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感動中國2021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31篇)

心得體會 閱讀(2.31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31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2021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31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

每年,都會有這樣一群人,站在感動中國的舞臺,沒有絢麗的背景,也沒有耀眼的閃光燈。但這個舞臺一樣,樸實無華。但他們卻在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的年代選擇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們,感動了中國。

校長張桂梅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迎來了無數人的點贊和敬仰。12年來,張桂梅同志為1804名學生圓了“夢”,她是大山裡當之無愧的“圓夢者”。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圓夢者”。

要有“圓夢”的赤誠心。她是學生們心裡的“張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正是張桂梅同志把孩子們視為己出,才有了這樣深沉的愛。這背後是一顆黨員的赤誠之心,把對黨的忠誠化作對人民最真實的愛。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是把群眾當親人和家人。在為民實踐中,我們要有這樣的自覺和態度,讓群眾少跑腿,自己腳下多沾泥,堅實步子;讓群眾多開口,自己少插話,耐住性子;讓群眾少為難,自己多辛苦,厚實裡子。要跨前一步,主動為群眾的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關切提早謀劃,及早落實,多一些“暖心包”“溫馨袋”,少一些消極應付,把忠誠和熱愛融入到為民的點滴之中,融入到為民的“圓夢”之中。

要有“圓夢”的硬本領。張桂梅同志帶領華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打鐵還需自身硬,為民還要有能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化解這一矛盾,沒有本領是不行的。斗轉星移,“能”要與“時”進,要更強,這樣遇事才不會一籌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學習,向群眾學,向先進學,向優秀學,尤其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好黨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要加緊到為民的事上去練。積極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去,在具體事務的“練”中不斷錘鍊意志,總結經驗,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幹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短板就能補得越齊,本事就越高強。

要有“圓夢”的無我境。張桂梅同志以學校為家,把培養學生作為一生追求。即使學生們離開了校園,成家立業,她也時刻關注著她們的人生和成長。無我無私,白璧無瑕。在為民“圓夢”的路上,我們要涵養這樣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堅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奮進,全心全意、不留餘地為民做好每樁事,幹好每茬活,答好每張發展卷。為民無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礎、管長遠”的潛績。面對這樣的事業,我們更要踏踏實實、無怨無悔、久久為功地埋頭苦幹,把追求潛績作為內心為民擔當的“基石”。有這樣的“基石”,我們就能去除浮躁之氣,真正行穩致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就是圓了人民群眾的夢,也是圓了每個黨員幹部的夢。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

中央電視臺2017年2月8日晚播出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君、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樑的好醫生樑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還向中國女排表達了特別緻敬。

這些偉大的人讓我們的內心如大海般此起彼伏,思想如潮水般洶湧澎湃!

河南救人小夥王峰,“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陽一棟民宅突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3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王鋒卻幾乎燒成“炭人”,約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腳印!儘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歲的王鋒還是永遠走了……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這是帥氣小夥秦玥飛的頒獎辭。

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衡山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他選擇回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統、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開展資訊化教學……他說成功不可能一夜間發生,“必須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做。”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3

若不是《感動中國》節目,我還未曾認識你,認識了你便讓我懂得,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就是英雄。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陳陸。

“我會守護好廬江”,這是你對父親最後的承諾,亦是對國與民最堅定的保證。洪水猛獸沒有將你擊退,唯有拼命呼救的聲音時時緊扣你的心絃。面對濁浪滾滾的洪水,是進是退;面對疲倦不堪的身軀,是戰是休;面對群眾殷切期盼的眼神,是留是走……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一趟趟,一次次,哪怕已經高強度工作96小時,哪怕被洪水浸泡的全身浮腫,你依然不顧疲勞,衝鋒在前,只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堅守是風骨,堅守是責任,堅守使你成為家庭中的缺席者,堅守,卻使你成為了抗洪中的英雄。

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麼是責任,穿上軍裝是你從小的夢想,抗洪救災是你的職責,你在一線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而我,考上大學建設家鄉是我的夢想,努力學習是我的職責,我定會在題海中擔起學生的責任。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麼是英雄,你並不是電視劇中的傳奇偶像,而是我們身邊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你是一位普通的消防員,一位普通的丈夫,一位普通的丈夫。和我們一樣,對生活有種種小期待期待:期待過年與家人的團聚,送兒子一件消防車玩具,和家人去一趟海洋館……但危難時刻,方顯男兒本色。英雄,就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大千世界,總有人會給世界帶來長嘆,帶來憤慨,也總會有人讓世界溫暖著,美好著。感動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熱愛,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而我們將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每一個不被辜負的日子裡起舞。

洪水洶湧,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後,你是天空燦爛的霞。

陳陸,一位在災難中始終衝鋒在前的勇士,是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榜樣!我們對你還來不及說一聲再見,你的名字已經讓世人知曉。我們總是無奈用這樣悲壯的方式認識英雄,但不要悲傷,英雄的精神在我們這一代傳遞,我們會為了夢想拼搏,我們會繼續沿著你的路勇往直前,請你放心,山河定無恙,人間皆安樂。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4

“感動中國”的旋律緩緩響起,一年一度的頒獎晚會再一次打動了觀眾的內心,細數著那些平凡中的偉大,感動之情油然而生。

本次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稱號的有奉獻大半生,致力保護敦煌的學者;戰功赫赫,卻深藏功與名的老英雄;永不放棄,從不言敗的運動員……

其中,令我感觸頗深的是用盡一生來保護新中國孩子一生平安的醫學家——顧方舟。他是中國著名的病毒學專家,脊髓灰質疫苗的研發者。上個世紀,全世界突然爆發脊髓疫情,我們全中國的孩子也陷入恐慌之中。當時,這種疾病極易在幼兒身上發生,但無藥可治。31歲的顧方舟,意識到嚴峻的形勢,於是他載著全中國的希望,去蘇聯探求疫苗。經過不斷努力,他研製的疫苗終於問世,可由於那時並無證據來證明此疫苗是有效的。顧方舟沒有猶豫,他冒著生命危險,與自己的同事一起試服了第一批疫苗,後來他還用自己的孩子當作試驗品去檢測。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2000年,他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國成為了一個無脊灰的國家,而顧方舟在這條困難重重的道路上,足足奮鬥了44年。

直到現在,我們還因此受益,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兒得以健康地成長。一聲“糖丸爺爺”,是我們對顧方舟爺爺的無限感恩和緬懷。在中國的歷史上,正是因為有許多類似顧方舟爺爺這樣的醫學家、科學家,才能推動著中國的發展進步。顧爺爺為研製疫苗用自家孩子來試驗的行為深深打動了我,我深刻體會到那該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才能做出如此行為!而這一行為的背後,更是對整個中國孩童的無私而博大的愛。

“為一大事來,成一大事去。”顧方舟爺爺放棄了他曾經高薪的外科醫生職業,奮不顧身地投入到國家公共衛生事業中。那一粒粒糖丸,凝結的是數不清的汗水和智慧,他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超越了自己的親人。甚至最後他在彌留之際上,還叮囑著孩子們:“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你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

作為糖丸受益的年輕一代,我們應繼承顧爺爺捨己為人、甘於奉獻的信念,並將這種信念深深刻在心上,如此,未來方能成就大業。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5

昨天晚上坐在電視機前靜靜的看完《2021感動中國》,看完欄目,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每次觀後,總會給人以長長久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巨集闊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裡最軟弱的地方,但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巨集闊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裡最軟弱的地方,但“那時候的我們,渴望知識,有老師給我們上課,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她的女兒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一個好媽媽。”聽到這,我感覺鼻子酸酸的,她的博愛深深感染著我,她放棄了對女兒的陪伴,但是她的學生也是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愛,影響了幾千幾萬個家庭的孩子,讓他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讓他們受到教育,從而有機會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她的學生也受到她的影響,試想如果她的學生能把她的博愛接力下去,那中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棟樑之才的!

中國的貧富差距現在還是較大,一個老師能夠選擇放棄優越的條件,而選擇艱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種愛的力量支撐著她,她何以在那裡整整36年!支老師,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給學生添置學習用品,用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學生改善教學條件,無私地教育學生知識,這深沉的愛讓我感動不已。這樣的老師,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真的如詩句所讚美的那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想到我自己,現在有如此優越的生活環境,有爸媽的寵愛,有溫柔的老師,每天坐在乾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學習。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希望長大以後也能成為支老師那樣偉大的老師。

評析:能夠深刻領會支老師身上的精神,聯絡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動,值得點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6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就像早春約會在中央電視臺如期播出。通過投票等多種方式在全國範圍內評出年度人物事蹟,在晚會現場陸續與觀眾見面,分別用他們不同親身經歷講述了感動中國真實故事,用感動力量再次喚醒了心靈春天。

感動是人類最直接一種情感。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人,時時感動著我們。他們是宋兆普、黃大年、王鈺、鄧迎香他們是一個人,他們是一群人;他們是一種精神代表,他們在用一種心靈力量,喚醒沉睡春天。

我們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人物也都來自我們身邊。它傳遞出了中國人好人觀,行善觀。“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裡,我們2021年感動中國觀後感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精英,也有百姓草根凡人,但卻都以不同偉大事蹟感動著這個名族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撞擊與神聖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背後,我收穫不僅僅是文字上樸實與感動,更多是內心中無法言喻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裡佩服和尊敬人物。他是學生口中“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裡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家,將瞭解情況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大學夢。然而,自己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後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轉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7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如約而至,守在電視機前的我看著熒幕中的一個個人,聽著一件件事,不自覺的便紅了眼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八十七歲的孫家棟爺爺已經年過古稀,少年勤學的他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家棟”——家國棟樑。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他的傳奇,孫家棟爺爺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緊密相連,他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課返回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訊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總工程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在他領導下發射的衛星竟奇蹟般地佔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鏡頭前兩鬢斑白的老人眼角溼潤,淚光閃爍。眼中滿含的是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熊熊火光閃耀靈魂。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八日凌晨,一場大火猛烈的襲擊著一座居民樓,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義無反顧的三次衝進火海救人,二十多位鄰居無一傷亡,可是從火場出來的王鋒,已經被燒成了“炭人”渾身漆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在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王鋒的傷情似乎有所好轉。正當所有人都盼著這位英雄能早日康復時,十月一日下午,他卻悄然走遠,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他的無私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心中永生。

誨人不倦無私奉獻。支月英是江西省澡下鎮的一名老師,一九八零年,只有十九歲的她,不顧家人的反對,隻身來到離家百里遠的泥洋國小。這裡山高路險,支月英卻絲毫沒有退縮,毅然決然的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名深山女教師,三十六年以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山村的講臺上,幾十年如一日,從“支姐姐”變成了“支媽媽”,培育了大山深處的一代又一代人。

一腔熱血育桃李,三尺講壇寫春秋。你跋涉了許多路,卻終是圍繞大山,吃了許多的苦,但給孩子們的卻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卻白了你的麻花辮。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8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她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裡最溫暖的宮殿。她病中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曉暉,為給父親治病,她辭掉報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債務,週末還給"債主"的孩子補習。

本年度“感動中國”的另一則親情故事同樣發生在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上,與陶豔波的舐犢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詩人朱曉暉為我們講述的是反哺之恩。

剛過40歲就頭髮灰白、十幾年沒買過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這樣的朱曉暉很難讓人將她和詩聯絡在一起。

但她又確實是詩人,16歲起發表詩歌,大學畢業後在報社工作。2002年,父親突患腦梗癱瘓在床,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

“父親最疼我,我一定要讓父親活下去。”為了悉心照料父親,朱曉暉辭職、借債、賣房賣車。不堪重負的丈夫帶著孩子離開了這個家。生活的苦難全壓在了朱曉暉的肩上。

父女倆在社群的一個車庫裡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兒天天給父親擦身、翻身,父親從未得過褥瘡。兩人生活的唯一來源是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養老保險,除去治病的開銷所剩無幾。為維持生活,朱曉暉放下面子去菜市場撿拾別人不要的菜。

“剛開始也有一點點委屈的感覺,但是一看見我爸活著,每天還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覺得很快樂。”夜深人靜時,朱曉暉會在燈下鋪開一張紙,寫寫詩,一年也能寫個百十首,父親常常是詩中的主角。

“每天看著東昇西落的太陽在守望著父親讓我明白這樣的日子會久久的存在不能讓堅強的身體倒下要勇敢的尋找生命的活力”詩歌賜予她力量,讓她抬頭面對生活的所有贈予。

在“感動中國”之前,朱曉暉的孝心故事感動了當地一家孔子學堂的師生。每個週末,朱曉暉在這裡當志願者老師。師生們隨她來到那間車庫,孩子們揹著《三字經》,唱唱跳跳錶演節目,還排著隊,仰著一張張稚嫩的小臉,湊到病榻前親一親爺爺那張溝壑縱橫的臉。當一老一少兩張臉龐在短片中定格時,其帶來的心靈衝擊勝過任何言語和教材。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9

今年《感動中國》中最使我感動的是何玥姐姐。

當小何玥離開我們時,我潸然淚下,不為她的離去而痛心,而是為她的愛而感動。她未曾離去,她的愛融入了天地。她一直都在這裡,帶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勇敢前行。“何處春江無月明”是的,處處春江都有月明,你就是那明月,將愛融入清亮的月光,譜成一首動聽的生命樂章,愛的樂章!在你身上,我們看到了那高懸頭頂的大愛,從古至今,熠熠生輝,永放光芒。還有一個大孝子——陳斌強老師,他從小沒了父親,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姐姐。母親把三個孩子養大,陳斌強長大後,母親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生活能力。媽媽,從我們出生,開始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媽媽的關懷無微不至,媽媽的大愛,我們無以為報,能做的只有在生活中多關心她,呵護她,讓她也能感受到我們愛。陳斌強說:“我們孩子可以等,但是父母等不了了。”沒錯,我們要想回報母愛,必須行動起來。從古至今,孝子數不勝數,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溫暖的親情不斷傳遞。我們要向何玥和陳斌強學習,我們要珍惜的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處的人!

侯旭陽習作展爸爸的朋友星期天的早上,天氣晴朗,爸爸和媽媽出去有點事,媽媽說:“小明你在家裡好好呆著,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爸爸媽媽走後,小明覺得很無聊,就畫了一張畫,又做了作業。忽然,聽見一陣敲門聲,他就從房間跑出來問:“你是誰呀?”門外傳來一位叔叔的聲音,叔叔說:“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小明就搬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通過貓眼,看到了那叔叔的樣子。他身穿綠色的上衣,一條天藍色的褲子,棕色的皮鞋,手裡拿著本厚厚的書。小明想了想他是我爸爸的朋友,爸爸一定知道他是不是好人。小明說:“叔叔我有點事一會兒就回來。”叔叔說:“快點。”小明就打電話給爸爸說:“爸爸有沒有你的朋友來我們家啊。”爸爸說:“有,你要好好的對待你這個叔叔啊。”小明聽爸爸這麼一說就大膽的放叔叔進來。小明讓叔叔吃水果、看電視……叔叔要走了,爸爸媽媽也回來了。爸爸說:“我送送客人吧。”爸爸邊送叔叔,叔叔說:“你兒子對我太好了,又是讓我吃水果,又是看電視太好了。”

爸爸說:“應該的,對待客人就應該這樣有禮貌,這麼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0

一個人,總有感動的時候,世上永遠不缺少令人感動的人。中央電視臺在芸芸眾生中,尋找出10箇中國最令人感動的人,在每年的春天通過《感動中國》這個節目,向大家介紹這些人和他們令人感動的事蹟。《感動中國》已經開展了10年,可我卻只看了一期,就是今年的這期。

今年,每個人物的事蹟都十分令我感動。像朱光亞爺爺,他一心研究原子彈,率領科研人員研究了整整10年。經過他不懈的努力,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終於研究成功了,他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像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他們放棄在城市裡的優良條件和工作,到山區的孤兒院去教書。這一教,就是12年。他們經常因為過度疲勞而昏倒,但他們還是堅持在那裡教書。在這其中,無臂的鋼琴師劉偉最打動我的心。

“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這句話是劉偉的勵志名言。的確,他精彩地活著。劉偉在10歲的時候,因為一場事故被截去了雙臂,可他沒有放棄對未來的憧憬和對人生的希望。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堅強地挺了下去。從10歲—12歲,從失去雙臂到踏上維也納的大廳,他創造出了無數的奇蹟,他時時刻刻都在努力。

劉偉令我感動的,是他那種相信自我的心情和他那堅持到底的精神。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平時,我很少有堅持不懈做到底的事情,常常是做到一半時,覺得太難了,太累了,就不做了。就拿我跳繩來說吧。前幾個星期,媽媽對我說,跳繩對身體的健康有好處,於是我規定自己每天跳繩500個。堅持了幾天,就做不下去了,因為跳完繩後,很累,氣喘吁吁的,十分不舒服。我心想:這太累了,我還是放棄吧。很快,放棄就戰勝了堅持。

現在,我看了劉偉的事蹟,我認為,劉偉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遇到了許多困難,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相信自己,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

劉偉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感動中國”的人物的精神,我都要學習。《感動中國》讓我知道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人,讓我知道了許多值得我去學習的人。《感動中國》,一個讓人感動的舞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1

張玉滾,和許多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一樣,拿著最少的工資,幹著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師不一樣的是,他本就生長在這片大山裡,在大學畢業後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卻只因校長的一句挽留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讀過的國小當教師。

他,一個人扛著給學生們買的書走過崎嶇的山路,一個人教五個年級的多門課。為了改善學生們的伙食,他讓妻子辭去工作來學校食堂當義工。作為一名老師,他無疑是十分敬業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於作出這個決定的勇氣。哪一個人沒有年輕氣盛的時候,又有哪一個人沒有自己一直想實現的理想?然而同樣是很年輕的他,卻在離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時候,選擇暫時擱下自己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種子。

然而,在一次為學生送書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兒夭折了。在失去至親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不想看到這裡的一切。我想這座大山的確虧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離開這裡也沒有人會責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親可以無視曾經奪走自己女兒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們的安慰勸導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可能是想彌補自己對女兒的虧欠,他對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子女一樣好。他用自己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兒的痛苦,用滿腔的熱情更無私地投入教學之中,即使提起女兒的過世仍是止不住淚水的流淌,仍是更堅定地握緊手中長長的教鞭。

艱苦的環境和忙碌的工作使歲月早早地在他的臉上留下痕跡,使他遠不如那些同齡人看上去精神飽滿的樣子。可提及教學,他卻又提起了精神,在現場唱起了自己在音樂課上教學生們的歌,簡單的音節構成了最樸實、最美好的樂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學生們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輕時站在山頂,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樣;想象到他在深夜為女兒的過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卻苦苦糾結是否要離開大山的模樣;又想象到他耐心地為學生講解山中植物的知識,帶領他們大聲朗讀課本的模樣……再細細品味他說的話,的確,他為了幫助星星迎來曙光放棄了自己的白晝,在黑夜裡做著一輪明亮的月,只要星星們抬起頭,他便隨時都在。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2

“分毫”指的是數量較小的金額,“千萬”指的是數值極大的金額,兩者分別可以看作窮人與富豪。分毫積攢往往是節儉樸素的人,千萬捐獻則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積攢”並“千萬捐獻”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這對夫婦了。

為何這對夫婦如此讓人感動?

他們一分一毫地積累著財富,若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也會被他們的堅持不懈驚歎到,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羨慕別人整日大魚大肉、飾品衣服多如山而拋棄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兩人之間的濃厚感情是任誰也抹不掉的,與當今社會男男女女頻繁交往分手、動不動離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讓人們感嘆夫婦善良本性的同時,對他們忠貞不渝、白頭偕老的愛情感到羨慕。

一生省吃儉用的夫婦倆,一直都過著樸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絨睡衣穿了大半輩子。一般人“分毫積攢”,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想積累為數不少的財富,而獲得旁人的羨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錢財、誇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表面上鬥志昂揚滿面紅光,實則心中空蕩沒有些許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見到了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錢去買些嚐嚐鮮,這也許包含了自身的強大毅力與獨立自主的優秀品質,但與這對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的積攢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如若僅僅只是標題中的“分毫積攢”四個字,那也不會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千萬捐獻”似乎一直被認為是富豪的專利,大概是人們條件反射地認為只有錢多的人才會願意捐如此大數額的款。而如今這一對夫婦倆不同於常人的做法,著實立定了人心難測的定論。

夫婦倆捐獻的鉅額財富,光是數值就足夠讓人感動,而瞭解了他們艱難的積攢經歷之後,更是不禁讓人站起為他們鼓掌,為他們獻上鮮花與掌聲。最可貴的品質並非是如復一日的積累,而是願意拋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去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們,給予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當全場觀眾掌聲雷動之時,一時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能讓人們感動到如此地步的,大概就是這些平凡卻又善良節儉的純樸百姓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3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這句話已經不止一次聽到了。每年學校組織觀看《感動中國》時,我的心靈在震顫,眼淚在流出。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最重要的人物評選活動之一。節目中的人物雖然平凡普通,卻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這些優秀人物身上充滿了十足的正能量,他們勇敢、善良、擔當、堅強,是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

提起“執著”與“奉獻”兩個詞語,記不清老師們在課堂上,講過多少次了。在老師的講解幫助下,朦朦朧朧的懂得了它的含義。然而今天,支月英——一位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深山女教師,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執著”、什麼叫“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支月英老師十九歲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老師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這就是執著!這就是奉獻!

“姐姐”、“媽媽”、“奶奶”這一生活中對最親的人的稱呼,在山區孩子們的心目中,有著於不同於一般人的含義,“她”是學生們內心對支老師最好的心意表達。支老師無論颳風下雨、結冰打霜,像自己親弟弟、妹妹、親生孩子一般對待每一位學生,墊付學費、購買學習用品。她的行為溫暖了每一個人,感動著每個人。也激勵著人們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平凡做起,努力工作,為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從“支姐姐”、“支媽媽”到“支奶奶”,支老師就是一支山村紅燭,照亮山村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燦爛笑臉。閉目靜思,支老師的身影漸漸變成了我們身邊老師們的身影,他們也像支老師一樣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極其平凡的工作,教書育人,幾十年如一日,為了學生,老師們放下了家中的急事、忽略了自己的子女,顧不上自己的老人,起早貪黑,跑廣饒、回東營,日夜操勞,辛勤工作。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感染教育著我們。今天,我們被榜樣感染,明天,我們將成為更多的榜樣,成為一枚枚閃亮的中國名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4

聽著周圍低低的抽泣聲,我知道每個人都被他的舉動深深感動。

五年如一日的堅持,五年跑著走的生活,五年緊鑼密鼓的生活。陳斌強,這個男人用他的行動,詮釋了反哺,詮釋了感動。

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作為子女的孝心。母親的一次外出未歸,讓他得知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母親的一句要和兒子在一起,他決定帶著母親上班。翻出了箱底的布帶,他緊緊將母親綁在身邊,騎著摩托,經過30公里的山路,去上班。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漸漸不記得他是誰,不再開口說話,無法自己吃飯,甚至不能自己大小便;彷彿一個沉浸在回憶世界裡的老小孩,那天真的笑,燦爛的讓人淚流不止。可是五年,他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著,他說:也許她不記得他是誰,可是她知道這個人對她好,這就夠了。是怎麼樣的信念,支撐他風雨無阻地走過了那麼多日夜;是怎樣的決心,能讓他始終不放棄他的老母親啊!

他的孝心,該是天下父母的寬慰。其實,哪一位母親,不值得我們如此這般對待?曾經她也用布帶揹著你辛勞,撐起一個家;曾經她也為你照顧你起居,為你做最好的避風港。她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細膩、最溫暖、最無私的愛。從我們在子宮裡悄悄成長開始,直至她的生命結束;她的愛,至死方休。

古語云: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養而親不待。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於此。他說:我們孩子可以等,但是父母等不了。等你長大成人,她等了二十年;你還要他們等到什麼時候,才明白“孝”?他們等的也許並不是你的金錢支援,更多的是你的一通電話,一句問候,一個呼喚。也許回一趟家,比什麼都好;別讓她空坐在門口,看著空空的庭院的回憶你的兒時。多關心她,多愛她一點,別等到來不及時你才明白你對她是那麼的殘忍。

小時候,媽媽用曾經用布帶揹著你;長大了,你用它揹著媽媽。有一天,也許有一天母親會老,變得孩子般純真,但是愛不會變。我相信每一對母子身上都有這條布帶:它是深深的母愛,它是愛的反哺,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處的觸動。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揹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5

記得有位名人說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並不缺少感動,缺少的只是會感動的心靈。

《感動中國》替我們尋找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幫我們去感受到身邊的每一份感動。登上這個舞臺的人,有的萬眾矚目,如“鐵榔頭”郎平、為國家文藝做出過貢獻的老一輩藝術家閻肅等等,也有的默默無聞,不被眾人所熟知,像數十年如一日奔走在風雨中的磨刀老漢,一心想要帶領全村人致福,沒有任何私心的維吾爾族村長。他們的事蹟發人深省,感人肺腑,其中最扣動我心絃的是那磨刀老漢。

八十七歲的年紀本應是躺在搖椅上,在日暮黃昏裡,聽著小收音機裡“咿咿呀呀”的京劇,時不時跟著哼唱幾句;本應是兒女滿堂,享受天倫之樂。或者和街坊鄰居殺一盤棋,和多年的老友計較計較誰的畫眉叫聲清脆,可是這些他都沒有。

不知是天生就對老人有憐憫之心,還是聯想到了家中的祖父,在看到他在風雨中用如同幹樹皮般的手持刀一下又一下的在磨刀石上打磨,千溝萬壑的臉上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順流而下,一滴一滴打在磨刀石上,硬幣打在生鏽的鐵桶中發出沉悶的聲響,就這樣一個硬幣一聲悶響,多少個硬幣才砸出了響徹天地的人間真情。是的,這個老人用一雙乾枯的手,以一把四元的價錢,用積攢已久而發黃的紙鈔,用一堆一堆的硬幣先先後後為災區捐了近四萬元,來到現場,主持人問他:“以犧牲生命質量為代價去幫助窮苦的孩子值得嗎?”老人鏗鏘有力的說道:“值”主持人又問:“您這麼做開心嗎?”老人臉上綻放的核桃紋替他回答這個問題。

剛開始心中對老人的那點兒憐憫已被他用臉上的笑容驅散,留下的只有對他的深深敬佩。對於許多有名的慈善家來說,老人捐的這些錢或許微不足道,但這些錢卻是一個遲暮老人一刀一刀磨出來的。他本可以用這些錢多買幾斤肉,也可以用這些錢為自己和老伴添件新衣,但是他沒有,他仍舊選擇清粥小菜般樸素的日子,卻把節約下的錢捐給災區。

如果世上的每個人都如同磨刀老漢一般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那麼這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6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讓我感觸良深。

我們看了四個人的事蹟,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有“兩彈一勳”朱光亞,他和他的工作夥伴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製造出了核武器,向全世界宣佈:中華人民從此強大了!這份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不得不使我們敬佩;有“無臂鋼琴師”劉偉,他在一次天災中失去了雙臂,卻學會了用腳做事,並學起了游泳,準備參加殘奧會時,卻又患上了疾病,不能做激烈的運動。可他並沒有氣餒,又開始學習彈鋼琴,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鋼琴師,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不得不讓我對他豎起大拇指;有孝女孟佩傑,自幼被送給養母撫養,可養母癱瘓了,養父也走了。十多年來,她一直照顧著養母,每天為她打理起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份孝心著實感動人心;還有愛心老人白方禮,年邁的他一直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位老人用他的愛心詮釋了生命的美麗......

在這些人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劉偉,他雖然被無情的命運奪去了雙臂,但是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用腳學會了吃飯、寫字、穿衣服。他又想起了學游泳,在一番刻苦訓練下,他終於學會了游泳。可是又是一場病讓他無法劇烈運動了。萬籟俱灰下,他又開始了學鋼琴的艱苦旅程。用腳彈鋼琴,他需要做比常人更艱苦的訓練,終於,他學會了彈鋼琴,成為了優秀的鋼琴家。他用腳彈奏出了生命的美麗,用堅持詮釋了生命的偉大!如果換做是我,我肯定不會像他這樣堅持不懈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這份堅持實在是令我欽佩!我要感恩他們!我要記住他們!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感動給人無窮的力量,人類和諧需要感動。令人感動也並不難,並不一定要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其實,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心,付出真情就能體現人類的真、善、美,感動也就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眼神,一句話,一條簡訊,一元錢??就能讓他人從我這裡獲得快樂或幫助,從而溫暖了人間,感動著你我。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多好的歌詞,多美的境界!我們將一起為之努力!

讓我們懷著一顆敬佩的心,向他們致敬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7

在星期五放學後,我立馬當先,用超人的速度“飛”回了家,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書包,開啟電腦,津津有味地看著2014年的《感動中國》。

看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後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

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他的頒獎詞是:宗仁厚德,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嗯!我們大家一定要向這位善良的、無私的劉盛蘭爺爺學習他那捨己為人的釘子精神!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8

《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出現在電視機上。隨著主持人的念詞,他們一個個在眾人的目光下上臺。

阿里木是一位買烤羊肉串的人,“熱情風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漸漸紅火起來。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舊過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錢填飽肚子。”他過得是這樣吝嗇,為什麼?阿里木卻是將自己所得的錢,幫助了許多學生,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國人困難的時候,他踴躍捐款,攜帶者許多需要品,從貴陽趕到西寧,購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與蔬菜送到災區。

吳菊萍這個名字我很耳熟,她的名字曾經出現在柳州晚報上。“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這是眾人對她的評價。在嬰兒從高樓墜下的時候,她踢掉高跟鞋,伸出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雙手接住了那嬰孩,自己的手卻因此骨折,被送往醫院,半年後才康復。為什麼她會這樣毫不猶豫地衝出去?她說,這是一位母親的本能。事件發生時,她的孩子只有七個月大,尚在哺乳期。

2011年2月26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核物理學家朱光亞因病辭世。巨星隕落,德藝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亞星”在蒼穹中綻放恆久的光芒,激勵科學道路上的後人。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是在新中國的血脈中,他是最耀眼的星。他擁有對科學的鍥而不捨、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他為中華人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吳孟超是一名堅守肝膽事業的醫者。醫者救人沒有理由,“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檯,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據統計,吳孟超做了1.4萬餘例肝臟手術,完成的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到98.5%。”如此龐大的數字,讓電視機前的我們咋舌。90歲高齡的他,依然站在手術檯旁,為病者醫治。他的一生是偉大的,是令人讚揚的。

2012感動中國,有很多的人在2011年裡出現,有更多的品質讓我們得知、讓我們學習。這樣良好的機會,怎能錯過呢?我們可以感慨他們的勇敢、堅持、努力,也可以學習他們的很良好的精神,為祖國的未來做出更好的奉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9

在雪域高原上支教12年,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吳忠,謝曉君夫婦書寫著這一個傳奇,他們被稱為“怒放在雪域高原上的並蒂雪蓮”他們在這裡開出了生命中最壯麗的花朵!

一次旅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當他們看到孤兒們那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他們下了決心,要去那裡支教。這不是衝動,而是責任。十二年如一日,他們在這裡紮下了根,把這了當成了第二故鄉。他們辛勤耕耘著,讓孩子們盡情吮吸知識的甘霖。

假期裡,他們回到了成都,可是那些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神讓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割捨,通常才一兩個星期他們就買好了教輔用書和生活必需品回到了福利學校。看到這裡,我感慨萬千:好不容易親人團聚了,為什麼不多陪自己的父母一會兒?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啊!可是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

“我們只是平凡人,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情,不值得大家這樣追捧。”他們說過這樣的話,但我覺得他們做的事不平凡,他們幹得是“十年樹人,百年樹人”的偉大職業,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和信念在藏區散發出最美“高原紅”!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好人: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與患者肝膽相照的吳孟超;用烤羊肉串掙來的錢資助貧困學生的義俠巴郎;8歲起照顧癱瘓的養母的孝女孟佩傑;奮不顧身托住小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

“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社會需要像吳忠,謝曉君夫婦一樣的好人,更需要的是他們這樣的精神,讓我們把這種偉大的精神傳承下去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0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終於開播了,我們和王老師分三個時間段看完了這部感動人心的片子,當我看完後使我感慨萬千。

我是一位很容易被感動的小男孩,我看的這十個人裡,幾乎我每次都會熱淚盈眶,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月華和艾起。

周月華從小就落下殘疾,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她的生活,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使她實現了當醫生的夢想。為了給村裡人看病,她每天不得不拄著柺杖到病人家裡,她走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並遇到了艾起,從此他們二人相依為命,每次當她要看病時艾起都會心甘情願的揹她,無怨無悔。就是這一對普通的夫妻頃刻間感動了全場一千多人,我也淚流滿面。《感動中國》給予他們的評價是:清香傳得天心在。

除了周月華,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國小生學習。她叫何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地震中,何玥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捐了,並且還鬧著父母捐了一個月的工資,但是她卻被診斷出有心臟病,只能再活三個月。她對父母說死後要無償捐獻器官,最終他的肝臟救助了四名兒童。《感動中國》給予她的評價是:何處春江無月明。

看完後,我熱淚盈眶,為什麼上天要把這麼多善良的人的生命一一掠走,為什麼不能讓她們長久的生活著,讓她們再多做一些好事,讓我們的家園變成美好的人間呢?但是她們雖然走了,給我們留下的是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永遠傳遞下去,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燦爛輝煌。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做好人好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1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這裡面講了每個人的感動故事。

第二個頒獎者是王峰的妻子,因為王峰他去世了,是因為有一次晚上,一個看似平凡的小區,卻有極大地危險即將誕生,一輛自行車著火了,後來,整個小區都著了大火,而王峰家在第一層,他第一時間感覺到起火了,就趕緊把女兒和妻子抱出去,再抱兩個兒子,他想到樓上好多人還在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王峰想都沒想就直接向樓上衝上去,挨家挨戶的敲門,當最後一個人被救出來時候,他已經被上了救護車。

有一個人在王衝被送進醫院的時候中拍了一張照,他的頭髮沒了整個身體都被燒焦了,還有的皮都燒沒了,成了一大塊一大塊的血坑,在醫院沒有補救成功,但是他們說:“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補救他的!”說完便坐上飛機來到中國的首都——北京,進行搶救,還有好多人為他捐贈面板,他的妻子還說:“如果面板不夠的話還可以捐贈她的皮。”經過還幾天的治療他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轉,記著在看案發現場的時候看到了一些細節——在最頂層上,有一些血腳印,那一串串腳印就是王峰留下的。

過了幾天汪峰的病情突然嚴重了起來,最後他輕輕地揮了揮手,就在放下手的那一刻,一位英雄的生命離開了美好的人間。

後來,經過採訪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卻說:“他這樣做,我感覺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平時就是這樣做的,要是他不去救人我才感到奇怪。”

我以後要向他學習捨己救人的行為,我就那我的一個例子和他去作比較,有一次,獻血車來了需要人來獻血,但是我說什麼也不敢去,下次我要以他的例子做榜樣!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2

“感都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

當感動的淚水無聲的滑落,當心靈的悸動盪漾在美德的春風裡,當道德模範事蹟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麼清晰。

黃旭華,一個默默隱藏在大海深處的無名英雄。核潛艇被稱為國之重器,毛澤東主席曾指出:“中國的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核潛艇早研究出一天,中國就可以找一天擺脫“核武”炸,在荒蕪人煙的祕密小島,既當辦公室又當宿舍樓的軍隊大院,黃旭華等第一代核潛艇研究人員幾乎都是在百忙狀態下走過了自己的青年和中年時代。

正是靠黃旭華等可研究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在沒有外援沒有資料的情況下中國核潛艇人員創造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設計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四年後正式編入中國海軍戰鬥訓練,中國成為當時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黃旭華正是創造了這一偉大工程的中工程師,但他的姓名無人知曉,因為在開工之前,領導重要提出,不能洩漏工作單位的性質和工作任務,隱姓埋名當一輩子無名英雄。他27歲畢業就從未離開崗位,就連父母和二哥的葬禮也來不及參加,獻出了一生,但無怨無悔。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強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黃旭華。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動容。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3

星期一上午,我們翻看了歷史上記載的偉大人物冊的其中一頁——《感動中國》。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這個節目時,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他們的事例深深地感動,其中最令我佩服的還是聾啞女孩——邰麗華。

邰麗華一個美麗的女孩,一個失去聽力和說力的女孩,她以前活潑可愛,但不幸的是:她2歲時因高燒失去了聽力,從此成了聾啞人。6歲生日時,爸爸送了她一雙舞鞋,她非常開心。15歲才有機會正式訓練舞蹈,開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她的遭遇如此不幸,但她從來都不自暴自棄,並比平常人多了一份東西——堅強。我和邰麗華簡直是天壤之別!邰麗華雖然缺少“兩隻耳朵”但她卻以堅強的毅力摘取了事業成功的花朵,在舞蹈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所有這些,對於一個平常人來說都難以實現的夢想,更何況是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邰麗華呢?

邰麗華奮力拼搏、自強自立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使我增強了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的信心。而且人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面對挫折只有打起精神,堅定信念,不斷努力,才能變逆境為順境,達到理想的彼岸。與邰麗華相比,我什麼條件都比她好,但我卻沒有她堅強。記得小時侯,學校要驗血,我竟害怕得哭了起來,怎麼也不肯打針,後來還是老師給我幾顆糖果才勉強去了,打針的時候,還哭哭啼啼的,現在想起這事都覺得臉紅。但邰麗華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顛峰,難道我就不能和她一樣勇敢、樂觀嗎?

我們要有百折不諱、樂觀進取的精神,不能因為前進的道路上有了攔路虎就知難而退。我們的生活多半是由新的困難和新的挑戰才有了新的樂趣,難道不是嗎?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4

劉偉,這位無臂的鋼琴師,用汗水澆灌青春,讓夢想萌芽,用黑白琴鍵向世人演奏了自己的別樣人生。

13年前,命運的不公,讓年僅10歲的劉偉就要獨自承受失去雙臂的痛苦。但3個月後,他又靠著自己的一雙腳轉起來了:“活著已值得慶祝。”當他憑著不懈的努力準備成就有游泳夢後,命運再一次剝奪了他的權利——腎已不能支撐他完成劇烈運動了。但他不允許讓時間在悲傷的過程中溜走,他要用隱形的翅派去翱翔另一片藍天。幾年後,不知多少的汗與淚,才造就了這位無臂鋼琴師。

那悠悠的音樂聲,是他對生命與夢想的情懷;那看不見的艱苦歲月,是他對未來的執著與憧憬。劉偉用生命演奏了無聲的旋律,他沒有去嘆息命運的悲哀,他變幻的人生感化了每一個人的心田。他相信自己能行,未來的路上充滿了希望,因為他有夢,一個值得自己去揮灑換水的夢。

但在現實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反面例子:為了五斗米折腰的人;生意上收了一些挫敗,就荒廢大志的人;甚至有人受不了命運的安排,就輕易放棄了生命。可當怨恨、懶惰、自暴自棄都為你加重了負擔,灌滿了鉛的翅膀又怎麼帶你振翅高飛呢?追求與放棄,其實就在一年時間,明明希望就在不遠處的彼岸,但為什麼更多人在命運的阻撓下,選擇了後者?在成功的背後,許多人都知道會有艱苦的考驗,但最終卻嘗不了一點苦頭?命運總愛和人開玩笑,誰都曾有一段不幸的日子,但只有苦盡,才會甘來。

希望,無疑是人生邁向成功的轉折點。當陷入苦境的人想尋找那黑夜中德希望之光,它卻早已埋藏在我們前進的路上。希望,需要我們用對夢想的熱情與執著來點亮,才能充斥我們整個人生。

有夢,才有希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5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特別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對於樑益建的獲獎感觸頗深。

樑益建,醫學博士,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

儘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

2009年,樑醫生在涼山州木裡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正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著,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1年後,樑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裡縣接劉正富,併為他實施了手術。

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樑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從醫三十年來,他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實現在極重度脊柱矯形領域禁區的不斷突破,用自己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藝書寫了醫務工作者忠於信仰、無私奉獻的人生軌跡,為無數“低頭”病患開啟了他們的“抬頭人生”。

看了他的獲獎我也想到了我自己的臨床工作,平時老是覺得又苦又累,但是同樑老師比起來,還是閒適許多,我應該向樑老師學習,孜孜不倦,不畏艱辛,為了病人的健康貢獻竭盡全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6

在今天觀看了《感動中國》,心有感觸,每年都能迎來感動中國人的一天,那些不朽的事蹟長遠留長,心中所思,心中所想,那些不朽的人們在奉獻著愛,一種愛的奉獻,一種精神無限鼓舞著他們。

在看到一名老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默默的為祖國奉獻難以忘懷的事蹟,讓世界都知道中國也能完成核事業,也能富強起來。這名朱光亞老人,在他有生之年中,無私愛著祖國,無私的奉獻,心中萬般感慨,他的細心鑄就著一群人的工作,他的體現讓祖國永遠銘記著。

其實每時每刻的事蹟都傳播愛的思想,一種堅決的信念,還有一名年輕人的故事也讓我有所啟發,他的雙臂自小遺失,憑著一股堅強的意志走上輝煌的舞臺在世界留下痕跡,一個醫學界的醫生,一個年紀到九十多歲的軍人,他的無尚情懷感動人心,醫者仁心,他立足自身崗位,醫病救人,“一雙上帝之手”創造著生命的奇蹟,他說過“能治病並一定好藥就能治好,要配相符合的藥,減輕病人的負擔,得到好的醫療才是最好的”。

一句話小小的教育能讓多少民眾感覺安心,事蹟天天傳,愛心感動你我他,這些事蹟也同時讓我感到生命中奉獻著愛,是一種品德,能在工作上立足本職崗位才是最好的表達。

看完這些事蹟,我的成長又進了一步,時常回憶著這些感人事蹟,雖然一件並不出奇的一件事,卻具有巨大的含義,每個感動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是一種中國人對於奉獻的愛,現在我學會了成長必須牢記使命,克於職守,樹立責任意識,才能更好的奉獻著對軍隊和祖國的一份信念。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7

林俊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過我國核試驗全部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在癌症晚期,依然以超常的意志力工作到生命的完結。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加入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的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制作了鐘錶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衝擊波引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資料。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了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5月31日上午,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又講出了那句“我們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不久於人世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走向了辦公桌,為他的生命譜寫最後的華麗。

5小時後,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心願。

臨終前,林俊德要求:把我埋在沙漠。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8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14頒獎典禮》終於在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我為之震撼,為之動容。他們不愧為我們國人的道德模範,是我們工作的楷模,是我們踏上奮進道路上的航標。

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他們的事蹟都是普通的,積微小成偉大的事業。我們都在細小處體會到偉大的人格,現在的我們越來越希望在平民之中發現感動,發現人物,發現人才,而“草根”情結應該是我們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給全社會帶來的一種示範卻是影響深遠的!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要向他們看齊,用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9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後,我對獲獎者的事蹟非常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後,他終於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後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因此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又轉學鋼琴,並在一年的時間內達到了七級的水平。他每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後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著。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一定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蹟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傑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著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著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後悔;黨的幹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後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可以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30

今天,看完了《2011感動中國頒獎禮》,心中一片激動,也感觸萬千,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然而我想,感動就是這種感覺吧。這時的我,變得非常脆弱,可能是因為它觸碰到我內心最軟弱、最深層的地方,但它卻使我明白了許多,更多的是知道滿足,懂得感恩。

孟佩傑,一個平凡的名字,但有著不平凡的命運與經歷,一個與不幸做鬥爭的人。命運給了她殘忍,她卻給了世界微笑。養母的三年養育之情,她要用一生去償還。“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這句話至今還回響在我的耳畔。每天的必做運動:120個仰臥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鐘……她都為母親無私而又用心地做著。而同是身處花年的我,曾幾何時回報過父母一次?

記得有一次,我外出晚了點回家,父母只是出於關心問了一下,我卻變得不耐煩。在父母的再次追問下,我竟然出口頂撞。媽媽好像已經習慣了我的表現,什麼都沒說就走開了。爸爸也只是意味深長地嘆了一口氣。這一幕幾乎天天會出現。

我是幸福的,有關心愛護我的父母。而我的父母卻是痛苦的,都說養兒為防老,但有了我這個兒子,卻給他們增加更大的負擔。在貧困中,她認勞認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順境中的我,卻不懂珍惜,處處依賴。對比一下,我真是不及她的千萬分之一。

也許我身為中學生,無力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但如果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也會使父母多些欣慰,使家庭更加美好,也會成為一個令人感動的人,何樂而不為呢?現在的我已經擁有了許多,還有什麼好奢求的呢?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31

劉盛蘭一個普通的名字,是位普通的人,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年輕時是普通的,中年是普通的,唯有老年是有著不普通的經歷的。

73歲的時候,妻子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法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幫助那些失學的學生,這就是老人的初衷,但是後來,劉盛蘭資助失學學生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設想。

一天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失學學生的報道自從看了那則報道後73歲的劉盛蘭就將自己只能免強生活的工資全部捐去救助失學學生了。而受到劉盛蘭捐錢救助的學生,也逐漸的從山東周邊的幾個市區“增加”到全國各大城市,最多的時候,劉盛蘭用微薄的工資同時資助著50多名失學學生。

每天的清晨,劉盛蘭從床上起來就弄點簡單的飯菜,吃完後就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走街串巷去幹所謂的“工作”了,直到撿回一大堆塑料瓶、破紙盒。劉盛蘭在17年裡幾乎沒嘗一點肉末,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從來都是吃著那些鄰居好心送來的飯菜和撿回來的食品,劉盛蘭這十七年裡穿的都是不知道打著多少補丁的洗的都掉色的衣服。就這樣劉盛蘭捐資助學的錢數可達7萬多元,一共資助了100多個失學學生。

2013年8月,劉盛蘭因為腎病,所以迫不得已住進了醫院,但他仍舊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因為得知劉盛蘭住院,很多受劉盛蘭資助的孩子來到醫院來看望他,照顧他。

春蠶死去了,但留下了華貴絲綢;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衣裳;畫眉飛去了,但留下了美妙歌聲;花朵凋謝了,但留下了縷縷幽香;蠟燭燃盡了,但留下了一片光明;雷雨過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