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高校教學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 閱讀(2.87W)

20××年學校按照“一個主題、兩個重點”的工作方針,廣大教職工同心同德、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圓滿完成了三項工作責任制,實現了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招生規模、壯大辦學實力、提高辦學效益、增加職工收入、促進學校發展的目標。學校在高等教育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市場,樹立了形象,提高了社會知名度。

高校教學工作總結

  一、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辦學實力明顯增強

採用培養、引進、聘用的辦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在繼續深入推進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特殊人才獎勵政策的同時,制定了職工學歷教育補充規定、優秀青年教師和實驗(習)骨幹教師的選拔培養辦法,調整了研究生培養政策,加強對研究生、雙師素質、轉崗轉型教師的培養,選送委託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適應擴大招生對高素質、高層次教師的需求,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兩次公開選聘,引進了16名大學畢業生。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育資源,回聘了10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離退休老教師,充實教學實施環節。一支專業、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正在逐步形成。

加強重點專業、重點課程建設。制定了重點專業、重點課程建設方案,確定了“熱能動力工程”、“發電廠及電力系統”、“財務會計”等3個重點建設專業。注重工程技術能力和應用能力培訓,結合專業發展動向,及時調整課程教材和教學手段,加強了重點課程建設,建成校級優秀課程1門,校級合格課程4門。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新建成了網路整合與傳輸實驗室、會計實訓室,在河南百業諮詢公司建立了會計和會計電算化專業實習基地;成立了實驗中心,規範管理,建立制度,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實現統一排程,資源共享。5月27日和11月23日,電力基礎實驗室和動力基礎實驗室,分別通過了河南省普通高校基礎實驗室評估驗收。

強化對學生計算機英語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突出辦學特色。按照全面提高和重點培養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學生計算機、英語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延長學生計算機室開放時間,配備教師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從新生中選拔出一批品學兼優的尖子生,組成培優班,利用外籍教師,著重對學生進行外語強化培訓。成立了各類學生科研興趣小組,調動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學生科研課題“電站煤粉鍋爐風粉線上監測裝置”獲得首屆河南省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三等獎,實現了學校在學生科研方面零的突破。首次組織部分應屆畢業生參加了特有工種的職業技能鑑定,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加強考風考紀建設和考試考核改革。編印了《學校督導組考務督導職責》、《考務工作手冊》、《考試巡視員職責》、《考場規則》,以教育和處罰相結合的辦法防止考試作弊,促進了教風和學風的好轉;以動力工程系為試點,改革課程考試方式,根據課程特點通過計算機操作、口試、筆試、實驗操作等方式進行綜合考核;在管理工程系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實行計算機閱卷,有效地縮短了試卷批改週期。

加強科研管理和科技開發。制定了《科研計劃管理暫行條例》、《科技產業管理條例》、《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建立完善了科研專案管理和評價體系,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專案結題、評價、評審、獎勵、資產、成果開發、轉化、管理規範。20××年校內科研專案及課題立項10項,申報河南省教育廳科研專案2項,獲河南省第二屆優秀科技作品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河南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加強成人教育和培訓管理。在淇縣電業局、欒川電業局、陝縣熱電廠新設立了3個函授教學點,使學校外設函授教學點和達到了9個;制定了《校外函授教學點及管理辦法》,加強了對校外函授機構的監管;各部門全年共完成河南省電力公司培訓任務13種、22期,開辦其他各類培訓班7個,擴大了學校在電力系統的影響力。

本著服務電力、服務企業的辦學宗旨,建立了河南省電力公司外語培訓基地暨學校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在做好外語強化培訓班工作的同時,圍繞河南省電力公司“111”人才培養工程,制定了科學詳盡的教學計劃,選聘了3位外籍專家,圓滿完成了省公司高層次管理及技術人員出國前選拔和培訓任務。

加快資訊工程建設。完善學校資訊管理體系,撤銷了電教中心,成立了教育資訊中心。制訂了《校園網路管理條例》,成立了學校計算機網路管理領導小組,完善了資訊建設管理模式,明確了網路資訊管理職責,實現了與中國教育科研網的.聯網,建設並開放了學校網站和各教學、職能部門網頁,開通了校園網路電子郵件伺服器,推動了學校網路化、資訊化建設。

  二、學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加強招生宣傳和就業指導工作。成立了學生工作部和招生就業辦公室,編制了招生及生源計劃和招生宣傳方案,深入2省5市1縣的17所中學擴大宣傳,20××年完成專科招生1396人,成人教育招收專科函授生914人,專科脫產班68人,專升本學員193人,學校專科學歷在校生人數達到了2182人、成人專科函授在冊學員達到了2414人、電大及專升本學員700餘人。編印了畢業生就業資訊宣傳冊,組織就業指導專題講座,舉辦了首屆“挑戰杯”就業技能大賽,積極開拓就業市場,利用網際網路釋出了畢業生資訊,與多家大型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組織校內人才交流會20餘次,各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平均達到78%。

完善了學生管理制度體系。利用新教師充實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加強了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修訂完善了《學生手冊》、《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學生檔案管理規範》等規章制度,加強了學生管理的制度化建設。積極拓寬勤工助學渠道,加強勤工助學崗位的管理,建立了“用人單位考核、依勞動效果取酬”的管理體制,較好地轉變了貧困生的思想觀念,累計發放助學金19萬元、獎學金57.5萬元、減免學費20餘萬元、臨時困難補助1.5萬元。

行政管理水平顯著提高。按照20××年經費包乾辦法,加強資金的預算管理,促進了學校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證了教學、科研、後勤服務和重點專案的順利開展。制定了《勞務費分配暫行規定》、《教職工考核辦法》等規章制度,堅持以規章制度為依據開展工作、檢查工作,強化管理。開展了公文、資訊、檔案管理等行政辦公技能培訓,提高了學校管理人員的整體工作水平;加強了幹部人事檔案目標管理,通過了國家二級幹部人事檔案標準驗收。

調整和補充了部分空缺崗位。針對學校人員變動、新設立機構和部分遺留問題造成的空崗、缺崗問題,制訂了新增崗位的職責規範,對部分空缺崗位進行了調整和補充,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按照部門推薦、群眾評議、黨委考核研究的程式,選拔聘用一批年輕同志充實到中層幹部隊伍,增強了學校的生機和活力。

落實超工作量獎勵。在維護分配政策繼續向教學一線傾斜的基礎上,落實了對實行崗位崗級獎金制度的管理和工勤人員計發超工作量獎,體現了全體教職工共享學校改革發展成果。

  三、後勤三產工作穩步推進

繼續推進後勤社會化改革。制定了《後勤服務中心部分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理順了後勤服務中心經費運作方式,以學生公寓、飲食服務中心等為突破口,試點進行了經費承包。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了住房租金制度,實現同社會接軌。成立了後勤服務中心車隊,為學校各部門公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便,促進了後勤社會化工作的逐步完善。

後勤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後勤服務中心不斷強化優質服務意識,推出了服務承諾活動,設立了各項服務,積極開展為學校離退休老同志上門服務活動,積極創造條件,保障了學校擴大招生後入校新生的正常生活秩序。制定了家屬區代收代繳費用管理辦法,明確了代收代繳費用的範圍、標準和操作辦法,保證了家屬區水、電、暖的正常供應。

根據學校發展情況和教職工的民主意願,組織職工個人購買建設了商品樓,本著公開、公正原則制定購買方案,為改善職工的住房條件提供了方便。為教職工提供就餐卡服務,妥善解決了教職工午餐就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