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書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1.47W)

今年暑假讀了《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當看到書名時,還以為是一本心理學方面比較難讀懂的書。但翻開目錄,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頭豹尾——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不要等牆倒塌再來造牆——遺忘曲線;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鍋——詹森效應;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情境相似性;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頭腦風暴效應;真實的謊言——羅森塔爾效應;響雷之後必有雨——預期效應……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書心得體會

翻開書,細細地讀、細細地品。

在序言中,劉儒德老師就以生動形象的一則童話故事“魚就是魚”,講述了原本晦澀難懂的建構主義。“有一條魚它很想了解陸地上發生的事,卻因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無法實現。它與一個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長成了青蛙後,就跳上了陸地。幾周後青蛙回到池塘,向魚彙報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 陸地上的各種東西:鳥、牛和人。魚根據青蛙對每一樣東西的描述,頭腦中形成了這些動物的圖畫。每一樣東西都有魚的形狀,只是根據青蛙的描述稍作調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魚、奶牛是長著乳房的魚、鳥是長著翅膀的魚。魚只能重新組裝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構造起對新知識的理解。原來經常看到關於建構主義理論的論述,說實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則小故事,就讓我瞭解了建構主義的核心要義。

正像劉儒德老師在《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的序言中所說,他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鮮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釋科學的、嚴肅的心理學規律、效應和法則。在讀本書的第二輯“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時,一個個有趣的實驗、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一條條精闢的分析,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媽媽的啟示——依戀心理》一文,講訴了心理學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對母親的依戀的實驗。在幼小的猴子身邊放的是兩個母猴的模型:用鐵絲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發現,小猴子喜歡能給他以柔和感覺的布猴子。後來,心理學家給布猴子媽媽越來越多的母性特徵。比如,在身體裡裝上電燈泡、把布媽媽設計成能搖動的。布媽媽用有的母性特徵越豐富,小猴子就越喜歡她。但布媽媽是不能與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媽媽身邊長大的小猴成年後不同程度地帶有行為上的偏差,類似人類精神疾患的行為。從動物實驗得出的結論讓人備感震驚:孩子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愛?而我們做父母、做老師的是否真正給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愛?讀完之後,不由得讓人頓覺警醒。一個只關心孩子物質生活的父母,一個總在忙碌於工作卻不肯抽時間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時候只是充當了一個自動洗衣機、自動售貨機、自動取款機的角色,孩子們應該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安全感、親情沒有獲得,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只能是無可奈何地對父母說:想說愛你不容易。這也難怪做父母的總是不理解:我們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孩子越大卻離我們越遠?同樣的,作為一名老師,如果只關心孩子的學業,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遠無法真正贏得孩子的認同。

《頂著光環行走的人——暈輪效應》:我們在知覺他人時,人們往往根據少量的資訊將人分為好或壞兩種,如果認為某人是“好的”,則被一種好的光環所籠罩,賦予其一切好的品質;如果認為某人是“壞的”,則被一種壞的`光環所籠罩,賦予其一切壞的品質。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就傾向於據此推論此人氣體方面的特徵的現象,就是暈輪現象。“暈輪效應”告訴我們,教師對待學生,要防止一種以偏蓋全的評價傾向。教師應該實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學生的資訊,切忌一葉障目。只有全面瞭解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避免因對學生的不公正的評價而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暫時的落後。

《獎勵的藝術——扇貝效應》提醒我們老師,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貝效應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在一種新行為、新習慣養成的初始階段。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是必要的。而當學生的學習或者行為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斷地延長強化的間隔時間,直到最後撤銷強化。《為了明天更美好——延遲滿足》則從另一個角度提醒父母、老師們要關注孩子自制力的培養,讓孩子在延遲滿足中學會期待、珍惜、剋制。

《絕望的體驗——習得性無助》以一條狗的實驗為例,印證了動物、人類在多次收到挫折後,都會表現出的絕望和放棄。其實,很大程度上,一些暫時落後的學生之所以始終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過多地品嚐了學習上的挫敗感。多次的打擊使他們最終放棄了奮鬥。這無疑在提醒我們,一定要多給失敗的孩子一些鼓勵,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成功的機會,儘量避免給孩子創造“習得性無助”的誘因——挫敗感。同時,也提醒我們老師,教會孩子正確地對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而《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則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讓孩子不要只盯著別人的“葡萄”,要學會欣賞自己手中的檸檬,即使它酸酸的……

還有許多許多,“南風效應”告訴我們感人心者莫乎情,說服往往勝於壓服,和風細雨有時候要強於暴風驟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就是南風效應運用於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應”提醒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東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進行疏導和溝通。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本值得老師們去讀,也能讓你一讀就放不下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