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愛心與教育的經典勵志語錄

語錄名言 閱讀(2.9W)

愛心與教育該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站小編為你分享了愛心與教育經典語錄,希望能夠幫到你。

愛心與教育的經典勵志語錄
  愛心與教育經典語錄篇1

1. 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辛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2. 素質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

3. 從教育現狀來看,雖然我們對學生充滿了教育熱情,但僅僅是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教育的客體,而未把他們看作有自己獨特心靈世界有充分主體意識的人。我們只是把學生看成了有共存性的教育物件,而不是一個個獨具個性的人。

4.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的缺點的雜草。

5. 教育的明智,在於使每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6. 決不人云亦云,做個勇於獨立思考的教育者;決不因循守舊,做個善於創新的教育者。

7.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著眼於每個人的發展,而不是培養考試的機器,因此,唯分數至上的所謂教育,是目中無人的偽教育。

8. 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教育的解放,就談不上人的解放。

9. 劉斌曾概括“素質教育三要義”,即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

10. 陶行知說:我們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他疾呼,要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空間,解放孩子的時間。

11.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教育,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12. 素質教育是“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民主的教育,是把學生當作有靈性的人,而不是”學習機器“,發自肺腑地愛每個學生。科學的教育,嚴格遵循教育規律,把教育學生的過程還原為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個性教育,即尊重學生在性格感情思想等方面的獨特性,摒棄”應試教育“中的”一刀切“,尊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堅信每個學生都在今後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民主是學生觀,科學是教育觀,個性是人才觀。

13. 素質教育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固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14. 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老師。

15. 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

  愛心與教育經典語錄篇2

1. 當一個好老師的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2. 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必須把學生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3. 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情感依戀。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4. 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

5. 教師的艱辛勞動所換來的報酬,決不僅僅是金錢,而更多的,是豐厚得無法估量的精神財富。

6. 對部分學生,我們要做的是保持,扶持和引導:讓學生保持一顆童心,扶持學生美好道德的萌芽不斷健康成長,引導學生面對複雜甚至有時顯得比較陰暗的社會現實,讓純真更堅強也更機智。

7. 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生”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8. 離開了對“後進生”的研究和關注,“素質教育”不但是虛假的,而且是虛偽的。

9. 素質教育的要義第一是面向全體學生。

10. “後進生”的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決不應該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應該是教育者真誠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

11. 當孩子們與教師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後,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多長諄諄告誡教育者:不能讓兒童成為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

12. 對“後進生”的轉化,與其說是教師向他們灌輸(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輸),不如說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與後進生談話的內容之一就是讓學生談“我有什麼優點”。

13. 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教師也有權發洩自己的憤怒,任何一個有涵養的教師受過教育的教師也在所難免)的時候,他也時刻記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蘇霍姆林斯基

14. 作為真誠的民主教育,用心靈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本身。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生的心靈時,而他們也樂於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15. 學生心靈深處美好道德的萌芽,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內在依據。對“後進生”而言,這些“萌芽”往往被各種缺點的“雜草”掩蓋著。教育者的明智之處,在於引導“後進生”經常進行“靈魂搏鬥”,不但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微的我”。

  愛心與教育經典語錄篇3

1. 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學生集體的健康輿-論,對集體中某個或某些“後進生”施予積極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善於巧妙地把自己對學生的表揚或批評轉化為集體輿-論的褒貶,讓集體的每個成員(不只是後進生)都意識到:自己有了進步,是全班的光榮,自己犯了錯誤,是全班的恥辱。

2.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3. “後進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的教育過程。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是後進生普遍存在的迴圈。教育者應該容忍他們一次次的“舊病復發”,與此同時,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

4. 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我教育的同時又接受集體輿-論的監督,既允許其反覆,又鼓勵其進步,這最能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科學。

5. 尊敬的教育者們,請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式都沒有作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蘇霍姆林斯基。

6. 轉化“後進生”,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還他們以本來應該擁有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這,又必須從每一位“後進生”獨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7. 人的天賦可能效能力和愛好確實是無可限量的,而每個人在這方面的表現又都獨一無二。自然界裡沒有一個這樣的人,我們有權利說他是‘無論幹什麼都不行的人’。共產主義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就在於: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的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開啟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

8. 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總習慣於讓所有的學生“齊步走”,必然出現並不斷積累的學習成績差異,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淪為“後進”。

9. 對相當多的“後進生”而言,失敗是失敗之母。面對他們第一次“失敗”,教育者並未予以應有的心靈撫慰和學習幫助,以至於使沉重的自卑感成了第二次失敗的前奏,如此惡性迴圈,使本來可以學得不錯的學生,成了教師眼中的“瘟豬崽”。

10. 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後進生轉化”,更多的時候是不斷設法喚起他向上的信心。

11. 比起教師單槍匹馬的操心,學生集體的健康輿-論更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教師要善於把自己對某一學生的批評表揚鼓勵關心幫助變成集體對這個學生的批評表揚鼓勵關心和幫助。

12. “後進生“的教育中,比較有效的具體方法有:寫《家校聯絡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賽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

13. 避免查收只是被動地接受同學們的監督,而應讓他真正主動地參與班級建設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的進步。

14. 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的要點有二:一是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二是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定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15. 優化“優生”的心理素質特別是受挫的心理承受力,是“優生”培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訓練並強化“優生”的受挫心裡,首先不可將“優生”的身份和地位在班上特殊化,而應該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其次,“優生”擔任學生幹部不應該搞“終身制”,而應合理輪換,使“優生”適應“能上能下”的學生幹部機制;另外,對“優生”犯錯誤切不可遷就,而應該嚴肅批評,讓他們習慣於挨批評包括嚴厲的批評甚至必要的處分;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要多給“優生”創設一些品嚐失敗的機會。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愛心與教育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