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會議紀要的寫作要點大綱

職場 閱讀(2.76W)

會議紀要是在會議結束後,根據會議的宗旨和目的,對會議中形成的共識、達成的意見、決定的事項,用精闢的語言、綜合記敘的方法,在記錄的基礎上進一步綜合、歸納、分析、提煉、整理而成。它是用於反映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統一協調各方面步調,要求與會單位共同遵守、執行的一種法定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認為寫好會議紀要除了必須具備公文寫作應有的要素外,還需在寫作內容的紀實性、語言的概括性和表達的要點性等方面下功夫,把握好以下五點要求。

會議紀要的寫作要點大綱

一、要客觀全面地做好會議記錄

會議記錄是將會議的組織情況和會議內容,包括會上的報告、發言、討論、決議等記錄下來所形成的書面材料。它是會議過程和會議內容的真實憑證,是會後瞭解情況、分析問題、研究工作、總結經驗的依據和參考。會議紀要就是在會議記錄等所提供材料的基礎上,圍繞會議的中心議題和指導思想,經過加工、整理、概括、提煉而形成的公文。由此可見,做好會議記錄是寫好會議紀要的先決條件。做好會議記錄一定要“求全”,即記錄必須要體現會議的實際議程、發言的主要內容和形成的表決意見,不能有所遺漏;“求快”,即記錄時

要耳靈手快,迅速感知發言內容並儘快轉換成文字形式;“求準”,即確保會議記錄內容不走樣,為撰寫會議紀要提供準確依據。

二、要實事求是地反映會議情況會議紀要中的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主要源於會議記錄,並且兩者當中的“紀”、“記”還存在著一定的辯證關係。“記”是記錄,是對會議內容最直接、最初始的反映,內容比較口語

化,語言較為隨意,強調原汁原味、真實客觀;而“紀”則是在“記”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昇華,加入了撰寫者分析、判斷等個人因素,把口語化的語言加工成了公文語言,強調精要凝鍊、準確規範。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由於撰寫人因意思不明、理解不清而扭曲真實意思的現象,導致會議紀要內容失真。所以,撰寫會議紀

要應努力做到:第一,忠實於講話人、發言人的原意,儘量用原話,保

談會議紀要的寫作要領

持講話人、發言人的語言風格;第二,力求把各項議題、要點摸清、吃透、弄明,自始至終做到吃透精神,講究其實,準確客觀,反映會議本來面貌,把要表述的內容表述明白,把該強調的問題強調清楚;第三,不能夾雜撰寫者主觀意願,更不能斷章取義,扭曲他人意見,隨意篡改會議精神,增刪會議內容,變動或更改與會者議定的事項,修改會議達成的共識等。力求符合“必須按公文所代表的機關、單位的意志或領導的授意行文,忠實地表達群體意志,抑制自我意識”的公文寫作要求。

三、要精心梳理加工會議內容即圍繞會議議題,以剪裁整理每個與會發言者的講話要點為內容,按照由繁到簡,由表及裡的寫作方法,去粗取精、層層深入,實現會議內容由無序變有序,由繁雜冗長變條理清晰,進而幹練地體現會議議定的事項,集中反映會議要求

貫徹的精神。要層層遞進,可按照“三步走”的方法來進行。第一步:形成輪廓。即在撰寫前進行通篇考慮、全盤謀劃,以會議討論的問題為單位,分層次、劃專案,逐一展開,布好寫作格局。例如,××公司召開生產排程質量分析會議,會議議定的事項有:一、生產經營方面;二、產品質量方面;三、安全保衛方面,等等。形成寫作框架,為進一步充實內容擬好提綱。第二

□田軍

13

法定公文寫作

分門歸類。即根據與會者的發言順序和實步:

際內容,按照發言內容的不同,將會議中各與會者發表的看法和交流的意見,依次分類填充到寫作框架中。這樣既確保了紀要內容的完整性,又為下一步進行深入概括提供條件。第三步:去粗取精。即對紀要內容的詳略取捨、文字表述等方面進行加工,深入推敲,使其脈絡暢通、條理清晰。

四、要字字珠璣、深入概括

會議紀要是會議內容高度、集中的概括,是與會單位下階段開展工作的依據。其語言含糊其辭、模稜兩可將會產生歧義,勢必會影響其行文效果。這就要求撰寫者要在語言表達上做到簡練、準確、概括。第一,語言表述要簡煉。述及會議要求的事項時,要綜合概括,力求簡潔明瞭、精當不繁,能用一句話闡明的決不用多句話來陳述,切不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疊床架屋,車軲轆話來回說。第二,選詞煉字要準確。會議紀要作為應用語體必須要寫得清楚明確、句穩詞妥,以更準確、有效地傳達會議精神。第三,要善用短句和祈使句。短句意思集中明確,能夠達到簡潔而不單調,省略而不產生歧義的目的。祈使句能夠提出要求和號召,肯定或否定,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表述十分明確。會議紀要需統一與會單位步調,讓其明白下一步要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要字句”也正是從這一實際出發,高度概括、集中和濃縮了會議議定的事項,將其提煉成與會者要去執行的任務。“要字句”即“執行單位+要+執行的內容”。如:生產部門要嚴格執行好生產網路計劃,加強生產過程中的組織協調,確保施工週期;質管部門要積極深入生產現場,執行好“三級檢驗”制度,確保產品質量;安全部門要深入生產作業現場,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力度;等等。可見,這樣的表述方式針對性、目的性、號召性更強,能夠增強行文的法定效力,增強紀要內容的可操作性,便於與會單位貫徹執行。

五、要突出介紹會議成果

會議成果是對會議討論研究和議定事項進行歸納整理,概括出來的要點,是會議紀要寫作的主體。寫好會議紀要,一是要善於發現要點。如:會前,會議主持人宣佈會議召開的'目的和任務。會中,凸顯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討論爭議較大的問題;與會者就某些重要問題所達成的共識,提出的解決辦法,形成的政策性規定和指導性意見。會尾,領導所作的總結性發言;對會中提出問題的具體答覆以及上級領導所作的指示,等等。這些都是會議內容的精要,也是介紹會議成果的關鍵之處。二是要集中反映要點。一方面要有的放矢,善謀全域性。撰寫者要從召開會議的實質精神出發,分析、綜合會議上的各種意見,捨棄那些瑣碎枝節、與會議宗旨無關以及會議中未達成共識的零散意見。另一方面要抓住精要,突出重點。要將會議紀要納入整個會議過程和具體環境中去考慮,重點反映“如何儘快把與會者的思想統一到會議精神上來;如何較好地解決現階段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如何科學地指導下階段工作的開展”,等等。三是要注意把握要點。也即把握好會議紀要撰寫的“度”。撰寫會議紀要既不可凌駕於會議內容之上,誇誇其談,喊口號;也不可脫離會議中心,冥思苦想,搞創作,要切實達到任務清楚、目標明確、責任到位。反映會議決議的時候,要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直言其事,切勿含糊不清、華而不實,尤其是對會議中未達成一致的觀點或未最終形成決議的事項,切不可任意發揮、恣意想象。明確工作目標的時候,要切合與會單位工作實際,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切不可虛無縹緲、言之無物,搞“超前主義”或“慢步主義”。明確責任事項的時候,不僅要寫明要辦理的事項,而且要寫明辦理的期限和所負的責任,以免各單位互相推諉、扯皮,給工作帶來損失。

14

會議紀要的寫作要點 [篇2]

會議紀要是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常用的公文形式之一。它具有記錄歷史、承載史料的基本功能,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上到中央機關,下到基層組織,經常都要以會議紀要的形式記載各種會議的情況,以便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和決定事項。因此寫好會議紀要,是綜合管理中一項既經常又重要的工作。

一、會議紀要的定義和作用

紀,其義同記,紀要同記要,即記錄要點的文字。會議紀要及記錄已經召開的會議要點的文字。《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對會議紀要的作用分別表述為:“用於記載會議主要精神和議定事項”和“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也就是說,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的主旨、議程、有關檔案、會議記錄以及到會人員提供的材料等,用準確精煉的語言,概括、綜合地反映會議概況和要點的一種比較複雜的應用文字。會議紀要一方面可作為檔案向上級報告,另一方面也可以正式檔案的形式印發下級有關部門傳達貫徹執行,因此具有較強的指令性。

二、會議紀要的性質和特點

(一)會議紀要的性質與相關文種的聯絡及區別。

會議紀要既具有“決議”的性質,但又不同於決議。它一般是用書面文字將會議決定的主要事項和會議的主要精神整理出來並經主管領導簽發後,作為會議的總結性檔案印發各相關單位、部門貫徹執行。從這種意義上講,它具有“決議”的性質。但是“決議”的內容較之會議紀要更重要,反映的是會議一致的結論性意見,其行文風格亦比會議紀要更莊重,屬於決定性檔案,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和指揮功能,有關部門或人員必須堅決執行。而會議紀要則著重記述會議概況,既反映會議一致的結論性意見,亦反映有分歧的意見或未作結論的意見,內容與要求較為具體,用語較為靈活。既有要求與會單位貫徹執行的一面,又有通報會議

情況的一面,其約束力和指令性與“決議”相比就差得多了。

會議紀要又與會議記錄不同。會議記錄是會議情況的原始記載,是會後行文的參考依據,供內部查閱歷史記載時使用,屬於文字檔案資料。而會議紀要是在會議記錄的基礎上,經過選擇、提煉、加工、整理而成的能夠反映會議基本概況和主要精神,印發有關單位和與會人員傳達貫徹的正式檔案。

會議紀要與簡報相比也有區別。紀要屬於公文的範疇,簡報屬於非公文範疇。凡是紀要要求辦理的事情都得辦,特別是經過上級批轉,就具有了完全的公文職能。但是簡報只是反映情況,只能作為供領導或有關部門瞭解掌握情況的參考資料。當然簡報經過批示,也會有公文的職能,但那主要是批示所起的作用,並不能改變簡報本身的非公文性質。

會議紀要與新聞報道的會議訊息也不同。會議紀要是對會議情況的概括和綜合,雖然也有選擇和取捨,但會議涉及的基本內容不能有遺漏。而且其內容不僅要求有關單位知曉,還要加以貫徹執行。新聞報道會議的訊息,著重於會議資訊的傳播,允許新聞單位根據自己選定的報道角度,對會議內容作較大的取捨,而且只作傳播,沒有貫徹執行的任務。有些重要的會議內容也可以根據情況不作報道。

(二)會議紀要的主要特點。

會議紀要的主要特點有三個方面:一是紀實性,二是概括性,三是指導性。所謂紀實性,是指會議紀要內容的真實性。不能為了某種意圖而隨意增加會議沒有涉及的內容,或刪節會議議定的事項。對與會者的觀點,也不能單純為了概括綜合而隨意曲解、斷章取義。所謂概括性,是指應在會議紀要的“要”字上下功夫。對會議內容不可事無鉅細、有則記之。而應該是對整個會議的各種材料和觀點,經過分析、研究、綜合整理後,將主要精神、主要議定事項、主要觀點等“要情”按照一定邏輯順序撰寫出來。所謂指導性,是指會議紀要的內容需要與會單位(部門)或下屬單位共同遵照執行和貫徹落實,這就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三、會議紀要的種類

按照會議的性質劃分,會議紀要有三種基本型別:

(一)決議性會議紀要。這種會議紀要對與會單位具有指示和指導作用,具有決定和決議的性質。因為它反映的是會議的結論性意見,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和政治性。因此這種會議紀要必須經過會議討論或主要領導審定後才能印發。

(二)情況性會議紀要。這種會議紀要反映的是會議的基本情況,沒有指令和指導作用,只是讓有關單位和人員瞭解會議程序和基本情況。

(三)情況性與決議性相結合的會議紀要。這種會議紀要既有會議進行情況的敘述,又有會議決議(或決定)的內容。那些專題性的大型工作會的會議紀要一般屬於這種型別。這種會議紀要雖然是有決議性和情況性兩種屬性,但卻不是這兩種屬性的簡單相加。它除了人稱更加多樣化以外,敘述會議情況也不能擺出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只能寫統一的認識。

如果按照會議的內容或形式劃分,會議紀要還可以分為黨委(黨組)會紀要、座談會紀要、工作會紀要、聯席會紀要、專題會紀要等多種。

四、起草會議紀要的步驟和基本方法

(一)認真做好會議記錄。這是起草會議紀要的關鍵性基礎工作。主要應把握好五個環節:

一是專案要完整。記錄的專案應包括:

1、會議名稱,包括屆數或次數、時間、地點、出席人、列席人、缺席人(包括缺席原因)、主持人、記錄人等。如出席、列席、缺席人數較多時,也可只寫主要人物、部門和總的出席、列席、缺席人數。

2、會議內容,包括會議議題、議論過程、發言內容、決定事項等。會議記錄的結尾沒有固定格式,標註“散會”、“結束”、“完”等均可。

二是文風要求實。記錄的內容必須客觀、真實、完整。因為會議記錄不僅是重要的文書檔案,而且還是整理與會成員講話,起草會議紀要乃至正式檔案的基礎,也為會後進一步研究問題、總結工作提供重要的原始依據。還是日後查閱會議情況的重要依據和憑證,是重要的歷史檔案。因此記錄人員應當有高度的責任

心,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忠實地記錄發言人和主持人的原意,特別是重要會議和重要發言,應記原話,不得任意取捨增刪、改變原意,會議的重要情況、發言人的主要內容和意見必須記錄完整,不可遺漏。

三是方法要得當。會議記錄除有特殊要求的外,一般允許採用符號速記,也可採用文字記錄。記錄人員作記錄時要認真負責、精力集中,同時要根據會議的內容和進展情況,靈活採用詳細記錄或摘要記錄兩種方法,使會議記錄詳略得當、輕重恰當。

四是工具要講究。會議記錄要使用灌注有藍黑墨水的鋼筆或經國家檔案局鑑定可用於檔案書寫的簽字筆。字型也要力求清晰易認,不要使用自造的簡稱或文字。

五是整理要及時。會議記錄人員在會後要抓緊時間做好記錄整理工作。整理時要注意實事求是、完整準確地反映會議全貌,忠實於講話人、發言人的原意;保持講話人、發言人的風格;內容層次分明、段落清楚、語句通順、文字準確、標點符號和字跡清晰、避免錯別字;對沒有聽清楚或發言者表達不清的地方,要及時找有關人員核對。會議記錄整理出來後,應經會議主持人或有關負責人審閱後存檔。

(二)全面把握會議紀要的種類和結構。起草會議紀要之前,執筆者要以會議記錄或會議錄音為依據,認真消化議題,吃透會議精神,掌握會議要點,梳理會議內容,並根據會議目的、任務確定會議紀要的撰寫種類。同時要全面把握會議紀要的結構。一般來說,會議紀要的結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1、版頭。日常工作會議的紀要一般都有固定的版頭。其內容結構包括:標題,由會議名稱和文種(紀要)組成,如黨委會會議紀要、局長辦公會會議紀要、總裁(總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等;屆數或次數,在標題下注明,有時間(年度)和連續性的會議紀要一般應在標題上註明時間和次數,如《XX大學黨委20XX年第X次會議紀要》、《XX集團20XX年第X次總裁辦公會會議紀要》等,專題性會議紀要一般在標題上點明主題,如《關於做好“奧運”期間安全保衛工作的會議

紀要》等。版頭套紅與否均可。

2、正文。會議紀要的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組成:①回憶概況,主要包括會議時間(X年X月X日)、召開會議的地點、主持人、參加會議的人員(按職務敘述,不標明具體人名)、會議議題等;②會議精神,包括會議的主要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③會議決定事項和結語,辦公會、日常工作例會常常作出決定,在會議紀要中需將這些決定事項加以歸納,扼要表述,工作會議、專業性會議的會議紀要在結語部分應對會議作出估價、指出方向、明確任務、提出希望和號召。最後,空一行並提行標明出席、列席、缺席、記錄的具體人員姓名。

3、末尾。會議紀要的末尾部分包括主題詞、分送單位、部門、印發機關和日期。

(三)正確使用會議紀要的寫作方法。根據會議性質、內容的不同,會議紀要常用的寫作方法有三種:

1、綜合概述式。這種寫法是根據會議的進行程式,將會議概況、會議議題、主要討論意見、決定事項順序進行準確表述。其特點是簡明扼要、順理成章,多適用於專題會、日常工作例會等。

2、歸納分類式。這種寫法是將會議討論的內容依其內在聯絡和邏輯關係等歸納成幾個方面,逐段逐層地將會議討論的各方面問題闡述明白,可以分條撰寫或冠以小標題。這種寫法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問題集中,多適用於有連續性的工作會、黨委(黨組)會、辦公會、專業性會議等。

3、發言記錄式。這種寫法是將與會同志的發言內容一次摘要整理出來,其特點是平白易寫,一般可用於日常工作會議紀要。但寫不好就容易成為記流水賬,應儘量少用或不用。

五、起草會議紀要需注意的問題

1、概括性。一次會議的議題有時是一個,有時是幾個,多個議題的會議內容較多,但是會議紀要又不能寫得太長,這就不得不進行高度概括,將可以壓縮的儘量壓縮,可以合併的儘量合併,可以綜合的儘量綜合。

2、真實性。會議紀要必須保證紀實,這是它的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為了保證會議紀要的真實性,起草成稿之後,要交會議主持人審查,認定其反映了會議的實際情況後,才能簽字印發。特別重要的或專業性比較強的內容,還要徵求有關人員的意見,以保證其完整準確。

3、突出中心。任何一個會議都有一箇中心,即使有幾個議題,每一個議題也有一個要點,也就是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會議的意圖所在。就像文章的主題一樣,是頭等重要的,是確定選材原則的根據。會議中,與會者的發言和講話,不可能自始至終都緊扣中心,如果掌握的不好,有些與會者的發言和講話甚至可能離題較遠,而會議紀要不是有啥寫啥,它是某種政策或領導意圖的體現。這就需要圍繞會議中心進行選材。這裡所說的選材,主要看材料對錶達會議中心是否有用和用處大小。無助於說明會議中心思想的材料,即使是真實的、生動的,也不要選用。

4、條理化和理論化。所謂條理化,是指每個與會者在會上的發言和每一份會議檔案,都可能是有條理的,但是放在一起卻成了一鍋大雜燴,什麼都有,還有可能前後重複、互相混雜、互相牴觸。起草會議紀要時,就必須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所有材料加以整理,使之條理化,有綱有目、綱目協調,這樣才能為讀者所接受。所謂理論化,是指會議紀要除了構思要用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外,還需要進行加工提煉,將會議精神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特別是在點綴材料的關鍵環節,提煉出一兩句畫龍點睛的語言,揭示出問題的本質、規律和內在聯絡,就會使整個會議紀要具有理論深度。當然,也不能因為追求理論化,就在會議紀要中大發議論,否則就會違背會議紀要的紀實性質,產生不好的效果。

會議紀要的寫作要點 [篇3]

一般說來,有四條:一快、二要、三省、四代。

一快,即書寫運筆要快,記得快。字要寫得小一些、輕一點,多寫連筆字。要順著肘、手的自然去勢,斜一點寫。

二要,即擇要而記。就記錄一次會議來說,要圍繞會議議題、會議主持人和主要領導同志發言的中心思想,與會者的不同意見或有爭議的問題、結論性意見、決定或決議等作記錄,就記錄一個人的發言來說,要記其發言要點、主要論據和結論,論證過程可以不記。就記一句話來說,要記這句話的中心詞,修飾語一般可以不記。要注意上下句子的連貫性、可訊性,一篇好的記錄應當獨立成篇。

三省,即在記錄中正確使用省略法。如使用簡稱、簡化詞語和統稱。省略詞語和句子中的附加成分,比如"但是"只記"但",省略較長的成語、俗語、熟悉的片語,句子的後半部分,畫一曲線代替,省略引文,記下起止句或起止詞即可,會後查補。

四代,即用較為簡便的寫法代替複雜的寫法。一可用姓代替全名,二可用筆畫少易寫的同音字代替筆畫多難寫的字;三可用一些數字和國際上通用的符號代替文字;四可用漢語拼音代替生詞難字;五可用外語符號代替某些詞彙,等等。但在整理和印發會議記錄時,均應按規範要求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