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家長會發言稿

演講稿 閱讀(1.55W)

各位家長:

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家長會發言稿

大家下午好!去年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之後,我接到一位學生家長的電話。電話裡家長對自己兒子的學習成績下滑有失落更有疑惑。

相信不少家長也疑惑孩子一、二年級考試分數挺高的,為什麼一升入三年級會有這麼明顯的下滑?一、二年級孩子學習的都是一些最基礎的知識,而且為了使孩子把這些基礎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老師都會帶領孩子進行多輪詳細的複習。所以,一、二年級孩子不用什麼學習方法也能較輕鬆地把知識完全掌握。升入三、四年級,孩子所要掌握的知識量明顯增加,知識也有了一定的難度,老師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重複地講解同一個知識點。這時,如果孩子還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學習,那他們在知識掌握上極有可能出現“掉鏈子”的情況。即使孩子學習很用功,他的成績起色不大甚至下滑。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學會一些學習方法,教他們學會科學、有效地學習。

去年我們有不少家長是這樣做的:放學後,先讓孩子躺著閉上眼睛,將今天老師講課的內容、課上介紹的學習方法以及口頭留的作業在腦子裡“放電影式”地複習一遍。這既不會浪費太長時間,又能使孩子把知識掌握得更牢固。然後再寫作業。孩子不僅順利地完成了作業,而且比不復習還節省了很多時間,這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而且因為孩子複習了,再上課時老師所提的問題她都會,這樣,她不僅學得輕鬆,在課堂上的出色回答,也讓她自信倍增。複習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彌補孩子學習過程中“掉鏈子”的現象,還能使他們把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在課堂上“威風”一把,產生學習的成就感。總能在課堂中積極地表現自己並佔盡“風頭”,孩子自然越學越有勁兒。

除了複習外,我們還可以教孩子一些在課堂上聽課的技巧和做作業的技巧。如上課時,把老師所講的重點內容記在書上;做作業時,把簡單的題目做完這後,再集中精力攻克難題。

預習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那孩子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預習呢?對語文而言,讓孩子利用工具書認識字詞,讀通課文是預習的第一步。其次,聯絡上下文或生活閱歷將課文中難懂的詞句讀懂,也可和周圍的人簡單討論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後是動筆把那些讀不懂的、下節課需要仔細聽的知識點用專門的符號標出來。這樣,孩子在上課前,就已經對要學的內容胸有成竹,聽課時也能更集中注意力去聽自己不懂的地方老師和同學是怎樣說的,聽課的積極性會更高,對知識更易融會貫通。親愛的家長們,方法既然這樣好,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讓孩子試一試呢?

的確,咱們為教育孩子也嘗試了不少方法,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孩子許多時候的表現卻並沒有咱們期望的那樣優秀。當家長看著孩子慘不忍睹的成績和那些屢教不改的毛病,難免失落,難免氣衝腦門,劈頭蓋臉地指責孩子,甚至對其大打出手。咱們為孩子勞神費心,出錢出力,孩子理所應當取得好成績,因為國小的學習沒什麼難度。其實我們這種想法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來看的,回想我們小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能考出優異的成績,而我們的孩子現在上學年齡比我們那時小,學得卻比我們那時多得多,要想所學的科目都考取好成績,談何容易?孩子每天面臨繁重的學習,家長和老師的期待,心理壓力著實不小。咱們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想要做好一件事時,越是急切往往越是做不好,甚至還可能會因為著急焦躁而事與願違。如果孩子努力了結果卻沒有考好時,孩子自身已經很沮喪很自責了,我們若再只關注成績而忽視孩子此時的心理,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努力,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懷疑家長對自己的愛。有的孩子會因為害怕失誤而不敢去嘗試,有的孩子會慢慢仇視學習,畏懼考試……所以我們看到孩子的考試成績應冷靜,明裡平淡,暗裡關注,耐心地對孩子取得這樣的'考試成績進行分析,理智而及時地幫孩子一把。哪怕是孩子因不努力而沒有考得好成績,我們最該做的也是及時地糾正和幫助孩子,而不是指責和埋怨。孩子需要的是一位能夠幫助他解決問題的家長,而不是一個只會指責他,抱怨他的家長。

那我們怎樣幫助孩子才能促進孩子的學業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教會孩子認真“預習”、專心“聽課”、積極思考、及時“複習”,認真完成課後作業――之外,想要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進步,咱們自己首先要以樂觀的心態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指導孩子接下來的學習中去。就像劉凡宇在《期會考試後……》這篇習作中寫到的:“通過這次考試失誤,我知道了自己哪些知識沒有掌握牢固,知道了以後從哪方面改進了;還有,我覺得我還沒有掌握考試技巧……”劉凡宇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糾結成績,把自己罩在成績的陰影中,而是從失誤中看到積極的方面,所以她失誤的愁雲很快就消散了,比其他同學快一步投入到新的學習中,而且學習目標更明確,學習顧慮更少。輕裝上陣,自然走得更快,也能走得更遠。孩子積極、樂觀和陽光的心態更有助於孩子心理的健全、未來的良性發展。

其次,我們應盡力消除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讓孩子從問題中汲取教訓,找回自信,將努力用到點子上。比如,哪裡薄弱補哪裡;將經常出錯的題目記下來,時常溫習,時常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複習、總結,看看進步在哪裡,不足在哪裡,哪些學習方法更適合自己,需要堅持,哪些方法不適合自己,需要改進;好好反思一下使自己徘徊不前的那些生活和學習習慣等。

說到令孩子徘徊不前甚至退步的那些生活和學習習慣家長恐怕不陌生:磨蹭拖沓,做作業時經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東張西望,愛邊寫邊玩兒,作業的效率和質量也往往不高;生活沒有條理,一會兒鉛筆找不到了,一會兒作業找不到了,無論做什麼都會一團亂麻;粗心馬虎,各種練習中經常會犯低階錯誤,總出現漏寫,錯寫等錯誤;依賴性強,不能或不願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總想著家長或老師能隨時幫助,出了問題也不積極應對,習慣消極等待。浮躁毛糙――上課一聽就以為懂了,其實沒有真正明白;有些題目一看簡單就忽略不做,可是一做往往又不會;拿到題目不審就去做,沒有良好的解題習慣;作業一多就煩,家長一說就煩,考試發揮不穩定;愛找藉口,作業沒做完不是媽媽不在家就是校訊通忘記發,遲到不是鬧鐘忘上了就是自己忘記了上課時間……上述這些不良習慣,我們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當我們發現孩子有某種不良習慣時,不要漠視它,磨破腳的往往是鞋裡不起眼的沙子。

我們一位家長是這樣提醒孩子不要“大意輕敵”的――不管是平時做作業時,還是考試之前,她都會這樣告訴孩子:“遇到簡單的題時,你要這樣想:這可能是出題人設定的陷阱,而認真就是攻破這個陷阱最有力的武器。”平時她都是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並告訴孩子做題時越是覺得簡單的題,越是要再認真檢查一遍。每次孩子檢查完後都興奮地說:“媽媽,真神了,那些錯題都被我‘揪”出來了!”

還有,我們應堅持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執教多年,我發現一個不能稱之為規律的規律:凡是那些喜歡閱讀的孩子,大多成績比較優秀:當我在課堂上提到某些課外知識時,愛讀書孩子的臉上總是能夠露出一絲瞭然於胸的笑意;當我在批閱他們的作文時,總能發現閃光的語句;在課下與別的同學一起討論問題時,他們也總是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不僅能通過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更能從課外書中汲取更多智慧和“養料”,在學習過程中學得更輕鬆,學得更有勁頭。

國小階段正是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能引導孩子愛上讀書,那孩子將受益終生。我的一位家長是這樣做的: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她就坐在孩子旁邊看書,心無雜念,而且她還時不時地利用孩子休息的間歇跟孩子聊一兩句書中的精彩內容。時間長了,孩子發現媽媽經常看書看得津津有味,懷著好奇的她也開始“偷”媽媽的書看了。後來,她已不滿足只看媽媽的那些書了,於是媽媽又及時在圖書館為她辦了一張借書卡,這下她可以有更多自己感興趣的書看了。這位被孩子在作文中稱作“詭計多端”

家長就是賈欣雨的媽媽,她的“詭計”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要讓孩子“享受”讀書,除了圈圈點點、摘摘抄抄、剪剪貼貼、大概瀏覽這些常用的讀書方法外,對中年級學生而言讀讀想想,讀讀寫寫更能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也更能提高孩子的認知和寫作水平。有興趣的家長不防讓自己有能力的孩子既讀,又適量適當地“書”,這才更接近“讀書”的真諦。

最後,我不得不說說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老師用一雙眼睛每時每刻盯著全班幾十個孩子,去發現他們的進步,去留意他們的問題。一旦有所發現,會第一時間通知家長,所以,請家長不要一看老師的電話,遲遲不接。我曾經無意間聽到一位家長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的老師也真是的,為了芝麻綠豆大點兒的事兒三天兩頭喊我去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請家長來學校就孩子的問題進行交流時,家長總會這樣問:“老師,我家孩子在學校裡面又犯什麼錯誤了?”每每聽到這些話,我都哭笑不得。難道說,老師和家長溝通只能是在孩子出現問題之後嗎?很多時候是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出眾表現,老師沒有機會向家長彙報,更沒有機會建議家長如何對其進行重點培養。我覺得,只要是孩子的事就沒有小事!難道我們坐等“芝麻綠豆”變成“大西瓜”再去管嗎?那時,我們可能因無從下手而悔之晚矣!再說,既然老師能關注到孩子那些“芝麻綠豆”並及時告之家長,就是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共同努力不讓“芝麻綠豆”長成“大西瓜”。而對出眾的孩子,則希望家長重視孩子,促進他更快地進步。

當然,每位老師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作為家長,與其去指責老師的不足還不如多費點心思去彌補老師的不足,而且當著孩子的麵點評老師,孩子會在你的評價中對老師產生與你一樣的認知,進而不親其師,不信其道。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起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時,也不能劍走偏鋒,光說老師對孩子不足的評價,而把老師對孩子的正面評價閉口不談。這樣的話可能會導致兩種後果:一,家長在孩子耳朵邊不斷重複其不足,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與學習狀態;二,孩子在反覆聽到老師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後,就會對老師心存芥蒂,從而不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影響孩子的學習。

平時,可以多誇獎孩子的進步,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多說說老師對他的鼓勵,你會發現孩子的變化會出乎你的意料。朱思盈在習作中寫到:“媽媽說,我上四年級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自覺多了,而且學習效率也明顯提高了許多。所以,我要更加努力,不辜負媽媽對我的誇讚。”孩子就是孩子。需要家長的引導才能正確認識自己,需要家長的鼓勵才能對自己充滿信心,需要家長的幫助才能動力十足。所以,我們需要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呵護孩子敏感的自尊,在關心孩子學習的同時,還要拿出足夠的耐心與細心關心孩子的個性發展,為孩子今後的優秀積蓄足夠的軟實力。

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單靠老師或單靠家長都不能將這項任務完成得很完滿,只有雙方密切合作,互通訊息,及時把握孩子的動態,才能對孩子在每一階段的狀況有一個精準的把握,保證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感謝所有家長的準時參加,感謝家長對我們老師的理解與信任,關懷與支援!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