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參加某主題節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稿

演講稿 閱讀(1.49W)

非常高興能參加集團公司xxxx週年表彰會暨優秀青年的座談會,首先我代表集團公司黨委對奮戰在各個崗位、各條戰線上的團員青年和各級團組織致以節日的祝賀和慰問,同時也感謝團員青年為集團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參加某主題節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稿

今天,我們召開這個會議雖然說人數少,規模小,但會議的意義重大,主題不小。人少卻代表了全集團9000多名團員青年,代表了優秀的團員青年,代表了各級團的組織,意義很重大。

當前,團的工作和青年工作如何發展?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團員青年的發展方向應該是,要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我們不能脫離當前的社會現實,雖然當今社會充滿著活力和生機,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說德和才的問題。德和才是不一樣的。德倡導的是要剛直、公正、正義、泛愛眾、博愛;才是什麼?才就是執著,就是技能、聰明、智慧。當前社會呈現出的是才氣太盛,德行不夠。所以,有些問題、有些現象層出不窮,各種新鮮事都有。這反映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發展,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社會、國家發展的路子將會很危險。為什麼能走到這一步,就是在德和才上沒有準確的判斷標準,導致了才代替了德,所以在用人上誰聰明,有能力,範文內容地圖能辦成事,誰就可以當領導。從長遠的觀點上,從國家長治久安的發展上來看,這樣發展下去是不行的。德應該是統帥,占主導地位,才是附屬的,只能在德的指導下用好才。如果才大於德,那麼也要出問題的。比如說經商辦企業,很有才,但經營的方法不同,看你是坑蒙拐騙,投機倒把,還是按規矩做事。才大,當然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如果做起壞事來,危害性就很大了。所以,我要倡導團員青年要發展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最好,不能光顧及才而忽略了德,這樣做人做事才有根本,才有根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靠什麼,靠的就是德和才,沒有德光靠才不行,有才無德也不行,德才兼備最好,但一般做不到,德絕對不能忽略。

團組織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團組織的性質決定了它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這就是團組織的發展方向。團組織的根本任務是什麼?就是要培養和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來支撐一個企業的發展,來維持一個家庭的發展,促進國家的興盛。所以,團組織從根本上說就是培養人才,這是團組織自身的優勢。比如說團員青年在一起能談得來,能溝通,通過交流就能把黨的政策和主張傳遞到團員青年中去,就能把團員青年團結和凝聚起來。心得體會如果這個任務讓黨的組織或其他組織去代替,它們是代替不了的。按照現在的講法,存在代溝問題。所以黨的組織是代替不了團組織的,團的組織必須自己管自己,團員青年要自已管理自己,使黨組織的意圖通過團員青年去實現。因此,我們說團組織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為企業培養人才,為黨的事業培養人才。

如何培養人才,如何才能把團員青年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就是要立德修身。把修身、立德放在第一位,這是做人的根本。立德修身的作用是什麼?能夠讓團員青年健康成長,能夠讓團員青年長得結實,茁壯成長,能夠讓團員青年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經風雨,見世面、上臺面。這是修身立德所能達到的。如果沒有德來做指引,做保障,多少有才之士都腰折了,多少有志之士事業照樣一事無成。我認為,他們都是在立身上沒有立住,根本就是德沒有立起來。所以,將來我們要上臺面,做大事情,必須要修身,不要鼠目寸光,只顧眼前利益。當前社會確實有點浮躁,主要表現在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大家都為假的事情太多感到憂慮,埋怨社會沒有公理等等,這些現象都說明了立德修身不夠,不講實事求是。還有一種現象是利慾薰心,把利益看得很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盜亦有道。還有認為金錢萬能,把錢做為判斷標準,挖空心思去追求。這些用道德的標準去衡量,不能說全都是錯的,但必須用德去指導我們的行為,熱門思想彙報使我們不走彎路。還有一個最難把握的問題,也是青年同志們難把握的就是利益驅動。利益驅動好不好呢?如果用好了,把握好了,就會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如果用不好,就會走相反的一面,就會促使我們什麼事都去幹,去做。所以說,利益驅動的問題很難把握,既要利用它還要限制它,利用這種心理去推動社會發展,去推動企業發展,去尋求個人的發展,但是如果不把握,無度的話是很危險的事情。因此,我們說利益驅動可以用,但必須把握好。對於青年人來說,更應該把利益驅動把握好,大家都是初出茅廬,剛剛走向社會,涉世不深,處在人生的打基礎、準備階段,沒到大顯身手、轟轟烈烈幹事業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大家成才有希望,但風險也很大。這個風險就在於,社會太複雜,有些問題輕易把握不了。對於青年人來講,社會要求得特別苛刻,發生在青年身上的過失社會不接受。儘管我們常講,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如果我們栽一個跟頭,再想爬起來是要費一番勁,要費十倍的努力才能挽回。所以,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強調立德修身,只要把握好了德,才能達到真正成才。

怎樣才能做到立德修身?我認為,要做到五個一點:

要多學一點。要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的學習代替不了書本知識,書本知識不用於實踐也不行。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就受益匪淺,事半功倍。最好是邊學習邊實踐,邊實踐邊讀書,循序漸進,學中有思,思中有學。有一位外國老太太講:“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裡面。”馮驥才講:“世界沒有的一切也在書裡,把整個宇宙放進去還有富餘。工作總結”這就是書,想學,在書裡沒有找不到的。素食則氣不濁,獨窗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還要學一點歷史,學一點中國的古典文學。中國的國學是五千多年精粹,都是做人的經驗,有好多具有普世價值,這些觀點我們現在還在弘揚,還在用,還在繼承。比如說《弟子規》總緒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們能把總緒這段話理解了,吃透了,我們將一輩子受用。重點要說的是,如果大家有餘力的話就多學點文,我們缺乏綜合素質、文學功底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再比如說《論語》、《中庸》等都是教我們如何做人處事的道理。五四運動是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後,我們的科學發展了,“賽先生”來了,“德先生”走了,引進了很多西方先進的技術。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確實需要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但是德先生不能沒有,應該“賽老師”和“德老師”同時學習。“賽老師”教給我們怎麼研究科學,怎麼引進新技術促進社會發展等,這是賽的東西。我們也需要德的東西,沒有一個統帥不行,中央近年來也在調整意識形態,更加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此,青年人要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多學點東西,終身受益。範文寫作孔子曾經說過:“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認為,人的'認知能力有差別的,生下來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學了以後才知道的,是次一等;遇到疑難才去學習的,是再次一等;遇到疑難而不去學習的,是下等人。我們千萬不能做下等人。

心胸要開闊一點。在現實社會當中,特別是青年人的慾望很高,慾望和現實總是一對矛盾。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青年人的慾望是不同的,慾望能不能兌現是個問題。如果能兌現,慾望越大越好。如果不能兌現,慾望還不如小一點好。慾望越大,失望越大,苦惱越多。所以,我們的人生目標(理想)一定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建立在可望能可及的基點上。慾望對一個人來說是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因為有了慾望,人可以成功,也可能導致失敗。慾望有兩重性,把握得好就能成功,把握的不好就有可能失敗。佛教裡講:“無欲則剛。”這就是教育人們控制慾望。無慾,人沒有慾望不可能,至少要求人們淡化一些。TOP100範文排行人不可能一點慾望都沒有,有慾望能包容就行。從歷史上來看,有些人因為慾望實現不了,就看破紅塵,“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還有一些人做了隱士,到深山修行。修行本身也是一種勵身,但我認為這種方式不對。“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就是說退出社會躲到深山裡當隱士是小隱,真的大的隱士他不迴避社會,不迴避矛盾,在凡塵中能來去自如,應對順暢,這才是大隱士,大智慧,光逃避不行,要面對現實。周易裡有一句話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說人心胸要寬廣,要像大地一樣孕育萬事萬物,但毫無怨言,誰都能接受,有母親一樣的情懷,能接受好的一面,也能接受壞的一面。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看別人的時候光看別人的缺點,看自己的時候優點多,也不能用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大地是既能養育香花也不排斥毒草,讓你各有各的活法,所以才稱其為包容。

站的要高一點。我們經常說“居高臨下”,這是一句好話。只有站得高,往下才能看清楚,看問題才能看的全面。最全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菜根譚》中有一句話說,“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就是說一個人立身處世不站得高看得遠,就象灰塵裡抖衣服,在泥水裡洗腳一樣,如何能幹淨呢?處理事務不留有餘地,一味進攻,就像飛蛾撲火,公羊用角抵籬笆一樣,哪能使自己身心擺脫困境安逸快樂呢?如果我們能把握住這一點,我們就可進可退,揮灑自如。如果“身陷其中”,好多問題會被掩蓋,看不清楚。過去還講“山高我為峰”,也是說要站得高看得遠,站在山上沒有看不到的地方,看得也非常清楚,如果站在山下往上看,總有看不到,看不清的地方。“心輕萬事如鴻毛”,只要我們心裡清淨,無私無畏,遇到的沒有大事,都是小事。如果心事重,心眼小,遇到事都認為是大事。所以,遇事該退則退,該進則進,站位要高,心胸要廣。

為人要厚道一點。一是交往。交往是馬斯洛人生的五大需求理論的第三個層次。當人的生活達到一定程度,到一定地位是需要交往的,但交往是有學問的,不能功利思想太重,目的性太強。如果功利思想重,目的性強,就處不長、處不好。要做到“交友要有三份俠氣,做人要存素心”。交友要仗義,不要斤斤計較。做人要有一顆平常心,要有童心。童心不可欺,是真誠的。二是利益。好多人交往是為了利益,好多也是在利益上沒有處理好鬧掰的。所以,在為人上要處理好利益關係,不能老想佔別人的便宜。吃虧是福。《菜根譚》還有一句話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就是說在經過狹窄的地方時,要留一點餘地讓別人先過去;在享受美味食物的時候,要留一些分給別人品嚐品嚐。這就是說我們在處理利益關係的時候,要樹立利益均沾的思想,雙贏、多贏得思路,不是一口獨吞。三是解決矛盾。只要大家相處,就會存在矛盾。遇到矛盾,要退一步,做到“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已的根基”。

成功面前要冷靜一點。事業成功了,更要冷靜。事業成功不是沒有苦惱,成功的過程苦惱也是很多的,不能得意時忘了失意時。“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須防失意之悲”。在苦心追求時,因為感受到追求成功的喜悅而覺得樂趣無窮;得意時,因為面臨著頂峰過後的低谷,往往潛藏著失意的悲哀。這是歷史的經驗,是先哲們總結做人的道理,不成功的時候要去追求,成功了要懂得去預防失敗,懂得居安思危。還有一句話“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飢寒為憂,不知不飢不寒之憂為更甚。”就是說一般人都知道把名譽和官職作為人生的一大樂事,卻不知道沒有名聲沒有官職才是人生的真正樂趣。個人簡歷一般人都知道飢餓跟寒冷是最痛苦的事,卻不知道那些不愁衣食的達官貴人,他們那種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這段話對目前的青年人還體會不到,大家都知道名位是好事,還體會不到無名無位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年輕人的閱歷還沒到,管的事還不是很多。當我們管到大事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名位不是好事,看起來很榮耀,光榮,內心的苦衷、煎熬大家理解不了。若干年後,當我們到一定位置時,位越高,越感覺無名無位真好。還有就是當人不飢不寒時,就沒有進取心,衣食無憂。我們講居安思危,就是在好的時候要想著不好時。所以,要保持一棵進取心,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