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新課標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31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標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標心得體會

新課標心得體會1

新課程標準設計理念及主要內容的變化給我帶來了以下思考:

一、如何“以文化人”

在課程目標部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自信”這個詞,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我們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應該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二、如何“落實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與寫字的能力、閱讀與鑑賞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梳理與探究的能力。

三、如何“構建任務群”

教師要進一步關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建立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為核心的語文學習任務群,並在這個任務群中不斷髮展學生能力。

四、如何“增強情境”

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入景。

新課標心得體會2

《義務教導國小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法。親身閱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運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道路。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歷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才能,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成長的歷史。”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 :

1、駕馭課本,機動使用。以往教授教化,教師都是一成不變的使用課本,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為課本內容的忠實的論述者和傳遞者,而我們現在首先要吃透課本,深刻領悟課本的編寫意圖,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找例子,機動地處置懲罰課本,展開講堂教授教化。教師把學生的生活引進講堂,讓學生認為生活離不開學習,學習也離不開生活。在講堂上把更多的光陰留給學生,勉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確定和觀賞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看重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才能的培養。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才能較弱,課本著重以學生的已有的經驗為根基,提供學生熟悉的運動情境,以贊助學生理解觀點,構建有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才能,為培養學生的推理才能、抽象才能打下根基。

3、學生主動學習、互助學習的方法初步形成。新課改實驗後,充溢活力的講堂教授教化已經呈現,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獲得了激發和掩護,積極活潑地投入到講堂教授教化運動中去,用本身喜歡的方法進行認識、探索學習,為了弄清課內學到的知識,課外還會主動向別人請教,主動蒐集材料,並與他人討論、交流新的發明。

4、師生的關係明顯改良。師生形成民主、平等、協調的學習氣氛,在交往互動中成長。在講堂上見到的是先生的點頭微笑,是先生的鼓勵的語言,使學生體會到勝利的愉悅。轉變了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和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複製教師講授內容的被動的教授教化方法。

講堂上師生共同慎密和諧,關係融洽協調。初步形成交往互動、互惠的教授教化關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今世的學生成長的匆匆進者。

新課標心得體會3

新課程在教材要求中提到:教材要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有利於學生學習作為思考基點,以提示、設疑、選擇、資料提供、方法指導、討論和解釋等方式展示學習過程,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但翻看先行的美術教材,有很多內容脫離了學生實際,也有很多內容相對於現代教學已很不適宜。與其耗費相當多的時間、精力形式主義地模仿教材走過場,不如合理地改造教材,及時調整教學目標,使之更適合學生實際與年齡特徵。

(1)改造教材內容:美術學科的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如各地文化遺產、自然景觀、環境藝術、美術網頁等等。教師可根據需要刪去教材中不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內容,而相應地補充鄉土內容和現代美術內容,開發新課程資源,讓教材更具吸引力和實用性、科學性、知識性。如四年級《小吊掛》一課中,單純的模仿書中的兩種作法會使學生失去創作的信心。於是我找來了大量現代五花八門的掛飾作品,分析總結制作要點,開闊學生的思路與眼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創作出了許多新穎別緻的掛飾作品。與書中的作品比起來,學生的作品更加註重材料的綜合運用,手法也更加靈活多變且易於掌握。

(2)調整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做到集中、適當、明確,目標既不能過高而使學生失去信心;目標也不能過底而使學生失去興趣。教師要從本校學生實際出發,考慮學生的現實需要,遵照新課標要求與實施建議,作適當、區域性的調整。調整分調低和調高兩大類:

調低可通過刪除過難要求和分步實施較難內容二個途徑完成,讓學生獲得相對與大綱或標準來說底層次的成功。而後,學生基礎紮實了,心理品質提高了,我們就可以誘導學生去接近達到甚至超過標準的要求。例如在《紙版畫》一課中,學生以前對版畫的認識可以說是零,製版過程更是複雜而又抽象。所以我從硬幣、樹葉的拓印入手,使學生認識到底板的凹凸可以使畫面產生層次感。在此基礎上,再學習紙版畫的製版過程就簡單得多了。

調高則相對於學生年齡階段偏簡單的知識要求,教師設定一些障礙,使學生不致於因內容要求過低而失去興趣。如四年級《一家人》光是畫出父母及自己的相貌特徵較為容易,可讓學生著重表現一家人在一起的親情與溫馨並適當增加環境特徵,以豐富畫面,增加難度。

(3)適當調整教學順序,四年級老教材的編寫順序有的與實際生活有差距,為了更系統、更方便的教學我將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順序作了調整。如《蔬菜雕刻》一課原來被放到十五課,也就是學期末,那時已是隆冬季節,考慮到我地區那時的蔬果不但少,而且貴,如果到那時再上此課,必定會影響學生材料的採集。於是在開學初我就把這一課提到了前邊。當時正值金秋,大量蔬菜、水果上市,學生可以採集到豐富的材料,為成功上好此課做好了必要的物質準備。另外《賀卡》一課我將其調至元旦前應時進行。

這樣使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更符合學生實際,學生經過努力也能學、樂學,為學生學習成功創設前提條件。

新課標心得體會4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這次通過參加王儒校長對新課標的講讀,我對國小數學新課標有了更深的理解,現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新課標心得體會5

我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數學20xx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新課標心得體會6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又一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在活動過程中探求

《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與模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是關於模式的科學,數與代數中有大量的規律、公式和演算法。學生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獲取知識,掌握計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計算能力。例如,教學《十幾減9》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擺小棒,直觀探索出口算十幾減9的方法,並從中優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時,適當的動手操作能夠使學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這樣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就會學的開心,數學課堂才能真正達到有效。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新課標心得體會7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認識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充套件”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絡,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一、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字母表示數”中的第一課“a能表示什麼”沒有直接向學生呈現“代數式”的含義及相關的概念,而是讓學生動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遊戲中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並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體會“為什麼要學習代數式”,“代數式是怎樣產生的”,通過活動去獲得代數式的基本含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又如“用刀切去正方體的一個角得到的切口圖形是什麼?”這都需要學生動手實踐,觀察思考,然後探究出結論。

二、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例如,我曾經佈置這樣的作業,“用一張正方形紙片,你能做成一個沒有蓋的長方體的盒子嗎?自己編一道應用題,並解答。”在學生交的作業中,我發現平時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做盒子時非常認真,也很漂亮,儘管在所編的問題中有些錯誤。可成績好的一些學生雖然解題正確,可是做出的盒子卻是敷衍了事。為此,我及時表揚了製作認真的學生,同時也暗示製作不認真的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這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製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報刊雜誌等。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雙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不僅對學生有益,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新課標心得體會8

20xx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正式出臺,“新課標”成為教育工作的行動綱領。為了更好地領會和貫徹新課程標準,並切實把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中,學校專門進行了培訓,我感悟良多。

1、教育理論、課改理念的培養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人文學科,它要求歷史教師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因此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論,努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首先,在專業情意方面,教師要把“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的發展”變為實際的行動,要善於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建起專業自信,堅定自己適應新課程的信心。其次,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更新學科知識,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要有更深的研究。從而使教師能夠真正從一位“教書匠”轉變為一名“研究者”。再次,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湧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2、教師、學作文吧角色的轉變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等問題的認識發了很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質疑、激發學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收集和利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3、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更新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於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語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

新課標心得體會9

美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想有一個好的教學教學效果,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理論進行支撐。因此我們就必須在閒暇之餘不斷研究《美術課程標準》。自從研究課題以來我就不斷潛心研讀《美術課程標準》,從中也是受益匪淺,讓我的課堂教學有了一個質的飛越。

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成都的發展。美術課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通過有效地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因地適宜、因材施教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活動建議,但是同時也明確地指出“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採納這些活動建議,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其他學習活動建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們在實施美術教育的時候就應該實實在在地站在學生和教師自身的角度精心地去分析、設計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根據情況來採納或者重新設計課堂作業,從而達到學生髮展的目的。

三、美術學習從學生興趣入手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將過程與結果等同對待

在美術各個領域的學習過程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不僅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重參與和探究的過程”。因此,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時也應該把血生的“學”考慮進去,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地體現出學生在本節課中將如何學習本節課的知識,要從以前的教師“滿堂灌”的模式中走出來,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學習、快樂學習。

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新課標緊密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新課標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過程中學習、理解、發展。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發展。

總之,要想上好一堂美術課,我們就必須勤下功夫多做研究,手機版不僅要研究學生,還要研究自身,只有這樣我們的美術課才能讓大多數孩子喜愛,我們的美術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美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2通過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到我們要隨時成為學生們需要的美術教師。如今的美術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訓練為主,以提高繪畫能力為教學目的,這早已成為美術教育的傳統模式。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忽視了美術在人成長過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將美術教育過分學科化、科學化,過分強調學習過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這隻能稱作是單純的技術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識的。

新課標在前言中就明確了美術課程的性質:“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新課標中人文性的確立,是對美術學科特點的一個重要認識,是對美術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的教學目標的反思,它將使我們改變以往對美術教育的認識,為美術教育明確了方向。

為了充分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新課標將為學科知識溶於人文主題之中,在每個學習領域中都對教學內容的編排,作品的選擇,文字的闡述以及思考題的設定都作了精心的安排,點點滴滴都滲透濃郁的人文精神,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力。

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動之一,既針對人的理性,又針對人的情感,決不能以統一的審美標準來代替學生的認識、體驗和情感;用千篇一律的規律去扼殺學生探究的願望,應努力引導學生自己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激發起學生獨特的審美體驗,力求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呈現個人的情感傾向,開發學生的視覺創造潛能。“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這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中,學生在參與各種美術活動的同時,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對教育的發展方向,新課標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改變以往以學科知識劃分課業的形式,而從學習方式入手,特別設定了:“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綜合、探索”領域主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需要,融美術的各個學習領域為一體,同時與其他學科相綜合,設計出一系列綜合性的美術活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體驗空間。“綜合、探索”領域是圍繞人的發展目標確的,關注的是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力求在豐富多彩的時間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交流合作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慾望,開發創造潛能,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服務。

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開發性、自主性和自我實踐性,它的課程內容不是由專家預先規劃設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以學生為主,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習內容的選擇,組織與發展,探索新知識的過程。結合實踐活動,在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將會大大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融入社會,增強對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為開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由於新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從檢查、反饋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而轉變為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對知識的探究,即從關注結果到關注過程和方法,評價不在僅僅為了要甄別與選拔,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評定的應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這種全新評價理念的指向下,新的課程標準從以往評價學生學到什麼,而轉變為評價學生是否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等諸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合作、個性與情感等幾個方面。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賦予了我們教師更大的操作空間,同時指導教師從人文角度出發,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並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分別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學生消除了膽怯,人人蔘與其中,真正體現了美術教育始終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價值。

美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每次學習美術新課標準,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美術課是素質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美術教育以形象性,操作性,非語言的物質造型性和形象表達的感情性,對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感受力,記憶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發揮重大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嘗試藝術衝動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要上好美術課,教師首先要對《美術新課程標準》有深入的瞭解,《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

新課程的重大舉措就是該以往的授之於魚為授之於漁。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導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針對上述對《美術新課標》的掌握,現將個人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美術課首先要有正確教學思想和理念做指導。要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獲得知識,通過實踐恰當的繪畫方式。學生也會覺得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是有成就感,同時也鍛鍊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對教材的使用更加靈活和富有創造性,同時注重美術學科和其它學科知識的聯絡,更要貼近學生生活。如七年級上冊《熟悉的物品》一課,教師可以準備相關的攝影圖片和世界名畫,欣賞完後引導學生談談日常生活中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利用身邊的物品(如:粉筆盒、文具盒、杯子)講述透視原理,從數學幾何中去對比區別美術中的幾何體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靈活多樣的匯入方式、豐富的教學手段、合理多樣的作業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都應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理念,老師們也要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感愛和實踐在探索中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氣氛一定是輕鬆,愉悅高效、和諧的。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係首先是人與人的關係,要遵循人際關係的原則。新課改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斯學生學習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學校,家長過於重視文化課,導致對美術課的忽視,使得有些美術教師在自身修養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新課改之後,美術教師地位提高,給教師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作為當代的美術教師,我們因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的去為美術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美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4今天我們學習了《上海市中國小美術課程標準》。通過這次學習,我對美術課程標準有了一定的認識。課程標準,為我上好美術課指明瞭方向,現把這次學習的體會和感受總結如下:

1、新的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正確的審美觀念。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陶冶情感,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

2、課程標準強調注重選擇,多元發展。教師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如果條件不允許,學生不需要,可以不採納。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物件來滿足,同一的內容標準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這樣,充分考慮了教師、學生的美術需求心理,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打開了空間,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課程標準注重體驗感悟,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美術學習要建立新的現代學習觀。以前教學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頭腦被書本或老師框死,只會模仿,不會思考,現在必需向指導學生自學為主轉變,樹立“學生學會學習”的學習觀,讓學生人人學習。如:《有小鳥的樹》一課,可以採用直觀、啟發教學,讓學生通過錄像,去觀察瞭解各種樹形,然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你喜歡什麼樹?樹形怎麼畫?然後交流。學生充分交流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畫,老師只引導學生,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觀察、想象、探究、學生也就不覺得難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會學生學”。因此,教師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美術學科學習創新的主要任務。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和強化創新意識。

新課標心得體會10

怎樣才能學好化學這門功課呢?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起好步,以後學習起來就比較順利。為此,筆者在此談幾點自己指導九年級學生學習化學的做法,僅供同行們參考、補充和指正。

1.明確學習化學的目的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它是古往今來無數中外化學家的化學科學研究和實踐的成就,它編入了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反應的基本型別、無機物的分類及相互間的關係等知識;它充滿了唯物辯證法原理和內容,它介紹了許多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和他們對事業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學風。化學對工農業生產、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們的衣、食、注行樣樣離不開化學。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化學課的學習,要掌握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學會動手做實驗的能力,為今後搞科學實驗打下基礎。

因此,通過國中化學課的學習,九年級學生不僅能學到國中階段的系統的化學基礎知識,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外化學家的愛國主義思想、行為和對科學的不斷進取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科學態度及嚴謹學風的教育,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今後學習高中化學及其他科學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前要預習

上課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時間自覺地預習老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學會先預習,後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法。預習的好處很多:

(1)它能強化聽課的針對性,有利於發現問題,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

(2)它可以提高記聽課筆記的水平,知道該記什麼,不該記什麼,哪些詳記,哪些略記;

(3)它可以節省課後複習和做作業的時間。通過預習時的獨立思考和聽課時留下的深刻印象,從而縮短課後複習和做作業的時間;

(4)它可以培養自學能力。預習的過程就是自覺或獨立思考的過程,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使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預習的方法是:

(1)通讀課文。通過閱讀課文,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要把自己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或用鉛筆在書上作一些記號,用以提醒自己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自己不懂的問題,詳細對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麼不同,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掃清障礙。在讀課文後瞭解了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絡已學過的與之有關的基礎知識,如果有遺忘的就要及時複習加以彌補,這樣才能使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溫故知新;

(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後,在對新知識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後的習題,試著解答,在此過程中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如果有潛力,還可以做點預習筆記。

3.聽好每堂課

聽課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學會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學的知識,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功在課堂,利在課後,如果在課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後複習和做作業都不會發生困難;如果上課時不注意聽講,當堂沒聽懂,在課堂上幾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課後可能要花費幾倍的時間才能補上。所以,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好每一堂課,是學習好功課的關鍵。聽課時,一定要聚精會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特別注意老師講過的思路和反覆強調的重點及難點。邊聽課、邊記筆記,遇到沒有聽明白或沒記下來的地方要作些記號,課後及時請教老師或問同學。同時,還要注意聽同學對老師提問的回答以及老師對同學回答的評價:哪點答對了,還有哪些不全面、不準確和指出錯誤的地方,這樣也能使自己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斷是非。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聽課時,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眼睛要盯住老師,要跟著老師的講述和所做的演示實驗,進行積極地思考,仔細地觀察,踴躍發言,及時記憶,抓緊課堂上老師所給的時間認真做好課堂練習,努力把所學內容當堂消化,當堂記住。

4.認真記好筆記

要學好化學,記筆記也是重要的一環。記筆記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聽課的效率外,對課後複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學會記筆記,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因此,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應該記好筆記。記筆記的型別有:

(1)補充筆記。講新課時做補充筆記,老師講的內容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將課本內容重新組織,突出重點加以講解,記筆記是邊看書,邊聽講,邊在書本上劃記號,標出老師所講的重點,並把老師邊講邊在黑板上寫的提綱和重點內容抄下來,還要把關鍵性的、規律性的、實質性的內容和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扼要地在書本上或筆記本上寫上幾句,把老師講的但書上沒有的例題記下來,課後再複習思考。

(2)實驗筆記。老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重在通過實驗驗證化學原理或掌握化學性質或物質的製法操作。可做簡明圖解、補充筆記,把老師所做的演示實驗的現象及講解記下來,書上有實驗插圖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補充,例如,在氧氣的實驗室製法裝置圖邊上記下老師講的重點:

①藥品不能堆積在試管底部,而應平鋪在試管底部,記:“是為了增大受熱面積,藥品受熱均勻,氣體容易逸出”;

②給試管加熱時,為什麼要先把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加熱,然後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記:“讓試管受熱均勻,不易破裂”。

(3)改錯筆記。習題或試卷評講課是老師糾正學生在作業或試卷中的“常見脖和“多發脖,並指導解題思路、規律、技巧和方法的課。在聽課時,不要只抄正確答案,關鍵是要用紅筆訂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錯解,以利於與正確答案作對比,找出答錯的原因,過一段時間還應把以前做錯的題再重做一遍,看看現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筆記是在作業或試題空隙處做簡明的“眉批”或“註釋”。

(4)系統筆記。複習小結課時,老師把課本內容進行系統歸納總結,是書上沒有的,因此要做系統的筆記。將筆記每面一分為二,一半寫板書的內容,一半記講解,課後結合複習加以整理、修改和補充,成為一個整體,以利於加深、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歸納知識的能力和全面的複習。筆記的形式有:

①提綱式,以文字表述為主,適用於概括教材的主要內容或歸納、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點;

②綱要式,以化學式、關係式或關係框圖來表述,適用於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製取及相互間的變化、計算知識的概括等;

③圖表式,以文字、表格、線圖來表述,適用於有關概念、化學基本原理、物質的性質、實驗等進行歸類對比。

5.認真觀察和動手實驗

在義務教育化學教科書中編入了81個演示實驗、10個必做的學生實驗和9個學生選做實驗,還安排了13個家庭小實驗。因此,通過這些演示和學生實驗,學會觀察老師演示實驗的操作、現象,獨立地做好學生實驗,上好實驗課,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首先,在課堂上要認真觀察老師所做的每一個演示實驗的操作和實驗現象。化學實驗是很生動、很直觀的,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學生若只圖看熱鬧,光看現象,不動腦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無助於學習的提高,所以,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實驗前,要明確觀察的內容是什麼?範圍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這就叫做明確觀察的目的,目的明確了才能抓住觀察的重點進行觀察。觀察時還要仔細、全面。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實驗目的是驗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銅被氫氣還原成銅。觀察時先看清反應物是無色的氫氣和黑色的氧化銅粉末,反應的條件是加熱,生成物是水和亮紅色的銅。

其次,要上好學生實驗課,課前必須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時,自己要親自動手,不做旁觀者,認真做好實驗內容裡所安排的每一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嚴格按實驗要求操作,對基本操作要反覆進行練習,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耐心細緻地觀察,認真思考,準確如實地記錄。

6.課後及時複習

一堂課的內容,十多分鐘就可以複習完,有時也可以像過“電影”一樣地過一遍。複習能加深理解,複習能鞏固知識。

複習要及時,不能拖。複習中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這樣,在學習上就不會留存障礙,不留疑點,為以後順利學習打好基矗複習時,要重視教科書,也要讀聽課筆記,要反覆讀,邊讀邊回憶老師的講解,邊理解書上的內容。

7.認真完成作業

做作業是練習的極好機會,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一定要親自動手做,絕不能抄別人的作業。節後習題和章後複習題一定要認真完成,不能馬虎。做作業要在複習好了以後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動地、獨立地完成每次作業,多思多問,不留疑點,並儘可能地把做過的作業都記在腦子裡,因為沒有記憶就沒有牢固的知識,只有用心記憶才會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練的基礎上“巧”起來。

8.學會閱讀課本

讀書一般分為粗讀和精讀。粗讀主要用於預習,通過粗讀,瞭解基本知識的一般內容,掌握整章、整節或整個小標題的內容輪廓、大致思路,瞭解有什麼實驗內容,這樣,課堂上看老師做演示實驗時心裡就有了底。精讀,可以瞭解教材的重點和發現不理解的問題,聽起課來心中就有數。

精讀是認真地讀懂並理解及記憶重點內容和定義,把這些內容與有關的舊知識聯絡起來。精讀主要用於課後複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使知識系統化。

精讀時要在理解概念的定義或定律全文的基礎上,剖析具有關鍵性的字詞,強化對關鍵字詞的認識。例如電解質的定義:“凡是在水溶液裡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關鍵性字詞是“化合物”和“或”字。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裡和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關鍵字詞是“和”字和“都”字。對這些關鍵字詞要認真思考,並把它標出記號或作眉批,以備以後再次複習時注意。

對於比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內容,要逐字逐句地反覆讀。認真地思考、分析、整理、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可把重要內容、關鍵詞句記在筆記本上,還可寫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想法和認識,或記下不懂的問題,以備查問。

9.讀化學課外讀物

學好化學,要重視閱讀課外讀物,例如《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學生數理化》、《課堂內外》等雜誌和科普讀物,它們的內容緊扣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其針對性和適用性很強,配合教學進度,指導解析疑難,注意智力開發,重視能力培養;它們的題材廣泛新穎,內容豐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它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透徹理解教材,靈活運用知識,培養探索精神,它們是學生的好朋友。

10.參加化學課外活動

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報名參加課外化學興趣小組活動,做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看化學教學和科學普及的電影片、錄影片,參觀工廠,參加化學晚會的籌備、演出,收集整理化學謎語,出化學牆報等等,這些活動都會使學生感到化學知識是那樣的豐富多彩,使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渴求,促使學生努力學好化學。

新課標心得體會11

近日,我學習了20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思考;同時,我的教育教學觀念也有了新得轉變。我重點研讀的是7—9年級的學段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及課程實施部分。課標中指出:“感悟數學的價值,能夠從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現就課標中這一相關內容,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01數學課堂應該“看見光”

“看見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慾。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注意使學生在獲得間接經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機會獲得直接經驗,即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02數學課堂應該“追隨光”

“追隨光”指的是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倡導教學民主,教師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討論、交流、合作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03數學課堂應該“成為光”

“成為光”指的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將知識內化並能學以致用。

國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體現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思考的過程;正確處理好階段性與連續性、整體性與個別性的關係。課堂中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老師講例子、講方法,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多動腦多思考。老師講的少(舉一),學生悟的多(反三),啟發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遇到類似的題型,可以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分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將實現知識進行遷移,用課堂學到的方法做指導,發展創造性思維並總結學習方法,把這些方法一點點地積累起來以便運用。學生能力的獲得,不在於老師授予,而在於歷練習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古訓,這與學會學習的理念一致,“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04數學課堂應該是“散發光”

“散發光”指的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最終落腳點。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個性健康發展,使每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願學、樂學、會學、善學。課堂教學要從“片面教授”提升為“全面發展”,應以傳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素養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

新課標心得體會12

聽了xx教授關於20xx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受益匪淺,對一些之前不是特別明白的地方,也更加清晰了。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與價值觀的數學內容就是有價值的數學。而數學內容的價值並不完全在教材中靜態地呈現,它需要教師去思考、去捕捉、去開發,然後通過教學活動動態地滲透。因此,教師對教學的把握顯得很重要。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應成為教材的重組者、開發者,要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並體現教材的價值。

例如,教材上介紹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項除以後項”,化簡比的方法依據的是“比的基本性質”。教材中也安排了同時求比值和化簡比的練習,但並沒有將兩者方法進行溝通。事實上,熟悉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師都清楚,只需用一種方法(即用前項除以後項)便可分別求比值和化簡比,細心的學生通過練習也能體察到這一點,但道理何在?通過思考,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教學內容具有以下幾點價值:

1、它溝通了分數、除法、比知識間的廣泛聯絡,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把新舊知識融匯貫通;

2、在探究過程中能體驗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與方法,如:舉例驗證,聯絡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等;看似一個平常的練習,卻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

在我們的教材(尤其是舊版教材)中,不乏存在著一些具有豐富內涵的內容有待我們去開發,有待我們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審視這些內容的價值。

新課標心得體會13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學認識圓柱時,我讓舉出生活中的圓柱有一個同學脫口而出電線杆。有68%的學生同意,32%的學生不同意。於是我讓他們下課後仔細觀察。課後學生們都跑到校園中電線杆旁紛紛爭論有的同學說出了不是圓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學也心服口服改變了認識。這個問題是不容易從學生的記憶中揮發掉的。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

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

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那麼,如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聯絡生活實際,匯入新知教學。數學知識的形成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於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聽過的一節《認識分數》教師在教學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經歷,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習慣的說法是叫做半個。生活中常會遇到分東西或物品不是整數的情況,在學生學過的數中哪個數可以用來表示半個,學生找不到這樣的數,那麼半個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此時就要學習新的數——分數,這個數又該怎樣寫,怎樣讀呢?學生對學習分數有了一種需求和願望,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於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

 二、設計問題情境,增強應用情趣。人的思維起始於問題。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尋求問題的答案。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慾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設計問題情境,注重存疑,把問號裝進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去描述客觀的事物與現象,尋找與數學有關的因素,主動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蒐集應用事例,體會應用價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自己蒐集有關資料並介紹給學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地圖用四種不同顏色區分地區、飛機設計等都和數學有著密切的關係,現代社會已進入“數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蒐集數學應用的具體案例,並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我讓學生課前蒐集關於百分數的資料,像商品標籤各種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學“認識千米”時,到圖書館或網上查詢世界最長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過查閱資料,蒐集數學應用的事例,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進一步瞭解數學的發展,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四、創造應用機會,開展實踐活動。實踐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知識才會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美國數學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可見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後,讓學生做小會計師,在父母的帶領下把自己積攢的錢存起來,根據銀行的利率算——算,怎樣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計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場購買打折商品,計算打折商品的總價。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初步的實踐能力。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著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新課標心得體會14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新課標心得體會15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讓我體會到了數學的生命過程。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本人有以下的認識: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

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我們的教師卻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經完全被異化,許多學生往往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完全沒有了自我,再也無暇顧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內省和反思。教師轉變觀念就是要減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學生看成是教師自己顯示教育業績的工具,不要把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解讀》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的教學中,我們要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和創新能力。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培養學生靜靜地思考,靜靜地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數學課堂上來不得半點的浮躁之氣,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要專注,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學好數學。我們還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贊同時要點頭示意,有不同意見要等別人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學會評點別人發言內容中的優缺點。我們要通過讓學生完成數學作業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不要把完成作業當作一種任務,要讓學生做作業前先準備好要用的物品,認真做好每一題後要再仔細檢查和驗算,要讓自己會做的題都做對,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要通過看書和向別人請教想辦法克服困難做出來,完成作業後要及時整理和收拾好學習用品,做到有始有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去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不能急功近利,時緊時鬆,不要因為要教學質量而對學生的壞習慣遷就,其實如果課堂教學秩序混亂,課堂如同一盤散沙,教師難以調控教學局面,教學面向全體就得不到真正落實,要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對學生的壞習慣決不能因為課改的理念而一味地遷就,還是要嚴格要求學生,一切按規矩、制度辦事。好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好習慣也一定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多加快學習的步伐,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