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精選10篇)

心得體會 閱讀(2.25W)

故事,可以解釋為舊事、舊業、先例、典故、花樣等涵義,同時,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古代勵志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精選10篇)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1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2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

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3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

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藉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4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5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非常,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裡,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

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裡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乾淨,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乾淨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非常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髒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6

前些時,熱鬧非凡的“超級女聲”轟動了大半個中國,節目空前火爆,“偶像”紅得發紫,這絕對與一大幫子鐵桿“粉絲”有關。雖然他們自稱“新新人類”,其實,追根溯源,這“粉絲”也是古已有之。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可以說是最早的歌壇偶像,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模的“粉絲”。

中國最早的歌壇偶像柳永論數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多得不計其數。如果那時就有發簡訊技術,恐怕支援柳永的“粉絲”,又要讓電信局賺個缽滿盆溢,拉動經濟增長几個百分點。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於“超女”的“粉絲”。由於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於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狂。

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就成了歌妓們的最高願望:“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這順口溜不知怎麼傳到宮裡,仁宗醋意頓生,氣得差點兒吐血,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怎麼能讓這個小癟三搶了我的頭彩?但礙於身份,自己又不能和一個風流文人爭風吃醋,只好悶在心裡發恨。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餘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安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於相沿成習,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哪像現在的“粉絲”們,朝秦暮楚,這一陣幾追張三,過幾天又捧李四,追時奉若神日月,棄時甩若敝展。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於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可是他的“追星”記錄,從他對柳詞的熟悉程度便可略見一斑。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仁宗看到柳永的考試卷子,就不假思索信手批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這一下子,柳永就成了“奉旨填詞”的“xx巨星”了。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超女”的副作用,除了使許多孩子迷戀唱歌外,湖南還有一個15歲的女“粉絲”,為參加“超女”比賽減肥過度成病。相比較而言,柳永的副作用似乎更有詩意,氣魄也更大一些。

柳永名詞《望海潮》中有佳句稱讚杭州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想不到被他千里之外的一個著名“粉絲”金主亮看到了,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效果,“此詞傳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羅大經《鶴林玉露》)。有這樣驚人的“副作用”,差一點兒被人當成漢奸了,是柳永萬萬想不到的,不過也充分說明柳詞的巨大魅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柳永及其“粉絲們”早已作古,隨風遠去,願我們今天的偶像與“粉絲”都能比柳永們更精彩、更健康、更灑脫,也更有品位,同時也能更少一點“副作用”。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7

東晉名將祖逖,從小喪父,由哥哥撫養長大。由於性格豪爽,不受管束,到十四五歲還不願好好讀書。幾個哥哥對他的前途很擔心。

但後來情況有了改變,祖逖開始愛讀書了。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經常到京城洛陽去找人探究學問。

二十四歲那年,他與好友劉琨一起到司州(洛陽東北)任主簿(主管文書),他倆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白天一起辦事,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鳴聲驚醒,他把劉琨推醒說:你聽到雞鳴聲了嗎

劉琨側耳一聽,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啼聲是惡聲啊!

祖逖不同意,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早點起床鍛鍊,快起床吧!

兩人一骨碌從床上爬起,到院子裡舞起劍來。([唐]房玄齡《晉書.祖逖傳》)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8

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後,在返回長安途中,路經沛縣。南北征殺十餘年,頭一次回到故鄉,重見故鄉父老兄弟,真是無限的感慨。這一天,高祖在沛宮擺宴,款待鄉親父老,把酒臨風,喜氣洋洋。正當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問道:“門外為何如此吵嚷?”高祖話音一落,縣令一旁“刷”地站起,伸過頭去往外側耳一聽,才慢慢安下心來,轉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頭道:“皇爺恕罪。今早卑職來拜皇爺,遇一鄉民攔路喊冤,狀告本城店主霸鵝。因奉皇詔,卑職不敢耽擱,……不想他們鬧了上來,使皇爺受驚,卑職罪該萬死,罪該萬死!”高祖聽後沉思起來,他聽說這個縣令昏庸無能,靠著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親眼看看這位縣令的本領!高祖暗暗拿定主意,連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為大,尊縣不妨即速審理!”沒等縣令回答,高祖就已離開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處為堂,我等暫且一避!”

縣令一聽,嚇出一身冷汗,心中連連叫苦。你想,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大的膽量敢在皇帝面前審案?何況這樣的一個無能之輩!縣令不敢推託,只好硬著頭皮擂鼓升堂。那鄉民被差役帶到堂前跪下,哭訴道:“……二十隻鵝為小民所養,指望賣鵝來購買農具開墾荒地,養家餬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鵝,反誣小民刁賴……求老爺為民作主哇!”

縣令聽罷,裝模作樣,手指店主大喝一聲:“店家,你平白無故霸鵝,該當何罪!”誰知那店主沒有害怕,聽到喝聲就撲通跪在地下,連忙分辯:“老爺容稟:小店家聞高祖皇爺將要返鄉駕臨,久備鵝二十隻,孝敬老爺以備皇爺受用,不料這鄉野流賊,仗著如今皇爺法寬,愛民如子,就膽大包天,來得我店,見鵝起意,生下這謀鵝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爺明鏡!”縣令聽完,覺得店家說的也有理,心想,這可怎麼了結呀……隨後眼珠一轉:咳,村夫流民,判輕判重諒他也不敢怎樣,再說,本縣若連一個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爺面前,不是顯得大大的無能了麼,想到這裡,忙吩咐兩邊:“野夫民賊,騷擾本縣——給我拿下,重責四十,收入南牢,聽候發落!”

那鄉民毫無懼色,連聲高喊冤枉,被差役強行架出。

其中的破綻,高祖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這樣一批“青天”,將要造成多少冤獄啊,俺這漢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會敗在這批人手裡……高祖忍著怒氣走進大堂,冷冷地問:“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斷明瞭?”

縣令一聽高祖這口氣,知道不妙,嚇得渾身發抖。停了一會兒,高祖又問:“此案審理得如何了?”縣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嚇得面色如土,哪裡還敢哼一聲,急忙跪在地下,連連叩頭。高祖抬頭環視一週,微微一笑道:“諸位父老兄弟,縣令大人不作回覆,想必案子沒有結果!既然如此,店主豈能逍遙?”說著又向眾人攤開兩手,輕輕說道:“戰場識良將,治世出英才。你們,誰能——”大家心裡都很明白,皇爺想招賢理案呀!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哪個敢站出來冒這個大險呀,眾人只是你瞅我瞧,誰也不吭一聲。

這時,角落裡一個身體瘦弱、雙目炯炯的人一聲高呼,雙膝跪在案下道:“皇爺萬歲,萬萬歲,恕小民無罪,俺願一試!”

劉邦聞言大喜,忙離座向前雙手攙起。大家一見此人,不免一驚:“這不是書生李良嗎?”李良直起身,對高祖說:“要將兩家喚回,當面說清;並速將白鵝送上,俺要審鵝,鵝供為證!”“審鵝?”眾人大吃一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是審鵝!二十隻全審——請備二十管筆,二十塊帛,要鵝一一招供!”李良說得如此平平靜靜,連高祖也暗暗吃驚,不禁疑慮重重:此人莫不是瘋魔中邪,天下哪有審鵝一說,鵝豈能寫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轉身對高祖躬身一禮,說道:“請皇爺萬歲明天審察!”

第二天,李良開堂審鵝。高祖上坐,店主和鄉民跪在堂下,沛城眾位父老兄弟列坐兩旁,門外還有不少人等候著觀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點兒不耐煩了,便回頭高聲吩咐:“將二十隻鵝的招供呈來!”

話沒落音,二十個差役一人捧著一塊帛,從後堂急急走上來。這時,大家的雙眼瞪得象一對對銅鈴,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細細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鵝屎外,別的什麼也沒有,更沒有什麼“招供”!許多人由失望變得緊張起來,個個都在為李良擔心啊。

這時,李良站起來,對著布帛看了一會兒,忽的,他皺起了眉頭,一聲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開黑店,霸佔民鵝,二十隻鵝已將實情供出,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說!”店家自知理虧,嚇得兩腿篩糠,癱倒在地,最後只得點頭認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轉臉對驚呆了的鄉民說:“老鄉,現在物歸原主,把你的二十隻鵝趕走吧,換回農具,多開荒地,好生過日子……”

李良見眾人還愣在那裡,不知究竟,就指著帛微笑著說:“城裡人養鵝,鵝吃的是糧食,屙的是黃屎;鄉下人養鵝,鵝吃的是青草呀,你們看,這塊塊帛上,不都是青青綠綠的嗎?”眾人這才恍然大悟。這時,只見高祖伸手拉住李良,連聲讚道:“好,好!你這才稱得上是沛縣的青天!”從此,讓李良任沛縣縣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樂業。劉邦選賢的佳話,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9

作為19世紀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凡·高無疑是不朽的。凡·高生前窮困潦倒,行為癲狂競至割下自己的左耳,並在他37歲那年,完成著名的《向日葵》後開槍自殺了。凡·高生前僅賣出一幅《紅葡萄園》,但他死後,其作品卻成了億萬富翁們炫耀的資本,上世紀末,凡·高的作品競拍賣出七八千萬美金的天價。畢加索曾評價凡·高:“這人如不是一個瘋子,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其實,在凡·高前三百多年的中國明代,便有一位“凡·高”式的人物,與凡-高的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此人就是開拓明清乃至近代大寫意畫一片新天地的徐渭:

徐渭,字文長,晚年號“青藤道人”,明代山陰縣(今紹興)人。他出生百日,父親就謝世了。14歲時,母親又作古,靠伯父徐淮撫養。徐渭自幼聰慧穎悟,才思敏捷,《明史-徐渭傳》說他十餘歲就能仿漢代揚雄的《解嘲》賦作《釋毀》,頗得當地名儒推許。2f1歲做秀才時,名氣已經很大了,但徐渭天性叛逆,尤其討厭類似當時應試教育的“八股”文,八次參加科舉應試,屢試屢敗,直至41歲未中。嘉靖三十六年入浙直總督胡宗憲幕府,輔佐胡宗憲抗禦倭寇,立下殊功。當年的總督府威勢森嚴,一般官吏在胡宗憲面前“膝語蛇行,不敢拳頭”,唯恐獲罪。徐渭卻始終戴敞烏巾,侃侃而談,旁若無人。

胡宗憲獲罪後,徐渭結束了5年的幕客生涯。政治迫害的恐怖,官場爭鬥的黑暗,使他的精神受到極大刺激,直至精神完全失常。凡·高割除自己的左耳,徐渭則用大錐刺自己的耳部,刺進好幾寸深,幸好沒有致命,凡·高在麥田中開搶自殺,徐渭則在癲狂中誤殺自己續娶的妻子,身陷囹固達8年。

由幕客至獄囚,生活上驟榮驟辱之起落,使徐渭對人生體悟尤深。出獄後,他致力創作以發洩憤世嫉俗之情,精神雖已復常態,但“憤益深,佯狂益甚”,悲憤填膺,難以自遣,因而落拓不羈,縱酒狂歌。至晚年,徐渭生活相當窘迫,靠作詩文書畫以餬口,落到“幬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藁寢”之境地。

徐渭把自己坎坷不平的經歷體現在作品中,無論詩文、雜劇、書畫,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著一股奇恣縱肆的激情,“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成為明代後期最傑出的文學家與藝術家。他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但真正開宗立派影響後世,成就最為傑出的卻是繪畫。凡·高是19世紀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徐渭卻早於凡·高300年獨創水量寫意畫新風,形成影響深遠的“青藤畫派”,二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徐渭之畫借物抒情或緣物寄情,不求形似而求生韻,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擅長,尤以花鳥畫見長凡·高生前唯一賣出的是《紅葡萄園》,有意思的是徐渭的著名代表作竟是《墨葡萄圖》,人世間的很;事就是如此湊巧,這幅《墨葡萄圖》藤條錯落歷亂,枝葉離披紛雜,果實晶瑩欲滴,不質不華,猶如潑翻一硯梨花雨。上題詩一首日:“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閉擲野藤中!”

書生老矣,壯志未酬,只落得一個“獨立書齋嘯晚風”的淒涼結局,那畫中的'顆顆“筆底明珠”,抑或正是自號“青藤道人”的徐渭那冥冥哭泣中和著血的滴滴淚珠!

徐渭的另一名作《雜花圖》,全卷作四季花果十三種,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自左至右依次為滋潤的牡丹、厚實的石榴、皎潔的白蓮、高聳的梧桐、孤傲的菊花、豐碩的秋瓜、飽滿的豆莢、瘦雋的紫薇、歷亂的葡萄、淋漓的芭蕉、挺俏的梅花、清淡的水仙和蕭疏的竹條,將四季花果雜陳於一局,傾瀉作者“開拓萬古之心胸”的激情,展示出憤激奔宕的畫風。

凡·高死後七八年,世人才對其碩禮膜拜;徐渭則在謝世20年後,方受到推崇,“公安派”領軍人物袁巨集道還寫有著名的人物小傳——《徐文長傳》之後,喜歡徐渭畫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八大山人、鄭板橋等,鄭板橋專門刻了一方“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的印章,表示對徐渭由衷的崇敬。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

凡-高與徐渭都是在極度的失落之中,在精神幾近癲狂之中,開創出一片繪畫新天地!也許正是有所剝奪,才有所饋贈;有所失,才有所擁有!

中國古代勵志故事 篇10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裡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這麼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