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5篇

演講稿 閱讀(2.59W)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5篇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人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顯現,還是單位和地方的形象和臉面。

禮儀作為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說到這兒,我想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前不久,安康某大公司高薪招聘,引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競相角逐,經過一系列的挑選,剩下五人,接受最後面試。這些人都一路過關斬將,以為最後的面試只是走走過場而已,於是他們都滿懷信心地走進經理辦公室。這時,經理說,不好意思,年輕人,我有點事要暫時出去二十分鐘,你們能等我嗎?五人異口同聲地說,當然可以。經理出去了,無聊等待的他們看到辦公桌上有很多檔案,便都湊過去,一摞摞地翻看,不亦樂乎。二十分鐘後,經理準時回來了,說,面試到此結束。幾個年輕人莫名其妙,不禁問,我們還在等你呢,怎麼就結束了?經理說,我出去的二十分鐘就是你們的面試時間,我們公司不需要未經人同意便隨便翻看別人東西的人,雖然你們都很優秀,但我們不要。五人啞口,深為自己的魯莽而懊悔。小行不檢,鑄成大過!

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增強個人素質,還可以讓自己走向成功。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我們身在社會,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物件。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禮儀是品行的一種外在表現,品行則是禮儀的延伸與昇華。

重品行,就是重視培養高尚的道德和操守。“品”是“品德”,“行”是“行為”。雖然品行問題也有光榮與恥辱、崇高與庸俗之分,但在法律和紀律的範疇,卻是一個“擦邊球”。也就是說,品行主要依靠個人道德的修養和錘鍊,沒有相應的法紀約束。重品行的人之所以讓人佩服和尊敬,也正是因為他們自覺地把自己放在了一個令人欽佩和折服的高度。重品行的人,會“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把個人興趣、愛好、慾望等一言一行,都嚴格控制在時代的道德範圍之中。一個人的品行,就是一個人的影子。無論你走到哪裡,它都會跟到哪裡。只是你自己往往看不到,而你身後的人卻看得很清楚。機關幹部只有“重品行”,才會牢記使命,對得起手中“俸祿”,做到俯仰無愧,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要在“一日三省吾身”中昇華思想境界,完善政治品行;常反省,常自新,以“日日彈塵,天天洗臉”的精神清理思想;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去鍛造品格。只有這樣,才能修煉出過硬的團隊群體,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

如果說,講禮儀是國家公務人員的.基本標準,重品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那麼,樹立文明風尚則是儀佳品優的直接體現。其實,文明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比如,把地上的髒東西撿起來,把沒有蓋好的井蓋蓋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等等,都是文明風尚的體現。文明風尚看似很小很小,但是隻要每一個人都做一件文明的好事,就能使社會邁出一大步,在社會上邁出的每一小步也許微不足道,但是用處卻很大很大。每一份文明就是一份力量,無數文明在一起就會產生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這種力量如破土的小苗,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都可以萌發成長。所以呀,文明好像一滴水,聚多就是一片海。文明好像一團火,熊熊火焰可燎原。

一個個的小家庭組成的一個大家那是國。那什麼是家呢?就是由一個一個成員而組成。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講文明,有時只是舉手之勞;樹新風,有時只是一念之想;講文明,有時只是一點點關愛。這一點點關愛,也能讓人感動,感到溫馨。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樹立文明風尚,是我們展示給別人的精神狀態。作為**,我們有義務勤謹履行職責,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行為端莊,簡化辦事程式,腳踏實地,不做表面文章、不擺花架子,用實際行動取信於民,做到政府放心、群眾滿意。作為一名市民,我們有責任當一名文明建設的示範者、傳播者。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最文明的風貌展現出來,比如不橫穿馬路,文明行車,文明排隊,公交車上主動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等,不能事不關己、不聞不問,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儘自己力所能及去幫助身邊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而你所得到的,也必將是“贈人玫瑰,手染餘香”的美麗情懷。

當今世界,國際國內,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越高,文化品位越高,其城市的形象就越好,就越能凝聚人心,吸引人氣。告別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是每一位公

民的義務和責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帶著一種美好的憧憬,也許我們所能做的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巍巍高山始於積土,滔滔大河源於細流。

讓我們人人蔘與,個個爭先,學文明禮儀,樹行業新風,為加快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新安康而努力奮鬥吧!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文明,人類幾千年歷史的沉澱;文明,世界文化與意識的精髓。在這個社會,也許“文明”便是人類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文明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文明是社會和諧的源泉。

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責任越來越重要,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落到每個中國人的肩上。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的中國,我們有責任以文明與禮儀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和嶄新面貌。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觸手可及??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文明在很多時候不過是舉手之勞。有時候,文明只是食堂排隊時多一點耐心地等待;有時候,文明只是將手中的垃圾丟進垃圾桶裡;有時候,文明只是在教室少一點吵鬧,或者是在別人幫助了你時候,說一聲謝謝??。在學校,有些同學在說話時常冒出一兩句髒(zang)話;還有些同學只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干戈,惡語相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影響了學校形象和社會正常秩(zhi)序。

怎樣才能做一個文明學生呢?在家裡,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在學校,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約;在社會上,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只有這樣,每時每刻鍛鍊自己,發揮特長,才能成為一個文明好學生!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文明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上。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3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與我同行》。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記得這是一句很老的俗語了,有些內容講的也許不盡客觀,但其中關於文明的重要性的論斷是毋庸置疑的。

在此我先來問一下大家,說起文明,你頭腦中浮現的是什麼?是不是覺得一片迷茫?出現的是不是隻是兩個乾癟空洞的字詞?還是覺得它只是那些新聞人物的專屬品?

它是不是離我們很遠?

不!文明很近,它就在我們的言語中。

輕輕一聲“你好”,淡淡一個微笑,就能將陌生人之間的.隔閡消融開來;

一句真誠的“對不起”,一句寬容的“沒關係”,體現的是修養與氣度;

發自內心的“加油”、“你真棒”,折射出的是繾綣不盡的溫情;

但大家捫心自問下,我們做到了語言上一小步的“文明”了嗎?

校園中,很多同學往往出口成“髒”,根本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有一點點矛盾就開始隨意謾罵他人,甚至大打出手

在家,大家又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裡所有人都該聽命於你,有一點不順心你就有權利發脾氣

問路的時候,不管碰到年幼的人還是年長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就是——“喂”!

相比而言,國外做的確實很不錯。他們每天都會說很多句“謝謝”!感謝他人為自己讓座,感謝他人為自己解答難題,感謝他人善意的提醒與微笑。據說,西方一個長壽老人的長壽祕訣就是感謝自己身邊的人,多說幾句“謝謝”。沒有一個人會因為他多說謝謝而厭煩,反而是更加細緻地關心他。這也正證實了中國的一句古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講文明,先學會禮貌用語。尊重他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尊重自己。

當然,文明不僅體現在語言上,它還應體現在我們的行動中。

其實我們從小就接受文明禮儀教育,也有很多同學可以滔滔不絕的大談文明。但試問有多少人真正在實踐中落實了呢?校園中,隨處可見瀟灑地丟垃圾的同學,隨處可見滿目瘡痍的課桌 難道,我們只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遵守社會公德的人。自覺遵守道路交通規範,恪守“紅燈停,綠燈行”之類看似小兒科的準則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有著良好衛生習慣的人。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不亂丟果皮紙屑、生活垃圾,並積極加以維護,把美好留給自己和他人。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愛護公共財務的人。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不踐踏草坪,不亂塗亂畫,不浪費水電 懂得綠色生活的人。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有愛心的人。關愛身邊的人和事,與他人團結,互相幫助。關愛動物,平等待之。

一個真正文明的人,他一定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永遠感恩於父母的辛勤養育,感恩於老師的諄諄教導,感恩於他人的熱心幫助。

知行合一,方顯文明!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朝陽與希望!我們在青春歲月裡揮斥方遒,我們在茫茫學海中盡情遨遊!同學們,讓我們親近文明、展現文明、實踐文明!

與文明同行,創和諧社會,築美好未來!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來賓:

大家好!

我是成人組18號選手xx,是清水縣電視臺的一名記者,很榮幸興能夠參加今天的"建立文明城市,爭做文明市民"的演講比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們同行》。

文明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的生產、生活和文明成果都集中體現在這裡。一座文明城市,無論大小,它包含著我們每個人文明舉止的行為和文化元素。全國文明城市是中央文明委命名的、反映我國城市整體文明、和諧水平的綜合性最高榮譽稱號,是一個城市形象、品位和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和城市品牌,我希望我是這樣一個??? 城市的市民,同時我也相信這是我們33萬清水父老鄉親的追求和夢想 .

我認為,在爭創文明城市的同時,文明更多是體現在人的行為上。市民是城市的主體,市民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水平。我想,每個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都喜歡在交通有序、乾淨整潔、鮮花錦簇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和漫步;在安謐祥和的巷道里,享受著家庭的融融親情,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對幸福與美好的追求?但良好的社會秩序,優美的生活環境,不僅是黨和政府為百姓謀福祉的職責,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集體、每一個單位的擔當!相信33萬清水人民同樣正期待著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呼喚著一個嶄新的現代化文明城市。

有一個外國人說:"中國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而是看有沒有湊足一串人。有了一串人,即使紅燈也能行".看似笑話,但這反映的不僅是市民對交通秩序的漠然和不文明行為,更主要的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同樣,再說我縣每年舉辦的大小節會,有演唱會、秦腔匯演,電影展播等等,很大程度豐富了群眾生活,達到預期目標,社會滿意、群眾也高興,結束之後,仍然是餘味無窮,令人難忘。但是,盛宴之後留下的瑕疵也另我們深思:垃圾亂散、廢品亂扔,隨地吐痰,踐踏花草,損壞公物……塑料椅凳東倒西歪,有的被踩塌破裂甚至"失蹤",節目單、塑料瓶、食品袋等等遍地都是,狼藉一片!政府成本增加暫且不說,辛苦了環衛、辛苦了保潔。這些不文明行為,為節會留下的諸多遺憾,說道底,文明還是人的素養問題,而每個人的'素養加起來就是這個城市文明程度。要提高我們城市的文明程度,還是要靠我們每個公民都自覺起來。所以"城市是我家、文明伴我行"應該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市民努力的方向。

文明從我做起、文明就在當下!當我們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扔進垃圾桶時,文明也隨之產生,在擁擠的公交車上讓座給老弱病殘;在公共場合用輕聲細語;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懂得寬容待人;在別人處於困境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他人一個微笑、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簡單的行動,一個小小的改變,一顆博大的心靈,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舉措,都體現出你的文明,文明的禮讚永遠屬於你,文明之歌也會為你而演奏。

文明還體現在我們的信念和理想之中,文明體現在責任和修養之中,享受著這座城市的溫暖陽光,充吸著這座城市的空氣,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我們沒有藉口不努力學習。我們要體驗文明、我們要尊崇文明,我們要傳播文明、我們要服務文明,為這座城市的文明發展增磚添瓦……這就是文明的真正意義。

每個人邁出一小步,社會就會進步一大步。有時,就這麼簡單,所以說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就是講文明,最困難的事也是講文明,就讓我們自覺維護城市公共秩序、共同塑造文明清水、和諧清水、美麗清水!讓文明之花開遍軒轅故里。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5

文明是多方面的,有時是一句關懷的問候,是一個微笑,是一個動作這是一種尊重,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也等於尊重自己。孟子曾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

文明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麥克風”如果每個人都很不文明,那世界將會在“黑暗”中。如果我們都講文明,才能有一個和諧家園。

記得有一次,天氣晴朗,陽光普照大地,走在路上欣賞風景的我,快步走向廣場,到了廣場上,我正準備大飽眼福,但一陣陣“呸呸呸”的'聲音差點把我嚇了個跟頭,原是一個年輕人正在吐痰,幾朵花兒馬上低頭。又一陣“子彈”發射了,一些花兒立即垂頭喪氣。我看不下去了,走上前去,厲聲責備:“你認為你的這種行為對嗎?”“對不對不用你管!”那年輕人凶巴巴地回答道。我又說:“你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許多人把痰吐在你臉上,你會怎麼想?”那年輕人啞口無言。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說:“我錯了,謝謝你!”

文明在我們身邊,就像貝爾發明電話,將鏍絲多轉一絲米,電話就發明出來了,文明也是這樣,你做了一個細微的動作,對別人就是一種幫助,相反,你的一個細微舉動,對別人都可能會造成傷害,我們一定要做到:與文明同行,創造和諧家園。

如果你失去文明,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諦。魯迅曾經說過:"中國欲存天下,其首在立人,立人而後凡事。”“立人”,翻譯成白話文來說,就是完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讓我們做文明的公民,讓我們與文明同行。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6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皇皇華夏,集聚五十六個民族,襯蘊出內涵豐富的人文資源;泱泱中華,譜寫五千多年曆史,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文明是我們炎黃子孫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沒有了文明,就如齒脣之寒,素質就不能保證,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更別說擔任起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每天早上,都會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彎著腰打掃衛生,他們就是我們每天的值日生。他們將我們的教室、校園打掃得乾乾淨淨。但是,當放學後,校園裡又成什麼樣子了呢?垃圾滿地都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同學們沒有珍惜值日生的勞動成果,你一張紙,我一張紙,久而久之,校園裡便變得狼藉一片,如果全校每人丟一張紙,那麼,就會有幾千張紙汙染我們的環境啊!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才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的社會人。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還有一個,是在外國的一個著名景點裡,一箇中國人看見在一個醒目的`位置寫著“到此一遊”後面署著幾個中國人的名字,他看了後無地自容,問那兒的管理員為什麼不想辦法把它們清理掉,管理員竟說,這是給其他人敲響一個警鐘,如果把它塗掉,別人會接著寫,不塗掉,就是要告訴別人亂塗亂畫是多麼醜!

從上兩篇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原本的禮儀之邦、文明之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國人心中的反面教材,這是為什麼?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中國人失去了禮儀與文明?

再說說我們國小生,有些學生在公交車上面對站立的老人置之不理;有些學生在高談闊論時不時冒出一兩句髒話;還有些學生只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干戈,惡語相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嚴重影響了學校形象和社會正常秩序。

怎樣才能做一個文明少年呢?在班會課上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明白了,一個文明好少年,在家裡,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在學校裡,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約;在社會上,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只有這樣,每時每刻鍛鍊自己,發揮特長,才能成為一個文明好少年!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道德規範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上。讓我們爭做文明學生,爭創文明班級!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7

老師好,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六年級一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煌煌華夏,集聚五十六個民族,蘊含著內涵豐富的人文資源;泱泱中華,譜寫五千多年曆史,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文明是我們炎黃子孫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沒有了文明,就如齒脣之寒,素質就不能保證,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更別說擔任起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每天早上,都會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彎著腰打掃衛生,他們就是我們每天的值日生。他們將我們的教室、校園打掃得乾乾淨淨。但是,當放學後,校園裡又成什麼樣子了呢?垃圾滿地都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同學們沒有珍惜值日生的勞動成果,你一張紙,我一張紙,久而久之,校園裡便變得狼藉一片,如果全校每人丟一張紙,那麼,就會有幾千張紙汙染我們的環境啊!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 “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還有一個,是在外國的一個著名景點裡,一箇中國人看見在一個醒目的位置寫著“到此一遊”後面署著幾個中國人的名字,他看了後無地自容,問那兒的管理員為什麼不想辦法把它們清理掉,管理員竟說,這是給其他人敲響一個警鐘,如果把它塗掉,別人會接著寫,不塗掉,就是要告訴別人亂塗亂畫是多麼醜!

從上兩篇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原本的禮儀之邦、文明之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國人心中的反面教材,這是為什麼?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中國人失去了禮儀與文明?

再說說我們國小生,有些學生在公交車上面對站立的'老人置之不理;有些學生在高談闊論時不時冒出一兩句髒話;還有些學生只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干戈,惡語相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嚴重影響了學校形象和社會正常秩序。

怎樣才能做一個文明少年呢?在班會課上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明白了,一個文明好少年,在家裡,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在學校裡,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約;在社會上,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只有這樣,每時每刻鍛鍊自己,發揮特長,才能成為一個文明好少年!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才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的社會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道德規範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上。讓我們爭做文明學生,爭創文明班級!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8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與我們同行》

對大家來說,文明禮儀就像一些微不足道絆腳石,你可以不把它放在眼裡,也可以每分每秒地關注它。但是對於我來說,文明禮儀不僅反映了一個學生的修養品德,還反映了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

我記得有人說:“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應該經常性地思考問題,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一個怎樣得人。每個人後面都會有一個答案,答案的起源就是——文明。

文明是什麼?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心幫助,是見到師長時的一聲問好,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把垃圾放入垃圾箱時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道德,文明被所尊重它的人廣泛使用,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要做個文明之人。

首先要會文明語,還要做文明事。一位名人曾經這樣說過:“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文字。”一句溫暖的話,一句傷感的話,一句安慰的話,一句可笑的話。每一句話中都能體會到文明。文明禮儀是最容易做到,同時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它比智慧,學習重要的多。“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經常可以代替最真摯的情感。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友好、誠懇的態度待人,用熱情、大方的舉止處事。讓文明之花在我們校園競相綻放!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9

文明與我同行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在改革開放的號角下,中國正歷經著20多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座座花園式標準住宅小區拔地而起;一條條柏油馬路寬廣平整,充滿著勃勃生機;不久前這還是荒蕪貧瘠的土地,如今一座座風景秀麗的公園已崛地而起。清晨,鳥語花香,到處是晨練的人群;傍晚,萬家燈火美不勝收,一派祥和安寧!可是,在座的朋友們,當我們盡情享受城市帶給我們方便和繁榮的時候,您可曾想過,我們也在承受著城市的汙染和喧囂,可曾看到過,也有不和諧的音符飄蕩在城市的上空。時尚的霓虹燈下,還有隨處可見的陋習。總有一天,當您穿著錚黑明亮的皮鞋,走在遍地果皮紙屑的街道上時,您將會不再瀟灑?當您穿著漂亮得體的時裝,穿過遍地塑料袋和亂貼亂畫的廣場和公園時,您還有心情享受城市生活帶來的浪漫和愜意嗎?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和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做一個文明公民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因為人只會目視前方,而不能看到自己存在的弱點。真正建立文明城市,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看到自己的弱點。因為你們要知道,在你嘲笑別人的時候,人家又會怎麼想你?在你看到有人遇到困難而落魄的時候,你難道不應該伸出你援助之手,來幫他一把?

只要一個城市中還存在著沿街乞討的人,還存在著失魂落魄的人,還存在著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人,那麼,這個城市就不算是一個文明城市。曾經有一個外國人來一個繁榮的城市考察,他每天非常禮貌的對待每一個人,但是,他把微笑送給他人,換來的卻是淡漠的表情。到他回國的那一天,他發誓,再也不會到那個城市,因為那個城市的人沒有禮貌,他們不懂文明。也因為如此,這個外國人所在的國家到這個城市旅遊考察的人少了,就因為他們這樣淡漠的對待了一個人,換來的是他們永遠得不到的人心。

心靈被傷害,還要怎麼補償呢?以人為本,千方百計提高人的素質,是一個城市生機勃勃的根本源泉。人類的文明,時時刻刻影響著城市的發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有了高素質的人,才能實現高效率的經濟發展;人是一切社會活動的主體,只有有了高素質的人,才能有穩定的社會秩序、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在這個城市中,還存在著很多低素質、不講文明的人。他們寧願將雪白的牆壁汙染隨地大小便,也不願多跑幾步去公共廁所。他們寧願讓別人看到地上的痰液,也不願意將它們吐到痰盂中。

也許,這就是我們城市不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原因。也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會進步的原因。雖然這只是小處,但是,從小處看大體,從細微看全面。記得有一個國家規定,凡是向地下吐一口痰或者是口香糖,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難道我們真要用這種強制性的手段來維護嗎?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難道不應該從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嗎?

生活中的文明比最高的智慧、一切學識都重要。做文明人,建立文明城市,文明與時代同行,時代的進步是由城市文明築起的。我們不要在幾十年過去後,會後悔的看著這一切一個不文明的城市,一群不文明的人。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0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皇皇華夏,集聚五十六個民族,襯蘊出內涵豐富的人文資源;泱泱中華,譜寫五千多年曆史,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文明是我們炎黃子孫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沒有了文明,就如齒脣之寒,素質就不能保證,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更別說擔任起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每天早上,都會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彎著腰打掃衛生,他們就是我們每天的值日生。他們將我們的教室、校園打掃得乾乾淨淨。但是,當放學後,校園裡又成什麼樣子了呢垃圾滿地都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同學們沒有珍惜值日生的勞動成果,你一張紙,我一張紙,久而久之,校園裡便變得狼藉一片,如果全校每人丟一張紙,那麼,就會有幾百張紙汙染我們的環境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才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的社會人。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還有一個,是在外國的一個著名景點裡,一箇中國人看見在一個醒目的位置寫著到此一遊後面署著幾個中國人的名字,他看了後無地自容,問那兒的管理員為什麼不想辦法把它們清理掉,管理員竟說,這是給其他人敲響一個警鐘,如果把它塗掉,別人會接著寫,不塗掉,就是要告訴別人亂塗亂畫是多麼醜!從上兩篇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原本的禮儀之邦、文明之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國人心中的`反面教材,這是為什麼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中國人失去了禮儀與文明再說說我們國小生,有些學生在公交車上面對站立的老人置之不理;有些學生在高談闊論時不時冒出一兩句髒話;還有些學生只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干戈,惡語相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嚴重影響了學校形象和社會正常秩序。

怎樣才能做一個文明少年呢在班會課上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明白了,一個文明好少年,在家裡,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在學校裡,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約;在社會上,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只有這樣,每時每刻鍛鍊自己,發揮特長,才能成為一個文明好少年!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道德規範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上。讓我們爭做文明學生,爭創文明班級!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文明禮儀與我同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到會影響自身形象,大到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個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

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文明與我同行”。

一個國人的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說小了會影響自身形象,說大了會影響國家的聲譽。

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去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呢?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只要我們能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根植於我們心田,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到某些同學髒話連篇,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

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同行》。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等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就是一個簡單的文明禮儀的體現嗎?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名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則會影響自身形象,大則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就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的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

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使自己的修養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 曾有記者訪問過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嗎?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

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從這“知行合一”上 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 下功夫,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嗎。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4

文明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文明的人,文明的事,文明的話。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在生活中不文明的事也是隨處可見的。

有一天,一位小朋友乘公共汽車,他看到了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正行動不便地走上公共汽車,小朋友卻沒讓座位給老奶奶,而是他的媽媽讓給了老奶奶。下車後,他的媽媽深有感觸的對她說:“車上的廣播說請您給這些有需要的人讓座,你看到這位奶奶行動不便,差不多90歲了身子骨早已不如以前的那般年輕氣壯,老師教你的成語難道忘了:尊老愛幼,你是一名少先隊員,更應該這樣做,特別是老人,小孩孕婦或抱著小孩的婦女,這是你必須要做到的。”那位小朋友聽後慚愧地說:我以後會讓給有需要的人坐。”他媽媽聽了高興地笑了。從此以後,那位小朋友乘公共汽車經常把座位讓給那些有需要的乘客,成了一位文明的好孩子。由此可見,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文明也與我同行。

一天,小明在學校跟同學起了衝突,便罵了他同學幾句,而他的同學也不耐煩,便大大出手,老師知道了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校園裡不容不文明的事,這樣更能體現出你個人的'修養,品德,思想,而你們做不文明的事,就是不文明的人,一個少先隊員是不應該這樣做。”小明和他的同學聽了都感覺很慚愧,說:“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從那以後,小明和那位同學和睦相處,成了好朋友,。可見同學之間友好相處,文明與我同行。

有一句俗語,你行我行,文明與我同行。社會上,人總要和別人交往,遇到一些瑣碎的事,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人了類的和諧,安寧和文明建起了一座橋樑。

就讓文明與我同行吧!

文明與我同行演講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與我同行”

文明是一把火,點燃社會道德的燈。

文明是一盞燈,照亮時代發展的路。

文明是一條路,指引我們走向成功。

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有人認為,講文明是個人的小事,其實講文明是全社會的大事,它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一個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去一個規模很大的國外企業去應聘,比他學識好的人很多。年輕人想自己肯定競爭不上了,就當是鍛鍊了。在面試的過程當中,許多人進去了卻無功而返,輪到他了,年輕人很坦然的走進辦公室,可當他看到角落裡的廢紙時,他停下了腳步,他走了過去,將廢紙拾到廢紙簍裡。考官在目睹了他所做完的這一切後,站了起來,走向年輕人,與他握手並說:“恭喜你,你過了第一關,也過了文明這道關。一個不懂文明的人是很難取得什麼成就的”。

現實就是這樣!一個人不懂文明,沒有公德心怎麼能肩負著中華民族發展的重任?這樣不道德的`人怎麼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取得成功呢?而成長在新時代的我和你,我們是否能做到講文明呢?你能做到在公交車上看見老弱病殘主動讓座嗎?你能做到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嗎?你能做到不亂說髒話嗎?你能做到尊敬師長,以禮待人嗎?這些代表著文明的點滴小事,捫心自問,同學們,又有幾人能做到呢?文明不僅是一個人的事,更是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素質水平。我國清朝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前去俄國簽約,在會議室裡,老毛病有犯了,他咳了兩下,一口痰留在了俄國人的紅地毯上。當所有人感到詫異時,李鴻章更是詫異,他不懂自己做了什麼。一口痰,曾被玩過記者當做笑料,給中國人的臉上抹了黑;一口痰,丟盡了中國人的顏面,讓俄國人更加理直氣壯地簽下了那不平等的條約... ...從李鴻章的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不文明的話,是多麼的嚴重,不單是影響到個人的形象,甚至牽連到自己的國家。過去李鴻章因隨地吐痰丟了中國人的臉,那麼今天,那些“不拘小節”隨地吐痰的人,就不覺得臉紅嗎?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必須時時檢討自己,有沒有做到文明這兩個字。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文明禮儀之邦,因為中華民族溫文爾雅,落落大方!因為中國人民見義勇為,謙恭禮讓!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我們是祖國的明天,我們是民族的未來,我們是新時代的承接者。我們肩負著振興中華的重任。因此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一個講文明的人。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盛開。讓“文明與我們一路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