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國小美術教師工作總結2篇

工作總結 閱讀(1.19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師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美術教師工作總結2篇

國小美術教師工作總結 篇1

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回顧這個學期所從事的美術教學工作,在這一個學期中,根據我校的實際需要,我擔任了五六年級美術和陶藝校本課程。在工作中收穫喜悅,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在此我總結如下:

美術教學在美術課教學的內容上,中有的放矢,有重點有難點,注意美術課內容的調整,教學中注意體現民族特點,充分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美術教學中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當地的美術資源,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美術教學中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昧性。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教學內容的選擇注意到聯絡學生生活的實際。?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初步的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美術課的`教學環境上,充分了結合學校環境資源。將課本上的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關注到學校的草地、綠蔭、草場、汽車、裝飾、一草一木的同時,讓學生從身邊去發現美,讓學生能能夠更深刻的感受到美。美就在身邊。

在美術課教學之餘,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評課,積極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從思想上,利用行評機會端正自己,從行動上繼續豐富自己教學經驗、文化知識的儲備。

本學期除了教學工作之外順利完成了先啟教育思想研討會的佈置工作順利完成學校接待工作輔導學生參加了參加了區中國小生、老師現場寫生比賽參加了區美術教師作品展獲一等獎回顧本學期的工作開展是順利的,也有不足之處,因此,下一年的教學任務對我來說,依然很艱鉅,我還需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充實自己,積極努力準備好下年的工作。

國小美術教師工作總結 篇2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見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特別是培養兒童手的精細動作能力,是加強兒童腦功能鍛鍊,發展兒童智力的極為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國小美術課程中,豐富多彩的手工活動如同另一種語言,是孩子們傳達自身豐富情感和對世界萬物純真理解的重要工具,在促進兒童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中起著重要和獨特的作用。手工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在積極的教學氛圍中,幫助孩子們自由充分地調動自身感官、情感、認知等各方面主觀能動性,從而發掘出他們的各種潛力,更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手工造型活動中,兒童直接用雙手對各種形態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質材料進行加工、改造,製作出佔有一定空間的、可視的、可觸控的多種具體藝術形象。兒童在活動過程中對美工造型規律、裝飾手段等有了初步瞭解,對於發展兒童手部動作的靈活性、精確性、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創作力及耐心、細緻等個性品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手工課教學模式往往是由作品欣賞,教師講解、示範以及學生跟著做幾部分組成,學生往往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填鴨式提問往往顯得單調呆板。如“你們見過這美工嗎?”“你們願意做嗎”“老師領你們做,好嗎?”等等。這種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很難引起共鳴,以達到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目的。多數學生處於“啟而不發”和“看不懂,想不到,做不出”的境地。最後只能胡亂做一個充數了之。明明是深受學生喜歡的手工課反而成了教師怕上,學生怕做的疑難課,這是為什麼?不難看出,根子在於學生缺乏情感和創造,他們的童趣和天性沒得到重視和開發,也就是說,教的和學的沒配合好。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兩點。

一、改變美術課中的手工活動教學策略,提供創新空間。

手工活動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是使兒童掌握並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大膽地創造和想象。因此在手工活動中教師不必急著將自己的預期目標教給兒童,讓兒童被動地模仿,而是可以從各種角度讓兒童自主地學習,給兒童大膽創新的空間。首先要教給兒童是手工能力,再指導他們將所掌握的能力與自己特有的兒童手工方式結合起來靈活運用。

1、看圖做手工。

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兒童習慣於依賴教師教,這樣做不但會造成學過就忘的現象,還會不利於兒童創新,束縛兒童的手腳。

對低年級學生,我們根據兒童想象力豐富認識理解的字不多的特點,統一各類手工活動圖紙的指導性操作圖示,使兒童做到看圖示就會按圖意做,並知道使用哪些材料,步驟是什麼,使用時又需要注意什麼。在教學中教師參與到兒童活動中去,觀察兒童的製作過程,當兒童遇到困難需要教師的幫助、點撥時就與兒童一起迎接困難、解決困難;當兒童有與圖示不一樣的方法且操作效果大致相同時,我們便不干涉兒童的活動,並鼓勵他們將好辦法介紹給他人。這樣,既可以減少兒童在手工活動中對教師的依賴性,也可以增強手工活動的創新性,為兒童插上想象的'翅膀。

2、合作製作。

在手工活動中可以嘗試著讓兒童自由地組合製作,這樣不但可以相互探討、互幫互助,使兒童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學習聽取、接納他人的意見,還能集思廣益,整合成為自己的技能技巧。如:在《紙拖鞋》活動中,兒童便自發地兩人組成一組。一人剪制一隻紙拖鞋時,另一人則美化裝飾紙拖鞋。過一會兒,兩人再交換製作另一隻紙拖鞋,合作得十分默契。

二、發揮教師作用,抓住兒童創新活動中的契機。

兒童手工活動中的行為是否具有創新精神,關鍵在於教師有無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給兒童,有無將兒童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和作品作為評價手工活動價值的重要標準,有無過多地干涉兒童在活動中的行為。教師在過去的手工活動中也許僅僅是傳授者,而現今則首先是觀察者、合作者。在手工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兒童的獨特視角,進入兒童的創新世界,以兒童的角度通過媒介、影象等多種途徑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描述,解釋自己的想法,觀察他們的興趣和活動中需要幫助的問題,並做出適宜的反應。其次,教師又是幫助者、指導者。在手工活動中,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年齡的特點,手部肌肉能力的限制,兒童會出現空有好的創意卻無法實現的現象,以至於兒童對美工活動喪失了興趣和信心。教師此時便成為點撥者,幫助兒童進入深層次的探索和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針對兒童力所不及的操作活動進行相應的幫助和指導。

如在《千變萬化的帽子》中,兒童想到了要做帽子,這時教師並沒有將自己的製作方法教授給兒童,因為此時不但無法預想兒童會做什麼樣的帽子?選用哪些材料?怎麼做?而且兒童需要的是自主的活動和不斷探索過程中獲得的學習經驗。所以我們放手讓兒童自己先想好自己想做什麼帽子,然後自己準備做帽子的材料,當兒童做好帽子後,大家發現雖然這些作品是經過思考才做出來的,但大多數帽子都是紙袋式的帽子,有的帽子還是平面的。於是兒童便自發地對帽子的功能進行了探討得出帽子大致有保暖、保護、美觀的作用。接著他們就對帽子提出了改進意見。如一名兒童做的是摩托車手帽,在改進時有的兒童就提出:“摩托車手帽主要是用來保護車手頭部、防風沙的,但是他做的帽子是紙做的,手輕輕一捏就扁了。”就這一提議大家很快就出了許多主意:有的說用大紙摺疊一個可吹的氣球,然後在球的外面一層一層地貼上報紙把球加厚,最後挖去一塊;有的說可以先用鉛絲做一個模子,再貼紙做成頭盔;有的說可以試試拿一個吹了氣的氣球,用筆畫出頭盔的樣子,然後在需要的地方貼厚厚的紙,最後把氣球的氣放掉等等。當我們通過兒童激烈的討論發現他們對做帽子的活動非常感興趣併產生再做一次帽子的願望時,便讓兒童再次思考、累加整理在系列活動中獲得的經驗並進行製作。令人吃驚的是此次活動中有的兒童用雪碧瓶做了古代宮女帽,有的用牛奶盒做了遮陽帽,有的用紙盒做了博士帽……效果非常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