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老外見面問候語

語錄名言 閱讀(5.69K)

一、招呼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老外見面問候語

見面或相遇時互致問候、打招呼是人類共有的習慣,只是用詞和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打招能有效建立和延續人際關係。中國人早上見面時說“你(您)早!”,可英美人說“Good morning”。這兩種招呼語看似沒什麼差別,其實不然。漢語中,中性的抽象的招呼用語很少,張口就講比較具體的事。“你早”的意思是“你起來得早”“,Goodmorning”表示一種祝福,二者含義不同。此外,英語中的“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day”等在漢語中都很難找到對等的詞。除了以上幾個招呼用語,英美人還說“:Hello!How are you·”“Glad to meetyou”等。而漢語習慣講的“您去哪·”“上街呀·”“吃了嗎·”如果直譯成“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had your meal·”英美人很可能誤會你要限制他們的自由或你要請他們吃飯呢。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語直接翻譯成英文的招呼用語。對非常看重隱私的英美人來說,漢語中的問候語有時因太具體而有干涉隱私之嫌。語言不同,社會文化不同,問候語也會有不同的表達形式。因此,瞭解英漢招呼用語的文化差異,是說好英語、促進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稱謂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交往時人們總以某種語言形式稱呼對方,從而形成稱謂用語。稱謂用語一般分為親屬稱謂語和社交稱謂語。各種語言之間,由於習俗文化的差異,稱謂用語也各有不同。首先,英漢姓名有差異。中國人姓前名後,英美人恰好相反。和英美人交際時,要了解什麼是名,什麼是姓;要了解在英美人的習慣中,熟人之間可以用名直呼對方,卻不能用姓做稱呼語。中國人向來重視家族關係和長幼次序,英語中的一個Uncle因家族關係不同可譯成漢語的伯、叔、舅、姑夫、姨夫等。漢語中兄、弟、姐、妹的稱呼涇渭分明,而英語只用Brother和sister。英語中的cousin可指漢語中的堂(表)兄弟姐妹。英漢兩種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差異較大,親屬稱謂的區別難度也很大。中國人稱呼他人時好用親屬稱謂,如張叔叔、王阿姨、李奶奶等,而這種稱謂在英語中是沒有的,英語常用Mr Zhang M,iWang等。漢語中常把職務、職業或職稱當作稱謂語,像王局長、李校長、陳老師、劉醫生等。英語中這種稱謂語很少,僅用於從事某種專業或處於某種位置的人,如Bishop Gray(格雷主教)、Captain Simmonds(西蒙茲船長)。此外,Doctor、Father、General、Judge、Presi2dent、Prince、Queen等也可這樣用,其他均用Mr、Mrs、Miss加姓氏來稱呼。對於不知結婚與否的女士則用Ms,不知姓名的.情況下用Sir和Madam。有時還可直呼其名,以示平等。要特別注意的是,英語中沒有Teacher Wang、Teacher Li一類的稱呼語。稱謂用語的不同其實是英漢兩種語言賴以存在的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中國傳統文化重視血緣關係,特別強調等級間的差異,提倡長幼有序;西方國家崇尚的是個人主義,追求獨立與平等,並不看重家族輩份、長幼尊卑。這是導遊員在與英美國家的人進行交際時必須加以高度重視和仔細推敲的。

三、致謝用語的差異與交際

致謝是一種普遍的禮儀規範,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區或國家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是文化差異使然。中國人致謝時很少直接用謝字,多說“辛苦了”、“累了吧”、“快歇歇”;英美人對凡給予自己幫助的人都要表示感謝,並直截了當地用“Thank you”。而且,因感謝程度不同,“Thank you”還衍生出若干變體,如“Thank you verymuch.” “T 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Thank.”“Many Thanks.”“Ireally don’t know how ot Thankyou enough.” 跨文化交際時要視情況恰如其份地加以表達。有感謝便有答謝。漢語中的答謝詞多為“不客氣、不用謝”,相當於英語中的You are welcome,Not at all或Don’t mentoin it等。漢語中有時用“沒關係、不要緊”等作答謝語,相當於英語中的That’s all right或That’sok.如果把它們直譯為It Doesn’t matter或Never mind時,就會引起誤解,因為這兩句英語是致歉答語而非致謝答語。中國人還經常用“這是我應該做的”來作答謝語,如果把這句話譯成This is what I should do或It’s myduty,英美國家的人一定會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