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學年第一學期小班組教研小結範文

工作總結 閱讀(3.06W)

延續上學期的研究,本學期繼續圍繞“集體活動幼兒學習習慣培養方式”進行實踐研究,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欣喜地發現:老師們對習慣課的方案設計有更成熟的想法,孩子們在這些方面的習慣有了明顯的改善。“付出總有收穫,”現將一學期的收穫梳理如下:

學年第一學期小班組教研小結範文

一、專題研究成果:

(一)設計思路撰寫要素

1、考慮確定教學內容的依據。

首先是活動來源的說明,來源於主題或者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問題現狀。其次,活動價值的取向更多的關注兒童的興趣、情感、態度。再次,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開拓幼兒經驗的內容。

2、說明活動目標制定、環節安排。

制定“習慣課”目標時不僅要考慮《指南》中的相關指標,還要更多結合我園的習慣方面要求,在《黑白皮毛的動物》活動中,制定了的目標“在觀察、比較中發現黑白皮毛動物花紋的不同,能簡單表達觀察的結果,並體驗遊戲的快樂。”另外,活動環節安排要說清楚每一步的意圖,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的節奏。

(二)目標制定的導向和適宜性

1、以《指南》為導向

《3-6指南》中指出:“3-4歲兒童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當的禮貌用語。”觀察班級孩子習慣,發現孩子對禮貌用語的使用有時不是很合適,因此我們《寶寶有禮貌》由此而來,目標制定為“通過看看、說說、演演,知道常用的禮貌用語,並恰當的使用,願意做個禮貌寶寶。”

2、滿足幼兒發展需求

在目標設定中,要確保目標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以達到教學促進發展的有效性,同時又要考慮不能超出幼兒的能力範圍。“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懂得在集體面前大聲說話,不做小動作”。我們根據幼兒發言好習慣進行研究,自編了故事《點名》。

(三)環節設計要點

1、環節架構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首先,要根據目標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與難點,並在環節設計中凸現,如在活動時間安排的比例等方面均可思考並體現。其次,在確定重點環節的基礎上,要思考在實施整體環節架構時“如何實現目標”,一些次要環節如何輔助和服務於整個活動。《寶寶有禮貌》中,將第一環節的匯入語從提問“你和客人老師怎麼打招呼的?”開始,讓孩子們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從而直接進入主題,既簡單又有效。

2、環節架構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當重點環節確立之後,就要考慮每個環節的安排與推進,從幼兒學的角度不斷梳理已有經驗、提升新經驗。教學活動從匯入開始,到第二環節重點學習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係、謝謝你、不用謝”的意義和使用場合。第三環節層層深入,用情景表演的方式來鞏固這些禮貌用語的使用。

3、環節銜接自然流暢、過渡無痕

環節和環節之間銜接無痕,如第一環節的小結語:“早上好、你好是禮貌用語”正好銜接上第二環節的開始語,“有兩個小朋友也懂禮貌”引出後面的故事。第二環節是觀察討論,第三環節是情景表演,我的過渡語是:“剛才視訊裡的寶寶真有禮貌,接下來我們一起演一演吧。”既是小結語又是過渡語。

(四)執教中的細節處理

1、幼兒應答機會應分佈均勻,杜絕不公平現象。

在集體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傾向於請能力強的幼兒回答,為避免這樣的情況,設計問題時,教師應考慮不同層次幼的需要。不同難度的問題請不同能力的幼兒回答,這樣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兒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可以幫助這些幼兒樹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2、教育教學方法適宜

教學方法應通過多種途徑,運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引發幼兒學與做的興趣,樂意投入各類活動並最大限度地發揮所“能”。《寶寶有禮貌》活動中使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以故事的形式開展活動;情景表演,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體會禮貌用語的恰當使用場合;提問討論,在同伴的分享中獲得經驗的提升;環節推動,展現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所思所想。

二、日常教研情況:

1、 關注方案設計質量。

此次專題給老師們最大的挑戰就是“原創”,當習慣指標確定後,教師要根據指標設計出一份方案。由於組內教師新教師較多,因此,需要多關注方案設計的'質量。

(1)集體確定活動目標和環節架構。當確定了習慣課指標後,我們組內教師會針對這一指標進行簡單的分析梳理,幫助執教者確定教學目標,再將教學目標進行分析,以確保執教者對活動要達到的目的更加明確,至少確保這節活動不會偏題。另外,環節架構也會初具雛形,每個環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執教者在每個環節設計關鍵提問時會比較準確,而且也推助了執教者設計思路的更多想法和思考。

(2)執教者豐富、完善方案設計。在集體備課之前,執教者將方案設計完整呈現,主要是設計思路的撰寫和關鍵提問小結語的設計。大家再根據這份方案仔細修改研討。如《發言好習慣》這個活動,我們前期將目標和環節架構都討論好,在集體集體備課時討論各環節的細節,不單是關鍵提問的設計,還有整個活動的載體——“故事。”這個故事時教師自編的,所以,故事中情節的推進、語言的精練、價值分析等等就需要我們在研討環節時一併處理解決。我們將《發言好習慣》的習慣要求“站得直直的,聲音響亮”融入故事,並多次出現,不斷強化,較教師小結提升更自然,效果更好。

2、 創設環境推助發展。

(1)及時更新主題環境。小班主題更新快,兩週一個,因此,教師創設環境尤其要及時,並稍微提前,不然孩子主題都快結束了,環境再呈現出來意義不大。另外,根據季節等調整裝飾性環境,大多利用家長資源進行親子製作,對孩子而言,意義更大,這是他們自己的環境,也促進了小班孩子跟環境的有效互動。

(2)有效利用習慣環境。為了配合習慣課的開展,在日常中推進習慣課的效果,我們每個班級創設了習慣環境。幼兒每天在教師的醒目位置看到圖片上的習慣提示,並且有幼兒的操作。“好習慣星寶寶”可以將自己的照片放在習慣牆上,並結合幼兒園的“文明星寶寶”月評選活動,孩子們在外因的推注下,這幾個方面的習慣有了明顯的好轉。

三、存在問題和展望:

(一)存在問題:

1、執教時機不準確,活動價值不凸顯。

本學期我們專題研究主要解決的習慣指標是“觀察比較發現事物明顯特徵”、“有禮貌發言、不做小動作”、“恰當使用禮貌用語”、“眼睛看著說話的人”,幾個活動效果都不錯,但是有的習慣課沒有難度,如:小班下期說“謝謝、不用謝,對不起、沒關係”不是很適宜,時機應該選擇小班上期。所以,選擇習慣指標時,雖然符合《指南》中的要求,但是我們還是考慮是小班的哪個時機更適宜,更有價值。

2、習慣指標較片面,整體改善不明顯。

本學期學習習慣指標和文明習慣指標都較片面,尤其是學習習慣指標,有的較難設計活動方案,有的對孩子整體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提高幫助不大。整個學期下來,這幾個指標方面孩子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班級的整體學習習慣、學習常規改善並不明顯,需要我們思考更有效的輔助方式。

(二)工作設想:

1、 參照《指南》,找準時機開展。

指南中制定的指向要求是針對一個學年而定的,但是學年初和學年末這樣的時機差異很大,教師在選擇習慣課的時候首先要思考當下的時機是否適宜?主要問題是還不夠了解孩子,也不要為了完成任務式地進行教研活動。這對我們年輕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關係到整個活動的效果,活動是否有價值。

2、 日常滲透,如何對症下藥。

我們在教研活動中也經常關注和提及“日常滲透”“日常關注”這幾個字,字面上看是瞭解的,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就不是那麼得心應手。希望可以每次教研活動有一部分時間是關注老師班級日常常規培養方面問題的。具體到有“症”有“藥”。如:我新教師時看師傅帶班時會說“一二三”孩子就說“做做好”,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每位教師在常規培養時都在使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梳理一種日常滲透習慣教育的模式,老師“見招拆招”,確保日常滲透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