鬆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呢?如果想吃,就來和我們過清明節吧。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2

清明節期間,我和爸爸媽媽從南寧一起回老家富川朝東去祭拜祖先。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來到田野上,只看見綠草如茵,家鄉的空氣裡到處都瀰漫著春天的氣息,殘冬的痕跡一掃而光,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追求著鮮豔與俏麗,到處繁花似錦,好似一幅美麗生動的畫面。咱們一邊踏著綿軟的泥土,感受大地那獨特的氣息,我好像感覺到了春天婀娜多姿的俊俏姑娘在向咱們走進。

按照當地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香火、大公雞、鞭炮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我和爸爸他們一起先來到爺爺的墳前,爸爸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祭品,先上香,然後燒紙錢,爸爸在向爺爺祈禱著,我也默默祈禱著:爺爺,希望您能保佑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我的學習進步,全家幸福。爺爺,您聽見了我的心聲了嗎?

我的眼睛一片朦朧,最後,咱們磕了幾個頭要去奶奶那邊了,我有些捨不得:爺爺是很早以前就去世了,雖然我沒有見過他,但是我從他的照片能看出他是一位慈祥和善良的老人。接著咱們又去祭拜了奶奶,奶奶是在我出生後一個月就去世了,我也是從看奶奶的照片知道奶奶的模樣,奶奶是一位非常和藹可親的老人。我給奶奶磕了幾個頭,心裡在祈禱:奶奶,您要保佑咱們全家平平安安,我快樂成長。最後燒完祭品,咱們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默默地離開了墓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寫的沒錯,雖然今天晴空萬里,鳥語花香,但在懷念逝去的親人們時,咱們的心情是悲傷的,那陣陣和風在咱們的眼裡,也是漫天的風雨。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3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佇立在烈士們的墳前,我用鮮花和真情祭奠著烈士們的英靈,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裡默默的說:“安息吧!烈士們,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壯志豪情!”想到這裡,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那扣人心絃的旋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

面對你們,我怎能不肅然起敬?在民族危亡之際,是你們用血肉之軀,去喚醒中國人民那憤怒的火焰;是你們用灼熱的鮮血,來呼喚起中華民族的反抗;是你們用那不屈的精神,築起一道新的“萬里長城”。你們倒下,但千千萬萬個不願做奴隸的人又站起來。面對鬼子們的嚴刑拷打,你們毫不變色;面對著劊子手們高官厚祿的誘惑,你們毫不動心;直到與日本侵略者鬥爭到最後一刻,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為人民的解放,你們和法國那些英勇無畏的巴黎公社戰士們一樣,為弘揚共產主義信仰和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你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英勇就義,真可謂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你們的精神與江河共存!我們敬仰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因為有你們這些無數的英雄們,有你們的崇高,有你們的無私,才有我們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祖國的繁榮昌盛!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沒有你們,便沒有新中國的繁榮昌盛!沒有你們,便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永記史冊,青史留名!

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是出生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報答祖國呢?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甫的這首《清明》千古傳唱。不過於我家鄉來說,我記憶中的清明節大多是涼爽天氣,並不下雨的。過了那一天,蜀地的天氣才擺脫了冬的影子,開始逐漸轉熱起來。

蜀地的清明節有許多講究。我的家鄉是個小城,四面環山。城裡的人大多是從山上下來住的,祖墳大都在山上,死了的人也陸續在山上掩埋。所以清明時節,大家都忙著往山上趕。那山不高,步行也是可以去的,但為了圖方便,也有人坐車去。不過相同的是,你定可以看到大家都提拉著酒、水果或者一些已故之人生前喜愛的物品食物等。當然按照各地都有的習俗一樣,也用袋子裝了紙錢、花圈等祭奠已故之人的東西。

我母親做事常愛提前準備充足,她說那樣心裡才踏實。所以我們家去山上祭奠故人的瑣物想來都是清明前夜就已備好,第二天清晨趁著爽朗的天氣就上了山。

我家墳地在隔壁的小城裡,聽說我家以前住那兒。清晨坐車到了山前(那也算不得山,挺平緩的)的小壩,才開始步行。土地很軟,瀰漫著各種混雜的營養物質的香氣,道路兩旁長著高其它地方很大截的油菜花秧子,一眼望去那種黃澄澄、翠幽幽的感覺,我的笨筆是描繪不出一二的,只得親自臨境,才可知曉那讓人流連忘返的靜謐。

步行過一片稀疏的竹子叢,就到了外公的墳地。放下東西,母親就忙活開了,是不是還命令爸爸和我這倆風俗白痴也摻和進去。我人小,只用幫著把紙錢弄蓬鬆(以便用火點著)以及把那各種色彩都有的彩花圈插在墳頭,父親在一旁點火,紅的蠟燭上去。這些花花紅紅的定是為了圖吉利。而為什麼一定要把紙錢燒著呢?我問過母親,母親說那是為了讓死去的人看著光能夠找到回來的路,還有就是燒掉的東西,死去的人才能夠收到。最後就從墳地四周過去十米的地方捧土堆到墳頭上,這麼做說是壘土。

一切準備就緒,大概要上個十幾分鍾。再就是作揖。這個可是講究中的講究。通常先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幷包住右手,身體再向前彎曲,使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夾角成90°。作揖時眼睛要閉上,心頭得有誠意,嘴上還得唸唸有詞地說些吉利話,等等。由於太麻煩,我們小孩兒大多趁大人們不注意就三下五除二地草草了事了。但大人們絕不如此,個個恭敬謙卑,頗有誠意,有時我望上他們這幾下子,還會出神。雖說並不全都很規範,但誠意是肯定足的。

祭拜外公過後,還有什麼近親、遠親的,只要是記得的,都得一一祭拜。這麼反覆下去,也不覺累。母親說只要心裡有誠意,儘想著“逝去故人安好”,這麼一來,花上半天時間也就不算得什麼了。

我不知道自己經歷過多少個這樣的清明節,只記得後來有一次聽父親講“靈魂值二十一克”的故事,說是當一個要死去的人往生時,他的體重會減輕二十一克,而人雖死,但靈魂卻會飄蕩在空氣中。也就是說,現在我們做的一切,先人都是看得到的,什麼都看得到的,他們好壞皆知。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5

清亮節前旦,奶奶擊電話來對我說盤算在清明節的時候做些艾餃並要我和爸媽到時回往吃。我高興地許可了,末於等到了4月5日,爸爸帶著我跟媽媽一起樂不可支地回到了老家!

一入家門,阿杰哥哥就嚷著要去田間採艾草。於是我們拎著竹籃跑遍全部原野,在草叢中細心覓找著艾草。該我發明它時,就會有很大的成績感,並大聲嚷著爸媽一起過去戴。沒多久,籃子已被裝得滿謙的,這時媽媽就對我們下命令似的叫:“夠了,夠了,我們當回去動工啦!”

歸到野面我望到奶奶早未將做艾餃的餡置在餐桌上,甜的,鹹的皆有。甜的是由豆沙、紅糖等攪拌在一訖的,鹹的是鹹菜、竹筍、肉絲等協調而成。交下去可要忙壞奶奶了:她先將咱們剛採回來的艾草上的葉子放在淨水中洗清潔;而後抬在鍋中煮熟,拿沒來後擠幹水取麵粉混雜在一伏揉啊揉,不一會兒就被揉成了一長條青綠色的點團,最後分捏出來一個又一個的小糰子。一旁的爾瞅著很賴奇請求奶奶學我教作艾餃。不外沒等我幹多少個,就有了另種的設法主意,我把艾餃做成各種各樣的外形,有的佳像大餅、有的惡像湯糰、還有的似乎小鳥……實是可惡極了!奶奶還一個勁地誇我很能幹又有創意!

艾餃雖然做美了但還不能立刻吃,就差最後上鍋蒸了。聞著鍋中披髮出來的一陣陣幽香,我差點淌下了心水,爸爸啼著說我真是一隻小饞貓。終於等到啟了鍋,吃著本人疏手做的艾餃,感到很厚味,還一口吻吃了好幾只呢!

清明節固然從前了,但我會永遙記住這個難記又快活的日子。等到明年清明節時,我還是會鋪天蓋地去找艾草,仍是會和家己聚在一起做艾餃、蒸艾餃、吃艾餃。呵呵,替什麼呢?由於這個風氣將不會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