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幼兒園學年年第二學期園務工作小結

幼兒 閱讀(1.62W)

工作總結(Job Summary/Work Summary),以年終總結、半年總結和季度總結最為常見和多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幼兒園學年年第二學期園務工作小結,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幼兒園學年年第二學期園務工作小結

  【1】幼兒園學年年第二學期園務工作小結

在局、署領導關心下,在管理中心指導下,我園以xx教育思想為理論支撐,以中心活教育經驗為抓手,積極推進各項工作正常開展,保證幼兒園的辦園質量持續健康發展。現將本學期的各項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與經驗

(一)規範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制度

1. 健全管理制度

託管辦園讓xx的發展立足於較高的起點,中心主任沈建芳任上海市示範園園長的二十多年裡,一直帶領教師研究陳鶴琴活教育思想與實踐,積累了大量的活教育研究、管理和實踐經驗,通過遷移這些經驗我們明確了xx的辦園思想、理念與文化。

本學期,為確保園務管理工作的規範性、科學性,xx對《中心活教育工作指南》進行園本化的移植,我們開展了《天虹幼兒園管理工作指南》專案研究與實踐,初步確立了保教、課程、研訓、家教、人事、財務、後勤和資訊化等子專案研究的工作理念、 組織架構、工作制度、工作內容、工作流程與操作細則、工作評價等框架結構和具體內容。保證了教職工在實踐中時有據可依,工作過程有跡可尋,工作成績有物可證,各條線管理工作得以規範有序開展。

在各條線工作指南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幼兒園整體協同管理的各項制度。我們形成了由園長、保教主任、後勤主任、師訓主任、教研組長等組成的幼兒園領導班子隊伍,領導班子隊伍目標一致、責任明確、分工負責、上傳下達、團結協作。如在園務管理中,我們建立了“三個凡是”的管理制度:凡是幼兒園園級的活動方案、活動反饋或其他相關資料,都務必要及時發給園長稽核;凡是幼兒園要交出去的材料或資料,都務必要事先經過園長稽核通過;凡是園長與班子成員研究確立的工作要求或任務,都要有完成的時間節點,保證工作理念或要求能即時、高效的付諸實施。“三個凡是”很好的保證了我們園務管理的高效率。另外,我們研究制定了《xx幼兒園民主管理教代會制度》、《xx幼兒園現代學校制度彙編》、《xx幼兒園反腐倡廉十大制度》、《xx幼兒園家委會工作章程》等相關制度,保障了園務管理的規範和科學。

2.建立管理機制

我們依託中心力量研究出臺了園務管理執行標準化機制——“管理內容文字化、管理形式多元化、管理運作資訊化、管理活動流程化”的“四化”管理機制。管理內容的文字化,即我們在管理及保教實踐中注重提煉、總結經驗,並形成規範化文字。同時,我們在管理活動、保教實踐、師資培訓發展、課題研究等各項活動過程中,不僅制定規範的活動計劃和流程安排,及時將活動內容和過程進行記錄,進行反饋和小結,提高活動效果的同時,不斷提煉、總結、提升新經驗,形成規範化文字。管理內容的文字化讓管理的內容看得見;管理形式多元化,即因物件而宜實施有靈活性、針對性的管理,如幼兒園監測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結合,統一管理與分層負責相得益彰。管理活動流程化,即我們通過《xx幼兒園管理工作指南》的研究與實踐,建立了課程、保教、研訓、後勤等各項園務管理工作流程、基本要求及操作細則,明確了管理的常規步驟。同時,我園制定出師徒帶教、中心視導、園際交流等各項專項活動的開展週期、活動流程、參與制度、注意事項以及記錄表格等,並歸檔與儲存。管理過程流程化讓管理的過程有參照,使得管理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標準化、常規化與可複製化;管理運作資訊化:我們一方面進行了《xx資訊化管理工作指南》的研究與實踐,規範幼兒園資訊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我們建立了幼兒園公眾號、360雲盤、微信群、QQ群、郵件等校園資訊平臺,充分網路平臺實現網上標準化辦公,創新幼兒園管理模式。我們利用園所公眾號釋出各類活動簡訊,為社會、家長提供更多教育資訊。並且我們充分利用班版配置的一體機開展電子白板學習研究與實踐,通過電子白板的運用,不斷實現教育模式的資訊化轉變。

(二)課程建設,移植演繹課程資源

我園課程建構以教育管理中心“活教育”的先進理念與實踐經驗為藍本,利用成熟的課程資源通過移植、演繹,確立活教育課程發展理念,在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探索特色課程建構的方法。

1.探索xx活教育課程建構方法

在課程建構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課程研究“五步曲”、環境創設的“三合一”以及通過教師常規教育提高教師課程建構能力等課程建構方法。

(1)環境創設“三合一”

環境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既承載了我們的活動目標和學習要求,同時更記錄了孩子們探索學習的過程和軌跡。我們研究探索了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三合一”,即主題環境、角色遊戲環境與區域環境三者有機融合,讓幼兒在主題學習中發展綜合能力,在一日活動中豐富主題經驗;我們研究了主題牆呈現的“三步驟”(要研究什麼?怎樣探索研究?研究發現或學會了什麼?)和“兩關注”(關注孩子探索的過程,關注孩子們與主題牆的互動),且將主題牆以移動板塊的形式放在幼兒園走廊,極大的擴充套件和延伸了孩子主題學習經驗,也成為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如在中班主題《在動物園裡》我們的主題牆呈現內容:我們要研究:你見過哪些野生動物?動物有什麼不一樣?喜歡動物的理由是什麼?……我們在探索:參觀動物園,親近自然,瞭解各種野生動物的名稱、明顯特徵和習性。通過圖片、視訊等各種資料收集資訊比較發現各種動物的不同特徵和本領……我們發現(學會)了: (1)動物的特徵不一樣(動物的羽毛、尾巴、耳朵、睡覺方式不一樣等)各種動物有自己獨特的本領。……

(2)常規教育助課程實施

在課程的具體實踐中開展教師的課程常規教育能夠提高教師活動設計與實施的有效性。對新手教師來說,這一常規教育能夠幫助她們更輕鬆地掌握活動設計與實施的方法與技巧,以便更快地適應工作。這種常規教育包括教學常規、一日生活常規、環境創設常規、教育教學常規、課程評價常規等方面的內容。

對教師的教學常規教育主要在於幫助教師理解在活動的各個環節教師的中心任務是什麼。如,教材內容選擇從兒童的興趣出發、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源於兒童的生活經驗、屬於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符合資源易得性;活動目標涵蓋知識技能、能力和態度情感三個方面;活動準備從收集資料、積累經驗、尋找素材、分專案研究、材料與多媒體準備等幾個方面著手。再比如,在活動開始時教師應以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為主,明確本次活動的任務;在活動過程中以操作擺弄為手段讓孩子玩中學,教師則應研究如何給於情感支援教育支援並關注幼兒學習習慣(如思維、傾聽、表達等習慣)的培養和能力(如創造性的學習等能力)的提升,經驗的積累;而在活動結束後應關注活動主題在幼兒生活中的延伸和演繹等。

2.完善xx活教育課程

《課程指南》指出,課程既要確保為幼兒提供其終身發展所需的基本經驗和機會,也要適應本園本地區幼兒的特殊需要。據此xx幼兒園在中心支援下形成了活教育課程,由共同性課程和選擇性課程構成。

共同性課程面向全體幼兒,旨在促進幼兒的基本發展,對二期課改教材“生活”、“運動”、“遊戲”、“學習”的內容進行了選擇、重組與生成,並結合幼兒園特色課程內容—選擇性素養課程,形成了以下四項子課程:

(1)主題探索活動課程:我們對二期課改教材“生活”、“運動”、“遊戲”、“學習”的內容進行了選擇、重組與生成,並演繹完善了每個主題下的主題包,建設了豐富的主題課程資源庫。本學期,我們將主題包板塊分為主題計劃、環境創設、活動設計、家園之窗、觀察案例、主題評價、主題小結幾大塊進行梳理,一共梳理出小班學習主題包《小花園》《動物花花衣》《理髮師》《下雨天》《好玩的水》《夏天真熱啊》,中班學習主題活動《春天來了》《周圍的人》《常見的工具》《交通工具》《火辣辣的夏天》,大班學習主題活動《春夏和秋冬》《動物大世界》《我要上國小》14個主題包。

(2)乒乓活動課程:傳承了《中心活教育乒乓課程》把乒乓作為孩子會學習、會運動、會關愛、會創造能力培養的一個載體來研究。我們把比較枯燥的乒乓技能、規則、歷史、特性創編成幼兒能接受、有興趣的生動活潑的乒乓文學、乒乓藝術、乒乓科學、乒乓遊戲等四套教材,將乒乓活動融入主題活動中、融於一日活動中,讓孩子在聽聽、說說、玩玩、唱唱、畫畫、做做的活動中形成活的智慧。如大班幼兒充分利用專用活動室“乒乓世界”,每日給予幼兒半小時的“快樂乒乓”時間。教師組織幼兒學跳乒乓操、進行墊球、牆上擊球、桌上打球等乒乓遊戲,還將幼兒“快樂乒乓”創編成乒乓故事、乒乓兒歌、乒乓等內容豐富到學習課程中。目前大部分幼兒對墊球、桌上打球達到了一定熟練程度。乒乓促進了孩子眼力、手眼協調力發展以及大小肌肉群的發育。

(3)古詩導讀課程:我們傳承中心《古詩導讀》課程。將古詩導讀重在方法的研究:讓孩子通過收集資料去誦讀喜歡的古詩,通過作小老師來加深對古詩寓意的理解,通過學習訂計劃書去更多習得經典古詩,通過製作小圖書去加強古詩學習的交流和互動,通過唱古詩歌、跳古詩舞、繪古詩畫、下古詩棋,提升了孩子們對學習古詩的興趣及鑑賞水平。

(4)幼兒國畫課程:結合我園民族化、個性化的園本課程建設,嘗試開發幼兒國畫課程。我園特邀請上海市知名畫家唐榮德先生為我園專職國畫教師,對本園大班幼兒進行定期國畫教學。旨在通過國畫培訓,讓幼兒接觸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兒歌學習,瞭解國畫基本工具,感受國畫握筆姿勢及運筆技巧,欣賞國畫作品提升藝術鑑賞能力。經過短短一學期的學習,大班幼兒不僅學會了國畫的基本技能,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國畫文化的精粹,提高了自身的藝術情操,激發了審美情趣。我園國畫課程的嘗試創新進一步豐富了我園課程體系,凸顯了課程特色。

(三)規範研訓,以課程架構研修

我園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以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為指導,通過移植演繹管理中心經驗成果以及幼兒園自身的不斷探索與創新,以打造“學習型 事業型 研究型 創造型個性化”教師隊伍為目標,主動積極給予教師全面而專業的發展支援和指導。本學期在園本研修五年規劃、研究園本研修管理工作指南以及園本研修活動機制等途徑保障下,園本研修活動的持續、規範、有效開展,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1.全面建設研修培訓課程

根據教師專業發展內涵,以及不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及個性化需求,充分整合園長陳鶴琴研究成果經驗、專家培訓、中心託管視導、園長基地資源以及幼兒園陳研會資源等,我們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選單式研修課程,供教師自由選擇。選單式研修課程包括師德修養和現代教育技術等公共必修課程,同時也包括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課程教材以及實踐能力等研修課程。教育理論研修課程:包括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理論與研究,同時也包括教師專業發展基本理論素養,如《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研究成果研修課程:

主要包括《幼兒園管理工作指南的實踐研究》等九個子課題的研究、《幼兒主題經驗評價表研究》等各項園本化研究成果。同時,我們在課程研究中,不斷總結研究經驗,如課程構建常規、集體活動設計與實施常規、環境創設常規等,並及時將研究成果納入園本研修內容,進一步補充和豐富了研修課程體系。課程教材研修課程:園長組織來自中心活教育援教帶教老師及本園骨幹,通過移植中心活教育課程完善了xx共同性課程-探索型主題教學課程,選擇性課程xx乒乓與古詩導讀課程,重點研究和探索了活教育課程實施途徑和課程評價並創新出臺了各年齡階段主題活動的幼兒基本經驗評價指標等活教育課程研究與實踐課程。實踐能力研修課程: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和困惑,我們結合幼兒園課程,本學期進行了集體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個別化學習環境材料創設及指導等專題化研修課程。

以上選單式的研修課程為教師提供了全面而又靈活的選擇機會,幫助教師在師德發展、專業理論素養、課程教學實踐以及教學研究等各方面專業能力獲得發展。

2.多元搭建專題研修平臺

我們為教師提供專題化發展平臺,藉助實地教研與網上教研結合的方式,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研修平臺。

(1)課程研究平臺

在移植中心課程研究成果基礎上,通過移植、演繹,我們不斷深入開展課程研究。我們一方面藉助教研途徑,結合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有計劃的開展了集體活動中師幼互動有效教學研究、幼兒個別化學習研究等為主的教研活動,且根據保教實踐中的實際需求,進行了幼兒園及班級環境創設研討、班級主題活動版塊研究、集體活動各環節及相關常規要求研究、生活研究等,連貫性、主題式、針對性的課程研究內容對於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課程研究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規律,通過“一課三研”、聽評課、觀摩課等形式指導教師將課程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自身教學實踐行為,積累專業智慧,提升專業能力。

(2)課題研究平臺

我們積極鼓勵教師們參與園本課題研究和園本課程的建設,鼓勵教師們根據自身教學實踐進行個人專題研究課題研究,並積極給予專業支援和指導。本學期,教師在對前期的個人園級課題實踐研究基礎上,撰寫研究小結。同時,結合區級課題申報要求,我園申報了《幼兒傳統美德分級閱讀課程的實踐研究》《家園合作開展古詩吟誦活動的實踐研究》,兩個課題有望立項為區級課題。

(3)多元培訓帶教平臺

我們本學期根據研修計劃、教育熱點話題及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對教師開展一系列的師德修養、陳鶴琴教育思想、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及專業能力等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理論素養的發展和提升。同時,我們結合教師實踐需求,基於教師實踐進行生成性培訓,解決教師實踐問題,積累教師實踐智慧。在培訓中,我們採用專家引領骨幹帶教的模式,一方面園長親自對園內不同層面的教師開展系列講座有《陳鶴琴活教育思想》《金子學習理論》《如何與家長溝通》《幼兒園主題環境的創設》《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創設》《幼兒園自主遊戲》《如何撰寫班級工作小結》等,有針對性地培訓幼兒園教職工隊伍。另一方面我們充分利用中心培訓帶教資源,或聘請專家或幼兒園管理團隊等進行培訓,或者經常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藉助各方專家資源,進行了《幼兒教師國畫培訓》、《如何讓幼兒運動規範、科學、有效》等專題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同時幼兒園建立了骨幹教師互動帶教、導師團集體帶教、見習新教師帶教等等幫教結對活動,通過帶教實現同事互助、師徒雙贏的園本研修目標。

(4)教學實踐平臺

實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非常重視基於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平臺給予其專業服務和指導。我們深入教師一線實踐,通過隨堂聽評課、觀摩半日活動、現場研討等方式給予教師即時的專業指導。同時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在被聽評課或參與聽評他人課後,都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反思,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高自身教學實踐能力。本學期,教師通過教學研究月、教研組一課三研、青年教師考評課等平臺,一共組織進行了教學實踐課研討10人次.

(5)資訊化研修平臺

我們進一步完善網上教師自主學習網路系統和園本研修網站。通過建立360雲盤、微信群、QQ群等網路平臺,發揮網路零距離溝通的優勢,提高教師自我學習的意識,為教師間的靈活交流,增添便捷的途徑。

規範科學的園本研修使得教師快速成長,本學期我園有三位教師在區教研活動公開教學《神奇的墨暈》《鐘錶舞會》《好玩的彩墨遊戲》,共五位教師參加浦東新區入編考順利通過。

(四)以研促教,提升保教質量

1. 《指南》研究,規範保教程式

我們移植中心經驗,建立了《xx幼兒園保教管理工作指南的研究與實踐》課題,開展了天虹保教工作管理指南的研究與實踐,對保教工作的理念、目標、內容、制度、評價等進行了深入的園本化研究,並出臺了《xx幼兒園保教管理工作指南》。如我們建立了規範的保教工作程式:如包括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一日活動要點提示、一日活動操作細則等在內的幼兒園保教活動流程與細則,包括教育教學、保育工作、教研與科研、家園社群教育、資源管理等各方面的保教工作需遵循的計劃、執行與監控的'流程與細則等。為幼兒園各層次的保教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了科學、規範而又具體可操作的保教工作指南,有效的保障了我園保教工作得以規範有序開展。

2.日常研究,一日活動科學安排

我們根據小中大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幼兒園各項資源的整合使用,分別研究制定了小、中、大一日活動作息時間表,不僅有效保證了孩子生活、運動、遊戲、學習各項活動的時間,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而且能最大機會的讓幼兒享受到各種教育資源,很好的保證了小、中、大幼兒在自己發展水平基礎上有效的投入各項一日活動中。

我們還結合一日活動組織、節慶活動、主題教學、家長工作等組織開展日常工作教研,整體提升保教質量。如在“一日活動的觀察與指導”研討中,我們通過分年級組進行情景演繹的形式,再現教師與幼兒互動現場,交流分析教師的有效分析與指導,並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地解決措施和方法。又如,大班結合幼小銜接重點工作,圍繞《我要上國小》主題探討出帶幼兒參觀國小校、觀看國小生上課等活動多種活動方式。

結合節慶活動,我們在沈園長指導下,研討設計了“金猴鬧春”迎新周活動、“金猴鬧元宵”活動、“愛媽媽”慶三八活動、每月xx小壽星活動、“全園歡樂過六一”遊園會、家長開放日活動、“我們在這裡起飛”2016屆大班畢業典禮活動等。活動做到活動前研討設計、準備周密,活動後反思總結、資料完善。每一次大活動,孩子體驗節慶的歡樂、與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