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96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總結經驗,思考不足,以後,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第一,積累語文知識,形成知識體系。知識豐厚了,才能勾連出許多的內容來,才會有識別文字精華的慧眼。

第二,提高文學鑑賞能力,豐富文學詞彙。不能認為國小生小,就用簡單幼稚的語言,從一開始就要使用規範的語言,而這需要積澱和練習。

第三,增強“主問題”“話題”“任務”的意識,全班學生得到訓練,大面積表達彙報。平常的碎問碎答浪費了很多學生的時間,且效果不好,要有克服的意識,以主問引領學生的深度思考,以任務訓練學生。

第四,訓練聲音和語言。“謝謝你”“讀得好聽”“謝謝你的努力”“讀起來吧”,溫和的微笑,敦厚的聲音,聽起來很舒服。以後,我要讓聲音柔軟起來,好聽起來。

任何一堂課的背後都是精心的構思,巧妙地設計,都是立足於學生更好地學習:積累語言知識,掌握學習方法,獲得語文技能,提高語文素養。而這一切,也唯有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自己訓練自己,才能在課堂中游刃有餘。就像餘映潮老師一樣,勤奮好思,筆耕不輟,不離學術,不離實踐,成為語文教學天地裡一處耐人尋味、景色旖旎的勝地。向餘老師學習!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閱讀了餘映潮的《談日記》,思考良多,而最大的感觸是教師應做一個勤寫教育日記的人。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寫到:“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那種連續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老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 “只要你是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這個記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記錄和儲存下去。這實際上是一種教育日記,同時也是你對一個較長時期的教學和教育過程進行概括性分析的準備工作。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個事實,你都把它記入記事簿裡。積累事實,善於從具體事物中看出共性的東西──這是一種智力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必然會有那麼一個時刻,你會頓然醒悟,那長久躲閃著你的真理的實質,會突然在你面前開啟。”正因為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真正的教育日記的實踐者,所以他道出的話語才真實、貼切。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習、積累和反思,教育日記在這三個方面都可以起到作用:第

一、幫助教師的專業學習。

教育日記中記載的教育理論、讀書心得、名家經驗、名言警句等都能幫助教師學習成長。第

二、幫助教師積累資料。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也都有值得記憶的東西。只有勤於動筆,我們才能為自己留下更多的有價值的回憶。第

三、幫助教師的自我反思。

一個人在工作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時失敗和挫折經過反思更能變成一種財富。我們每日看似平凡、單調、重複的工作中就蘊藏著某些重要的教育現象或教育規律,如果善於積累和反思,那就可以成為我們工作創新的源泉。此外,我們也可以在教育日記中傾訴自己的苦悶和彷徨,緩解工作中的壓力,以更輕鬆的心態開始新的一天。

教育日記的內容多種多樣,只要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現象和規律都可以做記錄,比如:

第一、記錄一些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既可以作為我們寫文章時的論據,又可以豐富我們的談話。只要看到好的句子,或一段,或幾行,或三言兩語,不在乎多少,在乎這句話的分量,有價值的,就記錄下來。

第二、記錄成功的教育事例。

在我們的工作中,會有一些成功的事例。記下自己成功的案例,包括對“問題學生”一次成功的轉化、一堂成功的課、一次成功的主題班會活動等等,這是自己最寶貴的財富。當我們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時,那成功的經驗就立刻浮現在眼前了,從而使自己的工作遊刃有餘。

第三、記下失敗的事例。

我們每天的工作都有收穫,也都有過失。我認為失敗的事情,更應該一記,因為它更能幫助一個人進步。在日記中是有勇氣講述自己的失敗的,敘述事件的經過,分析失敗的原因,為自己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再次遇到這一問題打好預防針,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四、記下和學生的交流

我們的工作物件是學生,師生的交流也就必不可少。當然,我們每天要面對不同的學生說許多的話,所以要選取典型的、有用的材料進行記錄。

第五、記錄自己的體驗、感想、反思。

如針對班級中自習課學生經常講話的現象,實施不同的解決方案並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針對某種現象可以記錄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教育日記的形式不但可以是書面記載,也可以藉助網路平臺,寫部落格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教育日記可以成為我們工作資料庫,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的利用好這個資料庫,相信我們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和進步。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3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歷史悠久,令世人矚目,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充盈著精華與瑰寶。深邃的哲理、優美的詩情、雋永的文字像黃鐘大呂在現代社會中奏出悅耳的旋律,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上週五我去參加了縣教育局主辦的“秦晉兩地,智慧聯動”的“國小古詩文教學研討會”。在這場研討會上,我有幸傾聽了山西省蒲縣教研室席澤民老師和陝西西安國小劉婷老師的古詩文課,以及兩位來自臨汾教研室的李老師和常老師關於學習古詩文的教學方法的見解,受益匪淺,就這次培訓學習到的關於古詩文的教學方法歸納如下:

1.提倡不求甚解。

按《課程標準》要求,國小生學習古詩文,不要求學生逐詞逐句對譯,更不需要學生了解古詩文句式等有關古漢語知識,只要會朗讀和背誦,重點詞句由學生對照註釋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大概的意思。

中國小生學習古詩文重在積累,從積累中感悟,從積累中培養語感。國小生理解能力差,但記憶力特別強。所以在學習中重在讀,而不在於“懂”,教師在課堂上重於指導,而不在於“講”。學生會背不一定理解得準確,但在腦子裡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終生受益。 2.讀好古詩文。

中國人學詩向來注重背誦。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課程標準》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誦讀是一種傳統的閱讀方法,通過反覆朗讀達到熟練的程度,注意眼到、口到、心到。誦讀有助於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熟讀而成誦,也有利於記憶、積累和培養語感。

相對於現代文,古詩文的學習難度較大,古詩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但是,古詩文的學習同現代文的學習一樣,需要從整體入手,也就是說從“文”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全文讀熟練,達到文從字順,朗朗上口,在讀的基礎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學習古詩文一定要讀好,讀通順。古詩文的朗讀要求: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要反覆讀,用不同的方法去讀(範讀、引讀、賽讀、對讀等),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悟情。 3.讀懂古詩文。

怎樣讀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結合課文中的註釋。在讀好、讀通課文的基礎之上,對照課文中的註釋和平時掌握的語言表達特點相結合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同時瞭解寫作背景,想象畫面將自己代入情境,併發揚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學團結協作,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即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4.舉一反三,類比學習。

我國古典古詩文燦若繁星,數不勝數,如果一首一首的慢慢學習,這樣耗費的精力太多,而且不利於記憶。其實,我們可以把描寫同種題材、表達同樣情感或使用相同表達方式的詩歌放到一起來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加深我們的記憶,還可以在比較中更好的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5.在生活中去學習。

詩歌所抒發的情感,學生有的可以直接體會,有的一知半解,有的要過若干年後才理解。但是,有些詩歌所描繪的內容我們卻可以在生活中讓學生去感受感悟。例如:春天到了,學校要組織學生去踏青,在遊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春天,幫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歌。這何嘗不是一個好的學習方式呢?總之,古詩文的教學應該緊扣語文課標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與學法,有利於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的能力,使古詩教學生動。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4

這次有幸參加了由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為期四天的“國小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主題的32學時培訓。聆聽了z、z、z和z老師的關於如何更好地進行古詩語教學的講座及z、z、z、z、z五位老師的精彩課堂,受益匪淺。

古詩詞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之一。它們大都具有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點。在語文教材中國小、國中都會滲透到,而且每一個學期都會有。可想而知,古詩詞教學的重要。

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詞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詞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

我認為,在學習古詩詞中,要欣賞詩詞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詩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礎。所以我們要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會。這也是我在這次學習後的一點體會。

怎樣更好地組織教學,讓孩子們領略古詩詞的美首先要讓孩子們反覆吟誦,感受語言美。古詩的語言精確、凝鍊。每首古詩的字數有限,因而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當確切、凝鍊含蓄,有時一字一詞,包含極豐富的內容。

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古詩的形,讀出古讀的神,讀出古詩的味。用z老師的話講就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誦讀,就是因聲解義,因聲傳情,因聲求氣的誦讀,就是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的誦讀,就是眼與口謀,口與耳謀,耳與心謀,心與神謀的誦讀。從這個意義上講,古詩的美有50%是吟誦出來的,是朗讀出來的。

其次,深入理解,體驗情趣美。古詩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例如《村居》一詩教師通過散文詩似的語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讓學生從教師如詩的語言中得到薰陶。孩子們的生活經歷是再學習最大的資源庫,教學中啟發孩子巧妙聯絡自己的生活記憶,孩子們從教師、學生的描述中喚醒對春天的記憶。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風箏為依託,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礎,順理成章地進入春天這個美好的情境中,在學習古詩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感悟到詩中的樂趣,情趣。

最後,拓展延伸,領悟意趣美。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古詩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情感,更是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支瑰寶,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誦讀古詩的興趣。這次的五堂課,每一位老師都很好地進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突破教學內容的單一性。

時間雖短,收穫頗豐,讓我對古詩詞吟誦有了全新的認識。“留心處處皆學問”,只要留心做一個有心人,我的古詩詞教學之路會越走越敞亮。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

古詩的教學枯燥無味。備課時無從下手,上課時又覺得沒有內容可講,每次的古詩課上都是老師的一言堂,總是覺得這種文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內容又單調,自己給學生說說,學生會背會默寫就算了。其實,全面、系統、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理解能力,有利於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的探究。

一、學習古詩應該有合理的教學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中國小生學習古詩重在積累,從積累中感悟,從積累中培養語感。國小生理解能力差,但記憶力特別強。所以在學習中重在讀,而不在於“懂”,教師在課堂上重於指導,而不在於“講”。學生會背不一定理解得準確,但在腦子裡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終生受益。

2.開展多種活動

古詩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點,教學時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如根據詩意,組織學生表演、繪畫、改寫等,把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還可以定期開展背詩比賽,通過活動,增進對詩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鼓勵學生仿寫

古詩講究格式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好奇心強,樂意模仿。可以引導學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模仿詩人的樣子寫下來,對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學習古詩應該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

1.教學生學會觀察

如《題西林牆=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詩人觀察廬山所獲得的直觀感受。“橫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大嶺;“側看”廬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遠”、“近”、“高”、“低”,都是指詩人觀察角度的變化,“各不同”則是對廬山千姿百態的概括描述。詩人從不同的觀察點不僅寫出了廬山的突出特徵,而且還從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個認識事物的原則: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質,必須擺脫限於一時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後的學中我可以讓學生通過品味這些詩句體會到觀察事物不僅應細緻,而且要邊看邊想,在寫作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2.教學生學會想象

創新源於想象。學習古詩中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長,氣勢磅礴,讀後憾人心魄,如臨其境。學習這樣的古詩,讓學生體會古代詩人的立意的新奇、構思的巧妙、想象的豐富、意境的深遠,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而且對於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起到積極的作用。

3.教學生學會分析

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美,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範本,如王安石的“春

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歷來受到讚歎,把這個字換成“來”、“到”、“入”、“過”、“滿”等字也通順合理,但都不如“綠”字有形有色。“綠”寫出了春風有色,它染綠了江南,給人一種鮮明的形象感,讓人彷彿看到綠茸茸的細草鋪滿江岸,看到萬物爭春的生動場面。引導學生領會詩人對用字的精心選擇和設計,對他們作文的遣詞造句,無疑有很大幫助和啟迪。

三、學習古詩應該滲透德育

通過學習古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古詩是一種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對淨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品位,培養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中華文化向來崇尚清高雅潔之美,古詩中也注入了這種尚清意識。“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託物言志,表現了堅定的志向,歌頌了高尚的品格。引導學生讀這樣的詩,為他們提供了擺脫低俗文化的不良影響,進一步提高了審美水平。

總之,古詩緊扣語文課標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與學法,有利於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到讀書、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使古詩教學生動。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6

學習完畢,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教師的知識素養深化

語文學科知識博大精深,浩瀚縹緲。上好一節語文課,首先要擴充套件思路,不拘泥於課本,爭取做到立足課本高於課本。注重發展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堂思維,利用課本內容多多擴充套件課外知識,注重自己知識的培養與積累和提高。教師首先要有語文狀態,關注自身的語言美和教學的詩意化,注重教師的語言味道,例如讀書要讀書語文的感覺,改變平鋪直敘的白話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從專業化知識水平角度充分挖掘自己的語文知識素養,多多參讀語文文言文,課外讀物,現代文學作品。

做語文教育,貴在做實,在做老師的過程中,要腳踏實地的培養自己的知識,向別的教師請教學習,追求新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但是無論如何改變,都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和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因為一切工作的立足點,都是最堅實的業務基礎知識。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積累

餘教師講的教學設計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設計。一,從結構清晰進行教學設計,例如從讀、品、寫三方面進行設計,從而使語言學、用,能力訓練,知識能力充分得到運用和鍛鍊;二,從教材處理進行教學設計,如從教學創意、文筆探析、區域性精讀三方面深入分析課文,做到不浪費每一個句子、段落做到詳略得當,從課文概說、選點講解分層次理解內容;三,從學習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如有的課文較為短小精悍且易於理解,則主張學生自讀自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生的性格差異性從而達到見仁見智的效果,教師加以引導達到正確的思想感情教育目的;四,從課堂活動進行教學設計類似活動有:朗讀訓練、課堂作文、讀背積累等形式來進行教學設計,達到一個充分高效的利用課堂時間的效果;五,從綜合學習來進行教學設計,如,每節課規定學習任務,記住一點知識、美詞,品味一些雅詞雅句,從新溫習經典段落,這部分的教學設計適合用於複習。

三、教師的教育態度的轉化

從板塊結構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但是切記不要把自由討論代替個人思考,爭取每人都能獨立完成教學任務。要把學生分類化,八年級正是紮實基礎和提升能力的時間,所以這二者是不可分的.,不論是學習能力還是紮實基礎,都應該同時提高。爭取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穫。把每一個孩子當成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一樣,增補、刪減,只要用心必有收穫。我作為一個剛剛從事教育事業的新老師,肯定是缺點多餘優點,所以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從優秀教師那裡學習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興趣,自身踏實努力勤奮刻苦,多多培養自己的知識能力,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培養自己教師愛人的思維,爭取把每個學生派樣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石俊維

20xx年5月3日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7

如果讓我重新設計,我可能會有所增減,有所側重,切實以文字訓練學生,切記碎問碎達,而以主問題或者任務引領,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深度思考、練習、彙報,如此,老師才真正地成為了一個引導者,學生才能主動學習。

特別是聽了餘映潮老師的《盧溝橋》,課堂容量很大,但進行地有條不紊。餘老師很擅長引領學生學習,先展示範例,學生根據例子和提示,很容易找出答案。餘老師很擅長訓練學生,選取最精華的部分,讓學生反覆品析,最後背誦。餘老師很擅長提主問題,一個“話題”,一個“任務”,就能讓學生通讀全文,瞭解大意。餘老師很擅長髮現文字資源,一句優美的話,一組精彩的四字成語,讓學生就說起來了。餘老師很擅長提煉文字寫作藝術,總分的段落寫作,先敘述再抒情的寫作,精彩的點示,讓學生髮現寫作的奧祕。

總之,在餘老師眼裡,一個簡單的文字可以挖掘出無盡的教學資源,不同的視角下,不同的板塊,就能組合出不同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積累豐富,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訓練。沒有碎問,準確精煉而又雅緻的語言,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語文素養不斷提高。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8

3月10日,我參加了古詩詞教學的聽課以及培訓活動,

聽了四位老師的精彩課堂,感觸頗深,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師以配樂、吟唱、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詩詞課,這幾堂課讓我眼前一亮,心頭一震。各位老師雖然授課的風格、運用的教學藝術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師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富有魅力的語言藝術,將我們帶到經典詩文教學的神聖殿堂,讓我們回味無窮。每一堂都呈現出老師們精湛獨到的教學藝術,每一個教學案例都讓我們受益匪淺。高老師執教《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讓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師用學生最熟悉的《靜夜思》匯入,再通過簡介作者、寫作背景等 ,讓學生來整體感知詞,使學生對詞有更深的理解,更能體會詞的意境。學生結合註釋,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學中高老師融入學生最熟悉的節日中秋,讓學生融入具體的場景中,更能體會出詞人當時的心情。每個問題都設定得相當好,讓整個課堂很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以及詞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看到各位老師的風采以及培訓,我的心中對國小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澱,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字,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不斷總結,不斷反思。

通過此次學習,對我在以後的古詩詞教學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詩詞教學中,只注重學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沒有讓學生深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古詩詞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要讀懂詩句的意思,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那就得藉助一些相關資料,如詩人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通過這些介紹,學生才能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情。吟唱教學法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教學方法,這不僅要求老師要具備詩詞底蘊,還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對古詩詞感興趣,在快樂中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9

5.18——5.21,我有幸參加了在諸暨市教師進修學校和城東實驗國小舉行的國小語文古詩詞教學培訓活動,聽了5位老師的精彩課堂,以及4位特級教師的講座,我感受頗深。

一、感受經典 :深悟古詩文化底蘊

每一位授課老師以配樂、吟唱、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中華古詩文誦讀成果彙報演出,這幾堂課讓我眼前一亮,心頭一震。唐宋、明清的歷史脈絡,盡顯古今詩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發出濃郁的書香氣息,蕩氣迴腸,令全體老師如沐春風,如飲甘露。總而言之,從這樣一堂集古典與現代、文學與藝術之美於一體的課堂中傳遞出了中華文化的神韻和不朽魅力,並足見各位老師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師:用心細細聆聽,盡情領略風采

這次活動有省內特級教師設計全新的觀摩課,各位老師雖然授課的風格、運用的教學藝術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師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富有魅力的語言藝術,將我們帶到經典詩文教學的神聖殿堂,讓我們回味無窮。每一場報告都呈現出老師們精湛獨到的教學藝術,一個個教學案例讓我們感到真情盪漾,自然流暢,活潑生動,受益匪淺。其中讓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淺的是黃吉鴻老師上午講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國小語文教材的熟悉讓我們深深折服。整場報告中他旁徵博引,妙語如珠,他對古詩詞文字獨到的理解與深刻的解讀,是我在過去的教學中所不曾用心關注過的,這一點讓我們望塵莫及,帶給大家的震憾是無窮的。張英老師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聽課的人如同走進了一個詩意的天地,整堂課中,張老師始終是如此的沉穩,一字一句,細細推敲,優美的視訊,生動並帶有回味的聲音將學生們慢慢地帶入詩境中,學生也在學習過程中領略到了古詩文的經典魅 力,同時用朗讀、吟誦、想象、小練筆等教學手段更是將詩文教學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卻把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反覆誦讀與想象中,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看到各位名師的風采,使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的心中對國小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與鑽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澱,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字,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腳踏實地,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也只有這樣,我們方能點燃和引發教學的火花,不斷提高教學的境界,譜寫美麗的教育人生。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0

術業有專攻,這次教學我仍然選擇了古詩。吸取上次餘映潮老師的建議,結合我自己的想法,設計了“識—解—品—合”四個步驟,每個環節用八個字來解析引領:瞭解詩人,熟悉背景;讀準古詩,積累字詞;理解品析,讀出情味;合理聯想,擴成美文。從知識積累到朗讀訓練,從品析用字到寫作練習,教授學生學習古詩的一個方法。

課堂開始,以“對詩”匯入,選取的都是帶“月”的古詩句,不僅回顧了所學,活躍了學生大腦,也是為後續“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象”做好鋪墊。“古詩詞是我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家以後要多閱讀、多積累。”適當滲透德育和語文積累的習慣。一句話“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來一起讀一下課題。”簡單匯入。現在想來,應該加一個詞語“借景抒情的新詩《泊船瓜洲》”。

學生了解了作者及寫作背景以後,齊讀古詩,“讀得準確,特別是這幾個紅字”,出示帶拼音的紅字,學生髮現這是多音字,然後多音字組詞。接著,出示註釋,學生結合註釋,練習說古詩大意。本來我設計的是直接展示出來,後來考慮學生沒有疑問和思考,就直接給不好,就變成了碎問“還是什麼意思?”“江南岸是什麼意思?”“綠是什麼意思?”等一系列的碎問碎達開始了,這裡浪費了很多時間,最後還是展示出來讓學生記筆記。老師也提出了這個問題,認為直接展示就好。現在想來,古詩文的字詞意思本就是一種積累,很少有學生準確聯絡詩意說出它的意思,直接展示出來,讓學生結合著寫下古詩的大意,節省了時間,學生可以得到充分的練習。然後,點示了“綠”的秒用,學生做了筆記,但我的語言中沒有出現“畫面感”這樣的語文語言,只是說了“想象畫面”。我在其他班試課的時候,用了這個詞,平時講課也經常用,這一次可能是語言失常了,老師也細心地發現了,指出我的語言缺乏語文味兒。

第三個環節,指導朗讀,品析用字的藝術。這裡側重了朗讀的節奏、重讀、語調和語速,特別是“重讀”,兩句一組進行品析,但似乎並沒有說清“只”和“又”好在了哪裡。這個環節,我順勢用了兩組填空,為擴詩成文做鋪墊,另外帶出了“月”的意象。

第四個環節,擴詩成文。就是結合背景,合理聯想,將這四句詩擴充套件成一個故事小散文,試圖將今天的所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很顯然,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寫作訓練有難度,我以《楓橋夜泊》為範例,標註了寫作提示,以“填空”的形式來降低難度,讓學生初步感受這種寫法。但由於時間有限,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練習,也沒有大範圍地彙報展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連之前設計的課堂自由背誦也不得不省略到。這兩點,餘映潮老師也指出來了,說明我整堂課的設計是有問題的。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1

餘映潮是我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他一流的研究成果和一流的教學藝術深受語文教師的喜愛。我就是懷著對餘映潮老師的喜愛和敬仰之情拜讀《餘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的。果然,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得到了諸多啟發,現將主要的幾點記錄如下:

一、從細處入手

餘映潮老師強調語文的教學要從細處入手,特別是閱讀方面的教學。他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從課文的某一個點著手來建構起整個教學設計,這些“點”既可以是文章的一句話,也可以是課文的一個部分或一種表達手法。這樣深入挖掘課文的一點,進而向其他方面延伸,把課文的其他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在體會課文美感的同時又掌握了必要的語文知識。

餘映潮老師講到,要做到深入一點,就要對課文進行反覆地研讀,要對課文相關問題的論文進行必要的研究。教師有了那麼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備課時做到“厚積薄發”,以一雙慧眼來審視課文。

對於經驗缺乏的新教師而言,這種抓住細節、注重細處的教學思想無疑是一種快速提升自己的好方法。新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重難點並不熟悉,如果只是靠著平時備課的時間來熟悉課文的話,將會極大地影響教學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只有靠著反覆閱讀,甚至是朗讀課文,一遍又一遍地感知文章,才能做到對文章的知識點了然於心,才能把知識準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二、用“美”來教學

餘映潮老師還特別關注語文教學中“美”的重要性,不光是要讓學生體會課文的美感,還要在教學設計、教學創意等方面體現出美。可以說,餘映潮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力求充滿美,這包括教學創意的美、教學思路的美、教學手法的美、教學語言的美等等。他把美得感受貫穿於整個教學中,在對“美”的關注下,他帶領學生賞析課文的章法、語句、手法,讓學生在體會形式美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內容美。

餘映潮老師的美感教育、藝術教育的思想,完全符合了語文學科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進行美育的要求。他的美育不僅僅是單一的、孤立的一個方面,而是把課文的形式美和內容美相互交融起來,通過形式的探究而感知內容美,通過內容的分析而體會形式美,這樣就形成了立體的美的感受。既交給了學生該傳達哪些美的內容,又交給了學生如何傳達這些美的內容。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學生得到的有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語文技能的提升,更得到了思想的洗禮和昇華,從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為豐富多彩。

作為傳輸“美”的重要使者,我的責任十分重大,但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只有涉及到對內容美的把握,還沒能夠把形式美,以及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的品味在課堂上展現出來,需要繼續向餘映潮老師學習。

三、多角度的思想

採用多個角度來看待課文又是餘映潮老師的另一個特點,這包括著多角度反覆賞析課文,多角度設計教案,多角度品析課文,多角度比較分析相似的課文。比如,他在讀《赫爾墨斯和雕像者》這篇簡短淺顯的課文時,竟用了五種角度來閱讀;《說‘屏’》一課竟有五種相去甚遠的教學設計。這種多角度看待教學過程和思想的理念,既是創新精神的體現,又是對教學經驗的磨練。只有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十分豐富才能有多角度的資本。多角度的思想有利於教師把課文吃深、吃透,當一個教師用各種角度把課文研讀完畢時,他已經能夠很全面地掌握這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也能夠在課堂上應對學生提出絕大部分問題了;另一方面,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又能促進教師不斷進行嘗試,探索出一種更適合於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又豐富了教師的經驗。

在這一方面,我做得不盡如人意,因而更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的書籍,開闊視野,做好教學過程中多創新、多角度的工作。

以上幾點只是我對餘映潮老師思想、教法的粗淺認識和體會,還沒有進行深入體會和實踐,但是我相信,在今後不斷的教學活動實踐中,我能更好地感悟餘映潮老師的思想精髓,並把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