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致詞 閱讀(3.16W)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遊,時常會需要準備好導遊詞,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麼你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州拙政園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1

大家好,歡迎來到蘇州,我叫華瀚韜,大家叫我小華或華導遊,蘇州有許多園林,其中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今天,我先帶你們遊覽拙政園,大約要兩個小時左右。拙政園是我國私家園林代表作品,在1961年3月4日由國務院頒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它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拙政園的正門,大家可以看到正門上方有拙政園三個大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返鄉,以大弘寺原址拓建為園,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由《閒居賦》中的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一句縮寫而成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座三開門的堂屋就是蘭雪堂。

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這句,象徵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下面,我們去遊覽梧竹幽居,它位於花園的最東面,俗稱月到風來亭,它的造型非常別緻,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我們聯想起了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你們站在亭子裡往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這就是聞名天下的蘇州拙政園,歡迎大家以後再來蘇州遊玩,再見。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2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到蘇州遊覽觀光。我是大家的導遊員小賈,在接下來的旅程中將由我和大家共同度過 在遊覽的過程中,希望各位能積極配合我的工作,我也會盡全力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在此小賈先謝過給位了。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景點是蘇州園林,提到它呢我想問一個問題:蘇州園林是園林嗎?大家會想:小賈你問的問題好沒水平啊,如果蘇州園林不是園林,那我們去哪遊玩啊?各位其實啊,蘇州園林真不是園林,它是指中國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築,是一個統稱,主要以私家園林為主,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吳國。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儲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在1997年,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為代表的蘇州古典園林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好了遊客朋友們,現在呢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我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始建於1509年,據傳它的建造者王獻臣在建園之初,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了他人。各位從園門進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東花園。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詩句“春風灑蘭雪”,廳堂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大家請看,拙政園分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也不對稱的,但錯落有致,近乎自然,是蘇州園林中佈局最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蘭雪堂,迎面而來的是一組太湖石假山的。這塊名為“綴雲峰”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形狀怪異的石峰並立,叫做“聯壁”。走到這裡我們可能都會聯想到《紅樓夢》中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是不是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遊客朋友們走出了東花園,我們便來到了中園。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四周分佈著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線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體現了一種“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請跟我走,我們面前的這座亭子叫作“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是一座方亭,4個圓洞門使人聯想到十五的月亮。站在其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

看過了東園田園風光,欣賞過了中園的池島假山勝景,最後我們來到了西園。西花園的主體建築 “卅(sa)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鴛鴦廳結構。從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裡面是四個屋面;從裡面看是一個大廳,南北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盛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

遊客朋友們,接下來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咱們30分鐘後集合,謝謝大家!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3

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屬於園林方面的有四處: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其中兩處在北方,是我國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兩處在蘇州,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佈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辛亥革命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園內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抗戰勝利後,愛國詩人柳亞子在園內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曹寅升遷江寧織造時,推薦內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園內達二三十年之久。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磚砌牆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西晉潘岳的《閒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根據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王獻臣於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升為御史,但仕途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動過刑,下過獄,被貶為廣東驛丞,後任永嘉知縣,罷官後居家,心裡的痛楚無法言表。他對文徵明講:“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築室種樹,灌國鬻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吾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於嶽者,園所以識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園”這個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樣隱退於林泉之下,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這個園名,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複雜心態。

經過拙政園的牆門和“通幽”“入勝”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徵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建築物大都建成於清代,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從圖上看,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佈局最為成功的範例。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雲朵,巋然兀立,西側有兩塊形狀怪異的湖石,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道。中間這座石峰叫做“綴雲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來賓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許多人來到這裡,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中國古典文學鉅著《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過了假山,來賓們看到的是拙政園的東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禎年間,刑部侍郎王心一買下東部後,建造“歸田園居”。園內有山島、荷池、松岡、竹塢,好一派田園風光。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築物,除了“蘭雪堂”外,還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築在荷花池邊上的水榭。榭,是蘇州園林建築中的一種型別,造型輕巧,建在水邊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種變色花,早晨朝霞初現時是淡紅色,中午陽光直射時變成紫紅色,傍晚夕陽西下時又變成粉紅色,甚為珍貴。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蓮花。毛澤東主席詩詞中“芙蓉國裡盡朝暉”,指的是水芙蓉。“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後是一堵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的強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參照了這個設計,前面是一泓池水,後面是一堵高牆,很有蘇州古典園林的味道。

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門前向西面看,可以見到這個水榭進門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圓光罩,透過這個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猶如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裡的油畫。如果您走過去再看看仔細,又可以發現這個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長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兩岸桃紅柳綠,把人引入了一種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境界中去。這是蘇州園林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園主想通過這種手法,把來賓們的視線集中到最佳角度,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天泉閣”,矗立在一片翠綠的草坪上,攢尖戧角,重簷八面,在藍天白雲下顯得格外醒目。相傳,這裡原來是元代大弘寺的遺址。築園時,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閣”。這座建築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裡邊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裡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觀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明代“歸田園居”的主人在園林內造有秫香樓,“樓可四望,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望中。”現在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而來,體型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樹旁,有一處池島假山小品。這座湖石假山上頂著一塊大石頭,外形很像一隻翻底待修的小木船。前面湖面開闊,四周灌木叢生,不遠處有幾株蘆葦,正像太湖邊上一個小小的港灣。古代蘇州園林的園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縣,也曾經“安邦濟世”,勞碌了一陣子,因為種種原因卸任還鄉,在遠離京都的蘇州,他們找到了安靜的“港灣”。這裡風俗清雅,物產豐富,既可以享盡清福,又可以避開政敵,成了達官貴人隱退後選擇的最佳地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們對佛教的“空無學說”、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隱逸主張”特別欣賞,就以“避世、淡泊”為主題,營造山林野趣,想在獨立的小天地裡實現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謂,“扁舟一葉,浪跡天涯,人跡罕至,方為我家”。

當我們打開復廊裡的黑漆大門,就來到了中部花園。來賓們站在倚虹軒旁,向西眺望時,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這裡池面寬廣,景色秀麗。細心的朋友們還可以發現,在亭臺樓閣之旁,在小橋流水之上,在古樹花木之間,屹立著一座寶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是費盡了心機。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於是園主利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裡的建築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每一個建築物都是一個極佳的觀景點,而每一個建築物也都是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拙政園的中部花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景區。來賓們通過遊覽三個各具特色的景區,遊興可逐步達到高潮。

第一個景區,以池島假山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頂的“待霜”亭和“雪香雲蔚”等景點。池島假山,也稱為水陸假山,是中部的主體假山。這“一池三島”基本上是蘇州假山的傳統格局,其要領是:“池岸曲折,水繞山轉”。這座假山設計極佳,確實是“大手筆”,完全符合我國山水畫的傳統技法。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線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用繪畫術語來講,分別是“深遠山水”“平遠山水”“高遠山水”,表達的'是宋代蘇東坡詩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位於中部花園的最東面,同“倚虹亭”相鄰。“倚虹亭”是因為靠在形似長虹的復廊上而得名。“梧竹幽居”造型非常別緻,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聯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裡向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桃紅柳綠,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梧竹幽居”的楹額。

梧桐,是聖潔高昂的樹;翠竹,是剛柔忠義之物。正所謂:“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至。”兩旁有一副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眼前似乎出現了兩幅山水圖畫:一幅是皓月當空,夜色朦朧,清風徐來,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心動水動,心靜山靜。用心琢磨一下園主此時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張大千講的“心似閒蛩無一事,細看貝葉立多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來賓讀過孔子《論語》,看了這副對聯,可能有另外一種心得。孔子講:“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那麼,是否可以講,這副對聯的上聯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旅遊觀光對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來賓們才會逐步領悟到蘇州古典園林既要模擬自然山水之美景,以達到“悅耳悅目”的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創造詩情畫意的韻味,以追求“悅心悅意”的心理感覺,再昇華到“悅志悅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會到了這種韻味,那麼您就開始入門了。

當我們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緩步登山時,迎面見到的是“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蘇州刺史韋應物“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句,字裡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當來賓們在第一景區遊覽,遊興到達高潮時,園主又及時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了另一個角度,從山上移到了池塘。這就是中部花園的第二個景區。第二個景區是以荷花池水為中心,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香洲”“見山樓”“小飛虹”“小滄浪”“倚玉軒”“遠香堂”等景點。

湖中島上有“荷風四面亭”,這裡四面環水,三面植柳,真是絕佳的風景點。“荷風四面亭”上掛有一副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幾筆,勾畫出了拙政園春夏秋冬的風景特色。其妙處還有,聯中蘊含著一、二、三、四的序數。這副對聯的上聯,仿照濟南大明湖“小滄浪”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對聯的下聯,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的詩句“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內容略作改動,用在這裡,恰到好處。

“香洲”同“荷風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築物,可稱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隻官船在荷花叢裡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這艘石舫,集中了亭、臺、樓、閣、榭五種建築種類。船頭為荷花臺,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實際上,在蘇州諸多園林中,幾乎都建有石舫。從地理原因來講,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在花園裡建石舫以應景。從建築角度來講蘇州園林建築的種類有亭臺樓閣,廳堂館齋,軒榭廊橋,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築物形狀多樣,多姿多彩。再從政治角度來講,石舫可以經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園主想借此表白自己“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跡。

經過九曲石橋,沿著遊廊走,就來到了“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三面環水,似乎蒼龍嬉水。“見山樓”是龍頭,爬山廊是龍身,雲牆是龍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鬚。“見山樓”上層有蠡殼和合窗,樓下用落地長窗,室內明式桌椅茶几,樑上懸掛小方什景燈,完整地保留著那種古色古香的風貌。

從“見山樓”沿著遊廊往南走,可以來到“小滄浪”。“見山樓”位於第二景區的北部,是主景區,視野開闊,“疏可走馬”。而“小滄浪”、“小飛虹”、“得真亭”這一帶是第二景區的南部,是次景區,空間窄小,“密不透風”。“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父》,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準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隱退逍遙自在。

“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成一個閒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裡,水波盪漾,猶如彩虹。這裡是觀賞水景的最佳去處。只見藕香榭前各路水源匯聚一池,似乎“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過“小飛虹”,過“小滄浪”,有一種餘味未盡的感覺。這樣的理水手法,符合蘇州古典園林關於“水面有聚有散,聚處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的要領,可稱一絕。

拙政園中部花園的第三個景區是“枇杷園”。“枇杷園”位於“遠香堂”的東南面,是拙政園中部花園裡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樹而得名。“枇杷園”的園門設計得很巧妙。來賓們走到這裡,見到前面一道雲牆,兩面種有牡丹,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了。真沒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發現,黃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邊的一個門洞。隨著人們一步一步走近,門洞就一點點擴大。到了門口,才發現門洞像一輪明月,鑲嵌在白色的雲牆上。過門洞後再往前走,這輪明月又被這邊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著月洞門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閉月羞花”的典故。這個月洞門又像一個巨大的寶鏡,庭院裡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園主巧妙地選擇了闢月洞門最佳位置,使“雪香雲蔚亭”“月洞門”“嘉實亭”三點同處在一條視線上,並通過月洞門聯絡前後佳景,從而組成一組對景。由此可見,蘇州古典園林在闢門開窗時,除考慮到出入和採光外,尤其注意擷取畫面,力求處處有景,景隨步移。

第三個景區是以庭院建築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築物又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這種造景手法,稱為“隔景”,以便豐富園景,掩藏新景。三個小院,既隔又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定方面富有變化。每個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腳步量一下卻發現相差甚大。原來“玲瓏館”前的雲牆造得較矮,視野開闊就顯得大。“海棠春塢”尺寸比較小,但開了幾個漏窗,使天井顯得比較寬敞。

“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一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裡,一邊品嚐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出“滴滴答答”“淅淅瀝瀝”“劈里啪啦”的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樂創作之中。這裡似乎是中部花園交響樂的第三樂章。第一樂章,可稱為“高山之顛”;第二樂章,可稱之為“滄海之濱”;第三樂章,可稱之為“天倫之樂”。“嘉實亭”裡有一副對聯“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這裡,惟妙惟肖。

當來賓們從中部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部花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築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座建築物是美化了的“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裡邊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裡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進門時,圓洞門上方有四個磚雕的篆體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說,進得門來,才能漸入佳境,稍得樂趣。這個大廳建於清代,精雕細刻,擺設考究,氣派非凡。北廳的楹額“卅六鴛鴦館”是清代狀元洪鈞墨寶,南廳的楹額“十八曼陀羅花館”,是清代狀元陸潤庠佳作。

“留聽閣”位於“卅六鴛鴦館”的西面,楹額由清代湖南巡撫吳大澄所書。“留聽閣”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留聽閣”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鬆、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龍)圖案,據說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倒影樓”位於“卅六鴛鴦館”的北面。之所以取名為“倒影樓”,是因為從前面的池塘裡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幢樓閣的倒影。樓的下層,叫“拜文揖沈之齋”。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紀念館”。文徵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資料說,他參與了拙政園的規劃設計。也有的資料說,他依照園景畫了31幅圖,各配以詩詞,並作了《王氏拙政園記》,使名園增輝。沈石田先生曾經是文徵明先生繪畫方面的指導老師。他們對蘇州文化藝術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倒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倒影樓”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貼著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隨水飄浮。水廊的西面有一組樓閣群,最近的是“與誰同坐軒”。軒,是形似車廂的建築物,兩頭有門框而不上門,隨意進出;兩旁牆上開有視窗,以便觀景。“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這是蘇東坡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孤芳自賞的心情。園主藉此表示自己的清高。仔細再看,“與誰同坐軒”,好像一把扇子,軒頂的瓦面像摺扇的扇面,後面“笠亭”的尖頂恰似摺扇的扇把,簡直連線得天衣無縫。

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處處是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青山綠水,時時是洋溢著溫情脈脈的家庭氣氛,全園體現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們苦苦追求的“人間天堂”。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4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這次我們將進行蘇州精品園林三日遊。現在我們已經到達蘇州火車站, 大巴已經在等著我們了。蘇州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蘇州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東鄰中國最大的工業、金融和貿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蘇州是一個古老的城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基本保持著“水路並行,河街相鄰”的雙盤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蘇州是東方水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而蘇州最具特色的景觀就是園林。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兩個,拙政園和留園,共有9個古典園林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現在,請大家卡向窗外,我們現在經過的是蘇州的`北寺塔。北寺塔又稱為報恩寺塔,重建於南宋時期,大家可以看到他的外觀是八角九層,磚身木簷,而他的內部是雙層套筒。北寺塔高達76米,較為巨集偉,但也不乏修議的風韻,很好的體現了江南建築藝術的風格。 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蘇州最為著名的園林之一,拙政園。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園林,現開放的面積達到73畝。它呢,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也是中國的四大名園之一,早在1997年背聯合國教科文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我們這次旅程中,拙政園將會是一大亮點,大家一定要好好欣賞這江南獨有的韻味。

現在交通開始有點擁擠了,因為我們來到了市中心―――觀前街。大家可以向窗外看一下,豎在街口的那塊牌坊上正是寫了“觀前街”三個字,觀前街於蘇州,就像南京的夫子廟,上海的城隍廟,北京的天橋一樣,是一個集商業、娛樂、飲食、文化於一處的大眾消費場所。也如同夫子廟有孔廟,城隍廟有豫園一樣,觀前街是因為有玄妙觀而聞名的。

大家現在是否有一種進入古城的感覺呢,沒錯,這些古城牆便是蘇州著名的盤門風景區。盤門景區是以瑞光塔、水路城門、吳門橋等千年歷史古蹟為背景而建設的園林式景區,特別是水路並聯的古城門更是全國現存唯一的建築典型,因此,有“北看長城,南看盤門”之譽,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到達盤門風景區,那距離我們下榻的酒店也不遠了,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它彙集了中國建築的大氣磅礴和傳統園林的精緻細巧,這與我們旅遊的主題很相符合,遊客朋友們可以好好體驗一下在園林中生活的感受。而且吳宮泛太平洋酒店的交通位置也較為便利。距離市中心觀前街僅有2公里,距離火車站4公里。在它的周圍有銀行,便利商店,超市等。還有一個好訊息,入住吳宮泛太平洋酒店可以免費瀏覽盤門景區。因為我們從酒店可以直接通到景區中去。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就要到達終點,檢視一下自己的行李,記得要帶下車哦。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5

歡迎大家來到景色宜人,美輪美奐的蘇州。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東靠上海,南界浙江,西瀕太湖,北臨長江。它的歷史可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說起蘇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況括為“三位一體”,即:古城、水鄉、園林城市,因而自古以來就有“東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園”的美譽。它的主要景點有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留園,清代的`怡園、耦園、鶴園、環秀山莊、虎丘,寒山寺、天平山、靈巖山等……

正說著,蘇州已經到了,我們的第一站是虎丘。“七裡山堂到虎丘”。經過熱鬧的山塘街我們來到虎丘的山門海湧橋。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景區方圓230來畝,最高處海拔僅34米。然而,在這裡大大小小分佈著50多個景觀呢!

進入山門,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經進入我們的眼簾,那就是虎尾了。剛才走過的山門就是虎頭,門口的兩口古井是虎的雙眼,左右對稱的八字護牆是雙耳,臨山塘河的石階是牙齒,隔岸的照壁是嘴脣,再往前面的斷樑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

踏上山道,進入景區我們遊覽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景點。這條長約數十米的山道,點綴著憨憨泉、試劍石、枕頭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勝古蹟,著你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穿過一個圓洞門,我們來到了虎丘最美麗的地方――劍池。這裡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種形式奇險,氣象蕭森的感覺。狹長形的水池,南稍寬而北微窄,狀如寶劍,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時曾被品為“天下第五泉”。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風壑雲泉”4字,右壁上有“劍池”兩個篆體大字,相傳是書聖王羲之的筆跡。

過雙橋往西,再經雪浪亭北上,來到虎丘塔前。只見虎丘雄踞塔園中央,塔身顯得有點蒼老班駁,但依然矯健挺拔,姿色迷人。眾所周知,義大利有座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薩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稱為“東方斜塔”。

不知不覺一天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在車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風骨,也有水的柔姿。最後,我想借用古人的兩句詩來評價我們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遊覽遍天下,遊之不厭惟虎丘。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黃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遊覽著名的拙政園。拙政園是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拙政園全園以水為中心。她共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東園,請看,東部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峰,臨水建有水榭、曲橋,它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多美啊!

穿過東園,我們就來到了中園。中園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大家請看,那間古色古香的房子就是以荷香喻人品的主廳遠香堂,四面長窗通透,可環覽園中景色。各位,請大家一起來到廳北,這裡有臨池平臺,隔池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這裡的池水清澈,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四季景色因時而異,美不勝收啊!

讓我們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西園。西部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那就是西園的主要建築――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

拙政園到處都有秀麗的景色,三天三夜都說不完,請你們慢慢遊覽。大家在遊覽的時候請注意衛生與安全,不要亂扔垃圾。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7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我將到人間的天堂――蘇州參觀遊覽。說起蘇州城市旅遊的特色,基本可以概括為“三古一湖”,即:古城、水鄉、園林城市。唐代曾任蘇州太守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離任多年之仍深情地懷念她“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是對蘇州的美譽,為什麼蘇州被稱為“人間天堂”呢?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是蘇州名勝古蹟多、風景園林多且美。其實不然,據《史記》記載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原地區軍閥混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大批難民往南遷移,到達江南之後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樂業的景象,恍若來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蘇州比喻為人間天堂。

蘇州建城是從吳國開始的,所以在蘇州人人都知道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之爭的故事。在勾踐元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興師伐越,越王勾踐戰敗,闔閭也身受重傷,在回京途中去世,死後就葬在蘇州今天的虎丘,據說,這個地方在葬入闔閭以後,人們發現有老虎蹲在闔閭墓上久久不離去,所以稱為虎丘。他的兒子吳王夫差繼位,吳王夫差就將越王勾踐抓到吳國當奴僕,被關在石城。三年後,夫差動了側隱之心,準備放勾踐回國,大臣伍子胥堅決反對,告誡夫差如果放勾踐回去。勾踐回國以後就委託范蠡建城作都,勾踐更是每晚睡在柴木上,在房門口掛一個苦膽,每天都要舔一舔,臥薪償膽,不聽音樂,不近美色,念念不忘復仇,但對外還是繼續討好吳王,不斷送禮,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讓吳王沉溺於酒色。以削弱吳國的國力,對內休養生息,富國強民。鼓勵增加人口,以增強國力,常和大臣一起謀劃攻打吳國之計。到了公元前494年,吳王向北進攻齊國,勾踐聽了非常高興,並鼓勵吳王攻打齊國。伍子胥知道後告訴吳王這是越國要滅掉吳吳國啊,勸吳王放棄功齊,而改攻越國。而吳王不聽,還下令將伍子胥斬首。公元前473年,越國攻打吳國,吳國至此滅亡。、

除此之外,蘇州更是一座聞名遐邇的“園林城市”。蘇州園林是蘇州的驕傲,她有許多桂冠。拙政園、虎丘等四個園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9個園林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著名的園林滄浪亭、網師園,獅子林、拙政園、留園,怡園等。這些園林,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藝術美融為一體,成為我國文化藝術的珍貴遺產。國外友人把中國園林稱為“中國園林之母”,然而蘇州園林更是中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以其“古、秀、精、雅多”而獲得了“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譽。

其實蘇州不僅有著瑰麗多姿的山色水光,而且也是一個文人薈萃之地。有大家熟知的明代四大才子。文徵明、唐伯虎、徐禎卿、祝允明。關於他們的傳說故事特別地多。現在有很多的電視、電影都圍繞著這些故事拍攝的。如《唐伯虎點秋香》。相信我們各位遊客都有欣賞過。在蘇州虎丘有一塊枕石。就傳達說有一天唐伯虎和文徵明都來到虎丘遊玩。恰巧在枕石邊相遇,於是就玩了個遊戲,就是往這石頭上扔銅錢,如果掉下來就寓示著以後是生女兒,如果不掉下來就是兒子。結果文徵明扔的銅錢掉了下來,而唐伯虎扔時沒有掉下來。果直這個唐拍虎家生了一個大胖兒子,文徵明家生了個女兒。之後,蘇州未生兒育女的男男女女都會來到虎丘試一下,很有意思的。以後有機會,大家去虎丘遊玩的話,可以去試一下。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蘇州這座城市慢慢感受她的魅力所在吧!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8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和大家相約美麗的蘇州園林,我是此次蘇州園林之旅的導遊,我姓竇,大家叫我小竇好了。我身邊的這位師傅姓陳,是此行的司機,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陳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在整個遊覽過程中,各位有什麼問題,請隨時提出,我將盡力為各位解答。祝願大家都能不虛此行,玩得盡興。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園林設計以水池為中心,亭榭樓閣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脫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

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峰”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峰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轉劃龍船”。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建築,就是“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簷八角亭,名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欣賞蘇州園林裡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祕。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亭子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著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

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分佈著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轉。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線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北面青竹石筍,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悅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這座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字裡行間透出了一股濃密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居高臨下,與遠香堂遙遙相對,站在亭內,園中各處亭臺樓閣一覽無餘。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上方還有明代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中部花園的中心池邊,這裡四面環水,三面植柳,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亭、香洲、見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和遠香堂等眾多景點,我就不一一講解了,大家可以慢慢欣賞,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我。

從中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花園。西花園的主體建築“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裡面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裡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北廳“卅六鴛鴦館”館名為清代狀元洪鈞所書,南廳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館名出自清代狀元陸潤庠的手筆。這裡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藍白相間的玻璃,構成美麗的圖案,每當剩下烈日時,陽光

透過窗戶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陣陣涼意。如果遊客們有興趣的話,可以靠近藍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灑上了一層白雪。

西北面的“留聽閣”,取唐代詩人李商隱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之意命名。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鬆、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楠木鏤雕的雲龍圖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龍圖案,相傳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

在“卅六鴛鴦館”北面池塘裡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樓閣的倒影,這幢樓閣便是“倒影樓”。樓閣下層“拜文揖沈之齋”,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紀念館”。沈周是文徵明的老師,後人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畫家合稱“明四家”。到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著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

隔岸池邊有一座小軒,像一把開啟的摺扇,俗稱扇亭,取名“與誰同坐軒”,取義於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扇面狀屋面和扇亭與後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構成了一把完整的摺扇。

各位遊客朋友們,短暫的拙政園之旅到這裡就基本結束了。希望以拙政園為代表的富有詩情畫意的蘇州園林,給你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希望以後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9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歡迎遊覽我國四大名園之一的——蘇州拙政園。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之作,並且拙政園被稱為“天下園林之母”。

好,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園林。拙政園分為三部分,其中精華部分在中間一部分。為什麼取名為拙政園呢?因為拙政園的主人是王獻臣,他的意思就是說:我不適合當官,當官的我是個傻傻的人。 經過拙政園的牆門和“通幽”“入勝”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徵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淨如蘭雪的高尚情操。除了“蘭雪堂”,還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現在我們將走進精華部分。走廊牆壁上有的各式各樣的窗花,如果往裡看的話,將會看到25幅不同風格的畫。現在,我們繼續向前走,前面的'是“倒影樓”。"倒影樓"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池面上波光粼粼。看看樓頂,好像一把扇子,樓頂的瓦面像摺扇的扇面,後面"笠亭"的尖頂恰似摺扇的扇把,簡直連線得天衣無縫。

這次的遊覽到這就結束了,遊客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