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精選15篇)

作文 閱讀(4.08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精選15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

在資訊大為發展的現在,我們的生活都漸漸的被碎片化了。說好聽點是在充分利用時間,但是如果沒有計劃的去隨意使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那和什麼都沒做又有什麼區別?仔細想想,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你已經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去看看書,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早上起床後、中午吃完飯後……很多原本是可以整塊利用的時間,現在都碎片化了。這些原本可以用來讀書學習的時間,卻都浪費在了雜七雜八的事情上。

碎片化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習慣,甚至偷走了珍貴的專注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要做一件事情,結果發現自己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明明感覺自己忙活了一個上午,可是仔細想一想,原本應該完成的事情卻一點也沒有。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之前的那些時間就可以算是完完全全的浪費掉了。比如說今天早上打算要寫一篇作文,剛拿起筆才寫了幾個字,突然發現手機上出現了QQ的班級群裡有新訊息的提醒,進去聊一會兒唄。一小時後,心滿意足地出來,然後又發現微信上有朋友發來的訊息,說的剛好是你很感興趣的內容,然後興高采烈的和他聊了起來;又過了一個小時後,忽然想起來自己早上說好要寫作文的,趕緊放下手機,拿起筆來,卻發現腦子裡一直都在想之前和他聊的內容,一時半會根本寫不出作文來。於是又拿起手機開始和朋友聊天……於是,整整一個上,作文連一個開頭都沒寫完,而且更要緊的是,發現自己其實根本什麼都沒做,白白浪費了一個上午。可是碎片化的生活也不是隻會浪費時間,如果對於所有的碎片化時間都有一個明確的計劃,那麼哪怕每天只用一點點時間,積少成多,那麼最終還是能有意外的收穫。再舉一個例子吧,我有一個同學,每天早上利用十分鐘時間堅持跑步,兩個月下來,從每次長跑的倒數幾名一下子變成了班級的前三名。據她所說,每天跑步的時候其實也沒感覺有什麼,只是開學之後跑八百米的時候一下子就感覺毫無壓力了。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但是首先先要學什麼才是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時間,以及什麼是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名義來浪費自己的生命。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2

生活漸漸沒有了一片一片完整的時間,寫作業、複習,甚至是自己的小目標,大夢想,都在被碎片化。人常說,碎片化生活會給人帶來很多不便,其實不然……

從小,古詩詞就在那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一顆種子,隨著它漸漸抽枝、吐芽,我也在不斷成長。跨入中學的門檻,即使多了一股學業繁忙的壓力,我也想告訴自己,我不能放棄古詩詞。

上學的日子,早早地起床,穿衣,洗漱,用完早餐,便捧起書本,憶起李清照的“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濃濃的春意浮現在了眼前,美好的意境在腦海中想象著……課間休息以及午休時,揹著“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體會著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揹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讚歎著作者的豪情壯志、豪邁氣概……放學在校車上,翻開課本,讀起了“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每天就這樣迴圈往復,周而復始,卻並不會讓我覺得,碎片化生活,給人造成許多影響。

或許在朗誦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在我的學習生活中又出現了朗誦這一愛好。在學習之餘,也應該不忘多去實踐,多去參與到各種朗誦的表演中去。每每在我為表演或比賽準備之時,就連排練也都被碎片化。有時因為忙碌,抽不出完整的時間去背誦古詩詞,但可以在那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清晨,可以在那些短短的課間十分鐘,可以在那個令人放鬆的午後,可以在那個傍晚夕陽下的校車上,可以在任何碎片化的時間裡,抓緊時間完成那些小小的目標,大大的夢想。

當我們做每一件事,或許你不會擁有完整的大片時間,當你為之焦急,為之擔憂時,你可曾想過,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被利用起來呢?在時間的督促下,你珍惜好這些碎片化時間,利用好每一段碎片化時間,堅持下去,當某天站上那個實現自己夢想的舞臺,展現出了最完美,最令人滿意的自己,回過頭你會發現,你應該感謝那些碎片化的時間,讓你學會堅持,學會努力,學會珍惜。一切事物都會有兩面性,現在想起人們最初的認知,你還會覺得,碎片化的生活只有弊嗎?其實不然。

這種生活,碎片化的生活,其實也很美好。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3

從國中畢業,進入高中,不管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生活總是被分得一塊一塊的,有做不完的事。時間彷彿變成碎片一般。感覺一轉眼,一天就過去了。才剛剛開學,我就領略到了高中的累。

早上六點一刻,鬧鐘準時響了起來。開啟窗戶,屋外的天氣還有一絲涼爽,陽光斜射入我的房間,看似閒暇,但我知道,今天又是一個繁忙的一天。

吃完早飯,匆匆趕到學校,不少同學已經到了,坐在位置上讀書。老師也在前面,指導同學。坐下來沒過多久,就開始了學校的第一節課——早自習。

早自習的時候,有些同學睡眼惺忪,有的還迷迷糊糊的。我聽著老師的課。枯燥的學習內容,讓我覺得時間過得非常的慢。“叮零零”,沉寂的教室終於向起了下課鈴,同學們似乎還沉醉在老師剛才講的知識點中,沒有甦醒過來,課堂繼續沉寂了一會兒,隨後出現一陣笑聲,班上瞬間沸騰起來。大家一起玩耍,一起說笑,或是大家一起討論題目。

經過一上午的各種老師的各種課程,終於到了我最期盼的午休時間。午自修是每天最放鬆的時候,但星期五的那個午休也沒消停。先是到了飯堂隨便吃了幾口,又趕回了教室訂正語文,抄英語筆記,訂正數學卷子。

上了一天的課還要去畫室畫畫,回到家已是6點。

回家以後當然還要做作業。現在的作業不像國中那麼淺了,哪怕是新教的知識點也要經過一番思考才能做出來。還多了三門作業,有時還有美術作業。

這大概就是我的碎片化的生活。雖然每一天都很忙,很累,事情又多又瑣碎,但也是因為這樣是我的每一天都很充實,收穫頗豐。

每次在學校看著那一沓沓的卷子和練習,還有感覺永遠上不完的課,心裡真是非常煩躁,可是每天一想到今天有學到了許多知識,今天下課與同學一起玩樂一起擠小賣部,我就突然覺得這些辛苦勞累都值了。

學校,這個忙碌的地方也不僅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是讓我學會了如何安排這碎片化的生活更加有效,讓自己儘管忙但是有條不紊。

我喜歡這充實的,快樂的碎片化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4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和更新,電子書、手機、電腦等裝置的普及,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人們常常用空閒的時間分段做一件事,而不是一次性。

“碎片化的閱讀”,這個在網上頻繁出現的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指的是大多以手機、電子書等電子產品為載體替代紙張的閱讀模式。說得直白點,就是你在公交車上看著小說,車站到了,你下車關掉網頁,到家後,你再次開啟網頁看小說。這種閱讀模式的優缺點十分明顯。缺點是因為分段後讀一段的時間比較短,又由於人們的好奇心,人們會用短暫的時間閱讀大量的內容。而在人們被迫不得不終止閱讀時,人們的思維會被打斷,也會被其它事物吸引,導致人們再次讀那篇文章時沒有思路,摸不著頭腦,不能夠深度的閱讀,會出現只是知道而不懂得的情況。優點是依靠科技能有時間就拿起,沒時間就放下,十分的方便、快捷。

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現碎片化閱讀的情況。例如,當你正刷著朋友圈時,傳來了爸媽叫你寫作業的喊聲,你只能放下待會兒再看;當你正在看新聞時,一聲“開飯了”就能讓你放下新聞甚至任何事,畢竟“民以食為天”,這樣你的閱讀又被碎片化了。

隨著這種碎片化的普及,一些對讀書這方面有所研究的專家們道出了質疑和否定。我對碎片化閱讀也持反對態度。因為這種閱讀模式斷斷續續,不穩定,使你閱讀時缺乏思考,造成“淺讀盛行”。相比書籍、紙面帶給我們精神上的財富,碎片化閱讀是不能和它媲美的。

但碎片化閱讀隨著社會的進步也是必要的。人們在每日忙碌於工作或學習之中時,用分段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短暫的時間閱讀大量內容也許是最合適的。

我們已經生活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但切勿放棄書籍這一類給予我們精神財富的東西,不要空虛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5

暑假裡,我去了在美國的叔叔家。一到那裡,我便大吃一驚:比我小一歲的堂弟和剛上國小的堂妹,手裡竟都捧著一本字典一樣厚的書!而且這並不是偶然的心血來潮,居然是一種習慣!

也許這並不足以令人驚訝,因為兩三年前,許多人也都有這種習慣。可由於微信等聊天軟體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人們的閱讀也在“碎片化”。很少有人還保持著讀一本厚書的習慣,大部分人則是選擇在手機上閱讀微信裡的“深度好文”。

“碎片化”帶給了人們極大的方便,人們彷彿置身資訊的海洋,需要的資訊都能信手拈來。涵蓋各個領域的短文,讓人們不再為各種事情困惑,網路甚至會主動提供你想知道的內容……而且,碎片化的資訊能讓人更好地利用“碎片”時間。排隊時,等人時,開會前……原本無用的時間裡,人們可以瞭解時事新聞……

但是,碎片化的資訊將我們原本完整的時間“碎片化”。本來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提升自己的大段時間,被切割成了一個個小時,甚至一個個分鐘的碎塊。身邊充斥著的資訊,又有多少是真正有營養的呢?許多人在浪費著時間,將完整的時間碎片化地浪費,還認為自己“只是花了三五分鐘”。可是當一天就這樣“三五分鐘”、“三五分鐘”地被浪費了之後,他們有些後悔。不過第二天,他們依然“碎片化”地生活。

“碎片化”使人們的閱讀變得淺層。人們已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思考了。他們總是渴求更多的資訊,卻不願篩選,懶於整合,更別說感悟了。另外,由於資訊的碎片化,人們的專注力也在慢慢降低。各種軟體裡的通知源源不斷,手機一天到晚“叮咚叮咚”響個不停,實在很難讓人們靜下心來,專注地做一件事……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並不能改變它。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這些“碎片”,把他們整合起來,而不是被資訊“碎片化”。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6

曾經,有過匡衡鑿壁借光的典故,還有過囊螢映雪,負薪掛角這樣的成語,無一不說著古人的勤學刻苦。而在現在,勤學刻苦的人依舊有,只是很少很少才會鑿壁借光。時代變了,隨著幾千年時光的流逝,很多很多的東西都不同了。有了電燈,空調,電腦。在這個資訊量爆棚的時代我們的生活逐漸變得碎片化。

現在的地鐵上,車上,基本每個年輕點的人都拿著手機,眼睛緊緊地盯著手機螢幕,現手機可以做的太多了,看小說,看視屏,聽音樂,購物,隨隨便便就可以說上一大把。我覺得也正是這手機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了。

不久前,我說了句想吃石榴,又覺得出去買實在是太不方便了,媽媽聽了很自然而然的掏出了手機,挑好買好只花了十幾分鍾,第二天就送到了家裡。我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到實體店購過物了,到實體店購物需要太多的時間,少說也要幾個小時,還有走很多的路。就動了動手,省時省力,何樂不為呢?

所以,生活碎片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時間的減少,原本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做完的事被縮減到了十幾分鍾,隨便找個空子就能做完,可以是上下班的路上,吃午飯的間隙。時間的縮短給碎片化帶來了條件,帶來了方便,但依舊有缺點。

它讓我們的生活少了很多儀式感。一杯茶,一本書,一個下午,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了,書在手機裡就能看,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方便省時的同時已經沒有了看書的那種氣氛,那種感覺了。捧了本書,拿著支筆,時時寫寫畫畫的美好氣氛已然很少看得到了。方便的同時讓我們少了很多氛圍,有利亦有弊吧。

碎片化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捷,也讓我們做某些事少了很多氛圍,他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認知,逐漸的習以為常,缺了反而不習慣,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7

什麼是碎片化的生活?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聽歌的前60秒決定去留,或是看完文章的標題就想好是否去看,亦或是從來只瀏覽最新最熱的那些話題。

和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方式對比,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其一是客觀的原因。有人說:“人類在資訊時代一天產生的資訊量超過了之前兩千年的總和。”這話不假。沒了手機,就彷彿回到了原始社會;多睡一會,就好像與整個世界脫節。這個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要想及時高效地獲取有效的資訊,唯一的方法,也只有將本來大段的時間拆分,然後憑藉經驗或者他人的評論選擇那些“可能重要”的資訊。

另一方面就是主觀原因了。現代社會的節奏是高速的,這無疑提高了生產效率,可同時也讓我們的心態變得焦慮。作為學生,我們很少有時間去閱讀經典,我們最常關心的是上場考試的成績,上課與作業的間隙中,我們與手機為伴。我們不再留心質樸的美好,僅僅追逐著世界繁雜的變化。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努力“在碎片中求完整”。

最簡單的便是“化片為塊”。如果難以避免地要與大量的資訊接觸,不妨嘗試一下留出一些時間調整一下身心。現在的我們已經很難靜下心來攻讀一些艱深的名著,但即使是稍有內涵和思想的小說故事,讀一讀也能帶來不少別樣的體驗,讓忙亂的心在嘈雜中有一個能安靜下來的歸宿。

若是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還可以選擇有意地減少新媒體軟體的使用頻率。“頭條”“日報”成為了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誠然,這些軟體和網站精選出來的新聞軼事的確吸引眼球,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很容易就會沉迷於層出不窮的訊息,機械化地完成“重新整理”、“點選”再“重新整理”的動作,不僅浪費掉大筆時間,同時原本作為目的的看新聞多半也沒怎麼深入瞭解。

如果說還認為自己深受“碎片化”的困惑,借鑑一下一些叱詫風雲的“大腕級”人物也無妨。“股神”沃倫巴菲特,俄羅斯礦業、金融業大亨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等等,都放棄了使用社交媒體,以避免閒雜的資訊困擾他們的思考。當然人非聖賢,做到這一步,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碎片化的生活已經來了,如何面對,則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

電子科技發達後,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深,一個個低著頭望著熒屏。

生活像是一片片的。節奏很快,大腦連著身體東奔西跑,如同湍急河流裡的魚,為了前進而努力,偶爾才喘幾口氣。

有人說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青是一個普通的學生。

每天放學回來以後,寫完作業都差不多要到深夜。但是穿插在筆墨間的,並不是鍛鍊身體放鬆,而是抓起手機打打遊戲逛逛B站。

週末去補習班的路上,便是耳朵裡插著耳機,沉溺於自己喜愛的世界裡,建立起看不見的屏障。

她知道父母的嘮叨是為她好,長時間看手機對眼睛也不好,可就是無法停止在那個繁榮的虛擬世界裡遊蕩。大概是為了滿足無法實現的幻想吧,只考慮強弱的世界,充滿廝殺充滿溫柔的世界。

青自己並沒有很偉大的理想,但是因為成績還不錯,於是在為考上好學校而努力。她有時候會想為什麼要這麼拼命學習,明明自己無所謂的。後來她大概猜想是因為父母老師覺得她應該這麼做,而父母老師又是她所喜歡的人,為了不讓他們失望,那就自己努力咯。

所以她就又開始很努力地做題、學習。

有時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出去玩。看到巨集偉的古代建築、製作工藝精良的古代物件,她會感嘆幾句。在大好河山面前,會想到背過的課文古詩。真要說喜歡的景色吧,她覺得教室前面那棵香樟樹就很不錯。所以,現在的出遊對青來說索然寡味,不及網路給予的興致。

晨是一位醫生。

她並沒有像社會上廣泛流傳著的那樣拿多高的工資,卻是一位很好的有醫德的醫生,每天兢兢業業地工作。有時會遇到蠻不講理的病人,她總是很耐心的和他們交流,消除偏見。當然會有一直不講理的,那隻好放平心態,盡力幫助病人。

空下來她喜歡畫畫,並傳到微博上,也因此結交了幾個沒見過面的好朋友。

畫畫的時候她其實什麼都不想。世界很安靜,她也很安靜。只是竭盡所能把所想的所愛的東西在紙上表達出來。這往往就是她放鬆的方式。

所以日子兩點一線,她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大多的人跟隨著這個資訊時代過著相似的日子,而少數人按著自己的性子把生活活成了照片,因為更真實、更有詩意、更有感覺……

生活本是漫長的電影,由各式各樣,五彩斑斕的畫面剪輯而成,也包含著這個時代瞬息萬變的變遷。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9

今天我遇上了碎片化的社會、目標和方向。而現在我碰到了最大的問題,碎片化的時間。

碎片化時間指一天中無序,零碎的時間,我們的時間由眾多碎片和目標組成。過去沒有手機,無聊時,也就用許多方式度過如:閱讀、娛樂逛街。很快被手機等數碼產品捆住,無法自拔,包括我暑假時,沉迷手機,但當手機被媽媽收走時,我有些高興,發現曾經的娛樂方式又回來了。有時忙了一天,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只有小小的瑣事,時間就這樣成為了碎片。

說了很多我們學習一下管理時間的好方法,帶著記錄工具,我經常出門購物,我以前總是忘了或漏了要買的東西,直到家中才發現有東西我忘記買了,我經常做這種事,我開始想,一想到要買的東西就去買,這樣我遇上碎片化的時間,一直會浪費時間,有時還會耽誤學習和作業,也耗費了我很多的精力。這時,媽媽給了我一個辦法:可以帶一些便條,想到要買的東西記下來,等東西多了一次性去買就好了,這樣一來既節約時間,也不耽誤學習。我按這個辦法執行了一段時間效果見佳。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也是一個好辦法,隨身帶上一本書,利用坐公交車、地鐵時看,看完了換一本。以前坐公交車時,在車站上無所事事的等車,而現在卻大不相同,手上拿本書,看看、寫寫批註,劃上佳句,用在作文上。在車上寫一些簡單易完成的作業,把“看風景”。

節約下來,看書也是不錯的選擇哦。在很累時,也要適當放鬆自己別勞累過度了,把要乾的列上份清單一一完成,也蠻有成就感的。

像這樣的方法有上百種,有選擇性的做就行了,這些方法只有一個目的把零散的時間拼起來,變成有效的大塊時間。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

現在的城市中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以前應該靜心做,慢慢做的事都逐漸碎片化了,例如讀書,人們越來越傾向於那些網路小說,而不是去閱讀那些名著;人們瀏覽資訊不再通過報紙,而是網路,我們每天會接受數以百計的碎片資訊,這些會充滿我們的大腦,但卻記不了太久。

碎片化最明顯的就是閱讀了,碎片化閱讀,就例如在網上看到段子一般,看見了笑一笑,轉發完以後就忘得乾乾淨淨,完全不記得之前讀了什麼,這種無意義的閱讀會讓我們的思維也隨之碎片化,我們思考問題也會變得片面……

以我為例,我自己的閱讀也變得碎片化,同我的同學一樣,我也很少靜下心來閱讀,我也會去閱讀QQ空間中的那些動態,看網上新出的段子,看那些作者編寫的短短的新聞,體育,動漫,樣樣都有。這樣的閱讀雖然讓我們在當時感到十分的愉悅,看起來又通俗易懂,但這對於我們的思維和知識沒有什麼增長。看完以後就會直接從腦海中消失,了無影蹤。而不像那些經典書籍,獲得的知識會留在腦海中,永遠伴著我們,教會我們知識。

歷史上的偉人閱讀從不會碎片化,古時的張溥有“七錄齋”,他讀書讀完就會開始抄錄,抄完一次燒掉一次,如此反覆七次,他便將書中的內容牢牢記在心裡,才有了後來的才思敏捷,“揮筆立就”;文學大師魯迅,在三味書屋中靜心閱讀,練就了最後的犀利筆鋒……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他們都是靜心之後成的才,絕不像現代人一樣浮躁的閱讀。所以說,我們應該靜下我們的心好好閱讀,仔細閱讀。

對於新聞閱讀也是這樣的,現在的新聞資訊量大,但與我們的生活卻關係不大,閱讀這些資訊會讓人們感到身心俱疲,新聞的質量良萎不齊,從而影響思維,對我們的思維產生危害。

碎片化的生活是網際網路普及的產物,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產,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存在,但我們要謹防它的危害,不要讓自己的思維碎片化。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1

現在的時代在進步,人們也要跟著時代進步。在進步的同時,我們也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社交給人們帶來了利和弊,那究竟是利多還是弊多呢?帶著這個問題來討論一下吧!

碎片化的社交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有利之處,比如說,在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聯絡方式增加了許多方便。在以前,人們往往要通過寫信的方式聯絡,而且在運送的過程中,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還有可能出現交通事故的這類情況,那不就等於把你的運送之路斷了嗎?而現在,我們只需要用一部手機,點開裡面的軟體,不出幾分鐘,你就可以把你要表達的言語告訴對方了,那可比以前方便多了呀!比如說有的時候,你不想出去買東西了,你可以用手機裡的購物軟體,選擇你要購買的物品,不出意外的話,3天之內便會把這些物品送到你家。這不是也很方便嗎?

但是碎片化的社交也會給人們帶來許多弊的地方。有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家,我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正當我快寫完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電話,我本來想等作業寫完了再去接這個電話的。但是,我還是沒控制住自己,去接了電話。原來是爺爺奶奶來問好的,我接完電話後,又想去寫剛剛沒寫完的作業,我的手機又響了。這次是我的一位國小同學給我發的一條微信的資訊,我又去回了那條資訊。就這樣,我們越聊越開心,我甚至都忘了那剛剛沒寫完的作業。等我們快聊完的時候,媽媽叫我大廳裡吃水果。我嘴上說:“等一下就來。”可身體卻很誠實的去了,就這樣,我把剛剛要發的資訊又給忘了。如果照這樣下去,一天下來,我一樣作業都沒完成,那不就一事無成了嗎?

其實我並沒有覺得利多或是弊多,只是覺得碎片化的生活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的人說利多,有的人說弊多,這確實沒有一個很準確的說法。

所以我們都應該往一個角度去想——這種碎片化的生活雖然把我們的生活分成許多塊,但不得不說它也有好的地方。我們應該利用好利,消除弊,才會是最好地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2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網際網路科技”,“共享科技”一步步重新整理著我們對世界科技的認知。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這些科技而變得更方便,快捷。購物,看書,這些曾經我們需要花大量精力去做的事,如今在網際網路上就能完成,“網購”,“電子書”這些新新名詞充滿了我們的生活,而因為這些科技,我們的生活開始碎片化。

就拿一個看書來舉例吧。曾經的我們,都是如飢似渴的看一本小說,直到看到結束,中途誰叫也不搭理;現在的我們,人手一個手機,網上的電子書,隨時隨地隨便翻看,早沒有了往日急切的'心情。有人說“有電子書好,想什麼時候看就什時候看,隨時隨地很方便。”而我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樣你就把閱讀碎片化了,讀書時也就不會有讀紙質書時的那種感覺了,碎片化的閱讀,讓你無發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因為你一段一段地讀,沒有連貫性,而讀紙質書,你一股腦讀下去,讀到結束會有一種很愉悅的感受。

再說說碎片化的社交,在網上你的交際圈是很廣的,而你想什麼時候跟別人聊天就什麼時候聊天,當你聊天時如果有什麼事情,可隨時中斷聊天,需要時再重新開始。這就是被碎片化的社交。

我也有著碎片化的生活,做作業做到一半,突然手機響了起來,是微信,沒過多久,電話鈴又響了,我又去接電話,接完電話後再重新回去做作業,結果發現之前想好的解題思路在一番折騰後又忘記了,我不得不再做一遍,效率自然降低了。

確實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有利在於它可讓生活千變萬化,本來這個時間應該做這個事,當你把它碎片化了,你就可以和另一個碎片化的事情兌換。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很方便。但它也是有弊端的,碎片化的生活讓你無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到一半被打斷,然後又去做另一件事情。這樣做一件事就沒有了連貫性,質量有可能就會降低。我覺得碎片化的生活並不方便,它讓你想做的事情變得一團糟,一會幹這個,一會幹那個。

碎片化的生活,是網際網路新時代的一個標誌,它象徵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現代化,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有利必有弊。遇上現代化的科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3

碎片化的意思是原來一整塊的事物被分割成為許多的小塊,因為有了網際網路的出現,我們的時間也變得碎片化了。以前,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人們把看小品表演,看電影作為是普遍的娛樂活動,在網際網路進入人們的生活後,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花2~3小時的連續時間去劇院看一個看小品或影院看電影,而是通過手機上的視訊軟體將電視劇下載至手機,利用在地鐵裡、公交車上、甚至是吃飯的零散時間隨時隨地地追劇。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我們似乎總是被一條訊息,一封郵件打斷正在進行的某件事情。比如:你正在與你的朋友聚餐,可是在聚餐的過程中,手機發出“滴滴”聲,有新訊息來了,於是,你不得不暫停與朋友的談話,開啟手機檢視。如果對方需要你儘快回覆,你勢必會無法與朋友繼續交流,轉而花5-10分鐘去回覆訊息。這樣,你的聚餐時間也被碎片化了,你無法邊與朋友聊天,邊享受悠閒的午餐時光;又比如你正在寫作業,而你的朋友突然發微信詢問你是否想去參加他/她的生日Party,你不得不停下作業回覆你參加與否,於是你寫作業的時間也被碎片化了,你無法專心致志地完成作業。就這樣你失去了整段的時間,無法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件事。所以我們要試著去利用碎片化了的時間。

人們為了利用這零散的時間,也想了許多辦法,如Kindle的出現,使得人們不必長時間在書店或圖書館選書,只要開啟Kindle,在網上書城中搜索買書,節省了時間,隨時利用點滴的時間閱讀心儀的電子書籍,沉浸於美好的故事中。作為一個學生的我,碎片化的生活也是不可避免的。於是,在上學路上,我便捧著英語書,背誦課文;在學校,出操前,我會爭分奪秒,預習今天要學的知識;課間十分鐘,拿出作業,抓緊時間,寫上幾筆,不知不覺,作業就能完成一大半,放學回家,自然就有了許多的休息時光。

其實,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有了網際網路,許多事物變得碎片化了,應對不當會讓人手足無措,可只要認真安排、制定計劃、合理利用一切碎片時間,爭分奪秒,或是控制好哪些干擾我們的事物,比如在上課期間將手機關機,完成學習後再查收訊息,就能高效率地利用時間。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4

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這些耳熟能詳的碎片化生活如影隨形地糾纏著我們,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車廂裡,地鐵上那一群群低頭族們在有限的碎片化時間裡紛紛擺弄手機,頻繁地刷微博、微信,玩遊戲,看似忙碌的生活卻沒有創造出一點價值。有人把這歸咎於碎片化生活的後果,美其名曰是它偷走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失去自己珍貴的專注力;讓自己變得浮躁,喪失了深入思考的能力。

毋庸諱言,如今科技的發達,生活節奏的加快,碎片化的生活是大勢所趨,學者費勇所言:“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麼樣才能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而一個真正有心的人,他會綜合利用時間,做好時間管理,把碎片時間拼湊成完整的時間塊。就我而言,睡覺,吃飯,上課,做作業是我一天的主要生活。這裡有整段的時間,也有零碎的時間。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碎片化的時間我做主,我會利用這些時間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生命在於運動,每天上學前我會晨跑。這看似不起眼的鍛鍊,既改善了我的精神狀態,提高了身體素質,也增強了身體的免疫力。

午休時的碎片化時間裡我會去圖書館翻閱文學著作,欣賞經典古詩文佳句,在它們潛移默化地薰陶下,不僅放鬆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豐富了知識,還提升了我的氣質和涵養,更讓我的閱讀和寫作獲益匪淺。

放學回家途中,我會在車上翻閱課堂筆記,回想老師當天上課的知識要點,加以複習和鞏固。也正因為在回家路上的爭分奪秒,使得我回家能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得心應手地做作業,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預複習。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一點點的積累,一刻刻的成長,在善用、巧用碎片化的時間裡完成了一個個小目標。我相信生活是碎片的,但夢想是完整的,用夢想串起來的碎片也必將變成一條璀璨的珍珠項鍊。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5

你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呢?

清晨,被鬧鐘吵醒,起床,翻翻手機裡的微信群,看看有多少人又熬夜了,順帶在微博上發個每天早上都被自己帥醒的自拍,再起床。

學生黨們出門時將耳機塞在耳朵裡,搖頭晃腦的邊走邊聽;上班族們一邊急急忙忙的跑著去趕公交或地鐵,好不容易上了車,趕緊刷刷今天的八卦新聞或者淘寶。

下班了,路上用手機訂個餐,省去了回家做飯的功夫,再在朋友圈的美食圖片下點個贊,回個評論。

夜深了,又到了閱讀的時候了,開啟手機的小說軟體,找個好看點的故事催催眠,一天又這麼平淡的過去了。

一切都是這麼自然。沒事幹時,玩會手機;上廁所時,玩會手機;寫作業時,玩會手機不知不覺間,網路已填滿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的主人。人們總會在碎片的時間裡刷刷網路,玩玩手機,美名其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放下手機,讓我們抽出碎片化的五分鐘想想:我有多久沒有看完一本紙質書了?我有多久沒有好好的逛逛街、散散步了?我有多久沒有和身邊的人好好聊天了?

我們的時間現在已經被網路碎片化。我們現在多數時間都處於耳朵上掛著耳機、嘴裡哼著歌,手機上若干個微信群不停閃爍,叮鈴叮鈴的手機提示鈴吵得人心煩意亂的狀態。我們的知識現在已經被搜尋軟體碎片化。不懂的問題問百度,不會的作業查軟體。現在的我們,總是習慣了去查詢問題的答案,卻只汲取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解析問題的過程。

同時,碎片化的生活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益處。就拿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學生時代說起,課表上的課程把一天分割成了八節課的碎片時間,而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知識,尤其是下課的十分鐘休息時間,讓人的大腦能有充分的休息以及對上一個知識點的吸收和回顧;再拿大家都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來說,裡面每天推薦的碎片化文章短小而又精悍,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讀完一篇短文,何樂而不為呢?看到好的內容還可以收藏到收藏夾裡,等到下次空閒的時間再閱讀。

所以,碎片化的生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它的好與壞,只取決於你的生活態度,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