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通用16篇)

工作總結 閱讀(1.18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我們從中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識,該好好寫一份小結把這些都記錄下來了。那麼什麼樣的小結才是好的小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階段小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通用16篇)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1

時間飛逝,轉眼間一學期又過去了,我作為課題組的成員,現將本人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武夷山為我們開展美術活動提供豐富資源。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弘揚本土文化。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挖掘,我們發現了選擇了離學生較近的、較熟悉的茶文化作為藝術活動內容,即能滿足學生對本土文化的好奇心又能積極地參與到研究中,親自體驗到了地方文化的精髓所在。經過了兩個學年對於課題的實踐研究,我校學生對於武夷山茶文化有了初步的感知、瞭解,對美術活動產生了較濃厚的興趣,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有了相應的提高,本學期我們根據年齡特點、興趣,開展特色教研活動,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不同風格的作品,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逐步來提高孩子的繪畫水平和審美情趣。

一、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收集資料,豐富學生經驗。

豐富的經驗有助於美術活動的開展、美術的創作表現,因此課題的前期,我們調動所有可利用的資源有家長、學生、社會等共同收集關於武夷山茶的標誌、武夷山茶歷史、武夷山岩茶的生產、銷售等,並引導參與收集、分類、整理,最後展示於課題牆,啟發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各種標示的造型特殊、色彩個性,包裝的多樣性,從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二、開展豐富欣賞活動,為學生藝術表現和創作提供資訊資源

欣賞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認識發展,開闊眼界,豐富表象儲備;有利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發展他們的美感,縮短從愛美到審美的距離,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審美享受;有利於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產生自由表達的興趣、願望和能力,從而激發其內在的創造力。本學期開展了美術欣賞《茶字趣解》、欣賞活動《祥巖茶廠一日遊》中,教師把品牌當時創作的背景和創始人的小故事向學生作一簡單介紹,提高他們欣賞的積極性。

三、嘗試多種表現形式,激發學生創造慾望

一學期,我們開展了茶文化手抄報比賽、手工《茶葉賀卡》、線描《古建築》等一系列美術活動。通過活動學生初步瞭解茶葉的歷史、感受到了武夷山岩茶的魅力。

四、不足之處:經過一學期課題的開展,活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許多不足:

1、課題的研究不夠深入,表現的內容較單一。

2、美術活動的形式、材料相對單一,教學模式相對固定。

3、重視美術作品的完成,輕視過程中情感體驗。

4 、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提高了,但是還不夠需要加強。

五、下階段努力方向

1、加強課題方面的理論學習,開展課題的相關知識。

2、深入挖掘武夷山茶文化的內涵、美術內容,嘗試運用更加多樣的表現形式加以表現,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2

分析現行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國小數學有效教學反思》這個課題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積極參與該課題的研究活動。一學期來在全體數學老師的共同學習下,我認識了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是有效的,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是無效的,逐步探索出教學反思有效的理論和方法。現將一學期來參與該課題研究活動如下:

一、理論學習

認真聽取蔡老師組織我們學習本課題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論依據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對國小數學教學反思有了初步的認識,我明確了自己的研究目標和研究任務。

二、課堂實踐

帶著初步認識的理論知識,我以課堂為基地,以教學實踐為切口,以生動的教學案例為支撐展開自己的研究活動。我經常關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技能,師生互動等、利用課堂生成的教學反思進行研究,通過分析教學反思的有效性,找出教學內容的有效運用與開發並在下次上課過程中改進,不斷優化教學反思能力,這使我在課堂上的教學能力有了提高。

三、觀課議課

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觀摩課,公開課,研討課活動。在觀課過程中,我用心注意執教老師是如何在課堂上追問學生,及時對課堂中的生成進行反思,對於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會記錄下來,便於借鑑和研究。在議課過程中,通過大家的議,明確了我對每節課中如何進行有效反思有了深刻認識。

四、形成文字

在課堂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在分析課堂教學例項中,我將自己的點滴感悟進行梳理,形成文字,寫成案例或論文,如《比的認識》教學案例,論文《淺談國小數學課堂如何利用質疑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些文字雖不深刻、精闢,卻能為我今後的研究鋪路導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課堂生成的進行有效反思為主要方向,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3

按照學期教研計劃一步一個腳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精神,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研究工作,以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校本培訓為依託,用課題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紮紮實實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現將這一學期語文學科課題研究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能夠從心裡贊成課題研究,願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改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我們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多次召開課題研究會,不讓課題研究流於形式,讓教師在課題研究中有所收穫使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課改的深遠意義以及課改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及重點

在課題組教師從內心接受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又佈置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任務。其中我們進行了三次集中學習,並佈置了五次分散學習。學習的內容有《語文課程標準》、《國小教學通訊》《江蘇教育》等有關“隨文練筆”教育教學理論。重點學習的文章篇目有《兒童心靈文化的語言破繭與蝶變》、《徜徉在言語的海洋》《閱讀教學新思維:以學習表達為中心》、《模仿借鑑是創造開拓的前提所在》、《抓住文字語言特點進行課堂語言轉換》等。通過學習,教師明白了本學期重在教學案例的研究分析上,形成自已的隨文練筆案例,加強對課堂練筆的實踐反思。

(三)、深入課堂,進行實踐

1、課堂教學重視拓展,與課題緊密結合。本學期,是我校課題進入實施驗證的階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師都要主動參與到課題的學習研究之中,不斷深化對課題的理解。圍繞本年段制定的訓練重點展開教學研究,並落實到每一節課上進行教學嘗試,特別是在每一節研討課上都針對課題進行或針對課題的一個方面進行必要的研究,並使課本資源、媒體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等得到了較好的利用和拓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視實驗的日常管理。注意實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後反思、典型案例記載等工作。要求自己創造性地使用實驗教材,落實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節課結束時,都對本課教學及時記錄,認真總結、反思。本學期彙編了一期教師《隨文練筆教學案例》小冊。收集了實驗教師的實驗心得或感悟。

3、加強對課堂的監督與指導。老師們對於課題的意識應該說是有所增強,但其自主性還不夠,主要是擔心課題的研究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了教學質量(說白了就是教學成績的一分兩率),因此都不敢花大力氣進行課題的實踐與反思。就我校課題的實用性、及針對性來看,對於教師的擔心是不必要的,通過近兩年,我校在縣統一質檢的作文成績分析來看,通過近一年半的實驗,作文成績均是名列前茅的。因此,在教學管理中,我們除了要求教師在研討課上要貫徹隨文練筆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也要注重隨文練筆。把“隨文練筆”當作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一種策略。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4

本學期繼續開展教育辦的校本教研課題研究,在問題記錄、話題研討的基礎上產生了小課題,以《突顯學生主體 體驗學習快樂的研究》作為校本小課題,已於本學期四月份開始實施。現把課題研究的有關工作簡單梳理如下。

一、堅持理論聯絡實際,不斷地提高研究水平

要想順利的實施本課題,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必須轉變教師“角色”意識。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要求大家在改革我們的教育同時,教師必須從居高臨下的主宰課堂的局面中解放出來,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我們在課題組學習中明確指出: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合作、愉悅和融洽的學習環境,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積極思維,任意表達,敢於標新立異。為了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確保課題研究真正地為教學服務,除了集中學習外,我們要求老師們自覺到雜誌上或網路上學習。

二、圍繞課題的研究方向,積極開展實踐

1、開展國小生數學學習現狀調查與分析,從實際出發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品質的途徑與方法,建構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研討、交流、反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品質,使學生學會主動求知,快樂學習。

2、每週一次的校本教研,我們都認真地圍繞課題進行研討,單週理論學習,雙週話題研討。在研討中大家暢所欲言,因此每次的研討,我們都有很大的收穫。我們所研討的話題都是來自於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又將研究的結果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去。

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為課題實施提供保證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學生髮自內心的客觀需要。兒童好問便是這方面最有力的佐證。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探究學習,也唯有如此,我們的課題研究才能實現實質性進展。在具體的實施中,通過正面引導、樹立榜樣等手段給予落實。我們努力做到:

1、尊重、熱愛、信任每位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和關注的;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以平等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應更多一份關懷。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信任學生,才能使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開掘出創新的潛質。

2、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3、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做到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堅決讓學生解決,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絕不暗示,多給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機會。

4、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即指導學生怎樣當學習的主人,怎樣當好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尋找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深度;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步驟;引導學生探索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學習的規律;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使學生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引導學生總結過去,使學生學會不斷調整自我、超越自我。

四、探索教學的最佳方案,突顯主體體驗快樂

首先,從每週四的聽課評課日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被教師牽著走的現象明顯少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多了,學生的學習主體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每節課的教學都力求做到:先嚐試後講解,先猜想再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獲取資訊的能力,為自主發展打下了基礎。其次,從教學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研討的學習方式,將遊戲、故事、比賽等形式引進課堂。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一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三是:學生在小組交流、全班交流過程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逐步完成對知識的認識,有時還會受同學的啟發,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再次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出發,為學生提供了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便於學生髮現規律的探索性材料,給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身智力活動的內化這一特殊的認識活動去體驗數學、感悟數學、領會數學。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在一學期的實驗中,我們在突顯學生的主體,讓學生體驗學習快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蔡南茵老師一課《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獲得了街道一等獎。

2、提高了參研教師的素質。一學期的實驗探索,也使我校教師自覺地加強學習,提高了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參與教師所撰寫的多篇隨筆、反思、論文發表在街道教育資訊網或各級刊物上。

六、認識及思考

1、雖然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教師要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並將其積極運用於教學中,才能行之有效,才能更好地把握開放度。因此還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適應現代教育的能力。

2、在做法上還不夠成熟,對於體現學生主體已基本能做到,可如何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還有待於下學期進一步研究。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5

我校“提高國小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對策的研究”課題組在校領導班子的關懷指導下,在校教研室的指導下,在課題組全體人員的努力下,經過幾個月的工作,按計劃完成了預定的工作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成立了課題組組長:王安,確定了由邱辰、彭嘉禾老師為此課題實驗教師,還設立了崇安國小六年級2班,六年級5班和5年級五班為實驗班。

二、制定了課題實驗開題報告和操作細則,論據充足,目標明確,措施得當,符合我校實際,具有可操作性,是指導我們搞好實驗的依據。同時,還制定了課題實驗第一階段計劃,計劃詳細,針對性強,操作性高。

三、加強了對實驗理論的學習。堅實的理論基礎是開展實驗研究的前提。本學期我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學習語文學科新課程標準,學習了習作教學有關理論,使課題組成員瞭解了這個實驗研究的意義、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知道了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參加實驗,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

除了週二下午的語文組集體學習以外,我們課題組幾個老師還充分利用課間時間進行閒聊式研究,課後時間積極自學,寫下了大量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為參加實驗做了一定的理論準備。當然,這些學習還是遠遠不夠的,今後還要隨著實驗的深入發展,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

四、開展了《國小生朗讀情況的調查報告》。目的是瞭解一下學生是否喜歡朗讀。針對大多數學生不愛讀書,讀書時毫無感情,抑或是有口無心等,為了改善這種局面,為了培養學生愛上朗讀,自主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我們在五、六年級學生中開展了國小生朗讀對策能力的研究,目前已進入課題開題階段。為了更科學、準確反映實驗有效性,為今後進行推廣提供依據,我們對參與實驗的五、六年級學生進行朗讀基本情況的問卷調查工作。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在的學生,愛看電子產品,愛玩遊戲,不愛讀書,甚至有學生說:“看到書就想睡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指導朗讀花的時間很少;老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朗讀的時間少,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強,往往是教師的“滿堂灌”,慢慢地,學生由“難得開金口”就變得“不愛開金口”了。

由調查,我們思考:

1.要培養學生興趣,激發他們樂於朗讀。

2.要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指導他們學會有感情地朗讀。

3.要改善語文課堂教學,要讓語文課“讀佔鰲頭”。

4.要培養學生朗讀悟性,促進朗讀水平提高。

五、開展了很好的研討活動。通過多次的研討課和研討會,課題組成員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感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能力還有很多不適應實驗需要的地方,如我們還要深入學習課程標準,瞭解學生的實際水平,確立教學的真實起點是把握教材重、難點的關鍵。

六、開展了很多課題活動。xxxx年12月課題組開展了傳承國學經典,弘揚祖國文化誦讀比賽。在元旦期間開展了迎新朗誦比賽。在12月份課題組開展古詩朗誦微課教學,王惠英老師的古詩朗誦微課《畫》已上傳到福建省雲教育平臺。通過豐富多彩的課題活動,師生收穫頗多。老師們的朗讀指導水平提高了,理論也加深了;學生朗讀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對朗讀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方面雖已取得了小小的成績,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理論學習還不夠深度,課題實驗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疑惑等等,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學習,及時總結,共同研究,將我校教科研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6

一、優化教學環節體驗過程

如教學第三課《爬天都峰》:“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彩雲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得石級,石級上得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1,試讀:交流自己是怎樣讀的,讀了有什麼感受

2,想象:你見過高山或高樓嗎面對這麼高的山,你有什麼感覺

3,朗讀:帶著這種感覺再讀這一段,注意標點符號,讀出語氣。

二、優化課文體驗教學過程

如第十一課1《秋天的雨》

(一)歌曲匯入,誘發體驗之趣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課件展示歌詞

(二)分層閱讀,激發體驗之思

1,自由讀課文,讀準確,通順,展示美妙讀書聲。

2,反覆讀課文,你喜歡課文中描寫的秋雨嗎

3,最喜歡哪一段話用美妙的聲音盡情讚美秋雨。

(三)拓展延伸,抒發體驗之情

1,秋天的美景數不完,還知道秋天哪些美景嗎

2,自選作業:蒐集秋天詞句;畫秋天美景;和爸媽秋遊。

三、尊重學生體驗感受

①理解學生個性的語言體驗

如在《爬天都峰》一文中: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彩雲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得石級,石級上得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再看看筆陡得石級,石級上得鐵鏈,似乎是從天上()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②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一次成功的實驗》:為什麼實驗能取得成功

生:小女孩先人後己

生:小女孩沉著冷靜

生: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

……

③鼓勵學生多元的思維體驗

《灰雀》: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列寧為什麼不問男孩卻問灰雀呢

生: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

生: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

生:列寧怕小男孩難堪。

生: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的課題研究總結,今後我將繼續沿著這一方向展開研究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7

人生聰明識字始,漢字教學與人的發展關係之重大。由此可見,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一、二年級主要的學習任務。《語文課程標準》在此學段明確提出識字目標:要求認識16001800個漢字,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使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認識的願望。那麼,如何有效、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提高識字效率,使每個漢字成為學生學習各種知識的有效“媒介”呢?經過一年的課題研究,結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總結出以下幾種自以為比較切實有效的識字教學法。

(一)、立足課堂,提高識字效率

低年級的老師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逐漸掌握了識字工具,識字速度加快了,可是,隨著識字量的擴大,學生常常讀錯、用錯形近字、同音字,而且,部分生字出現回生現象。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怎麼防患於未然呢?識字教學內容上就要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教學形式上要生動活潑,教學難點要分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使兒童能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和記憶,從而促使識字教學效率提高。

1、創設情境識字法

我常常採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開展識字活動。如:學習《自選商場》一課,要學習14個生字:商場等,課堂上,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活動小組,扮演顧客購物,在小組裡把學生準備的商品及包裝盒擺好,模擬好一個小小的自選商場,用小紙片寫上商品名稱。如:學生要買牙膏,就必須找出寫有“牙膏”的小紙片交給售貨員,找對了,讀對了,就算購物成功。

2、實物識字法

用實物識字,可使學生對要認的字產生強烈、深刻的第一印象。如教學《菜園裡》一課中有關蔬菜名字的漢字:豆角、辣椒、黃瓜、茄子、蘿蔔、南瓜、捲心菜等,可引導學生觀看各種蔬菜實物,對照實物看標牌,通過看看、摸摸、讀讀、認認,甚至嚐嚐,調動多種感官認字記字。通過這樣的教學,漢字和實物緊密地聯絡起來,漢字的表象就會清晰地貯進學生的頭腦裡,就會明顯地提高識字效率。

3、猜謎語識字法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根據這一特點,把生字編成謎語,可以幫助學生在猜謎語中識字。猜謎語識字有字謎和畫謎,如“比”字字謎,“兄弟兩個在一起,一個彎來一個提。”字謎既體現了比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兩部分的筆畫不同。“告”字可編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還有“牛走獨木橋(生)”“上面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離不了(筆)”等。如教“秋”字,出示: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有趣的課堂教學識字方法遠遠不止這些,在識字教學中,科學、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體現識字教學的多元化,並藉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充滿童趣的氣氛中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培養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學生的語文興趣才會得到提高,語文能力才會得到進步。

(二)、聯絡生活,拓展識字渠道

1、在班級中創設一定的識字氛圍,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環境識字,是創設一種環境識字的氛圍:黑板報、學習園地,甚至四周的牆壁都可以有“識字樂”貼滿注拼音的漢字或圖文並茂的漢字,也可以是孩子們積累的好詞好句,每隔一段時間換一換。如:學習《比尾巴》一課,我們佈置“動物好朋友”,學習《菜園裡》一課,佈置“娃娃小菜園”、“植物小世界”讓學生時時處處在一種識字的氛圍中,眼睛所望之處都能夠隨時進行記憶。課間時常和學生一起做“生字開花”遊戲;語文活動、課外活動經常開展“組詞接龍”遊戲;久而久之,在無意中,在不經意地看一看中就會輕鬆地認識許多漢字。

2、鼓勵在家庭中,在社會生活中識字

利用家長會,大力宣傳識字教學目標,動員家長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創設識字氛圍,幫助學生儘可能多的識字。比如說和孩子一起給家中的物品、擺設做標誌牌,在指導認識生字後,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遊戲,把認識事物與識字相結合;看電視、書報時有意識的讓孩子讀一段,不認識的字及時記下並給予熱情指導和幫助,把識字和閱讀緊密結合;帶孩子走出家門,有意識的詢問孩子認識哪些字,不認識哪些字,並鼓勵學生記寫生字,主動記憶,把識字和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觀察周圍事物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在家長的指導與幫助下,廣泛蒐集字謎、自創字謎、自創自編識字順口溜,增強識字的趣味性,也在識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在課外閱讀中識字堅持在閱讀中隨文識字,通過漢字與學生反覆見面,多讀多識,進而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在語言積累中識字。如“元、園”,“元”的意義第一是開始的意思,有如“元旦”、“元月”等;第二是為首的意思,有如“元首”、“元帥”等;“園”是種植蔬菜、花草、樹木的地方,有如“花園”、“菜園”、“田園”“果園”“公園”等;第二是供人遊覽娛樂的地方,如“公園”、“園林”、“樂園”、“動物園”等。這些字詞在兒童讀物和課文中反覆出現,在閱讀中學生就能隱隱約約感受詞語的意義。實踐證明,愛看書的學生,他的識字量大大超過於一般學生,這就是無師自通。

識字教學是一項艱鉅的教學工作,如果教者有方,學者得法,那麼教學目的則易達,只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斷地總結、積累和探索識字教學的方法,將識字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由書本滲透到社會生活,靈活多樣地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學得活,學得有興趣,記得牢,這樣學生就一定會牢固地掌握並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有效的提高了識字效率,為學生的讀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8

根據學期初的統計資料,我校共有留守兒童33名,其中女生13名。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我校主要是採取學校研究、教研組研究和教師個人研究相結合,教師個人研究為主的課題研究模式,具體做法是:

一、學校組織各種活動,為學校與家庭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搭建平臺。

首先,學校每學期定期組織兩次家長會,不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對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教育方法、兒童心理健康、安全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宣傳,為家長在教育子女(或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方面給予一定的培訓和指導。同時,每次的家長會也是班主任、科任教師與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溝通的良好平臺。

其次,學校聘請專家團進行專題講座,對學生加強了思想品德教育,為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了便利。20xx年4月16日,學校邀請“感恩”主題教育專家團到我校進行感恩教育專題講座,通過專家的演講和各種互動活動,家長、學生和老師都深深收到了教育。特別是在家長與子女、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更從學生內心深處激起了他們的感恩之情。

另外,學校還以大隊活動的形式組織各種活動,每個活動都把關注留守兒童以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融合在裡面。並且,學校一直把對學生的一日常規教育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紅領巾監督崗、紅領巾廣播站在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學生和班級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相監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轉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學校將每週五下午的第三節課的班會課調成周一第一節。因為學生度過週末回到學校,很多好的習慣被淡化,形成“5+2=0”的怪圈,這樣有利於班主任對上週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並針對上週情況採取相應措施開展本週班級管理工作,避免了做“事後諸葛”。

二、加強業務培訓,為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理論保障。

學校教研組加強對教師就研究方法和過程方面進行培訓,利用每個周的業務學習時間,蒐集網路和著作上的一些方法提供給各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供教師參考。同時,教研組還不定期組織子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為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問題探討搭建平臺。通過每個月的業務檢查及反饋,教研組對學生的學習方面、教師的教育過程等方面對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避免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走彎路。

三、教師個人研究方面。

從“留守兒童子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上教師交流的情況和階段總結以及個案分析來看,個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是以下方面來做的:

1、針對留守兒童建立相應的專項檔案材料,比如:留守兒童基本資訊表、家校聯絡卡、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卡等。以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情況及成長狀況,便於教師根據留守兒童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教育策略。如xxx老師和xxx老師採取“每月定期跟父母通一次電話,減少留守兒童跟父母的隔閡”。

2、加強家校互動,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家訪或電話溝通,及時瞭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動向。

3、對留守兒童進行多維關懷,讓留守兒童愛的缺失得以彌補。大多數老師特別是班主任都做到在學習上多幫助、多輔導、多鼓勵;生活上多關心、多付出;習慣上多指導;心理上多談心、多溝通、多疏導。讓他們在校園內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回到家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比如xxx老師的對留守兒童“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xxx老師的“多一些關心和耐心”、“多給留守兒童鍛鍊的機會”、“多給留守兒童幫助和鼓勵”;xxx老師的給留守兒童“設立小目標”等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4、利用班會隊會開展主題班會和主題隊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讓留守兒童真真切切感受到學校和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9

為了引導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我圍繞子課題“從培養問題意識入手,提高課堂有效性”開始了實踐研究。本學期我關注兩個焦點:第一,怎樣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二,在語文教學中採用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會割裂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感受,是否會遊離課堂重點?

一、營造“敢問”的環境。

開學初,我先指導孩子進行課前常規性預習,如:讀課文、圈生字、標拼音、畫新詞、標段落等。我告訴孩子,本學期要加入探究質疑性的預習,即查詢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會提出自己的疑難。(每課至少提2個問題)剛開始,孩子們的疑問大概都是字詞的意思或課文內容的疑惑,提出的問題往往比較淺顯,難以涉及到重難點,我沒有責怪他們,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幼稚可笑,我都先給予鼓勵,尤其是學困生。一旦學生提出一個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時,我便大張旗鼓地表揚。一段時間後,學生怕提問、怕師生嘲笑的心理負擔基本消除了,大部分學生不管是課前,還是課堂,都能大膽地提問。

二、教給方法,使學生“善問”。

怎樣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告訴孩子可以從六處著手提問:

1、抓住文章的題目質疑。

課文的題目即題眼,它往往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閃現。對課題提出的問題,往往就是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抓住了課題,往往就抓住了課文的內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如《奇怪的大石頭》,學生就提出“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裡?”圍繞著這個問題,學生聯絡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探討,明白了石頭“怪”在“孤零零”,體積龐大,把“身影遮得嚴嚴實實”,“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如果是天上掉下來的,這麼重的石頭為什麼沒臥進土裡?”正是因為大石頭有這樣幾“怪”,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接著,孩子在瞭解李四光在探討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怎樣思考和怎樣解決自己的疑問,從中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著追求的可貴品質。

2、抓文章的重點詞句質疑。

如果抓住了關鍵的語句,就會層層推進,巧妙地將教學引向深入,使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重點詞語及課文內容,並且通過這些詞句引發聯想和想象。教學《給予樹》一課,在學生充分體會到聖誕節的熱烈氣氛和一家人興高采烈之後,孩子抓住“沉默不語”問:“大家都興高采烈,金吉婭為什麼‘沉默不語’?”我先引導孩子理解“沉默不語”的詞義,再聯絡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設身體驗金吉婭此時所想。在學生表達體驗、想象時,體會到了金吉婭“擔心、愧疚、難過”等複雜內心。為下面體會金吉婭那金子般的童心做了鋪墊。

3、從文中矛盾處質疑。

矛盾是問題產生的根源,贊可夫說:“只有當學生髮覺自己在對教材的理解上還有這樣或那樣的銜接不上的地方時,才會產生問題”;當學生現有的認知無法理解文字中的矛盾之處時,就是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展開質疑的地方。像這樣的問題,孩子提的很多。如,“列寧為什麼不問男孩卻問灰雀?”(《灰雀》)“高爾基為什麼不見雜誌社記者,卻要見小男孩?(《小攝影師》)”“駱駝是商人自己的,他應該更熟悉,可是為什麼他還要老人來幫他指點呢?”(《找駱駝》)。

4、抓住特殊標點質疑。

標點符號不僅是作者寫作內容的停頓,還滲透著作者的情感,領悟了這些標點符號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也就可以領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灰雀》時,許多孩子不知道灰雀哪裡去了。也無法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循循善誘。我引導孩子注意文中的標點符號,看看能不能從標點找出一些蛛絲馬跡。有的眼尖的孩子找到了男孩說的那句話“沒……我沒看見。”問為什麼這裡用省略號?“會飛回來的”這一句為什麼一會兒用句號,一會兒用感嘆號,一會兒用問號?

5、從詞句的表達精妙處質疑。

語文的“根”即是在學習語言,感受語言。學習一篇課文就應該不僅知道文章寫什麼,表達了什麼,還應該知道怎麼寫的,怎麼表達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教會學生運用。所以,我告訴孩子,讀課文的時候要多注意文中的好詞好句,多想想為什麼用這個詞,為什麼這樣寫,換別的詞好不好。老師這麼一點,孩子平時學習課文時,就會去注意一些詞句的用法。當我們教到《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從“樹木抽出新的枝條”中的“抽出”,引導他們和“長出”比較,體會春天枝葉長得快,欣欣向榮的景象。孩子是聰明的,他們舉一反三,從文中找出了“浸、封”等詞,為什麼用“浸”為什麼用“封”,為什麼說陽光“像利劍一樣”?一個個問題從孩子的腦子裡蹦出,閃耀著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在孩子們質疑解疑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領悟到作者用詞的精妙。

還可以從課文的空白處、插圖、文章的謀篇佈局等引導孩子質疑,當然,所有的這些方法都必須以文字為依據。

三、梳理學生的問題,有側重點地釋疑。

自主學習的針對性要求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超前閱讀和思考中存在和提出的問題進行教學。但是,在實踐中,我發現,孩子的問題多種多樣,有的是淺層次的,沒有多大的思維價值,或偏離課文的重點。如果一味地解答孩子的問題,而忽視了語言文字的積累和朗讀能力的訓練,就容易肢解文字,丟失語文的“根”。後來,我想到了將孩子預習中的問題提前收上來,教師根據孩子的問題進行梳理。這樣,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問題的難易程度瞭解學情;對於一些與課文內容無關的問題,為節省教學時間,可在課前幫他解決。另一方面,教師根據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圍繞質疑問難中的問題組織教學。課堂上,我還讓小組合作,在合作探究中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包括那些不在要害關鍵處,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最後學生歸納提煉出更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再組織全班重點探討。在探討中要緊緊圍繞文字,重視朗讀品悟。千萬不要脫離文字,丟棄字詞句篇知識的積累和能力訓練,使語文成了“無土栽培”。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學生提的問題越來越有價值。課堂上經常有學生會隨時舉手: “老師,我有個問題。”、“老師,我有不同的理解。”“老師……”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願跟著老師備課設定的思路走。課堂上學生又會閃現出新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的突然發問,往往是課堂的閃光之點,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在教學中,怎樣充分利用這些突然的提問,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討論解決,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成為難以忘懷的精彩瞬間。這應該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當然,這肯定需要教師有非常深厚的功底。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10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計劃,教導處和教科室工作計劃,我們認真制定了課題組的研究計劃,並認真履行,參照執行,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一、計劃制定詳細認真。

開學的第二週,就召開備課組教師會議,認真學習校及各科室的工作計劃和工作安排,傳達佈置工作,參照制定了本年級組的課題研究計劃,確定了研究課題:《數學教學中培養國小生數學資訊素養的行動研究》和一優二促的相關課題的研究。

二、理論學習量大面寬。

根據制定的研究計劃,各成員老師分頭尋找相關理論資料,或上網搜尋,或借閱購買書籍,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老師們努力做好學習筆記,經常在一起討論學習體會和收穫,將研究中遇到的問題作為活動的話題,深入剖析,以課題帶動老師們的成長。

三、措施落實紮實嚴謹。

將課堂作為研究的主陣地,結合組內互聽課安排了課題研究課,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生對數學資訊的收集處理,努力將課題的有關思考落實到課堂中,以課堂教學驗證我們的理論思考。本學期年級組教師每人承擔一單元的公開課教學,課後參加集體研討,分析與課題有關的數學資訊元素,在實踐中落實課題研究措施。四、成果轉化成績喜人。在深入有效的研究過程中,老師們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和思考。他們或通過課堂教學展示,或通過論文評比展示,都取得了比較喜人的成果。謝芳老師論文獲省三等獎,我本人蔘加市級培訓,上了一節《找規律》的交流課獲得鼓樓區教研員的好評,在縣一優二促活動中做了《例談數學練習課堂的優化》的講座,在縣一優二促教師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在案例現場備課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工作任務繁重,教師不容易集中,學校各項活動開展頻繁,將正常的課題組活動經常打亂,缺乏高層次的理論指導等。課題研究的意義之一就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只要老師們沉下心來搞課題研究,水平得到提高,課題本身是否成功,是否有成果,倒是次要的了。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11

在第一階段的課題開展過程中,我們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進行了《生活化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生活中蘊涵著永不枯竭的教育資源,生活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契機。在第一階段的研究中,我們圍繞課題開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動,經過這一階段的實施,在課題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下,課題研究工作有序開展,現將這這一階段課題開展的情況小結如下:

一、明確階段目標,加強對子課題的指導。

在確立了課題研究《生活化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研究》後,課題組全體成員根據《綱要》和《指南》精神,緊緊圍繞課題制定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就研究物件、研究方法、研究步驟等進行了認真討論,制定了第一階段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任務。課題組成員在課題主持人林金霞園長的帶領下,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堅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學習相關的美術教育方面的文章,如“幼兒美術教育的創新與實踐”、“生活化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幼兒園美術教育與活動設計”等等,瞭解當前幼兒園美術教學新動態,同時加強課題組科研意識,更加明確瞭解課題研究目標,極大地提高了全體參研人員的理論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

2、加強對子課題立項指導。

以中心國小為單位,在國小附屬園設立了四個與美術相關的子課題,子課題立項的幼兒園教師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操作方面的問題,如何將這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為教師思考和研究的內容,是教師感到最為困惑的難題,她們對研究課題的確立缺乏準確的把握。對此,課題組負責人為教師提供的“課題研究指南”,通過課題研究指南,讓教師瞭解目前教學實踐中有哪些方面的問題是可以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對照自己的工作實踐就能夠確立比較明確的研究點。當課題研究內容確立以後,省級美術課題組成員對其的指導是:規範化文字格式的提高、課題立項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幾個步驟、課題立項報告撰寫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要點,這樣可以使課題申報者從一開始就能夠比較規範地做好各項申報工作。

二、制定課題研究階段計劃,明確本階段課題研究的方向

1、根據制定的課題研究方案,我們圍繞《生活化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研究》確立本階段研究的方向和目標:

既尋找美術活動生活化的支點,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提高了繪畫的技能,能大膽的創造想象,富有表現能力。創造生活化的美術教育平臺,引導教師確立每個幼兒的繪畫表現能力,並找到對不同個性幼兒更有利的引導策略和幫助方法;讓自己更快更好的完成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提供生活化的美術教育材料,結合各種繪畫工具(如手指畫、棉籤畫、水彩畫等),引導教師在設計美術活動時,能採用富有情趣的表現形式,使畫面多姿多彩,增加幼兒的自信心和創造能力,提高活動的實效性。通過一系列活動,使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收穫了更多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

2、在學習中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我們要求每個子課題老師每二週參加一次業務學習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思考、寫學習體會。每位課題組成員要每週安排一次課題教學內容,每學期開一節園級以上的課題教學觀摩活動,寫出一個教學反思,一篇說課稿、一篇案例,讓老師們在學習、實踐中轉變觀念、積極實踐,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三、認真落實課題研究目標,尋找課題研究實施模式

1、理論學習,互相交流。

理論學習是先導,我們將理論學習滲透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培養課題組成員做學習型教師的思想意識,養成學習的習慣,要求課題組成員定期組織以生活化的美術教育為主題的業務學習活動。並藉助部落格上傳好的文章及過程性材料,在開展課題組學習活動時,還將所看到文章和觀點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我們在科研思想上就比較容易溝通和達成共識。

2、在研討中促成長。

首先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生“學”的觀念。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改變傳統的示範臨摹的教育方法,引導幼兒觀察,鼓勵他們大膽創作生化場景、表現生活場景,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適當給予指導幫助。舉行了“東嶠中心國小附屬園子課題組”交流研討。東嶠中心幼兒園許珠連老師和魏海英老師,為大家分別呈現了以“生活化的美術教育”為主題教學活動: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海底世界》和小班美術活動《泥巴樂》活動中,兩位老師大膽創新,以創設情境的形式啟發、指導孩子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創作。兩位教師教學設計新穎有趣,活動目標的把握準確,能關注幼兒的成長需求。其次是開展子課題研討會,為更好地促進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東嶠中心幼兒園省級課題組組織各附屬園的子課題進行研討活動,參與研討的課題組成員認真討論,互相觀摩本階段的課題材料,課題組負責人林金霞園長對各子課題單位的第一階段性研究工作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指出在研究過程中如何運用生活化的環境、生活化的材料進行研究,並運用到生活中,這些還是做得不夠,要求後期須做進一步提升,讓生活化的美術教育活動成為幼兒飛翔的翅膀。

3、幼兒現場繪畫比賽。

為了有效促進幼兒對生活化美術創作活動的認識,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臺。東嶠中心小心還舉行了幼兒現場命題繪畫比賽,在規定時間裡根據小中大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進行現場作畫。孩子們經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將生活化的主題內容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這也體現了孩子們紮實的技能和豐富的想象力,也是我們課題開展的成功之處。

四、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

課題開展的第一階段,孩子們學習美術活動的興趣和主動性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能聯絡真實的生活,改變以往“老師教、孩子學”的教學方法,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從“關注孩子創作的結果”轉變到“關注孩子創作的過程”中來,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在家長與幼兒合作創作的過程中,家長在參與系列美術生活活動的過程中與幼兒一起體驗快樂,體驗對生活化的幼兒園美術術活動的理解,不僅加深家長和孩子的感情,也加深家長與幼兒園的溝通。

五、課題研究階段的思考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認識到研究工作中的不足:課題研究常常停留於表面,不敢太過深入。開展了許多豐富的教研活動,蒐集了很多資料如:活動實錄、活動照片、美術作品等。但是因為理論水平的限制,不敢深入分析,理論提升不夠,缺少研究體系。子課題承擔者獨立實施課題研究能力較好,但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協調能力有待加強。在生活化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研究實踐中,教師如何利用好生活化的材料、生活化的環境,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挖掘美術教育活動的價值,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是我們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我們課題組成員也會全力以赴、通力合作,進行最真實、最常態、最生活化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研究。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12

總結本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是第一次進行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方法、過程以及具體措施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校在搭建各種平臺時,缺乏對教師研究工作的指導和要求,使得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怎麼入手進行課題的研究,也忽視了對研究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二、平時的經驗交流流於形式,發言簡單且不積極,經驗材料沒有形成較正式的文件,不利於學校課題組對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三、教師個人研究的材料和實際做法不一致,有為完成材料而寫材料,甚至編材料或網路下載的情況,沒有按自己實際的研究工作撰寫材料。

四、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方法單一、老套,心思投入的較少,缺乏深度的挖掘和思考,導致撰寫的個案分析淺顯、簡單。

五、學校教導處業務培訓和教師個人的學習力度不夠,教師在做家訪工作前缺乏必要的準備,家訪的針對性不強。

六、學校和教師對課題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一定的應付心理。

以上問題,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但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針對以上不足,我們在下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學校繼續盡最大努力搭建各種平臺,為教師開展活動提供便利。

2、督促參與課題研究的各教師完善留守兒童檔案的建立,並做到規範。

3、加大對教師的校本培訓,重點是課題研究的方法、相關材料的撰寫、整理和收集。

4、部分活動沒有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也是教師在撰寫材料時覺得無話可寫的原因之一。

5、端正態度,提高認識,把課題研究當做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契機,用心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總之,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要從實處做起,從細處著手,爭取取得有實質性的成效。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13

xxxx年,我承擔了《教學反思對促進國小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本課題一年來,我在甘蔗中心國小總課題組的大力指導下,以新課改的先進理念引導,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全體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認真實踐。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不斷拓展並逐深化,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紮實推進

當課題立項後,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精心制定計劃,爭取做到研究課題、人員、獎懲三落實,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有序開展。課題研討共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啟動階段:確定課題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計劃,確定研究思路。

實施階段:進行理論學習,按照方案落實實驗措施,具體操作研究,以教師為主體,依靠專業人員引領、同伴互助,進行教學教研,探求教研新模式、新方法,使教學反思研究卓有成效的發展。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注重問題的提煉,資料的積累,方法的指導。教師依據研究課題進行研究、實踐,解決了許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學生存在的問題,形成研究論文、教案、反思、等各類優秀成果集錦。

總結階段:提煉成果,形成有關的論文集、案例集、反思集,完成課題組研究過程中的所有檔案工作。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研究的意識增強了,教師善於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自己,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顯著改變。教研活動中,教師合作意識、反思意識、互助意識明顯增強,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教師的研究意識和創新意識,也帶動了學生的學習意識。在研究中教師的理論素養不斷提高,學生在這樣的研究中受益匪淺,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增強,探究熱情高漲,激發了學生潛在的能力。

二、認真研究,抓好落實

我們先後多次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對本課題的意義和作用有了進一步的明確,提高了成員們對課題的深入瞭解,使他們明白本課題的研究對於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加快自身專業發展的作用,從而從心裡贊成課題研究,願意做課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我們作了明確的分工,先從蒐集資料入手,認真學習和課題相關的資料內容,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認真學習專業理論,撰寫讀書筆記,共向學校爭取多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基本做到了課題組成員每人外出培訓一次的計劃。通過一系列的理論學習,成員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文化底蘊,為順利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如由於本課題是研究學生寫方面的內容和作用,所以我們要求每位成員廣泛蒐集有關的資料,邊學習邊研究,以確保研究工作少走彎路。

我們通過資料學習、課堂實踐、調查反思,總結提高的科研思路,組織成員利用身邊的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課題研究的目標基本實現,其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組成員養成了良好的行為反思的習慣。課題組的的每一位成員都能認真寫行動反思,在反思中發現教育智慧,並運用教育智慧,

2、開展調查研究,撰寫研究報告。為了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首先在本校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問卷分析,撰寫了調查研究報告。這一調查使我們明確了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增強了研究的信心。根據調查結果我們重新制定了研究計劃和目標,確定了研究的重點。

3、新的教育智慧不斷生成。課題組成員根據研究目標,在教學試驗中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整合,對教學策略進行了有效選擇,老師們快速成長起來。課堂教學真正做到紮實有效。在追求“有特色、有風格、高效率”的課堂教學的同時,部分教師的教學個性也得以體現和張揚,從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研究的意識增強了,教師善於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自己,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顯著改變。

三、反思推廣,深化教研

本課題研究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雖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通過課題研究增強了教師的自信心。因為課題研究組成員在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長。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將研究成果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一些困惑:

1、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也碰到了一些困難。有一些問題一直圍繞著我們,一直難以得到有效解決。比如反思:反思只是手段,其實質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種意義上,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倒好處才好。那麼怎樣才算是恰到好處呢?

2、影響教師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師個性、固有觀念、能力、經驗等主觀因素;也包括學生特徵、師生關係狀況及課堂情景等客觀因素。尤其是長期教育工作所形成的慣性容易讓一些教師滿足於目前的狀態,寧安勿寧變,惰性讓觀念只能活潑在紙面上,在行為上只能是一種靜態。

3、在研究課題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及時總結與提升的意識有待加強。課題組教師對集體活動中典型案例、典型問題關注多,研究多,面對自己的課例、問題關注不夠,研究不夠,分析不夠。

我們將在完善這一課題基礎上,圍繞課程改革的要求,緊密聯絡實際汲取成功經驗,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確立新課題,使研究工作再上新臺階。促使課題組成員由普通型向專業型、學者型教師轉變,使他們在課題研究工作像展翅騰飛的大雁一樣凌空翱翔,去擁抱又一個燦爛的科研春天。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14

按語:中學省級課題《理想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課題組全體老師在主持人xx老師的帶領下,本學期做了深入細緻、有效的研究工作,他們把課題研究與課改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教學方法的研究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使形式與內容有了和諧的統一,並且把課題研究下放到課堂之中,以磨課的方式開展研究,這正是我們要倡導並且是應該要做的真科研。同時,也非常感謝中學藝術組全體老師,給予本課題研究極大的支援和幫助。中學教科室

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理想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實施階段第一次小結會議提綱xx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更多地側重實踐操作層面,使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能有效地進行理想教育,形成在音樂學科中開展理想教育的有效經驗。

1.在感知、表現、創造鮮明的音樂藝術形象的音樂學習中,體驗、理解音樂中豐富而深邃的感情內涵及深刻的哲理思想,鑑別音樂藝術的真、善、美及假、惡、醜,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展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2.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旨在感染和薰陶自我的情感世界,能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對他人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3.通過理想教育的有效實踐,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完善人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探索出新課改後“三維目標”的音樂教學新思路。

5.探索出學校理想教育有效實踐的新道路。

二、研究內容:

1.課堂音樂教學

(1)教師心中有理想

使學生有理想,首先教師應該有理想。當教師有了理想,就會在備課中做到每堂課都有理想教育的側重點;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老師的理想,就會激發他們自己樹立理想併為之奮鬥;當師生有了共同的理想之後,就會彼此產生共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追求。在實施理想教育的過程中,師生在和諧的教學過程中都得到了共同成長。

(2)寓理想教育於各種課型之中。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教學、演奏教學、欣賞教學、綜合教學等,認真分析這些課型的特點,積極尋找理想教育的元素,在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同時,寓理想教育於各種課型之中。無論是歌唱、欣賞還是演奏,都要積極引導學生感悟、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而這些情感內涵是建立在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基礎之上的。

(3)寓理想教育於課堂環節之中。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理想教育滲透於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經意間受到理想教育。這種教育像“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音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教育應該在音樂中進行,應該通過音樂進行。尤其是在理想教育的時候,應該避免空洞枯燥的政治說教,寓理想教育於音樂藝術教育之中,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

2.課外音樂活動

寓理想教育於各種教學活動之中。學校音樂教育分為課堂音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兩部分。課外音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除了對審美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還能激發有音樂特長的學生潛能。

三、預期成果

1.《唱響理想的歌謠音樂理想教育歌曲集》(暫定名);

2.《語言盡頭是音樂音樂理想教育論文集》(暫定名);

3.《理想讓我們共同成長音樂理想教育案例集》(暫定名);

4.《課堂中感悟音樂理想教育教案集》(暫定名)。

5.在充分發揮各人教學風格的前提下,進行模式建立。(已初步形成教學模式:交融感受表現)

“交融”是一節課的開場白,是整個模式中的關鍵因素。場景的設定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音樂課的教學效果,不成功的情景設定甚至會導致整節課的失敗。本環節一般由課前音樂欣賞和情境匯入兩塊構成,課前欣賞的作用是讓學生一走進音樂教室就沉浸在美好的音樂之中,而情境匯入則讓學生置身於與音樂作品創作源泉及時代背景相吻合的場景之中。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絡,課前音樂的選擇不能隨意。

“感受”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進行理想教育的必要途徑。通過對作品創作背景的瞭解,深刻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及其表現的音樂情緒,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作品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薰陶,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達到理想教育目標。

“表現”是教育效果的外在體現。通過前兩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從中明白了作品除音樂之外的道理。在音樂作品觸動學生心靈的同時,學生用多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在現實生活中付諸於實際行動,不斷髮展學生理想教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6.面對全校、全區,甚至全市開設研究課(公開研討課每人每學期不得少於2節)。

7.各項研究報告、結題報告。

四、目前研究的過程

1.訪談名師、專家(按訪問時間先後)趙炳紅(德育專家)李歡(玄武區音樂教研員)

xxx(江蘇南通“名師培養”導師團副團長、南通“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xxx(音樂特級教師)xxx(棲霞區音樂教研員)xxx(南京市音樂教研員)

2.推磨課研究(按開課時間先後)組內推磨課:《非洲的靈感》xxx(xxxx年4月)《走進貝多芬》xx(xxxx年5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xxx(xxxx年6月)校級研討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xxx(xxxx年9月25日)區級公開課:《愛我中華》xxx(xxxx年11月25日)《龍的傳人》xx(xxxx年11月25日)

3.課題組研討

課題組會議(每月全體成員集中12次,有時邀請其他老師參加);備課活動(每週一次);

推磨課(說課初次聽課研討開課評課總結)。

4.階段性成果:

(1)國中年級已制定出理想教育目標和理想教育結合點(試行)

(2)制定了本課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評分表(試行)

(3)開設的公開課,均獲得師生、同行一致好評

(4)已有3篇研究論文和2篇案例分獲國家、省、市獎

(5)這學期課題組每位成員均有論文《國歌教學案例》(xxx)《語言的盡頭是音樂》(xxx)《以音樂為本,用音樂育人》(xx)

《選擇“用音樂育人”的職業,我幸福!我快樂!》(xx)《愛你,無怨無悔!》(xx)

《中學音樂主題研討教研活動案例》(xx)

(6)通過推磨課以後的研討、總結,有了更高的研究目標、研究要求

(7)從學生的“學後感”記錄和課堂的學生表現可以看到課題的進展非常順利、且效果很明顯

(8)課題得到區教研室關注

五、存在困難與問題

目前我校環境對我們課題的研究很有幫助,因為各個學科都在開展理想教育的研究。但同時,我們發現這幾年每次新接手的七年級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是因為新課改之後,音樂教師存在理念理解的誤區,導致目前國小階段的音樂教育很不理想。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一致認為,本課題的研究應該從國小階段就要開始系統實施,因為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操作比較好的情況下,學生進入高中之後就有了自己的正確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我們研究的時候,把課題重新定位為“理想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這樣我們研究的年級從原來的5個變為9個,研究過程中我們感覺研究所要花費的時間到最後結題的時間非常緊迫。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發現,為了拓寬研究的思路,課題組決定每位成員都做子課題,做到“人人有課題,人人有研究”,這樣能給課題的研究帶來更快的發展。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15

為了理順這一學期自身對課題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更好地掌握課題研究進展,保證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深入開展,現對我所承擔該課題的研究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

一、課題進展情況:

1、抓理論學習。

深厚的理論支撐是課題研究深入實施、並取得預期成效的有力保證。我們要求每位組員精讀一本相關的理論專著,認真學習每期《中國電化教育》、《中國小電教》、《教育技術》等專業期刊。堅持以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做好摘錄,期末進行學習札記評比活動。

2、繼續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課題組成員除自覺、主動地學習多媒體課件製作、網頁製作等軟體外。還積極參加市電教中心組織的各類培訓。每個學期,學校自身也數次對老師們進行了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通過各種學習,老師們熱情高漲,共有11人次建立了個人教學網站或相關主頁。

3、為規範過程管理,有效保證課題正常進行,我們積極在課題承擔者中開展“七個一”活動

①.期初制訂好課題研究階段性計劃。

②.每月參加一次教科研例會,彙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

③.每學期圍繞自己研究專題上好實驗課,上交有關教案及自我評價表。

④.期末寫好課題階段性小結及論文,並積極向各級刊物投稿。

⑤.每年要對本學科工作提出一點帶有創新性的改進和指導意見;

⑥.每年爭取有一篇教科研論文在市級以上雜誌上發表或得獎。課題組負責人每月集中一次學習、交流。

⑦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賽課,爭取獲得第一的好成績。

二、已取得的成果:

1、學校方面:

加快了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硬體的投入:為了使課題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學校增設了1個多媒體教室、一個40座新機房、20臺教師辦公電腦,共計資金幾十萬元。為課題的研究創設一個良好的硬體環境。

2、教師方面:

(1)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科研水平、提高了教師掌握資訊科技進行教學的能力。

在課題研究中發現,教師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理論學習、課題研討、活動研究,對課件的製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促進教學改革有了更明確的認識。掌握了資訊科技與數學更緊密地整合、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思想和方法。

(2)論文量多質好。

課題相關論文《乘法轉盤課件賞析》、《電子口算卡課件賞析》、《時分的認識課件賞析》、《讓學生當好學習的主角》、《讓孩子們快樂地做中學》在全國優秀電教期刊《資訊科技教育》發表;另外多位老師的論文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3)教具製作獲得佳績

《量長度》獲得全國優秀獎,《釘子板》《加減乘除小測驗》獲得常州市一等獎,《量長度》《時分認識》獲得常州市二等獎,《量角器》獲得常州市三等獎,《量長度工具》獲得常州市優秀獎。

三、幾點結論:

1、“國小數學教具學具課件化”,確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並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學習。

2、開展“國小數學教具學具課件化”專題研究,可以在促進教師課件製作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問題與思考:

在當前以網路課程教育為代表的資訊化教育正展現著誘人的前景。而資訊科技網路化教學更是將網路技術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有機的結合起來,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所提供的強大能力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我們全體實驗教師積極探索、共同協作、共同開發。

怎樣進一步優化整合現代教育媒體資源,開發良好的學習環境,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學生在主動探索、個性化學習的程序中,提高和發展資訊獲取、再加工的能力?這些問題還有待於我們作進一步的實驗與探索。課題實驗通過我們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水平有限,研究還尚顯稚嫩。“國小數學教具學具課件化”是一個永恆的、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題。我們相信,經過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下一階段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取得輝煌的成果。

五、後一段工作的具體安排:

在以後的階段,我們將通過本課題的進一步研究,一方面繼續提高教師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協同努力,使教具學具的製作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提高。具體安排如下:理論學習方面:組織課題組成員繼續深入系統地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知識,定期請專家授課,進行交流。

研究過程方面:根據方案的安排,現在我們已經處在深入研究階段,任務是深入探討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設施,特別是校園網路,為數學教學服務。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篇16

一年來,我校所申報的“國小語文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關係的研究”課題在區課題組的統一領導安排下,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研究工作,為了提高課題研究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促進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實現預定的研究目標,現將課題所開展的情況做中期報告如下:

一、做好課題的開題工作。

在區課題組的組織和支援下,我校於2014年2月成立“國小語文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關係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與管理小組,制定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隨機抽取本校41位課題實驗教師進行了教師問卷調查並做了認真細緻的資料分析和文字報告,根據問卷調查,課題組進一步完善了課題研究內容和方向,再向區課題組申報,2014年3月初本課題正式立項。

二、學習。

自課題申報以來,我校課題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

1、學習相關著作。學校課題組為全體課題組成員提供與本課題相關的著作書目,要求全體教師認真、系統學習,如王榮生教授的《語文科課程論基礎》、《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葉黎明教授的《寫作教學內容新論》、劉仁增老師的《文字細讀》等。此外課題組還根據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的問題、情況,為教師推薦教育教學網路、雜誌中的好文篇目,如劉仁增老師《“語用型教學的整體框架”》、範國強老師的《語文知識教學一個合理的定位分析》等,這些文章為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論背景和基礎,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外出學習。選派課題骨幹教師積極參加總課題組舉行的各種培訓,如開題工作培訓會,課題論證工作培訓會,選派老師參加市進修學院舉行的課題工作培訓會議,傾聽林斯坦副所長和徐國裕校長關於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課題工作,參加總課題組組織的赴福州倉山國小的學習培訓。

3、請進培訓。8月29日下午,學校邀請城廂區教師進修學校徐國裕副校長來校為全體教師作題為《課題研究的實踐與思考》講座。徐副校長就課題研究的定義、課題研究的意義以及如何選擇主題、開展研究、結題等內容為參訓老師們做了深入闡述。通過本場培訓,全體教師更加明確開展教育教學課題工作的意義,對如何正確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8月30日上午,學校邀請城廂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範國強主任來校為全體語文教師作題為《當代散文的本體特徵及教學核心》講座。範主任就散文的分類、當代散文的特徵、國小語文散文的教學核心的選擇與確定等內容為參訓老師們做了深入的闡述,最後範主任以課文《觸控春天》的教學為老師們做了實踐操作解析。通過本場培訓,全體語文教師對散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對國小階段如何教散文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些將對教師們更加紮實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起指導作用。此外學校還邀請了黃喜洋等老師來我校做講座、參加教師的課題研討,指導我校課題工作的開展。

4、同伴交流。在所有的學習方式中,同伴之間的交流是最有效果的。我校課題組的老師除了每週一次的集體教研活動時互相交流各自心得之外,各教研組以微信群、QQ群的方式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也隨時隨地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三、研討。

1、積極參加總課題組所舉行的課題研討活動。一是選派老師參加靈川中心國小和區第一、第二實驗國小、溝頭國小等學校舉行的語文專場課題研究集體備課活動。二是選派老師展示觀摩。11月13日上午,總課題組在市第二實驗國小舉行課題研討活動,我校林麗麗老師在會上展示了六年級語文《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林老師的課堂有效地落實了課題理念,展示了我校近階段課題研究的成效,受到與會專家與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2、真實紮實地開展校內課題研討活動。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與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緊密結合,教師的備課、上課、研討、反思等等工作都緊緊圍繞課題工作開展,做到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一條線而不是“兩張皮”。本學期,我校每個教研組每個星期都會舉行一次課題研討,每個教研組本學期都舉行一次集團級的課題研討活動,如六年級的《為人民服務》、《賣火柴的小女孩》,三年級的《燕子》等,教研組先是圍繞課題集體備課,就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案的設計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再由授課老師整理、展示,受到了與會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四、成績

1、課堂的變化。課題研究的直接成效和最大的成效都體現在課堂。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老師們對國小語文課堂應該教一些什麼給學生?應該如何指導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老師們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落實到課堂,便是體現在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和語文總體素養的提高。

2、輻射影響。林麗麗老師的論文《聚焦表達長文短教》發表在《福建教育》2014年第12期;許麗雙老師的《“整體把握”的學段特徵及其教學》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全文轉載。此外,由鄭海英、許麗雙老師指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在城廂區的教學能手比賽中獲得好評,執教的蔡麗娟老師也獲得了城廂區“教學能手”稱號;在城廂區進修學校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中,我校林麗麗老師執教的《小橋流水人家》同時也是一節展示我校課題研究成效的觀摩課,受到了參與活動的老師的好評。

五、問題。

1、每次的校本教研活動總結的深度還不夠。

2、需要有專家進行更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引導。

3、老師們對課題研究中的發現的問題,進行的思考等形成文字的積極性還不高,更多的老師是“形成意識,低頭教書”。

六、下一段研究工作的思路。

1、增進互動交流學習,努力提高專業水準。

後期的研究將進入決戰階段,付出需要更多,任務更加艱鉅。從下學期開始,各教研組每週的集體教研活動要更加堅實有效地進行,教研組織要做好研討的組織工作,緊緊圍繞課題展開研討。組長還需投入更多的時間鑽研、學習,以提升自身的素養,提升教研組研討成效,提升教研組教師水平。

2、緊密結合教學實踐,不斷增強科研實效。

課題研究本身就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我們的研究一旦脫離了教學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因此,在後期的研究中我們必須把課題研究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的每一個環節中去,使我們的研究更加貼近孩子,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3、注重積累一手材料,充實過程研究檔案。

課題研究的成果來源於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積累來源於腳踏實地的研究,是研究軌跡的記載,決不能是想當然的做作。大家在後期的研究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細心、耐心、專心,做到分類明確、歸類科學、整理規範、內容充實、觀點鮮明。

4、加強科研理論學習,完善自身綜合素質。

要求全體課題組教師大家利用教學工作之餘通過網路、媒體、書刊、雜誌加強科研理論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論素養,竭力使自己達到教育科研專業水準。

5、要求專家參與指導,確保課題順利結題。

下個階段本課題組將盡能力邀請總課題組的專家到我校指導課題的開展工作,一是參加學校的日常課題研討活動,以期能更好地開展研究;二是指導在研究語文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關係的同時,思考一種可以有效提升教師語文專業素養(如教材解讀能力、備課能力等)的培訓模式;三是指導把脈我校課題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問題,以期“對症下藥”確保我校課題有效有質開展,順利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