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公益網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42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公益網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公益網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公益網課心得體會1

20xx年xx月xx日,我校全體數學老師聆聽了兩節全國國小數學網路教研公益課,孫鳳武老師和盧聲怡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兩場別出心裁的講座,我有幸參與其中,認真聆聽,收穫滿滿,尤其孫老師主題為“合理研發,靈活評價,提升素養”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穫:

講座伊始,孫老師從課程的設計入手,特別著重為我們強調了研讀教材的重要性。在此確實需要反思,我對教材的深挖發掘程度不夠。孫老師強調,數學教學要做到理清本質、明確特點、合理創新;同時要關注熱點,關注學生,讓課堂有味道,讓課堂有厚度;同時提出了梳理方法的幾條途徑:一是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方法;二是把握時機,突出學習方法的抽象;三是引領反思,提升方法。聽了孫老師的詳細講解,大家對數學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明確了今後的教學思路,一致認為平時一定要認真解讀教材,以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其次,孫老師以百分數的意義一課,給我們示範瞭如何做到課堂有厚度。在此基礎上,向數學教師提出:數學體系包括兩條基本線索,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只有明確了數學思想這條暗線,並使其凸現出來,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才能更好達到單元統整的目的。

最後,孫老師通過介紹了膠州市向陽國小紀子成老師執教的《圓的周長和麵積》一課設計理念:課堂上充分遵循了大問題、大空間、大智慧。紀老師大膽創新,將圓的周長和麵積合理整合,遵循學生的認知需求,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創造和研究自然發生。紀老師把數學文化有機融入數學課堂,探究線、文化線雙線融合,更加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通過學習我深刻領悟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觀念,我會將自己的愛全身的融入到學生中。在教學中,我會將努力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避免課程設計“新”,實施方法“舊”的新瓶子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觀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乃至高效。

本次培訓活動,體現了網路教研的高效與便捷,通過這樣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在不斷的思想碰撞中,激發創新火花,達成最優化的教學共識,從而整體提升全校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更優越的空間。

  公益網課心得體會2

今天是我正式上網課的第二天,看到網路上對於網課的討論褒貶不一。

一說是浪費時間精力、效果不明顯,老師和學生都不太適應網上平臺等等。作為一名國中學生,我對上網課並不抱排斥態度。

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都不得不待在家裡進行自學,那麼教育部為應對這個問題,較為迅速地提出瞭解決的方案,一定程度下滿足了人們的需求,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畢竟面對問題我們也只能多盡人事,把傷害降低。

至於孩子在家裡學習沒有在學校裡有狀態,態度消極諸如此類,這是自身的問題,不能把它加在網課上。僅僅因為無法適應這種學習方法而抨擊,不太合理。

我相信很多學生可能都遇到過不適應老師的講課風格的問題。

像我,我經常碰到某個老師講話帶有一點口音、聲音低沉抑或是聲音較輕(對我而言),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也很崩潰,努力去辨認他們的口型……我會回家抱怨:“天哪,這個老師也太溫柔了吧!整堂課我聽得好累!”

但是一般來說,只有學生去適應老師,老師不可能適應每一個同學。所幸我聽這個老師一節課、兩節課、三節課……慢慢就適應了。

網課這個平臺,“水土不服”的不光是學生、還有講課的老師啊。

她們平時上課都在講臺前,有些老師對電腦操作不熟練。有一次,我在聽課過程中一切進行得都是那麼自然,突然老師滑鼠一點、PPT不翼而飛,這個螢幕介面一片空白,老師的眼神在一剎那變得有些驚恐。很快她調整狀態,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樣子繼續講課。

有學生抱怨這個假期過得不快樂,害,知足吧。老師在家裡要備課、做PPT、思考開學後的講課安排、最後還要被抱怨,太南了。詳情可見釘釘裡也有一些老師毫不留情地給了“一星好評”。

根據我上的網課,我發現幾個特點。

講課圍繞PPT進行,像語文我們上的是文化類基礎知識,比如《四書》《五經》包括什麼。包含的內容非常多,而時間有限,老師只能夠走馬觀花,草草讀了一下長長的內容。

但是這樣的授課方式很容易讓學生遺忘學習的知識點,最好是邊講解邊輔以例子。問題是這類知識點只能靠背,因此想要掌握也只能勤做筆記或者多看回放的PPT背誦了。

目前英語的網課是教我們寫作文,老師喜歡先破題,講很長時間,我比較性急,先自己大概寫一些點然後拉到範文部分跟範文比較,聽英語網課我希望積累的是生詞和片語的固定搭配,因為我積累得很少。

教數學網課的老師非常適應這個平臺,聽他的課很輕鬆,上著上著他就會發出鵝鵝鵝的笑聲,大概一個真正喜歡教書的人,當他的學生自然也會被感染。但是由於他講的閒話(沒有不喜歡的意思)太多,後面的真正值得講的題目就像蜻蜓點水般過去了,留下我在螢幕前默默悵惘……

暫時沒有上科學和歷史與社會的網課,期待老師的精彩表現。

這次也算是全民網課吧,就連一年級的翡翠也下載了釘釘。她的學校要求要背誦《弟子規》和《三字經》,得知訊息的我感到無比震撼,有種心驚之感。

於是我要求跟著妹妹一起背《三字經》,這算不算多年之後的啟蒙?我終於“開化”了。我不無欣慰地想。

在家學習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愛的事,瞥眼望去我的翡翠也在努力地學習,我突然有了種“老媽媽”的幸福感。總之在家都沒有閒著,希望有進步。

  公益網課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鄉村國小教師,能有機會聆聽張齊華老師的免費公益課,我深感榮幸。所以昨天下午至晚上的課,我聽得格外用心。

基於傳統課堂,張齊華老師團隊研究的“社會化學習”重新整理了我們老師的視角,我是第一次聽到“社會化學習”這個概念,也是初次明白為什麼要進行社會化學習,什麼是社會化學習,什麼是數學社會化學習,數學社會化學習的基本框架是怎樣等等。

張老師從國家級大賽獲獎前幾名的優質課堂中深入觀察,發現,就是那些經過眾多資深教師團隊打造過無數次的課堂,全體學生的參與率是非常低的。

根據美國的學習金字塔,一個同學40分鐘數學學習“腦電圖”中,應該有3分鐘左右的'時間在聽,6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做,9分鐘左右的時間在說。而這20分鐘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張老師團隊“社會化學習”中的團隊共學。為什麼要進行社會化學習?因為即使上面談到的那樣高規格的課堂,學生停留在聽、做、說上的時間仍微乎其微,更別談一般的普通課堂了。

張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一個他的課堂中一段團隊共學視訊,4人組成的小組,我被小組長的領導力、溝通協調能力、整體把控能力所深深震撼,有了小組長,老師完全可以偷懶不管。而其他組員們主動參與、積極表達觀點、闡述看法,整個團隊互幫互助,團隊共學有目標,有研究的問題和方向,有交流,有不斷追問,有矯正,有質疑,每個學生都在聽、做、說,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也讓我們大跌眼鏡,有的問題堪稱靈魂拷問,孩子們太厲害了,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把我們老師都問住了……

反觀我們老師平時的課堂,有多少老師敢把自己的課堂拿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樣大膽地讓學生去嘗試?我們總是會擔心,學生無法完成任務,有的學生肯定會混時間,是假學習,學困生如何跟得上步伐?學生之間的講解能保證小組問題的解決嗎?我們之間的班級如何遴選出各方面綜合素質強的組長?班級成員如何進行合理分配各小組成員?於是,課堂上,總是我們自己講得多,學生無法捲入深度學習,甚至很多學生是人在朝廷心在漢。

張老師的課程在幫我們一點點解除疑惑,要保證團隊共學有效完成,老師的課前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一切都體現在一張社會化學習單上。

社會化學習單共分為四個板塊:我的目標、我的研究、組內過關、當堂檢測。張老師對這個板塊該如何來設計給我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比如學習目標就應該只包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而不應該包含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比如我的研究要任務完整、支架清晰、適度開放、思維留痕、逆向設計,比如我的提問要體現課標四能、解決真疑、質疑深化、拓展邊界,而組內過關就要注意難度匹配、題量適切、便於答題。

在第一天閱讀的三篇文章中,我被胡寒華、鄭桂花、呂丹三位老師的班級課堂社會化學習實踐所感染,胡寒華老師進行的社會化學習小組合作,有學生一學期成績提高了30分。他們的實踐,使學生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社會化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

下學期,新的班級新的學生,我試圖去進行這樣的社會化學習嘗試,提前充分備好學習單,把自己課堂拿出20分鐘來讓學生做主人……

  公益網課心得體會4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我校開展了網上教學模式。在體驗了幾周的網課學習後,我有幾點體會。

首先疫情的爆發,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明天與意外哪一個先來領,無人知曉。我們應該剋制住一己私慾,拒絕野生動物,同時加強自身的鍛鍊,學習必要的醫學常識,這樣在意外來臨之時,才不會顯得手忙腳亂。

作為一名高二學生,這是我們最後一個假期,同時也是這麼多年求學生涯中最長的一個寒假,我們應該將其抓住,去完善自我的不足,而不是沉溺於遊戲。

一、學會成長

此次疫情期間我的父母均在各自的崗位上待命,我有幸成為家中老大,獨立生活。洗衣,燒水,做飯…..等,此前我不知從何下手的“艱難”任務,如今我也可以得心應手了。自我安全的防護,就是我們能對疫情防控做出的最大貢獻。

二、學會珍惜時間

對於時間從不敏感的我,此次也感受到時間的緊迫。總是幻想著大學聯考的遙不可及,恍惚之間已經到了高二的下半學期,我們是時候該對自己“狠”一把了。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學會的最令我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學會規劃。

每天早晨坐在書桌前,我都會思考今天我應該乾的事情,將其按照一,二,三,四逐條排序,對於重中之重的任務,我會打上五角星最為標註,凸顯此事的重要性,在完成之後將其劃掉。在一天的計劃完成後,不要再給自己額外增加任務,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三、學會總結

對於老師要求的錯題本我是又愛又恨,對我而言,我認為只需將錯了的題改了便是,卻往往會對於相同試題所挖的坑,實現他敢挖我就敢跳,導致自己的重複失分,悔不當初。

不可否認,錯題本確實是考前複習的一大殺器,但錯題本的製作既耗時又耗力,對於我這樣“急於求成”的人來說,實在是不太適合。因此我略微改變了策略,隔三差五的將做錯的題翻出來看一看,也可達到了熟於心。

最後,希望大家努力學習,更上一層樓!

  公益網課心得體會5

今年3月份,有幸參加了社群學院的書法公益課堂。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也是快樂的。但有良師教導,有同學們相伴,真是令我收穫良多。

一、 瞭解書法的系統知識。

書海浩瀚,名家輩出,作為一名業餘書法愛好者,雖心嚮往之,卻不知從何開始。武振亞老師在開學初就為我們系統地介紹了各個朝代書法名家及特點。在他的建議下,我選擇了歐陽詢的字帖作為臨摹帖。

二、 糾正錯誤姿勢,調整學習方法。

雖然以前自己曾練過一段書法,沒有經過老師指點過,無法掌握要領,字練著練著就充滿挫敗感,以至對書法也提不起練習的興趣。我參加了社群學院公益課堂書法班學習,武老師發現了我得握筆姿勢不對,字寫得虛軟無力;在武老師的指導、糾正下,我終於掌握了正確的握筆姿勢,字也有了很大得長進。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每天都在匆忙地奔波著,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的心找不到安放的地方。而書法,能讓我們焦躁的心靜下來,感受身邊的美好。冬日的早晨,暖暖的陽光,臨帖、看帖、一本書,一杯茶,已是我最大的享受。

最後,感謝社群學院教育基地興華書法讓我對毛筆字有了更深的瞭解,我寫的毛筆字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學習書法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短短的幾節課是完全不夠的,希望社群學院的公益課堂能夠一直辦下去,讓更多人瞭解書法,愛上書法,發揚我們中國的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