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03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

 結束了中山紀念堂的參觀,時間尚早,我們爺孫倆步行來到西漢南越王墓參觀。

還是06年我參觀過南越王墓。它位於市區北部象崗山,和著名的越秀公園僅一路之隔。南越王墓是1983年考古發掘的嶺南規模最大的唯一的漢代石室墓。出土文物一千餘件(套),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它集中反映了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嶺南地區地理、政治、軍事、社會、經濟、和文化概況,是最著名、最有價值的一處古蹟,被列為我國二十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王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儲存有完好的古墓原址,以及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來廣州我覺得應該帶著小孫子到這裡參觀,瞭解南越歷史,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南越王墓佔地面積不大,整個博物館擠在周圍的`高樓大廈間。大門臨街,需要走上十幾級臺階。館內設三個展區:臨街的三層綜合陳列樓、古墓原址、主體陳列樓。

我們爺倆來到這裡,購買了參觀券,在館前留影后,拾階而上,就進入館內參觀。也許臨近閉館還有一個多小時,參觀的人不多。綜合陳列部分已經沒有什麼活動,沒有參觀。我們繼續爬樓梯,大概上三層樓,到達第二部分墓室位置,參觀了墓坑。

南越王墓這是嶺南地區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石室墓,共有七室,面積一百多平方米。墓室的佔地面積很小,墓坑是掏空山崗建的,主要是用石料。墓坑不算大,可隨葬品挺多,包括活人妻妃、僕人十多人以及幾千件隨葬品。

走出墓坑,我們來到主體陳列室,這裡由五部分組成:南越文帝、主室瑰寶、墓中殉人、御庫藏珍、鐘鳴鼎食。展出的文物薈萃有青銅、鐵器、陶瓷、玉枕、龍袍雕刻等文物飾品,讓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這些文物集歷史、知識、藝術於一體,透視了古時的歷史淵源,可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生活景象。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和精神,是勞動人民在在物質、精神、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展示。幾千年的文明成果真是豐富多彩,輝煌燦爛。深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參觀後感到在這狹小的墓坑裡,竟有如此豐富的文物,從日常生活用品、印章、飾品到兵器應有盡有,反映了古代帝王生活是多麼奢華無恥。墓主人的陪葬品也令人觸目驚心,除了他的妻室,還有很多僕人,甚至小孩,可見古代封建帝制統治的殘酷。

我們走出主體陳列室,又來到一古炮臺,參觀了這裡陳列的古炮,稍作休息,便啟程返回。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2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教化,而在於啟蒙;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它有多巨集偉、有多現代、有多少古董,而在於它的思想、它的視野、它的價值觀、它帶給觀眾的啟迪和它所傳遞的精神。"——大花豬

中國國家博物館裝修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很期待。今年春節後終於開館,又適逢德國的啟蒙藝術展也在那兒開幕,於是今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

進去之後感覺這博物館被整得很巨大很現代,但半天看下來,德國人的啟蒙藝術展非常好,我們自己的東西卻很令人失望。

啟蒙藝術展分為9個部分:啟蒙時代的宮廷生活、科學的視野、歷史的誕生、他鄉與故鄉、愛與感傷、迴歸自然、陰暗面、自我解放與公共領域、藝術的革命。共有500多件展品展出,有許多名家名作,是迄今為止國外博物館在中國展出規模最大的一次。我個人感受是:與其說這是一次讓人陶醉的藝術展覽,不如說是一次給人以啟迪的歷史重現。這個展覽從以上9個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人對人的價值、人的權利的發現和迴歸,對理性的追求,對科技的熱衷,對世界探索的狂熱,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觀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世界觀的'改變等等。內容豐富而不凌亂,條理清晰而富有創造力,讓人印象深刻。期間我偷拍了幾張pp與大家共享,因為沒用閃光燈,又是偷拍,難免有點虛,將就著看吧。

這是柏林街景的畫,明快的色彩,休閒的行人,讓人深切地體會到18世紀那種光明、自信社會心態,也反映出當時各階層相處融洽、各得其所的社會氛圍。

這幅畫既表現出和諧生活的場景,又表達了當時歐洲人對大洋遠處未知世界的憧憬,對世界探索的激情。

這幅畫描繪的是英國人第一次熱氣球試驗成功時的情景,觀眾們歡呼雀躍,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整個歐洲社會對科學、對航天、對創新的探索的無比高漲的熱情和勇氣。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3

五月的天氣是燥熱的,但是我們的心情卻比這炙熱的天氣更來得熱情。我們18年第一批積極分子一起到平原博物館參觀,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無比的激動。

懷著好奇與無比激動的心情,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目的地——平原博物館。平原博物館是集博物館、檔案館、史志館、城建檔案館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地上三層,框架剪力牆結構,高24米。首層為庫房、技術用房及裝置電氣用房;二、三層為展覽空間和辦公用房。博物院總體規劃著重強調“以人為本、以物為本”的設計思想,突出政府廣場莊重、大氣、包容的性格特徵。採用現代、大氣的設計手法,依據以市政府辦公樓所在的中心軸線,採用對稱式佈局,成功地構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間,創造出博物館強烈的場所感。同時,在中軸對稱佈局的基礎上,各單體建築又各自具有獨特的性格。這種差異中的對話,體現了城市文脈與地域文化,創造出人與自然充分和諧的城市空間。

平原博物館是新鄉十大標誌性文化建築之一。在建築藝術上,其一表現為“華夏之光”——文明精神的傳播,藉助規劃形式的放射狀規劃圖景與建築形象上的獨特個性,通過以豎向線條為主的石材巨大實體尺度,以及其富於韻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體氣勢,寓意著新鄉牧野大地,作為夏、商、週中國最早王朝的中心,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其二表現為“歷史年輪”——歷史的沉澱與傳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圓形,通過與樹的“年輪”在形態、肌理上的呼應,體現出歷史延續性。她寓意城市是成長著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館,正式要記錄下這座城市成長過程中的“年輪”,讓人們得以通過這些“年輪”,重視她的點滴回憶。其三表現為“太行山勢”——地域性與生長性,平原博物院建築形象強調豎向上的生長感與層疊起伏的態勢,外形硬朗、剛毅,平原兒女堅忍不拔的性格。

平原博物院藏文物3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上萬件,國家一級文物63件。平原博物院中的博物館共有19個廳,其中16個廳作為展覽文物所用。其中12個展廳為固定展廳,4個為臨時展廳。西側為“牧野華章”通史類展廳,時間範圍從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仰韶文化遺址文化遺存開始,分為原始社會時期、夏商周時期、漢魏隋唐時期、宋元明清時期四個篇章,種類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銅、明清書畫、歷代碑帖拓片著稱。東側為文物專題展廳,分為《館藏青銅器展》、《館藏陶瓷展》、《館藏書畫展》、《館藏精品拓片展》、《造像藝術展》五個專題展覽,共展出精品文物一千多件,對青銅器、瓷器、字畫、拓片等進行專題陳列。大部分文物文物出土於原平原省所轄的範圍。無論是館藏量還是館藏價值,在全省地級博物館中都名列前茅。

其中,鎮館之寶有祖辛卣、婦好方尊、牛面紋卣等一批珍貴青銅器,及北魏石刻造像、石鼓文拓片等石刻、石雕、石碑。此外有歷代書畫作品1700餘件,時代自秦漢至近現代,代表性藏品如趙子昂、董其昌、史春薈、李苦禪、白雪石等的書畫作品。

當我仰視著那些精美的字畫以及陳列的相片。我已不再僅僅是去了解其中的內容,而是站在遠處看。我似乎感覺到畫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來,那字裡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雲,給人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裡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器,我就理解了什麼是巧奪天工了。

我的心情如潮水般大起大落。最後趨於平靜。走出博物館大門。我還在回味著那平原歷史文化的豐富多彩以及對老祖先的敬畏。一切都隨風兒去了,我的思緒也融入了滾滾的歷史長河,激盪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靜了。歷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緩緩前行。我們的時代又將繼續。博物館之旅,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奮發。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我明白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知曉社會的良好形式。也是促進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培養鍛鍊自己的才幹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與修養,樹立服務社會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我們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提高素質。總而言之,這次積極分子社會實踐,使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鍛鍊。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擺正心態,正確定位,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4

剛來到x博物館大門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高興。遠遠看去一棟莊嚴巨集偉的大樓豎立在我們的面前,我深呼吸,聞到了一股濃厚又古老的氣息,彷彿又回到了古代。這些氣息不是來自裡面的國寶嗎?我帶異常激動心情進入了博物館的展廳,剛進到展廳,我嚇了一跳,展廳裡文物一件件安安靜靜的躺在那裡,在展廳裡沒有人喧譁;打鬧,只有照相機和安靜的人們在慢慢的觀賞它們的美麗,雖然它們常年沉睡於土裡,但他們的色澤和光華是泥土掩埋不了的。要不然它們不會被我們發現,更不會出現在展廳裡。

x省博物館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x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x島人的精神。

博物館分為5個參觀區、

第1個是介紹x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x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本館所展示x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第2個是介紹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為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

三件珍貴文物重在於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著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蘊之光。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為x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第3個是介紹x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時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x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x人文歷史。近代以來,x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瀰漫在x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x人民奮鬥的動力。

第4個是介紹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x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著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本展館薈萃了x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x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x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流長的密切聯絡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離開博物館後最大的感觸是:我國的國寶不能掉入任何人手裡,因為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繁榮富強的見證,也是中國人民的財富,是中國的魂。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5

為使黨校培訓活動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把理論教育與增強學員的黨性鍛鍊結合起來,並貫穿於學習的過程中,我參加了我們歷史系組織的博物館社會實踐活動。

博物館的建築風格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有現代的節奏感。在博物館內,我們參觀了八個展廳:隋唐瓷器廳、漢畫像石廳、十二大名人廳、運河遺韻廳、宋代瓷器廳、書畫廳規劃廳、古相貴珍廳,分別展出淮北地區出土文物和徵集的全國名人字畫。有造型奇妙、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瓷器等,通過參觀這些服飾、居室、生活用品、戰爭用品及喪葬用品,大家更深入的瞭解了中國優秀古代文明,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與工匠們的偉大智慧。也讓我們更好的瞭解了淮北的過去和現在。

通過這些陳列品,我們知道了淮北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遺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爾後,春秋宋國的別都,秦之泗水郡,西漢沛郡,東漢沛國的治所設於相城。現已在相城地區發現、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遺址數百處,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以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地方特色為世人所矚目。隋唐兩宋時期,由於大運河通濟渠的開挖,淮北柳孜成為我國當時溝通南北經濟的重鎮。這都是通過這些實物我所瞭解到的。翔實的資料、生動的實物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領略了燦爛的民族文化,也激發我的愛國熱情。也可以看出,黨的優良作風是在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上,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直觀的實踐和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此次實踐讓我的到了一定的鍛鍊。我很高興能夠在這次實踐中獲得在專業的知識領域進行拓展和創新的寶貴機會。

我認為此次博物館實踐對於歷史學專業的我來說特別有意義。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嚴謹的態度去做每一件事。此次實踐活動使我們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使命感,我們一定要繼承先人們的精神,努力向黨組織靠攏。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6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首批4A旅遊景點,館內,從遠古社會到清代各種文物一應俱全,充分地反映了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

由於為了增強人們的愛國精神,博物館開展了免費參觀活動,領票視窗前排起了兩條長隊,每隊至少有300米長,我們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才拿到票。爸爸說:“要不是今天天氣熱,排隊的人還要多一倍。”看來人們參觀博物館的熱情的確很高。

進了館,在進門處不遠是石器時代的一些石器和骨器,做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固然有些粗糙,但看的出來非常實用。再往前,有年齡戰國時期的禮器、武器。各朝代的金銀珠寶首飾,彎弓利劍長矛,還有直徑一米多的大鼎……一直到清代的.青花瓷器。物品奇多,內容豐富。

今天我參觀了一趟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就彷彿從猿人時代出發一直走,走過歷史,到了現在,知道了各朝代的禮節,懂得了一些千奇百怪的物品的用處……

當時的人們,用自己聰明造就出了一個個創舉,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我們、新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呢?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為給世界作出貢獻打好厚實的基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7

從xx年來北京上大學,到此刻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一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透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那裡的20xx萬人民百姓。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

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忙,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完美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此刻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四為美。名勝古蹟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麵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祕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定,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禮貌之美。

只有真正瞭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麼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視窗,就應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象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國小校組織學生進行群眾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8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築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眾非常多,並且很多是外國遊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9

今日參觀的是中國工業博物館,講解員給我們介紹相關資訊,中國工業博物館是對現有的瀋陽鐵西鑄造博物館進行改造、擴建而成,其中有工業博物館現建有機床館、鑄造館、通史館,博物館總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中國工業博物館目前徵集的文物來自上海、北京、內蒙古等20多個省區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包括國家一級文物1件,國家二、三級文物10件,館藏文物器件繁多。中國工業博物館中收藏文物年代從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紀30年代初的鐵西規劃地圖、1900年的中東鐵路鋼軌、西周青銅盔、春秋時期盔甲、殷商時期銅鏡都為如今的館藏。

講解員還給我們講解博物館相關背景。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鐵西區取得了令國人矚目的成就,20xx年國家授予“鐵西老工業基地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20xx年被命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並將《瀋陽鐵西裝備製造業聚集區產業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20xx年被命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據此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親臨鐵西視察指導工作時指出,鐵西區在引領我國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在傳承工業文明、弘揚工業文化方面做出貢獻。原書記聞世震同志也明確提議在鐵西建設“中國工業博物館”,這就是博物館構想的前提。

在參觀過程中講解員還給我們介紹相應意義。

一、眾所周知,鐵西區曾被譽為“共和國裝備部”並有“中國重型工業的搖籃”之稱,見證了百年中國工業的變遷。

在此基礎上籌建中國工業博物館,對於研究中國工業發展史、保護儲存近代工業歷史文物資料,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強區域競爭力,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重要價值。目前全國尚無此類博物館,鐵西區將填補國內空白。

二、鐵西區承建專案的優勢。

(1)歷史優勢。鐵西區工業歷史悠久,從1905年首家使用現代化機器企業誕生開始,經歷了日本殖民工業、國民黨時期工業和新中國工業等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鐵西曾生產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第一臺水壓機等幾百個中國工業史上“第一”的新產品,被稱為“共和國的工業長子”。鐵西區因工業而誕生,為工業生長,也將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2)人文優勢。工業是鐵西曆史的主脈,工業文化是鐵西的靈魂。鐵西工業文化源遠流長,滄桑厚重,對於幾十萬產業工人和鐵西人來說,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的“勞模精神”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當代鐵西人文情結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鐵西建設經濟強區,構建和諧新區,走向未來的不竭動力。

(3)地緣優勢。近年來,鐵西生態宜居環境迅速提高,20xx年榮獲目前全國唯一的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20xx年被評為“新中國建國xx年xx大地標”之一,鐵西作為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沈西工業走廊開發的重要區域,還將面臨籌辦“十二運”等多重機遇,區位優勢盡顯無餘。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見識了博物館的展物含有的多項“工業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徑的鑄管(直徑2.2米)、最大的超高壓斷路器殼體(鋁合金鑄件、重2噸)、最大的立車橫樑鑄件(重115噸)、最薄的鑄件(厚0.38毫米)。中國第一個鑄造用機械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壓管的樣管、第一臺萬能鑽床、第一臺八軸立式機床、第一臺精密絲槓機床、第一臺五軸聯動機床。

參觀通史館過程中,我們瞭解了世界工業的發展歷史和中國工業的發展歷史。相應展出的是各國工業工藝品,如大炮,鐵軌,輪船,汽車等模型。而且還與當時中國的起步工業形成相應對比,給我們真實呈現當時落後的工業歷史。在此館中還展示當時積極名族工業英雄,以及他們所作出的貢獻。其中包括洋務運動的一些代表,張之洞,李鴻章等,還有民族企業家張謇,劉鴻生,榮敬生等。然後就是建國後中國新工業的崛起,掀開中國工業輝煌的序幕。集中展示了當時艱苦條件下中國一系列工業的相應發展。中國開始了自己全新的鐵路,火車,軍工業,機床等各方面的發展。其次參觀的是機床館,該館中收藏新中國生產及使用過的當時比較先進的機床系列。其中包括車床,磨床,銑床,已經初期的老式自動化的機床,慢慢參觀的就是現代先進的`全自動化機床,還展示了現代機床加工的一些工藝品。給我們驚訝讚歎的同時也給我們更多的全新知識的概念。參觀的第三個是鑄造館,該館依然保留當時鑄造車間的老式模樣。全新給我們展現當時加工車間的工作流程和相關裝置。瞭解了當時的條件艱苦下,老一輩們依然克服艱難為中國的工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鑄造館依次展覽了當時鑄造的成就,其中包括最大的鑄管,還有各種鑄造工藝品等。

參觀完三個展館,我們也就結束了我們參觀之旅。此次參觀的過程中,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點滴感觸。從瞭解工業背景到工業成就,歷史的痕跡記錄在博物館中。我們瞭解到當時落後歷史背景,那些先輩們奮起為中國的工業輝煌而拼搏。那一件件陳舊古老的器件,當年曾經被使用的機床似乎在講述著他們的崢嶸歲月,鏽跡的斑駁也掩蓋不住當年的輝煌。靜靜躺著的舊物,相繼講述著我們近代歷史的屈辱,講述著我們工業的發端和發展的歷程。我們的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這段艱辛歷程,深深揭示著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國家要強盛,在國際社會更有影響力,離不開國家的工業發展。工業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整體水平,這離不開每一代人的艱苦奮鬥,離不開我們民族工業的創新發展。看著過去機器與現代機器的對比,看著歷史和現在的對比,看著中國和世界的對比,這一切告訴著我們的工業同樣可以輝煌,同樣可以讓國人驕傲。背後每一代人的心血汗水我們都不能忘記,這同樣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積極進取,把握時代潮流,緊跟世界腳步,運用智慧不斷創新,為現代創新工業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當代大學生同樣需要跟上時代腳步,腳踏實地把我們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學好,學牢。不斷學習先進理念知識,樹立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信念,擺正學習態度,為中國現代工業的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0

今天,叔叔帶我和倆哥哥一起去xx博物館參觀。

我們乘公交車到那兒,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排的隊伍十分長,足足有好幾十米呢!叔叔告訴我們,現在因為放暑假,所以去博物館不用買門票,所以才招來了這麼多人,如果要付錢,可能只有一半遊客都不到。

大約過了半個多鐘頭,我們終於進博物館了。

我們分別參觀了雕塑館、繪畫館、書法館和玉器館等7個館。最讓我好奇的是陶瓷館,這個館裡面的陶器都十分精美。陶瓷——是展現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物品。如果叫我們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機器,我看也不一定能造出這麼精緻、美觀、純樸的陶器來。特別是我看到那個血紅色的陶器,有你腦袋那麼大,聽叔叔上上面的顏色就是用血染上去的。一聽到這兒,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雕塑館裡可是“危險重重”,不要以為是進了裡面就出不來了哦!其實“危險”就是那幾尊雕塑,只要你碰了這幾尊雕塑,你立即會觸電:輕則渾身麻;重則當場死。這表明了現代科技有多麼發達。有一尊雕塑特讓人驚訝,這是一塊很大的石象,裡面足足刻了一千多個小佛,只有指甲那麼大!這看出古代人是多麼聰明。

今天,我的知識大有進步。

期盼已久的一天終於來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可是我國小生涯第一次和全班同學一起出遊。

今天,我們來到了位於xx市的xx省水利博物館。一進入水利博物館大門,導遊阿姨便把我們帶到了一尊雕像前,這是李儀祉的雕像,他是我國近代著名水利科學家和教育家。再來到館內,導遊為我們介紹了鄭國,他是韓國間諜,被派入秦國修建了“鄭國渠”,本想耗費秦國人力,但沒想到“疲秦之計”變成了“強秦之策”。再往前走,我看見了李儀祉家譜、八水的位置、自來水是怎麼淨化的……

在參觀過程中,最讓我難忘,也最讓我觸目驚心和擔憂的是剛進館導遊給我們看的視訊。現在的八水有的已經斷流,有的`河床乾涸,還有的到處可見垃圾……而且全球已有七億人左右經常面臨“用水危機”。我想:如果沒有水,那莊稼就會長不出來,如果莊稼長不出來,農民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牛、羊也支撐不了多久,如果牛羊支撐不了多久,世界人民就沒有吃的、喝的了,很多人都會餓死、渴死。這是多麼嚴重的問題啊!

這次參觀水利博物館,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認識到了水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不要讓世界上的最後一滴水成為我們的眼淚,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請節約用水!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1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還寒,尤以風大為特色,彷彿要將所有渴望接觸春天的人們都趕回屋去。然而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的訊息讓我有些心裡發癢,早想去一睹為快。於是不顧那一天狂風呼號(吹得剛發芽的嫩柳都為之瘋狂),我一頭鑽進地鐵,趕往國博!

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在原“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基址上擴充套件和改進起來的,於20xx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為於天安門廣場的東邊,和人大會堂相對,是一座暖灰色、帶有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初建時期特色的巨集偉建築(它是建國十週年“中國十大建築”之一)。那一天下午,當我鑽出地鐵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還是它的“巨集偉”:它依舊是帶著沉穩的淺黃顏色,佇立在陽光燦爛的藍天下,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由於很久沒有參觀過長安街上的任何建築了,我光是找尋從哪裡能走進這座巨集偉巨大的博物館,就花費了至少二十分鐘時間!由於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門而去——由於這個錯誤,我見識到了長龍一般排隊等票的人群(裡面不乏各色外國人),也領教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面像”帶給人的那種難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嚴聳立;前面是高度近兩層樓的臺階,其長度更是要走將近一分鐘的距離!閃著金色光芒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幾個題字鑲嵌在高高的立柱右側……

我帶著還沒參觀裡面就已經有些疲憊的雙腳(為了找入口,我幾乎圍著國博走了半圈!)心裡卻被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帶動的有些微微顫抖:這座建築不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的象徵嗎?

我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銅孔子像,在我看來,他似乎帶著一絲來自遠古的微笑,迎接著世界上所有仰慕這座建築和裡面珍寶的人們。

一系列安檢過後,我得以進入博物館的內部,心頭還想著剛剛那種莫名的自豪感,卻旋即被眼前開闊、明亮的廣闊廳堂給迷住了:

那是一個和建築外觀幾乎一樣高、一樣長的大廳,百米左右寬,乳白色的基調,間或有淺咖啡色的牆壁裝飾,整體感覺非常明亮、優雅,卻又讓人意外的感覺到安靜——這在一個人多又大而封閉的建築內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環顧四周,我看清了各個展覽的導引圖,移步向前,我並沒怎麼留意左邊買紀念品的櫃檯,就左轉去尋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館。

大多數展館都在三層。巨大、寬敞的臺階直通建築的高處,上行和下行兩條扶梯把臺階分隔開。沿扶梯上去右轉進入一條敞開式走廊,然後是一個被走廊分成兩半的展廳——比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發著點點亮黃色的光芒——那是這個展廳左側的佛造像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

踩著厚厚的地毯,流連於魏晉、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間,那殘留在石造像上的華麗色彩、巨大然而缺損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態,都讓我深深為之感嘆。

造像館對面是青銅館。隔著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顏色深邃的商代青銅鼎正對著一尊兩米高的宋代菩薩造像!也許只有在那種環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國古代的人民是多麼富有造詣,他們對神的敬仰,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靈活現的通過石像、青銅傳達的淋漓盡致!(造像代表人民對佛的信仰,對來生的祈禱;鼎,是中國先民對祖先的祭祀禮器;造像中每個神的安詳神情,都是人民內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穩定,是政權鞏固,國富民強的象徵。)

我站在這青銅鼎和造像之間時,我突然感受到課本中“中華五千年”的具體意義:一個宋代,一個商代,都放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裡!文化,跨越了時間、空間,毫無保留的向每一個願意去了解和讚歎她的人散發著她們各自獨特的魅力!

帶著對石造像和青銅器那種質樸的感懷,我進入了下一處國博的長設館:中國古代瓷器藝術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館不大,玻璃展櫃裡陳列著從漢代到清朝,每個時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顏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紋飾帶著西洋味兒的外銷瓷,有世界聞名的法門寺祕色瓷;從起初顏色灰暗、厚重的漢代瓷壺,到近百年之內官窯製作的晶瑩、精緻的杯盤……

一個八零後爸爸抱著他三五歲的兒子,正諄諄教導著:“這是龍泉窯…….;這是釉裡紅……;這是耀州窯的……”孩子的小手輕輕指點著玻璃櫃裡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複著那些詞彙——這一幕令我深受觸動,彷彿看見文化化身成真實的血脈,代代相傳。

離開三樓,沿階而下,到二樓往左一轉就是一張四米高的油畫招貼:德國畫家希克的作品《海因裡希.丹內克》,畫中年輕婦人單純的眼神和紅白藍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視覺衝擊力。

這個館是德國柏林、德累斯頓及慕尼黑三家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合作的產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續活動之一。整個展廳轉下來,除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油畫風景、人物還算見過,其它的東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搖的長頸鹿模型、19世紀的歐洲婦女服飾(工藝及其複雜!)、18世紀的鋼筆插畫等等,感覺展品種類豐富、獨特,好像每轉過一個拐角都有一個驚喜!

說實在的,轉了這麼久之後,說身體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見所聞調動起來了,身體的疲憊都暫時被忘掉。帶著一種興致勃勃的感覺,我回到一層,又輾轉上了一個隱祕的半層高的臺階,尋覓到了“李可染、黃胄和潘天壽藝術大展”展館。

這三個館是獨立的,館外照例有大師們的畫冊出售,價格不菲。黃胄和潘天壽兩個館我只是粗粗轉過,之後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館中的多媒體螢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為父親製作的生平簡介,以及一段大師的繪畫錄影。

在這面幕牆前,我逗留了一個小時,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畫作非常吸引我,對我自己的繪畫也有很大的啟發。他是所有近代國畫家中,少數能把畫面做的氣勢磅礴而又細如髮絲的一位人物。看過展廳裡他的真跡,再細細品味大師的生平,及創造這些畫作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一點:“認真對畫,認真做人”。對待喜歡的事物,真的需要潛心研習,並且在承繼傳統的過程中追求創新、不斷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張畫,是他的.代表作《萬山紅遍》。那宣紙上的紅,面積那麼大,卻一點也沒讓人感到“堵”。紅顏色無論在國畫還是西畫裡都是很難控制的,他卻能運用的這麼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之感,真令人歎為觀止!

其它的作品裡,我喜歡有一張畫教堂的,那些建築的邊線用水墨表現的是那樣有趣;還有他畫的最熟練的牧童:悠閒,傳神;還有他中年時期的山水,水面上點點的風帆,山峽間的奇峰古剎…….

國家博物館真是一個彙集各方精華的地方!無論從歷史、文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能打動你的內容。我帶著這樣的感慨走進了國博最著名的展館:復興之路館。

那是一個讓每個中國人重溫建國曆史的地方,走在展館的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沾滿先烈鮮血的遺物之間,我忽然想起了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是啊!我們的民族從愚昧、被動挨打,到革命、建立獨立的國家,再到覺醒、建設富強的中國——整個過程,兩百年,歷盡艱辛,多少人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為當代中國百姓的生計和幸福而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看著安靜的展館,看著悠然的觀看展品的人,我心裡暗自感恩,感謝先輩的犧牲換來的中國的獨立和和平,也感謝當今那些為中國社會的和平、安定、進步作出自己貢獻的千千萬萬的人們!

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心裡帶著這種種的感慨,回想古代中華燦爛的文明,回想國外美術的趣味以及與中國的不同,回想中國的近代歷史——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那依舊巨集偉的建築,突然又想起初見它時心裡的那種種莫名的自豪感。

這自豪感從何而來?因為這座建築: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們中國的象徵,但不僅是當代的,更是從久遠走到今天,那全部的歲月的象徵。它象徵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象徵著中國政府、中國的人民迴歸自我、面向世界的風貌;它象徵著過去,更象徵了未來!

我想,在中國的首都有這樣的一座建築,可以說真的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2

今天,風和日麗。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車去參觀永安博物館,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紅色的門,門上有很多的鉚釘,在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文廟”二字。左邊貼著歷屆大學聯考金榜題名名單,光榮榜單上的名字分別來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學子,看著光榮榜單上的名字,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們的成功告訴我,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學習任務,努力刻苦學習,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隊員。

緊接著,跨入門內,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特別有古代韻味。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魚兒在池塘裡愉快的遊著。我想他們和我一樣,為在能夠在這充滿著文化氣息的地方而喜悅。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廳和大成殿。展列著永安歷史文物以及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物。透過玻璃制的展臺上,我們看到了放著抗戰時期的武器、錢幣、生活用品、瓷器書籍等等。在殿中,還放著一臺水輪發電機和手搖踏板印刷機,雖然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沒有了昔日模樣,但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價值。

但最令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戰爭時期留下來的武器,看著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戰英雄們拿著這些武器保家衛國,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解放,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人民才有了現在的辛福生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可以在學校裡安心地學著知識。謝謝抗戰的英雄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今日的永安博物館之旅,我們帶著永安的歷史,滿載而歸。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3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體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階”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控”,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裡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4

還記得我小時候,每次爸爸說帶我去自然博物館都像是要經歷一次旅行。只是,每次都興致勃勃地來了,卻沒走幾步就覺得又累又沒勁。但即使是這樣,博物館還是讓我感到親切。後來長大了,我愈發喜歡博物館。現在,我也時常會帶著女兒去各種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看看,在那裡感受歷史,感受自然,感受生命,感受藝術、科技、生活的日新月異。

前幾天心血來潮回憶了一下我帶著孩子走過的展館,一絲幸福感湧上心頭,那些曾經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再一次讓心為之一暖。所以今天,我想說說我們去展館的一些小經驗,說不定也可以幫到同樣想激發孩子興趣的花友們。

一、什麼樣的博物館值得去,孩子幾歲開始參觀更合適?

有人說孩子太小不適合去博物館,有人卻說博物館大小通吃,幾歲都適合。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我家是從兩歲左右開始嘗試去博物館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加頻率和深度,是否選擇帶孩子去展館,去什麼樣的展館,我考慮的維度主要有以下幾個:

1、年齡和路程是否匹配:如果孩子還太小,特別要考慮博物館與家的距離,博物館裡需要徒步的距離。體力如果都跟不上,就更別指望有耐心慢慢參觀了。

2、年齡、興趣和展出內容是否匹配:有的展出內容很好,但缺乏童趣,孩子就會覺得沉悶,如果要看的是文物,那就需要孩子有一點歷史知識背景了。當然,如果家長用心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嘗試,這一點是可以改觀的,在後面會細說。

3、展館的參觀環境孩子是否可以接受:如果要去的展館人特別多,孩子身高又矮,什麼都看不到,那孩子的感受可能不會太美好。

綜上所述,帶孩子去展館最好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上,參觀的路線不要讓孩子太累,如果展館的內容太多,可考慮一次只看部分。幾歲可以進展館,這一點並無定論。

二、去展館之前需要做什麼準備工作嗎?

有些功課我覺得是必須要做的,有些則屬於錦上添花,不必強求。我曾經做過的準備工作主要有這些,供大家參考:

1、瞭解展館:

在去展館之前,瞭解展館是必修課。我一般會提前瞭解是否需要提前預約;參觀需要帶的證件;注意事項,比如是否允許拍照,展館的溫度(有的展因展出方對於保護文物的要求會把溫度調的很低)等等;“鎮館之寶”都是什麼;有哪些特展和常規展;正在展出的寶貝哪些是我們可能會感興趣的;有沒有可以參與的現場活動;是否有需要提前預約的專案等等。

比如上海博物館,在珍品100中展示了上博的鎮館之寶,每一件寶物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大克鼎。

在她小時候,一般是我瞭解展館之後,把了解到的資訊和她分享。現在她長大了,已經學會自己在公號裡找她想要看的寶貝,自己提前做功課了。有些公號內容不夠全面。比如上海昆博,其中還有一個視訊簡介,比較適合小孩子。現在,在公號裡也有視訊簡介了,看起來更方便。

對於國外的博物館,更有必要提前瞭解。有的博物館需要提前一天預約,甚至更早,如果到了當地再約可能就會有預約不上的風險。

2、對即將觀看的展出做更深入的瞭解。

比如,我們第一次去國博是為了去看大英博物館的特展。在出發之前,我和孩子先搜尋了網際網路上大英博物館的特展資訊、“耳朵裡的博物館”關於大英展的攻略,後來又讀了關於大英博物館的書。這些瞭解讓孩子對參觀更加期待。

3、決定是否參加講解活動。

現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有很多機構都在搞觀展解說活動,有的機構請的老師非常專業,講解方式又符合孩子的認知。我們曾兩次去北京參加“文話童心”的觀展活動。真的很羨慕大城市的花友啊!

4、設計好玩的活動。

女兒第一次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時候才剛剛六歲,故宮博物院裡的寶貝特別多,也特別好,我真擔心她沒有耐心可以全部看完。可臺北不像北京,我們可以經常去,可以分成若干次參觀。那要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她有一個很好的參觀體驗呢?我的辦法是和她一起設計遊戲。

這本書展示了臺北故宮裡的100件文物。我和女兒一起看,讓女兒從其中選出30件,作為我們此次臺北行的尋寶物件。女兒特別開心,一再斟酌選擇哪些,最後把選好的文物圖片用她自己的小相機拍下來,作為現場尋寶的參考圖。

這個遊戲讓我們的參觀既有趣又有動力。不僅把整個博物院走了兩整圈,還真正去看了每一件展品。對找到的寶貝更是要好好端詳一番。

最後我們有幾件寶貝還是沒有找到,可孩子仍不想放棄,她說:“我們可以去問問那邊的姐姐(工作人員),看看這些寶物都在哪裡。”果然,問詢是有收穫的,這讓我們又找到了一件。而其餘的我們沒找到,都是因為借出在臺南參展。閨女說:“那我們就在展出的這些裡面再找出我們最喜歡的幾件,加進來,湊夠30件寶物吧。”看來,只要有了興趣和動力,那體力問題也是次要的。

5、設計寶物卡。

我們在去甘肅省博之前,還嘗試做過寶物卡。主要是我根據省博公號,以及百度詞條資訊製作的。到了現場,孩子會參考卡片對實物加深瞭解。同時還可以用卡片來收集印章,畫簡單的草圖,卡片背面寫幾首詩詞,等車排隊的時候可以隨便讀讀背背,總之用處多多。

6、瞭解國外的博物館。

如果有出國逛博物館的打算,最好也要在國內事先了解一下。瞭解的渠道,一個是維基百科,上面不僅有很詳細的介紹,還有清晰的.圖片可以參考,瞭解展出資訊、開放時間、預約通道等等。

如果是去歐洲,參觀美術館會比博物館更多,每一座教堂、城堡也都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提前瞭解一下西方美術史和建築常識也是不可或缺的。

7、留足參觀時間。

通過對展館的瞭解,預計參觀時間,儘可能多預留一點。一來是因為在參觀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問很多問題,也許會在一個寶貝前駐足很久,整個參觀速度就會很慢。二來是因為展館的人流可能超出你的預期,比如國博,進門需要排很長的隊,團隊和散客需要分開排隊,除了一定要記得提前預約,還要看清排隊的位置,切勿排錯。

8、攜帶的物品。

如果要去展館,我一般會為孩子額外準備一個本子(不帶格子)、一支筆和橡皮。如果展館溫度比較低,要額外準備一件外搭。帶齊證件和預約單。其他物品越少越好。

三、參觀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參觀過程中,我覺得最要緊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觀察、思考。

1、進門前和孩子討論參觀計劃。

在參觀之前我會讓孩子自己設計參觀計劃。要看哪些,不看哪些,重點看哪些,要不要音訊講解,有沒有其他有趣的想法進行互動等等。

2、關於孩子的提問。

提倡現場提問,現場解決。很多展館預留了二維碼,可以掃碼瞭解博物館對文物的介紹。通過網際網路查詢相關資訊。或者去詢問工作人員、講解員、志願者。實在不行,記下來,回去慢慢找資料。

3、鼓勵孩子有啥想法及時分享。

我很喜歡孩子在參觀過程中迸發出來的各種聯想,有時候她會把自己逗得哈哈大笑。

4、如果人太多,可以調整計劃,專注於某個方面。

比如我們在聖彼得大教堂時遇到了超級多的人。當時孩子感覺特別煩躁。我說:“沒關係,你能看到哪些地方,覺得哪裡最有趣,媽媽就陪你看哪裡,我們不去和他們擠。”閨女說:“我最喜歡教堂四周的裝飾圖案,還有雕塑裡的天使。”於是,我們娘倆就找了一個合適的位置觀察起來,她還現場畫下了自己喜歡的裝飾圖案和天使的翅膀。

5、留意博物館裡的兒童區域。

絕大部分展館都沒有替兒童考慮,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兒童區域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因為這個兒童區域設定在地下一層,很多人沒有留意到。我們去的時候幾乎是空無一人,真是痛痛快快玩了個夠。這裡不僅有可以觸控的各種毛筆、礦石,還有可以讓孩子拿在手上360°觀察的瓷器仿製品。他們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找細節的電子遊戲,把故宮變成積木讓孩子任意搭建。

比利時的巧克力博物館雖然不大,但也非常適合孩子,因為有各種巧克力可以隨意品嚐。濃濃的比利時巧克力。為我們現場演示如何製作各種花式巧克力。每天只有固定時間才有,需要提前安排好時間。而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簡直就是孩子們的大樂園。

6、給孩子足夠的時間。

帶孩子看展學到多少,掌握多少,我並不在意,但我在意孩子有沒有享受其中。如果她在一幅畫前停留,我從不打斷她,從不催她前進。在佛羅倫薩看到《維納斯的誕生》和《春》的時候,閨女在那幅畫前足足站了半個多小時;上博的一個展廳我們就耗費了半天時間;甘肅省博我們前後去了好幾次;寧夏科技館我們連續玩了兩天……

足夠多的時間讓孩子可以沉浸其中,有她自己的思考空間。在龐貝古城靜靜欣賞殘缺卻帶著神祕的雕像。

四、參觀之後還可以做點什麼?

人們經常會在事前做很多準備,參觀完之後就再沒有回顧。而如果能在事後做點事情的話,就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沉澱。比如:

1、針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做討論。

在觀展過程中孩子的問題可能並沒有完全得到解答,那麼事後再討論回顧一下就是非常必要的。一起查查資料,全家來個頭腦風暴,都很不錯。

2、整理拍攝的照片,記錄的資料。

很多博物館不允許拍照,但也有允許拍照不允許開啟閃光燈的博物館。尊重博物館的要求,儘可能留下一些喜歡的影象,事後整理出來隨時翻看將是很好的回顧。

3、寫下(畫出)一些思考和總結。

在整理、記錄的同時,我也會寫一點自己的思考和總結。孩子有時候也會如此。比如,我們看了“從莫奈到蘇拉熱”的畫展之後,女兒就畫了幾幅圖,來總結繪畫發展的軌跡。

同樣的小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繪畫表達方式:古典主義~印象派~野獸派,最後一個說是向蘇拉熱致敬,把小熊拆成了零件,哈哈。

當然,除了這些,還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來豐富觀展體驗,比如看看專題紀錄片,讀讀相關書籍等等吧。歡迎大家給我留言分享你的觀展心得。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5

今天,晴空萬里,天氣宜人,學校組織我們去歷史博物館參觀,學習。

大年七年級,我和爸爸一起去歷史博物館遊玩,我們打了一輛計程車,到了那裡,我興奮無比,夢寐以求的地方我終於到來了。

陝西曆史博物館文物多達375000件,儲藏量居全國第一位,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順著每個展館轉下來,從遠古時代的簡單石器,到1840年前社會生活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100多萬年,就如同翻開了古長安的活史書,彷彿又回到古時代,感受著歷史的滄桑鉅變,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陝西曆史博物館分為二個展廳,集中展示了陝西古代文明孕育、產生、發展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

第一個展廳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第二部分是《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蹟、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第三部分是《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第二個展廳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第二部分是《衝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第三部分是《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時間很快過去了,雖然這麼匆匆一轉,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覺就像時空穿梭一樣,領略到了中華大地幾千年的發展變遷,遊歷史博物館讓我們再次想起了身上肩負使命,我們要從歷史中總結教訓,展望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