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父母一定不能說的話

語錄名言 閱讀(1.54W)

孩子可能在一個方面比不上別人的孩子,但是在另一方面卻遠遠強於別人的孩子。而你,發現了孩子比別人強的這個方面了嗎?比如,你的孩子雖然愛玩一點,但是天性善良,富有愛心,懂禮貌;也許腦子沒那麼靈活,但是很上進,很努力,很正直;也許不善於交際,但是很細心,很獨立。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抓住孩子的缺點不放,而不對他的優點加以讚揚和鼓勵呢?

父母一定不能說的話

別動不動就向孩子繳械投降

算了,算了,不過,就只有今天,下不為例。

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

好吧,好吧,這次爸爸帶你去玩,以後不許再這樣耍賴哦。

必須拒絕孩子時絕不“心慈手軟”

童童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裡。做母親的,總覺得孩子沒有父親很可憐,所以他有什麼要求,也儘量滿足。甚至一些無理的要求,能做到的,她也一定做到。童童一直被媽媽這樣寵著,也慢慢有了小脾氣。有的事媽媽不答應,他就耍無賴,使小性子。有一次,睡到半夜,孩子忽然醒了,硬是要吃水果。深更半夜的,到哪兒去買水果?母親為難了。她只能安慰孩子:“現在外面沒有賣水果的。咱們再睡一會,天一亮,媽媽就給你去買,埃”童童仍然不依不饒,哇哇大哭起來。做母親的最後也火了,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頓。她也終於明白自己的溺愛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很多的父母就是這樣自己給自己製造負擔的。

在該拒絕孩子的時候“心慈手軟”,孩子也就在這樣的“妥協”中放任自己,甚至變本加厲。

“下不為例”的話千萬不要說。你給他破例一次,他還會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說不定又一句“下不為例”就過去了,而忘記孩子已經無理要求兩回了。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讓孩子嚐到了一次甜頭,學到了乖,後面就沒有罷休的時候。人的慾望也是無限擴大的。有了小小的便宜,還不夠,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家長能滿足孩子到什麼時候呢?一時的心軟,帶來的是無窮的“後患”。有一天孩子要天上的月亮,難道你也替他摘下來?

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不能答應,就是不能答應。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來玩耍,要吃家裡沒有的東西,你必須讓他明白,無論他怎麼鬧,這個無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應。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賴也沒有用,那麼下次他也不會再如此了。對於過分的要求,沒有“下不為例”可言。

曾經在公共汽車上,看到這樣一番情景:

一位老爺爺抱著兩三歲的孫子,開心地說著話。說著說著,孩子用小手打了爺爺一巴掌,快活地笑了。大概是覺得這樣好玩吧,他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啪啪聲不斷響起。爺爺的臉都被打紅了。可是他竟半點阻止孩子的意思也沒有。車廂裡很多人都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孩子能這樣寵嗎?做爺爺的再疼愛孫子,也用不著如此犧牲自己的臉,讓孩子對自己使用“暴-力”吧?家長如果都這樣做孩子的“奴隸”,讓孩子隨便打,讓他怎麼高興就怎麼著,那麼培養出來的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邪暴君”啊!

不要做“好好家長”“好好家長”

的確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興。說一句“算了算了”“下不為例”,落得輕鬆。不必費很多口舌跟孩子講道理,也不必費盡心思讓他停止哭泣。“暫時滿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著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總是這麼想,可事到臨頭,還是犯同樣的毛玻

碰到一些會撒嬌或者平時比較聽話的孩子,父母更是經不得一磨。“媽媽,只有這一次,你就答應我吧。”“爸爸,下次我再也不要了,我保證!”一聽到這樣的話,父母的心立馬就軟下來了。“好好家長”容易做,但是孩子可不是這麼教育的。

父母的妥協與放任,也往往讓孩子做事半途而廢。比如孩子練鋼琴練到一半,就央求媽媽讓他玩一會。本來媽媽不許的,但是經不住孩子軟磨硬泡,只好說:“好吧,好吧,去玩一會,下次不許這樣。”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後父母也懶得去管。孩子也許就從此乾脆不練琴了。

事事順孩子的意,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會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認為父母是在怕自己。於是,他想怎樣便怎樣,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讓他有恃無恐。惡性迴圈下去,你就等著有一天他真正無視你的存在,不把你當一回事吧。趾高氣揚慣了的他,處身社會的時候,如此自私和無理,又怎麼去與人合作?

小時候在家裡有父母寵愛,長大了,旁人不再給予他這樣的“關心”,孩子會變得消極、絕望和無助。也可能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任何一種結果,都不是父母所期望的吧。

語帶嘲諷會寒了孩子的心

老是心不在焉,說不定哪天腦袋也會忘了帶回家!

真是豬腦袋,連老師佈置的作業都記不清楚。

哎呀,竟然主動念起書來了,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喲,得了滿分,可真是讓人吃驚埃

嘲諷是惡毒的武器

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平時口才不怎麼樣的父母,一旦挖苦起孩子來,可真像是有非常好的天賦。

“今天主動來幫忙啊,是吹的什麼風啊!”

“同一件事你到底要我重複多少次才能做得好?你是聾了嗎?”

“你可真聰明呀,十道算術題就有九道算錯了!”

聽聽這些話吧。本來只需說聲“謝謝你的幫忙”、“我只說一次,你要聽好”和“算錯了沒關係,重新來”就可以了,可是做母親的偏偏要語帶譏諷,把話說得酸溜溜的。

這麼做的父母沒有意識到,這種話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人身攻擊。用這樣尖酸刻薄甚至冷酷無情的語言來傷害孩子,它不是一種“惡毒的武器”是什麼?它傳達出的資訊就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對他取得的成績的蔑視,對他的人格的侮辱。它就像一把利劍深深扎進孩子幼小的心靈裡。

家長或許不知道這種由語言帶來的傷害,比起皮肉上的痛楚,造成的後果要更為嚴重。因為無法一眼看到內在的傷痕,所以我們往往忽視語言帶來的傷害,尤其是用嘲諷這樣“惡毒的'武器”帶來的精神上的創傷。哪怕這種語言“攻擊”停止了,傷害仍會在孩子內心繼續存在,像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孩子一生。

你打算傷害孩子到什麼程度?

父母說出酸溜溜的話,也許本意並非是想挖苦孩子,但是一開口就忍不住把話說成諷刺意味的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父母往往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覺得自己有資格說任何話,孩子只有聽的份兒;無論說什麼,都是為孩子好。這種自以為是,完全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尊和感情。

孩子也是一個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尊嚴。被人揶揄,小孩子也會心情沮喪。作為父母,應該以溫和的態度去對待孩子。

有的父母特別喜歡故意嘲笑孩子幼稚,以為這樣可以激勵孩子。比如,四、五年級的孩子把簡單的算術題算錯了,做母親的就馬上說:“你是個一年級的學生吧,這樣的題都不會做。”這麼說話的母親應該想想,如果別人批評她做事像個小孩子一樣幼稚,她是什麼心情?由己及人呀,在同樣性質的事情上,你做父母的都不能忍受,更何況孩子?你自己既已知道這樣的羞辱傷人的心,為什麼還要將它加之於孩子?

一個小孩子,與大人和大孩子相比,本來就有個子孝力量弱、知識少等不可避免的劣勢。他內心裡有著想成為大人或者想跟大人一樣威風的願望。倘若大人經常嘲笑孩子幼稚,把他看成他恰恰不想成為的那類人,那麼孩子內心的這種“不如大人”的意識會變得強烈,很可能使他真的無法擺脫幼稚。明明一個五年級的孩子,你說他像一年級的學生,那就是說他在退步,孩子的理解往往就是這麼簡單。如果孩子天性敏感,這樣的話更是無形的刀,會深深刺傷他的心。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孩子的心理很可能處在幼稚階段徘徊不前。

孩子犯了他這個年齡不應犯的錯,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給予引導和鼓勵。比如說做錯了簡單的算術題,你可以對他說:“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了,自己找找是什麼原因,下次不要再錯。”你要對他的錯報以平淡的態度,其實,這也的確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要是一開始就否定孩子,那麼他哪裡還會有繼續努力的熱情?父母教給孩子的,應該是一種為人或者處事的方法,讓孩子能夠舉一反三。

要是你想讓孩子的潛力得到展現,想讓孩子的才能得以盡情發揮,那麼,如果孩子有錯,就請你用坦率的態度幫他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如果孩子取得進步,就請你用坦率的讚美言辭鼓勵他繼續努力。把嘲諷一類的字眼統統扔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