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從軍行》教學設計

幼兒 閱讀(3.01W)

《從軍行》是初唐詩人楊炯邊塞詩的代表作,借用古樂府曲調名為題目,實際為一首五言律詩,反映從軍的辛苦。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從軍行》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從軍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三個生字。

2、結合註釋,藉助課外資料和工具書,通過學習,正確理解兩首詩的大概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將士們忠心報國的豪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將士們忠心報國的豪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鋪墊渲染

1、引入

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學習王昌齡的邊塞組詩《從軍行》中的兩首詩。(板書課題:從軍行)

2、解詩題

師: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一起輕聲讀讀題目,誰讀懂了?(從軍就是參軍,標題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屬於樂府詩。)

3、鋪墊渲染

以往我們學過一些邊塞詩,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和學生接詩)在你們的印象中,邊塞是個怎樣的地方?

過渡:王昌齡在他的筆下,又為我們展示了怎樣的邊塞風光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請大家把這兩首邊塞詩先認認真真地讀兩遍,要讀準字音,讀得字正腔圓,讀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生讀)

①誰來選一首讀一讀(師相機點評指導)換另一首讀讀

②師小結提問:有感情地朗讀也是理解古詩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學習古詩的方法還有哪些?(看註釋、看圖畫、想象畫面)

請同學們藉助這樣的方法,默讀這兩首詩,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看註釋,讀完一句想想這句的意思。讀完一首,想想整首詩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同桌也可以邊讀邊討論。

2、析字詞、明詩意

小結過渡:兩首詩表面的意思你們經過合作已弄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深入體會詩中深層的含義。

出示:(一)前兩句“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①自己輕聲讀一讀,你從中看到了邊塞的什麼?(青海湖、長雲鋪天蓋地,很長很長、雪山、一座孤城,還看到了玉門關。)

②追問:什麼樣的雪山?(出示雪山圖),這裡的雪山,是指祁連山,海拔4000——5000米,終年積雪,雪光閃耀,異常壯麗。祁連山因它的雪白而壯麗,如今怎麼就暗了下來呢?(漫天的黃沙,四起的硝煙,讓雪山變暗了,邊塞變暗了。)

③帶著你的理解來讀這兩句。

④人有時會因心情的不同而對周圍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國破家亡時“看到盛開的繁花濺淚,聽到鳥的叫聲亦驚心。”。再讀讀這句,對“暗”還有不同的理解嗎?(將士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心情也是暗淡的)指導感情朗讀(你不僅走進了邊塞,也走進了徵人的心啊!)

⑤在你積累的詩句中有和玉門關有關的嗎?背給大家聽。(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⑥聯想到這些詩句,再讀這句詩,哪個字撞擊著你的心扉?(孤獨,對故土的思念,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詩句中,再讀。

過渡:環境是這樣的惡劣,_________________;鄉情是這樣的深切,__________________。可戍邊將士——

出示(一)後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①齊讀,誰願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在黃沙滿天的戰場上,徵人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們表示不破樓蘭就不回來。)

②師:“穿”是“穿上金甲”嗎?(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

金屬製作的盔甲會磨破!不可思議呀!你認為可能嗎?

邊塞將士是怎樣把金甲磨破的?(征戰時間之久,暗示戰爭的激烈頻繁)。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呢?

③指導感情朗讀:金甲易損,生命可拋,戍邊將士報國的意志卻不會減,所有的豪情、氣勢都融在了這兩句詩裡,_______。

刀光劍影、生死拼搏裡橫刀立馬的身影流露著馬革裹屍的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

豪壯的語言中,你感受到了將士們一顆怎樣的心?(決心,不把敵人消滅誓不還的決心,一顆熱愛祖國的決心。)

3、感悟詩情

“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鏗鏘有力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將士們的萬丈豪情,難道他們就不思念家鄉的親人,真的不想還嗎?

家鄉的親人也無時無刻不牽掛著他們啊!會有誰在牽掛著他們呢?

也許兩鬢斑白的雙親拄著柺杖一次次在村頭翹首以盼;也許一雙年幼的兒女在一次次的'呼喚父親回家;也許留守家園的妻子因思念而過早的讓黑髮染霜。請你們代替邊關的將士們給家鄉的親人寫一封信,告訴他你為什麼‘終不還”。

學生練筆、交流。(結合學生交流,相機板書:忠心報國)

4、練習背誦

過渡:短短的二十八個字,讓我們感受到了戍邊將士的豪邁情懷,第二首詩又將為我們展示了邊塞將士們怎樣的生活呢?

出示(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①輕聲慢慢的讀,細細的品味,詩中的哪個字、哪個詞、哪句話深深觸動了你,就把它畫下來,再讀、再品。

②著重引導學生欣賞品味“昏”,“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風沙遮天蔽日。一個昏字又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出征的軍隊卷塵挾風,氣勢逼人。)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讓我們想像到了前鋒部隊的英勇,也想像到了前方的的仗打得艱苦、出色,

③師小結: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處以輕快跳脫之筆,通過側面的烘托、點染,讓我們去體會,去遐想。這就是王昌齡的高明,不怪人們稱他為“七絕聖手”。

④感情朗讀、背誦

  三、總結全詩、昇華悟情

1、不是每場戰鬥都能像這次這樣取得勝利,“一將功成萬骨枯”戰鬥的勝利是用許多將士“白骨掩蓬蒿”的壯烈犧牲換來的,戰火無情,(出示課始師生接讀的兩句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由來征戰地,能得幾人還。學生讀。

師:“能得幾人還?即使人未還?可守邊的戰士們卻——(引導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在這兩首詩裡,我們看到了塞外風沙肆虐的惡劣環境,感受到了守邊戰士戍邊的悽苦孤獨與悲涼,更感受到了將士們奮勇殺敵的決心以及誓死報國的壯志豪情,這悽美、悲壯,向上的畫卷就是唐朝的邊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