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合集5篇

工作總結 閱讀(1.93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閱讀教學工作總結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合集5篇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一、自由閱讀,激發興趣。

我們主要是倡導學生儘可能的多讀書、讀好書,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為此,我們提出了“廣泛讀書、豐富內涵,伴我成長”的讀書口號;建立班級讀書角,充實閱讀資源;開設每週兩節“自由閱讀課”,提供相對的閱讀時空;建立班級讀書心得“週週寫”制度,體現讀書與交流並重。

二、引導閱讀,拓寬空間。

1、為學生開出推薦書目

我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閱讀興趣,開列相應的推薦書目供孩子們作選擇閱讀。同時,我們還通過對孩子和家長的調查,瞭解他們的實際需求,並經常性地做好推薦書目的調整和完善工作,努力使推薦書目能深受孩子們的青睞。

2、倡導有序閱讀和定量管理

為了使孩子們讀書走向持久性發展,我們逐步倡導有序閱讀和定量管理。我們為孩子們規定了每人一學期的最低閱讀量為15萬字,每週摘抄精彩句段兩次,寫讀書心得不少於12篇。還在閱讀的體裁、題材、書目進度、時間和計劃安排上提出了供學生選擇的建議,並讓孩子們制定出讀書計劃,要求他們按計劃有步驟地讀書。

3、適時點撥和引導

首先我們對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傾向性做適時的引導和點撥,幫助他們理解讀書與自我成長的特殊關係,進而提高讀書活動的層次和品位。然後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興趣,利用週三下午的時間作為導讀課時間,指導學生閱讀方法,並讓他們能用所學的方法進行課外閱讀。

4、倡導家庭閱讀

我們積極倡導家庭閱讀,親子共讀,並爭取家長的配合,讓家長督促孩子在家閱讀,不斷完善閱讀文化的整體建構。我們在開展讀書交流、展示活動時,還邀請家長陪伴孩子一起活動,目的是使家長看到孩子們的精彩表現和展示,從而心中感慨萬千,進而把閱讀文化傳播到千家萬戶,為孩子們營造一個由課內向課外延續的閱讀時空,一個弘揚個性、充滿幸福和智慧的發展空間。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看書興趣,而且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範圍及知識面。現在的課餘時間,學生能習慣地跑到班級的後面的書報架上拿書看書了。學生還能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手抄報比賽……均獲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在我校舉辦的有關讀書手抄報比賽中,我班的李尚燁、代喻丞、付子璇等同學獲得了全校的一等獎,遲白源、郭子祥獲得了“閱讀小明星”的光榮稱號。相信,同學們今後會越來越愛上讀書的,你們將受益終生的!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中心句是中年段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有中心句的段落或篇章是一個從一般到具體或從具體到一般的表達結構。中心句體現了一種較高的表達水平,具有條理性。很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在表達中運用,增加習作表達意思的明確性和條理性。現在,以長春社三年上冊《鄉村裡的大花園》為例,說說我是怎樣做的。

  一、學習用中心句概括。

《鄉村裡的大花園》第四段實際上是圍繞“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這個句子寫的,但對於剛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不夠明顯。怎麼教學呢?我用了這樣的層次:

1、質疑:為什麼“亮得蚯蚓不敢鑽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麼黑暗的地方鑽出來”?有學生說,因為它們都是生活在黑暗的地方,怕光。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這也不是蕭紅原文要表達的意思。我引導學生:要準確理解一個句子,要聯絡上下文,讀讀下文。有學生一下子領會了:因為它們不是健康的、漂亮的。

2、質疑:“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似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個句子學生讀不懂,提了出來。我引導他們聯絡上文,學生也領會了:因為他們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又點撥:對呀,大樹怎麼會發響呢,土牆怎麼會回答呢,這是作者用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法,實際意思是在說,土牆和大樹健康。

3、明確:讀懂了這兩個句子,我問學生,作者這一段主要是要說什麼意思?就有學生用書中的句子來回答我了: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就指出:一段中有一句話能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這樣的句子叫“中心句”。

4、找中心句概括。

《鄉村大花園》第五段的中心句是非常明顯的。在教學第四段的基礎上,我就直接要求學生默讀第五段找出中心句概括段意。

  二、學習怎樣圍繞中心句具體寫。

為了落實“段”的教學,我接著又讓學生讀書,學習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

1、在找出第五段的中心句時,學生找出了兩個:“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實際上,這一段前四句話確實是圍繞“一切都活了”寫的,後一部分或者說全段主要是圍繞“都是自由的”寫的。

我問學生:“一切都活了”,從哪看出來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板書“花開了”、“鳥飛了”、“蟲子叫了”。我又問學生:“都是自由的”,從哪看出來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倭瓜”、“黃瓜”、“玉米”、“蝴蝶”。

2、誦讀體會:我讓四個學生分讀四個例子,“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玉米……”、“蝴蝶……”在每一句的後面,我都接讀一句:都是自由的。通過這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深入體會到分寫的方面都是在具體說明中心句的意思,都是在圍繞中心句寫。

3、總結寫法:我告訴學生,這樣的表達就是圍繞中心句寫具體。

4、有感情朗讀,讀出大花園裡各種生物的自由。

5、中心句在前,中心句在後:我讓學生看板書,“一切都活了”中心句在什麼位置?(在後)“都是自由的”中心句在什麼位置?(在前)我告訴學生,中心句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後,第四段的中心句還是在中間呢。

  三、利用中心句展開段序教學。

1、有順序:我讓學生看板書,“倭瓜”、“黃瓜”、“玉米”、“蝴蝶”,我設個套兒:“我調換順序寫可以嗎?”三年級的國小生們猶疑著,小聲說,不行。“為什麼不行?”有一個國小生舉起手來,我示意他說:倭瓜比黃瓜矮,黃瓜比玉米矮……我叫全體表揚了他,進一步說明:這幾個例子是從低到高的,是有順序的,不是亂寫的。

2、背誦:按順序背誦。

教學進行到這裡,似乎已經完成了任務,也到了下課的時間。但我在走向辦公室的路上,總覺得還不足,我問自己:這樣教學中心句,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有多大的實效呢?學生理解了,哦,這段就寫了這個意思;哦,就這樣圍繞中心句寫具體;哦,幾個例子要有順序寫。那,學生知道了,就能在表達中寫中心句、圍繞中心句寫嗎?就能運用圍繞中心句寫這種方式使自己的表達更有條理、意思更明確嗎?中心句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閱讀理解層面,應該讓學生也會這樣表達。我決定再往下做。

  四、從中心句寫開去。

我又上了一課,安排了“過三關”仿寫課:從中心句寫開去。

第一關。我安排了個寫景的中心句: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我要求一個學生說一個例子。一個學生說:高粱紅了,像著了火一樣。一個學生說:穀子熟了,搖晃著沉甸甸的穗兒。第三個學生說:玉米成熟了,結了很多大棒子。第四個學生說:辣椒成熟了,像一個個小紅燈籠。下一個學生說:西瓜堆滿了大街。

我引導學生:把這些例子按順序排列,先寫誰,再寫誰?經過討論,我們確定了按從低到高、從園子到街道到田野的順序排列這些方面。我又讓學生考慮:你打算把中心句放在什麼位置。

確定順序後,我給了10分鐘,讓學生把這段話寫下來,再讀一讀。

第二關,我安排了個寫事的中心句:他很能吃。(這可是個冒險,剛上三年級一個多月的'學生還沒有寫過事呢,但我覺得前面的教學很到位了,感覺能行。)學生一看這個中心句就樂了:老師,咱班單智聰能吃!我說行,就改:單智聰很能吃。這個中心句我只是讓學生口頭說,因為讓他們用筆寫事,怕是不行,就口頭訓練吧。有學生說:有一次,我和單智聰到園子裡摘柿子。我摘幾個,交給單智聰,讓他兜著;又摘幾個,交給他。覺得差不多夠了,一回頭,看單智聰已經把柿子都吃了!我說,哎,這個“事”說得好,能說明單智聰能吃;還有這樣的“事”嗎?(我有意往“事”上引)又有學生說:有一次食堂吃蒸餃,單智聰坐那一個勁兒吃,一吃吃了20個,別人都吃完了,他還坐那吃呢。

就這樣,我又滲透了未來四、五年級,怎樣以事寫人的特點。

我意猶未盡,又來了第三關。

第三關,我安排了寫感受的中心句:我很想媽媽。我的意思是讓學生學著把感受具體說。但這個可夠難,學生都跑到事上去了,有的說,我想哭了。有的說,我做夢夢見媽媽了。就是不說具體的內心感受。我一想,可也是,三年級小孩對自己內心的體察根本沒完善,怕是寫不具體。這第三關就這樣了吧。

這一輪圍繞中心句的教學,我自我感覺挺到位、挺“透”。我想,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應該繼續抓住合適的課文載體進行這樣的中心句教學;在學生的表達中,我也會通過指引、評價,讓學生運用“圍繞中心句寫具體”這種方式。從量變到質變應該經過大約六七輪的教學,學生才能真正會運用這種表達形式了吧。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本期我們使用的教材是字寶寶樂園系列讀本《啟蒙閱讀》第五冊,制定的幼兒閱讀量為18篇,我們遵循幼兒學習的特點,利用遊戲的形式提高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在我班三位老師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閱讀教學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對漢字產生興趣,在班內設立了字寶寶區角,為幼兒創設了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培養幼兒有主動探索漢字的願望,初步瞭解漢字與句型、段落之間的承接關係,開始有興趣閱讀圖書中與畫面有直接對應關係的文字。我們還及時利用課餘時間對幼兒進行遊戲性、表演性地練習,讓幼兒對文章內容不容易遺忘。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利用晨間活動、餐前、離園前讓幼兒自由閱讀,一回生,二回熟,時間久了自然也就認識了。

二、根據我班幼兒興趣特點,把識字揉和在日常生活中。如:在學課文《風兒在哪裡》時,讓幼兒們自制一個風車,然後引導幼兒去探索發現,不講究形式,不向幼兒交待任務,不給幼兒任何壓力,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玩耍中輕鬆愉快地、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風兒就在我們的身旁。他們在活動中一邊做,一邊玩,一邊識字閱讀,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作用,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散文。

三、結合利用牆飾,創設漢字環境,因為牆飾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審美性,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能給幼兒以美的感受,藝術的薰陶,所以我們在區域角中創設了“字寶寶樂園”,貼上已學過的漢字和古詩詞,便於幼兒複習鞏固,讓幼兒置身於認字和閱讀的環境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溫故而知新。

四、注重閱讀活動中的個體差異,堅持正面鼓勵,幼兒的生長髮育受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在啟蒙教育中,我們發現,幼兒的閱讀興趣及獲得的識字量存在明顯差異。但如果一直堅持正面誘導、鼓勵,多表揚,多肯定,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感受到識字和閱讀是一種好玩的遊戲,有快樂的情緒體驗,使他們愛學、願學、樂學,改善學習習慣,就會獲得好的成效。

五、家長的配合方面:幼兒園的閱讀教學活動,最好取得家長的適當配合,效果更佳。據我們瞭解,家長能配合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的幼兒,他們的閱讀水平要大大超過那些家長配合得不協調幼兒的水平。如果家長能根據幼兒園教學計劃適當地幫助孩子鞏固所學的內容,那麼幼兒對漢字的掌握情況及閱讀能力會更好。所以我們會利用接送人時間多與家長進行溝通,並利用部落格經常和家長交流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

經過一期的學習,孩子們對啟蒙閱讀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孩子們能正確地說好普通話,會使用合適的量詞、形容詞,能用教師要求的詞語說完整的句子,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能看圖講述故事內容,能閱讀很多簡短的文字。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個孩子的頭腦都是一片沃土,等待著育苗人的開墾、灑播。為了明天美好的夢想,讓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們就迎來了這學期啟蒙閱讀教學工作的結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穫了豐碩的果實,中途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但在小朋友的熱情好學和家長們的幫助下,我們迎難而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本學期我們以《啟蒙閱讀》第三冊幼兒聽讀遊戲識字配套教材為主教學,大範例、大字卡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把“玩”與“學”科學的結合起來,化“機械記憶”為“感長記憶”,適應了兒童的生理特點,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語言和識字。

為避免幼兒學習的單一性和重複性、使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也為了讓幼兒有良好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提高幼兒學習興趣,本學期在《啟蒙閱讀》教學中,通過看圖講述、字寶寶遊戲、兒歌誦讀、聽說遊戲、情境表演等內容,孩子們在快樂的遊戲中認識了很多字寶寶,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傾聽和劃指習慣,這些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孩子的視聽覺,使孩子學習的興趣大增,讓幼兒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變得愛說、愛講、也愛大膽表現了。

在啟蒙閱讀教學中,也特別注重為幼兒營造一種寬鬆和愉悅的教學氛圍,結合每位幼兒的特點,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學習語言和識字。為了使孩子對啟蒙閱讀識字產生興趣,我們也特別注重與家長的交流,能為孩子們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於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使家長明白幼兒期是培養興趣的關鍵期,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能強迫幼兒機械去學習,施加壓力的學習只會使孩子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

通過《啟蒙閱讀》第三冊的學習和培養可以開發幼兒的大腦潛能,讓幼兒豐富詞彙,練習口語表達能力,輕輕鬆鬆掌握漢字寶寶。這個學期的工作雖然得到了許多家長的好評,但我自己知道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很好,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5

在批註式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我逐漸地把閱讀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能夠先學後教,順學而導。現在我和自己班的學生一同總結出一些適用的讀書方法,在指導學生自學的程式與內容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同時,也暴露出諸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重意輕文”現象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案書寫中的學習目標往往千篇一律,一般都是三大塊:認學本課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都直接指向內容的理解,也是導致教師課堂教學“重意輕文”的主要原因。在批註式閱讀教學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在指導學生批註文字的過程中,我們師生共同總結出了一些批註方法:質疑法把不理解或難以理解的地方用相關符號劃出,包括課題、文字內容和插圖;聯想法聯絡生活實際和閱讀積累進行批註;解釋法對文中重點詞句通過聯絡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進行解釋;聯絡法聯絡課文題目或前後文、文中人物等寫出所感;補白法順著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寫法,抓住文字中“空白處”、插圖展開聯想,進行補寫、續寫或擴寫等;對話法設身處地與作者、文中人物進行對話;欣賞法對字的準確生動、詞的靈動形象、句的修辭運用、段的構成方式、篇的巧妙佈局等進行欣賞。這些批註方法中,只有欣賞法指向了“文”,其餘均指向“意”。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大多常用的也是前幾種,所以在批註理解和彙報交流中,就對作者表達的意思,內心的情感著力過多,而對錶達的方法、技巧卻關注不夠,出現“重意輕文”的現象。

2.關照整體不足

如果說傳統的閱讀教學是“圈養”,那麼批註式閱讀教學就相當於“放養”。讓學生自主、自由地走進文字,去尋找批註點進行閱讀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學生的著眼點會在一詞一句一段上,導致“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批註本來是在“體會那微妙的咀嚼味兒”(朱自清),但這裡容易出現的這個“味兒”卻僅是一草一葉的,缺乏整體的關照,便不深不濃。若教師再不加以引導,彙報交流中出現的就是一些文字的散點,極易導致理解上的肢離破碎。

丁培忠老師生前一直倡導,閱讀一篇文章要經歷“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我在批註式閱讀教學中的這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3.深入細部不夠

學生的自主批註是一種精讀,要求潛心默想,沉入到字裡行間去涵泳。正如清人曾國藩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所云:“涵泳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魚之游泳,如人之濯足,善讀書者,須視書如水,而視此心如稻、如魚、如濯足,庶可得之於意之表”。閱讀必須全身心地沉浸在語境中口誦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但在實踐中,學生往往是邊讀邊批註,對某處有所感悟就開始寫,記錄下的是初始粗糙的感受。大多是對句、段的總體、模糊的感受,尤其缺少對詞語的批註。即便是對詞語進行批註,也只是淺層次的,未經過多思考與深入理解的。如對“端詳”一詞,學生的批註有“看”、“認真地看”、“欣賞地看”,距離“仔細地看、反覆地看”正確理解還存在著差距。要沉入文字,潛入到語言的深處與細部,就必須通過對詞語蘊含的精細寓意的理解來達到。這也是批註式閱讀教學需要加強的。

4.缺少質疑環節

缺少質疑,其實是閱讀教學長期來的一個基本現狀。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掌握著課堂的提問權,學生習慣了答疑。在批註式閱讀教學中,儘管將“質疑法”作為一種批註方法總結出來,但在實踐中,學生的質疑批註從量上和質上都不理想。這說明學生還不具備質疑的能力,而質疑又是通向深度閱讀、獨立思考的主要途徑。

5.忽略個體差異

批註式閱讀教學的基本程式,第一環節是基礎,第二環節是保障,第三環節則是拓展。在這幾個環節中,學生的自主批註是第一位的,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裡,學生的語感、閱讀能力有強有弱,直接導致批註質量的差異。交流中如果能力低的學生再不主動彙報,教師就無法發現批註的無效為批註而批註,僅將文字內容換個說法寫在空白處,未經思考,所謂批註只是一種簡單的內容搬家;批註的無用有的學生批得過於膚淺,進入一種模式,經常用簡單的“太美了”“太好了”等毫無意義的感嘆詞來批;批註的錯誤沒有關照全文,錯誤地解讀文字。如學生對介紹人種來歷的傳說故事這樣批註:我終於知道了人種的來歷。這裡,就將傳說當作了真事。對這些能力較低的同學如何在自讀批註和交流環節予以關照,達到閱讀批註的深刻性和創造性,也是一個難點。

6.主導作用不力

主要體現在第二環節,即學生交流批註,教師順學而導上。這幾種現象可以說一直存在著:一是被學生牽著走,導致對課文理解的零亂無序和肢離破碎;二是學生間就批註進行平行交流,對重難點的理解各抒已見,沒有交叉深化。

這些問題的反覆出現,仍源於教師對教材、尤其是剛剛拿到手的課外閱讀材料的理解與把握能力不強,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如果對重難點批註不到位,又不能夠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便很難達成批註式閱讀教學目標。因此,我深刻地明白一點,要想使用好批註式閱讀教學,首先要自己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達成批註式閱讀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