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五分鐘精彩演講稿勵志

演講稿 閱讀(1.2W)

勵志演講能夠激勵人心,使人重燃信念,這正是勵志演講的精髓所在。在美國,校園勵志演講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具有深遠的影響力,時刻發揮著激勵和啟發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五分鐘精彩演講稿勵志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分鐘精彩演講稿勵志

  五分鐘精彩演講稿勵志篇一

暑期的一個晚上,晚飯後,我走到新華書店,看到一本書,書名是《當名人還小的時候》。我拿起書來瀏覽一下,知道了書中大概的內容是講中、外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我覺得很好看,又很有教育意義,就把它買下來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書來仔細閱讀。書中的一個個名人故事,不但引人入勝,而且深深地打動了我。

比如:英國的史蒂芬 ;霍金,他全身癱瘓,現在的霍金除了三根手指和大腦,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動彈的了,但他仍然以堅強的毅力頑強地學習、研究,成為國際上最負盛譽的科學偉人之一。

還有我國明朝著名的科學家李時珍,他不怕艱苦,深入民間,遍嘗百草,總結了我國藥物學的豐富經驗,花費了三十多年寫了《本草綱目》一書。李時珍小時候,還被人們稱為“小神醫”呢!

馬克思是德國人,他與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產黨宣言》,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小時候勤學好問。有一天,他問爸爸:“天上的星星是怎麼來的?”爸爸不好意思地搖搖頭,對馬克思說:“書房裡就有最好的老師,它肯定知道。”馬克思一下子明白了:書就是最好的老師。從此,馬克思更加刻苦地學習。

讀完這本書,我悟出了兩個道理:古今中外的名人,一是勤學好問,勇於實踐;二是不怕艱苦,有頑強的毅力。我要好好向他們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五分鐘精彩演講稿勵志篇二

在日本發生了一件事:有人為了裝修家裡,拆開了牆;日式住宅的牆壁通 常是中間架了木板後,兩邊批上泥土,其實裡面是空的。

他拆牆壁的時候,發現一隻壁虎被困在那裡一根從外面釘進來的釘子釘住了那隻壁虎的尾巴。那人見狀,既覺可憐又感好奇,他仔細看了看那根釘子,天啊!那根釘子是十年前蓋那房子的時候釘的。

到底怎麼回事?那隻壁虎竟然困在牆壁裡活了整整十年!黑暗中的牆壁裡的十年,真不簡單。不對呀?他繼而尋思,尾巴被釘住了,一個步子也跨不出的這隻壁虎,到底靠什麼撐過了這十年?他於是暫時停止了裝修工程看看它到底吃了什麼 !他要一探究竟。

過了不久,不知從哪裡又鑽出來一隻壁虎,嘴裡含著食物 ...啊!他一時愣住了,這是什麼樣的情形啊?為了被釘住尾巴而不能走動的壁虎,另一隻壁虎竟然在十年的歲月裡一直不停地銜取食物餵它。

他看了以後,很感動,想像不岀兩隻壁虎之間的關係: 親子,朋友,愛人,手足...... 他走出房間辭退了裝修工,輕輕鎖上房門,把這間房屋留給這兩個懂情的生靈。

我們不必探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其實故事的.真假並不重要,而真正的重要的是它的喻意。在人類的社會中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人與人獲取相關的資訊更快速。

  五分鐘精彩演講稿勵志篇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輪到我做課前三分鐘的演講。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裡,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