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精選8篇)

工作總結 閱讀(1.89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期末考試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精選8篇)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 1

一、答題情況分析

1、第一大題是名句默寫,八選六,主要考查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大學聯考考查篇目,考前備課組老師進行了專項訓練複習,得分情況較好。

第二大題是課內現代文閱讀,考查了字音,詞語和句子。考前備課組老師也進行了專項訓練複習,大多數同學基礎紮實,極少數同學十分厲害,暴露出部分同學語文基礎薄弱、能力低下的致命傷。

2、第三大題是課內外文言文結合閱讀,考查的是《李將軍列傳》和相關評註。考查了實詞,虛詞,斷句,課內現代文翻譯和簡答題。考前備課組老師同樣進行了專項訓練複習,但是由於時間較緊,學生落實不夠到位,實詞得分情況較差,有一大半的學生選擇錯誤,老師總強調,學生不往心裡去,本質就是對語文學習的不重視,我們在這方面也缺少殺手鐗。暴露出大部分同學課內文言文基礎薄弱、能力低下的問題。簡答題得分情況也不太理想,表明學生文言文閱讀與表達能力欠缺。

3、詩歌鑑賞題目與課內文言文勾連,現代文閱讀是課內課文,但是學生閱讀素養慘不忍睹。得分一般。這對我們的日常教學是一個警醒,以前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可能過多的強調了與大學聯考的銜接,學生自己也關注的是這種型別的題目怎麼做,哪種型別的題目有哪些答題思路。可以說是在技術層面大做文章,挖掘地還挺深。可惜沒有素養,我們平時做再多的訓練,講再多的解題思路也是白費。語文素養才是根本。所以以後不論時間再緊,都要把語文素養放在首位,多給學生自己閱讀的時間,不要著急指導,也不要著急訓練。

4、作文整體平庸,缺少出類拔萃的文章,很多學生的作文還停留在寫什麼和怎麼寫的起點掙扎。上學期的作文訓練還是挺多的,可是起色不大。一個原因是學生只會發愁卻不重視,作文不是糊弄就是百度,弄得老師們每次都先上網搜範文,看完再批改,否則就可能做無用功。另一個原因是作文講評課開展的不好,還是老師講評指導太多,學生缺少主動的領悟和體驗。

二、新學期舉措

1、認清現實,對學情準確把脈,依學情調整教學進度和訓練難度。重視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系,養成自己積累小的知識點的好習慣,落實檢查。

2、把握好自己的節奏,不追求講得多,也別讓所謂的'進度束縛自己而開快車。課堂慢下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思考、感悟,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篩選教學內容,不能面面俱到。

3、詩詞鑑賞從基礎開始,重視誦讀以及在誦讀基礎上的領悟,再循序漸進地開展鑑賞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詩詞鑑賞水平。

4、讓學生認識到文字範例的意義,重視課文的學習,課堂上務必讓學生進入閱讀探究的活動中,老師要把閱讀方法的引領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精力都花在課文內容的宣講上。

5、繼續加強作文訓練。特別是上好作文評改課,引領學生學會自評自改,在對自己和同學作文的評改過程中切實領悟審題立意、佈局謀篇、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高低優劣。加強課外練筆的落實、督促、檢查,大作文與課外練筆、整篇作文與片段作文相互配合和補充。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 2

本次期末考試由本部命題,整份試卷按照大學聯考試卷的模式出題,所有試題均來自近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以及今年xx各地的模擬試題,試題難度大大增加。試卷內容與近段以來課堂學習內容的聯絡不是十分緊密,縱觀全卷直接考察課內知識的只有默寫的x分(且分佈範圍及廣,涵蓋高中階段所有要求背誦的內容),對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要求很高。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大學聯考的模擬考,學生成績較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

1、語文基礎知識太弱,平時不注重積累,缺乏學習的恆心。xx的基礎知識選擇題,全級平均只有不到x分。而這些對於拼音、字詞、成語、病句的知識靠的就是平時的積累,有些平時早讀材料中的出現過,練習中遇到過的知識點還是未能及時鞏固。

2、閱讀能力太差,看不懂文章,審題不明,對主觀題的答案組織能力不強。

3、聽課效率低,只會死學死用,不會靈活運用。

4、課外閱讀面太窄,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單憑每週的幾節語文課就想提高能力,這是十分有限的。沒有一定的語感培養,沒有一定數量的閱讀量的積累,能力提高談何容易。

5、寫作素材及其陳舊,幾個事例炒來炒去,學生肚子裡沒“油水”。

二、應對策略

1、強化學生樹立大語文的學習觀念,儘快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2、加強語文學習任務的落實與監督,每一項作業要求要落到實處。

3、強化學生的習題訓練,加強學生的答題能力,提高答題的嚴謹性。

4、加強學生作文的結構和材料分析的指導。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 3

一、試題結構

1、選擇題:25×2'=50'

2、填空題:21'

3、實驗題:1×15'=13'

4、簡答題:1×14'=15'

二、試題具有以下特點

1、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注重考查學生對必修一、必修二、選修五所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元素週期律,化學反應能量變化問題,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原電池的基本知識,有機物的除雜、同系物及同分異構體判斷等;

3、注重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26題,30題,31題。

總的來說,這套試題偏重於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理解,習題難度不大,但缺乏對學生實驗的考查。

三、考試情況分析

整套試卷難度不是太大,試題有梯度,覆蓋了本學期上半學期全部的主幹知識,同時對能力的考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樣一來對非示範高中的學生增加了一些難度。針對本次考試的情況,在以後的.教學中提如下幾個建議:

1、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強調學生落實。如元素週期律、有機物的化學性質、鑑別有機物的方法、離子反應的書寫、原電池等有關知識

2、重視教材中的習題的功能。如試卷中填空題的第26題是課堂作業題,但從考試情況來看,並不是很理想,學生對有機物除雜選用的試劑和分離方法沒能很好掌握,本來此題考查了幾個有關有機物反應的知識點,而且是很重要的,可能有些教師沒引起重視,看不起它並從外找很多題來訓練,讓學生走入題海。

3、培養學生規範做題,嚴謹表述。如有機物官能團名稱的書寫、結構簡式等。

4、加強實驗教學。實驗題得分不高的原因很多,可能最關鍵的問題是學生對實驗的原理不理解。

5、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學了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也就是需要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這一點在每堂課中都要充分體現。該卷中8、9、10、11、31、32六道選擇題都需把握問題的本質,提煉出關鍵的東西,這些東西在課堂教學中很容易做到;26、30、31題考查推理、分析等能力,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多做實驗、多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也是能達到的。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 4

一、試題總體評價

本次試題主要是考查選修部分《物質結構與性質》內容,同時為了複習的需要,出了一道《化學反應原理》的大題。從試題難度來看,難度適中,年段平均分57.32分,基本符合大學聯考難度要求,可以說是一份比較有質量,有區分度的試卷。從考查內容來看,《物質結構與性質》重點內容基本把握,較少偏題怪題(個人覺得第4題原子軌道的量子數問題大學聯考明確要求不考,為何一考再考,出題者不負責任?還是我個人對大學聯考解讀有問題?這個責任我可傷不起啊)。但是各章節的分配不是很合理:§1原子結構佔39分(第1、2、3、4、9、12、15、16、18、19、20、21、23、27①⑤、28①、29①題);§2分子結構與化學鍵佔29分(第5、6、11、13、14、17、26、27②③④、29③題);§3晶體結構佔19分(第7、8、10、22、24、25、28②、29②題);化學反應原理佔13分(第30題)。分數側重點在§

1、§2,但是由於這次半期考試時間提前,比原計劃早三、四天,所以沒時間複習§

2、§2,複習較多§3卻考得很少,造成大部分同學考試比較吃力,分數比較低,出題者沒有權衡好比例啊。有些內容考得太多,有些內容該考的沒考,如電子式考得太多了,重要的cr、cu卻沒考到;配位鍵、等電子體等大學聯考的常客們都沒出現;分子的空間構型是重點,卻考得不多……

二、錯誤點分析與建議

本次考試暴露出的問題是非常多的。

第一、課堂上愛神遊四方的同學吃大虧。很多題目上課時老師都講得很清楚,講了n遍,但這些同學就是不懂,就是不聽,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莫不是非要硬生生將老戴氣死不成?(小強是不會那麼容易死滴,不死就還得一遍一遍再講!不信你一次都聽不進去,如果大學聯考前還是聽不進去,那老戴也木有辦法了)。

第二、粗枝大葉的馬大哈大有人在。寫“名稱”的寫成“化學式”,如“7”和“1”,“h”和“n”的書寫混亂,σ鍵的書寫不標準,“鈣”字寫錯,△h算錯,化學方程式配平錯誤,nh3、naoh電子式寫錯,“從小到大”排列錯看成“從大到小”,物質的量當成是物質的量濃度、化學反應速率的單位寫錯……改試卷過程中發現有太多這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本是可以避免的,可為什麼老是死性不改呢?看來一個人的壞習慣真的是會害你一生啊。但願現在改掉這些毛病還來得及,不然小錯也會要了你的小命。

第三、基本功練得不紮實,馬步扎不穩,出拳怎麼可能有力?化學式、電子式、結構式、電子排布式、化學方程式、電極反應式、元素週期律、阿伏加德羅定律、1~36元素名稱……該記的不去記,又談何學好化學?就如學英語連單詞都記不牢,學數學連簡單計算都不過關,學語文連作文都寫不通順一樣的.道理,高樓萬丈,根基最重要,一定要穩,該記的一定要記住,記牢。所以,學習上愛偷懶的同學就算你聰明賽過孔明、愛因斯坦,你也終究一事無成。態度決定一切,“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惰”那是古人早就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

第四、漏洞不及時補,越漏越大。一些在平常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總是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認為不重要,沒及時處理,問題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以致考試中問題出現的時候為時已晚。隨著知識難度的加深,問題會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做到及時查缺補漏,那麼大學聯考難免就會一敗塗地。大學聯考出題者有個變態心理,總喜歡找你的弱點(平常常錯的點),然後給你致命一擊。因此,單元複習、半期複習;進行月考、半期考後的反思;建立錯題集顯得是多麼的重要。

化學反應原理第30題是主要丟分點,由於沒有及時複習,這部分內容遺忘過快,造成失分嚴重。選擇題錯誤點集中在這幾題:4、8、17、21、24。第4題就不多說了,24題na2o2中的微粒為什麼老是這麼多人還在認為是o2—呢?填空29②也是一樣,為什麼就搞不清楚存在o22—呢?這個問題早就在高一化學學習鈉時就重點強調了呀。而且26④問na2o2中存在什麼鍵,不是也很多同學都對了嗎?這個第8題是晶格能的比較,理應不是問題,但是會錯的同學可能是學得不精,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礎上,都是懵懵懂懂過日子的。實際上這個問題如果你搞清楚了一回就夠了,永遠都不會再錯的。它就一判斷原則:根據庫侖定律,先比較離子電荷大小,再比較離子半徑大小,cao、mgo比nacl、naf的電荷多,晶格能就大,然後前面二個對比,mg2+比ca2+半徑小,所以晶格能大。第17題做錯的同學估計連題目意思也沒有讀懂吧,只能說你註定不是讀化學的料。第21題是考前一份練習中做過的題目,你還會做錯,老師也拿你木辦法啊!第二卷中物質結構的推斷題,最為重要的就是推斷不能出錯,如果推錯,那麼“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後面的題目做了也是白做,浪費時間。所以這類題目審題一定要很仔細,字斟句酌,好好推敲,平時這方面練習一定要多做,多做了才能熟能生巧,考試如有神助。若你平時不推敲,考試時既費時間,又易推錯。

本次考試是對選修課程《物質結構與性質》的一次綜合檢測,考完後即進入《有機化學》的學習,因此本次考試意義重大,決定了你以後大學聯考選考有機還是物構的方向。雖然這次試題難度稍大,但本人還是傾向於大家以後選考物質結構,因為《物質結構與性質》內容知識點相對集中,重點內容比較容易把握,大學聯考比較有規律性。《有機化學》內容較多,較複雜,知識點較分散,所以比較少人選考有機。當然如果你還是比較喜歡有機的話,那接下來的課你就得好好聽了。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防止上述類似的情況再發生。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 5

一、對試卷的整體評析

本次歷史試題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單項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計50分),佔試卷總分的50%;第二部分為材料題,由三道大題組成,總分為50分,佔整個試卷分數的50%。試題從總體上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運用。

從難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題有一定難度。當然也存在著一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有幾道選擇題難度偏高,令人費解,學生答題及老師講解破費周折,另外,對於剛剛接觸高中思想文化史學習的學生來說,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有限,對能力的要求偏高。

二、閱卷中發現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二歷史教學,說到底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只有在高二掌握了歷史學習的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為後來高三的專題複習和綜合複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備課組分析試卷的結果看,我們發現了年級歷史試卷中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班級之間差別大。年級總體呈兩極分化現象,差距較大的達62多分(最高分74,最低分12分)。同一班級學生層次差距也較大。如何針對具體的學情實施有效的高效的歷史教學成為一大難度問題。

2、學科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本試卷中,考察學生閱讀提取資訊的能力,靈活多角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時,學生得分較低,主要在選擇題上;另外在學生做題中,也缺乏對關鍵字、詞、有效資訊的提取,出現答非所問的答案。這一點在主觀題裡表現尤為突出。

3、多數學生書寫不規範,字跡不清晰,知識要點不明確,時有錯別字出現。作為高二的學生,至今還字跡潦草,出現不少錯別字,值得每位歷史老師重視。

4、學生不能有效組織答案。組織語言、表達能力、知識的遷移、對材料和教材相關知識的概括、歸納、分析能力較差。致使大題做答不規範,口頭化語言較多,與歷史專業術語聯絡較少,得分率不高。

5、學生考試的心態不端正。

三、對改進教學的建議

1、狠抓基礎知識的.過關,注重能力培養

從試卷中就突出反映出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史實混淆。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必須以基礎知識學習為主,重在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狠抓基礎,要注重抓好主幹知識。縱觀歷年大學聯考試題,無論命題如何改革,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卻是大學聯考永恆的主題。常變的是命題形式,不變的是學科知識,這一點絕不可動搖。

2、加強答題策略與方法的指導

閱卷中發現,許多學生不能比較規範地使用歷史術語答題,條理混亂,字跡潦草,無法辨認,很有必要加強學法指導,否則大學聯考失分較多。要注意加強答題策略方法的指導。注重語言規範,加大對主觀題的訓練和指導,培養對知識的遷移、歸納能力。電腦閱卷形勢下對我們學生的答題格式要求很嚴格,還是要提早訓練以便規範學生。

3、反思此次考試,發現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並沒有如我們想象的那麼紮實,一些基礎知識出現較高的失分率;學生的課堂效率也並沒有如我們想象的那麼高,一些在平時訓練中出現過的原題,課上分析過的原題或類似題型仍出現了較高的失分率。我們最主要還是要克服學生眼高手低的毛病,從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入手,才是最有效也是最緊迫的任務。

畢竟被逼著前進總會有些不情願,如果是自己主動前進,那麼奮鬥的過程就會多幾分愉悅,讓學生更主動的學習,我們才能和學生共同成長,才會讓我們每一次的試卷分析更有實質的意義。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 6

本次語文考試滿分150,考試時間150分鐘,客觀題為36分,每題3分;主觀題為114分。考試的年級平均分為理科90.97分及格率為59.9%,文科為90.87分,及格率為56.77%。試卷難易程度適中,有一定的區分度,基本達到了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檢測目的。現將本次考試總結如下。

一、基礎知識部分

字音、病句、句子銜接題正答率較高,而字形和成語題較差。學生對“寥若晨星”不熟悉,對晨和辰兩字的字形字義區分不開;而唉聲嘆氣中的唉字也容易和哀混淆。成語題中的“脫穎而出”學生熟悉但對於其使用範圍不清晰,造成了誤用。

二、閱讀題部分

1、小閱讀

本次小閱讀選擇了08年全國卷二的材料和試題,因而考點設定十分準確,沒有模稜兩可的地方,正答率很高。但是第9小題推斷題普遍選錯。學生對一些關鍵詞的含義區別不開,“根本原因”錯誤,而應是“直接原因之一”。推斷題應該結合原文,合情合理地進行進行。

2、大閱讀

選擇材料為季羨林的《霧》,考查點為細節描寫的作用、概括主要觀點、句子內涵的理解和行文思路的分析。考查難度比較大,側重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的考查。

學生答題的主要問題是審題不仔細、答題角度失誤和要點概括不全、答題不夠規範,因而失分較多。並且行文思路題型較為少見,部分學生不知如何下手,造成所答非所問。

3、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鑑賞

文言文選擇題的最後一道題正答率不到10%,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於“耳”的含義不能結合具體語境,同時缺乏對古代器物的`認知,從而把“鍾耳”翻譯成了“抓耳撓腮”,造成了答題失誤。翻譯部分:句子一得分較高,句子二和句子三失分較多。“諸父”“有素”“不才”等詞語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內容,許多學生望文生義,字面直譯,造成失分。

詩歌鑑賞題的內容概括答得較好;但是鑑賞手法分析題普遍不得分。學生對虛實結合的手法不瞭解,同時不清楚答題思路和答題技巧,造成了答非所問,模糊籠統,失分嚴重。

三、語言表達部分

20題考查對於用詞不當的辨析能力,側重謙敬詞的使用和應用文體的措辭問題。難度適中,學生答得比較得心應手。

21題重組句子涉及的是句式的變換。反問句的基本格式辨別不清,許多學生重組後變成了病句或者設問句、疑問句。

四、作文

是以“欣賞”為話題的議論文。最高分46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38-39分。主要失誤在於:審題失誤,立意偏離材料,寫成了寬容、樂觀等;材料選擇不當,不合情理,強加因果,知識性錯誤,材料切入點與中心不一致等;文章缺乏層次感,材料堆砌,內容重複,頭重腳輕,結構沒有體現出清晰的思路。立意的深度不夠,停留在表層,分析的不透徹,蜻蜓點水,淺嘗輒止。

五、調整方向

(一)、加強雙基訓練,強化字音字形的練習,分散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漸積累。

(二)、強化答題技巧和答題思路的講解,力爭使學生規範答題。

(三)、加強審題立意的訓練,採取小作文等形式強化審題意識。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 7

一、試題特點

本卷題型分為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總分為100分,90分鐘完成。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佔60分。非選擇題共4大題佔40分,其中卷面分4分。題型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有利於老師的教學。本試卷還有如下特點。

1、考查知識點分佈合理

試題分佈的統計

通過對試題分佈的統計可看出,包括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選修三所有的章節都有知識點的考查,但又重點考查了選修三。因而該試卷對知識點考查既有一定的覆蓋度,又突出了重點章節,體現了考查知識點分佈的合理性。

2、既注重基礎知識,又突出能力考查

通過對試卷的分析可看出,選擇題的第1—20題和非選擇題的第31、32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而選擇題的第21—30題和非選擇題的第33、34、題則側重於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3、既注重理論考查,也注重實驗考查

選擇題的第7,非選擇題的第23題、26題都是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考查。其中第7、第15題主要是對考查書本上的實驗知識。

4、文字、圖表並存,考查了學生的資訊提取和轉換能力

除了文字試題外,還有較多的圖表題。通過對圖表的分析,能很好的考查學生對圖表中有用資訊的提取和轉換能力。

5、難易相對適中

二、本次檢測暴露出來的、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普遍不重視基礎知識的記憶

不少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記憶不牢,理解不深或含混不清。本試題絕大多數來自課本上,只要學生多看幾遍課本,就能答得很好.但學生普遍不重視課本,複習時通常把課本丟在一邊,鑽研參考書上的難題、偏題、怪題。孰不知今年大學聯考題考的就是課本上的東西,但學生得分不高。就是不重視課本知識的結果。

2、審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不少學生不能全面準確撲獲試題資訊,不能正確聯絡和理解相關資訊或知識點間的關係,更不能正確利用各種資訊或知識,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策略和步驟,造成解題錯誤。

3、實驗探究能力很差

不少學生不能正確把握科學實驗的基本原則、操作步驟,更不能對相關實驗過程進行正確分析判斷和評價完善。

4、不能正確使用學科專用術語

不少學生使用生活語,而不是使用學科專用術語表達生物學事實、生理過程以及概念、原理等。

三、今後教學的主要措施與建議

1、加強基礎知識教學與過手訓練

加強基礎知識規範教學與過手落實是新課教學的基本任務。在教學中,既要按照標準要求,又可適當降低教學的起點,注重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絡與學生認知的內在聯絡的統一,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當前,可以接合學習方案導學的實踐研究,從學生學習心理、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等各方面,激發引導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從根本上解決加強基礎知識過手教學問題。

2、加強實驗教學,提升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

加強實驗教學,提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是生物學科的重要教學任務。要結合課本實驗及其相關實驗問題的解決與訓練,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本實驗的目的、原理、原則,熟悉課本實驗的正確操作步驟等。

3、加強解題過程和語言表述規範的訓練

在教學基礎上的問題解決訓練過程中,既要突出邏輯思維的訓練,又要加強解題過程和語言表述規範的訓練。解決這個問題要求在教學過程與思維活動過程創新基礎上的規範,才能做到解題過程和語言表述過程的規範,進一步達到語言簡潔、清晰、完整,用學科專用術語表達學科事實、過程等。

高二期末考試總結 8

一、命題整體分析

1、命題立意

這次高二數學期末試卷銅仁地區教育局命題,命題力求體現課改的理念向大學聯考改革靠攏,以有利於提高我市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試卷的題型著眼於考查現階段學生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掌握情況,也重視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發展狀況的評價,還重視學生對數學認識水平的評價。整份試卷難易適中,沒有偏、難、怪題,保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並激勵學生繼續學習的熱情;在選題和確定測試重點上都認真貫徹了“注重基礎,突出知識體系中的重點、難點,培養能力”的命題原則,重視對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

2、試卷結構

本卷共三大題,22個小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考試的內容涉及到高二第一學期的知識佔40%,高二第二學期學習內容,主要是空間立體幾何、概率、圓錐曲線。其中重點考查了空間立體幾何、概率、圓錐曲線等內容。

二、考試情況分析

這次期末考試,高二年級參加考試1025人,其中理科考生616名,平均分63分,最高分144,最低分10分,及格人數124人,及格率20%,優秀人數88人,優秀率16.06%;文科考生419名,平均分38.6分,最高分109,最低分5分,及格人數9人,及格率2%,優秀人數4人,優秀率0.95%。

三、教學建議

高二是整個高中的關鍵階段,在今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切實貫徹新課程理念,著意激發學生興趣,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1.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本次考試不少學生之所以沒有考得好成績,就是因為平時學習習慣不好,處理問題沒頭沒尾,解答過程不夠完善所致。

2.加強雙基訓練: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解決課堂上的基礎問題,同時在課後對不懂問題予以解決。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加強課堂管理:從本次考試來看,成績不好的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課,導致知識掌握不到位,從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4.數學能力的培養:文科班的學生數學基礎差,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毫無興趣,今後教學中要注意。突出知識結構,紮實打實打好知識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興趣,樹立信心,培養鑽研精神,同時提高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

5.重視和加強考前指導:對學生的應考心理予以指導,減少非智力因素的丟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