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教學心得體會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05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心得體會15篇

教學心得體會1

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本節課的引入我作了如下安排:瘦子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反而自己被重物提了起來。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在情不自禁地笑起來時不僅會有疑問:瘦子為什麼會被提起來?滑輪到底有什麼作用?情景的創設是比較成功的。

學生帶著這樣的興趣開始學習滑輪的知識。先認識了生活中的滑輪,升旗儀式,建築工地上的吊車,小區裡的健身器材,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物,熟悉而親切(升旗手就是自己的同學),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知識,平時要懂得去觀察和發現,同時對滑輪的使用有了直觀的認識,為下面組裝滑輪起了一定的鋪墊作用。再通過自主活動探究總結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滑輪這節課,也貫穿了槓桿平衡的思想,通過對教具的觀察和課件的模擬,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把槓桿知識遷移到滑輪,學生從槓桿平衡的角度去理解定滑輪的實質是個等臂槓桿,動滑輪的實質是個省力槓桿。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知識的能力。最後分析一開始的動畫情景產生的原因,引導學生作這樣的思考:為了充分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能否將它們組合起來綜合運用。達到知識的拓展。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經歷,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去體驗,通過觀察收集資訊,合理記錄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現象,歸納概括得出結論獲得知識。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相結合,培養了學生分析觀察概括的能力、動手能力、團結合作的精神、探究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節課儘量使課堂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身需要,並使之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展現。

教學心得體會2

剛剛執教了一年級的《語文園地八》,回想整個上課環節,包括上課前的準備過程,感受良多,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著重整理了本節課的不足:

一、激勵性的評價語偏少。

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老師的表揚,老師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影響孩子一節課的狀態。反觀我的這一節課,因為擔心廢話太多,不自覺地將本應該有的評價語也忽略了不少。孩子回答對時,沒有及時給與鼓勵性的評價語。有些孩子說錯的地方,也沒有及時地糾正過來,這都是不應該的。如何在不說廢話,又能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語,這中間如何平衡,是我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課前學情瞭解不夠深。

在執教第三部分字詞句運用時,我直接出示了四種不同的心情,沒有帶領學生認一認這些表情,也沒有帶著學生讀一讀。上到寫的這一部分時,我才發現有些學生不知道什麼樣的表情是高興,什麼樣的表情難過,也不知道什麼是生氣和害怕。在課前瞭解學情時,如果我能詢問一下一年級的老師,請他們指導一下,可能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想當然以二年級的思維設計一年級的課堂,這中間就出現了偏差。

三、學生缺少一把扶手。

模仿對孩子來說是最容易的,當我們對孩子下達指令時,特別是對孩子來說可能存在難度的題目,如果能夠有一把扶手,孩子更能爬到我們想要的高度。在讓孩子用生活物品說一句完整的話時,明顯感覺到孩子沒達到我理想中的效果。而第二節課,吳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說的就特別好。差別就在吳老師給了他們一個例子,這樣孩子們就有了攀登的扶手,順利攀登。

今後在課堂上,在這三個方面要關注,哪怕一節課只針對一點改也可以。尤其是評價語這一塊,作為常規來要求自我。

教學心得體會3

在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實施新課改的浪潮下,通過學習五步教學模式,使我校教師已感受到五步教學模式的精髓在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現總結如下。

第一步師生互動,引入情境

心理學研究證明,自由、民主、和諧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在課堂上,應讓學生與教師互動起來,使學生進入教育教學情境,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搖籃。這裡的互動交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交流,而是師生之間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認為,這一環節的成功與否關鍵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成為學生的朋友,學習的夥伴。在互動交流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正確評價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通過自由、和諧、民主的交流,有意識地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情景中去,教師要依據教育教學的實際,採用合適的交流方式,營造和諧的情感氛圍,引起學生心理與情感的共鳴。

第二步質疑引導,分解任務

創新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善於提出別人沒有想到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注重問題的教學,以問促思,以問促變,以問促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疑點進行點撥、指引,最終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養成質疑的習慣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

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同學不能嘲笑譏諷,而應耐心引導;對於提出好問題的同學,應鼓勵其進一步探索,大膽創新,在質疑過程中創造性學習的氛圍就會逐漸形成。具體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預習找“疑”;第二步有意設“疑”;第三步相互質“疑”。只要老師對學生提出的疑點進行點撥、指引,最終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養成質疑的習慣,就一定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三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生的學習能動性是創新的源泉。這種能動性表現為旺盛的求知慾和積極的探究性學習行為。新課程標準和創新教育理論都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創新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探究行為,探究行為的產生則源於問題,因此要多改編一些開放性、存在性、探索性問題,供學生思考和探索,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努力做到啟用學生思維、培養求異、創新能力。

第四步合作交流,觀點整合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對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結果有了初步的體會、感知,解決了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自己無法解決的新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合作交流環節,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創新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必須做到學習方式的改變。通過合作交流,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和研究成果展示給合作伙伴,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出來讓大家一起來解決,以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同時,思維的交流也體現了資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學生沒有壓力,思維流暢,人人暢談自己的學習情況,人人在別人的觀點、想法中尋找啟迪、豐富自己;然後對大家的想法、觀點進行評價、修改、整合,形成一個正確的、富有創新的答案,這就是學習觀點的整合。這一過程也體現了個性化的理解和個性張揚。

第五步評價反饋,延伸發展

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加強激勵評價。

1、小組自評和組與組互評相結合。既自我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2、對合作小組集體評價和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重點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

3、可以對小組活動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學習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教學心得體會4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心理健康如此重要,但這卻也是我在實習期間一直忽視的問題。在最近進行的一次心理健康問卷的調查中,有近半數的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甚至有極個別學生學習壓力極大,心理素質脆弱,這讓我不得不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學習壓力過大是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學生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心理問題,這次問卷調查也暴露出學生在處理學習壓力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我決定採取的對策是在課下與學生進行多溝通。古人云“言為心聲”,通過與學生溝通,在對話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傾向,及時進行調整。但是在課下的溝通中,需要注意溝通的技巧,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策略:對內向的學生多加鼓勵,給予勇氣和支援;對於外向的學生通過語言進行引導,將學習壓力控制在適度的範圍。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也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成長,這種成長既包括身體上,更包括心理上,這次問卷調查告訴我在今後的實習生活中,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尤其是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上的成長,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靈成長。

教學心得體會5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和大家談談我的心得,說句實在話,有點忐忑,因為雖然是個老老師,雖然進城考試考的試數學,但是從教學數學的角度來說,在座的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師,並且,我的成績和一些先進班級還有很大差距,努力一直在路上。我還應該向大家多多學習。既然領導分配給我這個任務了,我也就勉為其難在專家們面前班門弄斧談幾點。大家借鑑這聽吧,有不足取之處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一、狠抓常規,對後進生轉化有很大效果。

本學期借學校強化常規培養之東風,我也在課堂上下大力度抓好學生常規,有交頭接耳的,有小動作的,有走神的絕不講課,寧可停下來,也要讓多數學生養成會聽講的習慣。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感覺以前一些不聽講,成績後進的學生還是有一些明顯的轉變,最起碼比原來會聽講了,能回答一些簡單問題了。有時候,對這些同學我可能只讓他回答諸如,“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麼數學資訊”之類的問題,但是他通過回答問題我至少達到了兩個目的,首先;老師可以掌握他的思想脈絡了,看他是不是在聽講,其次,可以讓這些同學在數學課堂上有獲得感,讓他感覺認真聽課能回答老師問題了,慢慢再過渡到一些需要思考的技術難度高一點問題,循序漸進培養後進生的習慣。

二、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計算能力,思維能力,嚴謹細心能力的培養,每節課堅持口算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孩子們計算的準確性和計算速度。孩子要想在國中高中有更大的發展,在國小階段就必須算的准算的快,一張卷子在40分鐘內能夠完成的才算高手。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多想多說,老師不要代勞,不要嫌進度慢,只有孩子經常動腦不斷思考,思維能力才會提高,學到的知識才不是死知識。同事好多孩子都有馬虎的毛病,我認為絕不能讓孩子每次都以馬虎為理由來麻痺自己,嚴謹認真也是一種能力,是需要通過鍛鍊才能提高的。平時要細到即使一個單位也不要重複,不要丟掉。讀題一個字也不要丟掉。平時做題我都是讓孩子們讀兩邊題,然後把書扣過去再去問他們題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這樣也是一種訓練,長時間堅持會受到一定的效果。最起碼對那些以往做題都不讀完的同學會有幫助。把嚴謹當一種習慣去培養,當一種能力去提高。

三、變講授為引導,培養學生思維訓練。

以前老是有困惑,明明自己講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可學生的掌握情況還是不好,慢慢的體會到在傳播知識角度來說,老師做了主體,學生是受眾。這種形式學生被動性較強。老師講的天花亂墜效果卻不好。所以我現在採用的就是用問題引導代替老師講授。設定問題,讓學生回答,把知識點抽絲剝繭,一點點的讓學生自己體會出來。這樣學生就不得不去想,把問提按難易程度分層去問不同基礎的學生,時不時的再來個齊答,齊答時,我的要求就是要全班54個都發聲,這也是對學生聽講狀態的一個檢驗。一直要求,習慣了,以前那些不發聲,不聽講的估計也會聽個一句半句的。慢慢促進他們習慣的養成。歸結一點,就是課堂上要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去想,不能讓他閒著。

四、變練習為測試,每節課都要清晰掌握課堂效果的評估。

具體做法就是精講多練的原則,講完課以後,立即測試,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為了得高分,所以在聽講過程中,他就會更專心一點,腦袋就會去轉一轉,因為他知道不聽一會兒做題會露餡。操作流程就是學生在隨堂練習本上做題,做完以後馬上由小組長判,然後給出相應分數向我彙報,並且記錄每位同學的隨堂測試成績。,學生的隨堂測試成績還可以看出一個階段他的學習狀態。

五、賞識、鼓勵、加物質獎勵,各種刺激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上要多表揚一些有進步的學生,讓他們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能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例如,我們班有個叫陸宇澤的學生,開始基礎很差,作業都不能及時交,慢慢的我發現他,不僅會回答問題了,而且一些應用題也能分析的頭頭是道了,於是我就經常適時地表揚他,現在感覺他學習勁頭也比較足了,聽講、作業也都能完成了。雖然和好學生比還相差甚遠,但是和他自己縱向比較有了天壤之別。我們班隨堂測試成績100分的,每次要領取一個小紅花,積攢30個小紅花給以物質獎勵,雖然僅僅是一支筆或一個本但是學生依然很高興。其中還有榮譽在裡邊。所以在隋唐測試時,也都全力以赴的想得100分,這樣也間接促進了他們的聽講的積極性。

以上這幾點就是我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和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數學老師相比還相差甚遠,我會繼續努力向大家學習得。感謝大家聽我白話了半天。謝謝!

教學心得體會6

《故鄉》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收入魯迅的小說集《吶喊》。這部小說集裡的作品,用魯迅自己的話來說,是“聽將令”的作品。也就是說,從大的主旨來看,是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整體基調相契合的。

《故鄉》一文無論是從內容到形式,從人物塑造到環境描寫,從歷史意義到現實價值等,可講可學可探究的內容太多了,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讓學生在能接受理解的範圍內探究,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

不得不說,教學中做“減法”對我來說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備課過程中也走了不少彎路。

當我初次構思時,還是走了“介紹背景、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子,但是在我試講的過程中會發現,這樣設計教學完全就是辜負了這篇文章的深意。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無法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未能深入文字,讀出自己的感受。因為閱讀文字有所欠缺,在後續講解時也沒有引導學生真正進入文字,而始終是浮於表面。這不僅使課堂時間浪費,更使整個教學流程堵塞。

當出現了以上問題時,我就覺得我的教學設計需要做一定的調整了。正巧在學校教育家書院組織的“教學能手比賽經歷分享”活動中,有幸聽了張璐老師的備課感受,令我恍然大悟。張璐老師提到,經過這次比賽,她在備課的時候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就是備課的順序發生了轉變——起初是檢視各種名家的分析,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加工,再到從導語到結語完整的教學環節設計。但是經過多次比賽,張老師的備課發生了變化——首先從文字出發,熟讀成誦,要有自己的理解、發現和情感體悟;接著確定教學內容,即這節課要“教什麼”;最後依據“教什麼”確定“怎麼交”。

張璐老師備課順序的變化給我帶來很大的感悟,我也試著進行轉變,果然有令人欣喜的收穫。

教學心得體會7

武術教學經驗,基層武術課安排是階段性,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所以要合理安排武術動作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其次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準備部分。第三,在武術教學時,要根據武術的特點進行歸類記憶有助於學生掌握武術套路。第四,在武術教學時,要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5)靈活多樣的教法。

基層教學不同於高校教學,基層體育課堂的教學時間是四十五分鐘或五十分鐘,一節體育課,一般需要安排兩個不同的教學內容,這就使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時間,把課時計劃好、完成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往往給基層的體育老師帶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武術教學。人們都知道武術內容多種多樣,其套路錯綜複雜,要求內外合一,形神兼備,而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要求武術教學課時比例又很小,且又是階段性的。所以基層武術課堂教學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

1、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對初學者來說,首先應知道什麼是勾、掌、拳及弓步、馬步等,先學會手形變換、步型和手法變換等基本功,然後才能順利學習套路。例如,初級長拳的教學,其動作表面看似簡單,但實質上該套路具備了長拳的穿、蹦、跳、躍、方向變化等運動特點。所以必須先教武術基本功以及相關的組合動作練習。然後教學生五步拳。因為五步拳包括了武術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動作少而簡單、方向變化少,初學者易掌握,也有利用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進行初級長拳的完整教學。只有對基本功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練習,才能清理在套路練習中的“絆腳石”,學生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長拳等武術套路。

2、充分利用課堂的準備部分

要合理安排好武術課的準備部分,改單一的徒手操為武術操,同時做一些武術基本功的練習,如:彈腿衝拳、弓步衝拳、馬步衝拳的轉換、雙臂繞環、僕步輪拍、正、側壓腿等。這樣做會使準備活動和基本練習銜接得緊密而充分,使學生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具備良好的武術基本功,便於今後進一步學好套路。

3、根據武術特點,歸類記憶

武術套路功防特點體現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講解時可以進行模擬示範,這樣使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增強了記憶。為使動作教學簡單化,應首先幫學生找出套路動作的規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勢與收勢方向應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練初級拳時,拳在腰間、拳心向上,衝拳時拳心向下等。

在套路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套路,在複習課上,教師應採用啟發和提問式來提高學生對套路的理解記憶。如在初級拳的教學中,不防這樣提問:本套路中衝拳動作有哪些?推掌動作有哪些?亮掌動作有哪些等等。通過這樣歸類提問使學生能夠理解和記憶套路,使表面看來無規律可循的套路變成有序可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4、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

(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 在武術課堂教學中,一般先採用分解教學,如學初步拳時,先一招一式學會,再串聯在一起,使每個運動銜接起來,最後達到“形神兼備”。在學套路前可先學會基本功,如在學長拳時,可先練一練跳躍練習,再學大躍步前穿、擊步騰空飛腳等時就容易多了。

(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 使學生既能掌握動作節湊,又能記住動作和名稱。例如弓步衝拳、彈腿衝拳……。在複習時,教師可只喊口令,讓學生邊練習邊說出動作名稱,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動作。

(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 在練習初拳過程中,學生可大聲齊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齊;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氣勢,達到以氣推動,以聲助勢的效果。

(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 否則容易使學生動作路線產生錯誤,示範面最好是背面示範,這樣容易使學生看清方向、路線,以免產生站位和方向錯誤。

(5)靈活多樣的教法 武術種類繁多,結構複雜,但有它自身的規律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點,因勢利教,就不難完成教學任務,如針對它結構上的特點,就可以把有難度的單個動作分散來教,實施“各個擊破”的戰術,還可以把武術動作的名稱,術語大大形象豐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應了動作結構和方法,如“躍步衝拳”,教師就可以“開門見山”直接講述動作的要領,再結合生動的比喻和恰當的誇張,教學氣氛就更活躍了。

教學心得體會8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行業,沒有學生的存在,當老師的就沒有這碗飯吃。老師說到底是為學生服務的。服務業這一行,講究顧客是上帝,為顧客創造價值,才能讓自己生存發展。既然學生是上帝,那麼我們就得儘量扮演好服務生這個角色,讓學生感受到服務生的熱情。

使人畏不如使人敬,使人敬不如使人親。教師要改變自己,先得主動把學生當朋友。我在自己的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當成好朋友,有時,我是他們的傾訴者,他們有什麼不高興或麻煩的事情,他們就找我,讓我幫他們想辦法解決;有時,我是他們的大姐姐,把自己的好吃的東西分給他們吃,讓他們感覺到姐姐在關心他們。

有一次,我看到我班的很多的男生手上帶著塑料圈,我暗暗地一數,發現竟然有十一個男生都帶著,沒收吧,他們肯定有怨氣。課堂上,我沒有說什麼,就如此不動聲色地愉快地度過了一節自習課。課後,我把這十一個男生叫到辦公室,我叫他們找共同點,起初他們還莫名其妙,覺得他們間沒什麼相同的地方,過了兩分鐘,聰明的於紅陽發現了,他說老師是不是我們都帶著塑料圈,知趣的幾個學生偷偷地把它摘了下來,藏到了口袋裡,我就問於紅陽,你們這個買來多少錢啊?一元一個。那好吧,這些東西我就跟你們換,每人三顆糖換你們的一個塑料圈,現在你們還不是戴這種東西的時候,等到你們畢業了,你們到我這裡來拿吧。一個個都明白了,原來老師葫蘆裡賣的是這種藥啊,他們都欣然地把塑料圈給了我,然後拿著這三顆糖走了,從此,我再也沒有發現班裡的學生戴這種塑料圈了。

上學期的冬天的某一天,我班的一個女生來到我的宿舍,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向我借針線,因為她的棉襖不小心劃破了一道大口子,我一看還真是如此。我問她你會縫嗎?她支支吾吾,我一猜她肯定不會。我馬上放下自己的午飯,叫她脫下棉襖,把我的棉襖給她披上,我就動手給她縫了起來。她驚訝地說,老師你怎麼會縫啊?我說,我小時候可沒有你們幸福啊,我要做很多的活的,針線活也是那時候學的。過了三四分鐘,我把縫好的棉襖給她,她更驚訝了,老師你的手藝怎麼這麼好啊,竟然沒怎麼發現啊,好像沒破的一樣,我笑笑地說,你們現在條件如此好,這些活都不需要乾了,要珍惜啊,好好讀書,才能對得起父母呢!她點了點頭說,老師,你的飯菜都涼了,都是我耽誤你吃飯了。我說沒事,以後有事找老師,我隨時會幫助你的啊!她高興地走了,我雖然吃著冰冷的飯菜,但心裡卻是莫大的高興。正因為學生信任你,喜歡你,學生才會有事找你幫忙,我交代的事情他們才會不折不扣地完成。

當然,尊重學生,並非無原則地遷就;改變自我,轉換角色的同時,我還要不斷地豐富教學藝術,加強修養,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地把握分寸,駕馭自如。師生關係就是教學質量,這是新時代的教師必須不斷地去研究和探索的一個問題,解決了此問題,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才會真正發展起來,我們的教學才能更好地開展。

教學心得體會9

一。激發寫作興趣。讓孩子乘興而上

興趣是學寫作文最好的老師。三年級是國小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必須在這個階段喚起學生對寫作文的興趣,激發起寫作文的潛能。我認為首先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信心。我非常注重三年級

第一節作文課的指導,一定要讓孩子們在起點上感到寫作文不是難事。這就對我們三年級語文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充分備好課,做好學生的寫前指導。為了寫好一次作文,有時需要一週的時間去鋪墊,目的是讓學生在寫前有充分的情感體驗,等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老師再進行寫法指導,自然就“水道渠成”了。但注意第一次作文課千萬別和學生談字數,只需把方法教給他們,接下來就是鼓勵他們大膽下筆,而且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老師還要不失時機地去表揚,讓他們從內心深處不畏懼作文。更值得重視的是第一次作文的評改,一定要注意放大學生的優點。我們平時的作文滿分是30分,第一次的作文評分我是28分起步,而且告訴孩子們達到28分的給小組加分,這樣第一次寫作文全班基本上都能加分,很好地保護了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讓他們從此樂於動筆。

二。注疊語言積累。讓孩子拾級而上

從報刊書籍中精心篩選出一些短小精悍、啟迪智慧的文章在課堂上朗讀。空閒時間我會走入學生中間,告訴他們我近期讀了什麼好書,情節何等曲折,內容何等感人,以激起他們讀書的慾望,然後推薦學生買書品讀,並佈置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讀完。讀完書後,及時召開讀書報告會,以便讓學生有讀書交流的陣地。這樣,學生就產生了讀書興趣,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另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與課外閱讀相配套的就是優美句段的摘抄。三年級伊始,我就號召孩子準備“積累本”,將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好詞佳句都寫到這個小本上。然後也會找時間讓學生們在一起交流。在摘抄的過程中,學生對詞句

的理解便會得到昇華。我不但讓學生讀、記,我還要求背。學生必須會背課文中指定的優美片段,甚至整篇課文,背名言警旬,背自己的讀書摘抄,背唐詩宋詞。背得特別好的同學獎勵課外書。在我的堅持下,學生從被迫到習慣再到超額完成任務,逐漸愛上了“背書”。經過這樣的逐級訓練,學生頭腦中自然會儲存豐富的語言材料,用的時候信手拈來。

三。堅持砌於練筆,讓孩子盤旋而上

俗話說:“勤寫筆下生花。”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多練多寫,不要僅限於每冊課本要求的八次寫作文訓練,要加大訓練量,增加練筆的機會,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逐漸提高。為了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增加學生的生活和語言上的積累,我在課堂上創設就文取材、一箭雙鵰的“小練筆”,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和諧執行。比如我經常這樣傲:精彩段落,仿一仿;動情之處,抒一抒;課文插圖,寫一寫;懸念結尾,續一續。在這樣巧妙的練筆訓練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我還會抓住孩子生活中的各種寫作契機,比如學校召開金秋體育節、留下美麗的秋天、課間操評比等孩子們喜歡關注的活動,馬上讓學生動筆,寫下自己的活動經歷,這樣的寫作孩子們有話可說。

四,發揮評價作用。讓孩子隨評而上

面對三年級的孩子,他們剛剛接觸作文,我就著重教給他們自己評改的方法,督促學生養成自改習慣。首先,大聲朗讀,讀中悟錯。每次作文後,我都安排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邊讀邊尋找不對、不妥、不通之處,用鉛筆修改錯字、錯標點和病句,做到作文沒有錯別字,語句也通順。其次,輕聲慢讀,讀中選“美”。自評後還要互評。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由優、中、差三類學生組成,相互間用藍色圓珠筆進行評改。這樣,在修改過程中,後進生學到了批改的方法,中等生、優等生在示範過程中,也提高了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在學生互改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做到兩點:第一,要認真“尋寶”,要多從別人的作文中尋找值得自己學習的優點。第二,要細心“挑刺”,挑出被批改作文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努力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以利於作者修改。

最後一個環節才是教師批改。教師批改時,主要看學生文章的整篇佈局以及本次寫作文的要求,並進行縱向比較,學生是否比上次的作文有進步。評改時注重兩個方面:第一,批語激勵。不僅評文,也要評人,對作文慢的就求“快”,對性格急的就求“穩”,對懶於觀察的就求“勤”,對敢於創新的就求“準”,等等。第二,放大亮點。國小生初學作文,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的做法是用“放大鏡”發現學生寫作文中的亮點,大力表揚,讓學生從中領悟作文的寫法。

教學心得體會10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文章創作於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我採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一、 有效的課前預習,促進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五至六年級的學生要能根據需要蒐集資訊、幫助自己理解課文。《匆匆》這篇文章寫於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當時的作者剛剛二十出頭,大學畢業,正是大展巨集圖之時,但社會的動盪,令作者感到前途渺茫,作者不甘心就此碌碌無為,但又找不到奮鬥的目標,心情特別壓抑,因此寫下了這篇散文。我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前瞭解這一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其次,瞭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相關代表作,又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面,同時能進一步領略朱自清先生樸實而又細膩的文筆,在頭腦中留下優美的語言,留下美好的情感。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我有目的地佈置學生進行預習:a、通過資料的收集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以及朱自清寫《匆匆》的時代背景。b、自學課文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受散文的語言表達。c、劃出自己不能完全讀懂的句子,在書上提出自己的問題。這一環節的安排,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拉近了作者作品與讀者的距離,使學生能站在作者所處的環境中去想作者所想,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當時孤獨無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遊離於作品之外。

二、 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閱讀課文。“教學的一切成果都要通過學習者自身的發展來體現,而學習者自身的發展是不可替代的。”教師更是不能越祖代苞,要把課堂實踐的機會留給學生。因此,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便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理解課文。有的學生提出可以根據課後思考與練習去學習課文,有的學生則採取反覆誦讀的方式來理解課文,並把喜歡的段落背下來;有的學生喜歡一邊讀一邊寫,把自己在閱讀中對部分詞句的理解批註在書上。我讓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一環節的安排,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絲毫沒有把老師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讀書的快樂,享受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實踐機會。事實證明,學生的感受確實是獨特的,也是有一定的深度的,有的學生特別喜歡第一節,並在邊上批註“從這一小節的描述中,我發現作者是個心思細膩的人,被常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的新陳凋謝,到了作者眼裡,竟成了他抒發情感的材料。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古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有的同學根據課後習題要求,模仿作者來描寫一天裡時間轉瞬即逝的蹤跡,“遊戲的時候,日子從歡聲笑語中淌過;閒聊的時候,日子從閒聊的嘴邊滑過;敲擊鍵盤的時候,日子又從鍵盤上溜過……”有的學生在“八千多日”上打上問號,提出“這裡的幾千多日”是虛指還是實指?有的學生則對“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中的“他們”提出問題:這裡的他們指的是誰?我不時在行間巡視,瞭解學生閱讀情況,存在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在下一環節的指導上能做到有的放矢,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教學心得體會11

在新課程背景下,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資訊科技教師必須以科學研究的態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廣泛的積累,對教學內容進行刻苦的鑽研,對教學物件進行全面的瞭解,對教學步驟進行周密的安排,對教法和學法進行認真的探討。只有這樣把課備好了,才能把每節課上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教學實踐表明,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

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瞭解學情、鑽研教材、蒐集資訊、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蒐集到的有關教學的資訊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

教學的總目標在於使學生得到健康、充分而和諧的發展。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隨之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一.備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物件,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應儘可能多地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考慮在內,學生不僅應該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應該是我們備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實際水平以及具體需要等,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蒐集相應的教學資源或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只有事先“備好了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備學生,教師要做到:

1.瞭解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對資訊科技學習的興趣。

根據這些考慮如何將學生的思想、興趣等配合到教學中。比如學生喜歡玩遊戲,那麼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此為契機,把“玩遊戲”作為一種獎勵手段,製作一些有利於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或開發智力的小遊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瞭解學生掌握資訊科技上的實際水平。

這對於採取教學方法、補充教學內容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在瞭解學生掌握資訊科技實際水平的同時,要對班上每個學生情況有一具體瞭解。如:誰家裡有電腦?誰已經掌握了很多關於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誰有條件在課下蒐集關於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等。有了這些瞭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輕鬆、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備教材

如果說,寫教案是顯性的,那麼鑽研教材、查閱資料、蒐集資訊、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的了。隱性備課最重要,這是“內功”,有時是看不到的,也無法形之於文字的。內功好的人,既文化修養高的,悟性好的,教學經驗豐富的,花的時間會短得多,效率就會高,反之就會低。

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第一步鑽研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充分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新課程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教師在備教材時,首先要全面瞭解教材,清楚每冊書、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能具體說出某一知識都需要哪些知識的鋪墊,具體到某一課時,教師要鑽研教材,作到徹底理解;其次是分析教材,找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再次是掌握教材,作到靈活運用。總之,凡是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教師自己必先掌握,而且要遠遠超過學生所能達到的水平。

通過備教材,教師要做到:

1.能分析出教學重點、並能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確定教學難點;

2.對於教材中設計到的某個教學內容,教師要知道都需要哪些知識的鋪墊,知道此知識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奠定什麼基礎;

3.能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練習,保證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技能得到提升;

4.能準確熟練操作教材中設計到的教學內容及課後練習;

5.除去教材中設計到的操作方法外,還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教師要做到心知肚明。

三.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採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活動,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複習等方法。資訊科技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相反,他要對外部資訊主動地選擇和加工。教師應把程式式課堂教學變為建構式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建構的。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策略者,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應有個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點,研究學生的心理。“教無定法,教必得法”,這就需要教師理解多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一般來講,教師要預測的教學程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應該符合學生的發展的。關鍵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如何藝術性地引導,教學過程的構建,要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為原則。

四.備教學組織形式

這裡的教學組織是指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和如何組織學生上機。資訊科技課程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中去,並在操作實踐中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在組織教學形式時,要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和學校硬體設施情況分配教師教學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把教師教學和讓學生進行分組自主討論學習、學生鞏固練習相結合。

所謂隱形備課實際上並不隱形,它指的是在寫教案之前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無形的思考。所謂顯性備課指的是寫教案。教案一定要寫,但不要拘泥於形式。記下的東西都是重要的東西,以防忘記。這相當於“作戰計劃”。教學目標要記,過程要記,難點重點的處理及體會要記,老師要講的重要的話要記;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要求學生討論的、操作的要記;重要的參考資料也寫下來。

五、教學反思

為了能獲取更多的經驗教訓有時候還要進行二次備課,對於教師來說,在教學實踐中,課堂很難完完全全地按備課計劃去進行,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很可能打破原來你精心設計的教學思路,教師可在課後通過反思札記、課後教案等多種形式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並進行綜合、理性的分析,總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教訓,作為下次備課的借鑑。有老師說: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專家來。

總之,課前備好課,對任何一個資訊科技教師,上好任何一堂課都極為重要,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達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境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目的,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教學心得體會12

次遊戲活動時間,我讓幼兒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可是一慣當老鷹的'曾一名小朋友卻遲遲不動,像很委屈似地低著頭,問他怎麼了,他竟然說:“老師,我想玩‘小雞捉老鷹’的遊戲!”“為什麼?”我急忙問道。曾一名仰著小臉,滿懷希望地說:“老鷹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小雞們更不怕它了,越來越勇敢,一看到老鷹就去追趕它!”啊……

看到這個場景,我首先想到的是,為什麼要讓一個孩子“一貫的當老鷹”呢?其餘的大部分孩子一定就會一貫的當小雞,還有一個孩子一貫的當母雞了!這樣的“老鷹”,說實在話,其實也真的沒有“喜歡當”的理由!遊戲的特點之一就是自主性,趣味性!所以,假如我遇到以上這樣的場景,我會幫助曾一名,教他做個勇敢、厲害的老鷹!

我想,既然曾一名能夠一貫的當老鷹,既然是滿懷希望的對老師說那些話,表明他是多麼的想捉到小雞,表明曾一名還對自己存有希望,只是想得到幫助,讓自己可以捉到小雞!所以我會給於幫助!

找到原因,我準備對症教育!“曾一名,想想你為什麼會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呢?”讓孩子自己找找原因,是否是因為個子過矮,跑的速度過慢、轉身的靈敏性不夠,不會聲東擊西麻痺母雞媽媽……。然後,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找對原因,尋求對策!

為了讓曾一名學會掌握方法,我示範給他看。我扮作一名老鷹,給曾一名小朋友一個學習的機會,讓他學到捉小雞的訣竅!師:“老鷹家族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厲害的,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啊!我是一隻老鷹,讓我教給你捉小雞的本領,好嗎?你可要用心學習啊!”然後教師示範遊戲,請曾一名仔細觀察,學習技巧。然後在遊戲中指導孩子,運用技巧!相信孩子在掌握要領之後,會勝任老鷹的角色,激起遊戲的興趣,才會自主投入到遊戲中去!

教學心得體會13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課標精神必須要以人為本,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學習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齊劃一地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承認差異才能結合實際,承認差異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發揮他的才能,獲得他應該得到且能夠得到的數學知識。所以數學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層教學,這樣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較快地提高教學效果。我個人在國中數學教學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國中數學教學進行分層教學,教學效果比不分層的傳統教學要好,而且各個年級的分層教學並不完全一樣。下面我就以本人近幾年在九年級的教學體會談談九年級的數學分層教學。

首先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並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因為九年級面臨會考,各個學生的目標也不一樣,我通常把學生分成三層。分層主要參考學生成績、學習狀況。首先按學生成績給予所有學生排序,分出理論上的三層。一層:數學基礎較好,思維能力也較好。二層:數學基礎一般,思維能力一般,三層:數學基礎較差,思維能力一般。

一、目標策略的分層

對學生分層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一層數學基礎要紮實,培養數學創新能力,鼓勵他們提數學問題,讓他們自學和進行一題多解。二層充分調動積極性,使他們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和逐步培養數學基本技能。三層多耐心輔導教育多鼓勵,儘量多提問,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求他們完成作業和在測驗中爭取合格以上成績。分層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且與其基礎相適應的教育,獲得相同的發展權利,讓每個同學都有進步。對一層學生突出一個“激”字,激勵他們努力探索和研究數學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對二層學生突出一個“推”字,推他一把,讓他在數學學習上儘快上路;對三層學生突出了個“扶”字,讓他們學會學數學,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

二、課堂備課的分層

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每節數學課都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如何解決;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如何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個地方該精講,哪個地方該讓學生去探求。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目標可定為:共同目標: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大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要求:

一層:能將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與不等式、函式的知識結合起來,並能熟練運用它去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靈活性、綜合性的問題。

二層: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並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為複雜的問題。

三層:會解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堂作業我們是使用活頁作業紙的形式,目的是使選題符合需要。為此我們要求a、b、c三層作業都要有,題量一般為6:3:1,題前標示級別便於選用。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完自己層次內的題和以下層次的題。同時對二三層次的學生提出了基礎題完成時間和質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確率高。作業全批全改。

課外我們主要使用補充習題。補充作業難度教低為二三層學生作業。同步導學為二三層學生的主要作業。批改上對三層學生儘可能面批,發現問題及時訂正,集中的問題可集體講評,反覆訓練。

三、表揚與批評的分層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如對三層採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二層的學生採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一層的學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已。總之通過對作業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測試後評價等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積極囚素,促進智商和情商的協調發展,以實現大面積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正如一位德國教育家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分層教學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一是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從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優生差生一鍋煮、優生差生無法在課堂兼顧”的教學困境,每個層次都可以根據本層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設計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和課堂教學標高。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與其相適應的教育,不同的層次的學生都能聽得懂、吃得飽,為每個同學都創造了進步的機會;三是優化了教師資源配置,可以把不同型別的老師安排到適應其教學特點的層次,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特長;四是促進了教師在教學中相互間的協調配合,提高了教師的合作交流意識和精神。

教學心得體會14

上學期期末考試,學生們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不完全是我個人的功勞。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生們對我教學工作的積極配合,同時也離不開在座的領導、老師們對我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點和幫助。正是因為在座的各位對我的幫助和指導,才促使我在三尺講臺上逐漸地成長,不斷進步。參加工作僅僅一年半時間,談不上經驗,只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下面我就從課堂教學和搞好師生關係兩個方面談談我的一點不成熟看法:

一、課堂教學方面

1、注重課堂效率,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一堂課中沒有必要講過多的內容,而要力求學生在一堂課中有所收穫。因為課堂容量過大,學生們難以消化吸收。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灌輸過多的內容,學生又難以接受,就會使他們逐漸喪失學習信心。

2、課堂教學應張弛有度。在課堂上,對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保持注意力;同時,在適當時候也應活躍一下氣氛,輕鬆一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有一定的彈性。有時可以適當加快節奏,有時則應該放慢一些速度,“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教學中有時稍作停頓,讓孩子們的大腦得到片刻的休息,從而得以補充思維的“營養”,反而使他們能夠保持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如果一節課一嚴到底學生就會感到很壓抑,就會失去活力、靈感,久而久之便會對你的課堂失去興趣,甚至還會產生牴觸的心理,引發不利於課堂教學的事件發生。

3、將科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使通俗易懂,易於掌握。講到一些科學知識時,可聯絡生活中的相關事例,這樣學生們會產生親切感,易於他們接受、降低學習難度。比如,在講到“大氣壓強”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鋼筆吸鋼筆水就利用到了大氣壓,還可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利用大氣壓的例子。通過學生舉例,既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又能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4、要善於對學生提要求。通過提要求,讓他們知道在課堂上什麼可以做,什麼不應該做。 這樣才能保障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首先,“提要求”要適度。要跳起來摸得著,不可過高、過多。其次,“提要求”要善於引導。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有榜樣的示範作用,要挖掘學生做的好的一面,好的個體,起到帶頭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樂其道,才能積極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因此,要真正平等的對待學生,對學生滿懷期待之心;要充分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對學生要做到嚴慈相濟,使他們認識到老師對他們嚴格要求是為他們好。

以上是我的一點教學心得,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同事繼續給予幫助、指導,謝謝大家!

教學心得體會15

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教學中,我通常是以同樣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要求以及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樣下來不但課堂上合作交流比較少,資訊反饋不夠,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沒有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對於這種情況,我首先分析了學生的差異,尤其是認知能力差異和興趣習慣差異。對於認知能力差異,有的學生學習速度快,接受能力強;有的學生反應較慢,理解能力差。比如,在做語文閱讀理解時,有的學生常常帶有個人情緒,常拿出現實生活中的事來任意推測,但卻忽略了原文,脫離了原文,結果導致判斷失誤。學生注意力也有強有弱,記憶力強的學生記得快,記得久,且記憶方法得當;記憶力弱的學生識記時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多,並且容易遺忘。

而對於興趣習慣差異方面,學生對語文學習是興趣是不同的。對語文越感興趣的學生,學習就越起勁,而且學習信心越足,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好。學習興趣也能彌補智力上的不足,有了興趣就能把艱苦的學習變成快樂的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則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語文對他們說無異於一種苦役,學習沒有信心,投入的時間、精力也不夠,學習效果不言而喻。至於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喜歡早上學習,而有的學生喜歡開夜車;有的學生有好的學習習慣,課前把一切準備好,有一個好的精神面貌,上課嚴守紀律,專心聽講,主動積極,大膽開口,課後自覺複習,朗讀、背誦、記憶;有的學生則鬆鬆垮垮,不緊不慢,無精打采。

一個班級裡,學生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雖處於同一個教室裡上課,這些差異給學生的學習成績帶來了相當的影響。而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未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安排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要求往往適合某些學生,而不適合另一些學生。班級學生人數多,教師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學生進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勵某些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作用,對他們的學習行為給予強化;而另一些學生卻缺少這些機會。如現在大多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時,總是那些成績好的同學比較積極,同時課堂討論時也總是那些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參與其中,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內向的學生很少會舉手,結果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樣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願望、學習的過程和效果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關鍵在於教師課前要精心準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比如,指導學生朗讀時,總的目標讓學生能有感情、把握好快慢節奏停頓、流利地朗讀,但按照學生能力差異可以分層次提出要求,優等生必須達到總目標,中等生則需要把握好快慢節奏停頓且比較流利地朗讀,差生只需要讀準、讀通課文就可以了。因此,教師備課寫教案時,要把這些不同需要分別寫下來,當然,隨著知識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學生的需要也會有變化,教師一定要始終把握住這一點。

總之,我們語文老師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並且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快地成長起來,減少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爭取共同進步。