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聽黃寶國講座心得體會

致詞 閱讀(3.28W)

12月13日,有幸聆聽了黃寶國校長的講座,既領略了黃校長作為一個管理者的幽默睿智,又感受了他對工作上感性敏銳!

聽黃寶國講座心得體會

黃校長的感性,讓我折服。有時老師在聽講座很多都是竊竊私語或者打瞌睡,可是今天老師都聽的很認真。並且,每一個關點,他都用精彩的事例來說明,說完這些事例,大家都會心一笑,因為大家對黃老師幽默所感染。但是更可貴的是他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名校長,一名教育家,他毫不保留把自己的想法傳授給大家,他希望聽他講座的老師都能有所收穫,這是一個多麼可親可敬的長者和智者!

黃校長的智慧過人,還在於他依據受教育個體存在差異的特點而敏銳的提出“差點教育”的理論,引領一些老師去深入的鑽研教育差異,探尋最佳的教育路徑,尋找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策略。視角的獨特,幽默的觀點表達,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黃老師不亮出他人詩作,還真感覺不到他的文人氣質,反倒覺得他有點“油腔滑調”,因為他常常旁徵博引一些流行用語,說起這些話來妙語連珠,極其流暢,後來才發現他是既有積累又有提煉!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點是鮮活的,生動的。因為他的理論提出是在生活的源頭活水裡浸淫和濡養的。當他提出一個工作室主持人要對他的成員發揮潛移默化引導作用時,他講了一個他家庭生活的趣事,說他愛人李老師對他關心不夠,為了做李老師的思想工作,他採用曲線救國的方式,從李老師的“要害部位”——女兒的婚戀觀教育下手,讓李老師意識到如果他不關心自己,那麼她女兒也會效仿她的做法,那麼女兒將來的家庭生活一定不幸福,這一下切中要害,以後的日子李老師對他關心備至,大家笑過之餘,深深的讚歎他的智慧。

黃老師還建議我們作為一名教師,看得多了,學得多了,懂得多了,就該有自己風格,自己的思想了,就該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了。這樣就能走得高遠了。黃老師的智慧就在於面對教育思想層出不窮時,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差點教育”這一新穎的教育理念,並有一定的理論支撐,形成了矚目的科研課題,有了自己的教育著作。這樣的“慧”讓我敬仰!

他的智慧不僅在於他打通了工作與生活的思想,建立起了聯絡,深入淺出的說明了道理,更可貴的是他是一個下潛到生活中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追求的人!

坐在黃老師的講堂,聆聽黃老師之言,折射出的智慧還有很多。這樣的學習培訓我很渴望、期待!

聽黃寶國講座心得體會 [篇2]

為期一年的後備幹部學習班的學習已經接近尾聲了,真有些戀戀不捨。是對熟悉的學員們的不捨、是對美麗的班主任老師玲玲的不捨、也是對這個給我們提供學習機會的課堂的不捨。在一年的學習中,每一次培訓的內容都非常精彩,我也總是張著大大的眼睛,如飢似渴的吸取著知識的雨露,每次學習,我都要認真的記筆記、錄音、拷課件,回去之後再看課件,聽錄音,把學習的知識儘可能的消化理解、做到內化,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斷成熟,勝任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

在最後的一次考察中,我們能去省二實驗親耳聆聽教育專家黃寶國校長的報告,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黃校長的報告風趣幽默又不失學術價值,理論聯絡實際,深入淺出的把差點教育理念娓娓道來,體現了大家的風範。

黃寶國副校長基於傳統的中國小生評價方式不利於學生的全面和個性發展的現實之上,提出了差點教育的理念。“差點”二字來源於高爾夫球制中的“差點制度”,差點代表的是球員水平和標準桿之間的差距,差點越大,球員的水平越低,反之,差點越小,球員的水平越高。差點理念應用在教育上就是無論你的水平如何,在比賽中,只要你盡努力發揮你的最大水平,就有機會獲得成功。不論你的起點如何低,只要你努力都會有成功的機會。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我們的學生也一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可能和別人一模一樣;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也指出,每個人各個方面的智慧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語言智力發展得好,有的人是數學空間能力發展得好,有的人是音樂智力特別突出,而有的人在人際交往智力方面特別有天賦。這就決定了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興趣點是不一樣的,那我們的教育也就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和模式來評價不一樣的學生,否則教育就成了鑄模器,是失敗的。

黃校長的差點教育理念就是基於此提出來的。所謂差點教育,即是教育者通過關注學生個體縱向發展,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反思,最終使學生個體得以自主發展的一種教育理念。“差點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者要尊重學生個體的情商、智商以及能力、思維等方面的差異、理解學生差異、使學生個體得到全面、充分發展的教育追求。換句話說,差點教育理念就是要在學校教育中尊重差異,研究差點,縮小差距,共享差別。

差點教育,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要追求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要統一答案、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孩子都打一百分的橫向比較,要孩子自己跟自己比,縱向看孩子的發展,因為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我們要尊重差異。差點教育關注學生髮展,主張以學生為本,發掘學生自身的力量,學生自己和自己比,鼓勵他的個人進步,這一點是和人本心理學重視人的發展相契合的。

差點教育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只有順應了各自的特點和個性才會得到最佳的發展,反之,如果扭曲我們原本的個性,違揹我們原有的發展而另闢蹊徑的話,我們勢必偏離正常的軌道。每個孩子都不同的天賦,這會讓我們想起那些傑出的天才。如果一個學生原本個性溫和並擅長書法繪畫的,你偏偏要把他培養成運動員,這樣結果可想而知,既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耽誤了孩子原本的興趣。教育中就是容易出現這樣的現象,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善於發展孩子身上的“差點”,讓“優勢”得到最好的發展。其次,差點就是差距。每個孩子之間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不是我們教育者主觀臆斷的,面對這些差距,任何原本一刀切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們要及時地發展差距,理解孩子之間的差距,把這種差距作為一種可利用的`教育資源來開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細心觀察並分析每個孩子,去關注他們身上的個性差異,深入瞭解他們的差距,幫助他們開發並利用好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善於發展和開發學生潛在的內涵和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而是應該學生之間有差距、不同的發展程度和知識結構,

做到因材施教,儘量給學生一個適合他們發揮特點,張揚其個性的學習及發展的天地。

聽了黃校長的報告,使我看到了一個教師是如何成長成為一名專家的,那就是堅持創新。創新是教育的靈魂,黃校長是個從農村來的師範生,沒有社會背景,有的是在語文學科上的創新精神,依靠作文教學的研究,獨樹一幟,立穩了腳跟;依靠博覽群書,不斷學習,成為了今天的碩士生導師。他成功的例項告訴我們,只要心懷夢想,努力拼搏,一切皆有可能。

還記得黃校長說,沒有書房得有書櫃,沒有書櫃得有書桌,沒有書桌得有書包,一名老師的書桌上只有教科書、參考教案、作業本和大卷子,這樣的老師好也好不到哪去。是的,我也很認同黃校長的看法,在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也是讀書伴我成長。原來雖然愛讀書,但是不太會讀書,只憑興趣去讀,現在我知道,讀書要讀專家的原著,背名家的語錄,聽大家的講座,還要自己去感悟。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更多的應用人本主義的理念做支撐,用創新精神做引領,踏踏實實的做好神聖的教育工作。

聽黃寶國講座心得體會 [篇3]

6月22日有幸聽了黃寶國教授一天的講座(包括下午在進修502的講座),收穫很大。每一次聆聽講座都感覺受益匪淺,但是每次的收穫卻又有所不同。黃教授的講座讓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要真正的做到幹一行愛一行

黃教授講座中說了一句話(下午在進修校)“你要是不喜歡教師這個行業,你就趕緊離開這個崗位。”我認為這話說的太對了,我不想唱高調,說什麼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生命等等豪言壯語,但我認為工作至少要達到以下兩個目的:一是能養家餬口;二是感覺自己的工作還有點價值,每天收穫的不只是痛苦。因為如果連生活都保證不了就什麼都不要談,而如果感覺自己的工作角色是個多餘的位置,漸漸的就會失去上進心。尤其是教育行業,長期的頹廢會讓人有自責感,而長期處在愧疚中的人會不健康。而我所說的現象其實大有人在。雖說工作的壓力讓人們難免會有抱怨,我也同樣,但是牢騷過後我們依然努力工作,而教學中獲得的快樂是物質所無法比擬的。而正像黃教授所說“有的人在教育行業工作了一輩子,從沒感覺到快樂,你說有多悲哀?”因此我想說如果你還沒打算離開這個行業,那就努力從工作中找到快樂,其實這也不難,只需你努力了,幹出成績了,快樂自然就會出現。快樂可以是學生會心的一笑,可以是同事背地裡的一句稱讚,也可以是領導體貼的一句話。都說什麼是幸福,我認為這就是教師的幸福。

二、名師其實要放下架子

從黃教授的簡歷中看到各種頭銜是我羨慕嫉妒的,甚至有的都沒聽說過。之所以能成立自己的名師工作室,黃教授有充分的資本。但從講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黃教授的謙遜和低調。尤其是在教學中的一個個案例上能夠充分看到,黃教授對學生的尊重讓我感動,值得我學習,他把師生間的關心做了徹底的改變,而我們更多的教師還只是口頭上的。

三、工作要常幹常新

黃教授在講座中提到,教學要有創新,每天都是一個腔調,周而復始,學生自然會厭煩,這一點我也很贊成。教學工作如果僅從講知識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新東西,而同樣的東西講十幾次甚至幾十次,同樣的課型你幾十年如一日,剛說上句學生就能說出下句,這樣的課堂會有多枯燥可想而知,如果還能有學生在聽課,那可真值得慶幸。我們的課堂真的需要創新,但創新不是改頭換面,其實很簡單,同一句話換個說法也是創新,就像王羲之《蘭亭序》中用到了21個“之”字,體態各異,無一雷同,讓人充分欣賞到了大家的書法之美。

總之,教育工作需要動腦去琢磨,名師的頭銜不是誰都能頂起,看花容易繡花難。我想我們應該從小處入手,做好自己本職工作,首先做到問心無愧,名師讓別人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